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53430U - 工程机械 - Google Patents

工程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53430U
CN215053430U CN202022779706.6U CN202022779706U CN215053430U CN 215053430 U CN215053430 U CN 215053430U CN 202022779706 U CN202022779706 U CN 202022779706U CN 215053430 U CN215053430 U CN 2150534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longitudinal
central axis
length
longitudinal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797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宝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D Hyundai Infraco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osan Infraco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osan Infraco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osan Infracor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534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534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1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 E02F9/163Structures to protect drivers, e.g. cabins, doors for cabins; Falling object protection structure [FOPS]; Roll over protection structure [RO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搭乘部(100),其为驾驶员提供能够搭乘的空间;以及前防护装置(300),其安装于所述搭乘部(100)的前方,以保护所述驾驶员,所述前防护装置(300)包括在横向上相互隔开的多个纵向屏条(310),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以所述驾驶员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从而能够减少前防护装置造成的盲点。

Description

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机械,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够进行土木施工或建筑施工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通常,工程机械是例如如同挖掘机、装载机用于土木施工或建筑施工的机械,包括为驾驶员提供能够搭乘的空间的搭乘部、以及由所述驾驶员操作为执行挖地的挖掘作业、搬运土砂的装载作业、拆除建筑的破碎作业、整理地面的整地作业等的作业部。
这里,当在由所述作业部执行的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破片等异物朝向所述搭乘部时,可能会伤及驾驶员,因而工程机械还会包括安装于所述搭乘部的前方的前防护装置,以保护驾驶员。
图1是示出以往的工程机械中的前防护装置的正面图,图2是图1的Ⅰ-Ⅰ线剖视图,图3是图2的Ⅱ-Ⅱ线剖视图。
参照所附图1至图3,以往的工程机械包括前防护装置(30),该前防护装置(30)安装于所述搭乘部的前方,以保护搭乘部的驾驶员,所述前防护装置包括相互交叉的纵向屏条(31)和横向屏条(32)。
然而,在以往的工程机械中,存在所述纵向屏条(31)和所述横向屏条(32) 遮挡视野而产生盲点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批准公告第203361230号。
实用新型内容
从而,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前防护装置造成的盲点的工程机械。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为了达成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搭乘部 100,其为驾驶员提供能够搭乘的空间;以及前防护装置300,其安装于所述搭乘部100的前方,以保护所述驾驶员,所述前防护装置300包括在横向上相互隔开的多个纵向屏条310,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以所述驾驶员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
其中,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分别包括朝向前方的第一前表面311和构成所述第一前表面311的背面且朝向后方的第一后表面312,并且形成为所述驾驶员的头位于横贯所述第一前表面311和所述第一后表面312的轴上。
其中,当设横贯所述第一前表面311和所述第一后表面312的轴为第一长度轴A1,由所述驾驶员的头部向前方延伸的轴为中心轴C时,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中的任意的纵向屏条310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大于比更邻近所述中心轴C的另一纵向屏条310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
其中,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包括:第一纵向屏条310A,其以所述中心轴C为基准形成于一侧;以及第二纵向屏条310B,其以所述第一纵向屏条310A 为基准形成于所述中心轴C的相对侧,所述第一纵向屏条310A的第一长度轴 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11在2.55度至3.55度的范围内,所述第二纵向屏条310B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21在7.7度至 10.55度的范围内。
其中,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还包括:第三纵向屏条310C,其以所述第二纵向屏条310B为基准形成于所述中心轴C的相对侧,所述第三纵向屏条 310C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31在12.7度至17.3度的范围内。
其中,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分别包括朝向左侧的左侧面313和构成所述左侧面313的背面且朝向右侧的右侧面314,所述左侧面313与所述右侧面314 之间的宽度W1小于所述第一前表面311与所述第一后表面312之间的长度 L1。
