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86561U - 周边焊接机 - Google Patents

周边焊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86561U
CN214086561U CN202021565495.XU CN202021565495U CN214086561U CN 214086561 U CN214086561 U CN 214086561U CN 202021565495 U CN202021565495 U CN 202021565495U CN 214086561 U CN214086561 U CN 2140865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t
transfer
assembly
conveying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6549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林
刘勇辉
付张昕
周俊杰
蔡嘉文
王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yric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yric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yric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yric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6549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865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865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865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周边焊接机,包括上料装置;移送装置,其设置于上料装置一侧;辊压检测装置,其设置于移送装置一侧,并且与上料装置对立;及下料装置,其设置于辊压装置远离移送装置的一侧;上料装置用于上料产品,移送装置将产品沿垂直于产品上料方向移送并进行加工,辊压检测装置沿产品上料的延长线方向作用于加工后的产品,而后由下料装置下料产品。上料装置将产品上料,移送装置将产品夹取并进行加工,而后由辊压检测装置进行产品的相应处理,最后通过下料装置进行下料,通过将各个装置合理排布和整合,不仅能减小整体的体积,减少占地面积,而且还能减少产品在各个装置之间的转移路程及时间,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周边焊接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周边焊接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产品制作逐渐由人力转换到设备,使用设备进行生产产品时,都是需要对产品进行多个工位先后加工的,在不同工位之间的转移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序,传统的工艺中,主要是通过设置多个中转平台进行转移,如此,结构增多了,必然导致设备的整体结构较大,而且多个中转平台进行转移的方式增加了产品加工的时间,降低生产效率,此外,整体设备较大,占地面积也大,增加了企业生产投入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周边焊接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周边焊接机,包括:上料装置;
移送装置,其设置于上料装置一侧;
辊压检测装置,其设置于移送装置一侧,并且与上料装置对立;以及
下料装置,其设置于辊压装置远离移送装置的一侧;
其中,上料装置用于上料产品,移送装置将产品沿垂直于产品上料方向移送并进行加工,辊压检测装置沿产品上料的延长线方向作用于加工后的产品,而后由下料装置下料产品。通过各个装置的合理分布和布局,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周转动作,减少生产时间,提高效率,并且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定位装置,定位装置位于上料装置及移送装置之间。使得产品可精准停留至指定位置,便于后续的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固位装置,固位装置设置于移送装置移送产品的路径。对加工前的产品进行固位,提高加工的效果,防止不良品的产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定位装置包括:输送组件;
限位组件,其沿产品运动方向设置,并且作用于产品;
第一止动组件,其设置于产品输送的路径上;以及
第二止动组件,其与第一止动组件共同作用于产品;
输送组件用于输送产品,限位组件支撑输送过程中的产品,通过第一止动组件与第二止动组件的共同作用,将产品固定于指定位置。使得产品输送的过程稳定,而且最终停留的位置准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定位装置还包括感应件,感应件的感应端面向产品的输送路径设置,用于感应产品的位置。进一步提升产品停留位置的准确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固位装置包括固位支架、固位驱动件及固位压板,固位支架设置于移送装置移送产品的路径,固位驱动件设置于固位支架,且固位驱动件驱动固位压板作用于产品。通过固位驱动件及固位压板的配合,对产品进行固位动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移送装置包括加工装置;
