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94635U - 一种新型婴儿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婴儿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94635U CN217294635U CN202220040749.9U CN202220040749U CN217294635U CN 217294635 U CN217294635 U CN 217294635U CN 202220040749 U CN202220040749 U CN 202220040749U CN 217294635 U CN217294635 U CN 2172946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vot
- pivoted
- foot
- seat
- reci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了一种新型婴儿车,其推把、前脚、后脚、连接件,所述推把通过第一枢轴与后脚枢接,通过第二枢轴与前脚枢接,所述前脚上侧通过第三枢轴枢接于连接件,所述后脚上侧通过第四枢轴与连接件枢接;在所述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枢轴、第二枢轴位于第三枢轴、第四枢轴下侧,第二枢轴位于第一枢轴前侧,所述第三枢轴位于第四枢轴后侧。如此设置,在折叠过程中,从而在折叠操作时,只需往后下方旋转推把,婴儿车其他组件自会联动至完全折叠,从而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的折叠操作很是简单,而且省事省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婴儿车。
背景技术
婴儿车可供婴幼儿坐/卧,从而为父母携带婴幼儿出门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此婴儿车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为适应不同场合的需求,婴儿车一般都被设置成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即是说,婴儿车展开时,可让婴幼儿坐/卧于婴儿车内,父母推车移动,以让父母可更轻松地带孩童进行户外活动;当不需要使用时,或者需要带着婴儿车原形时,可以将婴儿车折叠起来,折叠后婴儿车整体相对展开状态体积要小很多,从而需要占用的空间也小很多,从而以达到存放、携带方便的目的。
不同的婴儿车是由不同的组件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而成,从而不同的婴儿车具有不同的结构,也就有了不同的折叠方式,折叠过程中,婴儿车各组件的运动轨迹也不一样。但是不管是哪种,对于父母来说,折叠操作越简单越方便,折叠过程中各组件能自然联动最好,因为这样就无需在折叠过程中再去进行别的额外操作,从而省事也省力,而这对于手里抱着孩童的父母来说,这点性能需求比较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婴儿车,其折叠操作简单,而且折叠过程中,其各组件能自动联动,折叠操作省事省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婴儿车,其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所述婴儿车包括推把、前脚、后脚、连接件,所述推把通过第一枢轴与后脚枢接,通过第二枢轴与前脚枢接,所述前脚上侧通过第三枢轴枢接于连接件,所述后脚上侧通过第四枢轴与连接件枢接;在所述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枢轴、第二枢轴位于第三枢轴、第四枢轴下侧,第二枢轴位于第一枢轴前侧,所述第三枢轴位于第四枢轴后侧。
所述推把包括一主体以及自所述主体往后延伸的延长部,所述延长部通过所述第一枢轴与后脚枢接,所述前脚通过所述第二枢轴与主体位于延长部前侧的部分枢接。
所述推把包括一主体以及自所述主体下端往前延伸的延长部,所述主体或延长部通过所述第一枢轴与后脚枢接,所述前脚通过第二枢轴枢接于延长部。
所述主体下端枢接于所述后脚。
所述推把通过所述第一枢轴交叉式枢接于后脚,所述前脚通过所述第二枢轴枢接于推把位于后脚前侧的部分。
所述前脚上侧设置有抵靠部,且所述抵靠部设置为,在所述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抵靠部抵靠于所述推把前侧。
所述抵靠部后侧设置有往后开口的凹槽,所述抵靠部通过所述凹槽卡合抵靠于所述推把前侧。
所述婴儿车还包括车手,所述车手下侧枢接于推把上侧,或,所述车手下侧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推把。
所述前脚的后上侧通过所述第三枢轴枢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后脚的前上侧通过所述第四枢轴与连接件枢接。
所述前脚前下部设置有前轮,后脚后下部设置有后轮。
所述婴儿车还包括一座椅,所述连接件被设置为该座椅的座椅支撑件;或,所述座椅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因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采用了上述设置,在折叠操作时,只需往后下方旋转推把,婴儿车其他组件自会联动至完全折叠,从而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的折叠操作很是简单,而且省事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处于收合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处于收合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处于收合状态下的放大平面示意图;
