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24289B - 电芯外观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芯外观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24289B
CN117324289B CN202311636906.8A CN202311636906A CN117324289B CN 117324289 B CN117324289 B CN 117324289B CN 202311636906 A CN202311636906 A CN 202311636906A CN 117324289 B CN117324289 B CN 1173242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direction
clamping
conveying
battery cell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369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24289A (zh
Inventor
朱文兵
罗时帅
钱曙光
汪炉生
柳洪哲
柳云鸿
钱根
蒋朝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ngcheer Industri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ongcheer Industri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ngcheer Industri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Rongcheer Industri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3690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242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24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242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242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242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5/00Sorting according to a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of the articles or material being sorted, e.g. by control effected by devices which detect or measure such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Sorting by manually actuated devices, e.g. switches
    • B07C5/36Sort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used for distribution
    • B07C5/361Processing or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e.g. escort memory
    • B07C5/362Separating or distributor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5/00Sorting according to a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of the articles or material being sorted, e.g. by control effected by devices which detect or measure such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Sorting by manually actuated devices, e.g. switches
    • B07C5/02Measures preceding sorting, e.g. arranging articles in a stream orient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5/00Sorting according to a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of the articles or material being sorted, e.g. by control effected by devices which detect or measure such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Sorting by manually actuated devices, e.g. switches
    • B07C5/36Sort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used for distribution
    • B07C5/38Collecting or arranging articles in grou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芯外观检测设备,属于外观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转运装置;上料搬运装置,用于将待检测的电芯搬运至转运装置;检测装置,适于对电芯的外观进行检测;不合格品收料装置,包括靠近转运装置下料侧设置的不合格品输送线和设置在不合格品输送线输出端的料架机构;下料搬运装置,适于将检测合格的电芯搬运至预设位置或将检测不合格的电芯搬运至不合格品输送线;料架机构包括料架和承接在料架和不合格品输送线输出端之间的承接机构,料架沿Z轴方向分布有多个存储区,承接机构适于沿Z轴方向升降并将不合格品输送线上的电芯输至不同的存储区。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不合格的电芯摆放有序,存储能力佳,且节省空间。

