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61887U - 一种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61887U
CN217561887U CN202221488365.XU CN202221488365U CN217561887U CN 217561887 U CN217561887 U CN 217561887U CN 202221488365 U CN202221488365 U CN 202221488365U CN 217561887 U CN217561887 U CN 217561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urved
curved surface
film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8836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三妹
姚君乐
罗增昌
叶海霞
谭永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I CHI OPTOELECTRONIC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I CHI OPTOELECTRONI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I CHI OPTOELECTRONIC Ltd filed Critical WAI CHI OPTOELECTRONIC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8836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61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61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618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包括曲面压铸背壳、第一侧入式灯条、第二侧入式灯条、第一散光组件、第二散光组件、第一曲面固定框和第二曲面固定框;曲面压铸背壳为压铸成型的壳体结构,曲面压铸背壳上设置有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第一侧入式灯条固定在第一安装腔内侧壁上,第二侧入式灯条固定在第二安装腔内侧壁上;第一散光组件安装在第一安装腔内,第二散光组件安装在第二安装腔内;第一曲面固定框固定在第一安装腔内侧壁上,并且将第一散光组件压固在第一安装腔内;第二曲面固定框固定在第二安装腔内侧壁上,并且将第二散光组件压固在第二安装腔内。本实用新型用于曲面显示器的背光模组。

Description

一种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显示器是人们工作、生活等方面常用的一种器件,通过显示器可以将文字、产品等内容直观的显示出来,方便人们了解观看。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曲面显示器也随之出现,利用曲面显示器显示内容时观察者可以站在一个点上更好的观看显示器上更多的内容,因而曲面显示器受到人们的青睐。背光模组是为液晶显示器等不能自主发光的显示装置提供背光源的装置,曲面显示器往往需要曲面背光模组来配合,但是曲面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学膜片等结构,这些结构一般为平面结构,安装在曲面背光模组内之后形成曲面结构,这就需要通过曲面背光模组的壳体保持曲面背光模组导光板、光学膜片等结构的曲面外形,但是现在的曲面背光模组的壳体一般采用注塑成型的塑胶件或冲压成型的冲压件,这些结构的强度较弱,曲面背光模组导光板、光学膜片等结构在其上安装时容易变形甚至解体,从而影响背光模组及显示器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在的曲面背光模组的导光板、光学膜片等结构在曲面背光模组的背壳上安装时容易变形甚至解体,影响背光模组及显示器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解决的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包括曲面压铸背壳、第一侧入式灯条、第二侧入式灯条、第一散光组件、第二散光组件、第一曲面固定框和第二曲面固定框;所述曲面压铸背壳为压铸成型的壳体结构,所述曲面压铸背壳上设置有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侧入式灯条固定在第一安装腔内侧壁上,所述第二侧入式灯条固定在第二安装腔内侧壁上;所述第一散光组件安装在第一安装腔内,所述第二散光组件安装在第二安装腔内;所述第一曲面固定框固定在第一安装腔内侧壁上,并且将第一散光组件压固在第一安装腔内;所述第二曲面固定框固定在第二安装腔内侧壁上,并且将第二散光组件压固在第二安装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腔内侧壁上和第二安装腔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卡孔,所述第一曲面固定框和第二曲面固定框外侧壁上均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孔与卡块相适配,所述卡块卡接在卡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腔内侧壁上和第二安装腔内侧壁上均设置有支撑台,所述第一曲面固定框和第二曲面固定框分别支撑在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的支撑台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光组件包括第一反射膜、第一曲面导光板和第一光学膜片,所述第一反射膜、第一曲面导光板和第一光学膜片依次叠设在第一安装腔内;所述第二散光组件包括第二反射膜、第二曲面导光板和第二光学膜片,所述第二反射膜、第二曲面导光板和第二光学膜片依次叠设在第二安装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学膜片包括第一散光膜、第一增光膜和防窥膜,所述第一散光膜、第一增光膜和防窥膜依次叠设在第一曲面导光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曲面导光板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散光膜、第一增光膜和防窥膜上均设置第一限位开口,所述第一限位柱与第一限位开口相适配,所述第一限位柱插接在第一限位开口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光学膜片包括第二散光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和DBEF膜,所述第二散光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和DBEF膜依次叠设在第二曲面导光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曲面导光板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柱,所述下增光膜、上增光膜和DBEF膜上均设置有第二限位开口,所述第二限位柱与第二限位开口相适配,所述第二限位柱插接在第二限位开口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曲面固定框和第二曲面固定框下侧均设置有避让开口,所述避让开口可以避让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一曲面固定框和第二曲面固定框下侧均设置压膜垫。