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32606U - 变曲率弯管机 - Google Patents

变曲率弯管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32606U
CN215032606U CN202121321117.1U CN202121321117U CN215032606U CN 215032606 U CN215032606 U CN 215032606U CN 202121321117 U CN202121321117 U CN 202121321117U CN 215032606 U CN215032606 U CN 215032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unit
clamping
pipe
curv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211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骏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CO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CO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CO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CO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2111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32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32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326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变曲率弯管机,适用于弯折管件,所述变曲率弯管机包含机台、包括基座的机头装置、可驱动所述基座移动的驱动装置及弯管装置,所述弯管装置包括弯管臂、第一轮模单元及第一夹模单元,所述弯管装置经操作于第一曲率模式,所述管件经输送至所述第一夹模单元及所述第一轮模单元间且所述第一夹模单元被驱动而夹置所述管件时,所述弯管臂被驱动而旋转使所述管件被弯折而具备第一曲率,所述弯管装置经操作于第二曲率模式,所述第一夹模单元也被驱动而夹置所述管件且所述弯管臂也被驱动而旋转时,所述基座被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而移动,使所述管件被弯折而具备第二曲率。

Description

变曲率弯管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弯管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变曲率弯管机。
背景技术
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TW 451756U所示,一种现有的弯管机,适用于弯折管件,且包括一个机台、一个自所述机台一侧延伸的机头、一个位于所述机台前方且能转动且设置于所述机头的弯管臂,及一个设置于所述机头且连动所述弯管臂转动的传动单元,所述传动单元具有一个马达、一个受所述马达驱动的滚珠螺杆、一个螺设所述滚珠螺杆的拉动块,及一个连接于所述拉动块并连动所述弯管臂的链条,所述现有的弯管机利用所述马达驱动所述滚珠螺杆,以连动所述链条带动所述弯管臂绕自轴旋转,以达到对所述管件进行弯管动作的功效。
然而,所述现有的弯管机于进行弯管动作时,所述弯管臂被所述链条带动的路径保持相同,故所述弯管臂弯折所述管件所产生的曲率也会保持一致,因此所述管件经所述现有的弯管机加工后仅能产生相同的曲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能解决先前技术问题的变曲率弯管机。
本实用新型变曲率弯管机,适用于弯折管件,所述变曲率弯管机包含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机台、用于输送所述管件的送料装置、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于所述机台一侧的包括基座的机头装置、设置于所述基座与所述机台间的驱动装置,及安装于所述基座的弯管装置,所述机头装置还包括转动单元,所述驱动装置能驱动所述基座相对于所述机台沿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的左右方向移动,及沿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及所述左右方向的上下方向移动,所述弯管装置包括轴设于所述转动单元的弯管臂、固定于所述弯管臂的第一轮模单元、能移动且安装于所述弯管臂的第一夹模单元,及安装于所述第一夹模单元与所述弯管臂间的夹模驱动单元,所述弯管臂与所述第一轮模单元能被所述转动单元驱动而以对应所述上下方向的第一轴线为轴转动,所述夹模驱动单元能驱动所述第一夹模单元于靠近所述第一轮模单元并得以夹持所述管件的第一夹持位置,及远离所述第一轮模单元的第一松