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45369U - 一种插头内盖装压治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头内盖装压治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645369U CN215645369U CN202122075087.7U CN202122075087U CN215645369U CN 215645369 U CN215645369 U CN 215645369U CN 202122075087 U CN202122075087 U CN 202122075087U CN 215645369 U CN215645369 U CN 2156453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ing
- gland
- workpiece placing
- plug
-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ling Of Ja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治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头内盖装压治具,包括底座、压盖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底座与一支撑座连接,所述支撑座分别与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压盖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压盖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压盖机构升降,所述压盖机构的底端与一压头连接,所述底座设有一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安装有一工件放置块,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工件放置块均位于所述压盖机构下方,所述压头与所述工件放置块相互配合进行压盖,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驱动机构与压盖机构进行压盖动作,且在所述底座中固定安装所述工件放置块,防止因震动使压盖位置跑偏,极大地提高了L插头压盖的稳定性,且提高了压盖效率,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治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头内盖装压治具。
背景技术
通常我们所见的电源线插头结构包括内架、内盖、端子片、夹线头以及导线,当以上结构装配好后,将整个插头结构放入注塑模具内用注塑机注塑成型。
目前,传统的L插头组装大多数是通过人工安装内盖至外壳内,其生产效率较低、人工成本过高,且得到的L插头组件并不稳定。因而,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插头内盖装压治具,提高插头的压盖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内盖装压治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插头内盖因机械化程度低,导致插头组件不稳定,安装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插头内盖装压治具,包括底座、压盖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底座与一支撑座连接,所述支撑座分别与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压盖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压盖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压盖机构升降,所述压盖机构的底端与一压头连接,所述底座设有一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安装有一工件放置块,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工件放置块均位于所述压盖机构下方,所述压头与所述工件放置块相互配合进行压盖。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与进出气控制阀,所述进出气控制阀固定于所述支撑座的后侧,所述进出气控制阀通过一气带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支撑座的顶端并驱动所述压盖机构进行上升或下降。
可选地,所述压盖机构包括压盖外壳与压盖杆,所述气缸与所述压盖杆和所述压盖外壳连接,所述气缸带动所述压盖杆和所述压盖外壳上升或下降。
可选地,所述压盖杆设有一减震弹簧。
可选地,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支撑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竖直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垂直连接呈L型设置,所述支撑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连接,所述进出气控制阀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后侧,所述气缸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方。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固设有一限位滑轨和一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与所述限位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压盖外壳的顶部设有一压盖外壳限位块,所述限位滑块的顶端与所述压盖外壳限位块相互配合将所述压盖外壳限位。
可选地,所述定位槽呈对角设置两个安装孔,所述工件放置块设有两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呈对角设置并与所述安装孔相互配合。
可选地,所述工件放置块的顶端中部设有一工件放置凹槽,所述工件放置凹槽内安装有一待压盖安装柱,所述待压盖安装柱用于固定待压盖于所述工件放置块。
可选地,所述压头为一塑料件。
可选地,所述底座的底端各角均设有减震支架,各所述减震支架分别连接有移动脚轮,各所述移动脚轮均设有脚轮锁定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头内盖装压治具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驱动机构与压盖机构,对L插头待压盖进行装压,其中,通过利用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压盖机构进行压盖动作,且在所述底座中固定安装所述工件放置块,防止因震动使压盖位置跑偏,极大地提高了L插头压盖的稳定性,且提高了压盖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头内盖装压治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头内盖装压治具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底座—100 定位槽—110 安装孔—111
