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96550U - 一种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96550U
CN215396550U CN202121338942.2U CN202121338942U CN215396550U CN 215396550 U CN215396550 U CN 215396550U CN 202121338942 U CN202121338942 U CN 202121338942U CN 215396550 U CN215396550 U CN 2153965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molding
hot runner
pen
pen hold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3894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宜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Fanshi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Fanshi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Fanshi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Fanshi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3894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965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965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965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包括呈上下流向的若干进胶热流道,均与注塑腔保持连通,每个进胶热流道下端与一笔杆注塑口相连通,使进胶热流道进胶经笔杆注塑口依次至笔杆前端部、笔杆中端部、笔杆末端部而完成笔杆注塑;进胶热流道包括孔径依次递增的第一台阶段、第二台阶段、流道下段,并且形成上、中、下三段式的笔杆注塑热流道结构。本实用新型所形成的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其在热流道注塑的基础上,能够确保在进行多个笔杆注塑成型的过程中直接面向产品均匀地进胶,进胶速度稳定并快速,同时也降低了废料的产生,利于实现笔杆注塑技术的自动化无废料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笔杆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注塑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已经取代了传统陈旧落后的生产工艺,对于注塑生产企业而言,消除冷流道转而采用热流道,可以为其带来材料的节约和成型周期的缩短,从而显著提高生产效益。经过很多生产企业的实际应用可知,采用热流道的注塑方式尤其适合于成型深长形状及较小产品的直接侧进胶热流道系统,例如,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笔杆热流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研发人员也结合以往的笔杆注塑产品模具进行了可行性的分析,根据产品应用的有关研究,若采取直接侧进胶,优化的热流道比冷流道在各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侧进胶系统能有效提高模具和热流道的整体性能,同时,侧进胶的方案也能节约原材料、改善成型周期、减少后续工艺,并且简化顶出过程。
因此,经过不同形状的产品其实际的注塑生产经验可知,直接侧进胶技术方案可适用于顶端进胶空间受到限制的深长形状的产品,以及由热/冷流道或完全采用冷流道成型的小部件采用,例如,如注射器、吸管、笔杆之类的较长的圆柱形部件也适合采用直接侧进胶的热流道系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研发人员在针对以往的多穴笔杆注塑成型模具进行相应的分析之后发现,以往的技术人员大多注重对该类注塑模具结构的研究、注塑设备性能的优化等,甚少开展对于注塑操作过程中的注塑流道设计,以至于注塑之后容易产生较多的废料。因此,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研发人员注塑热流道成型结构的设计,注塑模具流道结构设计之所以能够影响注塑加工生产的具体因素分析如下:
首先,举例来说,现有的三十二穴笔模由于无法统一注塑或注塑流道设计不合理而导致很多生产方大多采用半自动生产,其生产效率较低,需要人工作业,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料,更加不利于实现完全的自动化生产;
其次,现有的多穴的笔模其自身的进胶热流道并非直接针对产品自身结构设计,从笔杆前端进胶直至末端的过程中,由于进胶的流道缺乏相应的引导结构设计或进胶不够均匀等因素,导致不便于掌握用料,且易产生大量的废料,严重时,容易减少模具的使用寿命,具有不利影响;
此外,现有的一些多穴笔模在生产注塑时,还会因进胶的流道长度设计不合理而导致成本徒增。
综合以上论述,本实用新型正是在现有常规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生产实践经验,对采用热流道的注塑技术提出进一步优化,提出一种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其在热流道注塑的基础上,能够确保在进行多个笔杆注塑成型的过程中直接面向产品均匀地进胶,进胶速度稳定并快速,同时也降低了废料的产生。因而,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能够缓解、部分解决或完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也是为了满足笔杆注塑技术领域的应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减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其在热流道注塑的基础上,能够确保在进行多个笔杆注塑成型的过程中直接面向产品均匀地进胶,进胶速度稳定并快速,同时也降低了废料的产生,利于实现笔杆注塑技术的自动化无废料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其用于可注塑成型多个笔杆的多穴笔杆注塑模具,并且由模具上模板上方的注塑腔向下进胶注塑,该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包括:
呈上下流向的若干进胶热流道,均与注塑腔保持连通,每个进胶热流道下端与一笔杆注塑口相连通,使进胶热流道进胶经笔杆注塑口依次至笔杆前端部、笔杆中端部、笔杆末端部而完成笔杆注塑;
其中,进胶热流道包括孔径依次递增的第一台阶段、第二台阶段、流道下段,并且形成上、中、下三段式的笔杆注塑热流道结构。
对于以上技术方案,技术人员还可结合实际应用状况采用相适宜的技术手段进一步补充或限定,包括以下:
注塑腔顶部设置进胶口并且经过进胶热流道直接面向笔杆产品向下进胶;
其中,笔杆注塑口优选设计为锥形结构;