放位置间移动,所述弯管装置能经操作于第一曲率模式及第二曲率模式转换使用,于所述第一曲率模式时,经所述送料装置输送所述管件至所述第一夹模单元及所述第一轮模单元间且所述第一夹模单元移动至所述第一夹持位置并夹置所述管件,所述弯管臂被驱动而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以使所述管件被弯折而具备第一曲率,于所述第二曲率模式时,经所述送料装置输送所述管件至所述第一夹模单元及所述第一轮模单元间且所述第一夹模单元移动至所述第一夹持位置并夹置所述管件,且所述弯管臂被驱动而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基座沿所述左右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管件被弯折而具备相异于所述第一曲率的第二曲率。
本实用新型变曲率弯管机,所述弯管装置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弯管臂且位于所述第一轮模单元的相反侧的第二轮模单元,及能移动且安装于所述弯管臂且位于所述第一夹模单元的相反侧的第二夹模单元,所述驱动装置还能驱动所述基座以对应所述前后方向的第二轴线为轴实质转动180度,且所述弯管装置被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以使所述第二轮模单元与所述第二夹模单元相邻于所述送料装置,并经所述送料装置输送所述管件至所述第二轮模单元及所述第二夹模单元间,使所述第二夹模单元与所述第二轮模单元得以弯折所述管件。
本实用新型变曲率弯管机,所述第二轮模单元具有上轮模部,及沿所述上下方向与所述上轮模部相邻设置的下轮模部,所述第二夹模单元具有对应于所述上轮模部的上夹模部,及沿所述上下方向与所述上夹模部相邻设置且对应于所述下轮模部的的下夹模部,所述夹模驱动单元还能驱动所述上夹模部相对所述弯管臂于靠近所述上轮模部并得以夹持所述管件的第二夹持位置,及远离所述上轮模部的第二松放位置间移动,所述夹模驱动单元还能驱动所述下夹模部相对所述弯管臂于靠近所述下轮模部并得以夹持所述管件的第三夹持位置,及远离所述下轮模部的第三松放位置间移动,所述弯管装置能经操作于第三曲率模式及第四曲率模式转换使用,于所述第三曲率模式时,经所述送料装置输送所述管件以使所述管件靠近所述第二夹模单元及所述第二轮模单元,而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基座沿所述上下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管件位于所述上夹模部及所述上轮模部间,所述上夹模部移动至所述第二夹持位置并夹置所述管件,且所述弯管臂被驱动而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以使所述管件被弯折而具备第三曲率,于所述第四曲率模式时,经所述送料装置输送所述管件以使所述管件靠近所述第二夹模单元与所述第二轮模单元,而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基座沿所述上下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管件位于所述下夹模部及所述下轮模部间,所述下夹模部移动至所述第三夹持位置并夹置所述管件而具备相异于所述第三曲率的第四曲率。
本实用新型变曲率弯管机,所述弯管装置于所述第四曲率模式时,经所述送料装置输送所述管件以使所述管件靠近所述第二夹模单元与所述第二轮模单元,而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基座沿所述上下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管件位于所述下夹模部及所述下轮模部间,所述下夹模部移动至所述第三夹持位置并夹置所述管件且所述弯管臂被驱动而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以使所述管件被弯折而具备所述第四曲率。
本实用新型变曲率弯管机,所述弯管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座并位于所述转动单元旁的辅助臂、能移动且安装于所述辅助臂且相邻于所述第二夹模单元的导模单元,及安装于所述导模单元及所述辅助臂间的导模驱动单元,所述导模单元具有对应所述上轮模部且相邻于所述上夹模部的上导模部,及对应所述下轮模部且相邻于所述下夹模部的下导模部,所述导模驱动单元能驱动所述上导模部相对所述辅助臂于靠近所述上轮模部并得以与所述上夹模部共同夹持所述管件的第四夹持位置,及远离所述上轮模部的第四松放位置间移动,所述导模驱动单元还能驱动所述下导模部相对所述辅助臂于靠近所述下轮模部并得以与所述下夹模部共同夹持所述管件的第五夹持位置,及远离所述下轮模部的第五松放位置间移动,以辅助所述第二夹模单元操作于所述第三曲率模式及所述第四曲率模式。
本实用新型变曲率弯管机,所述导模单元还具有对应所述第一轮模单元且相邻于所述第一夹模单元的辅助导模部,所述导模驱动单元还能驱动所述辅助导模部相对所述辅助臂于靠近所述第一轮模单元并得以与所述第一夹模单元共同夹持所述管件的第六夹持位置,及远离所述第一轮模单元的第六松放位置间移动,以辅助所述第一夹模单元操作于所述第一曲率模式及所述第二曲率模式。
本实用新型变曲率弯管机,所述送料装置包括用以夹持所述管件的送料座、用以驱动所述送料座沿所述前后方向移动的驱动件、穿设于所述送料座及所述管件的芯棒,及两个沿所述左右方向相间隔并固定设置在所述机台的导轨,所述送料座安装于所述导轨并沿所述前后方向移动以输送所述管件。