图7为实用新型婴儿车处于收合状态下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8为根据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前脚上侧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另一实施例的简单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再一实施例的简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婴儿车,其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所述婴儿车包括推把1、前脚2、后脚3、连接件4,所述推把1通过第一枢轴13与后脚3枢接,通过第二枢轴14与前脚2枢接,所述前脚2上侧通过第三枢轴21枢接于连接件4,所述后脚3上侧通过第四枢轴31与连接件4枢接;在所述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枢轴13、第二枢轴14位于第三枢轴21、第四枢轴31下侧,第二枢轴14位于第一枢轴13前侧,所述第三枢轴21位于第四枢轴31后侧。
较佳的,所述前脚2的后上侧通过所述第三枢轴21枢接于所述连接件4,所述后脚3的前上侧通过所述第四枢轴31与连接件4枢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把1包括一主体11以及自所述主体11往后延伸的延长部12,所述延长部12通过所述第一枢轴13与后脚3枢接,所述前脚2通过所述第二枢轴14与主体11位于延长部12前侧的部分枢接。借此实现所述第二枢轴14位于第一枢轴13前侧的目的。
在折叠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时,使得推把1上侧往后下方旋转,推把1整体以第一枢轴13为转轴相对后脚3呈跷跷板式旋转,即随着推把1上侧往后下方旋转,推把1下侧会往上旋转移动,从而带动前脚2整体往上旋转,而整体往上旋转移动的前脚2则同时联动连接件4后侧也往上旋转移动,而又因为连接件4前侧与后脚3上侧枢接,从而随着前脚2上侧带动连接件4后侧的往上旋转移动,前脚2下侧也往后旋转移动(如图4、5所示),直至各组件不能再相对旋转移动为止,此时,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处于完全折叠状态,在此状态下时,相比较展开状态下,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各组件相对靠近(如图6、7所示),从而折叠后的婴儿车体积较小。
如上所述,因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采用如上设置,在折叠操作时,只需往后下方旋转推把,婴儿车其他组件自会联动至完全折叠,从而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的折叠操作很是简单,而且省事省力。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推把1也可以是包括一主体11-1以及自所述主体11-1下端往前延伸的延长部12-1,所述主体11或延长部12-1通过所述第一枢轴13与后脚3枢接,所述前脚2通过第二枢轴14枢接于延长部12-1。因为第二枢轴14在第一枢轴13前侧,如此设置,在折叠本实用新型时,使得推把1上侧往后下方旋转时,即使得主体11-1上侧往后下方旋转时,推把1整体还是会以第一枢轴13为转轴相对后脚3呈跷跷板式旋转,即延长部12-1位于后脚3前侧的部分还是会往上旋转,从而带动前脚2前脚2整体往上旋转,进而带动座椅支撑架一起旋转折叠,直至各组件不能再相对旋转移动为止,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完全折叠。如此设置,往后旋转移动推把1带动其他组件联动会更省力,即折叠操作更省力;而且如此设置,还能把前脚2往后拉动更远的距离更大的角度,从而可以使得折叠后,前脚2、后脚3、推把1、连接件4整体的体积更小。较佳的,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1-1下端枢接于所述后脚3。
再一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推把1-2通过所述第一枢轴13交叉式枢接于后脚3,所述前脚2通过所述第二枢轴14枢接于推把1-2位于后脚3前侧的部分。如此设置,推把1-2整体还是会以第一枢轴13为转轴相对后脚3呈跷跷板式旋转,当推把1-2上侧往后下方旋转时,推把1-2下侧会往上旋转,从而带动带动连接件4一起旋转折叠,直至各组件不能再相对旋转移动为止,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完全折叠。
较佳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婴儿车还包括车手5,所述车手5下侧枢接于推把1上侧。在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推把1与车手5的整体高度适合一般父母的身高;在折叠本实用新型时,可以使得车手下侧往后下方旋转移动并同时使得车手整体往前旋转移动,从而能带动推把上侧往后下方旋转移动,从而带动婴儿车其他组件联动,而且还能使得车手5与推把1相对靠近(如图10所示),从而也减少推把1与车手5的整体高度,进而减少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整体折叠后的体积。如此设置,折叠操作,也只需旋转移动车手,婴儿车其他各组件也会自动联动直至完全折叠,从而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的折叠操作也还是简单,折叠过程中,其各组件能自动联动,从而还是省事省力。
