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61844U - 贴膜设备 - Google Patents

贴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61844U
CN215661844U CN202120562480.6U CN202120562480U CN215661844U CN 215661844 U CN215661844 U CN 215661844U CN 202120562480 U CN202120562480 U CN 202120562480U CN 215661844 U CN215661844 U CN 2156618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carrier
pad pasting
piece
tectorial 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624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福坤
丁有翔
陈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6248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618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618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618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贴膜设备,用于为产品的待贴膜区域贴上覆膜。其中,待贴膜区域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覆膜包括侧边部。贴膜设备包括支撑机构、上料机构及贴膜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承载件,承载件用于支撑所述产品;上料机构包括可相对于承载件转动的活动件,活动件用于吸附覆膜;贴膜机构包括压料件,压料件能沿第一方向移动;活动件吸附覆膜后相对于承载件转动,使得覆膜的侧边部靠近待贴膜区域的第一端,压料件沿第一方向移动,下压覆膜的侧边部并使覆膜的侧边部贴合于待贴膜区域的第一端,压料件随后相对承载件移动,从待贴膜区域的第一端移动至待贴膜区域的第二端,使得覆膜贴合于待贴膜区域。该贴膜设备具有良好的贴合效果。

Description

贴膜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膜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出厂售卖或者日常使用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在电子产品的表面(如手机接触屏的表面)贴上一层覆膜,以对电子产品进行防护,避免电子产品因灰尘等外界因素而产生不必要的刮、蹭。
目前通过使用一种翻板机将覆膜贴覆于电子产品上,具体是翻板机的上模板吸附覆膜后,该上模板相对于产品转动,将覆膜的一侧贴覆在产品上;上模板相对于产品移动,连接于上模板的滚轮将覆膜贴合于产品上。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产品的特殊工艺要求,例如产品的贴合面有段差、贴合面的结束和开始位置设有台阶、贴合面是分段的而且各个分段之间高度不一致等,该翻板机则无法完全保证覆膜和产品之间具有良好的贴合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贴膜设备,该贴膜设备能根据电子产品的待贴膜表面调整其下压覆膜时提供的贴膜力,以适应不同的压合需求,保证覆膜和产品之间具有良好的贴合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贴膜设备,用于为产品的待贴膜区域贴上覆膜。其中,待贴膜区域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覆膜包括侧边部。贴膜设备包括支撑机构、上料机构及贴膜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承载件,承载件用于支撑所述产品;上料机构包括可相对于承载件转动的活动件,活动件用于吸附覆膜;贴膜机构包括压料件,压料件能沿第一方向移动;活动件吸附覆膜后相对于承载件转动,使得覆膜的侧边部靠近待贴膜区域的第一端,压料件沿第一方向移动,下压覆膜的侧边部并使覆膜的侧边部贴合于待贴膜区域的第一端,压料件随后相对承载件移动,从待贴膜区域的第一端移动至待贴膜区域的第二端,使得覆膜贴合于待贴膜区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膜设备,能根据产品的待贴膜区域来调整下压覆膜时其提供的贴膜力,以适应不同的压合需求,保证覆膜和产品之间具有良好的贴合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膜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贴膜设备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的贴膜设备的立体结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贴膜设备的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贴膜设备的进一步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上料机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上料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的活动件的剖视图。
图9是图7中的第一支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图5中的贴膜机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1是图5中的贴膜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图5中的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的支撑机构的进一步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的支撑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2中的承载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2中的承载件与连接件组装后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中的贴膜设备的其中一使用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中的贴膜设备的另一使用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中的贴膜设备的另一使用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中的贴膜设备的另一使用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中的贴膜设备的另一使用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方位定义:“部件A连接于部件B”是指部件A直接与部件B接触连接,或者部件A通过其他部件与部件B进行间接连接,上述定义只是为了表述方便,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膜设备100,用于为产品200的待贴膜区域201贴上覆膜300。