本实用新型变曲率弯管机,所述送料座具有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并用以夹持所述管件的夹头、能滑动且安装于所述导轨的滑块,及能驱动所述夹头以对应所述前后方向的第三轴线为轴转动的旋转驱动件,所述旋转驱动件驱动所述夹头转动,而使所述夹头所夹送的所述管件连带转动。
本实用新型变曲率弯管机,所述芯棒为钢索式芯棒。
本实用新型变曲率弯管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沿所述上下方向安装于所述机台的第一滑轨组、沿所述上下方向滑设于所述第一滑轨组的第一载板、沿所述左右方向安装于所述第一载板的第二滑轨组,及沿所述左右方向滑设于所述第二滑轨组的第二载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所述送料装置、所述机头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及所述弯管装置,以使所述弯管装置于所述第一曲率模式时,由所述第一夹模单元及所述第一轮模单元配合所述弯管臂弯折所述管件而具备所述第一曲率,并使所述弯管装置于所述第二曲率模式时,由所述第一夹模单元及所述第一轮模单元配合所述弯管臂弯折所述管件,并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基座沿所述左右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管件被弯折而具备相异所述第一曲率的所述第二曲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变曲率弯管机的一个实施例的不完整侧视图;
图2是所述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所述实施例的一个不完整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所述实施例的另一个不完整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一个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机头装置、驱动装置及弯管装置的相对关系;
图6是所述实施例的所述机头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及所述弯管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7是一个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所述机头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及所述弯管装置操作于第一曲率模式;
图8是一个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所述机头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及所述弯管装置操作于所述第一曲率模式;
图9是一个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所述机头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及所述弯管装置操作于第二曲率模式;
图10是一个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所述机头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及所述弯管装置操作于所述第二曲率模式;
图11是一个类似图6的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所述机头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及所述弯管装置沿第二轴线旋转;
图12是一个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所述机头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及所述弯管装置操作于第三曲率模式;
图13是一个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所述机头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及所述弯管装置操作于第四曲率模式;
图14是一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所制得的一个自行车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所使用的相对位置用语,例如,"前"、"后"、"左"、"右"、"上"、"下",是以各图所示方位暨正常使用方位为基准,并定义出一个前后方向D1、一个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D1的左右方向D2、一个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D1与所述左右方向D2的上下方向D3、一个对应所述上下方向D3的第一轴线L1、一个对应所述前后方向D1的第二轴线L2,及一个对应所述前后方向D1的第三轴线L3。