其中,所述前防护装置300还包括在纵向上相互隔开的多个横向屏条320,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以所述驾驶员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
其中,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分别包括朝向前方的第二前表面321和构成所述第二前表面321的背面且朝向后方的第二后表面322,并且使所述驾驶员的头部位于横贯所述第二前表面321和所述第二后表面322的轴上。
其中,当设横贯所述第二前表面321和所述第二后表面322的轴为第二长度轴A2,从所述驾驶员的头部向前方延伸的轴为中心轴C时,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中的任意的横向屏条320的第二长度轴A2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大于更邻近所述中心轴C的另一横向屏条320的第二长度轴A2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
其中,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与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交叉。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工程机械包括:搭乘部,其为驾驶员提供能够搭乘的空间;以及前防护装置,其安装于所述搭乘部的前方,以保护所述驾驶员,所述前防护装置包括在横向上相互隔开的多个纵向屏条,所述多个纵向屏条以所述驾驶员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从而能够减少前防护装置造成的盲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以往的工程机械中的前防护装置的正面图。
图2是图1的Ⅰ-Ⅰ线剖视图。
图3是图2的Ⅱ-Ⅱ线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工程机械中的搭乘部及前防护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图4的前防护装置的Ⅲ-Ⅲ线剖视图。
图6是示出图4的前防护装置的Ⅳ-Ⅳ线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搭乘部,300:前防护装置,310:纵向屏条,310A:第一纵向屏条, 310B:第二纵向屏条,310C:纵向屏条,311:第一前表面,312:第一后表面,313:第一左侧面,314:第一右侧面,320:横向屏条,321:第二前表面, 322:第二后表面,α11:第一纵向屏条的第一长度轴与中心轴之间的角度,α21:第二纵向屏条的第一长度轴与中心轴之间的角度,α31:第三纵向屏条的第一长度轴与中心轴之间的角度,A1:第一长度轴,A2:第二长度轴,C:中心轴,L1:第一长度,W1:第一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工程机械进行详细说明。
图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工程机械中的搭乘部及前防护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图4的前防护装置的Ⅲ-Ⅲ线剖视图,图6是示出图4 的前防护装置的Ⅳ-Ⅳ线剖视图。
参照所附图4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工程机械可以包括:搭乘部100,其为驾驶员提供能够搭乘的空间;作业部(未图示),其由所述驾驶员操作而执行挖地的挖掘作业、搬运土砂的装载作业、拆除建筑的破碎作业、整理地面的整地作业等;以及前防护装置300,其安装于所述搭乘部100的前方,以保护所述驾驶员免受在由所述作业部(未图示)执行的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破片等异物的伤害。
所述搭乘部100可以包括形成于待后述的上部旋转体,且所述驾驶员能够就座的搭乘座(未图示)、以及配置于所述搭乘座(未图示)的周边的踏板(未图示)和控制杆(未图示)。
所述作业部(未图示)可以包括能够沿地面移动的下部行驶体、能够旋转地具备于所述下部行驶体的上部的上部旋转体、能够旋转地结合于所述上部旋转体的动臂、使所述动臂旋转的动臂缸、能够旋转地结合于所述动臂的前端部的斗杆、使所述斗杆旋转的斗杆缸、能够旋转地结合于所述斗杆的前端部的铲斗、以及使所述铲斗旋转的铲斗缸。
所述前防护装置300可以包括相互交叉的纵向屏条310和横向屏条320。
可以形成有多个所述纵向屏条310,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可以被排列为在横向(大致垂直于重力的方向)上相互隔开,并且可以分别在纵向(大致重力方向)上较长地形成。
具体地,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可以分别形成为大致正方形,该大致正方形具有朝向前方的前表面(下称第一前表面)311、构成所述第一前表面311 的背面且朝向后方的后表面(下称第一后表面)312、朝向左侧的左侧面(下称第一左侧面)313、构成所述第一左侧面313的背面且朝向右侧的右侧面(下称第一右侧面)314、朝向下方的下表面(下称第一下表面)315、以及构成所述第一下表面315的背面且朝向上方的上表面(下称第一上表面)316。
另外,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分别可以形成为所述第一前表面311与所述第一后表面312之间的距离(下称第一长度)L1大于所述第一左侧面313与所述第一右侧面314之间的距离(下称第一宽度)W1,并且所述第一上表面 316与所述第一下表面315之间的距离(下称第一高度)H1大于所述第一长度L1。
另外,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可以形成为任意的纵向屏条310的第一左侧面313(或第一右侧面314)与和所述任意的纵向屏条310相邻的纵向屏条310 的第一右侧面314(或第一左侧面313)相向。
这里,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可以以所述驾驶员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以使所述驾驶员的头部(更准确而言,视点VP)位于横贯任意的纵向屏条310 的第一前表面311和所述第一后表面312的轴(下称第一长度轴)A1上。
即,当设所述驾驶员就座于所述搭乘部100的搭乘座(未图示)并凝视正面而不向左右和上下转头时从所述驾驶员的头部向前方延伸的轴为中心轴C 时,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中的任意的纵向屏条310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可以大于比所述任意的纵向屏条310更邻近所述中心轴C 的另一纵向屏条310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
