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42541U - 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42541U CN215242541U CN202121545287.8U CN202121545287U CN215242541U CN 215242541 U CN215242541 U CN 215242541U CN 202121545287 U CN202121545287 U CN 202121545287U CN 215242541 U CN215242541 U CN 2152425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 die
- injection molding
- die plate
- joint
- inj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座、动模座、浇口套、定位环、加热机构、顶出机构和导向机构;定模座与动模座之间通过导向机构活动连接,且定模座与动模座闭合时形成有注塑腔,定模座内开设有排气槽,浇口套设于定模座内,加热机构设于定模座上,定位环固定连接于定模座的顶部,顶出机构设于动模座上;将加热机构和外部电源连接,在浇口套内注入胶体,浇口套和加热机构连接,这样浇口套就能够一直保持加热状态,那么胶体沿着浇口套流入注塑腔的过程中,持续被加热的浇口套能够提供热量,使得胶体始终处于熔融状态,有利于胶体顺利地流入注塑腔,并且将注塑腔内的多余气体排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塑料模具,是塑料加工工业中和塑料成型机配套,赋予塑料制品以完整构型和精确尺寸的工具。由于塑料品种和加工方法繁多,塑料成型机和塑料制品的结构又繁简不一,所以,塑料模具的种类和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随着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和通用与工程塑料在强度等方面的不断提高,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塑料产品的用量也正在上升。
塑料模具是一种生产塑料制品的工具。它由几组零件部分构成,这个组合内有成型模腔。注塑时,模具装夹在注塑机上,熔融塑料被注入成型模腔内,并在腔内冷却定型,然后上下模分开,经由顶出系统将制品从模腔顶出离开模具,最后模具再闭合进行下一次注塑,整个注塑过程是循环进行的。
然而现有的大多数的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的结构往往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塑料无法流畅地由注塑机射满模腔,这样出来的产品会有缺陷,质量不达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模具的的结构设置不合理,塑料的注射效率差,在注塑过程中无法良好地充满模腔,导致注塑品的质量下降,不符合生产标准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座、动模座、浇口套、定位环、加热机构、顶出机构和导向机构;所述定模座与所述动模座之间通过所述导向机构活动连接,且所述定模座与所述动模座闭合时形成有用于产品成型的注塑腔,所述定模座内开设有用于排出所述注塑腔内的多余气体的排气槽,各所述排气槽均与所述注塑腔连通,所述浇口套设于所述定模座内,且所述浇口套的一端与注塑喷头连通,所述浇口套的另一端与所述注塑腔连通,所述加热机构设于所述定模座上并用于加热所述浇口套,所述定位环固定连接于所述定模座的顶部,且所述定位环位于所述浇口套的顶部以用于定位所述浇口套,所述顶出机构设于所述动模座上以用于顶出所述注塑腔内成型的产品。
可选地,所述定模座包括第一定模板、第二定模板和第三定模板;所述第一定模板、所述第二定模板和所述第三定模板通过所述导向机构依次顺序连接,所述浇口套设于所述第一定模板、所述第二定模板和所述第三定模板内,所述定位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定模板的顶部,所述加热机构设于所述第二定模板上,所述第一定模板、所述第二定模板和所述第三定模板与所述动模座之间均通过所述导向机构活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模板、所述第二定模板和所述第三定模板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浇口套形状匹配的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和第三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和所述第三安装腔均相互连通,且所述第三安装腔与所述注塑腔连通,所述浇口套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和所述第三安装腔,并与所述注塑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模板、所述第二定模板和所述第三定模板内分别开设有若干均用于通入制冷流体,并用于冷却所述第一定模板、所述第二定模板和所述第三定模板的第一冷却槽、第二冷却槽和第三冷却槽。
可选地,所述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还包括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槽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冷却槽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三冷却槽的输入端的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所述第一接头、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第三接头的另一端均用于接入制冷流体。
可选地,所述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还包括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槽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冷却槽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三冷却槽的输出端的第四接头、第五接头和第六接头;所述第四接头、所述第五接头和所述第六接头分别用于排出所述第一冷却槽、所述第二冷却槽和所述第三冷却槽内的流体。
可选地,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插头和加热片,所述加热插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定模板的侧壁上,所述加热片的一端与所述加热插头电性连接,所述加热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浇口套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模板上开设有用于排出所述注塑腔内的多余气体的排气槽。
