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73164U - 一种结构稳定的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结构稳定的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73164U
CN210073164U CN201920660916.8U CN201920660916U CN210073164U CN 210073164 U CN210073164 U CN 210073164U CN 201920660916 U CN201920660916 U CN 201920660916U CN 210073164 U CN210073164 U CN 2100731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positioning
lower shell
light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6091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增昌
黄磊
姚志图
刘启玉
彭环洋
刘熙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WEIZH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WEIZH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WEIZH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WEIZH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6091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731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73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731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稳定的背光模组,包括下壳(1)、侧入式光源(2)、散光组件(3)和中框(4),所述侧入式光源(2)设置在下壳(1)内侧面上,所述散光组件(3)设置在下壳(1)内,所述中框(4)设置下壳(1)上方并且固定在下壳(1)上;所述下壳(1)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接件(11)和第一定位件(12),所述中框(4)上设置有第二卡接件(41)和第二定位件(42),所述第一卡接件(11)与第二卡接件(41)卡接,所述第一定位件(12)与第二定位件(42)定位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卡接件(11)与第二卡接件(41)中的其中一个是弹性勾件,另一个是弹性勾件或穿孔。本实用新型用作显示装置的背光源。

Description

一种结构稳定的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稳定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现在的大部分显示装置是被动发光的,需要背光源提供光源才能实现显示功能,因而背光源显示装置的一个重要的部件。背光源包括结构件和光学部件,光学部件实现从点光源到面光源的转换,结构件起到支撑和安装背光模组的作用。结构件主要包括下壳和中框,现在的下壳上设置卡块、在中框上设置卡孔,通过卡块和卡孔将下壳和中框卡接在一起,将光学部件卡在两者之间实现光学部件的固定,这种卡接在下壳或中框受力变形时下壳与中框容易脱开,例如受到外力震动时中框外扒或下壳内趴,导致卡块与卡孔脱离,影响背光模组的发光效果和背光模组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解决的背光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构稳定的背光模组,包括下壳、侧入式光源、散光组件和中框,所述侧入式光源设置在下壳内侧面上,所述散光组件设置在下壳内,所述中框设置下壳上方并且固定在下壳上;所述下壳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接件和第一定位件,所述中框上设置有第二卡接件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卡接,所述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定位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中的其中一个是弹性勾件,另一个是弹性勾件或穿孔。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勾件包括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单向卡勾。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中其中一个是定位凸块,另一个是定位盲孔。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上设置有支撑台,所述中框上设置有接触面,所述支撑台与接触面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散光组件包括导光板,所述下壳内侧设置有弹性卡块,所述导光板通过弹性卡块卡固在下壳内。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卡块为L形,并且弹性卡块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散光组件还包括散光膜和增光膜,所述导光板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散光膜和增光膜均设置有与定位块匹配的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散光膜和增光膜均粘接固定在导光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侧入式光源通过导热双面胶固定在下壳内,所述侧入式光源的伸出端与下壳间设置有保护胶。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下壳与中框通过勾件与穿孔或匹配的勾件安装,由于设置为弹性勾件,安装时可以直接顺向卡入使得勾件勾住穿孔的外侧,安装方便快捷;但是拆卸时需要按压勾件才将勾件从孔中退出,振动等一般的外力不易使得勾件退出,使得模组的下壳和中框始终为稳定的连接在一起,从而保证了背光模组在振动等特殊环境使用时的稳定性;另外,在下壳与中框间设置定位结构,方便下壳与中框的组装,并且使得下壳与中框间不易发生相对运动,可以增强下壳与中框安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整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又一种背光模组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的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E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的弹性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的卡勾与孔安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阅图1~11,一种结构稳定的背光模组,包括下壳1、侧入式光源2、散光组件3和中框4。