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96660U - 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396660U CN215396660U CN202121713195.6U CN202121713195U CN215396660U CN 215396660 U CN215396660 U CN 215396660U CN 202121713195 U CN202121713195 U CN 202121713195U CN 215396660 U CN215396660 U CN 2153966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demoulding
- edge
- plate
- di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923 batch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包括脱模机构、凹模机构、注塑机构、顶出机构。脱模机构具有流边槽。凹模机构具有型腔,且凹模机构与脱模机构滑动连接;注塑机构设置于脱模机构和凹模机构,用于对型腔和流边注射原料。顶出机构滑动连接于脱模机构内部,用于下驱动流边槽内的流边与流边槽脱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注塑模具,其上的顶出机构推动工件的流边从流边槽内脱离,进而使流边带动工件从型腔内脱离,防止下料机构对成形品表面造成损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目前,现有注塑模具中的成型品在与模腔脱离的过程中,通常采用顶针将成形品从模腔内顶出,如此,在采用顶针将成形品顶出的过程中,顶针容易在成形凹痕,造成成品件外表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模具中成品在下料过程中容易被损伤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包括:
脱模机构,具有流边槽;
凹模机构,具有型腔,且所述凹模机构与所述脱模机构滑动连接;所述凹模机构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脱模机构和所述凹模机构抵接配合,且所述流边槽与所述型腔连通;在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下,所述脱模机构和所述凹模机构分离;
注塑机构,设置于所述脱模机构和所述凹模机构,用于在所述凹模机构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下对所述型腔和所述流边注射原料;
顶出机构,滑动连接于所述脱模机构内部,用于在所述凹模机构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驱动所述流边槽内的流边与所述流边槽脱离。
一实施例中,所述顶出机构包括:
第一导向孔,贯穿所述脱模机构,并与所述流边槽连通;
顶针,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孔内,用于在所述凹模机构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驱动所述流边槽内的流边与所述流边槽脱离。
一实施例中,所述脱模机构包括:
定模座;
脱模板,连接于所述定模座,所述流边槽设置于所述脱模板,所述第一导向孔贯穿所述定模座和所述脱模板,并与所述流边槽连通。
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模机构包括:
动模座,与所述定模座滑动连接,具有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
动模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连接于所述动模座;
凹模板,对称设置在所述脱模板的两侧,所述凹模上具有型腔槽;
在所述动模座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凹模板相互抵接,以使所述型腔槽形成具有相对开口的型腔,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型腔的一个开口端抵接,所述脱模板具有脱模凸块,所述脱模板与所述型腔的另一个开口端抵接,且所述脱模凸块插接于所述型腔内。
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模板设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
第一导向件,连接于所述定模座,具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定模座指向所述动模座的方向呈第一夹角设置;
第二导向件,连接于所述动模座,并与所述定模座指向所述动模座的方向呈第二夹角设置,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相同;
所述凹模板具有第二导向面和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面位于所述凹模板远离所述型腔的一端,所述第二导向面与所述第一导向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导向件插接于所述第二导向孔,并与所述第二导向孔滑动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注塑模具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注塑模具,其上的顶出机构推动工件的流边从流边槽内脱离,进而使流边带动工件从型腔内脱离,防止下料机构对成形品表面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内部结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A-A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B-B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脱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脱模机构;2、凹模机构;3、注塑机构;4、顶出机构;5、流边槽;6、型腔;7、第一导向件;8、第二导向件;
101、定模座;102、脱模板;
201、动模座;202、动模板;203、凹模板;
2021、第一端面;2022、第二端面;
2031、第二导向面;2032、第二导向孔;
401、第一导向孔;402、顶针;
701、第一导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进行说明。
本申请提供的注塑模具,包括脱模机构1、凹模机构2、注塑机构3、顶出机构4。脱模机构1具有流边槽5。凹模机构2具有型腔6,且凹模机构2与脱模机构1滑动连接;凹模机构2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的状态下,脱模机构1和凹模机构2抵接配合,且流边槽5与型腔6连通;在第二位置状态下,脱模机构1和凹模机构2分离。注塑机构3设置于脱模机构1和凹模机构2,用于在凹模机构2处于第一位置状态下对型腔6和流边注射原料。顶出机构4滑动连接于脱模机构1内部,用于在凹模机构2处于第二位置状态下驱动流边槽5内的流边与流边槽5脱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注塑模具,其上的顶出机构4推动工件的流边从流边槽5内脱离,进而使流边带动工件从型腔6内脱离,防止下料机构对成形品表面造成损伤。
在本申请中,在凹模机构2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脱模机构1与和凹模机构2抵接,注塑机构3为注塑管道,用于对型腔6内注塑原料,并使工件成形,由于流边槽5与型腔6连通,原料由型腔6进入流边槽5,在工件成形后,脱模机构1和凹模机构2分离,此时凹模机构2处于第二位置,此时,成形后的工件位于脱模机构1上,顶出机构4移动,推动流边从流边槽5内脱落,并使流边带动工件从脱模机构1上脱落。
具体的,脱模机构1包括定模座101和脱模板102。脱模板102连接于定模座101,流边槽5设置于脱模板102。
凹模机构2包括动模座201、动模板202、凹模板203。动模座201与定模座101滑动连接,且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动模板202具有第一端面2021和第二端面2022,第一端面2021连接于动模座201。凹模板203的数目为两个,连个凹模板203对称设置在脱模板102的两侧,凹模上具有型腔6槽。