可选地,所述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排气槽的输出端的第七接头;所述第七接头的另一端与排气系统连通。
可选地,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四个导柱;四个所述导柱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定模板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导柱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动模座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的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将定模座和动模座分别与外部设备固定,工作时,首先将定模座和动模座闭合,将加热机构和外部电源连接,定模座和动模座通过导向机构,防止定模座和动模座之间发生偏移,提高合模精度,当定模座和动模座闭合之后,在浇口套内注入胶体,浇口套和加热机构连接,这样浇口套就能够一直保持加热状态,那么胶体沿着浇口套流入注塑腔的过程中,持续被加热的浇口套能够提供热量,使得胶体始终处于熔融状态,有利于胶体顺利地流入注塑腔,并且将注塑腔内的多余气体排出,冷却成型后,分开将定模座和动模座,最后通过顶出机构将注塑腔内的产品顶出并,完成下料,产品的外形完好,质量较高,可以满足企业生产所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的第一定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的第二定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的第三定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的浇口套和定位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的动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定模座 11—注塑腔 12—排气槽
13—第一定模板 14—第二定模板 15—第三定模板
20—动模座 30—浇口套 40—定位环
50—加热机构 51—加热插头 52—加热片
60—顶出机构 70—导向机构 71—导柱
121—第七接头 131—第一安装腔 132—第一冷却槽
133—第一接头 134—第四接头 141—第二安装腔
142—第二冷却槽 143—第二接头 144—第五接头
151—第三安装腔 152—第三冷却槽 153—第三接头
154—第六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提供一种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座10、动模座20、浇口套30、定位环40、加热机构50、顶出机构60和导向机构70;所述定模座10与所述动模座20之间通过所述导向机构70活动连接,且所述定模座10与所述动模座20闭合时形成有用于产品成型的注塑腔11,所述定模座10内开设有用于排出所述注塑腔11内的多余气体的排气槽12,各所述排气槽12均与所述注塑腔11连通,所述浇口套30设于所述定模座10内,且所述浇口套30的一端与注塑喷头连通,所述浇口套30的另一端与所述注塑腔11连通,所述加热机构50设于所述定模座10上并用于加热所述浇口套30,所述定位环40固定连接于所述定模座10的顶部,且所述定位环40位于所述浇口套30的顶部以用于定位所述浇口套30,所述顶出机构60设于所述动模座20上以用于顶出所述注塑腔11内成型的产品。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将定模座10和动模座 20分别与外部设备固定,工作时,首先将定模座10和动模座20闭合,将加热机构50和外部电源连接,定模座10和动模座20通过导向机构70,防止定模座 10和动模座20之间发生偏移,提高合模精度,当定模座10和动模座20闭合之后,在浇口套30内注入胶体,浇口套30和加热机构50连接,这样浇口套30 就能够一直保持加热状态,那么胶体沿着浇口套30流入注塑腔11的过程中,持续被加热的浇口套30能够提供热量,使得胶体始终处于熔融状态,有利于胶体顺利地流入注塑腔11,并且将注塑腔11内的多余气体排出,冷却成型后,分开将定模座10和动模座20,最后通过顶出机构60将注塑腔11内的产品顶出并,完成下料,产品的外形完好,质量较高,可以满足企业生产所需。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定模座10包括第一定模板13、第二定模板14和第三定模板15;所述第一定模板13、所述第二定模板14和所述第三定模板15通过所述导向机构70依次顺序连接,所述浇口套 30设于所述第一定模板13、所述第二定模板14和所述第三定模板15内,所述定位环4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定模板13的顶部,所述加热机构50设于所述所述第二定模板14上,所述第一定模板13、所述第二定模板14和所述第三定模板15与所述动模座20之间均通过所述导向机构70活动连接。具体地,定模座 10由第一定模板13、第二定模板14和第三定模板15依次从上到下按顺序连接组合而成,浇口套30安装在第一定模板13、第二定模板14和第三定模板15内,实现自身的固定,定位环40固定在第一定模板13顶部,并且定位环40和浇口套30固定连接,防止浇口套30发生位移,第一定模板13、第二定模板14、第三定模板15和动模座20之间均通过导向机构70连接,这样能够提高合模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定模板13、所述第二定模板14和所述第三定模板15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浇口套30形状匹配的第一安装腔131、第二安装腔141和第三安装腔151;所述第一安装腔131、所述第二安装腔141和所述第三安装腔151均相互连通,且所述第三安装腔151 与所述注塑腔11连通,所述浇口套30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腔131、所述第二安装腔141和所述第三安装腔151,并与所述注塑腔11连通。具体地,第一定模板13、第二定模板14和第三定模板15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腔131、第二安装腔141和第三安装腔151,第一安装腔131、第二安装腔141和第三安装腔 151依次连通,将浇口套30依次穿过第一安装腔131、第二安装腔141和第三安装腔151,能够实现浇口套30的固定,防止浇口套30发生位移,第一安装腔 131、第二安装腔141、第三安装腔151和浇口套30均和注塑腔11连通,那么浇口套30向注塑腔11内注入胶体的时候,注塑腔11内多余的气体就能够依次通过第三安装腔151、第二安装腔141和第一安装腔131后排出,提高胶体注射效率,保证产品的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定模板13、所述第二定模板14和所述第三定模板15内分别开设有若干均用于通入制冷流体,并用于冷却所述第一定模板13、所述第二定模板14和所述第三定模板15的第一冷却槽132、第二冷却槽142和第三冷却槽152。