CN217435812U - 一种婴儿车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婴儿车车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435812U CN217435812U CN202220897185.0U CN202220897185U CN217435812U CN 217435812 U CN217435812 U CN 217435812U CN 202220897185 U CN202220897185 U CN 202220897185U CN 217435812 U CN217435812 U CN 2174358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piece
- pivoted
- foot
- cross rod
- bra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了一种婴儿车车架,其包括前支架、后支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车手、第三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上侧与第二连接件前侧分别枢接于前支架的不同位置,第一连接件下侧、第二连接件后侧分别枢接于后支架的不同位置,且前支架、后支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车手下侧与后支架枢接,第三连接件前侧与前支架或/和第一连接件枢接,后侧枢接于车手,第三连接件后侧与车手的枢接位置位于车手与后支架枢接位置的上侧。当要折叠时,只需往下并往前旋转移动车手,车架其他组件即会联动直至整个完全折叠,中途不需要额外操作,从而本发明的折叠操作很简便;而且折叠后,车架整体处于一比较扁平的状态,从而体积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婴儿车车架。
背景技术
为使用更便利,婴儿车一般被设置为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从而在需要使用时,将婴儿车展开以供孩童坐/卧;当不需要使用时,将婴儿车折叠起来,因为相对而言,折叠后的婴儿车比展开状态下的婴儿车所需的占地空间要少,从而不但提拿搬运方便,而且外出携带或者是放在室内,都更合适。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对于婴儿车的其中一项性能需求就是婴儿车的折叠操作要简便;另一项需求就是折叠后体积尽可能小,因为体积越小,外出携带更方便(有时外出时还需要放在汽车里,如果婴儿车折叠后体积还是比较大,就太占地方),放在家里的时候也能尽量减少占用空间。
婴儿车一般包括车架及设置于车架上的座椅。因为要使得婴儿车能折叠,车架必须也是能在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且因为车架是婴儿车的基础,故,家长对于婴儿车的性能需求也反应在车架上,而且车架的结构也是决定婴儿车折叠操作简便还是繁琐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车架折叠后体积大小的重要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车车架,其折叠操作简便,而且折叠后体积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婴儿车车架,其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所述婴儿车车架包括前支架、后支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车手、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侧与第二连接件前侧分别枢接于前支架的不同位置,所述第一连接件下侧、第二连接件后侧分别枢接于后支架的不同位置,且所述前支架、后支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所述车手下侧与后支架枢接,所述第三连接件前侧与前支架或/和第一连接件枢接,后侧枢接于车手,且第三连接件后侧与车手的枢接位置位于车手与后支架枢接位置的上侧。
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下侧与后支架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二连接件后侧与后支架枢接位置的后侧;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侧与前支架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二连接件前侧与前支架枢接位置的上侧。
当第三连接件前侧与前支架枢接时,所述第三连接件与前支架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二连接件前侧与前支架枢接位置的上侧;或,当第三连接件前侧与第一连接件枢接时,所述第三连接件前侧与第一连接件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一连接件与后支架枢接位置的上侧。
所述后支架包括左右两后脚,所述前支架包括左右两前脚。
所述后支架还包括第一后横杆,所述前支架还包括第一前横杆;所述第一后横杆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后脚枢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后侧与第一后横杆相对固定连接或枢接,或,所述第一后横杆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后脚相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后侧枢接于第一后横杆;所述第一前横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前脚枢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前侧与第一前横杆相对固定连接或枢接;或,所述第一前横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前脚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前侧与第一前横杆枢接。
所述后支架还包括第二后横杆,所述前支架还包括第二前横杆;所述第二后横杆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后脚枢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后侧与第二后横杆相对固定连接或枢接,或,所述第二后横杆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后脚相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后侧枢接于第二后横杆;所述第二前横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前脚枢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前侧与第二前横杆相对固定连接或枢接;或,所述第二前横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前脚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前侧与第二前横杆枢接。
