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5134B - 贴合设备 - Google Patents

贴合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5134B
CN113895134B CN202111401828.4A CN202111401828A CN113895134B CN 113895134 B CN113895134 B CN 113895134B CN 202111401828 A CN202111401828 A CN 202111401828A CN 113895134 B CN113895134 B CN 1138951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maintaining
lamination
processing line
lamina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018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95134A (zh
Inventor
兰学义
王松
李肖芳
赵春明
徐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Desay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Desay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Desay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Desay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0182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951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95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5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95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51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41/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lamination processes; Safety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贴合设备,包括第一加工线、第二加工线、第一储料装置、第二储料装置以及多个叠片保压装置,第一加工线及第二加工线相对设置,第一储料装置位于第一加工线的端部,第二储料装置位于第二加工线的侧部,多个叠片保压装置位于第一加工线及第二加工线之间。第一加工线及第二加工线的对立设置,便于第一加工线及第二加工线的独立工作;第一储料装置与叠片保压装置位置的设置,便于半成品的上料;另外,第二储料装置的位置设置也便于加工后的成品下料;不仅实现生产的全自动化,减少了人员数量,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产品品质得到保障;同时,通过合理的布局有利于降低整体的占用面积,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贴合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贴合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实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产品都开始实现设备取代人力进行生产,不同的设备实现着不同的要求,满足不同的加工需求,相较于传统的人工生产,其生产效率得到了提升。
但是,目前的设备以半自动化的居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更多的还是需要人工参与到生产中,如此不仅人工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而且品质还无法得到保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贴合设备。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贴合设备,包括:第一加工线、第二加工线、第一储料装置、第二储料装置以及多个叠片保压装置,第一加工线及第二加工线相对设置,第一储料装置位于第一加工线的端部,第二储料装置位于第二加工线的侧部,多个叠片保压装置位于第一加工线及第二加工线之间;其中,第二加工线取出并输送第一储料装置的半成品,第一加工线将第二加工线上的半成品取出并放置于叠片保压装置,同时,第二加工线还将叠片保压装置加工后的成品输送至第二储料装置进行下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贴合检测装置,贴合检测装置位于第二加工线输送半成品的路径,且对半成品进行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加工线包括第一贴合驱动装置及叠片装置,叠片装置连接第一贴合驱动装置,且第一贴合驱动装置驱动叠片装置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加工线还包括点胶装置,点胶装置连接第一贴合驱动装置,第一贴合驱动装置驱动叠片装置及点胶装置先后作用于半成品。