Description

电芯外观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观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芯外观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电芯在生产出来后需要对其外观进行检测,以确保合格出厂。现有的检测设备通常包括上料搬运装置、转运装置、检测装置以及下料搬运装置,上料搬运装置将待检测的电芯搬运至转运装置,转运装置带动电芯流经检测装置,检测装置能够对电芯外观进行检测,下料搬运装置将检测后的电芯进行下料。检测后的电芯通常分为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合格品通过下料搬运装置搬运至流水线以流转至下一工序,而不合格品则搬运至不合格品区,然而不合格品区的电芯摆放杂乱,后续搬运不便,且占用较大空间。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外观检测设备,便于规整不合格的电芯,便于后续搬运和减少占用空间。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芯外观检测设备,包括:
转运装置,用于流转电芯;
上料搬运装置,设置在所述转运装置的上料侧,并用于将待检测的电芯搬运至所述转运装置;
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转运装置的流转路径上,且适于对电芯的外观进行检测;
不合格品收料装置,包括靠近所述转运装置下料侧设置的不合格品输送线和设置在所述不合格品输送线输出端的料架机构;
下料搬运装置,设置在所述转运装置的下料侧,且适于将检测合格的电芯搬运至预设位置或将检测不合格的电芯搬运至不合格品输送线;
其中,所述料架机构包括料架和承接在所述料架和所述不合格品输送线输出端之间的承接机构,所述料架沿Z轴方向分布有多个存储区,所述承接机构适于沿Z轴方向升降并将所述不合格品输送线上的电芯输至不同的所述存储区。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装置包括:
检测输送线,其输送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所述检测输送线数量为两条,且沿着Y轴方向并排布置;
定位载具,设置在所述检测输送线上,所述定位载具数量有多个,且沿所述检测输送线的输送方向间隔布置;
侧推机构,设置在所述检测输送线在Y轴方向的一侧;
其中,所述定位载具适于在X轴方向对电芯进行定位,所述侧推机构适于沿Y轴方向推动并定位所述定位载具上的电芯。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搬运装置包括:
第一Y轴移动模组;
第一夹持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Y轴移动模组传动连接的第一Z轴移动模组和与所述第一Z轴移动模组传动连接的第一夹爪;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机构数量为两个,且与所述检测输送线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爪包括:
连接架,与所述第一Y轴移动模组相接;
夹持组件,数量为两个,且均与所述连接架滑动连接;
夹持气缸,固定在所述连接架上,且适于驱动两所述夹持组件沿X轴方向对向或背向移动;
其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缓冲结构和感应结构,所述缓冲结构适于在Z轴方向对所述夹持组件进行缓冲,所述感应结构适于感应所述缓冲结构的极限缓冲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搬运装置包括:
第三Y轴移动模组;
第二夹持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三Y轴移动模组传动连接的第二Z轴移动模组和与所述第二Z轴移动模组传动连接的第二夹爪;
Z轴旋转模组,适于驱动所述第二夹爪绕着Z轴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夹爪与所述检测输送线或所述不合格品输送线相对应;
其中,所述第二夹持机构数量为两个,且与所述检测输送线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不合格品输送线沿着Y轴方向布置在所述检测输送线的下方,所述不合格品输送线数量为两条,且沿着X轴方向并排布置,两所述第二夹持机构适于在旋转后与两所述不合格品输送线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不合格品输送线沿着Y轴方向布置在所述检测输送线的下方,所述不合格品输送线的输出端延伸至其中一所述检测输送线在Y轴方向的外侧,所述不合格品输送线的输入端延伸出其中另一所述检测输送线在Y轴方向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不合格品输送线包括:
流转线体,用于输送电芯;
顶升机构,设置在所述流转线体下方,且适于向上顶升电芯;
阻挡机构,设置在所述流转线体输出端,且适于向上升起并阻挡电芯;
其中,所述顶升机构数量为四个,且沿着Y轴方向等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承接机构数量为两个,且与所述不合格品输送线一一对应,所述承接机构和所述料架之间设置有提升机构,所述料架包括两与所述承接机构一一对应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沿着Z轴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辊筒组件,相邻两所述辊筒组件之间形成所述存储区。