其中,产品200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在本实施例中,产品200为带有柔性显示屏的可折叠显示设备。覆膜300包括但不限于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AR(Anti-Reflection,抗反射增透)膜等,覆膜300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耐磨及抗刮伤性能,以保护产品200的待贴膜区域201,避免待贴膜区域201因外界因素而产生不必要的损伤。在本申请中,待贴膜区域20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011及第二端2012,覆膜300包括侧边部301,当覆膜300贴覆于产品200的待贴膜区域201时,侧边部301贴合于第一端2011。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本申请提供的贴膜设备100包括支撑机构10、上料机构20、贴膜机构30及箱体40。在本实施例中,箱体4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41及第二侧壁42、连接于第一侧壁41及第二侧壁42之间的两个连接侧壁43、连接于第一侧壁41、第二侧壁42及两个连接侧壁43的顶壁44及底壁45,以及连接于两个连接侧壁43之间的支撑壁46,支撑壁46位于顶壁44及底壁45之间。支撑机构10及上料机构20设置于支撑壁46上,贴膜机构30设置于底壁45上,具体的设置方式请向下查阅。优选地,第一侧壁41设有操作屏411,操作人员可通过操作屏411控制贴膜设备100进行贴膜操作。可以理解的是,贴膜设备100的支撑机构10、上料机构20及贴膜机构30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他的设置方式,本申请并不作限定。
为了描述清晰,以下将使用过程中,垂直于顶壁44的方向称为“第一方向”;“第二方向”指的是垂直于连接侧壁43的方向,上述方位定义只是为了便于描述,不可看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所述“第一”、“第二”只是为了便于描述,不可看作对本申请的限制。
支撑机构10包括承载件11,承载件11用于支撑产品200;上料机构20包括可相对于承载件11转动的活动件21,活动件21用于吸附覆膜300;贴膜机构30包括压料件31,压料件31能沿第一方向移动。
活动件21吸附覆膜300后相对于承载件11转动,至覆膜300的侧边部301靠近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一端2011,压料件31沿第一方向移动,下压覆膜300的侧边部301并使覆膜300的侧边部301贴合于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一端2011,压料件31随后相对承载件11移动,即压料件31从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一端2011移动至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二端2012,使得覆膜300贴合于待贴膜区域201。贴膜设备100通过上述方式就能根据产品200的待贴膜区域201来调整下压覆膜300时其提供的贴膜力,以适应不同的压合需求,保证覆膜300和产品200之间具有良好的贴合效果,具体的工作原理请向下查阅。
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8,活动件21用于吸附覆膜300的一面设有多个吸嘴(图中未示),多个吸嘴连接有提供真空吸附力的气源(图中未示),吸嘴用于吸附覆膜。具体地,活动件21包括活动板210、设置于活动板210相对两端的转动端211及自由端212,自由端212以转动端211为中心相对于承载件11转动;活动板210在邻近自由端212的一端设有多个通孔213,气源穿装于对应通孔213,使得连接于气源的对应吸嘴从对应通孔213中延伸出活动板210;当吸嘴接触覆膜300时,启动气源进行真空抽气,在吸嘴处形成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所述吸嘴吸附覆膜300,即活动件21吸附覆膜300。气源为吸嘴提供足够大的吸附力,避免覆膜300在与产品200的贴合过程中从活动件21脱落,保证了贴合的质量。在本实施例中,通孔213、气源及吸嘴的数目均为9个。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通孔213、气源及吸嘴的数目也可以是1个、2个、3个等其他至少为1的正整数。在本实施例中,通孔213以矩形阵列排布于活动板210。在其他实施例中,通孔213也可以以圆形、波浪形等其他平面图案排布于活动件21。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活动件21用于吸附覆膜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吸嘴和多个连接于提供真空吸附力的气源的吸孔,吸嘴用于吸附覆膜300。具体地,吸嘴与吸孔间隔设置,吸嘴为普通硅胶吸嘴,并未连通气源。活动件21内开设有连通于吸孔的吸气通道,当吸孔接触覆膜300时,启动连接于吸孔的气源,在吸孔处形成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吸孔吸附覆膜300;另外,也可通过挤压的方式使得吸嘴吸附覆膜300。在贴附覆膜300的过程中,由于覆膜300的部分区域脱离活动件21并贴合于产品200,导致覆膜300脱离活动件21吸附的部分和未脱离活动件21吸附的部分的连接处破真空,使得大量气泡进入覆膜300与产品200之间,贴膜效果不好。吸嘴用于在破真空的情况出现时保持所述连接处吸附于活动件21,避免覆膜300贴附于产品200表面后出现气泡。
