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69329U - 散热装置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69329U
CN215269329U CN202121738794.3U CN202121738794U CN215269329U CN 215269329 U CN215269329 U CN 215269329U CN 202121738794 U CN202121738794 U CN 202121738794U CN 215269329 U CN215269329 U CN 2152693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eat
module
dissipated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3879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焰
郑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Yi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Yi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Yi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Yi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3879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693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693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693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第一散热组件设于待散热模块的一侧;第二散热组件设于待散热模块的另一侧,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在待散热模块的周向上的至少部分区域抵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装置,通过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的配合共同促进待散热模块的散热,提高了待散热模块的散热效率,对待散热模块充分降温,提高待散热模块的工作性能。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模块散热是影响模块性能发挥的重要因素,由于现在的模块功能越来越强大,对散热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模块性能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必须提升模块的散热能力,现有的插拔式模块是在模块表面贴散热片进行散热,由于模块内部芯片与模块屏蔽罩设计时有预留空间建立,导致芯片到屏蔽罩之间的热传导的效率过低,导致模块散热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提高模块的散热效率,均衡模块整体温度,使得模块性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上述散热装置,所述电子装置散热效率高,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所述第一散热组件设于待散热模块的一侧;所述第二散热组件设于所述待散热模块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在所述待散热模块的周向上的至少部分区域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装置,通过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的配合共同促进待散热模块的散热,提高了待散热模块的散热效率,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分别设置于待散热模块的两侧,增大待散热模块的散热面积,充分吸收待散热模块的热量,提高待散热模块的工作性能,将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与待散热模块贴合设置,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与待散热模块充分接触,提高第一散热组件、第二散热组件与待散热模块之间的热传导率,使得待散热模块的热量充分高效的传导至第一散热组件和散热第二组件上,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将待散热模块的热量充分散发,对待散热模块充分降温,提高待散热模块的工作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板和两个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散热板上形成有多个第一散热翅片;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的两端,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散热组件抵接,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上形成有定位筋,所述第二散热组件上形成有与所述定位筋配合的定位槽。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一散热板构造出开口向下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一导热件,所述第一导热件和至少部分的所述待散热模块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包括:第二散热板和两个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散热板上形成有多个第二散热翅片;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抵接,所述定位槽设在所述第二延伸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延伸部上形成有多个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延伸部上形成有与多个所述第一装配孔对应的第二装配孔,紧固件用于穿过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将所述第一散热板和所述第二散热板连接。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二散热板构造出开口向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二导热件,所述第二导热件和至少部分的所述散热模块安装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热件由铝材料构成。
