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73737U - 热压贴合机 - Google Patents

热压贴合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73737U
CN215073737U CN202120647665.7U CN202120647665U CN215073737U CN 215073737 U CN215073737 U CN 215073737U CN 202120647665 U CN202120647665 U CN 202120647665U CN 215073737 U CN215073737 U CN 2150737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conveying device
pressing
hot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476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灿华
邓春华
李江华
乐奎
蔡家现
袁晗
吴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rl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Dongg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orl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rl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orl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476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737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737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737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压贴合机,包括传送装置、两热压装置、于传送装置的下侧方与两热压装置呈一一对应地布置的两顶升装置、设于传送装置与两热压装置之间的移送装置,传送装置通过定位治具传送安置于定位治具中的工件,定位治具的宽度尺寸大于传送装置的传送面的宽度尺寸,顶升装置可相对传送装置上下直线运动,以从传送面的相对外侧端顶推定位治具,使得定位治具脱离传送装置或回落到传送装置上,移送装置可交替地往返于两顶升装置与对应的热压装置之间,用于待压的工件与热压完成的工件的移送,热压装置可相对传送装置上下直线运动,以对贴装于工件上的不同位置处的多个贴装件进行热压定型。整机结构简单且布局合理,贴合精度高且高效。

Description

热压贴合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装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初步贴合的产品进一步加热保压的热压贴合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诸如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电脑等电子产品因此向着高密度集成化以及超精细化的方向发展,电子产品的散热性能也随之愈发重要,因而,对电子产品的散热模组与电路板进行组接的贴装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在将长、短导电胶条及具有一定厚度的胶块贴装于散热模组的不同位置,以便对电路板进行保护的装配过程中,由于散热模组的形状并不规则,具有一定曲度,因而不易贴合,并且,导电胶条的形状也不规则,还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因而贴合更加不易,而两种导电胶条与散热模组间的装配误差以及两种导电胶条彼此间的装配误差必须严格控制在所需的数值范围类。目前,对于上述导电胶条及胶块与散热模组的对位贴合多采用手工作业的方式,直接将导电胶条通过其底面的背胶贴合于散热模组上,再通过按压使其牢固贴合,但手工作业效率低,贴装精度及牢固度无法有效保证。
因此,亟需一种可实现自动贴合、结构简单、贴合效率高且贴合效果佳的热压贴合机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化流水作业、结构简单、贴合效率高且贴合效果佳的热压贴合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压贴合机,包括传送装置、沿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顺次排布于所述传送装置上侧方的两热压装置、于所述传送装置的下侧方与两所述热压装置呈一一对应地布置的两顶升装置、设于所述传送装置与两所述热压装置之间的移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通过定位治具传送安置于所述定位治具中的工件,所述定位治具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面的宽度尺寸,所述顶升装置可相对所述传送装置上下直线运动,用于从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面的相对外侧端顶推所述定位治具,使得所述定位治具脱离所述传送装置或回落到所述传送装置上,所述移送装置可交替地往返于两所述顶升装置与对应的所述热压装置之间,用于待压的工件与热压完成的工件于两所述顶升装置与对应的所述热压装置之间的移送,所述热压装置可相对所述传送装置上下直线运动,以对贴装于所述工件上的不同位置处的多个贴装件进行热压定型。