其中,在具体设计时,笔杆注塑口顶端的孔径小于流道下段的孔径,流道下段的长度大于第一台阶段与第二台阶段的长度之和。
每个台阶段分别包括一个台阶部,其中,第一台阶部下方的流道孔径大于第一台阶部上方的流道孔径,第二台阶部下方的流道孔径大于第二台阶部上方的流道孔径。
技术人员还可采用相适宜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拓展,包括:
进胶腔同时向三十二个热流道向下引导注塑,进胶热流道呈水平均匀排列。
其中,笔杆中端部、笔杆末端部所在位置依次分别处于上模板、下模板,上模板与下模板形成同时针对三十二个笔杆注塑的三十二穴的笔模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形成的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其在热流道注塑的基础上,能够确保在进行多个笔杆注塑成型的过程中直接面向产品均匀地进胶,进胶速度稳定并快速,同时也降低了废料的产生,利于实现笔杆注塑技术的自动化无废料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其实施例一所提出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图1的1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其单个的笔杆注塑成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其笔杆中端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其笔杆末端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其单个笔杆的进胶热流道示意图;
图7是图6的6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中:
1、上模板;
2、下模板;
3、进胶腔;
4、笔杆注塑口;
5、笔杆前端部;
6、笔杆中端部;
7、笔杆末端部;
8、进胶热流道;81、第一台阶;82、第二台阶;83、单穴流道下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拟实施的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所实施的技术手段要达到的目的在于,解决以往采用热流道注塑技术进行多个笔杆注塑成型的过程中,因进胶流道结构设计缺陷而无法利用多穴笔模直接面向产品均匀地进胶,从而出现进胶速度不够稳定、以及容易出现大量废料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实施之技术方案,主要采用具有合理进胶热流道设计的三十二穴笔模来形成能够多腔同时注塑的多个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同时,该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应用于笔杆注塑模具,因而,凡是能够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多穴笔杆注塑模具,技术人员都可以依据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技术方案来调试。因而,包括模板尺寸、模具具体形状等,这些均属于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对于不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之内的这些常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无必要将每一个细节都细化出来,若要全部列举出来是不现实的。显然,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技术方案实际上是一种能够让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常规技术手段参照及实施的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技术人员根据不同的应用条件以及使用需求,按照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形成的产品进行实际应用与测试,能够实际获得其带来的一系列优势,这些优势将会在以下对结构的解析中逐步体现出来。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技术人员优选采用上模板1与下模板2的方式形成能够同时针对三十二个笔杆注塑的三十二穴的整体笔模结构,欲实施的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实则亦为注塑热流道结构设计,技术人员可按照笔杆产品自身结构布置为上下注塑方式,并且于上模板1的上方设置进胶腔3,再由该进胶腔3同时向三十二个流道向下引导注塑,且使每个流道的注塑位置依次经过笔杆前端部5、笔杆中端部6、笔杆末端部7,从而依次形成笔杆这三个部位的形状注塑,所要实施的具体的技术手段包括:
本实用新型以三十二穴的笔杆注塑生产为例,所实施的上模具1顶部的进胶腔3底面依次与若干进胶热流道8相连通,为确保每个笔杆注塑的均匀度与控制力,每个进胶热流道8的顶端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至少两个台阶段,即第一台阶81、第二台阶82,且每个进胶热流道8经过第一台阶81、第二台阶82时的孔径呈递增状态,即第一台阶81下方的流道孔径大于第一台阶81上方,第二台阶82下方的流道孔径大于第二台阶82上方的孔径、以及第一台阶81上方的孔径,从而使每个进胶热流道8形成上、中、下这三段式的流道构造,有利于提高注塑的均匀度与稳定性,在具体实施时,下部的流道长度大于上部流道与中部流道长度之和。
进一步地,下部的流道底部设置为单穴流道下端83,其与笔杆注塑口4相连通,其中的笔杆注塑口4优选设计为锥形结构并且其顶端的孔径小于单穴流道下端83的孔径,也利于提升注塑的稳定性,所实施的笔杆注塑口4下端则连接笔杆前端部5,从而使注塑依次经过笔杆注塑口4、笔杆前端部5、笔杆中端部6、笔杆末端部7,达到一个有序注塑的过程。
当然,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还可为技术人员另行设计其它功能的模具提供一些参考,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具体实施”等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或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所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恰当的方式结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设置”、“具有”等均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在不影响部件关系与技术效果的基础上通过中间组件间接进行,也可以是一体连接或部分连接,如同此例的情形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应用,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轻易对这些实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它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