具体地,参照图5,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可以包括:第一纵向屏条310A,其以所述中心轴C为基准形成于一侧;第二纵向屏条310B,其以所述第一纵向屏条310A为基准形成于所述中心轴C的相对侧;以及第三纵向屏条310C,其以所述第二纵向屏条310B为基准形成于所述中心轴C的相对侧,所述第二纵向屏条310B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21可以大于所述第一纵向屏条310A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11,所述第三纵向屏条310C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31可以大于所述第二纵向屏条310B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21。
另外,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还可以包括:第四纵向屏条310D,其以所述中心轴C为基准形成于另一侧;第五纵向屏条310E,其以所述第四纵向屏条310D为基准形成于所述中心轴C的相对侧;以及第六纵向屏条310F,其以所述第五纵向屏条310E为基准形成于所述中心轴C的相对侧,所述第五纵向屏条310E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22可以大于所述第四纵向屏条310D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12,所述第六纵向屏条310F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32可以大于所述第五纵向屏条310E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22。
这里,当设包括所述中心轴C且垂直于地面的平面为中心面时,所述第一纵向屏条310A和所述第四纵向屏条310D可以形成为以所述中心面为基准相互对称,所述第二纵向屏条310B和所述第五纵向屏条310E可以形成为以所述中心面为基准相互对称,所述第三纵向屏条310C和所述第六纵向屏条310F可以形成为以所述中心面为基准相互对称。从而,所述第一纵向屏条310A 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11可以与所述第四纵向屏条 310D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12相同,所述第二纵向屏条310B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21可以与所述第五纵向屏条310E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22相同,所述第三纵向屏条310C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31可以与所述第六纵向屏条310F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32相同。
即,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纵向屏条310A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11可以形成为3度,所述第四纵向屏条310D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12也可以形成为3度,从而所述第一纵向屏条310A的第一长度轴A1与310D的第一长度轴A1之间的角度α1 可以形成为6度。
另外,所述第二纵向屏条310B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21可以形成为9度,所述第五纵向屏条310E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22也可以形成为9度,从而所述第二纵向屏条310B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第五纵向屏条310E的第一长度轴A1之间的角度α2可以形成为18度。
另外,所述第三纵向屏条310C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31可以形成为15度,所述第六纵向屏条310F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32也可以形成为15度,从而所述第三纵向屏条310C 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第六纵向屏条310F的第一长度轴A1之间的角度α3 可以形成为30度。
可以形成有多个所述横向屏条320,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可以被排列为在纵向(大致重力方向)上相互隔开,且可以分别在横向(大致垂直于重力的方向)上较长地形成。
具体地,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可以分别形成为大致正方形,该大致正方形具有朝向前方的前表面(下称第二前表面)321、构成所述第二前表面321 的背面且朝向后方的后表面(下称第二后表面)322、朝向左侧的左侧面(下称第二左侧面)323、构成所述第二左侧面323的背面且朝向右侧的右侧面(下称第二右侧面)324、朝向下方的下表面(下称第二下表面)325、以及形成所述第二下表面325的背面且朝向上方的上表面(下称第二上表面)326。
另外,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分别可以形成为所述第二前表面321与所述第二后表面322之间的距离(下称第二长度)L2大于所述第二上表面326与所述第二下表面325之间的距离(下称第二高度)H2,并且所述第二左侧面 323与所述第二右侧面324之间的距离(下称第二宽度)W2大于所述第二长度L2。
另外,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可以形成为任意的横向屏条320的第二上表面326(或第二下表面)325与和所述任意的纵向屏条310相邻的纵向屏条310 的第二下表面325(或第二上表面)326相向。
这里,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可以以所述驾驶员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以使所述驾驶员的头部位于横贯任意的横向屏条320的第二前表面321和所述第二后表面322的轴(下称第二长度轴)A2上。
即,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中的任意的纵向屏条310的第二长度轴A2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可以大于比所述任意的横向屏条320更邻近所述中心轴C的另一横向屏条320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
具体地,参照图6,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可以包括:第一横向屏条320A,其以所述中心轴C为基准形成于一侧;以及第二横向屏条320B,其以所述第一横向屏条320A为基准形成于所述中心轴C的相对侧,所述第二横向屏条 320B的第二长度轴A2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β2可以大于所述第一横向屏条320A的第二长度轴A2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β1。