所述第二后横杆位于第一后横杆的上侧,所述第二前横杆位于第一前横杆下侧。
所述第二后横杆于与第一连接件对应的位置处往前弯曲而形成为往后开口的弧形部,在所述婴儿车车架处于展开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弧形部的开口。
所述婴儿车车架设置有左右两第一连接件,左右两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侧分别枢接于左右两前脚,左右两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侧分别枢接于左右两后脚。
所述婴儿车车架设置有左右两第二连接件,左右两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前侧分别枢接于左右两前脚,左右两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后侧分别枢接于左右两后脚。
所述车手下侧与后支架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一连接件与后支架枢接位置的前侧。
所述婴儿车车架设置有左右两所述车手,左右两所述车手的下侧分别枢接于两后脚。
所述婴儿车车架设置有左右两所述第三连接件,左右两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后侧分别枢接于两车手,前侧分别枢接于前脚上侧。
所述婴儿车车架还包括推把,所述推把下侧可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手,或,所述推把下侧枢接于车手上侧。
所述前支架前下部连接有前轮,后支架后下部连接有后轮。
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因为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折叠时,只需往下并往前旋转移动车手,车架其他组件均会自动联动至车架完全折叠,中途不需要额外操作,从而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折叠操作简便;
2、折叠后,车架整体比较扁平,从而整体体积小,便于提拿搬运,外出携带或者是放在室内都很合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处于收合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处于收合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处于进一步收合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处于进一步收合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处于收合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处于收合状态下其中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处于收合状态下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9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儿车车架,其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所述婴儿车车架包括前支架1、后支架2、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车手7、第三连接件8,所述第一连接件3上侧与第二连接件4前侧分别枢接于前支架1的不同位置,所述第一连接件3下侧、第二连接件4后侧分别枢接于后支架2的不同位置,且所述前支架1、后支架2、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所述车手7下侧与后支架2枢接,所述第三连接件8前侧与前支架1或/和第一连接件3枢接,后侧枢接于车手7,且第三连接件8后侧与车手7的枢接位置位于车手7与后支架2枢接位置的上侧。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连接件3下侧与后支架2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二连接件4后侧与后支架2枢接位置的后侧。所述第一连接件3上侧与前支架1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二连接件4前侧与前支架1枢接位置的上侧。
所述前支架1前下部连接有前轮5,后支架2后下部连接有后轮6。
所述后支架2包括左右两后脚21,所述前支架1包括左右两前脚11。所述后支架2还包括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后脚21连接的第一后横杆22;所述前支架1还包括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前脚11连接的第一前横杆12;所述第一后横杆22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后脚21枢接,所述第一连接件3后侧与第一后横杆22相对固定连接或枢接,或,所述第一后横杆22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后脚21相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3后侧枢接于第一后横杆22;所述第一前横杆1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前脚1枢接,所述第一连接件3前侧与第一前横杆12相对固定连接或枢接;或,所述第一前横杆1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前脚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3前侧与第一前横杆12枢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婴儿车车架设置有一所述第一连接件3,且该一第一连接件3上侧枢接于所述第一前横杆12中间,下侧枢接于第一后横杆22中间,从而车架受力更均匀。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设置有左右两相间隔的第一连接件3,且所述左右两第一连接件3的上侧均枢接于第一前横杆12,后侧均枢接于第一后横杆22。