进一步地,所述辊筒组件包括可绕着X轴转动的辊筒,所述辊筒数量为多个,且沿着Y轴方向间隔布置,所述辊筒组件在靠近所述承接机构的一侧至另一侧的方向上向下倾斜布置,所述辊筒组件的低位侧设置有对电芯进行阻挡的阻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不合格品收料装置,不合格品收料装置包括不合格品输送线和料架机构,料架机构包括料架和承接在料架和不合格品输送线输出端之间的承接机构,当下料搬运装置将不合格的电芯搬运至不合格品输送线上后,不合格品输送线能够将电芯输至承接机构,并经承接机构输至料架的存储区,以使电芯摆放有序,便于后续搬运;且存储区沿Z轴方向分布有多个,承接机构可沿Z轴方向升降,以将电芯放至不同高度的存储区,因而在保证存储能力的同时,占地空间小,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芯外观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转运装置和不合格品输送线的布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电芯和定位载具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侧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上料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夹持气缸和夹持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检测输送线和检测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极耳内侧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第一芯面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下料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不合格品收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中不合格品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中顶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中提升机构和承接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中料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转运装置;110、检测输送线;120、定位载具;121、底座;122、第一承载块;123、第二承载块;124、校正块;130、侧推机构;131、定位气缸;132、推块;200、上料搬运装置;210、第一Y轴移动模组;220、第一Z轴移动模组;230、第一夹爪;231、连接架;232、夹持气缸;233、支架;2331、第一凸块;234、安装板;2341、第二凸块;235、夹持块;2351、第一块部;2352、第二块部;2361、抵压气缸;2362、压块;2371、第一安装块;2372、第二安装块;2373、安装杆;2374、弹性件;2381、传感器;2382、感应片;300、检测装置;310、极耳内侧检测机构;311、基座;312、第一安装架;313、第一相机组件;314、X轴移动模组;315、第二Y轴移动模组;316、棱镜组件;3161、棱镜架;3162、棱镜;317、吹气结构;320、极耳外侧检测机构;330、视觉定位机构;331、第二安装架;332、定位相机;333、扫码组件;340、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41、第三安装架;342、第二相机组件;350、第二芯面检测机构;351、第四安装架;352、第三相机组件;400、下料搬运装置;410、第三Y轴移动模组;420、第二Z轴移动模组;430、第二夹爪;440、Z轴旋转模组;500、不合格品收料装置;510、不合格品输送线;511、流转线体;512、顶升机构;5121、顶升气缸;5122、顶升架;513、阻挡机构;5131、阻挡气缸;5132、阻挡件;520、料架机构;521、料架;5211、框体;5212、辊筒组件;5213、辊筒;522、承接机构;523、提升机构;600、电芯;610、极耳;620、电芯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和图12所示,对应于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电芯外观检测设备,包括:转运装置100,用于流转电芯600;上料搬运装置200,设置在转运装置100的上料侧,并用于将待检测的电芯600搬运至转运装置100;检测装置300,设置在转运装置100的流转路径上,且适于对电芯600的外观进行检测;不合格品收料装置500,包括靠近转运装置100下料侧设置的不合格品输送线510和设置在不合格品输送线510输出端的料架机构520;下料搬运装置400,设置在转运装置100的下料侧,且适于将检测合格的电芯600搬运至预设位置或将检测不合格的电芯600搬运至不合格品输送线510;其中,料架机构520包括料架521和承接在料架521和不合格品输送线510输出端之间的承接机构522,料架521沿Z轴方向分布有多个存储区,承接机构522适于沿Z轴方向升降并将不合格品输送线510上的电芯600输至不同的存储区。
本发明通过设置不合格品收料装置500,不合格品收料装置500包括不合格品输送线510和料架机构520,料架机构520包括料架521和承接在料架521和不合格品输送线510输出端之间的承接机构522,当下料搬运装置400将不合格的电芯600搬运至不合格品输送线510上后,不合格品输送线510能够将电芯600输至承接机构522,并经承接机构522输至料架521的存储区,以使电芯600摆放有序,便于后续搬运;且存储区沿Z轴方向分布有多个,承接机构522可沿Z轴方向升降,以将电芯600放至不同高度的存储区,因而在保证存储能力的同时,占地空间小,节省空间。
进一步地,参照图2至图4所示,转运装置100包括检测输送线110和安装在检测输送线110上的定位载具120。检测输送线110具体为循环皮带输送线,其输送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定位载具120固定在检测输送线110的皮带上,且适于在检测输送线110的驱动下在上料侧和下料侧循环流动。电芯600可承载定位于定位载具120上,定位载具120数量有多个,且沿着检测输送线110的输送方向间隔布置。当电芯600定位于定位载具120上后,电芯600的厚度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电芯600的长度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电芯600的宽度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电芯600的极耳610位于电芯600垂直于Y轴方向的一侧。
