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54436U - 一种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54436U
CN214954436U CN202121000540.1U CN202121000540U CN214954436U CN 214954436 U CN214954436 U CN 214954436U CN 202121000540 U CN202121000540 U CN 202121000540U CN 214954436 U CN214954436 U CN 2149544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ack plate
backlight module
front fram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0054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金煌
姚志图
罗增昌
刘启玉
叶海霞
吴元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I CHI OPTOELECTRONIC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I CHI OPTOELECTRONI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I CHI OPTOELECTRONIC Ltd filed Critical WAI CHI OPTOELECTRONIC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0054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544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544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544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侧入式灯条、散光组件和前框,所述侧入式灯条设置在背板内侧面上,所述散光组件设置在背板内,所述前框将散光组件压固在背板内;所述前框内侧面上设置有压固结构,所述压固结构抵接在散光组件上,并且将散光组件压固在背板内。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前框内侧面设置压固结构,通过压固结构将散光组件压固在背板内,使得散光组件在背板内固定的更加稳定,在背光模组做可靠性试验及使用时应用在颠簸振动的环境中时散光组件的结构更加稳定,从而背光模组的光学性能和长期使用都更加稳定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背光源是为液晶显示器等被动发光的显示器件提供背光的装置,通过背光源提供的背光可以实现被动显示器件的发光功能。侧入式背光模组是一种常用的背光源,引起轻薄的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散光膜、增光膜等组成的散光组件,通过散光组件将侧入式灯条发出的点光源转换成面光源。现在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前框卡固在背板上,从而将导光板、散光膜、增光膜等组成的散光组件压固在背板内,例如专利号为ZL201621459307.9、名称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的专利便是这种结构,这种结构散光组件在背板内固定不够稳定,在背光模组做可靠性试验及使用时应用在颠簸振动的环境中时容易出现结构散乱,影响背光模组的光学性能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散光组件在背板内固定不够稳定,在背光模组做可靠性试验及使用时应用在颠簸振动的环境中时容易出现结构散乱,影响背光模组的光学性能和使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解决的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侧入式灯条、散光组件和前框,所述侧入式灯条设置在背板内侧面上,所述散光组件设置在背板内,所述前框将散光组件压固在背板内;所述前框内侧面上设置有压固结构,所述压固结构抵接在散光组件上,并且将散光组件压固在背板内。
进一步地,所述压固结构包括凸台和软垫,所述凸台设置在前框内侧面上,所述软垫贴附在前框内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前框内侧面上设置有限位沉槽,所述软垫贴附在限位沉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散光组件外侧设置有卡紧胶垫,所述卡紧胶垫将散光组件卡紧在背板内。
进一步地,所述散光组件包括反光底膜、反光侧膜、导光板、散光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所述反光底膜、导光板、散光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依次叠设在背板内,所述反光侧膜设置在导光板外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散光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上均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柱与定位槽相适配,所述定位柱插接在定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前框内侧面上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定位柱相适配,所述定位柱插接至避让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通过第一双面胶粘接固定在反光底膜上,所述反光底膜通过第二双面胶粘接固定在背板内。