进一步地,还包括:主板,所述第二散热片焊接在所述主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电子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装置,通过设置散热装置,提高电子装置的散热能力,在电子装置工作时,充分吸收并散发掉电子装置产生的热量,为电子装置的工作提供恒温条件,提高电子装置的工作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第一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Ⅰ区域的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主视图;
图7是6中Ⅱ区域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00-散热装置;
1-第一散热组件;11-第一散热板;12-第一散热翅片;13-第一延伸部;131-第一装配孔;14-第一导热件;15-第一凹槽;16-定位筋;
2-第二散热组件;21-第二散热板;22-第二散热翅片;23-第二延伸部;231-第二装配孔;24-第二导热件;25-第二凹槽;26-紧固件;27-定位槽;
3-待散热模块;31-主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00及电子装置。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00,包括:第一散热组件1和第二散热组件2,第一散热组件1设于待散热模块3的一侧,将第一散热组件1安装于待散热模块3的一侧,第一散热组件1与待散热模块3贴合设置,以便于待散热模块3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第一散热组件1上,第一散热组件1吸收待散热模块3的热量并通过第一散热组件1将热量散发,使得待散热模块3的温度保持在有利于待散热模块3工作的恒温条件;第二散热组件2设于待散热模块3的另一侧,由此,通过将第二散热组件2安装于待散热模块3的另一侧,第二散热组件2与待散热模块3贴合设置,以便于待散热模块3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第二散热组件2上,第二散热组件2吸收待散热模块3的热量并通过第二散热组件2将热量散发,通过第一散热组件1和第二散热组件2的配合充分散发待散热模块3的热量,使得待散热模块3的温度保持在有利于待散热模块3工作的恒温条件,提高待散热模块3的工作性能。
进一步地,第一散热组件1和第二散热组件2在待散热模块3的周向上的至少部分区域抵接,也就是说,第一散热组件1和第二散热组件2可以进行抵接,从而使得第一散热组件1和第二散热组件2之间的温度可以互相传递,由此,可以较好地使得第一散热组件1和第二散热组件2之间的温度保持一致,从而可以使得待散热模块3两侧的温度较好地保持一致,可以进一步提高待散热模块3的工作性能。
如图7所示,另外,对于第一散热组件1和第二散热组件2的至少部分区域抵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散热组件1可以有多个位置与第二散热组件2抵接,从而使得第一散热组件1和第二散热组件2之间进行热量交换,这里不作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00,通过第一散热组件1和第二散热组件2的配合共同促进待散热模块3的散热,提高了待散热模块3的散热效率,第一散热组件1和第二散热组件2分别设置于待散热模块3的两侧,增大待散热模块3的散热面积,充分吸收待散热模块3的热量,提高待散热模块3的工作性能,将第一散热组件1和第二散热组件2与待散热模块3贴合设置,第一散热组件1和第二散热组件2与待散热模块充分接触,提高第一散热组件1、第二散热组件2与待散热模块3之间的热传导率,使得待散热模块3的热量充分高效的传导至第一散热组件1和散热第二组件上,第一散热组件1和第二散热组件2将待散热模块的热量充分散发,对待散热模块充分降温,提高待散热模块3的工作性能。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散热板11上形成有多个第一散热翅片12;将第一散热组件1安装于待散热模块3的一侧,第一散热组件1与待散热模块3贴合设置,其中第一散热组件1的第一散热板11与待散热模块3贴合设置,以便于待散热模块3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第一散热组件1上,第一散热组件1吸收待散热模块3的热量并通过第一散热组件1将热量散发,由第一散热板11吸收的热量通过第一散热翅片12将热量散发,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散热翅片12提高第一散热组件1的散热效率,以便于待散热模块3的热量得到充分的挥发,使得待散热模块3的温度保持在有利于待散热模块3工作的恒温条件,提高了待散热模块3的散热效率和待散热模块3的工作性能。
如图1所示,第一散热组件1包括第一散热板11和两个第一延伸部13;两个第一延伸部13分别设于第一散热板11的两端,第一延伸部13与第二散热组件2抵接,其中,第一延伸部13上形成有定位筋16,第二散热组件2上形成有与定位筋16配合的定位槽27,第一散热组件1和第二散热组件2装配安装时通过定位筋16和定位槽27定位,通过第一延伸部13将第一散热组件1和第二散热组件2连接,在待散热模块3工作时,由于待散热模块3工作状态的不同,待散热模块3不同侧的热量升温不同,通过第一延伸部13将第一散热组件1和第二散热组件2连接,能够有效抵消待散热模块不同侧的温差。在近第一散热组件1一侧的温度较高时,第一散热组件1的温度相较于第二散热组件2的温度更高,待散热模块3的热量一部分直接通过第一散热组件1和第二散热组件2散发,另一部分由第一散热组件1通过第一延伸部13传递至第二散热组件2进行散发;在近第二散热组件2一侧的温度较高时,第二散热组件2的温度相较于第一散热组件1的温度更高,待散热模块3的热量一部分直接通过第一散热组件1和第二散热组件2散发,另一部分由第二散热组件2通过第一延伸部13传递至第一散热组件1进行散发,提高了待散热模块3的散热效率,对待散热模块充分降温,均衡待散热模块3不同位置的温度,避免待散热模块3不同位置温差较大,提高待散热模块3的工作性能。
如图1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两个第一延伸部13和第一散热板11构造出开口向下的第一凹槽15,第一散热组件1还包括:第一导热件14,第一导热件14和至少部分的待散热模块3安装在第一凹槽15内,将第一散热组件1安装于待散热模块3的一侧,第一散热组件1与待散热模块3贴合设置,其中第一散热组件1的第一散热板11与待散热模块3贴合设置,在第一散热板11与待散热模块3之间设置第一导热件14,通过第一导热件14将待散热模块3的热量传递至第一散热板11上,第一导热件14选用导热率较好的材质,例如选用铝质导热件,以便于待散热模块3的热量更高效的传递至第一散热板11上,使得第一散热组件1更高效的吸收待散热模块3的热量并通过第一散热组件1将热量散发,由第一散热板11吸收的热量通过第一散热翅片12将热量散发,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散热翅片12提高第一散热组件1的散热效率,以便于待散热模块3的热量得到充分的挥发,使得待散热模块3的温度保持在有利于待散热模块3工作的恒温条件,提高了待散热模块3的散热效率和待散热模块3的工作性能。