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变曲率弯管机的一个实施例,适用于弯折一个管件9,且包含一个沿所述前后方向D1延伸的机台1、一个送料装置2、一个机头装置3、一个驱动装置4、一个弯管装置5。
所述送料装置2用于输送所述管件9并设置在所述机台1上,且包括一个用以夹持所述管件9的送料座21、一个用以驱动所述送料座21沿所述前后方向D1移动的驱动件22、一个穿设于所述送料座21及所述管件9的芯棒23,及两个沿所述左右方向D2相间隔并固定设置于所述机台1上的导轨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22为马达,且经电路控制而带动所述送料座21移动,此为机械领域的通常知识,且非本案的特征所在,故在此不予赘述。
所述送料座21滑设于所述导轨24并可沿所述前后方向D1移动以输送所述管件9,所述送料座21具有一个能滑动且安装于所述导轨24的滑块211、一个安装在所述滑块211上的旋转驱动件212,及一个沿所述前后方向D1安装于所述旋转驱动件212并用以夹持所述管件9的夹头213,所述旋转驱动件212用以驱动所述夹头213转动,进而使所述夹头213所夹送的所述管件9连带转动,由于所述夹头213可被驱动而带动所述管件9转动,因此操作所述弯管装置5时,可借由转动所述管件9以调整弯折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驱动件212为经电路控制而转动的马达,连带带动所述夹头213与所述管件9转动,此为机械领域的通常知识,且非本案的特征所在,故在此不予赘述。
所述芯棒23穿设于所述管件9内并提供支撑力,以防止所述管件9被所述夹头213夹固及弯折时产生形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芯棒23为钢索式芯棒。
参阅图3、图4与图5,所述机头装置3沿所述前后方向D1设置于所述机台1前侧,且包括一个基座31及一个转动单元32,所述基座31具有一个沿所述前后方向D1枢接于所述驱动装置4的连接轴311,所述转动单元32具有一个沿所述上下方向D3延伸并被一个第一马达(图未示)带动而可绕自轴转动的第一转轴321,及一个连接所述第一马达与所述第一转轴321的齿轮组(图未示)。
所述驱动装置4设置于所述基座31与所述机台1间,并包括一个沿所述上下方向D3安装于所述机台1的第一滑轨组41、一个滑设于所述第一滑轨组41的第一载板42、一个沿所述左右方向D2安装于所述第一载板42的第二滑轨组43、一个滑设于所述第二滑轨组43的第二载板44、一个安装于所述第二载板44且用以连接所述连接轴311的连接筒45、沿所述前后方向D1延伸穿过所述第二载板44、该第一载板42与所述连接筒45并可绕自轴转动的一个第二转轴46、安装于所述机台1用以传动所述第二转轴46绕自轴转动的一个第二马达47、用以驱动该第一载板42沿所述上下方向D3移动的一个第一驱动组(图未示),及用以驱动所述第二载板44沿所述左右方向D2移动的一个第二驱动组(图未示),故可借由所述驱动装置4的第二载板42带动所述基座31相对于所述机台1沿所述左右方向D2及所述上下方向D3移动,并借由所述驱动装置4的第二转轴46带动所述基座31以所述第二轴线L2为轴实质转动180度。
所述弯管装置5安装于所述基座31,且包括一个轴设于所述第一转轴321的弯管臂51、一个固定于所述弯管臂51的第一轮模单元52、一个能沿所述左右方向D2移动且安装于所述弯管臂51的第一夹模单元53、一个安装于所述弯管臂51的夹模驱动单元54、一个固定于所述弯管臂51且位于所述第一轮模单元52的上侧的第二轮模单元55、一个能沿所述左右方向D2移动且安装于所述弯管臂51且位于所述第一夹模单元53的上侧的第二夹模单元56、一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座31并位于所述转动单元32旁的辅助臂57、一个能沿所述左右方向D2移动且安装于所述辅助臂57且相邻于所述第二夹模单元56的导模单元58,及一个安装于所述导模单元58与所述辅助臂57间的导模驱动单元59。
所述弯管臂51可被所述第一转轴321带动而以所述第一轴线L1为轴相对于所述基座31转动。
所述第二轮模单元55具有一个上轮模部551,及一个沿所述上下方向D3位于所述上轮模部551下侧的下轮模部552,所述第二夹模单元56具有一个对应于所述上轮模部551的上夹模部561,及一个沿所述上下方向D3位于所述上夹模部561下侧且对应于所述下轮模部552的的下夹模部562,所述上轮模部551为多层式设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轮模部551与所述上夹模部561皆为双层式设计,且所述上轮模部551与所述上夹模部561的两层开口方向皆不同,以适配经弯折后而具备不同曲率的所述管件9。
所述夹模驱动单元54连接所述弯管臂51、所述第一夹模单元53及所述第二夹模单元56,并可驱动所述第一夹模单元53沿所述左右方向D2移动而在靠近所述第一轮模单元52并得以夹持所述管件9的第一夹持位置,及远离所述第一轮模单元52的第一松放位置间移动,所述夹模驱动单元54也可驱动所述第二夹模单元56沿所述左右方向D2移动,使所述上夹模部561相对所述弯管臂51于靠近所述上轮模部551并得以夹持所述管件9的第二夹持位置,及远离所述上轮模部551的第二松放位置间移动,以及使所述下夹模部562相对所述弯管臂51于靠近所述下轮模部552并得以夹持所述管件9的第三夹持位置,及远离所述下轮模部552的第三松放位置间移动。