所述后支架2还包括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后脚21连接的第二后横杆23;所述前支架1还包括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前脚11连接的第二前横杆13;所述第二后横杆23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后脚21枢接,所述第二连接件4后侧与第二后横杆23相对固定连接或枢接,或,所述第二后横杆23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后脚21相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4后侧枢接于第二后横杆23;所述第二前横杆1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前脚1枢接,所述第二连接件4前侧与第二前横杆13相对固定连接或枢接;或,所述第二前横杆1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前脚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4前侧与第二前横杆13枢接。
所述第二后横杆23位于第一后横杆22的上侧,所述第二前横杆13位于第一前横杆12下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婴儿车车架设置有相互间隔的左右两第二连接件4,当所述婴儿车车架设置有一所述第一连接件3时,所述左右两第二连接件4分别位于该一第一连接件3左右两侧。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只设置一第二连接件4,该一第二连接件4前侧枢接于第二前横杆13中间,后侧连接于第二后横杆23中间。
当所述左右两前脚11与第二前横杆13相对固定连接时,述左右两前脚11与第二前横杆13可为整体形成,也可以是组装在一起的三个组件。同理,当所述第二后横杆23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后脚21相对固定连接时,所述左右两后脚21与第二后横杆23可为整体形成,也可以是相对固定组装在一起的三个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前横杆13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于左右两前脚11的下端,所述前轮5连接于第二前横杆13上,且第二前横杆13上可以连接有两组或一组所述前轮5。两所述后脚21后下端分别伸出于第一后横杆22左右两端的下侧外,两后脚21的前下端均连接有所述后轮6。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左右两前脚11前下端分别伸出于第二前横杆13左右两端的下侧外,两前脚11的前下端分别连接有前轮5;或/和,所述第一后横杆22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于左右两后脚21的下端,所述后轮6连接于第一后横杆22上,且第一后横杆22上可以连接有两组或一组所述后轮6。当左右两前脚11前下端分别伸出于第二前横杆13左右两端的下侧外时,所述第二前横杆13的左右两端可以是枢接于左右两前脚11,也可以是固定连接于左右两前脚11。且当第二前横杆13的左右两端可以是枢接于左右两前脚11时,第二连接件4的前侧可以是枢接于所述第二前横杆13,也可以是固定连接于第二前横杆13;当第二前横杆13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于左右两前脚11,第二连接件4的前侧只能是枢接于所述第二前横杆13。
再一实施例中,不管是否设置所述第一前横杆12、第一后横杆22,也不管第二连接件4是上述何种设置,所述婴儿车车架可以是设置有左右两第一连接件3,左右两所述第一连接件3的上侧分别枢接于左右两前脚11,左右两所述第一连接件3的下侧分别枢接于左右两后脚21。同理,不管是否设置所述第二前横杆13、第二后横杆23,也不管第一连接件3是上述何种设置,所述婴儿车车架可以是设置有左右两第二连接件4,左右两所述第二连接件4的前侧分别枢接于左右两前脚11,左右两所述第二连接件4的后侧分别枢接于左右两后脚21。
第三连接件8前侧可只与前支架1枢接,也可只与第一连接件3枢接,也可以是第三连接件8前侧与前支架1、第一连接件3同轴枢接。当第三连接件8前侧与前支架1枢接时,所述第三连接件8与前支架1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二连接件4前侧与前支架1枢接位置的上侧。当第三连接件8前侧与第一连接件3枢接时,所述第三连接件8前侧与第一连接件3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一连接件3与后支架2枢接位置的上侧。当第三连接件8前侧与第一连接件3枢接或第三连接件8前侧与前支架1、第一连接件3同轴枢接时,所述车手7、后支架2、第一连接件3、第三连接件8也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
较佳的,所述车手7下侧与后支架2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一连接件3与后支架2枢接位置的前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婴儿车车架设置有左右两所述车手7,左右两所述车手7的下侧分别枢接于两后脚21。所述婴儿车车架设置有左右两所述第三连接件8,左右两所述第三连接件8的后侧分别枢接于两车手7,前侧分别枢接于前脚11上侧。
因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采用了如上设计,从而当要折叠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时,如图3至6所示,往下并往前旋转移动车手7,第二连接件4后侧与后支架2前侧会被带动也往下往前旋转移动,因为前支架1、后支架2、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从而所述第一连接件3下侧也会往下并往前旋转,后支架2后侧与后轮6会往上往前旋转移动;且在车手7如此旋转移动的过程中,第三连接件8后侧也被联动而往下往前旋转移动而靠向前支架1;直至婴儿车车架各组件不能在相对旋转移动为止(如图7至9所示),婴儿车车架处于折叠状态。即是说,在折叠时,只需往下并往前旋转移动车手,车架其他组件均会自动联动至车架完全折叠,中途不需要额外操作,从而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折叠操作简便。而且在折叠状态下时,所述第一连接件3与前支架1之间的夹角相对最小,第二连接件4后侧旋转移动于前支架1下方,且第二连接件4与前支架1的夹角相对处于最大的角度,所述后支架2与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之间的夹角最小,所述第三连接件8与前支架1相对靠近,车手7也与第三连接件8相对靠近,从而所述婴儿车车架整体处于一比较扁平的状态,整体体积比较小。