具体地,第一定模板13、第二定模板14和第三定模板15内分别开设有第一冷却槽132、第二冷却槽142和第三冷却槽152,第一冷却槽132、第二冷却槽142和第三冷却槽152均和外部冷却设备连通,当胶体完全注入注塑腔11内的时候,外部冷却设备将冷却流体注入第一冷却槽132、第二冷却槽142和第三冷却槽152内,使得第一定模板 13、第二定模板14和第三定模板15降温,这样有利于产品的快速成型,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还包括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槽132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冷却槽 142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三冷却槽152的输入端的第一接头133、第二接头143和第三接头153,所述第一接头133、所述第二接头143和所述第三接头153的另一端均用于接入制冷流体。具体地,第一冷却槽132的输入端、第二冷却槽142 的输入端和第三冷却槽152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接头133、第二接头143和第三接头153,第一接头133、第二接头143和第三接头153均和外部冷却设备连通,有利于接收冷却流体,防止冷却流体的泄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还包括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槽132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冷却槽 142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三冷却槽152的输出端的第四接头134、第五接头144和第六接头154;所述第四接头134、所述第五接头144和所述第六接头154分别用于排出所述第一冷却槽132、所述第二冷却槽142和所述第三冷却槽152内的流体。具体地,第一冷却槽132的输出端、第二冷却槽142的输出端和第三冷却槽15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第四接头134、第五接头144和第六接头154,第四接头134、第五接头144和第六接头154均和外部冷却设备连通,有利于排出冷却流体,防止冷却流体的泄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加热机构50包括加热插头51和加热片52,所述加热插头5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定模板14的侧壁上,所述加热片52的一端与所述加热插头51电性连接,所述加热片52的另一端与所述浇口套30电性连接。具体地,加热插头51固定连接在第二定模板14 的侧壁上,将加热插头51和外部电源连通,电源就会传递给加热片52,这样加热片52就可以加热浇口套30,给浇口套30提供热量,使得胶体注入注塑腔11 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熔融状态,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定模板13上开设有用于排出所述注塑腔11内的多余气体的排气槽12。具体地,第一定模板 13上开设有排气槽12,排气槽12分别和第一安装腔131、第二安装腔141、第三安装腔151和注塑腔11连通,那么胶体注入注塑腔11内的时候,注塑腔11 内多余的气体就会依次通过第三安装腔151、第二安装腔141、第一安装腔131 和排气槽12,最后从排气槽12中排出到外界,并由排气系统进行回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排气槽12的输出端的第七接头121;所述第七接头121的另一端与排气系统连通。具体地,排气槽12的输出端安装有一个第七接头121,第七接头121的另一端与排气系统连通,有利于排出多余气体,防止气体污染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导向机构70包括四个导柱71;四个所述导柱71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定模板13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导柱71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动模座20活动连接。具体地,导向机构70由四个导柱71组成,四个导柱71一端均固定在第一定模板13上,四个导柱71的另一端均和动模座20活动连接,那么动模座20在合模或者开模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平稳移动,提高合模或者开模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座、动模座、浇口套、定位环、加热机构、顶出机构和导向机构;所述定模座与所述动模座之间通过所述导向机构活动连接,且所述定模座与所述动模座闭合时形成有用于产品成型的注塑腔,所述定模座内开设有用于排出所述注塑腔内的多余气体的排气槽,各所述排气槽均与所述注塑腔连通,所述浇口套设于所述定模座内,且所述浇口套的一端与注塑喷头连通,所述浇口套的另一端与所述注塑腔连通,所述加热机构设于所述定模座上并用于加热所述浇口套,所述定位环固定连接于所述定模座的顶部,且所述定位环位于所述浇口套的顶部以用于定位所述浇口套,所述顶出机构设于所述动模座上以用于顶出所述注塑腔内成型的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座包括第一定模板、第二定模板和第三定模板;所述第一定模板、所述第二定模板和所述第三定模板通过所述导向机构依次顺序连接,所述浇口套设于所述第一定模板、所述第二定模板和所述第三定模板内,所述定位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定模板的顶部,所述加热机构设于所述第二定模板上,所述第一定模板、所述第二定模板和所述第三定模板与所述动模座之间均通过所述导向机构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模板、所述第二定模板和所述第三定模板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浇口套形状匹配的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和第三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和所述第三安装腔均相互连通,且所述第三安装腔与所述注塑腔连通,所述浇口套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和所述第三安装腔,并与所述注塑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模板、所述第二定模板和所述第三定模板内分别开设有若干均用于通入制冷流体,并用于冷却所述第一定模板、所述第二定模板和所述第三定模板的第一冷却槽、第二冷却槽和第三冷却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还包括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槽