进一步地,所述前框内侧设置有卡孔,所述背板外侧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孔与卡块相适配,所述卡块与卡孔卡合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顶部设置有插块,所述前框内侧设置有插槽,所述插块与插槽相适配,所述插块插接在插槽内。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背光模组的前框内侧面设置压固结构,通过压固结构将反光膜、导光板、散光膜、增光膜等组成的散光组件压固在背板内,使得散光组件在背板内固定的更加稳定,在背光模组做可靠性试验及使用时应用在颠簸振动的环境中时散光组件的结构更加稳定,从而背光模组的光学性能和长期使用都更加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背板、反光底膜、导光板、前框安装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前框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散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阅图1~8,一种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前框内侧面设置压固结构,通过压固结构将散光组件压固在背板内,使得散光组件在背板内固定的更加稳定,在背光模组做可靠性试验及使用时应用在颠簸振动的环境中时散光组件的结构更加稳定,从而背光模组的光学性能和长期使用都更加稳定可靠。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侧入式灯条2、散光组件3和前框4,背板1是侧入式灯条2、散光组件3等部件的安装结构,侧入式灯条2通过导热双面胶21粘接固定在背板1内侧面上,侧入式灯条2伸出端通过保护胶22粘接固定在背板1的外侧。散光组件3设置在背板1的腔体内,所述前框4卡接在背板1上,将散光组件3压固在背板1内。为了提升散光组件3在背光模组内安装的稳定性,前框4内侧面上设置有压固结构来将散光组件压固在背光模组内,所述压固结构抵接在散光组件3上,并且将散光组件3压固在背板1内,通过压固结构将反光膜、导光板、散光膜、增光膜等组成的散光组件压固在背板内,使得散光组件在背板内固定的更加稳定,在背光模组做可靠性试验及使用时应用在颠簸振动的环境中时散光组件的结构更加稳定,从而背光模组的光学性能和长期使用都更加稳定可靠。
参阅图1、4~6,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压固结构包括凸台411和软垫412,所述凸台411设置在前框4内侧面上,可以设置为与前框4一体的结构,在前框4注塑成型时一体成型。软垫412通过双面胶贴附在前框4内侧面上,软垫412可以采用软质的泡棉、硅胶等软质的结构。压固结构采用硬质的凸台411和软质的软垫412,可以更好的将散光组件压固在背板1内,使得散光组件的各个膜片和导光板在背板内安装的更加稳定、可靠。硬质的凸台411与软质的软垫412可以交错设置,使得散光组件在背壳1内固定的效果更好。为了使得软垫412在前框4上粘附的更加稳固,前框4内侧面上还设置有限位沉槽42,限位沉槽42的大小与软垫412一致,软垫412贴附在限位沉槽42内,限位沉槽42在软垫412外围对其进行限位,从而可以通过限位沉槽42的限位作用进一步将软垫412固定在前框上,使得软垫412在前框4上固定的更加稳固,避免其掉落影响散光组件的固定。
参阅图1和图2,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散光组件3外侧设置有卡紧胶垫43,所述卡紧胶垫43将散光组件3卡紧在背板1内,进一步将散光组件3固定在背板1内。卡紧胶垫43包括L形胶垫和一字型胶垫,L形胶垫抵接在散光组件3的导光板的角外侧,一字型胶垫抵接在散光组件3的导光板的边外侧,通过L形胶垫和一字型胶垫配合进一步将散光组件3稳定的卡固在背板1内。L形胶垫和一字型胶垫都可以采用软质的硅胶材料制作。
参阅图1,散光组件3包括反光底膜31、反光侧膜32、导光板33、散光膜34、下增光膜35和上增光膜36,所述反光底膜31、导光板33、散光膜34、下增光膜35和上增光膜36依次叠设在背板1内,所述反光侧膜32贴附在导光板33外侧面上(除侧入式灯条2所在一侧的另外三侧)。将反光底膜31与反光侧膜32设置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可以保证背光模组的亮度,同时可以避免三综合实验和高温实验后反射膜出现褶皱影响背光模组发光的均匀性。上增光膜36最好采用DBEF,来提升背光模组的亮度。
参阅图1、6~8,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光板33上设置有定位柱331,所述散光膜34、下增光膜35和上增光膜36上均设置有定位槽37,所述定位柱331与定位槽37相适配,即定位柱331与定位槽37的大小、外形和位置相一致,所述定位柱331插接在定位槽37内,从而将散光膜34、下增光膜35和上增光膜36定位安装在导光板33上,使得散光组件的各个部分更加稳定的安装在一起。另外,前框4内侧面上最好设置避让槽43,所述避让槽43与定位柱331相适配,即避让槽43与定位柱331的大小、外形和位置相一致,定位柱331穿过膜片上的定位槽37后插接至避让槽43内,从而通过导光板和前框更好的将各个膜片夹固,保证膜片Z向固定的稳定性。
参阅图2,导光板33通过第一双面胶332粘接固定在反光底膜31上,而反光底膜31通过第二双面胶311粘接固定在背板1内,从而导光板33固定在背板1内,使其在背板1内固定的更加稳定。
参阅图1、2、4~6,前框4内侧设置有卡孔44,所述背板1外侧设置有卡块11,所述卡孔44与卡块11相适配,即卡孔44与卡块11的大小、外形和位置相一致,卡块11与卡孔44卡合在一起,从而背板1与前框4卡合在一起。
参阅图1、2、4~6,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背板1顶部设置有插块12,所述前框4内侧设置有插槽45,所述插块12与插槽45相适配,即插块12与插槽45的大小、外形和位置相一致,插块12插接在插槽45内,通过插块与插槽的配合对背板与前框之间的安装进一步限位,使得两者之间的安装更加稳定,而且避免前框4在背板1上安装时发生内缩变形。
参阅图1,前框4上还设置有泡棉胶46和保护膜47,泡棉胶46用来支撑安装液晶显示屏,保护膜47在背光模组安装液晶显示屏前保护散光组件,在安装液晶显示屏时撕除。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1)、侧入式灯条(2)、散光组件(3)和前框(4),所述侧入式灯条(2)设置在背板(1)内侧面上,所述散光组件(3)设置在背板(1)内,所述前框(4)将散光组件(3)压固在背板(1)内;所述前框(4)内侧面上设置有压固结构,所述压固结构抵接在散光组件(3)上,并且将散光组件(3)压固在背板(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固结构包括凸台(411)和软垫(412),所述凸台(411)设置在前框(4)内侧面上,所述软垫(412)贴附在前框(4)内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4)内侧面上设置有限位沉槽(42),所述软垫(412)贴附在限位沉槽(4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组件(3)外侧设置有卡紧胶垫(43),所述卡紧胶垫(43)将散光组件(3)卡紧在背板(