优选地,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检测输送线110数量为两条,且沿Y轴方向并排布置,定位载具120分别设置在两条检测输送线110上。上料搬运装置200可将电芯600分别上料至两条检测输送线110,下料搬运装置400可分别对两条检测输送线110上的电芯600进行下料。检测装置300数量为两个,以分别对不同检测输送线110上的电芯600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定位载具120包括底座121、设置在底座121上的第一承载块122和第二承载块123,第一承载块122位于底座121的中部位置处,第二承载块123数量为至少两块,且分设在底座121在X轴方向的两侧,第一承载块122和第二承载块123配合承载电芯600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承载块123为L型结构,电芯600在X轴方向受到第二承载块123的限位。
优选地,为了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电芯600,第一承载块122数量为两块,且至少一块第一承载块122在Y轴方向的位置可调,底座121每一侧的第二承载块123数量为两块,且每侧至少一块第二承载块123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位置可调,以适配不同长度和宽度的电芯600。
优选地,底座121上还可拆卸连接有校正块124,校正块124根据电芯600长度尺寸设有多种规格,校正块124在X轴方向的两侧为校正面,当将对应的校正块124安装至底座121后,第二承载块123与校正面相抵,此时第二承载块123安装到位。通过设置校正块124,能够很方便地确定第二承载块123的位置,提高安装效率。
此外,为了确保电芯600在Y轴方向的位置精度,便于后续检测,转运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检测输送线110在Y轴方向一侧的侧推机构130,侧推机构130包括定位气缸131和与定位气缸131传动连接的推块132,推块132朝向电芯600在Y轴方向的非极耳侧,定位气缸131可驱动推块132靠近并推动电芯600沿Y轴方向移动,以调整位置偏差。
进一步地,参照图5所示,上料搬运装置200包括第一Y轴移动模组210和第一夹持机构,第一夹持机构包括与第一Y轴移动模组210传动连接的第一Z轴移动模组220和与第一Z轴移动模组220传动连接的第一夹爪230,第一夹爪230可在第一Y轴移动模组210和第一Z轴移动模组220的配合下移至预设位置夹取待检测的电芯600,并移至检测输送线110,以将电芯600放至定位载具120上。
由于检测输送线110数量为两条,优选地,为了提高搬运效率,第一Y轴移动模组210为双动子直线电机,第一夹持机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第一Y轴移动模组210上的两滑动部传动连接,以便上料搬运装置200同时对两条检测输送线110进行上料操作。
进一步地,第一夹爪230包括连接架231、夹持气缸232和夹持组件,连接架231与第一Y轴移动模组210相接,夹持气缸232固定在连接架231上,夹持气缸232具体为手指气缸,夹持组件与连接架231滑动连接,并可沿着X轴方向移动,夹持组件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夹持气缸232的两输出端相接。工作时,夹持气缸232可驱动两夹持组件对向或背向移动,以夹持或松开电芯600。优选地,连接架231上的夹持气缸232数量为两个,且沿着X轴方向间隔布置,夹持组件数量为两对,且分别与不同的夹持气缸232相接,使得第一夹持机构一次可同时夹取两个电芯600至检测输送线110上不同的定位载具120上。
夹持组件包括支架233、安装板234、夹持块235、抵压结构和缓冲结构。支架233与夹持气缸232相接,安装板234可沿着Z轴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支架233上。夹持块235与安装板234固定连接,夹持块235为L型块,其具有垂直于Z轴方向的第一块部2351和垂直于X轴方向的第二块部2352,两夹持组件的第一块部2351配合承载电芯600,两夹持组件的第二块部2352配合在X轴方向夹紧电芯600。抵压结构设置在安装板234上,且适于将电芯600抵紧在第一块部2351上,抵压结构包括与安装板234固定连接的抵压气缸2361和与抵压气缸2361传动连接的压块2362,压块2362和第一块部2351相对设置,在Z轴方向上,电芯600限位在第一块部2351和压块2362之间。缓冲结构适于在夹持块235受到Z轴方向上的作用力时对夹持组件进行缓冲,从而保护夹持组件。缓冲结构包括第一安装块2371、第二安装块2372、安装杆2373和弹性件2374,第一安装块2371与支架233固定连接,第二安装块2372与安装板234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安装块2371下方,安装杆2373的上端与第一安装块2371固定连接,安装杆2373的轴线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第二安装块2372沿Z轴方向贯通有安装孔,安装杆2373可滑动地穿设于安装孔中,弹性件2374为弹簧,其套设在安装杆2373外,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块2371和第二安装块2372相接触。优选地,支架233上设有第一凸块2331,安装板234上设有第二凸块2341,第二凸块2341搭接在第一凸块2331上,从而限制安装板234向下移动的极限位置。当夹持块235因碰撞而受到向上的作用力时,第二安装块2372能够随安装板234向上移动,在此过程中,弹性件2374被压缩,从而缓冲夹持块235。
优选地,夹持组件上还设置有感应缓冲结构极限缓冲位置的感应结构,当夹持块235上升到一定高度而导致缓冲结构难以有效缓冲夹持块235时,感应结构能够感应异常,从而发出警报,避免夹持块235因过压而造成损坏。感应结构包括固定在支架233上的传感器2381和固定在安装板234上的感应片2382,传感器2381为槽型光电传感器,当夹持块235未受到向上的作用力时,感应片2382位于传感器2381的凹槽中,当夹持块235受到向上的作用力时,感应片2382将向上移动并逐渐脱离凹槽,直到到达过压高度时完全脱离凹槽,此时传感器2381无法感应到感应片2382,从而发出警报。
