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87316U - 瓶盖及瓶 - Google Patents

瓶盖及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87316U
CN214987316U CN202120600255.7U CN202120600255U CN214987316U CN 214987316 U CN214987316 U CN 214987316U CN 202120600255 U CN202120600255 U CN 202120600255U CN 214987316 U CN214987316 U CN 2149873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cap
wall
lower cover
upp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0025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剑
邓玉明
卢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llino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0025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873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873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873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瓶盖及瓶,该瓶盖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旋拧盖设于下盖的顶部开口处,下盖的底部开口处设置有封口膜,以在上盖、下盖与封口膜之间合围形成储料腔室;储料腔室的内部能上下移动地设置有穿刺件,穿刺件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切割刀,穿刺件的顶部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导向块,上盖的下方设置有多个导向柱,导向柱的侧边缘呈弧形;上盖处于旋拧上移状态,导向柱的弧形侧边缘与对应位置上的导向块的边缘抵接并推动导向块沿导向柱的弧形侧边缘下移,以使穿刺件下移至各切割刀与封口膜相抵接的位置,且切割刀沿封口膜的边缘切开封口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能够向瓶体内投放基础原料的瓶盖存在结构复杂、开启不便、消费者体验较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瓶盖及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品盛装容器技术领域,进一步的,涉及一种瓶盖及瓶,尤其涉及一种内部设置有可单独充填粉剂、颗粒或者液体的密闭腔室的穿刺瓶盖及瓶。
背景技术
目前饮料市场上出现的一种具有单独密闭储物空间的瓶盖,其使用原理为:把基础原料(如:固体粉剂、浓缩液、药物或益生菌等)充填到一个具有单独密闭腔室的瓶盖里,来实现对基础原料的储存保鲜,位于瓶盖下方与瓶盖相配套的瓶体内则装有用于与基础原料混合或对其进行溶解的纯净水或基础溶液。在饮用时,通过瓶盖上设置的开关机构将密闭腔室打开,基础原料投入至下方瓶体内,充分摇匀后即可直接饮用。
上述形式的饮料可以不添加或少量添加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在货架期内保证其口感及品质功效,有益于饮用者的健康,且给人一种纯天然、绿色的感觉。另外,在通过开关机构开启瓶盖以及完成整个投料和饮用的过程中,会给消费者一种亲自完成加工饮品的既视感和成就感,极大的提高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但是,目前现有具备此类功能的瓶盖存在结构较为复杂、开启不便、消费者体验较差等缺点。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瓶盖及瓶,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瓶盖及瓶,通过结构的改进简化了具有单独密闭储物空间的瓶盖的开启步骤,开启时只需旋拧上盖,瓶盖内部的穿刺件在上盖与下盖的导向作用下即可向下移动,从而完成对下盖底部的封口膜的穿刺及切割,实现落粉,操作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消费者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瓶盖,所述瓶盖包括上盖以及与瓶体的顶部开口相连接的下盖,所述上盖为竖向设置的顶部封口、底部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下盖为竖向设置的顶部开口、底部开口的筒状结构,其中:
所述上盖旋拧盖设于所述下盖的顶部开口处,所述下盖的底部开口处设置有封口膜,以在所述上盖、所述下盖与所述封口膜之间合围形成容放基础原料的储料腔室;所述储料腔室的内部能上下移动地设置有穿刺件,所述穿刺件为沿竖向设置的顶部开口、底部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穿刺件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切割刀,所述穿刺件的顶部内壁上沿所述穿刺件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导向块,所述上盖的下方设置有沿竖向设置的多个导向柱,各所述导向柱的顶部均与所述上盖的顶部内壁连接,所述导向柱的侧边缘呈弧形;