第一移送组件,具有第一输送路径,第一移送组件在第一输送路径上具有第一上料位置、第一下料位置和第一加工位置;
第二移送组件,具有第二输送路径,第二移送组件在第二输送路径上具有第二上料位置和第二下料位置和第二加工位置;
第一输送路径平行于第二输送路径,第一上料位置与第二上料位置呈对角线设置,第一下料位置与第二下料位置呈对角线设置;以及
移送夹取组件,其包括第一夹取件及第二夹取件,第一夹取件具有第一夹取路径,第二夹取件具有第二夹取路径,第一夹取路径平行于第二夹取路径。通过第一上料位置与第二上料位置交叉设置的方式,以及第一下料位置及第二下料位置交叉设置的方式,同时结合第一夹取件与第二夹取件平行设置,可对第一输送路径及第二输送路径上的产品进行不停歇的上下料,时刻保持工作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夹取路径垂直于第一输送路径,第二夹取路径垂直于第二输送路径。缩短产品输送的路径,便于产品上下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移送装置还包括保护盖储存组件,保护盖储存组件设置于第一夹取件和/或第二夹取件移送的路径,保护盖储存组件用于储存第一保护盖和第二保护盖。使得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不需要停止工作即可以实现保护盖的更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辊压检测装置包括辊压组件及检测组件,辊压组件对产品进行辊压,检测组件对产品进行检测。检测组件检测产品,便于后续将不良品排出,提高产品的良率;辊压组件对产品加工位置进行辊压,提高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上料装置、移送装置、辊压检测装置及下料装置的配合设置,上料装置将产品上料,移送装置将产品夹取并进行加工,而后由辊压检测装置进行产品的相应处理,最后通过下料装置进行下料,通过将各个装置合理排布和整合,不仅能减小整体的体积,减少占地面积,而且还能减少产品在各个装置之间的转移路程及时间,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周边焊接机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中定位移动支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中定位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中定位装置的另一立体结构图;
图5为实施例中第一止动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实施例中第一止动组件的另一立体结构图;
图7为实施例中移送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实施例中移送装置的另一立体结构图;
图9为图8中C处的放大图;
图10为实施例中产品移送的过程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中固位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料装置;11-上料支架;12-上料输送带;
2-移送装置;21-第一移送组件;211-第一移送治具;212-第一移送件; 22-第二移送组件;221-第二移送治具;222-第二移送件;23-移送夹取组件; 231-第一夹取件;2311-产品夹取部;23111-第一升降驱动件;23112-第一夹取治具;2312-保护盖夹取部;23121-第二升降驱动件;23122-第二夹取治具; 232-第二夹取件;233-夹取支撑架;2331-夹取动力件;24-保护盖储存组件; 241-固定承载件;242-保护盖支撑件;243-保护盖推动件;25-加工装置;S1- 第一输送路径;S2-第二输送路径;S3-第一夹取路径;S4-第二夹取路径;S5-加工路径;A1-第一上料位置;A2-第一下料位置;A3-第一加工位置;B1-第二上料位置;B2-第二下料位置;B3-第二加工位置;
3-辊压检测装置;31-辊压组件;32-检测组件;
4-下料装置;41-下料周转组件;411-下料周转运输件;412-下料周转承载件;42-下料夹取组件;421-下料夹取支架;422-下料夹取机械手;43-下料输送组件;431-良品输送线;432-不合格品输送线;
5-定位装置;51-输送组件;511-输送固定件;512-输送驱动件;513-输送皮带;514-输送过渡件;52-限位组件;521-输送支撑件;522-保护件;53- 第一止动组件;531-止动盒;5311-移动槽;532-第一止动件;533-止动弹性件;54-第二止动组件;541-第二止动件;542-止动驱动件;543-第三止动件; 55-支撑调节组件;551-调节固定件;552-第一调节件;553-调节连接件;554- 调节槽;56-感应件;
6-固位装置;61-固位支架;62-固位驱动件;63-固位压板;
7-定位移动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图1为实施例中周边焊接机的立体结构图。本实用新型的周边焊接机包括上料装置1、移送装置2、辊压检测装置3及下料装置4,上料装置1用于产品的上料,移送装置2位于上料装置1的一侧,用于移送产品以及将产品进行加工,辊压检测装置3位于移送装置2远离上料装置1的一侧,即辊压检测装置3与上料装置1对立设置于移送装置2的两侧,对加工后的产品进行辊压及检测;下料装置4位于辊压检测装置3远离移送装置2 的一侧,将辊压及检测后的产品进行下料。
具体应用时,假设产品上料的方向为X方向,与X方向垂直的为Y方向,则上料装置1将产品沿X方向上料,移送装置2将产品夹取后沿Y方向进行移送和加工,产品加工完成后,辊压检测装置3沿X方向(即辊压检测装置3 沿产品上料方向的延长线)将产品进行相应的处理,最后,通过同样设置于X 方向上的下料装置4将产品下料。
上料装置1包括上料支架1111及上料输送带1212,上料输送带1212设置于上料支架1111,通过上料输送带1212将产品输送至移送装置2。具体的,上料输送带1212可以为现有的皮带输送结构。