这里,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还包括形成于所述中心轴C上的第三横向屏条320C,但也可以不包括所述第三横向屏条320C。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工程机械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即,当所述搭乘部100的踏板(未图示)和控制杆(未图示)被所述驾驶员操作时,可以使所述下部行驶体移动至作业场所,并启动所述动臂缸、所述斗杆缸及所述动臂缸,从而执行挖地或铲地等作业。
另外,所述前防护装置300可以保护所述驾驶员免受在作业过程中发产生的破片等异物的伤害。
这里,在本实施例的工程机械中,由于使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以所述驾驶员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所述驾驶员的头部可以位于所述第一长度轴A1上。即,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可以分别在所述驾驶员的视线方向上延伸。由此,如图5所示,与图2所示以往的纵向屏条310造成的盲点相比,可以减少所述纵向屏条310造成的盲点。由此,确保横向视野,从而可以顺畅地进行作业,并且可以预防碰撞等事故。
另外,由于使所述第一宽度W1小于所述第一长度L1,可以进一步减少所述纵向屏条310造成的盲点。即,所述纵向屏条310造成的盲点不仅受到所述第一长度L1的影响,还可能受到所述第一宽度W1的影响,如前述,所述第一长度L1造成的盲点可以通过使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以所述驾驶员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来减少,所述第一宽度W1造成的盲点可以通过使所述第一宽度W1小于所述第一长度L1来减少。
另外,由于使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也以所述驾驶员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所述驾驶员的头部可以位于所述第二长度轴A2上。即,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 可以分别在所述驾驶员的视线方向上延伸。由此,如图6所示,与图3所示以往的横向屏条320造成的盲点相比,可以减少所述横向屏条320造成的盲点。由此,还确保纵向视野,从而可以顺畅地进行作业,并且可以进一步预防碰撞等事故。
另外,由于使所述第二高度H2小于所述第二长度L2,可以进一步减少所述横向屏条320造成的盲点。即,所述横向屏条320造成的盲点不仅受到所述第二长度L2的影响,还可能受到所述第二高度H2的影响,如前述,所述第二长度L2造成的盲点可以通过使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以所述驾驶员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来减少,所述第二高度H2造成的盲点可以通过使所述第二高度 H2小于所述第二长度L2来减少。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不仅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以所述驾驶员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连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也以所述驾驶员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但不限于此。
即,可以只有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以所述驾驶员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或者,只有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以所述驾驶员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之间的间距比所述多个横向屏条 320之间的间距稠密,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造成的盲点可能比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造成的盲点更大,因而只有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以所述驾驶员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会更优于只有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以所述驾驶员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
另外,为了不仅确纵向视野,还确保横向视野,如同本实施例,可能更优选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和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以所述驾驶员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
这里,从增加所述前防护装置300的刚性的角度而言,也可能优选使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和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以所述驾驶员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
具体地,可能优选使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和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相互交叉地形成,以便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支撑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也支撑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从而提高所述前防护装置300 的整体的刚性。
这里,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和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在相互交叉的部分通过例如焊接等结合,所述前防护装置300的刚性与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 与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之间的结合部位的长度成比例,所述结合部位的长度可能受到所述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及所述第二长度轴 A2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的影响。