较佳的,所述第二后横杆23于与第一连接件3对应的位置处往前弯曲而形成为往后开口的弧形部231,从而在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处于展开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件3穿过所述弧形部231的开口,即所述弧形部231可对第一连接件3形成避让空间。如此设置,第一连接件3可以相对往前设置且不会与第二后横杆23之间产生干涉,即在车架展开状态下,第一连接件3可位于后支架2前侧,如此,在车架折叠后,可以使得车架整体更扁平;而且折叠过程中,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后横杆23相对上下远离(如图4所示),从而第二后横杆23与第一连接件3两者之间也不会产生干涉而影响整个婴儿车车架的折叠。
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还包括推把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把9下侧可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手7。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车手7与推把9的整体长度更适合孩子看护者推动,当需要折叠时,可往下移动推把9直至不能再移动为止,从而可以减少车手7加上推把9的整体长度,即减少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折叠后的整体高度。较佳的,所述推把9下侧可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手7内,即相对于车手7,形成为伸缩式的推把9,折叠后,车手7加上推把9一起所需占用的空间更小。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推把9下侧也可以是枢接于车手7上侧。从而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车手7与推把9的整体长度更适合孩子看护者推动,当需要折叠时,可往下旋转推把9使其靠近车手7,从而也可以减少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折叠后的整体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车手7下侧与第二连接件4后侧枢接于后支架2不同的位置,从而折叠后的车架会更薄,体积更小。进一步地,所述车手7下端与第二连接件4后端分别枢接于后支架2前端的不同位置,从而在折叠状态下时,所述车手7下端会大致与原后支架2前端、原第二连接件4后端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还被设置为,在折叠状态下时,所述推把9上端与前支架1上端、第三d连接件8上端大致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且后轮6的上端不高过推把9上端,前轮5下端不往下超过车手7下端。如此,使得折叠后的婴儿车车架上的整体高度也相对处于一最低位置,若不设置推把9,就可以是车手7的上端与原后支架2前端、原第二连接件4后端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如此设置,婴儿车车架折叠后的体积还是小。
上述相对方位描述中,以车手7所在为上,以前轮5、后轮6所在为下,以前轮5所在为前,以后轮6所在为后,以两前脚11所在为左右。应当知道的是,上述相对方位会随着观察视角的改变而改变。
Claims (12)
1.一种婴儿车车架,其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车架包括前支架、后支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车手、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侧与第二连接件前侧分别枢接于前支架的不同位置,所述第一连接件下侧、第二连接件后侧分别枢接于后支架的不同位置,且所述前支架、后支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所述车手下侧与后支架枢接,所述第三连接件前侧与前支架或/和第一连接件枢接,后侧枢接于车手,且第三连接件后侧与车手的枢接位置位于车手与后支架枢接位置的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下侧与后支架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二连接件后侧与后支架枢接位置的后侧;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侧与前支架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二连接件前侧与前支架枢接位置的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当第三连接件前侧与前支架枢接时,所述第三连接件与前支架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二连接件前侧与前支架枢接位置的上侧;或,当第三连接件前侧与第一连接件枢接时,所述第三连接件前侧与第一连接件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一连接件与后支架枢接位置的上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包括左右两后脚,所述前支架包括左右两前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还包括第一后横杆,所述前支架还包括第一前横杆;所述第一后横杆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后脚枢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后侧与第一后横杆相对固定连接或枢接,或,所述第一后横杆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后脚相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后侧枢接于第一后横杆;所述第一前横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前脚枢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前侧与第一前横杆相对固定连接或枢接;或,所述第一前横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前脚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前侧与第一前横杆枢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还包括第二后横杆,所述前支架还包括第二前横杆;所述第二后横杆