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55437U - 一种托盘顶升供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托盘顶升供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55437U
CN220055437U CN202321514546.XU CN202321514546U CN220055437U CN 220055437 U CN220055437 U CN 220055437U CN 202321514546 U CN202321514546 U CN 202321514546U CN 220055437 U CN220055437 U CN 2200554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module
lifting
jacking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1454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嘉成
江磊
潘林峰
郑昉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jiang Sansi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ujiang Sansi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jiang Sansi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ujiang Sansi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1454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554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55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554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Stacking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托盘顶升供料机构,包括支撑板架;第一托举组件,设置于支撑板架的第一侧,第一托举组件包括第一顶升模块、用于托举托盘的第一边;第二托举组件,设置于支撑板架的第二侧,第二托举组件包括第二顶升模块、用于托举托盘的第二边;第一置盘工装,设置于第一托举组件上、且位于第一顶升模块的上方,第一置盘工装包括第一置盘工位,第一顶升模块用于将托盘的第一边托举至第一置盘工位上;第二置盘工装,设置于第二托举组件上、且位于第二顶升模块的上方,第二置盘工装包括第二置盘工位,第二顶升模块用于将托盘的第二边托举至第二置盘工位上。该托盘顶升供料机构能够实现快速自动供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件供料效率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托盘顶升供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供料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托盘顶升供料机构。
背景技术
在LED光源线路印刷时,由于LED光源工件的外形尺寸较小,故通常放置在托盘上,通过托盘进行供料,而托盘一般均又放置于料架之中。
目前,现有技术中在对LED光源工件进行自动供料时,通常是使用取盘机械手从料架上取出满料托盘,然后放置于工作位,再由供料机械手从位于工作位的托盘里抓取工件进行供料作业,当该托盘里的工件全部抓取完成后,取盘机械手再将工作位的空托盘装回料架中,然后再从料架上取出一个新的满料托盘放置于工作位,如此循环往复。此种供料方式,在供料机械手进行供料作业时,取料机械手处于停滞状态,只有托盘供料作业完成后,取盘机械手才开始进行换托盘作业,而在进行换托盘作业时,供料机械手又处于停滞状态,两者不能同时作业,因此浪费了换托盘作业时的时间,导致工件供料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托盘顶升供料机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件供料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托盘顶升供料机构,包括支撑板架;第一托举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架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托举组件包括第一顶升模块,所述第一顶升模块能够上下升降运动、用于托举托盘的第一边;第二托举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架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托举组件包括第二顶升模块,所述第二顶升模块能够上下升降运动、用于托举托盘的第二边;第一置盘工装,设置于所述第一托举组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顶升模块的上方,所述第一置盘工装包括第一置盘工位,所述第一顶升模块用于将托盘的第一边托举至所述第一置盘工位上;第二置盘工装,设置于所述第二托举组件上、且位于所述第二顶升模块的上方,所述第二置盘工装包括第二置盘工位,所述第二顶升模块用于将托盘的第二边托举至所述第二置盘工位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托举组件还包括第一活动模块,所述第一顶升模块通过所述第一活动模块设置于所述支撑板架的第一侧,所述第一置盘工装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模块上,且所述第一活动模块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顶升模块一起向靠近所述第二顶升模块的方向、及远离所述第二顶升模块的方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托举组件还包括第二活动模块,所述第二顶升模块通过所述第二活动模块设置于所述支撑板架的第二侧,所述第二置盘工装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模块上,且所述第二活动模块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顶升