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89889U - 电磁炉 - Google Patents

电磁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89889U
CN215489889U CN202121312261.9U CN202121312261U CN215489889U CN 215489889 U CN215489889 U CN 215489889U CN 202121312261 U CN202121312261 U CN 202121312261U CN 215489889 U CN215489889 U CN 2154898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coil
coil assembly
induction cooker
base hous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1226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武
王书杰
邓宏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huike Electrical Appliances Group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k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1226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898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89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898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炉,包括基壳、主板、控制组件和线盘组件,所述主板、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线盘组件三者均设置在所述基壳上,以所述线盘组件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为参考,所述主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控制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侧。如此一方面可以使得主板充分利用线盘组件第一侧所存在的现有空间,避免主板占用控制组件在第二侧处的空间;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控制组件和主板之间自然形成一定的间隔空间。如此可以有效避免主板和控制组件占用线盘组件同侧较多的空间,减少整个电磁炉的长度或宽度尺寸,从而优化控制组件和主板两者在基壳上的空间布局,最终减少电磁炉的整体外形尺寸以实现电磁炉的小型化设计。

Description

电磁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磁感应加热(induction heat IT)可以使得加热体直接产生热量,无需通过中间导热介质将热量传输至加热体,从而有效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鉴于电磁感应加热具有良好的节能特性,使得电磁感应加热在电磁炉等家用电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传统的电磁炉,通常存在长度较大的缺陷,从而不利于电磁炉的小型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少电磁炉的外形尺寸以实现小型化设计。
一种电磁炉,包括基壳、主板、控制组件和线盘组件,所述主板、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线盘组件三者均设置在所述基壳上,以所述线盘组件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为参考,所述主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控制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板在所述基壳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线盘组件在所述基壳上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之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壳上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用于对所述主板和所述线盘组件进行散热,所述散热器在所述基壳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线盘组件在所述基壳上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之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壳上的风扇和挡风组件,所述挡风组件和所述基壳围设形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通过所述第一风道流向所述线盘组件,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通过所述第二风道流向所述主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风组件包括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所述第一挡风板环绕所述风扇和所述线盘组件设置,所述第二挡风板位于所述线盘组件和所述风扇之间,所述第一挡风板和所述第二挡风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壳上还设置有均连通外界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风道的末端并用于排放所述第一风道中的热量,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风道的末端并用于排放所述第而风道中的热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在所述基壳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线盘组件在所述基壳上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之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子元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设置在所述主板上,所述电子元器件具有背向所述主板设置的第一表面,所述线盘组件具有背向所述主板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到所述基壳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表面到所述基壳的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元器件在所述基壳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线盘组件在所述基壳上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之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方案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基壳呈长方体状;