较佳地,所述传送装置包括至少一传送单元,所述传送单元包括呈平行且间隔布置的两侧板及一一对应地布置于两所述侧板上的两传送带,每一所述传送带与对应的所述侧板之间具有一穿置间隙,两所述传送带相互配合以传送托载于二者间的所述定位治具,所述定位治具的宽度尺寸大于两所述传送带所形成的所述传送面的宽度尺寸。
较佳地,所述传送带包括安设于所述侧板上的旋转电机、可转动地安设于所述侧板上的主动轮和从动轮、绕接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的环形带,所述环形带与所述侧板之间具有所述穿置间隙,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轮连接,以驱使所述主动轮转动。
较佳地,所述顶升装置包括设置于两所述传送带之间的凸轮机构及连接于所述凸轮机构两相对端的两托架,两所述托架各自可升降地穿置于所对应的所述穿置间隙中,两所述托架间的间距尺寸与所述定位治具的宽度尺寸相对应,所述凸轮机构用于驱使两所述托架沿Z轴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以顶推所述定位治具。
较佳地,所述凸轮机构包括底座、安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直线电机、沿X轴方向滑设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相连接的抵推件、沿Z轴方向滑设于所述底座上的连接座、可转动地安设于所述连接座的底端且与所述抵推件相抵接的凸轮,两所述托架安设于所述连接座的顶端的两相对侧,所述抵推件与所述凸轮相抵接的抵接面为一斜面或一曲面。
较佳地,两所述托架上对应设有用于托载所述定位治具的凸台,两所述托架之至少一者的顶侧端开设有避让槽孔。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热压贴合机还包括安设于所述传送装置上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与所述顶升装置呈一一对应地布置,且位于与所述热压装置相对的一侧,并可做靠近或远离所述顶升装置的直线运动,用于对托载于所述顶升装置上的所述定位治具进行解锁,以便所述工件的取放。
较佳地,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基板、安设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二直线电机、沿X轴方向滑设于所述基板上且与所述第二直线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的连动板、沿Y轴方向滑设于所述基板上的解锁件,所述连动板上设有一斜槽,所述解锁件的一端可滑动地卡接于所述斜槽中,所述解锁件的另一端可移动至与所述定位治具相抵接。
较佳地,所述移送装置包括移送吸头及与所述移送吸头相连接的移送模组,所述移送模组用于驱使所述移送吸头沿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直线移动,所述移送吸头包括多个真空吸嘴,多个真空吸嘴的数量及排布与所述定位治具上工件的数量及排布相对应。
较佳地,所述热压装置包括热压台、热压头及与所述热压头相连接的热压驱动模组,所述热压台上设有所述定位治具,所述热压头的形状与所述工件上多个贴装件的形状相对应,所述定位治具与所述热压头分别与加热件连接,所述热压驱动模组可驱使所述热压头沿Z轴方向直线移动,以对所述定位治具中的工件上的多个贴装件同时进行热压定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热压贴合机中,双热压装置与双顶升装置一一对应地布置于传送装置的上下两侧,使得移送装置交替地往返于两顶升装置与对应的热压装置之间,从而有效平衡产线,通过直线移动,有效缩短各装置间的移动行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进而高效的完成对工件的热压贴合的自动化流水作业,整机结构简单且布局合理,并且,热压装置可对贴装于工件上的不同位置处的多个贴装件同步进行热压定型,有效保证了贴合精度,并进一步提高贴装效率;另外,由于定位治具的宽度尺寸大于传送装置的传送面的宽度尺寸,使得顶升装置可从传送面的相对外侧端顶推定位治具,以将定位治具托载至脱离传送装置的传送时,并不妨碍传送装置上后续的定位治具向着下一工位的热压装置处传送,设计更为合理,有效提高贴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热压贴合