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叠片装置包括叠片驱动机构及叠片取放料机构,叠片取放料机构包括叠片吸盘组件及叠片持平组件,叠片吸盘组件活动设置于叠片驱动机构,且叠片吸盘组件与叠片驱动机构之间设有活动区;叠片持平组件包括位于活动区内的叠片调节件,叠片调节件一侧连接叠片吸盘组件;其中,叠片驱动机构工作且与叠片吸盘组件相互靠近,叠片调节件远离叠片吸盘组件的一侧接触叠片驱动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固化装置,固化装置位于第二加工线远离第二储料装置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第二加工线包括第二贴合驱动装置、贴合上料装置及贴合下料装置,第二贴合驱动装置与第一加工线正对设置,贴合上料装置及贴合下料装置均连接第二贴合驱动装置,贴合上料装置取出并运输半成品,贴合下料装置取出并运输成品。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储料装置包括多个第一储料机构及第一转料机构,第二加工线取出第一储料机构的半成品,第二加工线将不合格的半成品输送至第一转料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叠片保压装置包括保压驱动机构、保压件及保压承载机构,保压承载机构包括保压承载组件及保压定位组件,保压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保压件,保压定位组件对保压承载组件上的叠片产品进行定位;其中,叠片产品上料至保压承载组件,保压件与叠片产品正对设置,保压驱动机构驱动保压件对叠片产品进行保压。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叠片保压装置还包括保压动力机构,保压动力机构驱动保压驱动机构及保压承载机构中的至少一者,使保压件与叠片产品正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加工线、第二加工线、第一储料装置、第二储料装置及多个叠片保压装置的配合设置,第一加工线及第二加工线的对立设置,便于第一加工线及第二加工线的独立工作;第一储料装置与叠片保压装置位置的设置,便于半成品的上料;另外,第二储料装置的位置设置也便于加工后的成品下料;不仅实现生产的全自动化,减少了人员数量,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产品品质得到保障;同时,通过合理的布局有利于降低整体的占用面积,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贴合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贴合设备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贴合设备的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叠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B的放大图;
图7为图1中C的放大图;
图8为图1中D的放大图;
图9为实施例中叠片保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E的放大图;
图11为实施例中保压承载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加工线;11-第一贴合驱动装置;12-叠片装置;121-叠片驱动机构;1211-叠片驱动组件;12111-叠片驱动支撑件;12112-叠片驱动件;12113-叠片驱动导向件;121131-叠片导轨;121132-叠片滑块;1212-叠片运动件;122叠片取放料机构;1221-叠片吸盘组件;12211-叠片活动件;12212-叠片吸料件;1222-叠片持平组件;12221-叠片调节件;1223-叠片感应件;123-活动区;124-活动空间。13-点胶装置;
2-第二加工线;21-第二贴合驱动装置;22-贴合上料装置;23-贴合下料装置;231-顶出块;
3-第一储料装置;31-第一储料机构;32-第一转料机构;
4-第二储料装置;41-第二储料机构;42-第二转料机构;43-推料组件;431-第一推料驱动件;432-第二推料驱动件;433-推杆;
5-叠片保压装置;100-叠片产品;51-保压驱动机构;511-保压驱动组件;5111-保压搭载件;5112-保压驱动件;5113-保压连接件;51131-斜槽;512-保压连动组件;5121-保压连动支撑件;51211-保压活动槽;5122-保压连动件;51221-连动杆;51222-连动轮;5123-保压导向件;52-保压件;53-保压承载机构;531-保压承载组件;5311-保压承载件;53111-保压导流槽;5312-保压放置件;532-保压定位组件;5321-第一保压定位件;5322-第二保压定位件;5323-第三保压定位件;5324-第四保压定位件;5325-保压推动件;54-保压动力机构;541-保压动力件;542-保压定向件;