再一并参照图2-图4,图2为实施例中定位移动支架7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中定位装置5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实施例中定位装置5的另一立体结构图。优选地,周边焊接机还包括定位装置5,定位装置5设置于上料支架1111与移送装置2之间。进一步优选地,定位装置5设置于定位移动支架7,定位移动支架7位于上料支架1111与移送装置2之间。具体应用时,定位移动支架7与上料支架1111垂直设置,定位装置5沿定位移送支架7开设方向运动。具体的,定位装置5与上料输送带1212的开设方向相同,则上料输送带1212上的产品可上料至定位装置5,再通过定位移动支架7将定位装置5移动至相应的工位。
定位装置5包括输送组件51、限位组件52、第一止动组件53及第二止动组件54,限位组件52设置于输送组件51,第一止动组件53及第二止动组件54设置于限位组件52输送产品的路径上。输送组件51设置于定位移动支架7,输送组件51用于输送产品,限位组件52沿产品的输送方向设置,且限位组件52作用于产品,限位组件52对产品起到定位作用,以及防止产品倾倒,产品到达指定位置后,第一止动组件53与第二止动组件54共同作用于产品,使得产品固定于指定位置。
输送组件51包括输送固定件511、输送驱动件512及输送皮带513,输送驱动件512及输送皮带513设置于输送固定件511,输送驱动件512的输出端连接输送皮带513,输送驱动件512驱动输送皮带513,输送皮带513带动产品运动。具体应用时,输送驱动件512通过主动轮、从动轮带动输送皮带 513运动,输出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主动轮。具体的,输送驱动件512为电机。优选地,输送组件51还包括输送过渡件514,输送过渡件514设置于输送皮带513的端部。具体应用时,输送过渡件514可设置于输送皮带513的上料端,也可以设置于输送皮带513的下料端,又或者是在上料端及下料端均设有输送过渡件514,便于产品的上料或下料,防止在上料或下料过程中掉落。本实施例中,输送过渡件514设置于输送皮带513的上料端。
限位组件52包括至少两个输送支撑件521及保护件522,至少两个输送支撑件521设置于输送固定件511上部,并且其与输送皮带513的设置方向相同,保护件522设置于至少两个输送支撑件521,产品沿至少两个输送支撑件521运动,保护件522抵靠产品。具体应用时,至少两个输送支撑件521 可分为相对设置的两组,且两组输送支撑件521均设有保护件522,产品在两组输送支撑件521的间隙中运动,两组输送支撑件521上的保护件522分别作用于同一产品的两侧,保证产品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产品运动的顺畅。具体的,保护件5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保护件522分布于输送支撑件 521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使得保护件522的位置分布更合理,更有利于产品运动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保护件522为滚轮,保护件522转动设置于输送支撑件521,且保护件522在产品表面滚动,所述的表面滚动为:产品与保护件522接触时,保护件522与产品产生滚动摩擦。改变了传统滑动摩擦对产品带来的损坏,保证了产品的生产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限位组件52设有两个,两个支撑组件均设置于输送皮带513上表面,便于同时上料多个产品。每一个限位组件52内有两个正对设置的输送支撑件521。当然,还可以设置三个、四个限位组件52,每个限位组件52内也可以设置三个、四个输送支撑件521,实际应用时可根据需求进行增减,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数量。
再一并参照图5-图6所示,图5为实施例中第一止动组件53的立体结构图;图6为实施例中第一止动组件53的另一立体结构图。第一止动组件53 包括止动盒531、第一止动件532及止动弹性件533,止动盒531设置于输送固定件511,第一止动件532与止动盒531转动连接,止动弹性件533的一端抵靠止动盒531,止动弹性件533的另一端抵靠第一止动件532,第一止动件 532作用于产品。优选地,止动盒531设有移动槽5311,通过移动槽5311可将止动盒531相对输送固定件511的位置进行调整。具体应用时,第一止动件532位于两个输送支撑件521之间的缝隙中,当产品在运动过程中抵靠到第一止动件532后,第一止动件532压缩止动弹性件533,产品继续运动,产品完全经过第一止动件532后,在止动弹性件533的弹力作用下复位,此时,复位后的第一止动件532抵靠产品的端部,防止第一止动件532回弹。具体的,止动弹性件533为弹簧。
请复阅图3-图4所示,第二止动组件54包括第二止动件541,第二止动件541设置于输送固定件511,且第二止动件541位于输送支撑件521的端部,第二止动件541设置于产品输送的路径上,通过第二止动件541阻挡产品,使产品停留在指定位置。具体应用时,第二止动组件54还包括止动驱动件542 及第三止动件543,止动驱动件542位于输送支撑件521的侧部,第三止动件 543设置于止动驱动件542的输出端,通过止动驱动件542驱动第三止动件 543作用于产品。具体应用时,第三止动件543位于第一个产品与第二个产品之间,当第一个产品到达指定位置后,止动驱动件542将第三止动件543推出,使得第三止动件543阻挡后一个产品继续前进。具体的,止动驱动件542 为气缸。
当限位组件52的数量为一个,可同时上料两个产品时,第一止动组件53 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止动组件53沿限位组件52输送产品的方向设置,第二止动组件54的数量为一个,其中,第二止动件541位于限位组件52的末端,所述的末端是指产品停留的一端;相对应的,产品上料的一端为首段。从限位组件52末端至首端依序设置有一个第一止动组件53、第三止动件543 及另一个第一止动组件53。具体工作为:两个产品依序放置于限位组件52进行输送,第一个产品输送至限位组件52的末端时,第一个产品的一端抵靠第二止动件541并停下,第一止动件532作用于第一个产品的另一端,使得第一个产品停留在指定的位置;于此同时,第三止动件543在止动驱动件542 的作用下伸出至第二个产品的输送路径上,第二个产品的一端抵靠第三止动件543并停下,另一个第一止动组件53上的第一止动件532作用于第二个产品的另一端,使得第二个产品停留在指定的位置。
