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60703U - 一种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60703U
CN217060703U CN202220773582.7U CN202220773582U CN217060703U CN 217060703 U CN217060703 U CN 217060703U CN 202220773582 U CN202220773582 U CN 202220773582U CN 217060703 U CN217060703 U CN 217060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ack cavity
backlight module
hol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735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三妹
姚君乐
罗增昌
叶海霞
刘启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I CHI OPTOELECTRONIC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I CHI OPTOELECTRONI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I CHI OPTOELECTRONIC Ltd filed Critical WAI CHI OPTOELECTRONIC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735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60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60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60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背腔、侧入式光源、散光组件和固定件,所述侧入式光源固定在背腔内侧壁上,所述散光组件设置在背腔内,所述固定件将散光组件固定在背腔内,所述侧入式光源朝散光组件发光;所述背腔内设置有通孔柱,所述散光组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柱与通孔相适配,所述通孔柱从通孔内穿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背光模组的背腔上设置通孔柱,可以满足指针需要从显示器后侧穿至显示器的前侧的需求;而且通孔柱设置在散光组件的通孔内侧,可以保护散光组件,避免散光组件被指针碰撞摩擦损坏,由此延长侧入式背光模组及使用背光模组的显示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是为液晶显示器等不能自主发光的显示器提供背光源的装置,通过背光模组在背面提供白光,不能自主发光的显示器才能将白光处理成五颜六色的光,形成五颜六色的彩色画面。背光模组包括侧入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侧入式背光模组因其厚度较薄而得到较多的使用,特别是在一些需要显示画面的仪表中,使用侧入式背光模组可以减薄整个仪表的厚度。但是许多仪表具有指针,需要从显示器后侧穿至显示器的前侧,对于这种显示器,一般的背光模组为整体的平面结构,难以满足指针安装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指针需要从显示器后侧穿至显示器的前侧,但是一般的背光模组为整体的平面结构,难以满足指针安装要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解决的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背腔、侧入式光源、散光组件和固定件,所述侧入式光源固定在背腔内侧壁上,所述散光组件设置在背腔内,所述固定件将散光组件固定在背腔内,所述侧入式光源朝散光组件发光;所述背腔内设置有通孔柱,所述散光组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柱与通孔相适配,所述通孔柱从通孔内穿出。
进一步地,所述背腔内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侧入式光源,所述背腔内靠近一个侧壁的侧入式光源的位置设置有通孔柱,所述通孔柱外侧壁上靠近侧入式光源一侧设置有吸光胶条,所述通孔柱外侧壁上远离侧入式光源一侧设置有反光胶条。
进一步地,所述背腔内两个侧入式光源之间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通孔柱,所述通孔柱外侧设置有吸光胶条。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柱顶部设置有缓冲垫圈。
进一步地,所述散光组件包括反光膜、导光板、散光膜和增光膜,所述反光膜、导光板、散光膜和增光膜依次叠设在背腔内;所述反光膜、导光板、散光膜和增光膜上均设置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散光膜和增光膜上均设置有定位卡口,所述定位块与定位卡口相适配,所述定位块插接在定位卡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一侧设置有支撑块,所述导光板通过支撑块支撑在侧入式光源前方;所述导光板上相对支撑块的另一侧通过卡块卡在背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压片,所述背腔上设置固定台,所述压片通过双面胶条粘接在固定台上,并且将散光组件压固在背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背腔上设置插槽,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插块,所述插块与插槽相适配,所述插块插接在插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背腔顶部设置有缓冲胶条。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通过在背光模组的背腔上设置通孔柱,可以满足指针需要从显示器后侧穿至显示器的前侧的需求;而且通孔柱设置在散光组件的通孔内侧,可以保护散光组件,避免散光组件被指针碰撞摩擦损坏,由此延长侧入式背光模组及使用背光模组的显示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组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背腔的结构示意图(安装有侧入式光源);