所述导模单元58具有对应所述第一轮模单元52且相邻于所述第一夹模单元53的一个辅助导模部580、对应所述上轮模部551且相邻于所述上夹模部561的一个上导模部581,及对应所述下轮模部552且相邻于所述下夹模部562的一个下导模部582。
所述导模驱动单元59可驱动所述导模单元58沿所述左右方向D2移动,使所述上导模部581相对所述辅助臂57于靠近所述上轮模部551并得以与所述上夹模部561共同夹持所述管件9的第四夹持位置,及远离所述上轮模部551的第四松放位置间移动,使所述下导模部582相对所述辅助臂57于靠近所述下轮模部552并得以与所述下夹模部562共同夹持所述管件9的第五夹持位置,及远离所述下轮模部552的第五松放位置间移动,使所述辅助导模部580相对所述辅助臂57于靠近所述第一轮模单元52并得以与所述第一夹模单元53共同夹持所述管件9的第六夹持位置,及远离所述第一轮模单元52的第六松放位置间移动。
所述弯管装置5可经操作于第一曲率模式、第二曲率模式、第三曲率模式及第四曲率模式转换使用。
参阅图6、图7与图8,所述弯管装置5经操作于所述第一曲率模式时,所述第一轮模单元52位于上方、所述第二轮模单元55位于下方,所述送料装置2(配合图3所示)输送所述管件9至所述第一夹模单元53与所述第一轮模单元52间且所述第一夹模单元53移动至所述第一夹持位置并搭配所述辅助导模部580共同夹置所述管件9,再配合所述弯管臂51被驱动而绕所述第一轴线L1旋转(如图6~图8所示)以使所述管件9被弯折而具备第一曲率。
参阅图6、图9与图10,所述弯管装置5经操作于所述第二曲率模式时,所述第一轮模单元52位于上方、所述第二轮模单元55位于下方,所述送料装置2(配合图3所示)输送所述管件9至所述第一夹模单元53与所述第一轮模单元52间且所述第一夹模单元53移动至所述第一夹持位置并搭配所述辅助导模部580共同夹置所述管件9,再配合所述弯管臂51被驱动而绕所述第一轴线L1旋转时,所述驱动装置4驱动所述基座31沿所述左右方向D2移动(如图6、图9与图10所示),以使所述管件9被弯折而具备相异于所述第一曲率的第二曲率,故借由所述驱动装置4配合所述弯管装置5操作于所述第一曲率模式与所述第二曲率模式,而提供两种不同的曲率。
参阅图11与图12,所述弯管装置5经操作于所述第三曲率模式时,所述基座31与所述弯管装置5被所述驱动装置4驱动绕所述第二轴线L2实质旋转180度,使所述第二轮模单元55位于上方、所述第一轮模单元52位于下方,并使所述第二轮模单元55及所述第二夹模单元56相邻于所述送料装置2,且经由所述送料装置2输送所述管件9靠近所述第二夹模单元56及所述第二轮模单元55(配合图3所示),使所述管件9位于所述第二轮模单元55及所述第二夹模单元56间,而后由所述驱动装置4驱动所述基座31沿所述上下方向D3移动以使所述管件9位于所述上夹模部561及所述上轮模部551间,而所述上夹模部561被所述夹模驱动单元54驱动而移动至所述第二夹持位置并搭配所述上导模部581共同夹置所述管件9,再配合所述弯管臂51被驱动而绕所述第一轴线L1旋转以使所述管件9被弯折而具备第三曲率。
参阅图11与图13,所述弯管装置5经操作于所述第四曲率模式时,所述第二轮模单元55位于上方、所述第一轮模单元52位于下方,所述第二轮模单元55及所述第二夹模单元56相邻于所述送料装置2,且经由所述送料装置2输送所述管件9靠近所述第二夹模单元56及所述第二轮模单元55(配合图3所示),使所述管件9位于所述第二轮模单元55及所述第二夹模单元56间,而后由所述驱动装置4驱动所述基座31沿所述上下方向D3移动以使所述管件9位于所述下夹模部562及所述下轮模部552间,而所述下夹模部562被所述夹模驱动单元54驱动而移动至所述第三夹持位置并搭配所述下导模部582共同夹置所述管件9,再配合所述弯管臂51被驱动而绕所述第一轴线L1旋转以使所述管件9被弯折而具备相异于所述第三曲率的第四曲率,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所述第一曲率模式、所述第二曲率模式、所述第三曲率模式或所述第四曲率模式,所述弯管臂51转动的角度皆可根据需求予以调整。
借由所述导模驱动单元59驱动所述辅助导模部580、所述上导模部581及所述下导模部582相对移动,以分别辅助第一夹模单元53、所述第二夹模单元56的上夹模部561及所述第二夹模单元56的下夹模部562弯折所述管件9。
接续上述段落,以下会针对本实施例操作于所述第一曲率模式、所述第二曲率模式、所述第三曲率模式及所述第四曲率模式的实际态样进行说明。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可用于制得如图14所示的一个自行车把手100,以下会针对所述自行车把手100的实际弯管流程进行说明,所述自行车把手100的实际弯管流程可区分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及第四阶段。
首先,参阅图3、图11与图13,于所述第一阶段时,所述弯管装置5被所述驱动装置4驱动而使所述第二轮模单元55及所述第二夹模单元56相邻于所述送料装置2,而所述弯管装置5经设定操作于所述第四曲率模式,所述下夹模部562被所述夹模驱动单元54驱动并搭配所述下轮模部552与所述下导模部582共同夹置所述管件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夹模部562、所述下导模部582与所述下轮模部552通过夹置所述管件9,再配合所述弯管臂51绕所述第一轴线L1旋转,而完成所述第一阶段的弯管作业,使所述管件9于所述第一阶段经弯折的部分具备所述第四曲率。但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下导模部582与所述下轮模部552本身已具备一定的弯曲度,即使不旋转所述弯管臂51,所述下导模部582与所述下轮模部552仍能单纯借由夹挤的方式弯折所述管件9而具备所述第四曲率。