上料搬运装置200工作过程如下:第一Y轴移动模组210和第一Z轴移动模组220配合带动两第一夹持机构移动至取料位置,两第一夹持机构分别张开并夹持两电芯600;接着第一Y轴移动模组210和第一Z轴移动模组220带动两第一夹持机构移至转运装置100,两第一夹持机构分别位于不同的检测输送线110处,且每个第一夹持机构上的夹持组件与检测输送线110上的两个定位载具120相对应,从而同时对两条检测输送线110上的两个定位载具120进行电芯600的上料。
进一步地,电芯600包括电芯本体620,电芯本体620在Y轴方向的一侧连接有两极耳610。检测装置300位于侧推机构130下游,检测装置300包括用于检测极耳610外观的极耳检测机构和用于检测电芯本体620外观的芯面检测机构。
参照图8所示,极耳检测机构位于检测输送线110在Y轴方向的一侧,极耳检测机构数量为四个,且沿着检测输送线110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极耳检测机构包括两极耳内侧检测机构310和两极耳外侧检测机构320,两极耳内侧检测机构310分别用于检测两极耳610的两内侧面,两极耳外侧检测机构320分别用于检测两极耳610的两外侧面。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两极耳外侧检测机构320位于两极耳内侧检测机构310之间。由于电芯600的两极耳610内侧面之间的间距较小,而两极耳610的外侧面之间的间距较大,使得在电芯600移动过程中,其中一极耳内侧检测机构310可先对其中一极耳610的内侧面进行检测,接着极耳610流至极耳外侧检测机构320处,两极耳外侧检测机构320能够同时对两极耳610的外侧进行检测,而后流至另一极耳内侧检测机构310处对另一极耳610的内侧面进行检测,检测步骤合理有序,能够有效提高检测效率。
具体地,参照图9所示,极耳内侧检测机构310包括基座311、第一安装架312、第一相机组件313、X轴移动模组314、第二Y轴移动模组315和棱镜组件316,第一安装架312可沿着X轴方向滑动地设置在基座311上,第一相机组件313安装在第一安装架312上,且拍摄端朝向极耳610远离电芯本体620的端面,X轴移动模组314设置在基座311上,且与第一安装架312传动连接,第二Y轴移动模组315设置在第一安装架312上,且与棱镜组件316传动连接,棱镜组件316位于第一相机组件313拍摄端的前方,且适于将极耳610内侧面反射向第一相机组件313。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第一相机组件313和棱镜组件316能够在X轴移动模组314的驱动下沿X轴方向调整位置,且棱镜组件316能够在第二Y轴移动模组315的驱动下沿Y轴方向调整位置,从而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极耳610,以可靠地拍摄出清晰图像。
棱镜组件316包括与第二Y轴移动模组31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棱镜架3161和设置在棱镜架3161上的棱镜3162,棱镜架3161为可调节结构,以在X轴方向和Z轴方向调整棱镜3162的位置。棱镜组件316还包括设置在棱镜架3161上的吹气结构317,吹气结构317的吹气端朝向棱镜3162,以根据需要对棱镜3162吹气,确保棱镜3162表面无灰尘,提高反射清晰度。
极耳外侧检测机构320的结构与极耳内侧检测机构310的结构类似,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且由于两极耳外侧检测机构320相邻布置,二者可以共用部分驱动结构,以降低成本。
此外,为了确保极耳检测机构能够及时调整位置,确保清晰拍摄极耳610,检测装置300还包括设置在极耳检测机构上游的视觉定位机构330,视觉定位机构330包括第二安装架331、设置在第二安装架331上的定位相机332和扫码组件333,定位相机332位于电芯600上方,且朝向电芯600的上端面,定位相机332适于对电芯600进行拍摄,以获取极耳610的位置图像,极耳检测机构根据极耳610的位置图像进行适应性调整。扫码组件333能够对电芯600进行扫码,以绑定电芯600。
进一步地,芯面检测机构包括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40和第二芯面检测机构350,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40数量为两个,且分设在检测输送线110在Y轴方向的两侧,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40用于检测电芯600在Y轴方向的两面,第二芯面检测机构350位于检测输送线110上方,且用于检测电芯600的上端面。
参照图10所示,第一芯面检测机构340位于视觉定位机构330上游,其包括第三安装架341和设置在第三安装架341上的第二相机组件342,第二相机组件342数量为两个,且沿着Z轴方向间隔布置,位于下方的第二相机组件342的拍摄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位于上方的第二相机组件342的拍摄方向向下倾斜。优选地,第三安装架341为可调节结构,以调整第二相机组件342的倾斜角度和在Z轴、Y轴方向的位置。
第二芯面检测机构350包括第四安装架351和设置在第四安装架351上的第三相机组件352,第三相机组件352位于电芯600上方,且其拍摄端朝向电芯600上端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芯面检测机构350数量优选为两个,其中一第二芯面检测机构350位于极耳检测机构处,其中另一第二芯面检测机构350位于极耳检测机构下游,以根据需要配置不同的相机来检测多种参数。
进一步地,参照图11所示,下料搬运装置400用于对检测后的电芯600进行搬运,其包括第三Y轴移动模组410和与第三Y轴移动模组410传动连接的第二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二Z轴移动模组420和与第二Z轴移动模组420传动连接的第二夹爪430,第二夹爪430用于对检测输送线110上检测后的电芯600进行夹持,并将检测合格的电芯600搬运至与检测输送线110平行布置的流水线(图未示)上,以及将检测不合格的电芯600搬运至不合格品输送线510上。
