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03663U - 一种塑模内组合型腔的直顶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塑模内组合型腔的直顶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03663U
CN215703663U CN202122080087.6U CN202122080087U CN215703663U CN 215703663 U CN215703663 U CN 215703663U CN 202122080087 U CN202122080087 U CN 202122080087U CN 215703663 U CN215703663 U CN 2157036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rod
mold
sides
inn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8008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鹏飞
唐文厚
陈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Guanhe Met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Guanhe Met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Guanhe Met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Guanhe Met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8008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036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036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036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模内组合型腔的直顶机构,包括下底模,所述下底模内腔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模具本体,所述下底模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上顶模,所述上顶模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注塑口。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第一螺纹杆、齿轮、第二螺纹杆和螺纹套的设置,带动承重杆、固定柱和限位杆向上移动,配合气缸、移动杆和限位杆的设置,使得推杆向上移动,可以自动出料,防止使用者手动进行取料,导致胚料出现破损的现象,同时解决了目前的模具不具备直顶机构,需要人工手动进行拿取,由于胚料材质的不同,人工进行拿取容易造成胚料破损,导致后期无法进行使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塑模内组合型腔的直顶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塑模内组合型腔的直顶机构。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
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称作模具,模具在成型之后,需要取出胚料进行使用,目前的模具不具备直顶机构,需要人工手动进行拿取,由于胚料材质的不同,人工进行拿取容易造成胚料破损,导致后期无法进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模内组合型腔的直顶机构,具备自动出料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的模具不具备直顶机构,需要人工手动进行拿取,由于胚料材质的不同,人工进行拿取容易造成胚料破损,导致后期无法进行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模内组合型腔的直顶机构,包括下底模,所述下底模内腔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模具本体,所述下底模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上顶模,所述上顶模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注塑口,所述注塑口的底部贯穿至上顶模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注塑管,所述注塑管的底部连通于模具本体的顶部,所述下底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内腔左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表面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承重杆,所述承重杆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部贯穿至模具本体的内腔,所述固定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顶部贯穿至固定柱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推杆。
优选的,所述固定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固定柱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移动杆两侧的表面均滑动连接于滑槽的内腔中。
优选的,所述移动杆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轴承,且轴承的一侧固定连接于底座内腔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震板,且防震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底座内腔底部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第一螺纹杆、齿轮、第二螺纹杆和螺纹套的设置,带动承重杆、固定柱和限位杆向上移动,配合气缸、移动杆和限位杆的设置,使得推杆向上移动,可以自动出料,防止使用者手动进行取料,导致胚料出现破损的现象,同时解决了目前的模具不具备直顶机构,需要人工手动进行拿取,由于胚料材质的不同,人工进行拿取容易造成胚料破损,导致后期无法进行使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滑槽的设置,对移动杆进行限位,减少移动杆的抖动,大大增加了移动杆的稳定性,通过限位弹簧的设置,在进行伸缩工作时,可以大大降低工作时长,方便使用者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底模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柱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中:1、下底模;2、底座;3、上顶模;4、注塑口;5、注塑管;6、模具本体;7、电机;8、第一螺纹杆;9、齿轮;10、第二螺纹杆;11、螺纹套;12、承重杆;13、固定柱;14、气缸;15、移动杆;16、限位杆;17、推杆;18、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文件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申请文件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3,一种塑模内组合型腔的直顶机构,包括下底模1,下底模1内腔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8,安装板1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模具本体6,下底模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上顶模3,上顶模3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注塑口4,注塑口4的底部贯穿至上顶模3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注塑管5,注塑管5的底部连通于模具本体6的顶部,下底模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底座2内腔左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7,电机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震板,且防震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底座2内腔底部的一侧,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8,第一螺纹杆8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轴承,且轴承的一侧固定连接于底座2内腔的一侧,第一螺纹杆8表面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齿轮9,齿轮9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0,第二螺纹杆10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11,螺纹套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承重杆12,承重杆1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3,固定柱13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通过滑槽的设置,对移动杆15进行限位,减少移动杆15的抖动,大大增加了移动杆15的稳定性,移动杆15两侧的表面均滑动连接于滑槽的内腔中,固定柱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