所述线盘组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基壳的中心轴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鉴于主板和控制组件位于线盘组件的相对两侧,一方面可以使得主板充分利用线盘组件第一侧所存在的现有空间,避免主板占用控制组件在第二侧处的空间;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控制组件和主板之间自然形成一定的间隔空间。如此可以有效避免主板和控制组件占用线盘组件同侧较多的空间,减少整个电磁炉的长度或宽度尺寸,从而优化控制组件和主板两者在基壳上的空间布局,最终减少电磁炉的整体外形尺寸以实现电磁炉的小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磁炉的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磁炉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去除线盘组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的电磁炉10包括基壳100、线盘组件200、主板300、电子元器件400、散热器510、风扇520、挡风组件530和控制组件540。基壳100可以作为主板300、线盘组件200、散热器510、风扇520、挡风组件530和控制组件540的承载主体,即主板300、线盘组件200、电子元器件400、散热器510、风扇520、挡风组件530和控制组件540均设置在该基壳100上。线盘组件200可以大致呈圆盘状,基壳100可以大致呈扁平的长方体状,线盘组件200的中心轴线可以与基壳100沿自身厚度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重合,即线盘组件200和基壳100两者同轴设置。线盘组件200用于对容器加热,容器可以为加热锅。容器上含有导磁材料,线盘组件200可以包括线圈,当对线圈通入交流电时,线圈将产生交变磁场。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作用在导磁材料上,导磁材料内形成无数强度的涡流而产生热量,从而对容器内的食物进行加热。
参阅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板300与基壳100连接,主板300作为控制电路板使用,主板300可以大致呈L型,主板300的一部分位于线盘组件200的左侧,主板300的另一部分位于线盘组件200的上侧,可以理解为主板300位于线盘组件200的左上侧。主板300在基壳100上的正投影位于线盘组件200在基壳100上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之外,如此可以防止线盘组件200对主板300形成遮盖作用,即避免线盘组件200和主板300两者沿电磁炉10的厚度方向相互层叠设置,从而使得线盘组件200和主板300在电磁炉10厚度方向上占据的尺寸小于两者总厚度之和,最终减少电磁炉10的厚度尺寸,实现电磁炉10的薄形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元器件400设置在主板300上,具体而言,电子元器件400可以贴附在主板300背向基壳100的表面上。电子元器件400的厚度相对较大,例如电子元器件400的厚度可以大于主板300的厚度,故电子元器件400在整个电磁炉10的厚度方向上占据较大的长度。电子元器件400具有第一表面410,该第一表面410背向基壳100设置,线盘组件200具有第二表面210,该第二表面210同样背向基壳100设置,第一表面410到基壳100的距离大于第二表面210到基壳100的距离,使得第一表面410相对第二表面210更加远离基壳100。通俗而言,第一表面410位于第二表面210的上方,使得第一表面410沿电磁炉10的厚度方向相对第二表面210高出一定的高度。
电子元器件400沿电磁炉10的厚度方向在基壳100上存在正投影,该正投影位于线盘组件200在基壳100上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之外,通俗而言,线盘组件200沿电磁炉10的厚度方向并未对电子元器件400形成遮盖作用,使得电子元器件400位于线盘组件200的遮盖范围之外。
假如将线盘组件200叠置在主板300的上方,且电子元器件400叠置在主板300和线盘组件200之间,即主板300、电子元器件400和线盘组件200三者沿从下往上的方向依次叠置。因此,线盘组件200沿电磁炉10的厚度方向对电子元器件400起到遮盖作用,即电子元器件400位于线盘组件200的正下方,使得线盘组件200在基壳100上的正投影能够完全覆盖电子元器件400在基壳100上的正投影。鉴于主板300、电子元器件400和线盘组件200沿上下方向层叠设置,即主板300、电子元器件400和线盘组件200成“完全层叠”状态,如此会导致主板300、电子元器件400和线盘组件200三者在电磁炉10厚度方向上占据的尺寸等于三者总厚度之和,加上电子元器件400的总厚度较大,如此会导致整个电磁炉10的厚度较大,不符合电磁炉10薄形化设计的发展趋势。
而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磁炉10,鉴于电子元器件400和主板300两者均位于线盘组件200的遮盖范围之外,使得主板300、电子元器件400和线盘组件200三者在电磁炉10厚度方向上占据的尺寸小于三者总厚度之和,如此可以大幅减少电磁炉10的总厚度和总体积,最终实现电磁炉10的薄形化和小型化设计。
参阅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510用于对主板300和线盘组件200进行散热,散热器510在基壳100上的正投影位于线盘组件200在基壳100上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之外,如此可以防止线盘组件200对散热器510形成遮盖作用,即避免线盘组件200和散热器510两者沿电磁炉10的厚度方向相互层叠设置,从而使得线盘组件200和散热器510在电磁炉10厚度方向上占据的尺寸小于两者总厚度之和,最终减少电磁炉10的厚度尺寸,实现电磁炉10的薄形化设计。散热器510可以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鉴于铝合金具有较强的导热性能,故散热器510能够快速吸收主板300和线盘组件200的热量,以便该热量快速散发至电磁炉10之外,防止电磁炉10内温度过高而影响自身的使用寿命。在结构上,散热器510可以包括底板和散热鳍片,底板可以直接固定在基壳100上,散热鳍片固定在底板背向基壳100设置的表面上,散热鳍片大致可以呈矩形片状结构,散热鳍片的一端为固定端并固定在底板上,散热鳍片的一端为自由端并相对底板沿电磁炉10的厚度方向凸出一定的高度。散热鳍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散热鳍片沿底板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底板和散热鳍片两和可以一体连接,如此使得整个散热器510通过注射成型的方式制作。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鳍片也可以采用焊接或胶接的方式固定在底板上。