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热压贴合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传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移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热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热压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参阅图1和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压贴合机100,适用于对贴装于工件200(参见图4)不同位置处的多个贴装件同步进行热压定型,以实现牢固贴合。于本申请中,工件200具体为车载电脑中对电路主板进行散热保护的散热模组,其整体形状大致呈蝙蝠状,包括具有两侧翼的散热部201及位于散热部201相对中心处的定位部202,两侧翼处设有散热片。具体地,散热部201的两侧翼呈对称的布置,且具有一定曲度,散热部201大致呈“几”字形,定位部202呈矩形,两长导电胶条300与两短导电胶条400对位贴合于定位部202的两长边与两短边的边缘处,以形成对CPU进行保护的定型框,至少两导电胶块500对位贴合于散热部201的两侧翼的相对位置处。其中,本申请中的长导电胶条300与短导电胶条400的顶端面的形状并不规则,具有一定曲度,导电胶块500具有一定厚度。需要说明的是,于本申请中,两长导电胶条300、两短导电胶条400及至少两导电胶块500这些贴装件已通过设于各自底部的胶层初步贴合于工件200上。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热压贴合机100包括沿工作平台101的纵长方向布置的传送装置10、沿传送装置10的传送方向顺次排布于传送装置10的上侧方的两热压装置20、于传送装置10的下侧方与两热压装置20呈一一对应地布置的两顶升装置30、设于传送装置10与两热压装置20之间的移送装置40。传送装置10上对应两热压装置20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工位与第二工位,传送装置10通过定位治具50传送安置于定位治具50中的工件200,定位治具50的宽度尺寸大于传送装置10的传送面的宽度尺寸。顶升装置30可相对传送装置10上下直线运动,用于从传送装置10的传送面的相对外侧端顶推定位治具50,使得定位治具50脱离传送装置10或回落到传送装置10上,则顶升装置30具有将定位治具50托载至远离传送装置10的托载位置与将定位治具50放置于传送装置10上的初始位置。移送装置40交替地往返于两顶升装置30与对应的热压装置20之间,用于两顶升装置30与对应的热压装置20间待压的工件200与热压完成的工件200的移送。热压装置20可相对传送装置10上下直线运动,以对贴装于工件200上的不同位置处的多个贴装件进行热压定型。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热压贴合机100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传送装置10、热压装置20、顶升装置30及移送装置40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各装置间的协调动作。其中,控制系统为现有设计,其结构及控制原理均为本领域的公知,故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结合图1至图3,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传送装置10包括至少一传送单元10a,传送单元10a包括呈平行且间隔布置的两侧板12及一一对应地布置于两侧板12上的的两传送带11,两传送带11相互配合以传送托载于二者间的定位治具50。其中,定位治具50的宽度尺寸大于两传送带11所形成的传送面的宽度尺寸,每一传送带11与对应的侧板12之间具有一穿置间隙11a,从而便于顶升装置30由定位治具50超出两传送带11的侧端着力,以对定位治具50进行顶推作业。进一步地,传送装置10包括沿工作平台101的纵长方向顺次对接的两传送单元10a,传送单元10a与热压装置20呈一一对应地设置,相较于单一传送单元10a的长距离的传送运输,与热压工位对应设置的分段式的传送单元10a的布置,可有效提高传送效率,便于传送精度的控制,使得工件200的传送更加平稳,也便于整机的拼装。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侧板12沿工作平台101的纵长方向呈竖直地布置,传送带11包括安设于侧板12上的旋转电机111、可转动地安设于侧板12上的主动轮112和从动轮113、绕接于主动轮112和从动轮113上的环形带114,旋转电机111的输出端通过同步带与主动轮112连接,旋转电机111动作可驱使主动轮112转动,从而带动环形带114于主动轮112及从动轮113上转动,从而可传送定位治具50。其中,每一传送单元10a中旋转电机111与主动轮112可一一对应的设置,通过两旋转电机111同步动作,以驱使环形带114同步传送。当然,也可由一旋转电机111对两主动轮112进行驱动,从而简化结构。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带114与侧板12之间具有穿置间隙11a,顶升装置30的托架31可升降的穿置于该穿置间隙11a中,从而便于对环形带114上的定位治具50进行顶推作业,这样的设置使得整机结构更加紧凑,布局更合理。对应地,传送带11还包括安设于侧板12上且位于主动轮112与从动轮113之间的多个导向轮115,多导向轮115的设置,使得绕接于主动轮112、从动轮113及导向轮115上的环形带114呈倒置的“凹”字形,从而给顶升装置30的托架31的升降动作预留更大的活动空间,且不会对传动带11的传送造成影响。