6-贴合检测装置;
7-固化装置;
8-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3所示,图1为实施例中贴合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贴合设备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贴合设备的俯视图。本申请的贴合设备包括第一加工线1、第二加工线2、第一储料装置3、第二储料装置4及多个叠片保压装置5,第一加工线1与第二加工线2正对设置,且第一加工线1与第二加工线2相互平行,第一储料装置3设置于第一加工线1或第二加工线2的端部,第一储料装置3用于装载需要使用的半成品,第二储料装置4设置于第二加工线2的侧部,第二储料装置4用于装置加工后的成品。多个叠片保压装置5设置于第一加工线1及第二加工线2之间。第二加工线2将第一储料装置3内的半成品取出,并输送到指定位置,第一加工线1则将第二加工线2上的半成品取出并移送到叠片保压装置5,与此同时,当在前放入到叠片保压装置5进行加工的半成品被加工好后,第二加工线2还同步将被加工好的半成品取出并移送至第二储料装置4进行下料。
具体应用时,贴合设备还包括支架8,第一加工线1、第二加工线2、第一储料装置3、第二储料装置4及多个叠片保压装置5均设置于支架8上。
请继续复阅图1-图3,并参照图4-图6所示,图4为实施例中叠片装置1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的放大图;图6为图4中B的放大图。第一加工线1包括第一贴合驱动装置11及叠片装置12,第一贴合驱动装置11设置于支架8,叠片装置12连接第一贴合驱动装置11,且第一贴合驱动装置11带动叠片装置12运动。具体的,第一贴合驱动装置11为现有的线性模组,用于带动叠片装置12在X轴方向上运动。此外,为了增加灵活性及通用性,在第一贴合驱动装置11与叠片装置12之间还设有另外的一组移动组件(图中未标识),该移动组件驱动叠片装置12在Y轴方向运动。
叠片装置12包括叠片驱动机构121及叠片取放料机构122,叠片驱动机构121连接移动组件,叠片驱动机构121带动叠片取放料机构122在Z轴方向运动,叠片取放料机构122进行半成品的取料和放料。
叠片驱动机构121包括叠片驱动组件1211及叠片运动件1212,叠片驱动组件1211连接移动组件,叠片运动件1212设置于叠片驱动组件1211,叠片取放料机构122活动设置于叠片运动件1212。叠片驱动组件1211包括叠片驱动支撑件12111、叠片驱动件12112及叠片驱动导向件12113,叠片驱动支撑件12111连接移动组件。叠片驱动件12112设置于叠片驱动支撑件12111,叠片驱动导向件12113也设置于叠片驱动支撑件12111,且叠片驱动件12112的输出端连接叠片驱动导向件12113,叠片运动件1212设置于叠片驱动导向件12113。具体应用时,叠片驱动导向件12113包括叠片导轨121131及叠片滑块121132,叠片导轨121131设置于叠片驱动支撑件12111,叠片滑块121132滑动设置于叠片导轨121131,叠片运动件1212连接叠片滑块121132。叠片驱动件12112带动叠片滑块121132沿叠片导轨121131运动。具体的,叠片驱动件12112为电机。
叠片取放料机构122包括叠片吸盘组件1221及叠片持平组件1222,叠片吸盘组件1221活动设置于叠片运动件1212,且叠片吸盘组件1221与叠片运动件1212之间设有活动区123,叠片持平组件1222位于活动区123内,且叠片持平组件1222与叠片吸盘组件1221连接。叠片吸盘组件1221包括叠片活动件12211及叠片吸料件12212,叠片活动件12211活动设置于叠片运动件1212,叠片活动件12211连接叠片吸料件12212,叠片吸料件12212与叠片活动件12211之间设有活动区123,叠片持平组件1222设置于叠片吸料件12212。进一步的,叠片活动件12211与叠片运动件1212连接处设有活动空间124,也就是说,叠片活动件12211可相对叠片运动件1212进行活动,即允许叠片活动件12211带动叠片吸料件12212存在范围内的摆动,便于进行位置的调节。具体应用时,叠片活动件1221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叠片活动件12211分别设于叠片运动件1212的四个角,提升叠片吸料件12212工作时的稳定性。叠片持平组件1222包括叠片调节件12221,叠片调节件12221位于活动区123内,叠片调节件12221的一侧连接叠片吸料件12212。具体的,叠片调节件12221为推力球轴承。再进一步的,叠片取放料机构122还包括叠片感应件1223,叠片感应件1223位于活动区123,且其的一端与叠片运动件1212接触,其另一端与叠片吸料件12212接触。本实施例中叠片感应件1223为压力传感器。
工作时,叠片吸料件12212为现有的吸盘结构,叠片驱动件12112带动叠片滑块121132运动,叠片滑块121132带动叠片运动件1212运动,叠片吸料件12212将第二加工线2上的半成品吸附,并在移动组件及第一贴合驱动装置11的作用下朝叠片保压装置5移动,叠片吸料件12212上的半成品在下放的过程中,叠片调节件12221远离叠片吸料件12212的一侧与叠片感应件1223接触,由于叠片调节件12221的设置始终确保是整个平面放置的,即使出现偏差,在放置的过程中,叠片调节件12221会通过叠片吸料件12212带动叠片活动件12211在活动空间124上进行细微调整,使得半成品处于持平的状态;半成品的放料过程中,叠片吸料件12212与叠片运动件1212相互靠近,同时,叠片调节件12221也持续与叠片感应件1223接触,当叠片感应件1223感应到所受到的压力达到了限定值时,将发出信号使得叠片驱动件12112停止工作,如此完成了一个半成品的放料,多个半成品的叠放上料只需重复上述动作即可。