模块一起向靠近所述第一顶升模块的方向、及远离所述第一顶升模块的方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模块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架第一侧的第一滑动板,所述第一滑动板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置盘工装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板的顶部,所述第一顶升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动板向靠近所述第二顶升模块的方向、及远离所述第二顶升模块的方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活动模块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架第二侧的第二滑动板,所述第二滑动板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置盘工装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板的顶部,所述第二顶升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动板向靠近所述第一顶升模块的方向、及远离所述第一顶升模块的方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板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地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板架的第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动板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滑动地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板架的第二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板的顶部还设有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用于将托盘夹紧在所述夹紧装置与所述第二置盘工装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顶升模块包括第一顶升气缸、和设置于所述第一顶升气缸的推杆上的第一托举板;所述第二顶升模块包括第二顶升气缸、和设置于所述第二顶升气缸的推杆上的第二托举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置盘工装包括止回组件,所述止回组件包括第一止回座、第一舌片及第一弹性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止回座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舌片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开口槽内,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夹持在所述第一舌片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口槽的底壁之间,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用于提供一个驱使所述第一舌片的第二端远离所述第一开口槽底壁的转动的弹力,所述第一舌片的第二端在远离所述第一开口槽底壁转动后凸出于所述第一开口槽、以形成所述第一置盘工位。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托盘顶升供料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使用时,供料机械手在进行供料作业时,通过取盘机械手提前将满料托盘放置于待料位,即将满料托盘的第一边放置于第一顶升模块上,将满料托盘的第二边放置于第二顶升模块上,从而通过第一顶升模块和第二顶升模块的配合将满料托盘支撑放置在待料位,然后取盘机械手提前停放在工作位(第一置盘工位、第二置盘工位)下方,待供料工作结束后,该取盘机械手可快速取走空料盘,放回料架中,与此同时,第一顶升模块和第二顶升模块托举待料位的满料托盘向上顶升,以将该满料托盘托举至工作位,即第一顶升模块将满料托盘的第一边托举至第一置盘工装的第一置盘工位上、第二顶升模块将满料托盘的第二边托举至第二置盘工装的第二置盘工位上,随后供料机械手即可继续进行供料作业,然后第一顶升模块和第二顶升模块下降至待料位,取盘机械手又可提前将新的满料托盘放置于待料位中,如此循环工作,可使取盘机械手与供料机械手同时工作,使供料机械手停滞时间缩短,有效提高了工件的供料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托盘顶升供料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托举组件结构的第一视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托举组件结构的第二视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托举组件结构的第一视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托举组件结构的第二视图。
图6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撑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置盘工装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置盘工装的结俯视图。
图9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置盘工装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支撑板架 20 第一托举组件
30 第二托举组件 40 第一置盘工装
50 第二置盘工装 21 第一顶升模块
212 第一托举板 211 第一顶升气缸
22 第一活动模块 220 第一驱动装置
221 第一滑动板 222 第一支撑板
2211 第一滑轨 2212 第一滑块
2120 感应孔 2220 传感器
2221 支架 31 第二顶升模块
311 第二顶升气缸 312 第二托举板
32 第二滑动模块 320 第二驱动装置
321 第二滑动板 322 第二支撑板
3211 第二滑轨 3212 第二滑块