结合图3至图5,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顶升装置30还包括安设于两传送带11之间的凸轮机构32,两托架31对应连接于凸轮机构32的两相对端,两托架31间的间距尺寸与定位治具50的宽度尺寸相对应,且各自可升降地穿置于所对应的穿置间隙11a中,凸轮机构32用于驱使两托架31沿Z轴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以顶推定位治具50,将其托载至脱离两环形带114或将所托载的定位治具50放回至两环形带114上。
更具体地,托架31上设有用于托载定位治具50的凸台311,两凸台311从两侧与定位治具50超出两环形带114的边缘部相抵接。凸轮机构32包括底座321、安设于底座321上的第一直线电机322、沿X轴方向滑设于底座321上且与第一直线电机322相连接的抵推件323、沿Z轴方向滑设于底座321的两侧架3211上的连接座324、可转动地安设于连接座324的底端且与抵推件323可抵接的凸轮325,两托架32安设于连接座324的顶端的两相对侧,抵推件323与凸轮325相抵接的抵接面3231为一斜面或一曲面。则第一直线电机322可驱使抵推件323沿X轴方向于底座321上直线往复运动,从而通过抵接面3231抵推凸轮325,使得连接座324随之带动两托架32沿Z轴方向于底座321上直线往复运动,以靠近或远离环形带114上的定位治具50。
参阅图4,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治具50包括载板51、安设于载板51上的定位板52、可滑动地嵌置于载板51中的活动板53、设置于载板51与活动板53之间的连动组件(图中未示出)、与连动组件连接且可移动地布置于定位板52上的第一夹块54与第二夹块55,定位板52的相对中心处设有固定工件200用的仿形槽52a,第一夹块54与第二夹块55对应设置于仿形槽52a的相垂直的两侧端的边缘处。活动板53相对载板51滑动时,可驱使连动组件动作,使得第一夹块54与第二夹块55随之做靠近或远离仿形槽52a的直线移动,从而夹紧或松开安置于仿形槽52a中的工件200。于本申请中,待压合的工件200已被第一夹块54与第二夹块55夹持固定于仿形槽52a,需要取走工件200时,可通过载板51侧壁上开设的穿置孔51a顶推活动板53,以解除第一夹块54与第二夹块55对工件200的夹持力。其中,仿形槽52a的数量为多个,则一次可实现对多个工件200的固定及传送,对应地,移送装置与热压装置每次相应可完成对多个工件200的移送与压合,效率更高。具体地,仿形槽52a的数量为三个,
结合图4至图6,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热压贴合机100还包括安设于传送装置10上的定位装置60,定位装置60与顶升装置30呈一一对应地布置,且位于与热压装置20相对的一侧,可做靠近或远离顶升装置30的直线运动,用于对托载于顶升装置30上的定位治具50进行解锁,以便工件200的取放。具体地,定位装置60包括基板61、安设于基板61上的第二直线电机62、沿X轴方向滑设于基板61上且与第二直线电机6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连动板63、沿Y轴方向滑设于基板61上的解锁件64,连动板63上设有一斜槽631,解锁件64的一端可滑动地卡接于斜槽631中,解锁件64的另一端可移动至与定位治具50相抵接。解锁件64具体呈块状,第二直线电机62可驱使连动板63沿X轴方向直线移动,使得解锁件64在斜槽631的抵推力的作用下,沿Y轴方向直线移动,从而可穿过定位治具50的载板51上的穿置孔51a以抵推活动板53,从而解除第一夹块54与第二夹块55对工件200的夹持固定。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定位装置60在对定位治具50进行解锁前,还可对托载于顶升装置30上的定位治具50进行位置调整,并对位置调整后的定位治具50进行固定。对应地,两托架31之至少一者的顶侧端开设有避让槽孔,定位装置60还包括安设于基板61上且位于解锁件64上侧方的对位板65、安设于对位板65上的定位柱66及与对位板65相连接的第三直线电机67,第三直线电机67可驱使对位板65沿Y轴方向直线移动,从而穿过托架31的避让槽孔而与定位治具50的载板51相抵接,使得定位治具50以另一侧的托架31为对位基准,进行位置调整,且调整到位后,对位板65上的定位柱66正好插接于载板51上的定位孔51b中,从而有效防止解锁件64抵推活动板53时,载板51移位。其中,对位板65具有一定高度及长度,从而与载板51具有更大的接触面,调节效果更佳。