所述推把1与车手5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锁定机构,解锁后,方可相对推把1往下旋转所述车手5。该锁定机构可以为任意公知可行的结构,且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故不在此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所述车手5下侧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推把1。在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推把1与车手5的整体高度也适合一般父母的身高;在折叠本实用新型时,可以相对往下移动所述车手5,从而也减少推把1与车手5的整体高度,进而减少整体折叠后的体积。同理,所述推把1与车手5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移动的锁定机构,解锁后,方可往下移动所述车手5。该锁定机构可以为任意公知可行的结构,且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故不在此赘述。
结合图8、9所示,所述前脚2上侧设置有抵靠部22,且所述抵靠部22设置为,在所述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抵靠部22抵靠于所述推把1前侧。如此设置,在处于展开状态下,当孩童坐在座椅上时,前脚2与推把1一起支撑连接件4后侧,从而所述连接件4更稳定,孩童坐在座椅上更安全。
较佳的,所述抵靠部22后侧设置有往后开口的凹槽221,在所述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抵靠部22通过所述凹槽221卡合抵靠于所述推把1前侧,即推把1前侧部分卡于凹槽221内。如此,在处于展开状态下时,前脚2与推把1还不可相对左右移动,从而使得在展开状态下时更稳定,孩童坐在座椅上更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婴儿车包括左右两侧支架10,每一侧支架10均包括所述推把1、前脚2、后脚3,所述连接件4设置于左右两侧支架10之间。所述连接件4可以设置为座板形式,座板的左右两份分别与同侧的前脚2、后脚3上侧枢接。所述连接件4也可以设置为包括左右两坐管的形式,两坐管分别与同侧的前脚2、后脚3上侧枢接。所述连接件4还可以设置为其他任意可行的形式,因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故不在此赘述。
较佳的,所述婴儿车还包括一座椅(图未示),所述连接件4被设置为该座椅的座椅支撑件,即所述连接件4本身即为座椅的一部分,座椅的背靠下侧枢接于座椅支撑架,即枢接于连接件4;或,所述座椅连接于所述连接件4上。即是说,在折叠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时,座椅也能随着其他组件一起旋转折叠,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的整体折叠操作更简便。
所述前脚2前下部设置有前轮6,后脚3后下部设置有后轮7。
上述方位描述中,以前轮6所在为前,后轮7所在为后,车手5所在上,前轮6、后轮7所在为下,以左右两侧支架10所在为左右。应当知道的时,随着观察视角的改变,相关方位会随之改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新型婴儿车,其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包括推把、前脚、后脚、连接件,所述推把通过第一枢轴与后脚枢接,通过第二枢轴与前脚枢接,所述前脚上侧通过第三枢轴枢接于连接件,所述后脚上侧通过第四枢轴与连接件枢接;在所述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枢轴、第二枢轴位于第三枢轴、第四枢轴下侧,第二枢轴位于第一枢轴前侧,所述第三枢轴位于第四枢轴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把包括一主体以及自所述主体往后延伸的延长部,所述延长部通过所述第一枢轴与后脚枢接,所述前脚通过所述第二枢轴与主体位于延长部前侧的部分枢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把包括一主体以及自所述主体下端往前延伸的延长部,所述主体或延长部通过所述第一枢轴与后脚枢接,所述前脚通过第二枢轴枢接于延长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把通过所述第一枢轴交叉式枢接于后脚,所述前脚通过所述第二枢轴枢接于推把位于后脚前侧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上侧设置有抵靠部,且所述抵靠部设置为,在所述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抵靠部抵靠于所述推把前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后侧设置有往后开口的凹槽,所述抵靠部通过所述凹槽卡合抵靠于所述推把前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6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的后上侧通过所述第三枢轴枢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后脚的前上侧通过所述第四枢轴与连接件枢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的后上侧通过所述第三枢轴枢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后脚的前上侧通过所述第四枢轴与连接件枢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6、8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还包括车手,所述车手下侧枢接于推把上侧;或,所述车手下侧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推把。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还包括车手,所述车手下侧枢接于推把上侧;或,所述车手下侧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推把。