优选地,如图8所示,活动板210用于吸附覆膜300的一面还设有限位部214,在活动件21吸附覆膜300时,覆膜300远离侧边部301的一侧止挡于限位部214,使得侧边部214延伸出活动板210的自由端212,当覆膜300的侧边部301靠近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一端2011时,延伸出活动板210的侧边部301有利于与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一端2011相贴合。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214为矩形凸条。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部214也可为多个凸柱,多个凸柱排列成与覆膜300的侧边部301形状外轮廓相适配的形状。
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7,上料机构20还包括上料平台22,上料平台22用于放置覆膜300,活动件21转动至层叠于上料平台22上的覆膜300后,活动件21能吸附覆膜300。在本实施例中,上料平台22包括上料板221及至少一根支撑上料板221的导柱222,上料板221用于放置覆膜300,每一根导柱222穿设于顶壁44;当活动件21以转动端211为中心相对于承载件11转动至层叠于上料板221时,活动件21吸附覆膜300。在本实施例中,放置于上料板221的覆膜300的数目可以是1个、2个、3个等至少为1的正整数。在本实施例中,导柱222的数目为5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导柱222的数目也可以是1个、2个、3个等其他至少为1的正整数。
优选地,上料平台22还包括抵推件223,当活动件21转动至层叠于上料平台22上的覆膜300后,抵推件223用于推动覆膜300向活动件21移动。具体地,顶壁44设有与每一导柱222相对应的穿孔441,抵推件223连接于至少一根导柱222远离上料板221的一端,每一导柱222沿第一方向穿入对应穿孔441,直至抵推件223定位于顶壁44靠近上料板221的一侧,在重力及抵推件223的作用下,导柱222定位于顶壁44。当活动件21转动至层叠于上料板221上的覆膜300后,旋转抵推件223,以使抵推件223在第一方向上受到向顶壁44靠近的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导柱222在第一方向上受到向顶壁44远离的力。此时,抵推件223抵顶顶壁44,导柱222沿第一方向朝向上料板221移动,即推动放置于上料板221的覆膜300向活动件21移动,有利于活动件21吸附覆膜300。
通过调整抵推件223,活动件21可多次吸附放置于上料板221上的多张覆膜300,实现覆膜300的自动上料,避免因人工上料而造成的贴合不良,大大提高了贴膜效率和质量。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驱动机构驱动抵推件223的移动,实现覆膜300的上料自动化。
请参阅图5至图7及图9,上料机构20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活动件21的第一支架23,第一支架23能带动活动件21沿第一方向移动,以调节覆膜300的侧边部301靠近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一端2011时,覆膜300相对于待贴膜区域201的倾斜角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3包括第一连接部231及活动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31的第二连接部232,第一连接部231固定连接于支撑壁46,活动件21的转动端211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接部232,第二连接部232可相对于第一连接部231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带动活动件21沿第一方向移动。若第二连接部232朝远离第一连接部231的方向移动,则当吸附覆膜300后的活动件21转动至覆膜300的侧边部301靠近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一端2011时,覆膜300相对于待贴膜区域201的倾斜角度变大。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23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连接板2311,每一第一连接板2311内侧凸设有滑块2312,每一第一连接板2311开设有贯通其相对两侧面及滑块2312的固定孔2313;第二连接部23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连接板2321,两个第二连接板2321均可活动地穿过顶壁44,每一第二连接板2321外侧邻近第一连接板2311的一端沿第一方向设有朝支撑壁46延伸的滑槽2322,滑块2312滑动地连接于滑槽2322,使得第二连接部232可相对于第一连接部231沿第一方向移动,当第二连接部232相对于第一连接部231调整至合适位置时,每一第连接板2311通过螺钉(图中未示)穿过固定孔2313并抵顶对应的第二连接板2321,以使第二连接部232相对于第一连接部231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当吸附覆膜300后的活动件21转动至覆膜300的侧边部301靠近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一端2011时,覆膜300相对于待贴膜区域201的可调倾斜角度范围为20°~35°。在贴膜过程中,操作人员就可根据产品200的待贴膜区域201调节上述倾斜角度,以使覆膜300完美贴合于待贴膜区域201。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31内侧远离顶壁44的一端沿第一方向设有朝第二连接部232延伸的滑槽,第二连接部232外侧凸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滑槽,使得第二连接部232可相对于第一连接部231沿第一方向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31与第二连接部232也可通过滑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部231和第二连接部232也可以通过另外的滑动方式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料机构2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架23上的第一驱动件24,第一驱动件24用于驱动活动件21相对于承载件11转动。具体地,第二连接部232包括连接于两个第二连接板2321之间的转动轴2323,转动端211设有通孔2111,转动轴2323套装于通孔2111,使得活动件21的转动端211连接于转动轴2323;第一驱动件24固设于其中一第二连接板2321,第一驱动件24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于转动轴2323,第一驱动件24驱动转动轴2323转动,带动转动端211转动,使得自由端212相对于承载件11以转动端211为中心转动,即活动件21相对于承载件11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4为电机,通过电机可控制活动件21相对于承载件11转动的角度大小及转动速度,转动精度高,便于操作人员进行特殊工艺的精细化操作。