参阅图7,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移送装置40包括移送吸头41及与移送吸头41相连接的移送模组42,移送模组42用于驱使移送吸头41沿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直线移动,以完成两顶升装置30与对应的热压装置20间待压的工件200与热压完成的工件200的移送。其中,移送吸头41包括多个真空吸嘴411,多个真空吸嘴411的数量及排布与定位治具50上工件200的数量及排布相对应,不仅每次可同时移送多个工件200,且对每个工件200的多个位置进行吸附,取放更平稳,且吸附更牢固。具体可设置9个真空吸嘴411,每3个真空吸嘴411为一组,以实现对一个工件200的吸取移送,3组一次实现对3个工件200的同步移送。
参阅图8和图9,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热压装置20包括热压台21、热压头22及与热压头22相连接的热压驱动模组23,热压台21上设有定位治具50,热压头22的形状与工件200上多个贴装件的形状相对应,热压头22的数量与定位治具50中工件200的数量相对应,此处的定位治具50与热压头22分别与加热件24连接,热压驱动模组23可驱使热压头22沿Z轴方向直线移动,以对定位治具50中工件200上的多个贴装件同时进行热压定型。通过对工件200的上下两侧同步进行加热,从而有效提高贴合效率。其中,为了实现对定位治具50的解锁,热压装置20还包括设于热压台21侧端的驱动件25及设于热压台21底端的第四直线电机26,第四直线电机26与驱动件25连接,用于驱使驱动件25沿Y轴方向直线移动,从而可穿过定位治具50上的穿置孔51a以抵推活动板53,从而解除对工件200的夹持固定。另外,热压头22可拆卸地连接于热压驱动模组23的输出端,从而根据实际需要,可快速更换热压头22。
具体地,为了定位准确的压合,热压头22包括第一压接部221与第二压接部222,第一压接部221的形状与两长导电胶条300与两短导电胶条400贴合于定位部202上所形成的矩形框的形状相对应,且第一压接部221具有与长导电胶条300及短导电胶条400的顶端面的形状相对应的压接面。第二压接部222的形状与导电胶块500的形状相对应,第一压接部221与第二压接部222二者压接面的高度差与长导电胶条300、短导电胶条400及导电胶块500间的高度差相对应。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热压装置20还包括设于热压头22旁端的压接件27,压接件27可沿Z轴方向直线移动以与工件200的散热部201相抵接,用于防止工件200的散热部201在热压过程中沿Z轴方向移位翘起。
参阅图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热压贴合机100还包括治具回流装置70,治具回流装置70设置于工作平台101的下方,且与传送装置10呈平行且间隔开地布置,用于定位治具50的循环使用。相应的,可在传送装置10的前后两端对应设置升降台,用于定位治具50于本机中的循环使用,也可以是治具回流装置70与产线的其他设备相对接,实现整条产线中定位治具50的循环使用。
以下结合图1至图9,对本实用新型热压贴合机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设备启动后,当载有多个工件200的定位治具50进入本机时,位于传送装置10始端的感应器发送信号给到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的指示下,传送装置10动作,将进入的定位治具50向着第一工位的方向传送;当位于第一工位处的感应器感应到定位治具50后,发出信号给到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的指示下,传送装置10停止传送定位治具50,由第一工位处的顶升装置30动作,两托架31将该定位治具50向上顶推而脱离传送装置10,直至将定位治具50托载至与该工位的热压台21相对平齐的位置;位于此高度处的感应器发出信号给到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的指示下,第一工位处的定位装置60动作,先通过对位板65及定位柱66对托载于两托架31上的定位治具50进行位置调整及定位,再由解锁件64抵推活动板53,以解除定位治具50对多个工件200的夹持固定;之后,在控制系统的指示下,移送装置40动作,将第一工位处托载的该定位治具50上的多个工件200同时平移到相对平齐的热压台21上,由第一工位的热压装置20动作以完成相应的热压贴合作业;最后,由移送装置40将热压完成的工件由该热压台21平移到旁侧托载等待的定位治具50上,再由第一工位处的顶升装置30反向移动,从而将定位治具50放回至传送装置10上传送以出料;
其中,在第一工位的顶升装置30将定位治具50托载至与对应的热压台21相平齐的位置的过程中,传送装置10继续动作,将新流入的又一定位治具50向着第二工位的方向传送;在第一工位的热压装置20对工件200进行热压贴合的过程中,移送装置40向着第二工位的方向移动,以将托载于该工位的两托架31上的定位治具50上的多个工件200同时平移到相平齐的热压台21上,由第二工位的热压装置20动作以完成相应的热压贴合作业;在第一工位的顶升装置30反向移动,以将载有热压完成的工件200的定位治具50放回至传送装置10上以出料的过程中,移送装置40向着第二工位的方向移动,用于将第二工位的热压台21处热压完成的工件200平移至旁侧托载等待的定位治具50上;