即,如图1至图3所示以往的情况,当多个纵向屏条31形成为相互平行且纵向屏条31的第一长度轴形成为与中心轴平行,并且多个横向屏条32形成为相互平行且横向屏条32的第二长度轴形成为与中心轴平行时,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成为彼此等同的水准,并且纵向屏条31与横向屏条32之间的结合部位的长度成为与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等同的水准。
相反,虽然未单独示出,即使如以往形成多个横向屏条,当多个纵向屏条不同于以往以驾驶员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时,第一长度会比以往的第一长度增加,并且纵向屏条与横向屏条之间的结合部位的长度可能成为与所增加的第一长度等同的水准。从而,与以往相比,可以提高前防护装置的刚性。尤其,多个纵向屏条中越是离中心轴远的纵向屏条,结合部位的长度越增加,从而,与以往相比,可以进一步提高前防护装置的刚性。
类似地,虽然未单独示出,即使如以往形成多个纵向屏条,当多个横向屏条不同于以往以所述驾驶员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时,第二长度会比以往的第二长度增加,并且纵向屏条与横向屏条之间的结合部位的长度可能成为与所增加的第二长度等同的水准。从而,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地,与以往相比,可以提高前防护装置的刚性。尤其,多个横向屏条中越是离中心轴远的横向屏条,结合部位的长度越增加,从而,与以往相比,可以进一步提高前防护装置的刚性。
另外,当如同本实施例使多个纵向屏条310和多个横向屏条320以所述驾驶员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时,第一长度L1会比以往的第一长度增加,第二长度L2会比以往的第二长度增加,并且纵向屏条310与横向屏条320之间的结合部位的长度可能变得大于所增加的第一长度L1和所增加的第二长度L2。从而,与前述情况(在以往的情况下,当只有多个纵向屏条以驾驶员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时、以及当只有多个横向屏条以驾驶员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时)相比,可以提高前防护装置300的刚性。尤其,在多个纵向屏条310中,越是离中心轴C远的纵向屏条310,以及,多个横向屏条320中越是离中心轴C远的横向屏条320,结合部位的长度可以进一步增加。即,例如,所述第二纵向屏条310B 与所述第一横向屏条320A之间的结合部位的长度可以比所述第一纵向屏条 310A与第一横向屏条320A之间的结合部位的长度增加,所述第二纵向屏条 310B与所述第二横向屏条320B之间的结合部位的长度可以比所述第二纵向屏条310B与所述第一横向屏条320A之间的结合部位的长度增加。从而,与前述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的前防护装置300的刚性。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当驾驶员的视点VP位于事先决定的位置时,考虑到视野,所述第一纵向屏条310A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 C之间的角度α11和所述第四纵向屏条310D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 C之间的角度α12分别形成为3度,所述第二纵向屏条310B的第一长度轴A1 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21和所述第五纵向屏条310E的第一长度轴A1 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22分别形成为9度,所述第三纵向屏条310C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31和所述第六纵向屏条310F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32分别形成为15度。
然而,由于所述搭乘座(未图示)通常形成为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节位置,当所述搭乘座(未图示)的位置或所述驾驶员姿势发生变动时,驾驶员的视点 VP可能发生变动,并且所述纵向屏条310造成的盲点可能增加。
有鉴于此,可以在2.55度至3.55度的范围内分别适当调节所述第一纵向屏条310A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11和所述第四纵向屏条310D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12,以在5.1度至 7.1度的范围内适当调节所述第一纵向屏条310A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第四纵向屏条310D的第一长度轴A1之间的角度α1。
另外,可以在7.7度至10.55度的范围内分别调节所述第二纵向屏条310B 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21和所述第五纵向屏条310E 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22,以在15.4度至21.1度的范围内适当地调节所述第二纵向屏条310B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第五纵向屏条310E的第一长度轴A1之间的角度α2。
另外,可以在12.7度至17.3度的范围内适当调节所述第三纵向屏条310C 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31和所述第六纵向屏条310F 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32,以在25.4度至34.6度的范围内适当地调节所述第三纵向屏条310C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第六纵向屏条310F的第一长度轴A1之间的角度α3。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虽然以挖掘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所述前防护装置300也可以应用于推土机、铲土机、铲车等。

Claims (10)

1.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
搭乘部(100),其为驾驶员提供能够搭乘的空间;以及
前防护装置(300),其安装于所述搭乘部(100)的前方,以保护所述驾驶员,
所述前防护装置(300)包括在横向上相互隔开的多个纵向屏条(310),
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以所述驾驶员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分别包括朝向前方的第一前表面(311)和构成所述第一前表面(311)的背面且朝向后方的第一后表面(312),并且形成为所述驾驶员的头位于横贯所述第一前表面(311)和所述第一后表面(312)的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当设横贯所述第一前表面(311)和所述第一后表面(312)的轴为第一长度轴(A1),由所述驾驶员的头部向前方延伸的轴为中心轴(C)时,
