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86118U - Rbc铆合设备 - Google Patents
Rbc铆合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86118U CN209986118U CN201920356252.6U CN201920356252U CN209986118U CN 209986118 U CN209986118 U CN 209986118U CN 201920356252 U CN201920356252 U CN 201920356252U CN 209986118 U CN209986118 U CN 2099861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bc
- riveting
- positioning
- sliding seat
-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RBC铆合设备,其包括底座、滑座、直线驱动装置、下模、上模、脱料装置和定位装置,通过上模推动散热基板下行,使RBC的对折部插入铆合槽,并在铆合冲头的挤压下,使得该对折部受压变形扩展紧紧顶压在铆合槽的内槽壁上,实现RBC和散热基板铆合连接形成一体结构,大大提升RBC与散热基板之间的结合紧密性,连接效果好,进而提高热交换效率,不易松脱,使用寿命长,同时在铆合过程中,通过下模上限位插槽对RBC进行支撑限位,避免变形,而且配合紧密,铆合效果好,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另外操作步骤简单、方便,工作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铆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RBC铆合设备。
背景技术
RBC是Rllo-Bond-Card的简称,中文名称为吹胀板。RBC的一面设有吹胀起的管路,管路内部填充介质,以提升散热性能。
在生产时,现有的RBC与散热基板的装配工艺具体为:先在散热基板开有插槽,然后将散热基板平放,接着将RBC的下边缘对准插槽,随后手持榔头敲打RBC的上边缘,使RBC卡入插槽中,靠过盈配合将RBC定位固定在散热基板上。该装配工艺配合不够紧密,连接效果差,易出现RBC从插槽中掉出的现象,而且装配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另外在敲打RBC的上边缘过程中,由于没有支撑限位结构去对RBC的两侧面进行支撑限位,容易导致RBC变形而出现不良品,难以保证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能快速将RBC铆合在散热基板上,且配合紧密,铆合效果好的RBC铆合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RBC铆合设备,其包括底座、滑座、直线驱动装置、下模、上模、脱料装置和定位装置,所述滑座通过滑动组件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直线驱动装置设置在底座上,并能驱动滑座于底座上作往复运动,所述下模对应上模的下方位置设置在滑座上,所述下模上设有供RBC插入的限位插槽,限位插槽的开口一侧设有斜面形成导入面,该开口的另一侧上缘凸起形成铆合冲头,所述RBC的上缘折弯内翻形成对折部,散热基板上设有与该对折部相适配的铆合槽,该RBC插入限位插槽,该RBC上的对折部从限位插槽中伸出并位于位于铆合冲头的上方位置;所述脱料装置对应下模的一侧位置垂直设置滑座上,所述定位装置对应滑座的侧边位置水平设置在底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对折部的未端折回插入对折位置的中部进行填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导入面的倾斜角度为15-2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铆合冲头的顶面为平面,该铆合冲头朝向导入面的侧面为垂直面,另一侧面为倾斜面,该倾斜面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的连接处为圆弧面过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支架、定位气缸和定位块,所述支架对应滑座的一侧位置垂直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定位气缸水平设置在支架上,且该定位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所述滑座,所述定位块固定在所述定位气缸的活塞杆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脱料装置包括导杆气缸和定位柱,所述导杆气缸垂直设置,且该导杆气缸的驱动组件朝上,所述定位柱固定在该导杆气缸的下端面,并在所述滑座上设有与该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安装座、滚轮、弹簧和支撑导柱,所述滚轮通过转轴设置在安装座的侧壁上,且该滚轮略从所述安装座的底面凸出,所述支撑导柱垂直设置在安装座的顶面,所述滑座的底面设有与该支撑导柱相适配的导孔,所述弹簧套设在支撑导柱上,且该弹簧的下端顶压在安装座上,上端顶压在滑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通过上模推动散热基板下行,使RBC的对折部插入铆合槽,并在铆合冲头的挤压下,使得该对折部受压变形扩展紧紧顶压在铆合槽的内槽壁上,实现RBC和散热基板铆合连接形成一体结构,同时在铆合过程中,通过下模上限位插槽对RBC进行支撑限位,避免变形,大大提升RBC与散热基板之间的结合紧密性,连接效果好,进而提高热交换效率,不易松脱,使用寿命长,另外操作步骤简单、方便,工作效率高。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1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2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散热基板、RBC和下模结构示意图1。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散热基板、RBC和下模结构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7,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BC铆合设备,其包括底座1、滑座2、直线驱动装置3、下模4、上模5、脱料装置6和定位装置7。