请参阅图5及图10至图11,贴膜机构30还包括第二支架32及设置于第二支架32上的第二驱动件33,第二驱动件33用于驱动压料件31沿第一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3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321及第二支撑板322,以及连接于第一支撑板321及第二支撑板322的两个支撑侧板323,第二驱动件33连接于第一支撑板321,压料件31连接于第二驱动件33,第二驱动件33驱动压料件31沿第一方向移动。具体地,压料件31包括支撑部311及转动连接于支撑部311的滚轮312,第二驱动件33包括缸体331及活动连接于缸体331中的活塞杆332,缸体331固设于第一支撑板321,活塞杆332沿第一方向穿过第一支撑板321并连接于支撑部311,活塞杆332驱动支撑部311沿第一方向移动,使得滚轮312可沿第一方向下压覆膜300的侧边部301,以使覆膜300的侧边部301贴合于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一端2011。通过第二驱动件33,操作人员可控制压料件31沿第一方向移动的位移,便于调节贴膜压力,以适应不同的压合需求。优选地,滚轮312的材质是硬度为20度的硅胶,在不同的贴膜压力下硬度为20度的硅胶制成的滚轮312可以达到不同的压缩量,以应对不同高度的台阶面贴合等特殊工艺。
优选地,支撑部311远离滚轮312的一侧还设有至少一限位柱3111,限位柱3111可活动地穿过第一支撑板321。限位柱3111的存在,避免压料件31在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发生抖动,使得覆膜300的侧边部301在贴合于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一端2011时产生褶皱,确保覆膜300贴合于待贴膜区域201的质量。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柱3111的数目为2个,两个限位柱3111对称分布于活塞杆332的两侧。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柱3111的数目也可以是1个、3个、4个等其他大于1的正整数。
优选地,贴膜机构30还包括定位驱动件34,定位驱动件34固定连接于底壁45内侧面,底壁45内侧面上固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滑轨451,第二支架32在第二支撑板322上设有固定部3221及滑动部3222,固定部3221固定连接于定位驱动件34上,滑动部3222滑动连接于滑轨451。当覆膜300的侧边部301靠近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一端2011时,定位驱动件34带动固定部3221沿第二方向移动以驱动滑动部3222沿滑轨451滑动,使得第二支架32沿第二方向移动,直至压料件31的滚轮312正对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一端2011,有利于滚轮312将覆膜300的侧边部301贴合于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一端2011。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贴膜设备10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三驱动件50,一个或多个第三驱动件50可设置于支撑机构10、上料机构20和贴膜机构30中的一个或多个上,以使压料件31相对承载件11从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一端2011移动至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二端2012。在本实施例中,贴膜设备100包括一个第三驱动件50,第三驱动件50设置于支撑机构10上。
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12至图14,支撑机构10还包括固设于支撑壁46的滑动组件12,滑动组件12连接于承载件11,第三驱动件50通过带传动连接于滑动组件12,第三驱动件50驱动滑动组件12运转,以带动承载件11沿第二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滑动组件12包括连接件121、滑动件122及设于支撑壁46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丝杆件123,滑动件122滑动螺接于丝杆件123,连接件121固定连接于滑动件122,承载件11连接于连接件121,第三驱动件50连接于丝杆件123,该第三驱动件50驱动丝杆件123旋转以带动滑动件122沿丝杆件123滑动,滑动件122带动连接件121沿第二方向移动,使得承载件11沿第二方向移动。当压料件31下压覆膜300使得覆膜300的侧边部301贴合于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一端2011后,压料件31保持按压覆膜300状态,承载件11沿第二方向移动使得压料件31相对承载件11从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一端2011移动至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二端2012,使得覆膜300贴合于待贴合区域201。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驱动件50也可设置于贴膜机构30的第二支架32和上料结构20的第一支架23上,当覆膜300的侧边部301靠近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一端2011时,承载件11保持按压覆膜300状态不变,第三驱动件50驱动压料件31及第一支架23同步沿第二方向移动,使得压料件31相对承载件11从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一端2011移动至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二端2012,以使覆膜300贴合于待贴合区域201。