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冷却槽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三冷却槽的输入端的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所述第一接头、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第三接头的另一端均用于接入制冷流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还包括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槽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冷却槽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三冷却槽的输出端的第四接头、第五接头和第六接头;所述第四接头、所述第五接头和所述第六接头分别用于排出所述第一冷却槽、所述第二冷却槽和所述第三冷却槽内的流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插头和加热片,所述加热插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定模板的侧壁上,所述加热片的一端与所述加热插头电性连接,所述加热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浇口套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模板上开设有用于排出所述注塑腔内的多余气体的排气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排气槽的输出端的第七接头;所述第七接头的另一端与排气系统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四个导柱;四个所述导柱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定模板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导柱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动模座活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45287.8U CN215242541U (zh) | 2021-07-07 | 2021-07-07 | 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45287.8U CN215242541U (zh) | 2021-07-07 | 2021-07-07 | 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42541U true CN215242541U (zh) | 2021-12-21 |
Family
ID=79490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545287.8U Active CN215242541U (zh) | 2021-07-07 | 2021-07-07 | 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4254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549491A (zh) * | 2023-11-27 | 2024-02-13 | 东莞市润荣精密五金塑胶有限公司 | 多模穴批量成型电子产品注塑模具 |
-
2021
- 2021-07-07 CN CN202121545287.8U patent/CN21524254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549491A (zh) * | 2023-11-27 | 2024-02-13 | 东莞市润荣精密五金塑胶有限公司 | 多模穴批量成型电子产品注塑模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242541U (zh) | 可提高注塑质量的注塑模具 | |
CN215320325U (zh) | 一种管件端面热流道进胶的注塑组合模具 | |
CN211968215U (zh) | 一种空调导轨塑料模具 | |
CN109093939A (zh) | 计算机面板注塑成型模具及制造计算机面板的注塑工艺 | |
CN208197422U (zh) | 一种快速定位的注塑模具 | |
CN210758872U (zh) | 塑料梳子制备模具 | |
CN208841731U (zh) | 一种啤酒杯注塑模具 | |
CN209920445U (zh) | 一种方便更换喷嘴结构的注塑模具 | |
CN218985576U (zh) | 一种成型效果好易脱模的注塑模具 | |
CN218019849U (zh) | 一种通风盖板流水槽注塑模具 | |
CN112519160A (zh) | 一种汽车用内部覆盖件成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8857557U (zh) | 一种模内装配的注塑模具 | |
CN220720188U (zh) | 一种注塑模具冷却结构及模具组件 | |
CN216230621U (zh) | 一种塑胶红外线支架下壳的注塑模具结构 | |
CN213733248U (zh) | 一种省时塑胶注塑模具 | |
CN212603049U (zh) | 一种防缺胶的改进型注塑模具 | |
CN216267476U (zh) | 一种具有快速冷却结构的硅胶注塑模具 | |
CN221112680U (zh) | 一种散热性能优的注塑模具 | |
CN221417408U (zh) | 一种充电器下盖吹气模具 | |
CN220864639U (zh) | 一种汽车内饰框成型模具 | |
CN219926781U (zh) | 一种具有顶针防撞结构的注塑模具 | |
CN212241918U (zh) | 数据线端口注塑成型模具 | |
CN212707790U (zh) | 一种双管单头圆弧式出液乳瓶加工用瓶肩模具 | |
CN219505333U (zh) | 一种电池盖片注塑工装模具 | |
CN217531630U (zh) | 一种具有冷却装置的双色注塑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516100 Chunxing side door, 1f, 1483 Longqiao Avenue, Longxi street, BOLUO County,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izhou Jiaz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100 Chunxing side door, 1f, 1483 Longqiao Avenue, Longxi street, BOLUO County,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Jiaze hardware and plastic products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