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中的任意的纵向屏条(310)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大于更邻近所述中心轴(C)的另一纵向屏条(310)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包括:
第一纵向屏条(310A),其以所述中心轴(C)为基准形成于一侧;以及
第二纵向屏条(310B),其以所述第一纵向屏条(310A)为基准形成于所述中心轴(C)的相对侧,
所述第一纵向屏条(310A)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11)在2.55度至3.55度的范围内,
所述第二纵向屏条(310B)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21)在7.7度至10.55度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还包括:
第三纵向屏条(310C),其以所述第二纵向屏条(310B)为基准形成于所述中心轴(C)的相对侧,
所述第三纵向屏条(310C)的第一长度轴(A1)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α31)在12.7度至17.3度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分别包括朝向左侧的左侧面(313)和构成所述左侧面(313)的背面且朝向右侧的右侧面(314),
所述左侧面(313)与所述右侧面(314)之间的宽度(W1)小于所述第一前表面(311)与所述第一后表面(312)之间的长度(L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防护装置(300)还包括在纵向上相互隔开的多个横向屏条(320),
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以所述驾驶员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分别包括朝向前方的第二前表面(321)和构成所述第二前表面(321)的背面且朝向后方的第二后表面(322),并且使所述驾驶员的头部位于横贯所述第二前表面(321)和所述第二后表面(322)的轴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当设横贯所述第二前表面(321)和所述第二后表面(322)的轴为第二长度轴(A2),从所述驾驶员的头部向前方延伸的轴为中心轴(C)时,
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中的任意的横向屏条(320)的第二长度轴(A2)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大于更邻近所述中心轴(C)的另一横向屏条(320)的第二长度轴(A2)与所述中心轴(C)之间的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横向屏条(320)与所述多个纵向屏条(310)交叉。
CN202022779706.6U 2019-12-02 2020-11-26 工程机械 Active CN21505343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58379A KR20210068843A (ko) 2019-12-02 2019-12-02 건설기계
KR10-2019-0158379 2019-12-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53430U true CN215053430U (zh) 2021-12-07

Family

ID=76378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79706.6U Active CN215053430U (zh) 2019-12-02 2020-11-26 工程机械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210068843A (zh)
CN (1) CN215053430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169659A (ko) 2022-06-09 2023-12-18 김명수 작업 차량용 전면 창 보호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61230U (zh) 2013-06-27 2013-12-25 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挖掘机驾驶室防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68843A (ko) 2021-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A031794B1 (ru) Козырек ковша для выемки грунта
EP2990539B1 (en) Wheel loader with bucket
JP5373169B1 (ja) 掘削爪および掘削爪用ボディ
US20170175358A1 (en) Cab and bulldozer
JP5420605B2 (ja) ホイールローダ
CN215053430U (zh) 工程机械
NZ237318A (en) Ripper frame having pitch control, integral frame and push block
JP5996122B2 (ja) 作業車両のキャブ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987917B1 (en) Bucket, and work vehicle provided with same
CN215105637U (zh) 工程机械
JP2007077681A (ja) ガード部材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作業機械用ブレード
EP2975181B1 (en) Work vehicle bucket and work vehicle provided with such bucket
JP6657021B2 (ja) 建設機械
JP5602351B2 (ja) 作業機械用ブレード
WO2017141373A1 (ja) ブルドーザ
JP7237036B2 (ja) 建設機械
WO2020256051A1 (ja) 作業車両
WO2020054640A1 (ja) バケットおよび作業車両
JP5558548B2 (ja) ホイールローダ
US20160168826A1 (en) Debris Guard for a Blade of a Work Vehicle
CN113133313A (zh) 作业车辆的车架及作业车辆
JP6123601B2 (ja) 排土板
WO2020054639A1 (ja) バケットおよび作業車両
RU2188279C1 (ru) Скрепер
KR20070064085A (ko) 굴삭기의 도저블레이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Inchon,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HYUNDAI DOOSAN INFRACORE Co.,Ltd.

Address before: Inchon,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DOOSAN INFRACOR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