通过叠片驱动机构121及叠片取放料机构122的配合设置,叠片驱动机构121工作,使得其与叠片吸盘组件1221相互靠近或远离,当叠片吸盘组件1221吸附有半成品时,叠片驱动机构121使得叠片吸盘组件1221进行半成品上料,此时,叠片吸盘组件1221与叠片驱动机构121相互靠近,通过叠片调节件12221的设置,使得半成品上料过程中处于持平状态,进而保证半成品上料的准确性,降低了不良品的产生,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第一加工线1还包括点胶装置13,点胶装置13连接第一贴合驱动装置11,第一贴合驱动装置11带动点胶装置13在X轴方向上运动。相同的,点胶装置13与第一贴合驱动装置11之间设有两组移动组件,该两组移动组件分别带动点胶装置13在Y轴和Z轴方向运动。具体的,点胶装置13为现有的结构,在此不作详细阐述。
请继续复阅图1-图3,第二加工线2包括第二贴合驱动装置21、贴合上料装置22及贴合下料装置23,第二贴合驱动装置21设置于支架8,且第二贴合驱动装置21与第一贴合驱动装置11对立设置,贴合上料装置22及贴合下料装置23均连接第二贴合驱动装置21,通过第二贴合驱动装置21带动贴合上料装置22及贴合下料装置23在X轴方向运动。具体的,第二贴合驱动装置21与第一贴合驱动装置11相同。贴合上料装置22及贴合下料装置23与第二贴合驱动装置21之间也设有移动组件,该移动组件驱动贴合上料装置22及贴合下料装置23在Y轴和Z轴方向运动。本实施例中,贴合上料装置22用于勾出第一储料装置3内的半成品,该装置为现有的结构,例如通过气缸推动钩爪,钩爪的形状与半成品的相适配,钩爪将半成品勾出,而后通过移动组件及第二贴合驱动装置21运输至指定位置。
请一并参照图7所示,图7为图1中C的放大图。贴合下料装置23与第二贴合驱动装置21之间也设有移动组件,通过移动组件实现贴合下料装置23的Y轴和Z轴方向运动。具体应用时,贴合下料装置23为现有的常规结构,例如移动组件的Z轴方向输出端连接有顶出块231,顶出块231的结构与叠片保压装置5的结构相适配,即顶出块231可伸入到叠片保压装置5内,并将加工后的半成品顶起和移出,实现成品的取出。
请继续复阅图1-图3,第一储料装置3包括第一储料机构31及第一转料机构32,第一储料机构31及第一转料机构32均设置于支架8,第一储料机构31用于装载所需要加工的半成品,第一转料机构32则用于装载不合格的半成品。本实施例中的成品为三个半成品叠合在一起后的产品,因此第一储料机构31的数量为三个,每一个第一储料机构31分别装载有一类半成品,贴合上料装置22则对三个第一储料机构31进行取料。需要说明的是,当产品是由多个半成品叠合而成时,第一储料机构31则相应的增加或减少即可。
第二储料装置4包括第二储料机构41及第二转料机构42,第二储料机构41及第二转料机构42均设置于支架8,且均位于第二贴合驱动装置21的侧部。其中,第二储料机构41用于装载加工后的合格成品,第二转料机构42则用于装载加工后不合格的成品。
具体的,第一储料机构31及第一转料机构32结构可以为一样的,其结构为现有的结构,例如一个装载框内装有多个半成品,然后通过感应器和气缸配合,贴合上料装置22每次取出一片半成品后,气缸将推动装载框上移一段距离,便于下一次的取料。同理,第二储料机构41与第二转料机构42的结构与此相同。
请一并参照图8所示,图8为图1中D的放大图。当贴合下料装置23将加工后的成品输送至第二储料机构41或第二转料机构42时,推料组件43则将成品由贴合下料装置23上推到第二储料机构41或第二转料机构42。推料组件43包括第一推料驱动件431、第二推料驱动件432及推杆433,第一推料驱动件431设置于支架8,第二推料驱动件432连接第一推料驱动件431,推杆433连接第二推料驱动件432,第一推料驱动件431带动推杆433在Y轴方向上运动,第二推料驱动件432带动推料杆在Z轴方向上运动。第一推料驱动件431及第二推料驱动件432带动推杆433运动,推杆433将贴合下料装置23上的成品朝第二储料机构41或第二转料机构42推送。
请一并参照图9-图11所示,图9为实施例中叠片保压装置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E的放大图;图11为实施例中保压承载件531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叠片保压装置5包括保压驱动机构51、保压件52及保压承载机构53,保压驱动机构51设置于支架8,保压驱动机构51驱动保压件52,保压件52对保压承载机构53上的叠片产品100进行保压处理,保压处理指的是对叠片产品100施加至少一次的压力。具体的,保压件52与叠片产品100相适配。