所述上盖处于旋拧上移状态,所述导向柱的弧形侧边缘与对应位置上的所述导向块的边缘抵接并推动所述导向块沿所述导向柱的弧形侧边缘下移,以使所述穿刺件下移至各所述切割刀与所述封口膜相抵接的位置,且所述切割刀沿所述封口膜的边缘切开所述封口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各所述导向块沿所述穿刺件的周向间隔且均匀分布,所述导向柱的数量与所述导向块的数量相同且大于3个,各导向柱沿所述上盖的周向间隔且均匀分布于与所述导向块相对的位置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刺件的下部外壁上沿所述穿刺件的周向设置有第一限位凸环,所述第一限位凸环与所述下盖的内壁相抵接;
所述下盖的下部内壁上沿所述下盖的周向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封口膜处于切开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凸环卡接于所述限位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刺件的上部外壁上沿所述穿刺件的周向设置有第二限位凸环,所述第二限位凸环与所述下盖的内壁相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切割刀呈齿状结构,各所述切割刀沿所述穿刺件的周向分布,位于相邻两所述切割刀之间留有向上延伸至所述穿刺件下部的竖向间隙;所述下盖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各所述切割刀沿所述穿刺件周向分布的区域范围为大于90°且小于36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防盗环,所述第一防盗环的顶部与所述上盖的底部边缘连接,所述第一防盗环套设于所述下盖的外侧,且所述第一防盗环的底部与所述下盖的阶梯状凸台位置的顶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盖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防盗环,所述第二防盗环的顶部与所述下盖的底部边缘连接,所述第二防盗环套设于所述瓶体的顶部开口处的外侧,且所述第二防盗环的底部与所述瓶体的外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螺纹连接;所述下盖与所述瓶体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的顶部内壁上位于各所述导向柱的外侧设置有对所述下盖的顶部开口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所述下盖的顶部内壁与所述第一密封环紧密贴合,所述下盖的顶部外壁与所述第二密封环紧密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盖的阶梯状凸台位置的内壁上设置有对所述瓶体的顶部开口进行密封的第三密封环和第四密封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瓶,所述瓶包括瓶体和上述的瓶盖,所述瓶盖盖设于所述瓶体的顶部开口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瓶体的顶部夹设于所述瓶盖的第三密封环与第四密封环之间,所述瓶体的顶部内壁与所述第三密封环紧密贴合,所述瓶体的顶部外壁与所述第四密封环紧密贴合。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瓶盖及瓶的特点及优点是:通过上盖、下盖与封口膜合围形成储料腔室,可在储料腔室内填装基础原料,在储料腔室的内部设置有穿刺件,在对封口膜开启过程中,仅需旋拧上盖使其上移,通过位于上盖下方的多个导向柱与位于穿刺件上对应的导向块相抵接,使导向块沿导向柱的弧形侧边缘下移,进而使得穿刺件沿周向旋转的同时向下移动,直至位于穿刺件底部的各切割刀与封口膜相抵接并沿封口膜的边缘切开封口膜,完成对封口膜的开启动作,储料腔室内的基础原料即可从下盖的底部开口处掉落至瓶体内,仅需旋拧上盖即可完成基础原料的投放,在改进瓶盖结构的同时大大简化了封口膜的开启步骤,操作简单、方便,提高消费者的使用体验,适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瓶盖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瓶盖中上盖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瓶盖中上盖的正视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瓶盖中上盖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瓶盖中穿刺件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瓶盖中穿刺件的正视截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瓶盖中穿刺件的仰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瓶盖中下盖的正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瓶盖中下盖处于封口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瓶盖中下盖与穿刺件配合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瓶盖处于灌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瓶盖中上盖、下盖以及穿刺件组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瓶盖中导向块的移动轨迹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瓶盖中封口膜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标号为:
1、上盖; 101、导向柱;
102、第一内螺纹; 103、第一防盗环;
104、第一密封环; 105、第二密封环;
106、防滑纹; 2、下盖;
201、储料腔室; 202、第一外螺纹;
203、限位凹槽; 204、第三密封环;
205、第四密封环; 206、第二内螺纹;
207、第二防盗环; 3、穿刺件;
301、导向块; 302、切割刀;
303、竖向间隙; 304、第二限位凸环;
305、第一限位凸环; 4、封口膜;
5、基础原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瓶盖,该瓶盖包括上盖1以及与瓶体的顶部开口相连接的下盖2,上盖1为竖向设置的顶部封口、底部开口的圆筒状结构,下盖2为竖向设置的顶部开口、底部开口的圆筒状结构。其中:上盖1旋拧盖设于下盖2的顶部开口处,下盖2的底部开口处设置有封口膜4,以在上盖1、下盖2与封口膜4之间合围形成容放基础原料5的储料腔室201;储料腔室201的内部能上下移动地设置有穿刺件3,穿刺件3为沿竖向设置的顶部开口、底部开口的圆筒状结构,穿刺件3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切割刀302,穿刺件3的顶部内壁上沿穿刺件3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导向块301,上盖1的下方设置有沿竖向设置的多个导向柱101,各导向柱101的顶部均与上盖1的顶部内壁连接,导向柱101的侧边缘呈弧形;当上盖1处于旋拧上移(即;逆时针旋拧上盖1)状态时,导向柱101的弧形侧边缘与对应位置上的导向块301的边缘抵接并推动导向块301沿导向柱101的弧形侧边缘下移,以使穿刺件3下移至各切割刀302与封口膜4相抵接的位置,且切割刀302沿封口膜4的边缘切开封口膜4。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盖1、下盖2与封口膜4合围形成储料腔室201,可在储料腔室201内填装基础原料5,在储料腔室201的内部设置有穿刺件3,在对封口膜4开启过程中,仅需旋拧上盖1使其上移,通过位于上盖1下方的多个导向柱101与位于穿刺件3上对应的导向块301相抵接,使导向块301沿导向柱101的弧形侧边缘下移,进而使得穿刺件3沿周向旋转的同时向下移动,直至位于穿刺件3底部的各切割刀302与封口膜4相抵接并沿封口膜4的边缘切开封口膜4,即完成对封口膜4的开启动作,储料腔室201内的基础原料5即可从下盖2的底部开口处掉落至瓶体内,在整个开启过程中仅需旋拧上盖1即可完成基础原料5的投放,在改进瓶盖结构的同时大大简化了封口膜的开启步骤,操作简单、方便,提高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封口膜4可采用但不限于铝箔制成。
进一步的,基础原料5可为但不限于固体粉剂、浓缩液、药物或者益生菌。
具体的,如图4、图7所示,各导向块301沿穿刺件3的周向间隔且均匀分布,导向柱101的数量与导向块301的数量相同且大于3个,各导向柱101沿上盖1的周向间隔且均匀分布于与导向块301相对的位置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图10至图12、图14所示,穿刺件3的下部外壁上沿穿刺件3的周向设置有圆环形的第一限位凸环305,在下盖2的下部内壁上沿下盖2的周向设置有圆环形的限位凹槽203,当未对上盖1进行旋拧时,第一限位凸环305与下盖2的内壁相抵接;当对上盖1进行旋拧且封口膜4处于切开状态时,第一限位凸环305卡接于限位凹槽203内。首先,在穿刺件3下移过程中,第一限位凸环305起到导向的作用,保证穿刺件3在储料腔室201内始终保持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其次,通过第一限位凸环305与限位凹槽203相配合对穿刺件3的下移距离进行限位,确保穿刺件3掉落至下方的瓶体内,提高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如图5、图6、图10至图12、图14所示,穿刺件3的上部外壁上沿穿刺件3的周向设置有圆环形的第二限位凸环304,第二限位凸环304与下盖2的内壁相抵接。通过第二限位凸环304与第一限位凸环305相配合对穿刺件3的外壁与下盖2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防止基础原料5进入间隙中影响穿刺件3的顺利下移;另外,在穿刺件3下移过程中,第二限位凸环304起到导向的作用,保证穿刺件3在储料腔室201内始终保持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当然,在穿刺件3的外壁上沿穿刺件3的周向还可设置有多个圆环形的限位凸环,进一步提高对穿刺件3导向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图9所示,切割刀302呈齿状结构,各切割刀302沿所述穿刺件3的周向分布,位于相邻两切割刀302之间留有向上延伸至穿刺件3下部的竖向间隙303;下盖2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穿刺件3在向下移动过程中,由于受下盖2的挤压,穿刺件3的下部逐渐将轴心方向收缩并挤压相邻两切割刀302之间的竖向间隙303逐渐缩小,以使各切割刀302向轴心位置聚拢,各切割刀302相配合对封口膜4进行切割,提高对封口膜4的切割效果。