工件放置块—120 固定孔—121 工位放置凹槽—122
螺母—130 待压盖安装柱—140 减震支架—150
移动脚轮—160 脚轮锁定件—170 支撑座—200
第一支撑板—210 限位滑轨—211 限位滑块—212
第二支撑板—220 支撑连接板—230 压盖机构—300
压头—301 压盖外壳—310 压盖杆—320
减震弹簧—321 驱动机构—400 气缸—410
进出气控制阀—420 气带—4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提供一种插头内盖装压治具,包括底座100、压盖机构300和驱动机构400,所述底座100与一支撑座200连接,所述支撑座200分别与所述驱动机构400和所述压盖机构300连接,所述驱动机构400与所述压盖机构300连接,所述驱动机构400驱动所述压盖机构300升降,所述压盖机构300的底端与一压头301连接,所述底座100设有一定位槽110,所述定位槽110安装有一工件放置块120,所述定位槽110与所述工件放置块120均位于所述压盖机构300下方,所述压头301与所述工件放置块120相互配合进行压盖。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驱动机构400与压盖机构300,利用所述驱动机构400带动所述压盖机构300进行压盖动作,且在所述底座100中固定安装所述工件放置块120,防止因震动使压盖位置跑偏,极大地提高了L插头压盖的稳定性,且提高了压盖效率,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机构400包括气缸410与进出气控制阀420,所述进出气控制阀420固定于所述支撑座200的后侧,所述进出气控制阀420通过一气带430与所述气缸410连接,所述气缸410安装于所述支撑座200的顶端并驱动所述压盖机构300进行上升或下降。通过设置所述气缸410与所述进出气控制阀420,由所述进出气控制阀420与所述气缸410通过所述气带430连接后,控制气缸410的进气与出气,从而控制所述气缸410的升降并由所述气缸410驱动所述压盖机构300进行升降动作,进而使得所述压盖机构300对待压盖L插头进行压盖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压盖机构300包括压盖外壳310与压盖杆320,所述气缸410与所述压盖杆320和所述压盖外壳310连接,所述气缸410带动所述压盖杆320和所述压盖外壳310上升或下降。所述压盖外壳310与所述气缸410螺接,所述压盖杆320与所述气缸410相互连接后贯穿所述压盖外壳310,所述压头301设置于所述压盖杆320的端部,在所述气缸410带动所述压盖杆320进行升降运动下,安装于所述压盖杆320端部的压头301对所述工件放置块120进行装压动作。工作人员可将待压盖L插头放置在所述工件放置块120上,控制气缸410带动所述压盖杆320下降,由所述压头301对所述待压盖L插头进行装压,完成一次待压盖L插头的装压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压盖杆320设有一减震弹簧321。通过在所述压盖杆320处设置所述减震弹簧321,在压盖时带来缓冲,防止待压盖及工件受到损伤。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撑座200包括第一支撑板210、第二支撑板220和支撑连接板230,所述第一支撑板210竖直安装于所述底座100,所述第二支撑板220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垂直连接呈L型设置,所述支撑连接板230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和第二支撑板220连接,所述进出气控制阀420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20的后侧,所述气缸410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20上方。由此,为所述驱动机构400和压盖机构300提供了安装的平台,且通过将所述第一支撑板210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20呈L型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210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20的垂直设置有效地增加了气缸410升降时的稳定性,防止压盖机构300偏移导致待压盖L插头压盖时出现装压不充分的现象。所述支撑连接板230呈三角形设置,两角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20连接,有效增强所述第一支撑板210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2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板210上固设有一限位滑轨211和一限位滑块212,所述限位滑块212与所述限位滑轨211滑动连接,所述压盖外壳310的顶部设有一压盖外壳310限位块,所述限位滑块212的顶端与所述压盖外壳310限位块相互配合将所述压盖外壳310限位。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所述限位滑块212和所述限位滑轨211,且所述限位滑块212又与所述压盖外壳310限位块抵接,当所述限位滑块212滑动至所述限位滑轨211的最底端时停止移动,同时由所述限位滑块212限位所述压盖外壳310,使所述压盖外壳310在所述限位滑块212滑动至底端时无法继续下降,有效地控制了所述压盖机构300的下压程度,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定位槽110呈对角设置两个安装孔111,所述工件放置块120设有两个固定孔121,所述固定孔121和所述安装孔111呈对角设置,所述工件放置块120通过一螺母130与一定位柱(图未示出)相互配合,固定于所述底座100上。所述工件放置块120中央还设有一工件放置凹槽,所述工件放置凹槽与待压盖L插头相互配合压盖。所述工件放置块120的顶端中部设有一工件放置凹槽,所述工件放置凹槽内安装有一待压盖安装柱140,所述待压盖安装柱140用于固定待压盖于所述工件放置块120,防止待压盖跑偏,增加治具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压头301为一塑料件。通过选用塑料件作所述压头301,减少所述压盖机构300下压时带来的冲击力,防止待压盖因冲击过大而受到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100的底端各角均设有减震支架150,各所述减震支架150分别连接有移动脚轮160,各所述移动脚轮160均设有脚轮锁定件170。所述减震支架150包括底座100支撑架和防震弹簧,所述防震弹簧设置于所述减震支架150的内部,通过设置在所述减震支架150的内部设置所述防震弹簧,减少进行压盖操作时压盖装置对所述底座100的冲击。所述减震支架150的顶端与所述底座100连接,所述减震支架150的底端与所述移动脚轮160连接。