图4为图3中A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反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散光膜和增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阅图1~8,一种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背腔1、侧入式光源2、散光组件3和固定件4,背腔1时安装侧入式光源2和散光组件3的结构,背腔1一般可以采用冲压成型的金属腔体结构。所述侧入式光源2固定在背腔1内侧壁上,侧入式光源2一般采用LED灯焊接在PCB板上制作而成的侧入式灯条,侧入式光源2可以通过导热双面胶21粘接固定在背腔1的内侧壁上,通过导热双面胶21粘接侧入式光源2可以在侧入式光源2工作上对侧入式光源2进行散热,延长侧入式光源2的使用寿命。所述散光组件3设置在背腔1内,所述固定件4固定在背腔1上,并且将散光组件3固定在背腔1内。侧入式背光模组工作时侧入式光源2朝散光组件3发侧光,侧入式光源2发出的侧光经散光组件3处理后形成朝前方发光的背光,为前方不能自主发光的显示屏提供背光。
参阅图1~3,所述背腔1内设置有通孔柱11,通孔柱11为中部有通孔的柱状结构,通孔柱11可以在背腔1成型时一起制作。所述散光组件3上设置有通孔31,所述通孔柱11与通孔31相适配,即通孔柱11的位置、外围大小和外形与通孔31的位置、外围大小和外形一致,从而所述通孔柱11恰好可以从通孔31内穿出。通孔柱11与通孔31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组或多组,本实施例示出了设置三组通孔柱11与通孔31的结构,实施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其他数量的通孔柱11与通孔31。通孔柱11内可以安装仪表的指针,安装时指针从背光模组的后侧穿过通孔柱11内至背光模组的前侧。通过在背光模组的背腔1上设置通孔柱11,可以满足指针需要从显示器后侧穿至显示器的前侧的需求;而且通孔柱11设置在散光组件3的通孔31内侧,可以保护散光组件3,避免散光组件3被指针碰撞摩擦损坏,由此延长侧入式背光模组及使用背光模组的显示器的使用寿命。
参阅图1和3,为了提升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亮度,所述背腔1内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侧入式光源2,本实施例中在长方形的背光模组内相对的两个长边内侧各粘接固定一个侧入式光源2。所述背腔1内靠近一个侧壁的侧入式光源2的位置设置有通孔柱11,所述通孔柱11外侧壁上靠近侧入式光源2一侧设置有吸光胶条5,通过吸光胶条5来吸收侧入式背光模组上部分靠近侧入式光源2位置的光,避免背光模组上通孔柱11外靠近侧入式光源2位置出现亮斑。吸光胶条5可以采用黑白单面胶,并且黑白单面胶的黑面朝外。
参阅图1和3,所述通孔柱11外侧壁上远离侧入式光源2一侧设置有反光胶条6,通过反光胶条6可提升背光模组上通孔柱11外远离侧入式光源2位置的亮度,避免背光模组上通孔柱11外远离侧入式光源2的位置出现暗区。反光胶条6可以采用反射率较高的反光膜。通过在背光模组通孔柱11外侧壁上靠近侧入式光源2一侧设置吸光胶条5,在背光模组通孔柱11外侧壁上远离侧入式光源2一侧设置有反光胶条6,可以使得背光模组的发光更加均匀,背光模组发光的视觉效果更好,从而提升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参阅图1和图3,本实施例中示出了背光模组的背腔1上设置三组通孔柱11的结构,左侧一组通孔柱11靠近下侧的侧入式光源2,该通孔柱11下侧设置吸光胶条5,上侧设置反光胶条6。中间一组通孔柱11靠近上侧的侧入式光源2,该通孔柱11上侧设置吸光胶条5,下侧设置反光胶条6。右侧一组通孔柱11位于背腔1内两个侧入式光源2之间的中间位置,该通孔柱11外侧只设置一圈吸光胶条5即可,来减少该通孔柱11外侧的亮斑。
参阅图1和图2,为了方便显示屏在侧入式背光模组上安装,所述通孔柱11顶部设置有缓冲垫圈7,显示屏在侧入式背光模组上安装时抵接在软质的缓冲垫圈7上,不直接与硬质的通孔柱11顶部抵接,由此避免显示屏在侧入式背光模组上安装时损坏,可以保护显示屏,提高显示器生产组装的良品率。缓冲垫圈7可以采用泡棉胶。
参阅图1~8,本实施例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生产时,先分别生产背腔1、侧入式光源2、散光组件3和固定件4,背腔1生产时同时制作通孔柱11,散光组件3生产时同时制作通孔31。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组装时,先在背腔1的通孔柱11外侧贴附吸光胶条5、反光胶条6;在背腔1内相对的两个长边通过导热双面胶21贴附固定侧入式光源2;再将散光组件3安装在背腔1的腔体内,背腔1的通孔柱11插接在散光组件3的通孔31内;最后将固定件4固定在背腔1上,固定件4压在散光组件3外侧,从而将散光组件3压固在背腔1的腔体内。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使用时,将显示屏安装在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前侧,仪表的指针安装在通孔柱11内,由此不仅可以实现仪表的功能,还可以通过显示屏显示画面,而且仪表的指针不会损坏显示器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实施例二
参阅图1~8,本实施例的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对散光组件3的结构及其在背腔1内的安装进行优化改进,相同之处请参阅实施例一,下面就散光组件3的结构及其在背腔1内的安装进行说明。