优选的,如图9所示,下盖2的横截面中内壁的倾斜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为但不限于93°。
进一步的,各切割刀302沿穿刺件3周向分布的区域范围为大于90°且小于360°,进而各切割刀302在对封口膜4进行切割过程中沿封口膜4的周向留有0°至90°的区域范围不进行切割,使得切割刀302在对封口膜4切割过程中由起始切割位置至终止位置后封口膜4的边缘与下盖2之间依然留有部分连接位置,在穿刺件3的下移动作下,封口膜4向下翻折,物料顺利通过下盖2的底部开口掉落至下方的瓶体内,完成基础原料5与瓶体内液体的混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图12、图14所示,上盖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防盗环103,第一防盗环103的顶部与上盖1的底部边缘之间通过多个连接点进行连接,第一防盗环103套设于下盖2的外侧,且第一防盗环103的底部与下盖2的阶梯状凸台位置(在下盖2的下部沿下盖2的周向形成有阶梯状凸台)的顶部之间通过多个连接点进行连接。通过第一防盗环103对上盖1进行固定,避免封口膜4未开启时上盖1与下盖2发生脱离,提高上盖1与下盖2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1、图8至图12、图14所示,下盖2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防盗环207,第二防盗环207的顶部与下盖2的底部边缘之间通过多个连接点进行连接,第二防盗环207套设于瓶体的顶部开口处的外侧,且第二防盗环207的底部与瓶体的外壁之间通过多个连接点进行连接。通过第二防盗环207对下盖2进行固定,避免在封口膜4未开启时下盖2与瓶体发生脱离,提高下盖2与瓶体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上盖与下盖螺纹连接;下盖与瓶体螺纹连接。
具体的,如图3、图8至图12所示,上盖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102,下盖2的上部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202,上盖1与下盖2之间通过第一内螺纹102与所述第一外螺纹202配合连接;下盖2的下部内壁上设有与瓶体相连接的第二内螺纹20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图12、图14所示,上盖1的顶部内壁上位于各导向柱10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密封环104和第二密封环105,下盖2的顶部内壁与第一密封环104紧密贴合,下盖2的顶部外壁与第二密封环105紧密贴合。通过第一密封环104与第二密封环105相配合对下盖2的顶部开口进行密封,避免储料腔室201内的基础原料5从下盖2的顶部开口泄漏。
进一步的,如图9至图12、图14所示,在阶梯状凸台位置的内壁上设置有对瓶体的顶部开口进行密封的第三密封环204和第四密封环205。通过第三密封环204与第四密封环205相配合对瓶体的顶部开口进行密封,避免瓶体内的液体从瓶体的顶部开口泄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上盖1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纹106,防滑纹106为沿竖向设置于上盖1外壁上的多条凸筋,各凸筋沿上盖1的周向在上盖1的外壁均匀排布,通过防滑纹106增大上盖1外壁的摩擦力,便于对上盖1进行旋拧,以方便对封口膜4的开启。
本实用新型的瓶盖的使用过程为:
如图9至图12所示,当灌粉(向储料腔室201内灌入基础原料5)时,首先将下盖2的底部开口处用封口膜4进行封堵,之后将穿刺件3(切割刀302朝下)放置于储料腔室201内,然后通过下盖2的顶部开口向储料腔室201内进行灌粉,完成后通过上盖1与下盖2之间通过螺纹结构组装到一起;此时,上盖1下方的导向柱101伸入到穿刺件3的内侧,导向柱101的根部与穿刺件3上对应的导向块301相接触,同时在上盖1中第一密封环104和第二密封环105的作用下,实现对储料腔室201的密封;最后,下盖2与下方配套瓶体之间通过螺纹结构进行装配,从而完成整个灌粉封装工作。
如图12至图14所示,对封口膜4进行开启时,消费者握住上盖1逆时针旋拧上盖1,此时上盖1在与下盖2之间螺纹结构导程的作用下,上盖1沿逆时针转动的同时在竖直方向上向上移动,而位于上盖1下方的导向柱101随上盖1同步动作,并与穿刺件3上的导向块301相抵接,在导向柱101的挤压力的作用下,导向块301沿着导向柱101的弧形侧边缘滑动,从而使得穿刺件3向与上盖1相反的方向运动,即顺时针转动的同时向下移动(由于导向柱101的弧形侧边对导向块301的作用力为斜向力,其可分解为沿竖直方向向下的压力以及沿水平方向的切向力),穿刺件3在向下移动过程中,在第一限位凸环305和第二限位凸环304的作用下,确保穿刺件3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在穿刺件3下移过程中,由于下盖2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穿刺件3在向下移动过程中穿刺件3下部的竖向间隙303受挤压而缩小,以使穿刺件3下部的各切割刀302向中间位置靠拢,在穿刺件3下移过程中沿封口膜4的边缘对封口膜4进行切割,直至穿刺件3上的第一限位凸环305与下盖2内壁上的限位凹槽203卡接后,穿刺件3下移动作停止,此时各切割刀302完成对封口膜4的切割,由于各切割刀302沿穿刺件3周向分布的区域范围为大于90°且小于360°,在切割动作完成后封口膜4与下盖2之间依然留有部分连接位置,在穿刺件3下移的动作下被切割的封口膜4向下翻折,储料腔室201内的基础原料5也随之掉落至下方的瓶体内,从而完成封口膜4的整个开启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瓶盖的特点及优点是:
一、该瓶盖在储料腔室201的内部设置有穿刺件3,通过旋拧上盖1使其上移,使位于上盖1下方的多个导向柱101与位于穿刺件3上对应的导向块301相抵接,使导向块301沿导向柱101的弧形侧边缘下移,进而使得穿刺件3沿周向旋转的同时向下移动,即可完成对封口膜4的开启动作,在整个开启过程中仅需旋拧上盖1即可完成基础原料5的投放,在改进瓶盖结构的同时大大简化了封口膜的开启步骤,操作简单、方便,提高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二、该瓶盖中,在穿刺件3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环305和第二限位凸环304,在下盖2的内壁上设置有能够与第一限位凸环305配合卡接的限位凹槽203,通过第一限位凸环305与限位凹槽203相配合对穿刺件3的下移距离进行限位,确保穿刺件3掉落至下方的瓶体内,提高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另外,在穿刺件3下移过程中,第一限位凸环305和第二限位凸环304均起到导向的作用,保证穿刺件3在储料腔室201内始终保持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三、该瓶盖中,在上盖1的下方和下盖2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防盗环103和第二防盗环207,通过第一防盗环103保证上盖1与下盖2稳定连接,通过第二防盗环207保证下盖2与瓶体稳定连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误将瓶盖拧开等误操作的发生。
四、该瓶盖中下盖2能够与现有的通用瓶体通过螺纹进行连接,不仅适用范围广,而且可直接在现有饮料灌装机上进行理盖和封盖的工作,且可直接在现有杀菌设备中完成杀菌处理,轻松实现无菌灌装。
实施方式二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瓶,该瓶包括瓶体和上述的瓶盖,瓶盖盖设于瓶体的顶部开口处。
进一步的,瓶体的顶部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瓶盖与瓶体之间通过第二内螺纹206与第二外螺纹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瓶体的顶部夹设于瓶盖的第三密封环204与第四密封环205之间,瓶体的顶部内壁与第三密封环204紧密贴合,瓶体的顶部外壁与第四密封环205紧密贴合,通过第三密封环204与第四密封环205相配合对瓶体与瓶盖之间的连接位置进行密封,保证对瓶体内液体良好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瓶的特点及优点是:
该瓶结构简单,瓶体与瓶盖能够配合连接,瓶盖能够为基础原料5提供独立、稳定的密封空间,且瓶盖开启过程简便易操作,大大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适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包括上盖以及瓶体的顶部开口相连接的下盖,所述上盖为竖向设置的顶部封口、底部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下盖为竖向设置的顶部开口、底部开口的筒状结构,其中:
所述上盖旋拧盖设于所述下盖的顶部开口处,所述下盖的底部开口处设置有封口膜,以在所述上盖、所述下盖与所述封口膜之间合围形成容放基础原料的储料腔室;所述储料腔室的内部能上下移动地设置有穿刺件,所述穿刺件为沿竖向设置的顶部开口、底部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穿刺件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切割刀,所述穿刺件的顶部内壁上沿所述穿刺件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导向块,所述上盖的下方设置有沿竖向设置的多个导向柱,各所述导向柱的顶部均与所述上盖的顶部内壁连接,所述导向柱的侧边缘呈弧形;
所述上盖处于旋拧上移状态,所述导向柱的弧形侧边缘与对应位置上的所述导向块的边缘抵接并推动所述导向块沿所述导向柱的弧形侧边缘下移,以使所述穿刺件下移至各所述切割刀与所述封口膜相抵接的位置,且所述切割刀沿所述封口膜的边缘切开所述封口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向块沿所述穿刺件的周向间隔且均匀分布,所述导向柱的数量与所述导向块的数量相同且大于3个,各导向柱沿所述上盖的周向间隔且均匀分布于与所述导向块相对的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件的下部外壁上沿所述穿刺件的周向设置有第一限位凸环,所述第一限位凸环与所述下盖的内壁相抵接;