保压驱动机构51包括保压驱动组件511及保压连动组件512,保压连动组件512连接保压驱动组件511的输出端,保压件52连接保压连动组件512。保压驱动组件511包括保压搭载件5111、保压驱动件5112及保压连接件5113,保压搭载件5111设置于支架8,保压驱动件5112设置于保压搭载件5111,保压连动组件512活动设置于保压搭载件5111,保压连接件5113连接保压驱动件5112的输出端及保压连动组件512。具体应用时,保压驱动件5112除了设置在保压搭载件5111外,还可以直接设置于其他的设备或区域,也就是说,保压搭载件5111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具体的,保压驱动件5112为气缸。进一步的,保压连接件5113设有斜槽51131,保压连动组件512位于斜槽51131内,且保压连动组件512可在斜槽51131内滑动。保压连动组件512包括保压连动支撑件5121及保压连动件5122,其中,保压连动支撑件5121设有保压活动槽51211,保压活动槽51211沿纵向开设,保压连动件5122设置于保压连动支撑件5121,且保压连动件5122可在保压活动槽51211内滑动,保压连动件5122连接保压件52。具体应用时,保压连动支撑件51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保压连动支撑件5121间隔设置于保压搭载件5111,保压连动件5122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保压连动支撑件5121上的保压活动槽51211。具体的,保压连动件5122由连动杆51221及连动轮51222组成,连动轮51222转动设置于连动杆51221,连动杆51221的两端位于保压活动槽51211,连动轮51222位于保压活动槽51211内。再进一步的,保压连动组件512还包括保压导向件5123,保压导向件5123设置于保压搭载件5111,且保压导向件5123分别连接连动杆51221及保压件52。相对应的,为了增加保压件52运动的稳定性,保压导向件51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保压导向件5123分别位于两个保压连动支撑件5121的一侧,即两个保压导向件5123分别连接连动杆51221的两端。
保压承载机构53包括保压承载组件531及保压定位组件532,保压承载组件531设置于支架8,且其用于放置叠片产品100,保压定位组件532用于对叠片产品100进行定位。具体应用时,保压承载组件531包括保压承载件5311及保压放置件5312,保压放置件5312设置于保压承载件5311,且保压放置件5312凸出于保压承载件5311。保压承载件5311设有保压导流槽53111,保压定位组件532部分区域位于保压导流槽53111的上部,通过保压导流槽53111对叠片产品100在保压处理时溢出的胶水进行收集、导出和清理。本实施例中,保压放置件5312位于保压导流槽53111内,当然,保压放置件5312也可以设置在保压导流槽53111的周围,并不局限于保压导流槽53111内。具体的,保压放置件5312为圆柱体,本申请的保压放置件5312数量有多个,叠片产品100放到保压放置件5312上,由于保压放置件5312为圆柱体,其表平面的面积小,加工出来的表面平整度高,即精度高,如此叠片产品100放在上面后,在水平面的误差将降低至最小,使得整个叠片产品100处于持平状态。
保压定位组件532包括第一保压定位件5321、第二保压定位件5322、第三保压定位件5323及第四保压定位件5324,第一保压定位件5321及第二保压定位件5322分别设置于叠片产品100相对的一侧,第三保压定位件5323及第四保压定位件5324则分别设置于叠片产品100的另一个相对的一侧,其中,第一保压定位件5321、第二保压定位件5322、第三保压定位件5323及第四保压定位件5324中的任意一者为可活动设置,例如第四保压定位件5324为可活动设置,叠片产品100放到保压放置件5312后,叠片产品100与第一保压定位件5321、第二保压定位件5322的间距为1mm,其与第三保压定位件5323的间距可以大于1mm,此时,与第四保压定位件5324连接的保压推动件5325驱动第四保压定位件5324朝靠近第三保压定位件5323的方向推动叠片产品100,使得叠片产品100与第三保压定位件5323抵接,实现位置的定位和固定。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保压定位件5321也是可活动设置,在第四保压定位件5324工作后,第一保压定位件5321再将叠片产品100朝靠近第二保压定位件5322的方向推动,使得叠片产品100与第一保压定位件5321、第二保压定位件5322、第三保压定位件5323及第四保压定位件5324均抵接。为了方便叠片产品100的运动,第一保压定位件5321、第二保压定位件5322、第三保压定位件5323及第四保压定位件5324均可自转。同时,为了使得叠片产品100在保压处理时溢出的胶水可以流向保压导流槽53111,当第一保压定位件5321、第二保压定位件5322、第三保压定位件5323及第四保压定位件5324与叠片产品100接触时,其接触的部位均位于保压导流槽53111的上方,溢出的胶水将沿着第一保压定位件5321、第二保压定位件5322、第三保压定位件5323及第四保压定位件5324的表面向保压导流槽53111流去。
在另一实施例中,叠片保压装置5还包括保压动力机构54,通过保压动力机构54驱动保压驱动机构51及保压承载机构53中的至少一者运动,使得保压件52与叠片产品100正对。本实施例中以保压动力机构54驱动保压驱动机构51运动为例进行说明,保压动力机构54包括保压动力件541及保压定向件542,保压定向件542设置于支架8,保压搭载件5111滑动设置于保压定向件542,保压动力件541的输出端连接保压搭载件5111,通过保压动力件541驱动保压搭载件5111沿保压定向件542运动。具体应用时,保压搭载件5111与保压定向件542之间通过导轨连接,保压搭载件5111沿导轨的开设方向运动。