101 连接孔 2212a 第一滑块安装孔
2201 第一驱动装置安装孔 3212a 第二滑块安装孔
3201 第二驱动装置安装孔 41 第一止回座
42 第一舌片 43 第一弹性部件
410 第一开口槽 4101 底壁
401 第一置盘工位 420 第一转动孔
44 转动销 431 第一凹槽
432 第二凹槽 411 安装孔
412 限位面 423 斜面
421 第一限位边 422 第二限位边
51 第二止回座 52 第二舌片
510 第二开口槽 501 第二置盘工位
100 满料托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相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阅图1至图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托盘顶升供料机构,具体如图1至图5所示,该托盘顶升供料机构包括支撑板架10,第一托举组件20、第二托举组件30、第一置盘工装40及第二置盘工装50,其中,第一托举组件20设置于支撑板架10的第一侧,该第一托举组件20包括第一顶升模块21,该第一顶升模块21能够进行上下升降运动、用于托举托盘的第一边,第二托举组件30设置于支撑板架10的第二侧,该第二托举组件30包括第二顶升模块31,该第二顶升模块31能够进行上下升降运动、用于托举托盘的第二边,所述第一置盘工装40设置于第一托举组件20上、且位于第一顶升模块21的上方,具体的,该第一置盘工装40包括第一置盘工位401,第一顶升模块21用于将托盘100的第一边托举至该第一置盘工位401上,所述第二置盘工装50设置于第二托举组件30上、且位于第二顶升模块31的上方,具体的,该第二置盘工装50包括第二置盘工位501,第二顶升模块31用于将托盘的第二边托举至该第二置盘工位501上。
本实用新型的的托盘顶升供料机构在使用时,如图1所示,供料机械手在进行供料作业时,通过取盘机械手提前将满料托盘100放置于待料位,即将满料托盘100的第一边放置于第一顶升模块21上,将满料托盘100的第二边放置于第二顶升模块31上,从而通过第一顶升模块21和第二顶升模块31的配合将满料托盘100支撑放置在待料位,然后取盘机械手提前停放在工作位(第一置盘工位、第二置盘工位)下方,待供料工作结束后,该取盘机械手可快速取走空料盘,放回料架中,与此同时,第一顶升模块21和第二顶升模块31托举待料位的满料托盘100向上顶升,以将该满料托盘100托举至工作位,即第一顶升模块21将满料托盘100的第一边托举至第一置盘工装40的第一置盘工位401上、第二顶升模块31将满料托盘100的第二边托举至第二置盘工装50的第二置盘工位501上,随后供料机械手即可继续进行供料作业,然后第一顶升模块21和第二顶升模块31下降至待料位,取盘机械手又可提前将新的满料托盘放置于待料位中,如此循环工作,可使取盘机械手与供料机械手同时工作,使供料机械手停滞时间缩短,有效提高了工件的供料效率。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托盘顶升供料机构满足多种不同尺寸的托盘使用,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托举组件20还包括第一活动模块22,所述第一顶升模块21通过该第一滑动模块22设置于支撑板架10的第一侧,具体的,第一置盘工装40设置在该第一活动模块22上,且该第一活动模块22能够带动第一顶升模块21一起向靠近位于支撑板架10第二侧的第二顶升模块31的方向、及远离第二顶升模块31的方向移动。通过此结构设计,能够调节第一顶升模块21与第二顶升模块31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置盘工装40与第二置盘工装50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规格的托盘。
作为优选的,为了能够快速调节第一托举组件20与第二托举组件30之间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第二托举组件30的结构与上述所述的第一托举组件20的结构相同,即该第二托举组件30包括第二活动模块32,所述第二顶升模块31通过该第二活动模块32设置在支撑板架10的第二侧,所述第二置盘工装50设置在该第二活动模块32上,且该第二活动模块32能够带动第二顶升模块31一起向靠近第一顶升模块21的方向、及远离第一顶升模块21的方向移动。因此,通过此结构设计,能够使得第一托举组件20和第二托举组件30互相相向运动,或者互相远离运动,从而能够快速方便的调节第一顶升模块21与第二顶升模块31之间的距离大小,不仅适用性强、且能够快速供不同尺寸规格的托盘使用。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活动模块22包括第一驱动装置220、滑动设置于支撑板架10第一侧的第一滑动板221,且在第一滑动板221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一支撑板222,第一置盘工装40设置在该第一滑动板221的顶部,第一顶升模块21设置在该第一支撑板222上。在作业过程中,当需要调节第一顶升模块21与第二顶升模块31之间的距离以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托盘时,通过第一驱动装置220来驱动第一滑动板221相对支撑板架10滑动,即驱动该第一滑动板221向靠近支撑板架10第二侧的方向、或远离支撑板架10第二侧的方向移动,在该第一滑动板221移动时会带动第一支撑板222及其上的第一顶升模块21一起移动,以使得第一顶升模块21靠近、或远离位于支撑板架10第二侧的第二顶升模块31。
同样的,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滑动模块32包括第二驱动装置320、滑动设置于支撑板架10第二侧的第二滑动板321,第二置盘工装50设置在该第二滑动板321上,在该第二滑动板321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二支撑板322,第二顶升模块31设置于该第二支撑板322上。当需要调节第一顶升模块21与第二顶升模块31之间的距离以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托盘时,通过第二驱动装置320来驱动第二滑动板321相对支撑板架10滑动,即驱动该第二滑动板321向靠近支撑板架10第一侧的方向、或远离支撑板架10第一侧的方向移动,在该第二滑动板321移动时会带动第二支撑板322及其上的第二顶升模块31一起移动,以使得该第二顶升模块31靠近、或远离位于支撑板架10第一侧的第一顶升模块21。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升模块21包括第一顶升气缸211,该第一顶升气缸211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22上,在该第一顶升气缸211的推杆上设置有第一托举板212;第二顶升模块31包括第二顶升气缸311,该第二顶升气缸311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撑板322上,在该第二顶升气缸311的推杆上设置在第二托举板312。在作业时,将满料托盘100的左右两边分别放置在第一托举板212和第二托举板312上,然后通过第一顶升气缸211和第二顶升气缸311的推杆的推动将满料托盘100向上顶升,以将该满料托盘100的左右两边分别顶升至第一置盘工位401上和第二置盘工位402上(即工作位)。