第二夹持机构的结构与第一夹持机构的结构类似,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快速流出电芯600,不合格品输送线510沿着Y轴方向布置在检测输送线110的下方。由于不合格品输送线510的输送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第二夹持机构相较于第一夹持机构还增设有驱动第二夹爪430转动的Z轴旋转模组440,以使第二夹爪430与检测输送线110或不合格品输送线510相对应。当其抓取检测输送线110上不合格的电芯600后进行90°旋转,确保可靠地将电芯600放至不合格品输送线510。旋转模组为本领域公知结构,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夹持机构数量也为两个,以分别对不同的检测输送线110上的电芯600进行搬运。
进一步地,由于第二夹持机构的结构与第一夹持机构的结构类似,第二夹持机构每次可对每条检测输送线110上的两个电芯600进行夹持,为了提高搬运效率,参照图12所示,不合格品输送线510数量也为两条,且沿着X轴方向并排布置。当第二夹持机构夹持检测输送线110上的两电芯600后,其对电芯600进行90°旋转,此时两电芯600分别与不同的不合格品输送线510相对应,使得单个第二夹持机构能够同时将两电芯600搬运至不同的不合格品输送线510上。
优选地,为了使两第二夹持机构互不影响的下料,不合格品输送线510的输出端延伸至其中一检测输送线110在Y轴方向的外侧,不合格品输送线510的输入端延伸出其中另一检测输送线110在Y轴方向的外侧,上述在Y轴方向的外侧具体指的是两检测输送线110背向的一侧。料架521位于不合格品输送线510的输出端,流水线位于不合格品输送线510的输入端,承接机构522位于料架521和不合格品输送线510的输出端之间。
采用上述布置,使得不合格品输送线510在输入端和两检测输送线110之间均形成有上料位,两第二夹持机构可分别在不同的上料位进行不合格电芯600的下料操作。
优选地,为了确保不合格品输送线510可靠地将电芯600一一输至承接机构522,参照图13和图14所示,不合格品输送线510包括流转线体511和设置在流转线体511下方的顶升机构512,流转线体511为皮带输送线,流转线体511的皮带数量为至少两条,且沿着X轴方向间隔布置,顶升机构512适于经皮带之间的间隙向上升起,并顶升承载于流转线体511上的电芯600。顶升机构512包括固定在流转线体511上的顶升气缸5121和与顶升气缸5121传动连接的顶升架5122,顶升架5122部分可穿过流转线体511的皮带并承载电芯600。优选地,顶升机构512数量为四个,且沿着Y轴方向等间隔布置,其中一顶升机构512位于不合格品输送线510的输出端,其中两顶升机构512位于不合格品输送线510的两上料位处,其中另一顶升机构512位于不合格品输送线510的两上料位之间。
靠近料架机构520的第二夹持机构与位于两检测输送线110之间的顶升机构512相对应,远离料架机构520的第二夹持机构与位于不合格品输送线510输入端处的顶升机构512相对应。当第二夹持机构对不合格的电芯600进行下料时,与其对应的顶升机构512顶升,第二夹持机构将电芯600搬运至该顶升机构512上;接着顶升机构512下降,电芯600落至流转线体511上,并向着输出端移动;当流转线体511上具有一个或多个电芯600时,流转线体511带动电芯600一起流向输出端,输出端处的顶升机构512对最下游的电芯600进行顶升,与输出端处的顶升机构512相邻的顶升机构512对与最下游的电芯600相邻的电芯600进行顶升,以此类推,以顶升全部电芯600;待承接机构522沿Z轴方向移至与不合格品输送线510对接的对接位置处时,顶升机构512同步下降,流转线体511带动电芯600流动,此时,最下游的电芯600自不合格品输送线510流至承接机构522,承接机构522沿Z轴方向升降,以将其输至存储区,而与最下游的电芯600相邻的电芯600则流至输出端,其余电芯600相应步进,接着顶升机构512继续顶升,以等待承接机构522重新回到对接位置。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电芯600有序逐级流至输出端,避免电芯600相互碰撞。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电芯600在输出端处的可靠性,避免承接机构522未移动至对接位置时电芯600自流转线体511的输出端流出,在本实施例中,不合格品输送线510还包括设置在流转线体511输出端处的阻挡机构513,阻挡机构513包括阻挡气缸5131和与阻挡气缸5131传动连接的阻挡件5132,阻挡件5132适于在阻挡气缸5131的驱动下沿Z轴方向升起,以阻挡电芯600流出输出端。
进一步地,参照图12和图15所示,承接机构522为与不合格品输送线510输送方向一致的皮带输送线,其具有独立的驱动结构,当承接机构522处于对接位置时,承接机构522的输入端紧邻不合格品输送线510的输出端,承接机构522的输出端紧邻料架521的输入侧,承接机构522的输出端也可设置有阻挡机构513。
承接机构522和料架521之间设置有提升机构523,以驱动承接机构522沿着Z轴方向升降。提升机构523具体可以采用沿着Z轴方向布置的直线模组,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由于不合格品输送线510数量为两条,相应的,承接机构522和提升机构523数量也均为两个,且与两不合格品输送线510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参照图16所示,料架521包括框体5211和设置在框体5211内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数量为两个,且与两承接机构522一一对应。支撑结构包括沿着Z轴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辊筒组件5212,存储区形成在相邻两辊筒组件5212之间。每个辊筒组件5212均包括可绕着X轴转动的辊筒5213,辊筒5213数量有多个,且沿着Y轴方向间隔布置,电芯600可承载于辊筒5213上。框体5211在Y轴方向为贯通结构,以便电芯600自框体5211靠近承接机构522的一侧流入辊筒组件5212以及自框体5211远离承接机构522的一侧取离辊筒组件5212。
优选地,辊筒组件5212在靠近承接机构522的一侧至另一侧的方向上向下倾斜布置,使得置于辊筒5213上的电芯600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向着远离承接机构522的方向移动,避免设置额外的驱动结构,当承接机构522将电芯600输向辊筒组件5212时,能够便于电芯600快速脱离承接机构522。且为了避免电芯600在重力作用下流出辊筒组件5212,辊筒组件5212的低位侧设置有阻挡块(图未示),阻挡块适于对电芯600进行阻挡。