参阅图1、5~7,所述散光组件3包括反光膜32、导光板33、散光膜34和增光膜35,所述反光膜32、导光板33、散光膜34和增光膜35依次叠设在背腔1内,并且最好在相邻的膜板之间设置双面胶36来将各个膜板粘接固定在一起,反光膜32最好通过双面胶粘接在背腔1底部。所述反光膜32、导光板33、散光膜34和增光膜35上均设置有通孔31,并且反光膜32、导光板33、散光膜34和增光膜35上的通孔31与背腔1上的通孔柱11对应设置。增光膜35最好设置两层,可以采用普通增光膜和/或DBEF膜。
参阅图1、6和7,为了更好的将散光组件3的各个部分定位固定在一起,所述导光板33上设置有定位块331,所述散光膜34和增光膜34上均设置有定位卡口35,所述定位块331与定位卡口35相适配,即定位块331与定位卡口35的位置、大小和外形相一致,从而定位块331恰好插接在定位卡口35内,散光膜34和增光膜34可以准确的安装在导光板33上。
参阅图1和6,为了避免导光板在背腔1内移动碰撞损坏侧入式光源2,所述导光板33一侧设置有支撑块332,所述导光板33通过支撑块332支撑在侧入式光源2前方,从而避免侧入式光源2与导光板33直接接触,可以避免侧入式光源2被导光板33碰撞损坏。所述导光板33上相对支撑块332的另一侧还通过卡块8卡在背腔1内,由此可以使得导光板33稳定的固定在背腔1内,不会移动损坏侧入式光源2。卡块8可以采用硅胶块。
参阅图1~8,本实施例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生产时,先分别生产背腔1、侧入式光源2、散光组件3和固定件4,背腔1生产时同时制作通孔柱11,散光组件3生产时制作反光膜32、导光板33、散光膜34和增光膜35的同时制作通孔31,导光板32上制作时同时制作定位块331和支撑块332。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组装时,先在背腔1的通孔柱11外侧贴附吸光胶条、反光胶条6;在背腔1内相对的两个长边通过导热双面胶21贴附固定侧入式光源2;再将散光组件3的反光膜32、导光板33、散光膜34和增光膜35依次安装在背腔1的腔体内,背腔1的通孔柱11插接在导光板33、散光膜34和增光膜35的通孔31内;最后将固定件4固定在背腔1上,固定件4压在散光组件3外侧,从而将散光组件3压固在背腔1的腔体内。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使用时,将显示屏安装在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前侧,仪表的指针安装在通孔柱11内,由此不仅可以实现仪表的功能,还可以通过显示屏显示画面,而且仪表的指针不会损坏显示器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实施例三
参阅图1~8,本实施例的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二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对固定件4与背腔1的安装固定进行优化改进,相同之处参阅实施例二,下面就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阅1、3、4和8,所述固定件4为压片,所述背腔1上设置固定台12,所述压片通过双面胶条41粘接在固定台12上,并且将散光组件3压固在背腔1内。为了固定件4在固定台12上上安装的更加准确、稳定,所述背腔1上还设置插槽13,所述固定件4上设置有插块42,所述插块42与插槽13相适配,即插块42与插槽13的位置、外形和大小一致,从而插块42恰好可以插接在插槽13内,将固定件4准确、稳定的固定在固定台12上,也使得散光组件3在背腔1内安装的更加稳定可靠。
参阅图1~8,本实施例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生产、组装和使用整体与实施例二相同,整体参阅实施例二。只是生产组装时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在背腔1上制作固定台12和插槽13,固定件4采用压片并在压片外侧设置插块42;侧入式背光模组组装时压片通过双面胶条41粘接在固定台12上,插块42插接在插槽13内即可。
实施例四
参阅图1~8,本实施例的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整体结构、组装、生产及使用与实施例三相同,相同之处参阅实施例三。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背腔1顶部设置有缓冲胶条14来方便后续安装支撑显示屏,并在背腔1与散光组件3之间粘贴L形胶43将背腔1与散光组件3进一步固定在一起。另外在侧入式背光模组组装完成后在侧入式背光模组顶部粘贴保护膜9来保护侧入式背光模组,在侧入式背光模组后续与显示屏等组装时撕除保护膜9。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腔(1)、侧入式光源(2)、散光组件(3)和固定件(4),所述侧入式光源(2)固定在背腔(1)内侧壁上,所述散光组件(3)设置在背腔(1)内,所述固定件(4)将散光组件(3)固定在背腔(1)内,所述侧入式光源(2)朝散光组件(3)发光;所述背腔(1)内设置有通孔柱(11),所述散光组件(3)上设置有通孔(31),所述通孔柱(11)与通孔(31)相适配,所述通孔柱(11)从通孔(31)内穿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腔(1)内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侧入式光源(2),所述背腔(1)内靠近一个侧壁的侧入式光源(2)的位置设置有通孔柱(11),所述通孔柱(11)外侧壁上靠近侧入式光源(2)一侧设置有吸光胶条(5),所述通孔柱(11)外侧壁上远离侧入式光源(2)一侧设置有反光胶条(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腔(1)内两个侧入式光源(2)之间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通孔柱(11),所述通孔柱(11)外侧设置有吸光胶条(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柱(11)顶部设置有缓冲垫圈(7)。