下壳1为上部开口、下部为底、周围为侧壁的框体结构,最好采用金属材料制作,本实施例中采用压铸成型的方式制作。中框4一般采用胶框,可以注塑成型制作。所述侧入式光源2设置在下壳1内侧面上,通常用导热双面胶21粘接固定在下壳1内侧面上。所述散光组件3设置在下壳1内,所述中框4设置下壳1上方并且固定在下壳1上,从而将散光组件固定。所述下壳1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接件11和第一定位件12,所述中框4上设置有第二卡接件41和第二定位件42,所述第一卡接件11与第二卡接件41卡接,所述第一定位件12与第二定位件42定位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卡接件11与第二卡接件41中的其中一个是弹性勾件,另一个是弹性勾件或穿孔。弹性勾件b可以为单个卡勾,也可以为对称设置的两个卡勾形成,弹性勾件采用一般的塑胶材质即可满足正常的弹性需求;穿孔a最好设置为如图11中入口处腔体较小,出口处腔体较大的形式,从而卡勾卡入时从较小的腔体受压进入,在较大的腔体中恢复自然卡住孔内的大小腔体分界面,从而卡勾不需要穿出到孔外便可以卡住;另外,穿孔a的入口处最好设置为斜坡状结构,使得卡勾更容易卡入到卡孔内。
由此,下壳1与中框4可以通过勾件与穿孔或匹配的勾件安装,由于设置为弹性勾件,安装时可以直接顺向卡入使得勾件勾住穿孔的外侧,安装方便快捷;拆卸时需要按压勾件才将勾件从孔中退出,振动等一般的外力不易使得勾件退出,使得模组的下壳和中框始终为稳定的连接在一起,从而保证了背光模组在振动等特殊环境使用时的稳定性;另外在下壳1与中框4间设置定位结构,方便下壳1与中框4的组装,并且使得下壳1与中框4间不易发生相对运动,可以增强下壳1与中框4安装的稳定性。
参阅图1~11,可以将第一卡接件11设置为弹性勾件,将第二卡接件41设置为弹性勾件或穿孔,也可以将第一卡接件11设置为弹性勾件或穿孔,将第二卡接件41设置为弹性勾件,本实施例以前一种方式为例进行说明,即在下壳1设置穿孔,在中框4上设置弹性勾件,而且本实施例中的弹性勾件包括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单向卡勾,从而卡合时更加牢固。
参阅图5和图6,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本实施例中的下壳1上的部分边设置穿孔,其他边设置弹性勾件,也可以采用穿孔与弹性勾件间隔设置的形式,从而通过内侧弹性勾件与外侧弹性勾件卡合的形式连接,这种连接比弹性勾件与孔卡合的方式更加不易拆卸,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强中框与下壳固定连接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示出了在下壳1一边的内侧壁设置外侧弹性勾件,对应的在中框4背面设置内侧弹性勾件,内侧弹性勾件与外侧弹性勾件卡合实现下壳1与中框4的卡合。
参阅图3和图9,所述第一定位件12与第二定位件42中其中一个是定位凸块,另一个是定位盲孔,本实施例中在下壳1上设置定位盲孔,在中框上设置定位凸块,安装时定位凸块插入定位盲孔即可;实际上也可以在在下壳1上设置定位凸块,在中框上设置定位盲孔。
参阅图2和图7,为了进一步增强下壳与中框安装的稳定性,所述下壳1上设置有支撑台13,所述中框4上设置有接触面43,所述支撑台13与接触面43通过双面胶条5粘接。
参阅图1,所述散光组件3包括反射膜34、导光板31、散光膜32和增光膜33,反射膜34、导光板31、散光膜32和增光膜33依次层叠铺设在下壳1的腔体内;本实施例中增光膜33设置两层,以提高模组的亮度。所述下壳1内侧设置有弹性卡块14,弹性卡块14可以采用硅胶垫块,并通过双面胶粘接固定在下壳1的内侧壁上;所述导光板31通过弹性卡块14卡固在下壳1内。所述弹性卡块14最好设置为L形卡在导光板的角上,并且弹性卡块14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凸起141,从而更好的固定导光板31,增强模组的稳定性,还可以保证导光板31具有一定的伸缩空间。
参阅图1,所述散光组件3还包括散光膜32和增光膜33,所述导光板31上设置有定位块311,所述散光膜32和增光膜33均设置有与定位块311匹配的定位孔35,安装时导光板31上设置的定位块311插入散光膜32和增光膜33的定位孔35中。定位孔可以设置多组,左右两边设置两个矩形孔,孔略大于定位对应的矩形定位块;中间设置一个圆孔,大小与对应的圆柱形定位块大小匹配即可。最好在中框4背面设置盲孔46,安装时定位块311可以部分插入盲孔46中,从而散光膜32和增光膜33在竖向可以被定位块311与下框配合固定,安装更稳定。另外,所述散光膜32和增光膜33最好再通过双面胶312粘接在导光板31上,导光板31上设置台阶结构313来粘接双面胶312,散光膜32和下层增光膜33上开口,并且下层膜片的开口大于上层膜片的开口,从而使得双面胶312可以穿过下层膜片的开口与上层膜片粘接,这样便可以通过一条双面胶来粘接三张膜片,组装更加方便。
参阅图1和图12,所述侧入式光源2通过导热双面胶21固定在下壳1内,所述侧入式光源2的伸出端23与下壳1间设置有保护胶24,保护胶24包括下壳开口处粘接的单面胶、在下壳背面粘接的双面胶和在伸出端23金手指下粘接的单面胶,下壳开口处粘接的单面胶避免伸出端被刮伤,下壳背面粘接的双面胶用来固定伸出端,金手指下粘接的单面胶用来保护金手指。另外在下壳1背面的穿孔外侧还粘贴防尘胶15封堵穿孔,避免漏光和粉尘进入模组内部;并且在下壳1背面粘接有双面胶17方便后续固定显示装置主板,在下壳1背面粘接导电胶16来消除静电。
参阅图1,在中框4上设置有缓冲胶垫44,用来安装显示面板。缓冲胶垫44上设置保护膜45,在显示面板安装前保护缓冲胶垫44和膜片结构。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结构稳定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1)、侧入式光源(2)、散光组件(3)和中框(4),所述侧入式光源(2)设置在下壳(1)内侧面上,所述散光组件(3)设置在下壳(1)内,所述中框(4)设置下壳(1)上方并且固定在下壳(1)上;所述下壳(1)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接件(11)和第一定位件(12),所述中框(4)上设置有第二卡接件(41)和第二定位件(42),所述第一卡接件(11)与第二卡接件(41)卡接,所述第一定位件(12)与第二定位件(42)定位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卡接件(11)与第二卡接件(41)中的其中一个是弹性勾件,另一个是弹性勾件或穿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稳定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勾件包括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单向卡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稳定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12)与第二定位件(42)中其中一个是定位凸块,另一个是定位盲孔。