工作时,先将叠片产品100放置到保压放置件5312上,第一保压定位件5321、第二保压定位件5322、第三保压定位件5323及第四保压定位件5324对叠片产品100定位后,保压动力件541驱动保压搭载件5111朝靠近叠片产品100运动,当保压件52与叠片产品100正对时,保压动力件541停止工作,保压驱动件5112推动保压连接件5113运动,此时,由于受到重力的原因,连动轮51222在斜槽51131内朝下滚动,连动杆51221在保压活动槽51211内向下运动,进而通过保压导向件5123带动保压件52朝靠近叠片产品100方向运动,直到保压件52与叠片产品100抵接,保压件52依靠自身的重力对叠片产品100产生压力进行保压处理。保压处理后,保压驱动件5112及保压动力件541朝初始位置工作即可。
通过保压驱动机构51、保压件52及保压承载机构53的配合设置,将叠片产品100放置于保压承载组件53,保压定位组件532对叠片产品100进行定位,保压驱动机构51驱动保压件52对叠片产品100进行保压处理,通过保压处理不仅可以排出多个半成品之间的空气,而且还能使得多个半成品之间的胶水分布均匀,同时降低了叠片产品100成型后的厚度,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后端使用的性能稳定性,进而延长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提及的叠片产品为多个半成品叠加后形成的产品,换而言之,叠片产品就是加工后的成品。
请继续复阅图1-图3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贴合设备还包括贴合检测装置6,贴合检测装置6位于贴合上料装置22取出半成品后输送至叠片吸料件的路径上,并且对贴合上料装置22上的半成品进行检测。具体的,贴合检测装置6为现有的红外对射感应器,用于检测半成品的厚度是否符合标准。
请继续复阅图1-图3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贴合设备还包括固化装置7,固化装置7位于第二贴合驱动装置21上与第二储料装置4相对的一侧,通过固化装置7对贴合下料装置23上的成品进行固化处理。具体的,固化装置7为UV固化器,加速成品的胶水固化。
贴合设备工作时,第二贴合驱动装置21驱动贴合上料装置22移动至第一储料机构31,并将第一储料机构31内的半成品取出,而后输送至贴合检测装置6进行检测,如果半成品为合格品,则输送至叠片吸盘组件1221处,若是半成品为不合格品,则输送至第一转料机构32并将半成品推入到第一转料机构32。叠片吸料件12212将贴合上料装置22上的半成品取出并在第一贴合驱动装置11的作用下往保压承载件5311输送,贴合上料装置22则去进行下一个半成品的取料,半成品放置到保压放置件5312后,叠片驱动机构121继续进行下一个半成品的上料此时,点胶装置13则对保压放置件5312上的半成品进行点胶,点胶后则回到初始位置,如此重复多次后,保压放置件5312上的叠放数量满足要求后,叠片保压装置5对其进行保压处理,保压处理后,贴合下料装置23上的顶出块231将保压后的成品顶出,然后输送到固化装置7进行固化处理,固化处理后再将成品输送到贴合检测装置6进行检测,最后将合格的成品输送到第二储料机构41进行下料,不合格的成品则输送到第二转料机构42进行下料。多个叠片保压装置5的工作情况相同,重复上述步骤即可。
综上所述,通过第一加工线、第二加工线、第一储料装置、第二储料装置及多个叠片保压装置的配合设置,第一加工线及第二加工线的对立设置,便于第一加工线及第二加工线的独立工作;第一储料装置与叠片保压装置位置的设置,便于半成品的上料;另外,第二储料装置的位置设置也便于加工后的成品下料;不仅实现生产的全自动化,减少了人员数量,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产品品质得到保障;同时,通过合理的布局有利于降低整体的占用面积,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
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加工线(1)、第二加工线(2)、第一储料装置(3)、第二储料装置(4)以及多个叠片保压装置(5),所述第一加工线(1)及所述第二加工线(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储料装置(3)位于所述第一加工线(1)的端部,所述第二储料装置(4)位于所述第二加工线(2)的侧部,多个所述叠片保压装置(5)位于所述第一加工线(1)及所述第二加工线(2)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加工线(2)取出并输送所述第一储料装置(3)的半成品,所述第一加工线(1)将所述第二加工线(2)上的所述半成品取出并放置于所述叠片保压装置(5),同时,所述第二加工线(2)还将所述叠片保压装置(5)加工后的成品输送至所述第二储料装置(4)进行下料;
所述叠片保压装置(5)包括保压驱动机构(51)、保压件(52)及保压承载机构(53),所述保压承载机构(53)包括保压承载组件(531)及保压定位组件(532),所述保压驱动机构(5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保压件(52),所述保压定位组件(532)对所述保压承载组件(531)上的叠片产品(100)进行定位;其中,所述叠片产品(100)上料至所述保压承载组件(531),所述保压件(52)与所述叠片产品(100)正对设置,所述保压驱动机构(51)驱动所述保压件(52)对所述叠片产品(100)进行保压;
所述保压驱动机构(51)设有斜槽(51131),所述保压驱动机构(51)包括保压连动件(5122),所述保压连动件(5122)滑动设置于所述斜槽(51131),所述保压连动件(5122)连接所述保压件(52);