优选的,如2所示,在第一支撑板222上还设有一传感器2220,该传感器2220用于感应满料托盘100是否在第一托举板212上摆放到位。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该传感器2220通过一支架2221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22上、且位于第一托举板212的下方,相应的,在该第一托举板212上设有与传感器2220相对应的感应孔2120,当满料托盘100的一边在该第一托举板212上放置好后,该满料托班100会遮挡住该感应孔2120,从而位于下方的传感器2220会感应到相应的信号,即检测到满料托板100摆放到位。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支撑板322上也可设置一传感器,具体结构和原理和上述相同,故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优选的,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板221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一滑轨2211,在该第一滑轨2211上滑动地设有第一滑块2212,该第一滑块2212固定设置在支撑板架10的第一侧。为了使得第一滑动板221在滑动时更加平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轨2211设有两条,该两条第一滑轨2211分别设置在在第一滑动板221底部的两侧,且在每条第一滑轨2211上均设有对应的第一滑块2212。
同样的,如图5所示,第二滑动板321也通过滑轨滑块的方式滑动设置在支撑板架10的第二侧,即第二滑动板321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二滑轨3211,在该第二滑轨3211上滑动地设有第二滑块3212,该第二滑块3212固定设置在支撑板架10的第二侧,该第二滑轨3211也设有两条,分别设置在在第二滑动板321底部的两侧,且在每条第二滑轨3211上设有对应的第二滑块3212。
具体的,如图6所示,为支撑板架10的结构示意图,在该支撑板架10的第一侧设有第一滑块安装孔2212a,第一滑块22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该第一滑块安装孔2212a中;在该支撑板架10的第一侧还设有第一驱动装置安装孔2201,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2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该第一驱动装置安装孔2201中;在支撑板架10的第二侧设有第二滑块安装孔3212a,第二滑块32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该第二滑块安装孔3212a中;在该支撑板架10的第二侧还设有第二驱动装置安装孔3201,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该气缸安装孔3201中。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220和第二驱动装置320均为气缸。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在支撑板架10上还设有连接孔101,在实际使用时,也可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将该支撑板架10通过该连接孔101安装在一机架上。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在第一滑动板221的顶部还设有夹紧装置60,该第二夹紧装置用于将到达工作位的满料托盘100夹紧在该夹紧装置60与第二置盘工装50之间。具体的,该夹紧装置60包括固定板61和夹紧气缸62,其中,固定板61固定设置在第一滑动板221上,夹紧气缸62固定设置在该固定板61上。通过此结构设计,能够将满料托盘100稳固地定位在工作位上,防止在进行供料作业时位于工作位的满料托盘100发生偏移,使得供料机械手能够精确的抓取满料托盘100中的每个工件。
进一步的,如图7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置盘工装40包括止回组件,该止回组件包括第一止回座41、第一舌片42及第一弹性部件43,其中,第一止回座41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槽410,第一舌片42的第一端铰接在该第一开口槽410内,第一弹性部件43夹持在该第一舌片42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口槽410的底壁4101之间,该第一弹性部件43用于提供一个驱使第一舌片42的第二端远离第一开口槽410的底壁4101的弹力,且该第一舌片42的第二端在远离第一开口槽410的底壁4101转动后凸出于该第一开口槽410、以形成第一置盘工装40的第一置盘工位401。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在第一止回座41的底部上设有转动孔(图中未示出),在第一舌片42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转动孔420,该第一舌片42通过一第一转动销44穿设在第一止回座41上的转动孔和第一舌片42上的第一转动孔420中以铰接在第一开口槽410内。
具体的,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件43为弹簧,为了将该第一弹性部件43即弹簧稳定牢固的夹持在第一舌片42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口槽410的底壁4101之间,作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舌片42的第二端且朝向第一开口槽410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431,在第一开口槽410的底壁4101上设有第二凹槽432,所述第一弹性部件43即弹簧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凹槽431内、另一端安装在第二凹槽432内。