优选地,每个辊筒组件5212上仅承载一个电芯600,且承接机构522按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依次将不合格的电芯600放至不同的辊筒组件5212上,从而便于人工快速对电芯600进行溯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电芯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运装置(100),用于流转电芯(600),所述转运装置(100)包括检测输送线(110),其输送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所述检测输送线(110)数量为两条,且沿着Y轴方向并排布置;
上料搬运装置(200),设置在所述转运装置(100)的上料侧,并用于将待检测的电芯(600)搬运至所述转运装置(100);
检测装置(300),设置在所述转运装置(100)的流转路径上,且适于对电芯(600)的外观进行检测;
不合格品收料装置(500),包括靠近所述转运装置(100)下料侧设置的不合格品输送线(510)和设置在所述不合格品输送线(510)输出端的料架机构(520),所述不合格品输送线(510)沿着Y轴方向布置在所述检测输送线(110)的下方,所述不合格品输送线(510)数量为两条,且沿着X轴方向并排布置,所述不合格品输送线(510)包括:流转线体(511),用于输送电芯(600);顶升机构(512),设置在所述流转线体(511)下方,且适于向上顶升电芯(600),所述顶升机构(512)数量为四个,且沿着Y轴方向等间隔布置;阻挡机构(513),设置在所述流转线体(511)输出端,且适于向上升起并阻挡电芯(600);
下料搬运装置(400),设置在所述转运装置(100)的下料侧,且适于将检测合格的电芯(600)搬运至预设位置或将检测不合格的电芯(600)搬运至不合格品输送线(510);
其中,所述料架机构(520)包括料架(521)和承接在所述料架(521)和所述不合格品输送线(510)输出端之间的承接机构(522),所述料架(521)沿Z轴方向分布有多个存储区,所述承接机构(522)适于沿Z轴方向升降并将所述不合格品输送线(510)上的电芯(600)输至不同的所述存储区,所述承接机构(522)数量为两个,且与所述不合格品输送线(510)一一对应,所述承接机构(522)和所述料架(521)之间设置有提升机构(523),所述料架(521)包括两与所述承接机构(522)一一对应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沿着Z轴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辊筒组件(5212),相邻两所述辊筒组件(5212)之间形成所述存储区,所述辊筒组件(5212)包括可绕着X轴转动的辊筒(5213),所述辊筒(5213)数量为多个,且沿着Y轴方向间隔布置,所述辊筒组件(5212)在靠近所述承接机构(522)的一侧至另一侧的方向上向下倾斜布置,所述辊筒组件(5212)的低位侧设置有对电芯(600)进行阻挡的阻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装置(100)包括:
定位载具(120),设置在所述检测输送线(110)上,所述定位载具(120)数量有多个,且沿所述检测输送线(110)的输送方向间隔布置;
侧推机构(130),设置在所述检测输送线(110)在Y轴方向的一侧;
其中,所述定位载具(120)适于在X轴方向对电芯(600)进行定位,所述侧推机构(130)适于沿Y轴方向推动并定位所述定位载具(120)上的电芯(60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搬运装置(200)包括:
第一Y轴移动模组(210);
第一夹持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Y轴移动模组(210)传动连接的第一Z轴移动模组(220)和与所述第一Z轴移动模组(220)传动连接的第一夹爪(230);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机构数量为两个,且与所述检测输送线(110)一一对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230)包括:
连接架(231),与所述第一Y轴移动模组(210)相接;
夹持组件,数量为两个,且均与所述连接架(231)滑动连接;
夹持气缸(232),固定在所述连接架(231)上,且适于驱动两所述夹持组件沿X轴方向对向或背向移动;
其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缓冲结构和感应结构,所述缓冲结构适于在Z轴方向对所述夹持组件进行缓冲,所述感应结构适于感应所述缓冲结构的极限缓冲位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搬运装置(400)包括:
第三Y轴移动模组(410);
第二夹持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三Y轴移动模组(410)传动连接的第二Z轴移动模组(420)和与所述第二Z轴移动模组(420)传动连接的第二夹爪(430);
Z轴旋转模组(440),适于驱动所述第二夹爪(430)绕着Z轴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夹爪(430)与所述检测输送线(110)或所述不合格品输送线(510)相对应;
其中,所述第二夹持机构数量为两个,且与所述检测输送线(110)一一对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二夹持机构适于在旋转后与两所述不合格品输送线(510)一一对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合格品输送线(510)的输出端延伸至其中一所述检测输送线(110)在Y轴方向的外侧,所述不合格品输送线(510)的输入端延伸出其中另一所述检测输送线(110)在Y轴方向的外侧。
CN202311636906.8A 2023-12-01 2023-12-01 电芯外观检测设备 Active CN1173242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36906.8A CN117324289B (zh) 2023-12-01 2023-12-01 电芯外观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36906.8A CN117324289B (zh) 2023-12-01 2023-12-01 电芯外观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24289A CN117324289A (zh) 2024-01-02