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结构稳定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1)上设置有支撑台(13),所述中框(4)上设置有接触面(43),所述支撑台(13)与接触面(43)粘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稳定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组件(3)包括导光板(31),所述下壳(1)内侧设置有弹性卡块(14),所述导光板(31)通过弹性卡块(14)卡固在下壳(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稳定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块(14)为L形,并且弹性卡块(14)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凸起(14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稳定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组件(3)还包括散光膜(32)和增光膜(33),所述导光板(31)上设置有定位块(311),所述散光膜(32)和增光膜(33)均设置有与定位块(311)匹配的定位孔(3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结构稳定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膜(32)和增光膜(33)均粘接固定在导光板(31)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结构稳定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入式光源(2)通过导热双面胶(21)固定在下壳(1)内,所述侧入式光源(2)的伸出端(23)与下壳(1)间设置有保护胶(24)。
CN201920660916.8U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结构稳定的背光模组 Active CN2100731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60916.8U CN210073164U (zh)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结构稳定的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60916.8U CN210073164U (zh)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结构稳定的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73164U true CN210073164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51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60916.8U Active CN210073164U (zh)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结构稳定的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731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7236A (zh) * 2022-06-07 2022-08-30 深圳市瀚达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标准尺寸背光源单元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7236A (zh) * 2022-06-07 2022-08-30 深圳市瀚达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标准尺寸背光源单元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67133A (e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elastic members, display panel, panel-fixing member, housing member, faceplate and two almost closed spaces defined by them
WO2016107049A1 (zh) 框体组件及包含该框体组件的显示装置
CN114428422A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0073164U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背光模组
CN108803106B (zh) 显示器
US20120039068A1 (en) Display device
CN210038400U (zh) 一种包括垫块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114265225B (zh) 拼接显示屏
CN214954436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14669983U (zh) 一种前框内接安装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10639386U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211528867U (zh) 一种导光板插接安装的背光模组
CN213634046U (zh) 边框组件及显示装置
CN209979975U (zh) 一种结构轻薄化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11293533U (zh) 一种光散射组件安装稳定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10015638U (zh)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下壳结构及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17060704U (zh)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11554563U (zh) 一种窄边框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113341613A (zh) 显示装置
CN111025762A (zh) 一种导光板插接安装的背光模组
CN212965695U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大尺寸双联屏背光模组
CN210720953U (zh) 一种弧面结构的背光模组
CN213904016U (zh) 一种车载背光模组
CN210244018U (zh) 一种具有新型稳定结构的背光模组
CN217767133U (zh) 背光模组的封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