所述保压承载组件(531)具有保压导流槽(53111),所述叠片产品(100)位于所述保压导流槽(53111)上部;所述保压定位组件(532)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叠片产品(100)两个相对侧的第一保压定位件(5321)、第二保压定位件(5322)、第三保压定位件(5323)及第四保压定位件(5324),且所述第一保压定位件(5321)、所述第二保压定位件(5322)、所述第三保压定位件(5323)及所述第四保压定位件(5324)中至少一者为可活动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贴合检测装置(6),所述贴合检测装置(6)位于所述第二加工线(2)输送所述半成品的路径,且对所述半成品进行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工线(1)包括第一贴合驱动装置(11)及叠片装置(12),所述叠片装置(12)连接所述第一贴合驱动装置(11),且所述第一贴合驱动装置(11)驱动所述叠片装置(12)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工线(1)还包括点胶装置(13),所述点胶装置(13)连接所述第一贴合驱动装置(11),所述第一贴合驱动装置(11)驱动所述叠片装置(12)及所述点胶装置(13)先后作用于所述半成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装置(12)包括叠片驱动机构(121)及叠片取放料机构(122),所述叠片取放料机构(122)包括叠片吸盘组件(1221)及叠片持平组件(1222),所述叠片吸盘组件(1221)活动设置于所述叠片驱动机构(121),且所述叠片吸盘组件(1221)与所述叠片驱动机构(121)之间设有活动区(123);所述叠片持平组件(1222)包括位于所述活动区(123)内的叠片调节件(12221),所述叠片调节件(12221)一侧连接所述叠片吸盘组件(1221);其中,所述叠片驱动机构(121)工作且与所述叠片吸盘组件(1221)相互靠近,所述叠片调节件(12221)远离所述叠片吸盘组件(1221)的一侧接触所述叠片驱动机构(12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化装置(7),所述固化装置(7)位于所述第二加工线(2)远离所述第二储料装置(4)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工线(2)包括第二贴合驱动装置(21)、贴合上料装置(22)及贴合下料装置(23),所述第二贴合驱动装置(21)与所述第一加工线(1)正对设置,所述贴合上料装置(22)及所述贴合下料装置(23)均连接所述第二贴合驱动装置(21),所述贴合上料装置(22)取出并运输所述半成品,所述贴合下料装置(23)取出并运输所述成品。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料装置(3)包括多个第一储料机构(31)及第一转料机构(32),所述第二加工线(2)取出所述第一储料机构(31)的半成品,所述第二加工线(2)将不合格的半成品输送至所述第一转料机构(3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保压装置(5)还包括保压动力机构(54),所述保压动力机构(54)驱动所述保压驱动机构(51)及所述保压承载机构(53)中的至少一者,使所述保压件(52)与所述叠片产品(100)正对。
CN202111401828.4A 2021-11-24 2021-11-24 贴合设备 Active CN1138951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1828.4A CN113895134B (zh) 2021-11-24 2021-11-24 贴合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1828.4A CN113895134B (zh) 2021-11-24 2021-11-24 贴合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5134A CN113895134A (zh) 2022-01-07
CN113895134B true CN113895134B (zh) 2023-09-26

Family

ID=79195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01828.4A Active CN113895134B (zh) 2021-11-24 2021-11-24 贴合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9513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49335A1 (de) * 2008-10-27 2010-05-06 Windmöller & Hölscher Kg Vorrichtung und ein verfahren zur weiterverarbeitung von sackhalbzeugen sowie beleimungsstation für sackhalbzeuge