具体的,如图7所示,在第一止回座41上设有安装孔411,该第一置盘工装40通过螺栓穿设在在该安装孔411中与第一滑动板221固定连接。
具体的,在工作时,如图9所示,第一舌片42包括以一第一限位边421和一第二限位边422,常态下,第一舌片42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弹性部件43所给予的向外挤压的弹力,使得该第一舌片42的第二端以第一转动销44为支点向外侧转动,在转动到第一限位边421与第一开口槽410的底壁4101相触碰时,即而限制了第一舌片42的第二端继续向外侧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舌片42的第二端凸出于第一开口槽410适当的尺寸,同理,在第一舌片42的第二端在受到外侧的挤压力时,会推动该第一舌片42的第二端向第一开口槽410的内侧转动,当第二限位边422与第一开槽槽410的底壁4101相触碰时,即而限制第一舌片42向第一开口槽410的内侧转动的极限位置。
如图9所示,第一舌片42的第二端的外侧即远离第一开口槽410的一侧设有一斜面423。
在实施例中,第一置盘工装40设有两个,两个第一置盘工装40分别设置在第一滑动板221的两侧,第二置盘工装50的结构和第一置盘工装40的结构完全相同、且其也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置盘工装50分别设置在第二滑动板321的两侧,故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在进行工作时,随着第一顶升气缸211和第二顶升气缸311向上托举满料托盘100,满料托盘100的左右两边会分别推动第一舌片42的斜面423,和第二舌片52的斜面,即会给第一舌片42第二端和第二舌片52的第二端一个挤压力,使得第一舌片42收缩到第一开口槽410内,第二舌片52收缩到第二开口槽510内,直到第一顶升气缸211和第二顶升气缸311将满料托盘100顶升到位后,第一舌片42和第二舌片52会在弹簧的作用下弹出,从而通过第一舌片42的第二端和第二舌片52的第二端分别支撑住满料托盘100的两边,即而将满料托盘100留在了工作位。具体的,如图9所示,该第一止回座41和第二止回座51的顶部具有限位面412,当将满料托盘100托举到工作位时,通过夹紧装置60中的夹紧气缸61将该满料托盘100夹紧在夹紧气缸61与第二止回座51的限位面之间。然后第一顶升气缸211和第二顶升气缸311开始往回收缩,恢复至待料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托盘顶升供料机构可实现快速自动供料,通过该托盘顶升供料机构配合机械手,可使取盘机械手与供料机械手同时工作,使供料机械手停滞时间缩短,有效提高了工件的供料效率,实现了托盘提前待料以及快速将待料位的托盘送入工作,最终实现托盘的快速自动供料,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件供料效率较低的问题。
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托盘顶升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板架;
第一托举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架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托举组件包括第一顶升模块,所述第一顶升模块能够上下升降运动、用于托举托盘的第一边;
第二托举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架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托举组件包括第二顶升模块,所述第二顶升模块能够上下升降运动、用于托举托盘的第二边;
第一置盘工装,设置于所述第一托举组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顶升模块的上方,所述第一置盘工装包括第一置盘工位,所述第一顶升模块用于将托盘的第一边托举至所述第一置盘工位上;
第二置盘工装,设置于所述第二托举组件上、且位于所述第二顶升模块的上方,所述第二置盘工装包括第二置盘工位,所述第二顶升模块用于将托盘的第二边托举至所述第二置盘工位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托盘顶升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举组件还包括第一活动模块,所述第一顶升模块通过所述第一活动模块设置于所述支撑板架的第一侧,所述第一置盘工装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模块上,且所述第一活动模块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顶升模块一起向靠近所述第二顶升模块的方向、及远离所述第二顶升模块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托盘顶升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举组件还包括第二活动模块,所述第二顶升模块通过所述第二活动模块设置于所述支撑板架的第二侧,所述第二置盘工装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模块上,且所述第二活动模块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顶升模块一起向靠近所述第一顶升模块的方向、及远离所述第一顶升模块的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托盘顶升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模块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架第一侧的第一滑动板,所述第一滑动板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置盘工装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板的顶部,所述第一顶升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动板向靠近所述第二顶升模块的方向、及远离所述第二顶升模块的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托盘顶升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模块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