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第二散热组件2包括:第二散热板21和两个第二延伸部23,第二散热板21上形成有多个第二散热翅片22;将第二散热组件2安装于待散热模块3的一侧,第二散热组件2与待散热模块3贴合设置,其中第二散热组件2的第二散热板21与待散热模块3贴合设置,以便于待散热模块3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第二散热组件2上,第二散热组件2吸收待散热模块3的热量并通过第二散热组件2将热量散发,由第二散热板21吸收的热量通过第二散热翅片22将热量散发,通过设置多个第二散热翅片22提高第二散热组件2的散热效率,以便于待散热模块3的热量得到充分的挥发,使得待散热模块3的温度保持在有利于待散热模块3工作的恒温条件,提高了待散热模块3的散热效率和待散热模块3的工作性能。
如图1所示,两个第二延伸部23分别设于第二散热板21的两端,两个第一延伸部13分别与两个第二延伸部23抵接,定位槽27设在第二延伸部23上,通过定位槽27与定位筋16的配合定位第一散热组件1和第二散热组件2的位置,通过第二延伸部23和第一延伸部13的抵接将第一散热组件1和第二散热组件2连接,在待散热模块3工作时,由于待散热模块3工作状态的不同,待散热模块3不同侧的热量升温不同,通过第一延伸部13和第二延伸部23将第一散热组件1和第二散热组件2连接,能够有效抵消待散热模块不同侧的温差。在近第一散热组件1一侧的温度较高时,第一散热组件1的温度相较于第二散热组件2的温度更高,待散热模块3的热量一部分直接通过第一散热组件1和第二散热组件2散发,另一部分由第一散热组件1通过第一延伸部13和第二延伸部23传递至第二散热组件2进行散发;在近第二散热组件2一侧的温度较高时,第二散热组件2的温度相较于第一散热组件1的温度更高,待散热模块3的热量一部分直接通过第一散热组件1和第二散热组件2散发,另一部分由第二散热组件2通过第一延伸部13和第二延伸部23传递至第一散热组件1进行散发,提高了待散热模块3的散热效率,对待散热模块充分降温,均衡待散热模块3不同位置的温度,避免待散热模块3不同位置温差较大,提高待散热模块3的工作性能。
在如图1所示的一个示例中,定位筋16沿第一延伸部13的长度方向延伸,定位槽27沿第二延伸部23的长度方向延伸,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定位筋16也可以沿第一延伸部的宽度方向延伸,同样地,定位槽27沿第二延伸部23的宽度方向延伸。另外,定位筋16和定位槽23也可以设有多个,这里不作限制。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延伸部13上形成有多个第一装配孔131,第二延伸部23上形成有与多个第一装配孔131对应的第二装配孔231,紧固件26用于穿过第一装配孔131和第二装配孔231将第一散热板11和第二散热板21连接,通过紧固件26依次穿过第一装配孔131和第二装配孔231将第一散热组件1和第二散热组件2连接,以便于适应待散热模块3不同工作状态时的不同位置升温不同,如图2所示,通过第一延伸部13和第二延伸部23将第一散热组件1和第二散热组件2连接,能够有效抵消待散热模块不同侧的温差,以便于均衡待散热模块3不同位置的温度,使得待散热模块3保持在适合工作的恒温条件,提高待散热模块3的工作性能。
如图1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两个第二延伸部23和第二散热板21构造出开口向上的第二凹槽25,第二散热组件2还包括:第二导热件24,第二导热件24和至少部分的散热模块安装在第二凹槽25内。将第二散热组件2安装于待散热模块3的另一侧,第二散热组件2与待散热模块3贴合设置,其中第二散热组件2的第二散热板21与待散热模块3贴合设置,在第二散热板21与待散热模块3之间设置第二导热件24,通过第二导热件24将待散热模块3的热量传递至第二散热板21上,使得第二散热组件2更高效的吸收待散热模块3的热量并通过第二散热组件2将热量散发,使得待散热模块3的温度保持在有利于待散热模块3工作的恒温条件,提高了待散热模块3的散热效率和待散热模块3的工作性能。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第二导热件24由铝材料构成。第二导热件24选用导热率较好的材质,例如选用铝质导热件,以便于待散热模块3的热量更高效的传递至第一散热板11上。
如图1和图6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主板31,第二散热片焊接在主板31上,第二散热片通过贴片方式焊接在主板31上,可以实现与主板31的热交换,从而实现整机的热平衡。
如图1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第一散热翅片12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散热翅片22的延伸方向相同,以便于第一散热组件1和第二散热组件2对待散热模块3热量的吸收及发散,提高了待散热模块3的散热效率和待散热模块3的工作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00的电子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包括上述中任一项的散热装置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装置,通过设置散热装置100,提高电子装置的散热能力,在电子装置工作时,充分吸收并散发掉电子装置产生的热量,为电子装置的工作提供恒温条件,提高电子装置的工作性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进一步地”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散热组件(1),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设于待散热模块(3)的一侧;
第二散热组件(2),所述第二散热组件(2)设于所述待散热模块(3)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和所述第二散热组件(2)在所述待散热模块(3)的周向上的至少部分区域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包括:
第一散热板(11),所述第一散热板(11)上形成有多个第一散热翅片(12);