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组件(3)包括反光膜(32)、导光板(33)、散光膜(34)和增光膜(35),所述反光膜(32)、导光板(33)、散光膜(34)和增光膜(35)依次叠设在背腔(1)内;所述反光膜(32)、导光板(33)、散光膜(34)和增光膜(35)上均设置有通孔(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33)上设置有定位块(331),所述散光膜(34)和增光膜(35)上均设置有定位卡口(37),所述定位块(331)与定位卡口(37)相适配,所述定位块(331)插接在定位卡口(37)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33)一侧设置有支撑块(332),所述导光板(33)通过支撑块(332)支撑在侧入式光源(2)前方;所述导光板(33)上相对支撑块(332)的另一侧通过卡块(8)卡在背腔(1)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为压片,所述背腔(1)上设置固定台(12),所述压片通过双面胶条(41)粘接在固定台(12)上,并且将散光组件(3)压固在背腔(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腔(1)上设置插槽(13),所述固定件(4)上设置有插块(42),所述插块(42)与插槽(13)相适配,所述插块(42)插接在插槽(13)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腔(1)顶部设置有缓冲胶条(14)。
CN202220773582.7U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Active CN217060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73582.7U CN217060703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73582.7U CN217060703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60703U true CN217060703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69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73582.7U Active CN217060703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607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77909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 모듈
US8212955B2 (en) Backlight module with bezel having protrusions thereon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same
KR20080007817A (ko) 확산판 어셈블리 및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CN102540519A (zh) 显示设备
CN102022673A (zh)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JP3936895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7226200B2 (en) Light guiding device with two opposite light emitting surfaces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KR20070101946A (ko)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CN217060703U (zh) 一种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KR101737054B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KR101318437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KR101260015B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130208505A1 (en) Backlight Module
KR101210451B1 (ko) 백라이트유닛의 패널장착구조
KR20080030801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CN219225269U (zh) 一种可以优化灯前视觉效果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20020036U (zh) 一种全贴合式的全背板液晶模组
KR101808518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표시장치
CN211293533U (zh) 一种光散射组件安装稳定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17484653U (zh) 一种直下式mini LED液晶屏背光源显示装置
CN219715877U (zh) 背光模组及交互智能平板
CN217060704U (zh)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19202097U (zh) 一种使用稳定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CN211577624U (zh) 一种超窄边框的背光模组
CN214795502U (zh) 一种安装玻璃导光板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