所述滑座2通过滑动组件8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直线驱动装置3设置在底座1上,并能驱动滑座2于底座1上作往复运动,所述下模4对应上模5的下方位置设置在滑座2上,所述下模4上设有供RBC9插入的限位插槽41。
较佳的,限位插槽41的开口一侧设有斜面形成导入面42,所述导入面42的倾斜角度为15-25°,优选为20°,更利于RBC9的插入。所述开口的另一侧上缘凸起形成铆合冲头43。具体的,所述铆合冲头43的顶面为平面,该铆合冲头43朝向导入面42的侧面为垂直面,另一侧面为倾斜面,该倾斜面与所述下模4的上表面的连接处为圆弧面过渡。
所述RBC9的上缘折弯内翻形成对折部91,散热基板10上设有与该对折部91相适配的铆合槽101,具体的,该下模4的下表面上设有型块102,该型块102的底面中间位置设有n型槽形成所述的铆合槽101,该型块102的两侧设有倒角。较佳的,对折部91的未端还折回插入对折位置的中部进行填充,更能提升铆接铆合效果,对铆合槽的填充紧密,配合紧密,不易松脱。所述RBC9插入限位插槽41,该RBC9上的对折部91从限位插槽41中伸出并位于位于铆合冲头43的上方位置;所述脱料装置6对应下模4的一侧位置垂直设置滑座2上,所述定位装置7对应滑座2的侧边位置水平设置在底座1上。
具体的,参见图3,所述定位装置7包括支架71、定位气缸72和定位块73,所述支架71对应滑座2的一侧位置垂直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定位气缸72水平设置在支架71上,且该定位气缸72的活塞杆朝向所述滑座2,所述定位块73固定在所述定位气缸72的活塞杆上。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气缸72也可以采用油缸或直线电机来替代。
所述脱料装置6包括导杆气缸和定位柱,所述导杆气缸垂直设置,且该导杆气缸的驱动组件朝上,所述定位柱固定在该导杆气缸的下端面,并在所述滑座2上设有与该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孔。通过定位柱进行定位安装,避免导杆气缸摇晃,工作稳定性好。脱料时,导杆气缸的活塞杆顶出,实现推动散热基板10上行带动铆合产品从下模4中脱出。
所述滑动组件8包括安装座81、滚轮82、弹簧83和支撑导柱,所述滚轮82通过转轴设置在安装座81的侧壁上,且该滚轮82略从所述安装座81的底面凸出,所述支撑导柱垂直设置在安装座81的顶面,所述滑座2的底面设有与该支撑导柱相适配的导孔,所述弹簧83套设在支撑导柱上,且该弹簧83的下端顶压在安装座81上,上端顶压在滑座2上,通过弹簧83使得滑动组件8具有弹性,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硬碰硬而导致损伤模具或产品,有效延长设备寿命和保证产品质量。较佳的,在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滚轮82相适配的轮槽或导轨。
工作时,本实用新型RBC铆合设备的工作步骤如下:
(1)在下模4上设有与RBC9相适配的上设有与限位插槽41,具体的,该下模4的下表面上设有型块102,该型块102的底面中间位置设有n型槽形成所述的铆合槽101,该型块102的两侧设有倒角。相邻两型块102之间形成定位槽103,较佳的,在下模4上设有与该定位槽103相适配的导柱;在合模时,导柱插入定位槽103进行导向,避免移位,提升工作精度;RBC9插入该限位插槽41,该RBC9的上缘从限位插槽41中伸出且折弯内翻形成对折部91;
(2)将需要与RBC9相铆合的散热基板10反扣在RBC9上,通过导柱和定位槽103相配合导正,使散热基板10上的铆合槽101与RBC9的对折部91相对正;
(3)驱动上模5下行按压在散热基板10上,进而推动散热基板10下行,使得铆合槽101套在RBC9的对折部91上,与以同时,限位插槽41对RBC9的两侧面进行支撑限位,避免RBC9产生形变,有效保证产品质量;
(4)上模5继续下压,铆合槽101带动对折部91下行顶压在下模4上的铆合冲头43,铆合冲头43对所述对折部91进行挤压,使得该对折部91受压变形扩展紧紧顶压在铆合槽101的内槽壁上,实现RBC9和散热基板10铆合连接形成一体结构,获得铆合产品;
(5)铆合定位完毕,上模5上行至预定位置;
(6)脱料装置6推动铆合产品上行,进而与下模4相脱离。
较佳的,在实现步骤(1)、步骤(2)和步骤(6)时,上模5与下模4错开设置。以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取放工序,提升工作效率。而在实现步骤(3)、步骤(4)和步骤(5)时,上模5与下模4相对正设置,即下模4移到上模5的正下方位置,实现远离操作人员,提升操作安全。
通过上模5推动散热基板10下行,使RBC9的对折部91插入铆合槽101,并在铆合冲头43的挤压下,使得该对折部91受压变形扩展紧紧顶压在铆合槽101的内槽壁上,实现RBC9和散热基板10铆合连接形成一体结构,大大提升RBC9与散热基板10之间的结合紧密性,连接效果好,进而提高热交换效率,不易松脱,使用寿命长,同时在铆合过程中,通过下模4上限位插槽41对RBC9进行支撑限位,避免变形,另外操作步骤简单、方便,工作效率高。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如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结构而得到的其它设备,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RBC铆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滑座、直线驱动装置、下模、上模、脱料装置和定位装置,所述滑座通过滑动组件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直线驱动装置设置在底座上,并能驱动滑座于底座上作往复运动,所述下模对应上模的下方位置设置在滑座上,所述下模上设有供RBC插入的限位插槽,限位插槽的开口一侧设有斜面形成导入面,该开口的另一侧上缘凸起形成铆合冲头,所述RBC的上缘折弯内翻形成对折部,散热基板上设有与该对折部相适配的铆合槽,该RBC插入限位插槽,该RBC上的对折部从限位插槽中伸出并位于位于铆合冲头的上方位置;所述脱料装置对应下模的一侧位置垂直设置滑座上,所述定位装置对应滑座的侧边位置水平设置在底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BC铆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折部的未端折回插入对折位置的中部进行填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BC铆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面的倾斜角度为15-25°。