架第二侧的第二滑动板,所述第二滑动板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置盘工装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板的顶部,所述第二顶升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动板向靠近所述第一顶升模块的方向、及远离所述第一顶升模块的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托盘顶升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板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地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板架的第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托盘顶升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板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滑动地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板架的第二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托盘顶升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板的顶部还设有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用于将托盘夹紧在所述夹紧装置与所述第二置盘工装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托盘顶升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升模块包括第一顶升气缸、和设置于所述第一顶升气缸的推杆上的第一托举板;所述第二顶升模块包括第二顶升气缸、和设置于所述第二顶升气缸的推杆上的第二托举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托盘顶升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置盘工装包括止回组件,所述止回组件包括第一止回座、第一舌片及第一弹性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止回座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舌片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开口槽内,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夹持在所述第一舌片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口槽的底壁之间,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用于提供一个驱使所述第一舌片的第二端远离所述第一开口槽底壁的转动的弹力,所述第一舌片的第二端在远离所述第一开口槽底壁转动后凸出于所述第一开口槽、以形成所述第一置盘工位。
CN202321514546.XU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托盘顶升供料机构 Active CN2200554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14546.XU CN220055437U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托盘顶升供料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14546.XU CN220055437U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托盘顶升供料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55437U true CN220055437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3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14546.XU Active CN220055437U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托盘顶升供料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554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055437U (zh) 一种托盘顶升供料机构
CN215247638U (zh) 一种晶圆盒自动输送装置
CN214421761U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设备
CN212706350U (zh) 一种光器件的定位供料夹具
CN210837682U (zh) 一种新型固晶机收料系统
CN210190637U (zh) 一种充电器外壳焊接设备
CN110549087B (zh) 一种处理器框架自动安装设备
CN109159239B (zh) 一种床板自动打爪钉机
CN214110037U (zh) 带有自动夹紧功能的镜片芯取设备
CN214722047U (zh) 一种汽配件端盖自动装填销钉机构
CN110864746A (zh) 一种同步检测装置
CN217007591U (zh) 一种pcba板自动测试设备
CN220299702U (zh) 一种pcb板取料装置
CN215325353U (zh) 一种柔性对中装置
CN218878707U (zh) 一种pcb板移载机构
CN220679692U (zh) 一种自动镭码装置
CN217890927U (zh) 一种摆片机器人用工作台
CN219136247U (zh) 一种治具转移机构
CN213894343U (zh) 一种lvds屏线接头自动装盘机构
CN210162736U (zh) 一种自动送料装置
CN211135253U (zh) 冲压机构
CN211109844U (zh) 一种取料装置
CN220085898U (zh) 一种集涂硅油与装键帽于一体的键盘组装机
CN211337846U (zh) 物料上料系统
CN218260606U (zh) 拆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