当限位组件52为两个,可同时上料两个产品时,第一止动组件5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止动组件53分别设置于两个限位组件52,第二止动件 541的数量为一个,第二止动件541位于两个限位组件52的末端,每个限位组件52输送产品的路径上均设有一个第一止动组件53。具体的工作为:在每个限位组件52的首端放置一个产品,产品输送至限位组件52的末端时,产品的一端抵靠第二止动件541,产品的另一端抵靠第三止动件543,使得产品停留于指定的位置。
当限位组件52、第一止动组件53、第二止动件541及第三止动件543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限位组件52并排设置,在每个限位组件52输送产品的路径上均设有第一止动组件53及第二止动件541,且第一止动组件53与第二止动件541共同作用于产品;此外,沿产品输送的路径上,还可以通过第一止动组件53与第三止动件543的配合作用于另一产品。需要说明的是,不管限位组件52是沿相交于输送产品的路径上设置多个,还是沿平行于输送产品的路径上设置多个,其中均可以通过第一止动组件53与第二止动件541配合作用于产品,也可以通过第一止动组件53与第三止动件543配合作用于产品,也就是说,不管产品是同时上料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均可以采用这两种方式或两种方式的结合作用于产品。
当限位组件52的数量为两个,可同时上料四个产品时,其每一个限位组件52的具体情况与上述的,限位组件52的数量为一个,可同时上料两个产品的情况相同,在此不再进一步赘述。本实施例中以该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优选地,定位装置5还包括支撑调节组件55,支撑调节组件55连接输送支撑件521,用以调节输送支撑件521容纳产品的空间,使其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产品。支撑调节组件55包括调节固定件551、第一调节件552及调节连接件553,调节固定件551设置于输送固定件511,第一调节件552设置于调节固定件551,调节连接件553一端连接第一调节件552,调节连接件553另一端连接输送支撑件521,通过调节连接件553调整输送支撑件521容纳产品的空间。优选地,调节固定件551及第一调节件552上均设有调节槽554,第一调节件552端部设置于调节槽554,且第一调节件552可通过调节固定件 551上的调节槽554进行位置的调整,调节连接件553端部设置于第一调节件 552上的调节槽554,且调节连接件553可通过第一调节件552上的调节槽554 进行位置调整,进而调整输送支撑件521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位置,以适配不同规格的产品。具体应用时,调节连接件553的数量为四个,每一个调节连接件553连接一个输送支撑件521,通过调节连接件553在调节槽 554的运动,进而带动输送支撑件521作相应的运动,便于对输送支撑件521 的调整。
优选地,第二止动件541上也设有调节槽554,输送支撑件521远离第一调节件552的一端设置于调节槽554内,当调节连接件553对输送支撑件521 进行位置调整时,输送支撑件521端部也随着在第二止动件541上的调节槽 554进行调整,保证输送支撑件521在水平面上是呈直线设置,进而确保产品运动过程中的准确性。
优选地,定位装置5还包括感应件56,感应件56设置于输送支撑件521,感应件56作用于产品。具体应用时,感应件56为对射型光电传感器,用于感应产品是否运动至指定位置,同时发出相应的信号。
定位装置5工作时,根据产品的规格大小,调整两个输送支撑件521之间的间隙,具体的调整过程为:先将调节连接件553在第一调节件552内的调节槽554滑动至所需位置,然后进行固定,再将输送支撑件521另一端沿第二止动件541上的调节槽554滑动至相应位置。第一个产品通过输送过渡件514进入到输送皮带513,且第一个产品位于两个输送支撑件521之间的间隙,于此同时,输送驱动件512驱动输送皮带513运动,输送皮带513带动第一个产品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护件522抵靠产品,第一个产品抵靠到第一止动件532后,将第一止动件532朝止动盒531内压缩,并继续向前运动,第一个产品完全经过第一止动件532后,第一产品的一端抵靠第二止动件541,第一止动件532在止动弹性件533的作用下复位,且复位后的第一止动件532抵靠第一个产品的另一端,将第一个产品固定于指定位置;第一个产品到达指定位置后被感应件56感知,且感应件56发出信号,进而使得止动驱动件542工作,止动驱动件542推动第三止动件543朝靠近输送支撑件521方向运动,使第三止动件543横档于第二个产品的运动方向上,第二个产品运动到该位置后抵靠第三止动件543,同理,位于第二个产品后方的第一止动组件53抵靠其端部,在第一止动件31及第三止动件543的共同作用下,第二个产品也停留在指定位置;以此类推,可继续设置多个相同的结构,便于同时上料多个产品,产品定位后等待后续工位的动作执行即可。
通过输送组件51、限位组件52、第一止动组件53及第二止动组件54的配合使用,输送组件51将产品输送,产品在输送过程中,由限位组件52对其进行支撑,产品抵靠第二止动组件54后停留,同时,第一止动组件53也作用于产品使其固定,防止产品到达指定位置后由于阻力或惯性的作用,发生位置的偏移,保证了产品停留的精准性,避免对后续的动作执行造成影响。