通过限位弹簧的设置,在进行伸缩工作时,可以大大降低工作时长,方便使用者进行使用,固定柱13的顶部贯穿至模具本体6的内腔,固定柱13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缸14,气缸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15,移动杆15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杆,移动杆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6,限位杆16的顶部贯穿至固定柱1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推杆17,通过电机7、第一螺纹杆8、齿轮9、第二螺纹杆10和螺纹套11的设置,带动承重杆12、固定柱13和限位杆16向上移动,配合气缸14、移动杆15和限位杆16的设置,使得推杆17向上移动,可以自动出料,防止使用者手动进行取料,导致胚料出现破损的现象,同时解决了目前的模具不具备直顶机构,需要人工手动进行拿取,由于胚料材质的不同,人工进行拿取容易造成胚料破损,导致后期无法进行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的所有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同时本申请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本申请文件中各部件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申请文件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申请文件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
使用时,首先使用者将上顶模3的底部与下底模1的顶部进行连接,其次使用者将胚料通过注塑口4输送至注塑管5的内腔,通过注塑管5将胚料输送至模具本体6的内腔使其定型,在胚料成型之后,使用者将上顶模3与底座2进行分离,同时将模具本体6顶部的活动盖板移除即可,然后使用者通过外置控制器启动电机7,通过电机7带动第一螺纹杆8进行转动,通过第一螺纹杆8带动齿轮9进行转动,通过齿轮9带动第二螺纹杆10进行转动,通过第二螺纹杆10带动螺纹套11向上移动,通过螺纹套11带动固定柱13向上移动,移动到指定的位置时运动停止,最后使用者通过外置控制器启动气缸14,通过气缸14带动移动杆15向上移动,通过移动杆15带动限位杆16向上移动,通过限位杆16带动推杆17向上移动,移动到指定的位置时运动停止,使用者通过工具取出胚料进行使用即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塑模内组合型腔的直顶机构,包括下底模(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模(1)内腔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8),所述安装板(1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模具本体(6),所述下底模(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上顶模(3),所述上顶模(3)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注塑口(4),所述注塑口(4)的底部贯穿至上顶模(3)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注塑管(5),所述注塑管(5)的底部连通于模具本体(6)的顶部,所述下底模(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底座(2)内腔左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8),所述第一螺纹杆(8)表面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齿轮(9),所述齿轮(9)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0),所述第二螺纹杆(10)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11),所述螺纹套(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承重杆(12),所述承重杆(1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3),所述固定柱(13)的顶部贯穿至模具本体(6)的内腔,所述固定柱(13)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缸(14),所述气缸(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15),所述移动杆(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6),所述限位杆(16)的顶部贯穿至固定柱(1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推杆(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模内组合型腔的直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模内组合型腔的直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13)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移动杆(15)两侧的表面均滑动连接于滑槽的内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模内组合型腔的直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15)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模内组合型腔的直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8)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轴承,且轴承的一侧固定连接于底座(2)内腔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模内组合型腔的直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震板,且防震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底座(2)内腔底部的一侧。
CN202122080087.6U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塑模内组合型腔的直顶机构 Active CN2157036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80087.6U CN215703663U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塑模内组合型腔的直顶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80087.6U CN215703663U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塑模内组合型腔的直顶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03663U true CN215703663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10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80087.6U Active CN215703663U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塑模内组合型腔的直顶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036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36720A (zh) 一种塑胶模具成型挤出设备
CN215703663U (zh) 一种塑模内组合型腔的直顶机构
CN109318433B (zh) 一种用于pcb板的led封装模具
CN216359717U (zh) 一种模具加工用脱模机构
CN215703595U (zh) 一种塑胶模具用的脱模装置
CN214645466U (zh) 一种便于抽芯的音响注塑模具
CN106903865B (zh) 一种热水袋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及热水袋的生产方法
CN214000390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塑料头盔模具
CN210791872U (zh) 一种气动脱料模具
CN210880472U (zh) 一种塑料模具的顶出结构
CN210651655U (zh) 一种注塑模具集成结构
CN208930646U (zh) 一种辅助顶出的滑块结构
CN214111225U (zh) 一种x型针头的快速模具
CN111361085A (zh) 一种双层模具加工设备
CN216544223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外壳生产用具有顶出结构的模具
CN213830168U (zh) 一种稳定型注塑模具
CN219276785U (zh) 一种缓冲性能好的膜胚
CN111152419A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成型用模具
CN216635204U (zh) 一种管道用密封件生产模具
CN211683181U (zh) 一种用于模具注塑的工作台
CN216968564U (zh) 一种便于产品分离的注塑模具
CN220261859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
CN219427376U (zh) 注塑成型模具顶出机构
CN216544216U (zh) 一种具有限位结构且便于加固的精密模具
CN220741951U (zh) 一种多腔位热流道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