在动模座201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两个凹模板203相互抵接,以使型腔6槽形成具有相对开口的型腔6,动模板202与型腔6的一个开口端抵接,脱模板102具有脱模凸块,脱模板102的第二端面2022与型腔6的另一个开口端抵接,且脱模凸块插接于型腔6内。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中,顶出机构4包括第一导向孔401和顶针402。
具体的,在本申请中,第一导向孔401贯穿定模座101和定模座101,并与流边槽5连通。顶针402滑动连接于第一导向孔401内,在凹模机构2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顶针402推动流边从流边槽5内脱离,并使流边带动工件从脱模机构1上的流边槽5内脱离。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中,凹模板203设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件7、第二导向件8。第一导向件7连接于定模座101,具有第一导向面701,第一导向面701与定模座101指向动模座201的方向呈第一夹角设置。第二导向件8连接于动模座201,并与定模座101指向动模座201的方向呈第二夹角设置第二夹角的角度与第一夹角的角度相同。
凹模板203具有第二导向面2031和第二导向孔2032,第二导向面2031位于凹模板203远离型腔6的一端,第二导向面2031与第一导向面701滑动连接;第二导向件8插接于第二导向孔2032,并与第二导向孔2032滑动连接。
具体的,在本申请中,当动模座201处于第一位置时,两个凹模板203相互抵接,动模板202与型腔6的一个开口端抵接,脱模板102的第二端面2022与型腔6的另一个开口端抵接,脱模凸块插接于型腔6内。当动模座201处于第二位置时,两个凹模板203相互分离,第二导向件8为杆状,凹模板203沿第二导向件8的延伸方向运动。动模板202与型腔6的一个开口端分离,脱模板102的第二端面2022与型腔6的另一个开口端分离,且脱模凸块从型腔6内分离,并将成形工件带出,便于顶针402顶出工件。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脱模机构,具有流边槽;
凹模机构,具有型腔,且所述凹模机构与所述脱模机构滑动连接;所述凹模机构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脱模机构和所述凹模机构抵接配合,且所述流边槽与所述型腔连通;在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下,所述脱模机构和所述凹模机构分离;
注塑机构,设置于所述脱模机构和所述凹模机构,用于在所述凹模机构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下对所述型腔和所述流边注射原料;
顶出机构,滑动连接于所述脱模机构内部,用于在所述凹模机构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驱动所述流边槽内的流边与所述流边槽脱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包括:
第一导向孔,贯穿所述脱模机构,并与所述流边槽连通;
顶针,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孔内,用于在所述凹模机构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驱动所述流边槽内的流边与所述流边槽脱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机构包括:
定模座;
脱模板,连接于所述定模座,所述流边槽设置于所述脱模板,所述第一导向孔贯穿所述定模座和所述脱模板,并与所述流边槽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机构包括:
动模座,与所述定模座滑动连接,具有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
动模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连接于所述动模座;
凹模板,对称设置在所述脱模板的两侧,所述凹模上具有型腔槽;
在所述动模座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凹模板相互抵接,以使所述型腔槽形成具有相对开口的型腔,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型腔的一个开口端抵接,所述脱模板具有脱模凸块,所述脱模板与所述型腔的另一个开口端抵接,且所述脱模凸块插接于所述型腔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板设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
第一导向件,连接于所述定模座,具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定模座指向所述动模座的方向呈第一夹角设置;
第二导向件,连接于所述动模座,并与所述定模座指向所述动模座的方向呈第二夹角设置,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相同;
所述凹模板具有第二导向面和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面位于所述凹模板远离所述型腔的一端,所述第二导向面与所述第一导向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导向件插接于所述第二导向孔,并与所述第二导向孔滑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13195.6U CN215396660U (zh) | 2021-07-26 | 2021-07-26 | 注塑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13195.6U CN215396660U (zh) | 2021-07-26 | 2021-07-26 | 注塑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396660U true CN215396660U (zh) | 2022-01-04 |
Family
ID=79653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713195.6U Active CN215396660U (zh) | 2021-07-26 | 2021-07-26 | 注塑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396660U (zh) |
-
2021
- 2021-07-26 CN CN202121713195.6U patent/CN21539666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396660U (zh) | 注塑模具 | |
CN111002535B (zh) | 耐磨耐用型注塑模具 | |
CN207448964U (zh) | 一种气压传感器外壳注塑模具 | |
CN206357577U (zh) | 一种复印机的把手注塑模具双斜侧下抽芯机构 | |
CN205033505U (zh) | 一种三板模结构 | |
CN215703708U (zh) | 一种双向注塑机成型模具 | |
CN212147408U (zh) | 一种v型薄壁注塑件的注塑模具 | |
CN215550616U (zh) | 型芯反置的注塑模具 | |
CN211640783U (zh) | 一种精密注塑模具 | |
CN216506461U (zh) | 一种高效脱模的食品级注塑制品用模具 | |
CN212736873U (zh) | 一种滑块活动顶针式注塑模具 | |
CN215242619U (zh) | 具有多脱模块的车篮注塑模具 | |
CN216683234U (zh) | 一种垂直拔模也不会划伤柱形壳件外观面的注塑模具 | |
CN216100195U (zh) | 一种精密模具斜抽结构 | |
CN210061854U (zh) | 一种内置顶出滑块机构 | |
CN210910937U (zh) | 一种反向脱模的模具结构 | |
CN212826615U (zh) | 无接痕汽车内饰立柱模具 | |
CN216885016U (zh) | 一种二次脱模的注塑模具 | |
CN212147409U (zh) | 一种v型薄壁注塑件的侧脱模机构 | |
CN216683196U (zh) | 一种脱模组件及注塑模具 | |
CN216068533U (zh) | 一种具有斜顶下潜进浇结构的电动车前围模具 | |
CN209999627U (zh) | 一种弯管注塑模具 | |
CN214820563U (zh) | 聚碳酸酯高透塑料椅一体成型模具 | |
CN210880627U (zh) | 一种导光条注塑模具 | |
CN216032251U (zh) | 桶形塑料容器表面内凹纹六滑块脱模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