再一并参照图7、8及10所示,图7为实施例中移送装置2的立体结构图;图8为实施例中移送装置2的另一立体结构图;图10为实施例中产品移送的过程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地描述移送装置2,现将定位装置 5上料至移送装置2的产品分别定义为“第一产品”及“第二产品”进行说明。移送装置2包括第一移送组件21、第二移送组件22、移送夹取组件23及加工装置25,第一移送组件21用于移送第一产品,第二移送组件22用于移送第二产品,移送夹取组件23设置于第一产品及第二产品的移送路径,且通过移送夹取组件23将定位装置5上的第一产品及第二产品分别夹取至第一移送组件21及第二移送组件22,加工装置25用于第一产品及第二产品的加工。第一移送组件21具有第一输送路径S1,第一移送组件21在第一输送路径S1 上具有第一上料位置A1、第一下料位置A2及第一加工位置A3;第二移送组件22具有第二输送路径S2,第二移送组件22在第二输送路径S2上具有第二上料位置B1、第二下料位置B2及第二加工位置B3,其中,第一输送路径S1 与第二输送路径S2平行设置,第一上料位置A1与第二上料位置B1对角设置 (即第一上料位置A1与第二上料位置B1处于同一条对角线上),第一下料位置A2与第二下料位置B2对角设置(即第一下料位置A2与第二下料位置B2 处于同一条对角线上);移送夹取组件23包括第一夹取件231及第二夹取件 232,第一夹取件231具有第一夹取路径S3,第二夹取件232具有第二夹取路径S4,第一夹取路径S3与第二夹取路径S4平行设置。
优选地,第一夹取路径S3垂直于第一输送路径S1,便于第一夹取件231 将第一产品移送至第一移送组件21;第二夹取路径S4垂直于第二输送路径 S2,便于第二夹取件232将第二产品移送至第二输送路径S2。
优选地,加工装置25具有加工路径S5,第一加工位置A3及第二加工位置B3设置于加工路径S5上,并且加工路径S5与第一夹取路劲及第二夹取路径S4平行。
第一移送组件21包括第一移送治具211,第一移送治具211用于承载第一产品,且第一移送治具211还用于移送第一产品至不同的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移送治具211可同时承载四个第一产品,提高其承载和移送效率。具体应用时,第一移送组件21还包括第一移送件212,第一移送件212位于第一输送路径S1上,其用于驱动第一移送治具211运动;具体的,第一移送件212可以为气缸,直接推动第一移送治具211运动;第一移送件212还可以为电机,且电机结合丝杆、螺母座等结构驱动第一移送治具211运动;另外,第一移送件212还可以为皮带,由电机、移送主动轮及移送从动轮共同带动第一移送件212运动,再由第一移送件212带动第一移送治具211运动。
第二移送组件22包括第二移送治具221,第二移送治具221用于承载第二产品,且第二移送治具221还用于移送第二产品至不同的位置。具体应用时,为了便于后续的上料、下料及加工,第一移送治具211与第二移送治具 221并排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二移送组件22还包括第二移送件222,第二移送件222用于驱动第二移送治具221运动,且第二移送件222与第一移送件212并排设置。具体的,第二移送治具221与第一移送治具211结构相同,第二移送件222与第一移送件212结构相同。
如图9所示,图9为图8中C处的放大图。再一并参照图7-图8,优选地,移送夹取组件23还包括夹取支撑架233,夹取支撑架233位于第一夹取路径S3和第二夹取路径S4上,其用于搭载、支撑及驱动第一夹取件231与第二夹取件232。具体应用时,夹取支撑架233设于第一移送件212及第二移送件222的上部,第一夹取件231及第二夹取件232背对背设置于夹取支撑架233的两侧,且第一夹取件231与第二夹取件232在夹取支撑架233上独立运动。具体的,夹取支撑架233设有两个夹取动力件2331,两个夹取动力件2331分别位于夹取支撑架233的两侧,两个夹取动力件2331分别驱动第一夹取件231及第二夹取件232运动。本实施例中,夹取动力件2331可以为气缸,也可以为电机。第一夹取件231包括产品夹取部2311与保护盖夹取部 2312,产品夹取部2311连接夹取动力件2331,保护盖夹取部2312连接产品夹取部2311,且保护盖夹取部2312与产品夹取部2311存在高度差。产品夹取部2311包括第一升降驱动件23111及第一夹取治具23112,第一升降驱动件23111连接夹取动力件2331,第一夹取治具23112连接第一升降驱动件 23111,夹取动力件2331驱动第一升降驱动件23111沿夹取支撑架233运动,第一升降驱动件23111驱动第一夹取治具23112上升或下降,对第一产品进行上料和对第二产品进行下料。具体的,第一夹取治具23112可一次性夹取四个产品,提高上料、下料的速度及效率。保护盖夹取部2312包括第二升降驱动件23121及第二夹取治具23122,第二升降驱动件23121连接第一升降驱动件23111,第二夹取治具23122连接第二升降驱动件23121,第二夹取治具 23122位于第一夹取治具23112上部,以防对第一夹取治具23112夹取产品时造成干涉;第二升降驱动件23121驱动第二夹取治具23122上升或下降。具体应用时,第一升降驱动件23111与第二升降驱动件23121可独立工作。
本实施例中,第二夹取件232与第一夹取件231的结构相同,详细结构可参见上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优选地,移送装置2还包括保护盖储存组件24,保护盖储存组件24设置于第一夹取路径S3和/或第二夹取路径S4,保护盖储存组件24用于放置第一保护盖及第二保护盖,其中可放置温度过高的第一保护盖及第二保护盖,也可以放置后续用于更换的第一保护盖及第二保护盖。保护盖储存组件24包括固定承载件241、多个保护盖支撑件242及保护盖推动件243,固定承载件241 位于第一夹取路径S3和/或第二夹取路径S4,保护盖推动件243设置于固定承载件241,多个保护盖支撑件242环绕保护盖推动件243设置,第一保护盖或第二保护盖堆叠放置于保护盖支撑件242,保护盖推动件243作用于第一保护盖或第二保护盖,推动第一保护盖或第二保护盖上升或下降。具体应用时,保护盖推动件243可以通过气缸的推动,进行上升或下降,也可以通过电机实现该动作。具体的,保护盖支撑件24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保护盖支撑件 242两两相对设置,用于支撑第一保护盖或第二保护盖。本实施例中,固定承载件241上并排设有另一组相同结构的多个保护盖支撑件242及保护盖推动件243,便于放置温度过高的第一保护盖或第二保护盖,还可以堆放后续进行更换的第一保护盖或第二保护盖。进一步优选地,在第一夹取路径S3和/或第二夹取路径S4上,均设有保护盖储存组件24,便于第一夹取件231与第二夹取件232各自进行第一保护盖及第二保护盖的更换。