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还包括车手,所述车手下侧枢接于推把上侧;或,所述车手下侧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推把。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6、8、10、11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前下部设置有前轮,后脚后下部设置有后轮。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前下部设置有前轮,后脚后下部设置有后轮。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前下部设置有前轮,后脚后下部设置有后轮。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前下部设置有前轮,后脚后下部设置有后轮。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4、6、8、10、11、13至15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还包括一座椅,所述连接件被设置为该座椅的座椅支撑件;或,所述座椅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上。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还包括一座椅,所述连接件被设置为该座椅的座椅支撑件;或,所述座椅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上。
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还包括一座椅,所述连接件被设置为该座椅的座椅支撑件;或,所述座椅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上。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还包括一座椅,所述连接件被设置为该座椅的座椅支撑件;或,所述座椅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型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还包括一座椅,所述连接件被设置为该座椅的座椅支撑件;或,所述座椅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040749.9U CN217294635U (zh) | 2022-01-11 | 2022-01-11 | 一种新型婴儿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040749.9U CN217294635U (zh) | 2022-01-11 | 2022-01-11 | 一种新型婴儿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94635U true CN217294635U (zh) | 2022-08-26 |
Family
ID=82923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040749.9U Active CN217294635U (zh) | 2022-01-11 | 2022-01-11 | 一种新型婴儿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294635U (zh) |
-
2022
- 2022-01-11 CN CN202220040749.9U patent/CN21729463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158436A (zh) | 一种儿童推车 | |
CN209064267U (zh) | 一种儿童三轮车 | |
CN212220349U (zh) | 一种折叠操作简便且折叠材积小的婴儿车 | |
CN212637616U (zh) | 儿童推车 | |
CN217294635U (zh) | 一种新型婴儿车 | |
CN109606452B (zh) | 一种儿童推车 | |
CN210416702U (zh) | 一种婴幼儿推车 | |
CN207790800U (zh) | 一种婴儿车 | |
CN217672793U (zh) | 儿童推车 | |
CN209904854U (zh) | 一种童车 | |
CN211442451U (zh) | 一种可折叠的童车骨架及设有该骨架的童车 | |
CN215904567U (zh) | 一种儿童推车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儿童推车 | |
CN210653260U (zh) | 一种童车车架 | |
CN210063087U (zh) | 一种婴儿车 | |
CN211442450U (zh) | 一种可折叠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架 | |
CN213974150U (zh) | 儿童推车 | |
CN212709635U (zh) | 一种婴儿车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车架 | |
CN212556455U (zh) | 一种儿童推车骨架及设有该骨架的儿童推车 | |
CN210618248U (zh) | 一种可折叠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车架 | |
CN216153850U (zh) | 一种新型童车 | |
CN217435812U (zh) | 一种婴儿车车架 | |
CN216002743U (zh) | 一种儿童推车 | |
CN211001523U (zh) | 一种可折叠的婴儿车车架 | |
CN221293739U (zh) | 一种儿童推车骨架 | |
CN216070154U (zh) | 婴儿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