CN117324289B true CN117324289B (zh) 2024-03-08

Family

ID=89277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36906.8A Active CN117324289B (zh) 2023-12-01 2023-12-01 电芯外观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2428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07549A (ja) * 2013-06-25 2015-01-15 日置電機株式会社 基板検査装置
CN108237090A (zh) * 2016-12-23 2018-07-03 惠州市德赛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模组自动分选机
CN111842210A (zh) * 2020-07-14 2020-10-30 宁波格劳博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纽扣型锂离子电池电芯全自动精确检漏生产线
CN115548409A (zh) * 2022-09-14 2022-12-30 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段组件、加工设备、电池模组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CN218691733U (zh) * 2022-11-05 2023-03-24 福建坤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ptc生产线发热芯片自动上料检测装配设备
CN218797473U (zh) * 2022-09-28 2023-04-07 江苏中关村嘉拓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全自动分类下料机
CN116550639A (zh) * 2023-05-29 2023-08-08 嘉兴市云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检测系统及检测工艺
CN116550629A (zh) * 2023-05-29 2023-08-08 嘉兴市云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不良产品复检筛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07549A (ja) * 2013-06-25 2015-01-15 日置電機株式会社 基板検査装置
CN108237090A (zh) * 2016-12-23 2018-07-03 惠州市德赛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模组自动分选机
CN111842210A (zh) * 2020-07-14 2020-10-30 宁波格劳博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纽扣型锂离子电池电芯全自动精确检漏生产线
CN115548409A (zh) * 2022-09-14 2022-12-30 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段组件、加工设备、电池模组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CN218797473U (zh) * 2022-09-28 2023-04-07 江苏中关村嘉拓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全自动分类下料机
CN218691733U (zh) * 2022-11-05 2023-03-24 福建坤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ptc生产线发热芯片自动上料检测装配设备
CN116550639A (zh) * 2023-05-29 2023-08-08 嘉兴市云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检测系统及检测工艺
CN116550629A (zh) * 2023-05-29 2023-08-08 嘉兴市云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不良产品复检筛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24289A (zh) 2024-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71782B (zh) 一种显示器件的复检装置
CN110497198A (zh) 显示屏生产线
CN218014213U (zh) 一种sip模块缺陷异常检测设备
CN111618547A (zh) 一种镜头组装设备的定位组装方法
CN108787487A (zh) 锂电池检验机
KR102488727B1 (ko) 센터링 장치
CN110980228B (zh) 一种缓存机构以及缓存方法
CN117324289B (zh) 电芯外观检测设备
CN212845080U (zh) 物品检查装置
CN210427728U (zh) 手机pcb板自动测试设备
CN219620288U (zh) 上下料机构及产品双面检测装置
CN115569869B (zh) 一种光器件焊线自动检测分拣设备
CN215542830U (zh) 柔性屏双面3d检测设备
CN114951020B (zh) 一种产品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CN214895601U (zh) 测试线体
CN212263894U (zh) 自动检测线
CN108663633A (zh) 锂聚合物电池检验机
CN113414122A (zh) 柔性屏双面3d检测设备
KR101383045B1 (ko) 셀 인서트 시스템
CN209946035U (zh) 一种全自动双通道外观检查机
CN217411539U (zh) 一种电子元件封装检测设备
CN218753501U (zh) 一种分拣设备
CN220375719U (zh) 上料输送设备
CN220497003U (zh) 自动检测设备及生产系统
CN220862087U (zh) 检测设备及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