移动装置工作时,第一夹取件231上的第一升降驱动件23111驱动第一夹取治具23112下降夹取第一产品,而后第一升降驱动件23111驱动第一夹取治具23112上升,一个夹取动力件2331驱动第一夹取件231运动至位于第一上料位置A1的第一移送治具211上方,第一升降驱动件23111驱动第一夹取治具23112运动,将第一产品放置于第一移送治具211上,同时,另一个夹取动力件2331驱动第二夹取件232运动至第一下料位置A2等待,第一移送件212带动第一移送治具211运动至第一下料位置A2,第二夹取件232将第一保护盖上料至第一产品,然后第一移送治具211朝第一加工位置A3运动;第一夹取件231移动至第二下料位置B2,第二夹取件232夹取第二产品,并将第二产品放置于位于第二上料位置B1的第二移送治具221,第二移送件222 带动第二移送治具221移动至第二下料位置B2,第二升降驱动件23121驱动第二夹取治具23122运动,并将第二保护盖上料至位于第二移送治具221的第二产品,然后第二移送治具221朝第二加工位置B3运动;在第一移送治具 211返回至第一下料位置A2前,第二夹取件232已移动至第一下料位置A2进行等待,同时,第一夹取件231也已经夹取好新的一组第一产品,并回到第一上料位置A1等待,第一产品加工完成后,第一移送治具211朝初始位置返回,到达第一下料位置A2后,由第二夹取件232将位于第一移送治具211的第一保护盖及第一产品下料,第一移送治具211移动至第一上料位置A1,再由第一夹取件231进行新的一组第一产品上料;同理,当第二移送治具221 返回至第二上料位置B1前,第一夹取件231已移动至该位置等待,第二夹取件232也已经夹取好新的一组第二产品,并回到第二上料位置B1等待,第二产品加工完成后,第二移送治具221朝初始位置返回,到达第二下料位置B2 后,由第一夹取件231将第二移送治具221上的第二保护盖及第二产品下料,再由第二夹取件232进行新的一组第二产品上料。
移送装置2的具体移送方法为:初始状态时,第一移送组件21的第一移送治具211位于第一上料位置A1,第二移送组件22的第二移送组件221位于第二下料位置B2,第一夹取件231夹取第一产品,在一个夹取动力件2331的作用下,第一夹取件231沿第一夹取路径S3移动至第一上料位置A1,在另一夹取动力件2331的作用下,第二夹取件232沿第二夹取路径S4移动至第一下料位置A2,第一夹取件231将第一产品上料至第一移送治具211,上料后,第一夹取件231沿第一夹取路径S3移动至第二上料位置B1,第一移送治具 211沿第一输送路径S1移动至第一下料位置A2,第二夹取件232将第一保护盖上料至第一产品,第一移送件212带动第一移送治具211将第一产品及第一保护盖沿第一输送路径S1移动至第一加工位置A3,并由加工装置25沿加工路径S5对第一产品进行加工;此时,第二夹取件232夹取第二产品,第二夹取件232沿第二夹取路径S4移动至第二下料位置B2,第二夹取件232将第二产品上料至第二移送治具221,上料后第二夹取件232移动至第一下料位置 A2等待,第二移送件222沿第二输送路径S2带动第二移送治具221移动至第二上料位置B1,第一夹取件231将第二保护盖上料至第二产品,第二产品及第二保护盖沿第二输送路径S2移动至第二加工位置B3,第一夹取件231再次夹取一组新的第一产品,并沿第一夹取路径S3移动至第一上料位置A1等待;第一产品加工完成,并朝初始位置移动,当到达第一下料位置A2时,第二夹取件232将第一保护盖及第一产品下料,到达第一上料位置A1时,第一夹取件231将新的一组第一产品上料至第一移送治具211;同理,第二产品加工完成后,朝初始位置移动,到达第二上料位置B1后,第一夹取件231将第二保护盖及第二产品进行下料,下料完成后,第二移送治具221移动至第二下料位置B2再次上料新的一组第二产品,如此循环工作。通过第一夹取件231与第二夹取件232进行交错式的上料和下料,可使得第一移送治具211及第二移送治具221始终保持不间断的移送;由第一夹取件231及第二夹取件232 等待对应的第一移送治具211及第二移送治具221,代替了传统的治具先到位,夹取件再到位进行上料的模式,减少了治具等待的时间,缩短了上料所花费的时间,进而提高生产效率;此外,第一夹取件231始终对第二保护盖进行夹取,第二夹取件232始终对第一保护盖进行夹取,有效防止第一夹取件231、第二夹取件232对不同保护盖进行夹取所带来的位置偏差,进而影响后续的焊接效果,最终导致成品的不良。
通过第一移送组件21、第二移送组件22、移送夹取组件23及加工装置 25的配合设置,第一上料位置A1及第一下料位置A2分别与第二上料位置B1 及第二下料位置B2对角设置,第一夹取件231及第二夹取件232可分别单独沿第一夹取路径S3及第二夹取路径S4移动,通过该设置使得第一夹取件231 及第二夹取件232可作用于不同位置的产品,进而实现产品的上下料不停歇工作,减少过程中等待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再一并参照图11,图11为实施例中固位装置6的立体结构图。优选地,周边焊接机还包括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位于第一输送路径S1及第二输送路径 S2的路径上,第一产品及第二产品到达第一加工位置及第二加工位置之前,固位装置6作用于第一产品及第二产品。固位装置6包括固位支架61、固位驱动件62及固位压板63,固位支架61架设于第一输送路径S1及第二输送路径S2上,固位驱动件62设置于固位支架61,固位压板63设置于固位驱动件62的输出端。具体的,固位驱动件62为气缸。当第一产品沿第一输送路径 S1移动到第一加工位置A3前,固位驱动件62驱动固位压板63作用于第一产品,使得第一产品上的第一保护盖贴合牢固;同理,当第二产品沿第二输送路径S2移动到第二加工位置B3前,固位驱动件62驱动固位压板63作用于第二产品,使得第二产品上的第二保护盖贴合牢固。