两个第一延伸部(13),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13)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11)的两端,所述第一延伸部(13)与所述第二散热组件(2)抵接,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13)上形成有定位筋(16),所述第二散热组件(2)上形成有与所述定位筋(16)配合的定位槽(2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13)和所述第一散热板(11)构造出开口向下的第一凹槽(15),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还包括:第一导热件(14),所述第一导热件(14)和至少部分的所述待散热模块(3)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15)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组件(2)包括:
第二散热板(21),所述第二散热板(21)上形成有多个第二散热翅片(22);
两个第二延伸部(23),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23)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21)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13)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23)抵接,所述定位槽(27)设在所述第二延伸部(2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3)上形成有多个第一装配孔(131),所述第二延伸部(23)上形成有与多个所述第一装配孔(131)对应的第二装配孔(231),紧固件(26)用于穿过第一装配孔(131)和第二装配孔(231)将所述第一散热板(11)和所述第二散热板(2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23)和所述第二散热板(21)构造出开口向上的第二凹槽(25),所述第二散热组件(2) 还包括:第二导热件(24),所述第二导热件(24)和至少部分的所述散热模块安装在所述第二凹槽(25)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件(24)由铝材料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板(31),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焊接在所述主板(31)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翅片(12)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散热翅片(22)的延伸方向相同。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100)。
CN202121738794.3U 2021-07-27 2021-07-27 散热装置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2152693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38794.3U CN215269329U (zh) 2021-07-27 2021-07-27 散热装置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38794.3U CN215269329U (zh) 2021-07-27 2021-07-27 散热装置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69329U true CN215269329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95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38794.3U Active CN215269329U (zh) 2021-07-27 2021-07-27 散热装置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693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7971A (zh) * 2022-03-24 2022-06-10 合肥移瑞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路灯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7971A (zh) * 2022-03-24 2022-06-10 合肥移瑞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路灯装置
CN114607971B (zh) * 2022-03-24 2023-12-05 合肥移瑞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路灯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25106B2 (ja) 電子機器
JP3159901U (ja) 車用バッテリー放熱モジュール
TW200946010A (en) Electronic device cool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6907760B (zh) 散热组件及电热油汀
CN215269329U (zh) 散热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2286325A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外置散热器
JP5100165B2 (ja) 冷却基板
CN210745850U (zh) 散热装置
CN209692386U (zh) 集成车载充电机
CN219811177U (zh) 一种服务器散热布局结构
CN219660230U (zh) 一种散热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7721711U (zh) 电控盒以及用电设备
KR102219930B1 (ko) 슬라이드 탈부착을 이용한 일체형 열전냉각장치
CN211745110U (zh) 电器盒散热结构及空调器
CN213338634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外置散热器
CN215188083U (zh) 一种底盘及机器人
CN216600640U (zh) 散热器、功率模组及驱动器
CN213425126U (zh) 一种高散热性新能源汽车电池包
CN220934891U (zh) 储能电源
CN220858179U (zh) 一种液晶电视机散热片
CN212164026U (zh) 散热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JP3711032B2 (ja) 発熱性の電子部品の冷却構造
CN218783088U (zh) 户用储能系统
CN217689981U (zh) 散热器及计算机机箱
CN211702853U (zh)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