请一并参阅图12及图15至图16,承载件11包括调节部111,调节部111用于调节承载件11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具体地,调节部111用于调节承载件11邻近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二端2012的一侧升高或降低,以调节承载件11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21设有垂直于第一方向的连接板1211,调节部111邻近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二端2012的一侧设有调节件1111及螺接于调节件1111的限位件1112,调节部111远离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二端2012的一侧转动连接于连接板1211,调节部111邻近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二端2012的一侧沿第一方向设有贯穿的调节孔1113,调节件1111穿过限位件1112并螺接于调节孔1113,限位件1112连接调节部111,调节件1111靠近连接件121的一端抵顶连接板1211。旋转调节件1111,以使调节件1111在第一方向上受到向连接件121靠近的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调节部111在第一方向上受到向连接件121远离的力。此时,调节部111沿第一方向朝向远离连接件121移动,使得承载件11相对于连接板1211的倾斜角度发生改变,贴膜设备100就可根据产品200的待贴膜区域201调节角度,以调整贴合压力,有利于实现一些特殊产品的特殊工艺要求,例如产品的贴合面有段差、贴合面的结束和开始位置设有台阶、贴合面是分段的而且各个分段之间高度不一致等。在本申请中,“水平面”指的是垂直于第一方向的面。
请一并参阅图12及图15至图16,承载件11还包括承载部112,承载部112设有定位槽1121,产品200容置于定位槽1121。在本实施例中,承载部112在定位槽1121内设有至少一个吸附孔1122,吸附孔1122用于吸附产品200。具体地,承载部112在定位槽1121外还设有至少一个抽气孔1123,承载件11内设有连通抽气孔1123及吸附孔1122的抽气通道。在贴膜过程中,操作人员通过对抽气孔1123进行抽真空,使得吸附孔1122产生真空吸附力,吸附产品200,以使产品200容置于定位槽1121中。优选地,承载部112在每一吸附孔1122处还设有密封槽1124,密封槽1124内容置有密封件(图中未示),确保产品200与承载件11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在贴膜过程中,产品200因密封失效从承载件11上脱落。密封件可以是泡棉制成的,也可以是其他密封材料制成的。
请一并参阅图1、图5及图17至图21,以下通过将覆膜300贴合于产品200的过程,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膜设备100的使用过程。
第一步:请一并参阅图1、图5及图17,将产品200容置于承载件11上的定位槽1121,使得产品200的待贴膜区域201裸露在外;操作操作屏411,使得活动件相对于第一支架23转动,使得上料板221裸露在外;将覆膜300放置于上料板221;操作操作屏411,使得活动件21相对于第一支架23转动至层叠于上料板221,旋转抵推件223,使得活动件21靠近并吸附放置于上料板221的覆膜300。
第二步: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18,操作操作屏411,使得吸附覆膜300后的活动件21相对于第一支架23转动,直至覆膜300的侧边部301靠近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一端2011。其中,在“吸附覆膜300后的活动件21相对于第一支架23转动,直至覆膜300的侧边部301靠近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一端2011”的过程中,调整第二支架23的高度,直至覆膜300相对于待贴膜区域201具有较佳的倾斜角度。
第三步: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19至图20,操作操作屏411,使得第二支架32沿第二方向移动,直至压料件31正对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一端2011;操作操作屏411,使得压料件31沿第一方向下压覆膜300,使得覆膜300的侧边部301贴合于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一端2011。
第四步: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21,操作操作屏411,使得承载件11沿第二方向朝向远离第一支架23移动,以使压料件31相对于承载件11从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一端2011移动至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二端2012,覆膜300贴合于产品200的待贴膜区域201。其中,在“压料件31相对于承载件11从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一端2011移动至待贴膜区域201的第二端2012”的过程中,旋转调节件1111,根据待贴膜区域201,不断调整待贴膜区域201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以使在贴合过程中覆膜300始终完美贴合于待贴膜区域201。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贴膜设备,用于为产品的待贴膜区域贴上覆膜,所述待贴膜区域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覆膜包括侧边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设备包括:
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承载件,所述承载件用于支撑所述产品;
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可相对于所述承载件转动的活动件,所述活动件用于吸附所述覆膜;以及