不断重复上述作业,即可实现对工件200上不同位置处的多个贴装件同步热压贴合的自动化流水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热压贴合机100中,两热压装置20与两顶升装置30一一对应地布置于传送装置10的上下两侧,使得移送装置40交替地往返于两顶升装置30与对应的热压装置20之间,从而有效平衡产线,通过直线移动,有效缩短各装置间的移动行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进而高效的完成对工件200的热压贴合的自动化流水作业,整机结构简单且布局合理,并且,热压装置20可对贴装于工件200上的不同位置处的多个贴装件同步进行热压定型,有效保证了贴合精度,并进一步提高贴装效率;另外,由于定位治具50的宽度尺寸大于传送装置10的传送面的宽度尺寸,则顶升装置30可从传送装置10的传送面的相对外侧端顶推定位治具50,使得定位治具50带着所装载的工件200脱离传送装置10的传送时,并不妨碍传送装置10将其他定位治具50向着下一工位的热压装置20传送,设计更为合理,有效提高贴装效率。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热压贴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装置、沿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顺次排布于所述传送装置上侧方的两热压装置、于所述传送装置的下侧方与两所述热压装置呈一一对应地布置的两顶升装置、设于所述传送装置与两所述热压装置之间的移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通过定位治具传送安置于所述定位治具中的工件,所述定位治具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面的宽度尺寸,所述顶升装置可相对所述传送装置上下直线运动,用于从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面的相对外侧端顶推所述定位治具,使得所述定位治具脱离所述传送装置或回落到所述传送装置上,所述移送装置可交替地往返于两所述顶升装置与对应的所述热压装置之间,用于待压的工件与热压完成的工件于两所述顶升装置与对应的所述热压装置之间的移送,所述热压装置可相对所述传送装置上下直线运动,以对贴装于所述工件上的不同位置处的多个贴装件进行热压定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包括至少一传送单元,所述传送单元包括呈平行且间隔布置的两侧板及一一对应地布置于两所述侧板上的两传送带,每一所述传送带与对应的所述侧板之间具有一穿置间隙,两所述传送带相互配合以传送托载于二者间的所述定位治具,所述定位治具的宽度尺寸大于两所述传送带所形成的所述传送面的宽度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压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包括安设于所述侧板上的旋转电机、可转动地安设于所述侧板上的主动轮和从动轮、绕接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的环形带,所述环形带与所述侧板之间具有所述穿置间隙,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轮连接,以驱使所述主动轮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压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装置包括设置于两所述传送带之间的凸轮机构及连接于所述凸轮机构两相对端的两托架,两所述托架各自可升降地穿置于所对应的所述穿置间隙中,两所述托架间的间距尺寸与所述定位治具的宽度尺寸相对应,所述凸轮机构用于驱使两所述托架沿Z轴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以顶推所述定位治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压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机构包括底座、安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直线电机、沿X轴方向滑设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相连接的抵推件、沿Z轴方向滑设于所述底座上的连接座、可转动地安设于所述连接座的底端且与所述抵推件相抵接的凸轮,两所述托架安设于所述连接座的顶端的两相对侧,所述抵推件与所述凸轮相抵接的抵接面为一斜面或一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压贴合机,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托架上对应设有用于托载所述定位治具的凸台,两所述托架之至少一者的顶侧端开设有避让槽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