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RBC铆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合冲头的顶面为平面,该铆合冲头朝向导入面的侧面为垂直面,另一侧面为倾斜面,该倾斜面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的连接处为圆弧面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BC铆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支架、定位气缸和定位块,所述支架对应滑座的一侧位置垂直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定位气缸水平设置在支架上,且该定位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所述滑座,所述定位块固定在所述定位气缸的活塞杆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BC铆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料装置包括导杆气缸和定位柱,所述导杆气缸垂直设置,且该导杆气缸的驱动组件朝上,所述定位柱固定在该导杆气缸的下端面,并在所述滑座上设有与该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BC铆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安装座、滚轮、弹簧和支撑导柱,所述滚轮通过转轴设置在安装座的侧壁上,且该滚轮略从所述安装座的底面凸出,所述支撑导柱垂直设置在安装座的顶面,所述滑座的底面设有与该支撑导柱相适配的导孔,所述弹簧套设在支撑导柱上,且该弹簧的下端顶压在安装座上,上端顶压在滑座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56252.6U CN209986118U (zh) | 2019-03-20 | 2019-03-20 | Rbc铆合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56252.6U CN209986118U (zh) | 2019-03-20 | 2019-03-20 | Rbc铆合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86118U true CN209986118U (zh) | 2020-01-24 |
Family
ID=69289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356252.6U Active CN209986118U (zh) | 2019-03-20 | 2019-03-20 | Rbc铆合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98611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21991A (zh) * | 2019-03-20 | 2019-05-31 | 东莞市毅帆五金模具有限公司 | Rbc铆合方法及其铆合设备 |
-
2019
- 2019-03-20 CN CN201920356252.6U patent/CN20998611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21991A (zh) * | 2019-03-20 | 2019-05-31 | 东莞市毅帆五金模具有限公司 | Rbc铆合方法及其铆合设备 |
CN109821991B (zh) * | 2019-03-20 | 2024-04-05 | 东莞市毅帆五金模具有限公司 | Rbc铆合方法及其铆合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986118U (zh) | Rbc铆合设备 | |
CN110860838A (zh) | 一种用于油杯焊接的定位夹具 | |
CN112077189A (zh) | 一种高精密键盘柔性pcba排线折弯机 | |
CN210817255U (zh) | 一种连杆交叉臂总成的压铆装置 | |
CN109821991B (zh) | Rbc铆合方法及其铆合设备 | |
CN201736002U (zh) | 用于灯具压配装置的定位安装机构 | |
CN210848018U (zh) | 一种高精度的包边模具 | |
CN209986137U (zh) | Rbc分次半自动铆合设备 | |
CN115430746B (zh) | 一种雨刮臂扁铁成型装置 | |
CN111151651A (zh) | 汽车电瓶支架扭曲成型模具 | |
CN216663481U (zh) | 一种绣花机上的三色珠绣装置 | |
CN114453491B (zh) | 一种极耳弯折设备 | |
CN210943669U (zh) | 一种自动化上料装置 | |
CN209867797U (zh) | 一种用于工装夹具上的快速限位装置 | |
CN207735394U (zh) | 一种滑轨阻挡凸起的成型装置 | |
CN221694860U (zh) | 一种铝型材加工冲压弯折装置 | |
CN220217282U (zh) | 一种扁平电感线圈端子焊接装置 | |
CN217700973U (zh) | 一种可调节素材折弯角度的下模结构及模具 | |
CN219786257U (zh) | 一种零件负角折弯机构 | |
CN218194463U (zh) | 一种铝片加工用抛光装置 | |
CN218255559U (zh) | 一种酒托珍珠泡棉自动冲床 | |
CN113996721B (zh) | 一种箍体生产工艺 | |
CN214109448U (zh) | 立式轴承座装配装置 | |
CN218395718U (zh) | 一种灯丝展开整形装置 | |
CN221414726U (zh) | 线束支架复合加工模具以及冲压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