接着,参阅图3、图11与图12,接续上述段落并进入所述第二阶段,所述弯管装置5经设定操作于所述第三曲率模式,此时,所述上夹模部561被所述夹模驱动单元54驱动并搭配所述上轮模部551与所述上导模部581共同夹置所述管件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轮模部551与所述上夹模部561皆为双层式设计,因此在所述第二阶段,借由所述送料装置2转动所述管件9,再配合所述驱动装置4沿所述上下方向D3移动所述弯管装置5,即可通过所述上夹模部561的任一层与所述上轮模部551相对应的其中一层夹置所述管件9,再配合所述弯管臂51绕所述第一轴线L1旋转,而完成所述第二阶段的弯管作业,使所述管件9于所述第二阶段经弯折的部分具备所述第三曲率。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第二阶段时,可针对所述管件9进行一次以上的弯管作业,以使所述管件9调整出符合需求的形状。
然后,参阅图3与图6,接续上述段落并进入所述第三阶段,所述驱动装置4驱动所述连接轴311以对应所述前后方向D1的所述第二轴线L2为轴实质转动180度,进而使所述基座31以所述第二轴线L2为轴实质转动180度(图6相对于图3),换言之,所述基座31被带动而实质转动180度即意味着所述弯管臂51绕所述第一轴线L1旋转的方向会与所述基座31被带动前相反,因此所述弯管臂51提供弯折力的方向也会与转动前相反,故本实用新型变曲率弯管机也能够进行双向弯管。
最后,参阅图6、图9与图10,接续上述段落并进入所述第四阶段,所述管件9被所述第一夹模单元53、所述第一轮模单元52及所述辅助导模部580共同夹持,并配合所述弯管臂51绕所述第一轴线L1旋转,所述驱动装置4驱动所述基座31沿所述左右方向D2移动,以使所述管件9被弯折而具备相异于所述第一曲率的所述第二曲率,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曲率与所述第四曲率相同,因此,所述实施例借由所述驱动装置4配合所述弯管装置5弯折所述管件9而具备所述第二曲率,以使所述管件9无论是由所述第一夹模单元53或由所述第二夹模单元56夹置,皆能经弯折而具备与所述第二曲率及所述第四曲率相同的曲率,故借由本实用新型变曲率弯管机进行双向弯管作业,可依上述流程制得左右曲率对称的所述自行车把手100,而不需分次进行弯管作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变曲率弯管机具备以下功效,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一)借由所述第一夹模单元53、所述第一轮模单元52及所述辅助导模部580共同夹持所述管件9,并配合所述弯管臂51及所述驱动装置4的转动及位移,而分别于所述第一曲率模式或所述第二曲率模式提供两种不同的曲率。
(二)借由所述上夹模部561、所述上轮模部551及所述上导模部581共同夹持所述管件9,并配合所述弯管臂51的转动,而于所述第三曲率模式弯折所述管件9。
(三)借由所述下夹模部562、所述下轮模部552及所述下导模部582共同夹持所述管件9,并配合所述弯管臂51的转动与否,而于所述第四曲率模式弯折所述管件9。
(四)借由所述旋转驱动件212驱动所述夹头213转动,而使所述夹头213所夹送的所述管件9连带转动,故在操作所述弯管装置5时,可借由转动所述管件9以调整弯折方向。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变曲率弯管机,适用于弯折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曲率弯管机包含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机台、用于输送所述管件的送料装置、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于所述机台一侧的包括基座的机头装置、设置于所述基座与所述机台间的驱动装置,及安装于所述基座的弯管装置,所述机头装置还包括转动单元,所述驱动装置能驱动所述基座相对于所述机台沿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的左右方向移动,及沿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及所述左右方向的上下方向移动,所述弯管装置包括轴设于所述转动单元的弯管臂、固定于所述弯管臂的第一轮模单元、能移动且安装于所述弯管臂的第一夹模单元,及安装于所述第一夹模单元与所述弯管臂间的夹模驱动单元,所述弯管臂与所述第一轮模单元能被所述转动单元驱动而以对应所述上下方向的第一轴线为轴转动,所述夹模驱动单元能驱动所述第一夹模单元于靠近所述第一轮模单元并得以夹持所述管件的第一夹持位置,及远离所述第一轮模单元的第一松放位置间移动,所述弯管装置能经操作于第一曲率模式及第二曲率模式转换使用,于所述第一曲率模式时,经所述送料装置输送所述管件至所述第一夹模单元及所述第一轮模单元间且所述第一夹模单元移动至所述第一夹持位置并夹置所述管件,所述弯管臂被驱动而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