CN110370775A (zh) * 2019-08-23 2019-10-25 苏州安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的半自动贴合组装治具
WO2019218322A1 (zh) * 2018-05-17 2019-11-21 深圳配天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点胶设备
CN209888340U (zh) * 2018-12-13 2020-01-03 深圳市诺峰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工位真空保压装置
CN110681534A (zh) * 2019-11-01 2020-01-14 深圳市海能达通信有限公司 全自动点胶装配保压设备
CN111806040A (zh) * 2020-07-22 2020-10-23 苏州佳祺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石墨与钢片的上料组装设备及其上料组装方法
CN112310458A (zh) * 2019-07-31 2021-02-02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叠片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49335A1 (de) * 2008-10-27 2010-05-06 Windmöller & Hölscher Kg Vorrichtung und ein verfahren zur weiterverarbeitung von sackhalbzeugen sowie beleimungsstation für sackhalbzeuge
WO2019218322A1 (zh) * 2018-05-17 2019-11-21 深圳配天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点胶设备
CN209888340U (zh) * 2018-12-13 2020-01-03 深圳市诺峰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工位真空保压装置
CN112310458A (zh) * 2019-07-31 2021-02-02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叠片机
CN110370775A (zh) * 2019-08-23 2019-10-25 苏州安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的半自动贴合组装治具
CN110681534A (zh) * 2019-11-01 2020-01-14 深圳市海能达通信有限公司 全自动点胶装配保压设备
CN111806040A (zh) * 2020-07-22 2020-10-23 苏州佳祺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石墨与钢片的上料组装设备及其上料组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5134A (zh) 2022-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45809B (zh) 多摄像头组装设备
CN112366331A (zh) 燃料电池石墨双极板生产系统
CN210171833U (zh) 一种lcd屏全自动点胶设备
CN111556412B (zh) 一种耳机及其线圈体组装设备和方法
CN113697166B (zh) 贴膜机
CN110683336A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贴合设备
CN111842035A (zh) 一种手机摄像头模组的多通道贴合组装设备
CN109287113A (zh) 全自动曲面贴装设备
CN111496490A (zh) 一种用于耳机线圈体自动组装的治具流转装置和方法
CN113182196A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外观的自动检测设备
CN111470312A (zh) 一种用于耳机线圈体组装的线圈体上料装置和方法
CN114247662A (zh) 芯片筛选装置和芯片检测产线
CN209546235U (zh) 全自动曲面贴装设备
CN113895134B (zh) 贴合设备
CN117393471A (zh) 半导体器件装配设备及装配方法
CN115945411B (zh) 一种下料站、下料方法及缺陷检测设备
CN116759353A (zh) 多功能igbt贴合设备
KR101885859B1 (ko) 곡면 글라스 자동 제조시스템
CN112318112A (zh) 摄像头多工位aa组装机及组装方法
CN114131332B (zh) 组装设备
CN214086561U (zh) 周边焊接机
CN218016413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清边设备
CN109129761A (zh) 饰面板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CN219906065U (zh) 一种多工位上料机构
CN115069571B (zh) 一种外观检测装置及检测分拣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