所述下盖的下部内壁上沿所述下盖的周向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封口膜处于切开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凸环卡接于所述限位凹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件的上部外壁上沿所述穿刺件的周向设置有第二限位凸环,所述第二限位凸环与所述下盖的内壁相抵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刀呈齿状结构,各所述切割刀沿所述穿刺件的周向分布,位于相邻两所述切割刀之间留有向上延伸至所述穿刺件下部的竖向间隙;所述下盖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切割刀沿所述穿刺件周向分布的区域范围为大于90°且小于36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防盗环,所述第一防盗环的顶部与所述上盖的底部边缘连接,所述第一防盗环套设于所述下盖的外侧,且所述第一防盗环的底部与所述下盖的阶梯状凸台位置的顶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防盗环,所述第二防盗环的顶部与所述下盖的底部边缘连接,所述第二防盗环套设于所述瓶体的顶部开口处的外侧,且所述第二防盗环的底部与所述瓶体的外壁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螺纹连接;所述下盖与所述瓶体螺纹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顶部内壁上位于各所述导向柱的外侧设置有对所述下盖的顶部开口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所述下盖的顶部内壁与所述第一密封环紧密贴合,所述下盖的顶部外壁与所述第二密封环紧密贴合。
11.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的阶梯状凸台位置的内壁上设置有对所述瓶体的顶部开口进行密封的第三密封环和第四密封环。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纹。
13.一种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包括瓶体和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瓶盖,所述瓶盖盖设于所述瓶体的顶部开口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的顶部夹设于所述瓶盖的第三密封环与第四密封环之间,所述瓶体的顶部内壁与所述第三密封环紧密贴合,所述瓶体的顶部外壁与所述第四密封环紧密贴合。
CN202120600255.7U 2021-03-23 2021-03-23 瓶盖及瓶 Active CN2149873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00255.7U CN214987316U (zh) 2021-03-23 2021-03-23 瓶盖及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00255.7U CN214987316U (zh) 2021-03-23 2021-03-23 瓶盖及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87316U true CN214987316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62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00255.7U Active CN214987316U (zh) 2021-03-23 2021-03-23 瓶盖及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873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5064B (zh) 一种具有不连续圆形切割环的封口装置
US7918336B2 (en) Closure device with corrugated ring plunger part
CN206427490U (zh) 一种内置固态饮料的瓶盖以及采用该瓶盖的饮料瓶
CN212314383U (zh) 穿刺瓶盖及瓶
CN214987316U (zh) 瓶盖及瓶
CN215045256U (zh) 储物瓶盖及瓶
CN202704168U (zh) 一种瓶盖组件
CN207482531U (zh) 旋转注入式功能饮料瓶盖
CN211663814U (zh) 一种瓶盖及饮料瓶
CN208828405U (zh) 一种自封式双层瓶盖
CN109250298A (zh) 一种速配饮料瓶盖
CN214987317U (zh) 储物瓶盖及瓶
CN210392074U (zh) 一种拧压即配式液体溶质饮料功能瓶盖
CN207208897U (zh) 一种固体饮料瓶盖
JP2005289416A (ja) 原料等をキャップに付属させた瓶型の飲料容器
CN221069239U (zh) 储物盖及包装容器
CN215514927U (zh) 旋转式储物瓶盖及瓶
CN113800116B (zh) 穿刺瓶盖及瓶
CN217865820U (zh) 锁鲜储物盖及包装容器
CN212268296U (zh) 无菌定量瓶盖及瓶
CN211495200U (zh) 用于无菌灌装的定量瓶盖及瓶
CN202704228U (zh) 一种具有压入式料桶的饮料瓶盖组件
CN215514928U (zh) 带收膜机构的储物瓶盖及瓶
CN214494058U (zh) 穿刺瓶盖及瓶
CN216835140U (zh) 锁鲜储物盖及包装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09

Address after: No. 269, Beidou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0245

Patentee after: Illino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010110 No.1 Jinshan street, Jinshan Development Zone, Hohhot,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