以使所述管件被弯折而具备第一曲率,于所述第二曲率模式时,经所述送料装置输送所述管件至所述第一夹模单元及所述第一轮模单元间且所述第一夹模单元移动至所述第一夹持位置并夹置所述管件,且所述弯管臂被驱动而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基座沿所述左右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管件被弯折而具备相异于所述第一曲率的第二曲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曲率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装置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弯管臂且位于所述第一轮模单元的相反侧的第二轮模单元,及能移动且安装于所述弯管臂且位于所述第一夹模单元的相反侧的第二夹模单元,所述驱动装置还能驱动所述基座以对应所述前后方向的第二轴线为轴实质转动180度,且所述弯管装置被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以使所述第二轮模单元与所述第二夹模单元相邻于所述送料装置,并经所述送料装置输送所述管件至所述第二轮模单元及所述第二夹模单元间,使所述第二夹模单元与所述第二轮模单元得以弯折所述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曲率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轮模单元具有上轮模部,及沿所述上下方向与所述上轮模部相邻设置的下轮模部,所述第二夹模单元具有对应于所述上轮模部的上夹模部,及沿所述上下方向与所述上夹模部相邻设置且对应于所述下轮模部的下夹模部,所述夹模驱动单元还能驱动所述上夹模部相对所述弯管臂于靠近所述上轮模部并得以夹持所述管件的第二夹持位置,及远离所述上轮模部的第二松放位置间移动,所述夹模驱动单元还能驱动所述下夹模部相对所述弯管臂于靠近所述下轮模部并得以夹持所述管件的第三夹持位置,及远离所述下轮模部的第三松放位置间移动,所述弯管装置能经操作于第三曲率模式及第四曲率模式转换使用,于所述第三曲率模式时,经所述送料装置输送所述管件以使所述管件靠近所述第二夹模单元及所述第二轮模单元,而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基座沿所述上下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管件位于所述上夹模部及所述上轮模部间,所述上夹模部移动至所述第二夹持位置并夹置所述管件,且所述弯管臂被驱动而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以使所述管件被弯折而具备第三曲率,于所述第四曲率模式时,经所述送料装置输送所述管件以使所述管件靠近所述第二夹模单元与所述第二轮模单元,而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基座沿所述上下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管件位于所述下夹模部及所述下轮模部间,所述下夹模部移动至所述第三夹持位置并夹置所述管件而具备相异于所述第三曲率的第四曲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曲率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装置于所述第四曲率模式时,经所述送料装置输送所述管件以使所述管件靠近所述第二夹模单元与所述第二轮模单元,而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基座沿所述上下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管件位于所述下夹模部及所述下轮模部间,所述下夹模部移动至所述第三夹持位置并夹置所述管件且所述弯管臂被驱动而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以使所述管件被弯折而具备所述第四曲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曲率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座并位于所述转动单元旁的辅助臂、能移动且安装于所述辅助臂且相邻于所述第二夹模单元的导模单元,及安装于所述导模单元及所述辅助臂间的导模驱动单元,所述导模单元具有对应所述上轮模部且相邻于所述上夹模部的上导模部,及对应所述下轮模部且相邻于所述下夹模部的下导模部,所述导模驱动单元能驱动所述上导模部相对所述辅助臂于靠近所述上轮模部并得以与所述上夹模部共同夹持所述管件的第四夹持位置,及远离所述上轮模部的第四松放位置间移动,所述导模驱动单元还能驱动所述下导模部相对所述辅助臂于靠近所述下轮模部并得以与所述下夹模部共同夹持所述管件的第五夹持位置,及远离所述下轮模部的第五松放位置间移动,以辅助所述第二夹模单元操作于所述第三曲率模式及所述第四曲率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曲率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模单元还具有对