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组件(3)包括反光底膜(31)、反光侧膜(32)、导光板(33)、散光膜(34)、下增光膜(35)和上增光膜(36),所述反光底膜(31)、导光板(33)、散光膜(34)、下增光膜(35)和上增光膜(36)依次叠设在背板(1)内,所述反光侧膜(32)设置在导光板(33)外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33)上设置有定位柱(331),所述散光膜(34)、下增光膜(35)和上增光膜(36)上均设置有定位槽(37),所述定位柱(331)与定位槽(37)相适配,所述定位柱(331)插接在定位槽(37)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4)内侧面上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定位柱(331)相适配,所述定位柱(331)插接至避让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33)通过第一双面胶(332)粘接固定在反光底膜(31)上,所述反光底膜(31)通过第二双面胶(311)粘接固定在背板(1)内。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4)内侧设置有卡孔(44),所述背板(1)外侧设置有卡块(11),所述卡孔(44)与卡块(11)相适配,所述卡块(11)与卡孔(44)卡合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顶部设置有插块(12),所述前框(4)内侧设置有插槽(45),所述插块(12)与插槽(45)相适配,所述插块(12)插接在插槽(45)内。
CN202121000540.1U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Active CN2149544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0540.1U CN214954436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0540.1U CN214954436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54436U true CN214954436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63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00540.1U Active CN214954436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544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27690A (zh) * 2022-08-01 2022-11-11 伟志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27690A (zh) * 2022-08-01 2022-11-11 伟志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52116B (zh) 液晶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14954436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TW201124768A (en) Display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CN104730765A (zh) 背光单元和采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CN210835510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9803517U (zh) 无胶框显示屏背光模组
CN214669983U (zh) 一种前框内接安装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11528867U (zh) 一种导光板插接安装的背光模组
CN210073164U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背光模组
CN211554563U (zh) 一种窄边框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14896101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1293534U (zh) 一种前框固定稳定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111025762A (zh) 一种导光板插接安装的背光模组
CN211293533U (zh) 一种光散射组件安装稳定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12540964U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圆形发光背光模组
CN210038400U (zh) 一种包括垫块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17060703U (zh) 一种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13042092U (zh) 一种异形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17561887U (zh) 一种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
CN211577624U (zh) 一种超窄边框的背光模组
CN210015638U (zh)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下壳结构及侧入式背光模组
TW201024843A (en) A display device with compound backlight modules
CN216792637U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CN210072265U (zh)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19715877U (zh) 背光模组及交互智能平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