参阅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扇520和主板300两者可以分居散热器510的上下两侧,即散热器510位于主板300与风扇520之间。风扇520在基壳100上的正投影位于线盘组件200在基壳100上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之外,如此可以防止线盘组件200对风扇520形成遮盖作用,即避免线盘组件200和风扇520两者沿电磁炉10的厚度方向相互层叠设置,从而使得线盘组件200和风扇520在电磁炉10厚度方向上占据的尺寸小于两者总厚度之和,最终减少电磁炉10的厚度尺寸,实现电磁炉10的薄形化设计。当风扇520开启时,风扇520所产生的气流可以将散热器510、主板300和线盘组件200上的热量快速排出至电磁炉10之外,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电磁炉10的散热效果。同时,风扇520也可以防止灰尘和油烟等污染物进入至电磁炉10内部,防止灰尘和油烟等污染物对电子元器件400、主板300和线盘组件200等零部件构成侵蚀,提高电子元器件400、主板300和线盘组件200三者的使用寿命,最终保证整个电磁炉10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参阅图3、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挡风组件530和基壳100围设形成第一风道531和第二风道532,风扇520产生的气流通过第一风道531流向线盘组件200,风扇520产生的气流通过第二风道532流向散热器510和主板300。图3和图5中虚线箭头代表第一风道531和第二风道532中的气流轨迹。具体而言,挡风组件530包括第一挡风板533和第二挡风板534,第一挡风板533环绕风扇520和线盘组件200设置,使得第一挡风板533可以相对风扇520和线盘组件200更加远离基壳100的中心,第二挡风板534位于线盘组件200和风扇520之间。第二挡风板534位于第一挡风板533右侧的部分跟第一挡风板533之间形成第一风道531,第二挡风板534位于第一挡风板533左侧的部分跟第一挡风板533之间形成第二风道532。基壳100上还设置有第一出风口531a和第二出风口532a,第一出风口531a连通外界和第一风道531的末端,使得第一风道531中的热量可以通过该第一出风口531a排放至电磁炉10之外,第二出风口532a连通外界和第二风道532的末端,使得第二风道532中的热量可以通过该第二出风口532a排放至电磁炉10之外。
参阅图3和图5,当风扇520工作时,风扇520产生的一部分气流经第一风道531流向线盘组件200,使得线盘组件200上的热量通过第一风道531和第一出风口531a排放至外界。风扇520产生的另一部分气流经第二风道532流向散热器510和主板300,使得散热器510和主板300上的热量通过第二风道532和第二出风口532a排放至外界。通过设置挡风组件530以产生第一风道531和第二风道532,可以对风扇520产生的气流起到很好的导向和聚集作用,防止风扇520产生的气流分散,确保气流尽可能多的流向散热器510、主板300、元器件和线盘组件200,提高风扇520的能量利用率和散热效果。
参阅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组件540用于对主板300和线盘组件200的工作进行控制,控制组件540可以设置不同的触摸按键,从而通过触摸按键以形成多种不同的控制方式,最终使得电磁炉10实现不同的操作功能。控制组件540的一部分可以位于线盘组件200的下侧,控制组件540的另一部分可以位于线盘组件200的右侧,可以理解为控制组件540位于线盘组件200的右下侧。鉴于主板300位于线盘组件200的左上侧,如此可以使得控制组件540和主板300两者分居线盘组件200的相对两侧,此时,左上侧可以看成为线盘组件200的第一侧,右下侧可以看成线盘组件200的第二侧,即主板300位于第一侧,而控制组件540位于第二侧。
假如将主板300和控制组件540两者均设置在线盘组件200的同侧,例如均位于线盘组件200的右侧,鉴于主板300和控制组件540两者之间必须有一定的间隔距离以避免短路和信号干扰,如此会使主板300和控制组件540线盘组件200右侧所占的尺寸相对较大,进而增大整个电磁炉10的长度或宽度尺寸,从而增大电磁炉10的整体外形尺寸,不利于电磁炉10的小型化设计。
而上述实施例中的电磁炉10,鉴于主板300和控制组件540位于线盘组件200的相对两侧,一方面可以使得主板300充分利用线盘组件200其中一侧所存在的现有空间,避免主板300占用控制组件540所处一侧的空间;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控制组件540和主板300之间自然形成一定的间隔空间以防止短路和信号干扰。如此可以有效避免主板300和控制组件540占用线盘组件200同侧较多的空间,减少整个电磁炉10的长度或宽度尺寸,从而优化控制组件540和主板300两者在基壳100上的空间布局,最终减少电磁炉10的整体外形尺寸以实现电磁炉10的小型化设计。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壳、主板、控制组件和线盘组件,所述主板、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线盘组件三者均设置在所述基壳上,以所述线盘组件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为参考,所述主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控制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在所述基壳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线盘组件在所述基壳上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之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壳上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用于对所述主板和所述线盘组件进行散热,所述散热器在所述基壳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线盘组件在所述基壳上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之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壳上的风扇和挡风组件,所述挡风组件和所述基壳围设形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通过所述第一风道流向所述线盘组件,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通过所述第二风道流向所述主