应所述第一轮模单元且相邻于所述第一夹模单元的辅助导模部,所述导模驱动单元还能驱动所述辅助导模部相对所述辅助臂于靠近所述第一轮模单元并得以与所述第一夹模单元共同夹持所述管件的第六夹持位置,及远离所述第一轮模单元的第六松放位置间移动,以辅助所述第一夹模单元操作于所述第一曲率模式及所述第二曲率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变曲率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装置包括用以夹持所述管件的送料座、用以驱动所述送料座沿所述前后方向移动的驱动件、穿设于所述送料座及所述管件的芯棒,及两个沿所述左右方向相间隔并固定设置在所述机台的导轨,所述送料座安装于所述导轨并沿所述前后方向移动以输送所述管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曲率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座具有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并用以夹持所述管件的夹头、能滑动且安装于所述导轨的滑块,及能驱动所述夹头以对应所述前后方向的第三轴线为轴转动的旋转驱动件,所述旋转驱动件驱动所述夹头转动,而使所述夹头所夹送的所述管件连带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曲率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为钢索式芯棒。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曲率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沿所述上下方向安装于所述机台的第一滑轨组、沿所述上下方向滑设于所述第一滑轨组的第一载板、沿所述左右方向安装于所述第一载板的第二滑轨组,及沿所述左右方向滑设于所述第二滑轨组的第二载板。
CN202121321117.1U 2021-06-11 2021-06-11 变曲率弯管机 Active CN215032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21117.1U CN215032606U (zh) 2021-06-11 2021-06-11 变曲率弯管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21117.1U CN215032606U (zh) 2021-06-11 2021-06-11 变曲率弯管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32606U true CN215032606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02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21117.1U Active CN215032606U (zh) 2021-06-11 2021-06-11 变曲率弯管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326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21582B2 (en) Bending machine for rod-shaped workpieces made from wire, tubular material or the like
CN100446886C (zh) 全自动弯管冲孔机
CN102049439B (zh) 一种集校直、开料、三维数控弯管功能为一体的弯管机
US5499522A (en) Double-head pipe bending machine
CN204504573U (zh) 起重机车架前后段组对工装
CN108994165B (zh) 前后多工位管端一体组合弯管机
CN104493408A (zh) 起重机车架前后段组对工装
CN102948022A (zh) 多线式压接电线制造装置、多二线式压接电线制造方法、多线式电线进给装置、端子压接方法和端子压接装置
CN210730631U (zh) 一种可调节弯管机
CN105903791B (zh) 全自动管体折弯成型设备
CN108832463A (zh) 一种全自动单头插入机
JP2002192236A (ja) 長尺材の曲げ加工装置
CN215032606U (zh) 变曲率弯管机
CN116673370A (zh) 一种扁管弯管机头结构
CN112975414A (zh) 弯管管端一体成型机
CN114453462B (zh) 带自动掉头功能的左右共弯弯管机及其加工方法
CN108160784A (zh) 数控弯管机
CN206316194U (zh) 一种弯管机
CN210208202U (zh) 一种双弯弯管机
EP0881010A1 (en) Bending apparatus
TWI774403B (zh) 變曲率彎管機
CN210497792U (zh) 一种弯管成型机
CN110947806A (zh) 一种全自动弯管设备和方法
CN220532680U (zh) 一种左右共弯机构
CN214349234U (zh) 一种线旋转装置、成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