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后脚枢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后侧与第二后横杆相对固定连接或枢接,或,所述第二后横杆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后脚相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后侧枢接于第二后横杆;所述第二前横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前脚枢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前侧与第二前横杆相对固定连接或枢接;或,所述第二前横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两前脚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前侧与第二前横杆枢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横杆位于第一后横杆的上侧,所述第二前横杆位于第一前横杆下侧;较佳的,所述第二后横杆于与第一连接件对应的位置处往前弯曲而形成为往后开口的弧形部,在所述婴儿车车架处于展开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弧形部的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车架设置有左右两第一连接件,左右两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侧分别枢接于左右两前脚,左右两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侧分别枢接于左右两后脚。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8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车架设置有左右两第二连接件,左右两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前侧分别枢接于左右两前脚,左右两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后侧分别枢接于左右两后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手下侧与后支架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一连接件与后支架枢接位置的前侧;较佳的,所述婴儿车车架设置有左右两所述车手,左右两所述车手的下侧分别枢接于两后脚;较佳的,所述婴儿车车架设置有左右两所述第三连接件,左右两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后侧分别枢接于两车手,前侧分别枢接于前脚上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把,所述推把下侧可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手,或,所述推把下侧枢接于车手上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前下部连接有前轮,后支架后下部连接有后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97185.0U CN217435812U (zh) | 2022-04-18 | 2022-04-18 | 一种婴儿车车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97185.0U CN217435812U (zh) | 2022-04-18 | 2022-04-18 | 一种婴儿车车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435812U true CN217435812U (zh) | 2022-09-16 |
Family
ID=83218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897185.0U Active CN217435812U (zh) | 2022-04-18 | 2022-04-18 | 一种婴儿车车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435812U (zh) |
-
2022
- 2022-04-18 CN CN202220897185.0U patent/CN21743581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34749B (zh) | 一种婴儿车架及设有该车架的婴儿车 | |
CN115158436B (zh) | 一种儿童推车 | |
CN108177679B (zh) | 儿童推车 | |
CN109606452B (zh) | 一种儿童推车 | |
CN210416702U (zh) | 一种婴幼儿推车 | |
CN210502831U (zh) | 一种用于童车的可折叠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 | |
CN109927771B (zh) | 用于婴儿车车架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车架 | |
CN210174950U (zh) | 用于婴儿车车架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车架 | |
CN217435812U (zh) | 一种婴儿车车架 | |
CN209904854U (zh) | 一种童车 | |
CN213974150U (zh) | 儿童推车 | |
CN210653260U (zh) | 一种童车车架 | |
CN212556454U (zh) | 一种童车车架及设有该车架的童车 | |
CN109367612B (zh) | 童车 | |
CN210653258U (zh) | 一种用于婴儿车架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架 | |
CN217435813U (zh) | 一种新型婴儿车车架 | |
CN210063087U (zh) | 一种婴儿车 | |
CN216153850U (zh) | 一种新型童车 | |
CN116946237A (zh) | 一种婴儿车车架 | |
CN217294636U (zh) | 一种童车车架及设有该车架的童车 | |
CN220363379U (zh) | 儿童推车 | |
CN217294635U (zh) | 一种新型婴儿车 | |
CN216709395U (zh) | 一种婴儿车 | |
CN210653265U (zh) | 一种婴幼儿推车 | |
CN216684562U (zh) | 一种新型婴幼儿推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