所述移动脚轮160通过设置所述脚轮锁定件170阻止脚轮转动,可使所述插头内盖装压治具在使用的过程中锁死所述移动脚轮160移动,保持稳定,并在需要搬运时解锁所述脚轮锁定件170,便于插头内盖装压治具的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插头内盖装压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0)、压盖机构(300)和驱动机构(400),所述底座(100)与一支撑座(200)连接,所述支撑座(200)分别与所述驱动机构(400)和所述压盖机构(300)连接,所述驱动机构(400)与所述压盖机构(300)连接,所述驱动机构(400)驱动所述压盖机构(300)升降,所述压盖机构(300)的底端与一压头(301)连接,所述底座(100)设有一定位槽(110),所述定位槽(110)安装有一工件放置块(120),所述定位槽(110)与所述工件放置块(120)均位于所述压盖机构(300)下方,所述压头(301)与所述工件放置块(120)相互配合进行压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内盖装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00)包括气缸(410)与进出气控制阀(420),所述进出气控制阀(420)固定于所述支撑座(200)的后侧,所述进出气控制阀(420)通过一气带(430)与所述气缸(410)连接,所述气缸(410)安装于所述支撑座(200)的顶端并驱动所述压盖机构(300)进行上升或下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内盖装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机构(300)包括压盖外壳(310)与压盖杆(320),所述气缸(410)与所述压盖杆(320)和所述压盖外壳(310)连接,所述气缸(410)带动所述压盖杆(320)和所述压盖外壳(310)上升或下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内盖装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杆(320)设有一减震弹簧(32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内盖装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00)包括第一支撑板(210)、第二支撑板(220)和支撑连接板(230),所述第一支撑板(210)竖直安装于所述底座(100),所述第二支撑板(220)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垂直连接呈L型设置,所述支撑连接板(230)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和第二支撑板(220)连接,所述进出气控制阀(420)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20)的后侧,所述气缸(410)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20)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内盖装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上固设有一限位滑轨(211)和一限位滑块(212),所述限位滑块(212)与所述限位滑轨(211)滑动连接,所述压盖外壳(310)的顶部设有一压盖外壳(310)限位块,所述限位滑块(212)的顶端与所述压盖外壳(310)限位块相互配合将所述压盖外壳(310)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插头内盖装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110)呈对角设置两个安装孔(111),所述工件放置块(120)设有两个固定孔(121),所述固定孔(121)呈对角设置并与所述安装孔(111)相互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插头内盖装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放置块(120)的顶端中部设有一工件放置凹槽,所述工件放置凹槽内安装有一待压盖安装柱(140),所述待压盖安装柱(140)用于固定待压盖于所述工件放置块(120)。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插头内盖装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301)为一塑料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插头内盖装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的底端各角均设有减震支架(150),各所述减震支架(150)分别连接有移动脚轮(160),各所述移动脚轮(160)均设有脚轮锁定件(17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75087.7U CN215645369U (zh) | 2021-08-30 | 2021-08-30 | 一种插头内盖装压治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75087.7U CN215645369U (zh) | 2021-08-30 | 2021-08-30 | 一种插头内盖装压治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645369U true CN215645369U (zh) | 2022-01-25 |
Family
ID=79904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075087.7U Active CN215645369U (zh) | 2021-08-30 | 2021-08-30 | 一种插头内盖装压治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645369U (zh) |
-
2021
- 2021-08-30 CN CN202122075087.7U patent/CN21564536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277260U (zh) | 电池入壳装置 | |
CN116469963A (zh) | 一种具有自动定位功能的光伏组件边框安装机构 | |
CN215645369U (zh) | 一种插头内盖装压治具 | |
CN115026539B (zh) | 摄像头组装防反弹机构 | |
CN201736002U (zh) | 用于灯具压配装置的定位安装机构 | |
CN214868487U (zh) | 一种高效高精度的镜头自动组装机 | |
CN218396539U (zh) | 一种镭焊定位治具及焊接装置 | |
CN216097372U (zh) | 一种燃油过滤器滤芯装配工装 | |
CN216731293U (zh) | 一种抛光装夹治具及抛光设备 | |
CN213135757U (zh) | 一种用于组装整流桥的装配机构 | |
CN209986118U (zh) | Rbc铆合设备 | |
CN210942477U (zh) | 电芯定位装置 | |
CN113967828A (zh) | 一种机器人柔性压装机构及压装方法 | |
CN217819943U (zh) | 一种多工位屏幕测试装置 | |
CN220156366U (zh) | 一种电机定子的平键自动装配机构 | |
CN219747834U (zh) | 电机筒螺塞装配机 | |
CN220043190U (zh) | 一种定子发卡入槽装置 | |
CN115255894B (zh) | 一种电池封栓装配机 | |
CN221639994U (zh) | 大平方线束端子焊接工装 | |
CN218253783U (zh) | 顶盖压装装置 | |
CN221270249U (zh) | 左箱体锥轴承外圈压装设备及电驱组装生产线 | |
CN221184401U (zh) | 一种用于电缆桥架连接件生产的冲床自动送料装置 | |
CN215432423U (zh) | 一种电泵组装治具 | |
CN220806114U (zh) | 一种转盘式治具开夹结构及电池极柱组装设备 | |
CN213163958U (zh) | 一种导光柱组装机上的定位夹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