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组件包括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所述第一挡风板环绕所述风扇和所述线盘组件设置,所述第二挡风板位于所述线盘组件和所述风扇之间,所述第一挡风板和所述第二挡风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壳上还设置有均连通外界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风道的末端并用于排放所述第一风道中的热量,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风道的末端并用于排放所述第二风道中的热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在所述基壳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线盘组件在所述基壳上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之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子元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设置在所述主板上,所述电子元器件具有背向所述主板设置的第一表面,所述线盘组件具有背向所述主板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到所述基壳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表面到所述基壳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器件在所述基壳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线盘组件在所述基壳上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之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方案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基壳呈长方体状;
所述线盘组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基壳的中心轴线重合。
CN202121312261.9U 2021-06-11 2021-06-11 电磁炉 Active CN2154898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12261.9U CN215489889U (zh) 2021-06-11 2021-06-11 电磁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12261.9U CN215489889U (zh) 2021-06-11 2021-06-11 电磁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89889U true CN215489889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84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12261.9U Active CN215489889U (zh) 2021-06-11 2021-06-11 电磁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898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91428B1 (ko) 조리기기
US8692169B2 (en) Electrical apparatus having act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 and air circulating system having such electrical apparatus
EP2451245B1 (en)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JP6785470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EP4064503A1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JP2005302406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5489889U (zh) 电磁炉
CN215489882U (zh) 电磁炉
CN210241668U (zh) 一种otr微波炉散热系统
JP2014044816A (ja) 薄型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08398143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磁炉
CN214906080U (zh) 烹饪器具
JP4311422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6852911U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218410013U (zh) 电磁炉
CN213089869U (zh) 电热炊具
US20220400540A1 (en) Electric range
CN212565904U (zh) 一种具有高性能散热结构的薄型电磁炉
CN218721721U (zh) 一种电磁炉
CN110894960A (zh) 具有微波加热功能的烹饪电器
CN211290173U (zh) 一种电磁炉
CN220546158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9249877U (zh) 烹饪设备及锅体组件
CN209806319U (zh) 电源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2057413U (zh) 电磁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9

Address after: 528300, Building 1, No. 33 Shunye East Road, High tech Zone,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Address Declaration)

Patentee after: Xinhuike Electrical Appliances Group (Guangd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Xinhuike office building, 2045 sightseeing Road, Baihua community, Guangming Street,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CHK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