请复阅图1,辊压检测装置3包括辊压组件31及检测组件32,辊压组件 31及检测组件32均设置于第一夹取路径S3的延长方向上,便于第一夹取件 231将加工后的第一产品夹取到辊压组件31及检测组件32进行相应的辊压及检测,同理,在第二夹取路径S4的延长方向上也设有辊压组件31及检测组件32,对第二夹取件232上夹取的加工后的第二产品进行辊压及检测。具体应用时,检测组件32先作用于加工后的第一产品或者第二产品,对其进行检测,而后辊压组件31再作用于检测后的第一产品或第二产品,对其进行辊压。具体的,检测组件32采用的是现有的绝缘性能检测机构,对第一产品或者第二产品进行绝缘性能的检测;辊压组件31采用的是现有的辊压机构,对第一产品或第二产品进行辊压,将其加工部位及周边辊压平整。
请继续复阅图1,下料装置4包括下料周转组件41、下料夹取组件42及下料输送组件43,下料周转组件41位于移送装置2与辊压检测装置3之间,下料夹取组件42设置于辊压检测装置3远离移送装置2的一侧,下料输送组件43位于下料夹取组件42下部;通过下料周转组件41输送加工后的第一产品或第二产品,下料夹取组件42将下料周转组件41上的第一产品或第二产品夹取至下料输送组件43,将其输出。下料周转组件41包括下料周转运输件411及下料周转承载件412,下料周转运输件411与辊压组件31及检测组件 32设置的方向相同,下料周转承载件412设置于下料周转运输件411,下料周转运输件411带动下料周转承载件412。具体应用时,为了配合第一夹取件 231及第二夹取件232,下料周转组件41的数量为两个,一个作用于第一夹取件231上的第一产品,另一个作用于第二夹取件232上的第二产品。具体的,下料周转运输件411采用现有的输送结构,例如皮带输送等。下料周转承载件412的结构与第一产品或第二产品结构相适配,用于承载加工后的第一产品及第二产品。
下料夹取组件42包括下料夹取支架421及下料夹取机械手422,下料夹取支架421架设于两个下料周转运输件411上方,下料夹取机械手422设置于下料夹取支架421上,且沿下料夹取机械手422开设方向移动。具体的,下料夹取机械手422采用现有的机械手结构,作用于下料周转承载件412上的第一产品或第二产品。
下料输送组件43包括良品输送线431及不合格品输送线432,良品输送线431及不合格品输送线432的开设方向与下料周转运输件411的相同,且良品输送线431与不合格品输送线432并排设置于下料夹取支撑架的下部。
下料装置4工作时,第一夹取件231将加工后的第二产品下料至一个下料周转承载件412,在一个下料周转运输件411的作用下,对应的下料周转承载件412移动,并承载着第二产品先后经过检测组件32及辊压组件31,最后停留在下料夹取机械手422的下部,下料夹取机械手422根据检测组件32的检测结果,将第二产品夹取出放置于相应的良品输送线431或不合格品输送线432,并由良品输送线431或不合格品输送线432进行下料;同理的,第一产品下料至另一个下料周转承载件412,并由另一个下料周转运输件411将第一产品运输至下料夹取机械手422的下部,途中经过检测组件32及辊压组件 31,下料夹取机械手422根据检测组件32的检测结果,将第一产品夹取出放置于相应的良品输送线431或不合格品输送线432,并由良品输送线431或不合格品输送线432进行下料。
周边焊接机工作时,上料输送带12将第一产品及第二产品输送至定位装置5的输送皮带513,并由输送皮带513输送至相应的位置,第一夹取件231 将第一产品夹取至第一移送治具211,第一移送治具211朝第一加工位置A3 移动,到达之前通过固定压板将第一保护盖压紧,同理,第二产品也进行上料;加工装置25将第一产品加工后,第二夹取件232将第一产品下料至下料周转承载件412,下料周转运输件411带动下料周转承载件412移动,运输过程中检测组件32及辊压组件31先后作用于第一产品,检测组件32将检测到的结果输送至下料夹取机械手422,下料夹取机械手422将第一产品夹取出,并放置于对应的良品输送线431或不合格品输送线432;相同的,第一夹取件 231将加工后的第二产品按同样的方式下料。
综上所示,通过上料装置、移送装置、辊压检测装置及下料装置的配合设置,上料装置将产品上料,移送装置将产品夹取并进行加工,而后由辊压检测装置进行产品的相应处理,最后通过下料装置进行下料,通过将各个装置合理排布和整合,不仅能减小整体的体积,减少占地面积,而且还能减少产品在各个装置之间的转移路程及时间,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周边焊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料装置(1);
移送装置(2),其设置于所述上料装置(1)一侧;
辊压检测装置(3),其设置于所述移送装置(2)一侧,并且与所述上料装置(1)对立;以及
下料装置(4),其设置于所述辊压检测装置(3)远离所述移送装置(2)的一侧;
其中,所述上料装置(1)用于上料产品,所述移送装置(2)将所述产品沿垂直于所述产品上料方向移送并进行加工,所述辊压检测装置(3)沿所述产品上料的延长线方向作用于加工后的所述产品,而后由所述下料装置(4)下料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边焊接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装置(5),所述定位装置(5)位于所述上料装置(1)及所述移送装置(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边焊接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位装置(6),所述固位装置(6)设置于所述移送装置(2)移送所述产品的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周边焊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5)包括:输送组件(51);
限位组件(52),其沿所述产品运动方向设置,并且作用于所述产品;
第一止动组件(53),其设置于所述产品输送的路径上;以及
第二止动组件(54),其与所述第一止动组件(53)共同作用于所述产品;