贴合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设于所述传送装置上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与所述顶升装置呈一一对应地布置,且位于与所述热压装置相对的一侧,并可做靠近或远离所述顶升装置的直线运动,用于对托载于所述顶升装置上的所述定位治具进行解锁,以便所述工件的取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压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基板、安设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二直线电机、沿X轴方向滑设于所述基板上且与所述第二直线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的连动板、沿Y轴方向滑设于所述基板上的解锁件,所述连动板上设有一斜槽,所述解锁件的一端可滑动地卡接于所述斜槽中,所述解锁件的另一端可移动至与所述定位治具相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装置包括移送吸头及与所述移送吸头相连接的移送模组,所述移送模组用于驱使所述移送吸头沿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直线移动,所述移送吸头包括多个真空吸嘴,多个真空吸嘴的数量及排布与所述定位治具上工件的数量及排布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装置包括热压台、热压头及与所述热压头相连接的热压驱动模组,所述热压台上设有所述定位治具,所述热压头的形状与所述工件上多个贴装件的形状相对应,所述定位治具与所述热压头分别与加热件连接,所述热压驱动模组可驱使所述热压头沿Z轴方向直线移动,以对所述定位治具中的工件上的多个贴装件同时进行热压定型。
CN202120647665.7U 2021-03-30 2021-03-30 热压贴合机 Active CN2150737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47665.7U CN215073737U (zh) 2021-03-30 2021-03-30 热压贴合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47665.7U CN215073737U (zh) 2021-03-30 2021-03-30 热压贴合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73737U true CN215073737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152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47665.7U Active CN215073737U (zh) 2021-03-30 2021-03-30 热压贴合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737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73082B (zh) 曲面产品高精度贴合机
KR100916877B1 (ko) 표시 패널의 조립 장치 및 조립 방법
CN215073737U (zh) 热压贴合机
CN112930108A (zh) 热压贴合机
CN109230511B (zh) 一种覆铜箔镜板一次成型移载机
CN218445079U (zh) 一种晶圆外观检测装置
CN109413890B (zh) 软性电路板假本压整合的贴合装置
CN114043732B (zh) 大面积镂空金属片表面的覆膜工艺
CN220476009U (zh) 多头单点压合机
JP4591140B2 (ja) 表示パネルの組立装置および組立方法
CN109332099B (zh) 一种可以自动涂胶及自动压合的设备
JP4259439B2 (ja) ワークの組立装置および組立方法
CN220233103U (zh) 双工位高效输送加工daf胶贴合设备
CN220055437U (zh) 一种托盘顶升供料机构
CN210224207U (zh) 对中预压装置及对中预压机构
CN114501974B (zh) 一种摄像头生产的贴片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3895134B (zh) 贴合设备
CN215325353U (zh) 一种柔性对中装置
CN220278624U (zh) 一种多规格制带运带机构及组件汇流焊接设备
JP4127258B2 (ja) ワークの組立装置および組立方法
CN215845341U (zh) 一种冲床用送料装置
CN216313779U (zh) 一种真空贴合装置
CN218041936U (zh) 自动贴键盘软膜线路板设备
CN210629554U (zh) 背光源定位结构及背光源贴膜装置
CN117528942B (zh) 一种贴装平台、设备及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