案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对于以下几种情形的修改,都应该在本案的保护范围内:①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基础并结合现有公知常识所实施的新的技术方案,该新的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并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之外,例如,采用进胶热流道结构设计形成能够降低废料的多穴笔模,并且产生的预期效果并未超出本实用新型之外;②采用公知技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部分特征的等效替换,所产生的技术效果与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相同,例如,对所采用的模板尺寸、流道孔径数值等进行等效替换;③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基础进行拓展,拓展后的技术方案的实质内容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外;④利用本实用新型文本记载内容所作的等效变换,将所得技术手段应用在其它相关技术领域的方案。

Claims (9)

1.一种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其用于可注塑成型多个笔杆的多穴笔杆注塑模具,并且由模具上模板上方的注塑腔向下进胶注塑,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包括:
呈上下流向的若干进胶热流道,均与所述注塑腔保持连通,每个进胶热流道下端与一笔杆注塑口相连通,使所述进胶热流道进胶经所述笔杆注塑口依次至笔杆前端部、笔杆中端部、笔杆末端部而完成笔杆注塑;
其中,所述进胶热流道包括孔径依次递增的第一台阶段、第二台阶段、流道下段,并且形成上、中、下三段式的笔杆注塑热流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腔顶部设置进胶口并且经过所述进胶热流道直接面向笔杆产品向下进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杆注塑口为锥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杆注塑口顶端的孔径小于流道下段的孔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下段的长度大于第一台阶段与第二台阶段的长度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台阶段分别包括一个台阶部,其中,第一台阶部下方的流道孔径大于第一台阶部上方的流道孔径,第二台阶部下方的流道孔径大于第二台阶部上方的流道孔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胶热流道呈水平均匀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杆中端部、笔杆末端部所在位置依次分别处于上模板、下模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模板与下模板形成同时针对三十二个笔杆注塑的三十二穴的笔模结构。
CN202121338942.2U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 Active CN2153965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38942.2U CN215396550U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38942.2U CN215396550U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96550U true CN215396550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39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38942.2U Active CN215396550U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965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9943A (zh) * 2022-03-23 2022-06-07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树脂传递模塑用t形筋注胶模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9943A (zh) * 2022-03-23 2022-06-07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树脂传递模塑用t形筋注胶模具
CN114589943B (zh) * 2022-03-23 2023-08-04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树脂传递模塑用t形筋注胶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96550U (zh) 一种注塑多腔笔杆热流道快速成型结构
CN207344991U (zh) 一种高分子复位件的点浇注塑模具
CN207240695U (zh) 一种模块化塑胶模具结构
CN213166666U (zh) 一种开模顶出的注塑模具
CN2880457Y (zh) 一种给注压成型机的模具进料的装置
CN211730074U (zh) 一种模内自动切料头机构
CN203752429U (zh) 子母模结构
CN208484180U (zh)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斜顶顶针装置
CN209141281U (zh) 用于注塑成型机的双位进胶结构
CN217648855U (zh) 一种快速生产异形边框的注塑模具
CN200988295Y (zh) 一种注胚机的独立注射/保压机构
CN220903978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化妆笔身注塑模具
CN201833539U (zh) 气辅中空及模内负压真空注塑薄壁成型技术模具
CN205112296U (zh) 一种精密塑件模具的高效顶出装置
CN217047325U (zh) 一种适合小产品注塑的全热多头针阀热嘴
CN219968694U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13648453U (zh) 一种穿刺针管座注塑模具
CN211730060U (zh) 用于成型摄像头支架的注塑流道结构
CN202572824U (zh) 一种加工细长推杆的注塑模具
CN203391227U (zh) 生产圆形摇臂的模具
CN216992867U (zh) 一种自动脱模的注塑机
CN220008630U (zh) 一种可连续生产的注塑模具
CN202716397U (zh) 一种塑料模具
CN208343326U (zh) 可自动编号的精密注塑模具
CN220534820U (zh) 双通道直接进胶模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