所述输送组件(51)用于输送所述产品,所述限位组件(52)支撑输送过程中的所述产品,通过所述第一止动组件(53)与所述第二止动组件(54)的共同作用,将所述产品固定于指定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周边焊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5) 还包括感应件(56),所述感应件(56)的感应端面向所述产品的输送路径设置,用于感应所述产品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周边焊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装置(6)包括固位支架(61)、固位驱动件(62)及固位压板(63),所述固位支架(61)设置于所述移送装置(2)移送所述产品的路径,所述固位驱动件(62)设置于所述固位支架(61),且所述固位驱动件(62)驱动所述固位压板(63)作用于所述产品。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周边焊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装置(2)包括加工装置(25);
第一移送组件(21),具有第一输送路径(S1),所述第一移送组件(21)在第一输送路径(S1)上具有第一上料位置(A1)、第一下料位置(A2)和第一加工位置(A3);
第二移送组件(22),具有第二输送路径(S2),所述第二移送组件(22)在第二输送路径(S2)上具有第二上料位置(B1)和第二下料位置(B2)和第二加工位置(B3);
所述第一输送路径(S1)平行于第二输送路径(S2),所述第一上料位置(A1)与第二上料位置(B1)呈对角线设置,所述第一下料位置(A2)与第二下料位置(B2)呈对角线设置;以及
移送夹取组件(23),其包括第一夹取件(231)及第二夹取件(232),所述第一夹取件(231)具有第一夹取路径(S3),所述第二夹取件(232)具有第二夹取路径(S4),所述第一夹取路径(S3)平行于第二夹取路径(S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周边焊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取路径(S3)垂直于第一输送路径(S1),所述第二夹取路径(S4)垂直于第二输送路径(S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周边焊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装置(2)还包括保护盖储存组件(24),所述保护盖储存组件(24)设置于所述第一夹取件(231)和/或所述第二夹取件(232)移送的路径,所述保护盖储存组件(24) 用于储存第一保护盖和第二保护盖。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周边焊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检测装置(3)包括辊压组件(31)及检测组件(32),所述辊压组件(31)对所述产品进行辊压,所述检测组件(32)对所述产品进行检测。
CN202021565495.XU 2020-07-31 2020-07-31 周边焊接机 Active CN2140865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65495.XU CN214086561U (zh) 2020-07-31 2020-07-31 周边焊接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65495.XU CN214086561U (zh) 2020-07-31 2020-07-31 周边焊接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86561U true CN214086561U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18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65495.XU Active CN214086561U (zh) 2020-07-31 2020-07-31 周边焊接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865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23119U (zh) 多工位供料装置
CN111606022B (zh) 一种上下料装置
CN218319190U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装置
CN113639638A (zh) 用于3c产品多参数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113753571A (zh) 一种自动供料式产品接合加工方法
CN215824524U (zh) 一种加工装置和加工系统
CN114887934B (zh) 电芯加工生产线
CN116845322A (zh) 一种方形电芯产线
CN111874616B (zh) 移送方法
TW202232120A (zh) 電子部件測試用分選機
CN214086561U (zh) 周边焊接机
CN217995737U (zh) 一种双框架上料装置及固晶设备
KR101230509B1 (ko) 피시비 자재의 대량 이송장치
CN210165927U (zh) 在线式智能检测机器
CN218907884U (zh) 一种自动护角机
JP2013170029A (ja) パレタイズ装置及びパレタイズ方法
CN220448751U (zh) 转子外壳上料机
CN217167399U (zh) 一种产品组装设备
US12103063B2 (en) Apparatus for centering and loading flat format parts in a press
CN113895134B (zh) 贴合设备
CN117324289B (zh) 电芯外观检测设备
CN216638196U (zh) 收料装置
CN218931020U (zh) 一种用于电机平面轴承组件自动摆件设备的上料装置
CN113353643B (zh) 码垛装置
CN216736385U (zh) 一种电芯搬运模块及电芯制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