贴膜机构,所述贴膜机构包括压料件,所述压料件能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活动件吸附所述覆膜后相对于所述承载件转动,使得所述覆膜的侧边部靠近所述待贴膜区域的第一端,所述压料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下压所述覆膜的侧边部并使所述覆膜的侧边部贴合于所述待贴膜区域的第一端,所述压料件随后相对所述承载件移动,从所述待贴膜区域的第一端移动至所述待贴膜区域的第二端,使得所述覆膜贴合于所述待贴膜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用于吸附所述覆膜的一面设有多个吸嘴,所述多个吸嘴连接有提供真空吸附力的气源,所述吸嘴用于吸附所述覆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吸附所述覆膜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吸嘴和多个连接于提供真空吸附力的气源的吸孔,所述吸嘴用于吸附所述覆膜。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上料平台,所述上料平台用于放置所述覆膜,所述活动件转动至层叠于所述上料平台上的覆膜后,所述活动件能吸附所述覆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平台包括抵推件,当所述活动件转动至层叠于所述上料平台上的覆膜后,所述抵推件用于推动所述覆膜向所述活动件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件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能带动所述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调节所述覆膜的侧边部靠近所述待贴膜区域的第一端时,所述覆膜相对于所述待贴膜区域的倾斜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件相对于所述承载件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机构还包括第二支架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压料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设备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三驱动件,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驱动件可设置于所述支撑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和所述贴膜机构中的一个或多个上,以使所述压料件相对所述承载件从所述待贴膜区域的第一端移动至所述待贴膜区域的第二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包括调节部,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承载件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承载件邻近所述待贴膜区域的第二端的一侧升高或降低,以调节所述承载件相对于所述水平面的倾斜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包括承载部,所述承载部设有定位槽,所述产品容置于所述定位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在所述定位槽内设有至少一个吸附孔,所述吸附孔用于吸附所述产品。
CN202120562480.6U 2021-03-16 2021-03-16 贴膜设备 Active CN2156618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2480.6U CN215661844U (zh) 2021-03-16 2021-03-16 贴膜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2480.6U CN215661844U (zh) 2021-03-16 2021-03-16 贴膜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61844U true CN215661844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69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62480.6U Active CN215661844U (zh) 2021-03-16 2021-03-16 贴膜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618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5100A (zh) * 2022-06-21 2022-10-18 厦门微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多边贴膜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5100A (zh) * 2022-06-21 2022-10-18 厦门微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多边贴膜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5195100B (zh) * 2022-06-21 2023-06-23 厦门微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多边贴膜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52346B (zh) 全自动贴合机及贴合方法
JP6750095B2 (ja) 両対辺が湾曲辺である3次元ガラスに用いられる膜貼り付け装置及び膜貼り付け方法
JP5468142B2 (ja) フィルム付着装置及び付着方法
KR20080064718A (ko) 필름부착방법 및 필름 부착 장치
CN104551587A (zh) 电池安装装置
JP6121384B2 (ja) 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215661844U (zh) 贴膜设备
CN111791473B (zh) 贴膜机
CN110293671B (zh) 一种覆膜机构
KR100926979B1 (ko) 터치스크린을 구비한 엘시디모듈 제조용 패널 접합장치
CN110614838B (zh) 一种柔性oled自动贴oca线体
CN113928856B (zh) 自动贴装机
JP5177909B2 (ja) 基板貼合装置
KR101126685B1 (ko) 필름 부착장치 및 부착방법
CN218587404U (zh) 一种pcb电路板金手指包边夹具及装置
CN114228298B (zh) 一种触摸板贴合工艺
WO2019090643A1 (zh) 贴合设备
CN210575990U (zh) 掰片装置及掰片设备
CN113500821A (zh) 一种自动过胶贴卡纸机
CN216376532U (zh) 胶条上料装置
CN107380549B (zh) 一种折箱成型机构
CN215473316U (zh) 一种偏光片保护膜揭除胶带的压合装置
TW201321169A (zh) 貼膜機
CN219238485U (zh) 一种跨站定位移送机构
CN218139898U (zh) 一种柔性基材整形机构、辅助对位装置及贴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