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L形卡块和第二L形卡块,所述第一曲面导光板靠近第一侧入式灯条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曲面导光板通过第一支撑柱支撑在第一侧入式灯条前方,所述第一L形卡块固定在第一安装腔内远离靠近第一侧入式灯条一侧的拐角处,所述第一L形卡块将第一曲面导光板卡固在第一安装腔内;所述第二曲面导光板靠近第二侧入式灯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曲面导光板通过第二支撑柱支撑在第二侧入式灯条前方,所述第二L形卡块固定在第二安装腔远离第二侧入式灯条一侧的拐角处,所述第二L形卡块将第二曲面导光板卡固在第二安装腔内。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曲面压铸背壳为压铸成型的壳体结构,强度大,可以保护内侧安装的第一散光组件和第二散光组件,避免了第一散光组件和第二散光组件的导光板、光学膜片等结构变形甚至解体,提升了背光模组的稳定性。第一曲面固定框和第二曲面固定框固定在压铸背壳内侧,可以通过强度大的压铸背壳保护强度小的第一曲面固定框和第二曲面固定框,使得第一曲面固定框和第二曲面固定框的结构更加稳定,从而第一散光组件和第二散光组件被第一曲面固定框和第二曲面固定框压固的更加稳定,进一步提升背光模组的稳定性,保证背光模组及显示器使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的曲面压铸背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的第一曲面固定框和第二曲面固定框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的第一曲面固定框和第二曲面固定框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D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的第一曲面导光板和第二曲面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E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的第一散光膜、第一增光膜和防窥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F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的第一L形卡块和第二L形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阅图1~13,一种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用于为双显示区的显示器提供背光,进而实现显示器的显示功能。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包括曲面压铸背壳1、第一侧入式灯条21、第二侧入式灯条22、第一散光组件31、第二散光组件32、第一曲面固定框41和第二曲面固定框42,曲面压铸背壳1为固定安装整个背光模组各个部件的结构,所述曲面压铸背壳1上为压铸成型的壳体结构,压铸成型时设置有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通过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分别安装背光模组两个发光区的各个部件,从而形成背光模组的两个发光区。第一侧入式灯条21通过导热胶粘接固定在第一安装腔11内侧壁上,第二侧入式灯条22通过导热胶粘接固定在第二安装腔12内侧壁上。第一散光组件31安装在第一安装腔11内,所述第二散光组件32安装在第二安装腔12内;所述第一曲面固定框41固定在第一安装腔11内侧壁上,并且将第一散光组件31压固在第一安装腔11内;所述第二曲面固定框42固定在第二安装腔12内侧壁上,并且将第二散光组件32压固在第二安装腔12内。由此,第一侧入式灯条21发出的侧光通过第一散光组件31处理成向前侧发光的背光源,第二侧入式灯条22发出的侧光通过第二散光组件32处理成向前侧发光的背光源,形成背光模组的两个发光区。
曲面压铸背壳1为压铸成型的壳体结构,强度大,可以保护内侧安装的第一散光组件31和第二散光组件32,避免了第一散光组件31和第二散光组件32的导光板、光学膜片等结构变形甚至解体,提升了背光模组的稳定性。第一曲面固定框41和第二曲面固定框42固定在压铸背壳1内侧,可以通过强度大的压铸背壳1保护强度小的第一曲面固定框41和第二曲面固定框42,使得第一曲面固定框41和第二曲面固定框42的结构更加稳定,从而第一散光组件31和第二散光组件32被第一曲面固定框41和第二曲面固定框42压固的更加稳定,进一步提升背光模组的稳定性,保证背光模组及显示器使用的可靠性。
参阅图1~5,所述第一安装腔11内侧壁上和第二安装腔12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卡孔13,所述第一曲面固定框41和第二曲面固定框42外侧壁上均设置有卡块43,所述卡孔13与卡块43相适配,即卡孔13与卡块43的大小、外形、位置和数量一致,从而卡块43恰好可以卡接在卡孔13内,使得第一曲面固定框41稳定的固定在第一安装腔11内侧壁上,第二曲面固定框42稳定的固定在第二安装腔12内侧壁上。
参阅图1~4,所述第一安装腔11内侧壁上和第二安装腔12内侧壁上均设置有支撑台14,所述第一曲面固定框41和第二曲面固定框42在曲面压铸背壳1上安装时,可以分别支撑在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的支撑台14上,使得第一曲面固定框41和第二曲面固定框42在曲面压铸背壳1上安装的更加稳定,进一步提升曲面背光模组的导光板、光学膜片等结构在背光模组安装的可靠性。
参阅图1~13,本实施例的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制作时,通过压铸成型的方式生产曲面压铸背壳1,并且生产制作第一侧入式灯条21、第二侧入式灯条22、第一散光组件31、第二散光组件32、第一曲面固定框41和第二曲面固定框42。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组装时,将第一侧入式灯条21固定在第一安装腔11的内侧壁上,将第二侧入式灯条22固定在第二安装腔12的内侧壁上;再将第一散光组件31和第二散光组件32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内;最后将第一曲面固定框41和第二曲面固定框42分别固定在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的内侧壁上即可。
实施例二
参阅图1~13,本实施例的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改进第一散光组件31和第二散光组件32,来优化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的性能。
参阅图1、图9~12,所述第一散光组件31包括第一反射膜311、第一曲面导光板312和第一光学膜片,所述第一反射膜311、第一曲面导光板312和第一光学膜片依次叠设在第一安装腔11内。所述第一光学膜片包括第一散光膜313、第一增光膜314和防窥膜315,所述第一散光膜313、第一增光膜314和防窥膜315依次叠设在第一曲面导光板312上。由此,通过第一增光膜314、第一曲面导光板312、第一散光膜313和第一增光膜314,使得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第一安装腔11对应的发光区出光更加均匀;设置防窥膜315可以增强利用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的显示器的私密性。第一曲面导光板312外除第一侧入式灯条21一侧的其他侧最好设置第一反射侧膜316,来增强背光模组的亮度。
参阅图1、9~12,所述第一曲面导光板31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柱3121,所述第一散光膜313、第一增光膜314和防窥膜315上均设置第一限位开口316,所述第一限位柱3121与第一限位开口316相适配,即第一限位柱3121和第一限位开口316的大小、数量、外形及位置相互一致,使得第一限位柱3121恰好可以插接在第一限位开口316内,将第一散光膜313、第一增光膜314和防窥膜315限位固定在第一曲面导光板312上。
参阅图1,所述第二散光组件32包括第二反射膜321、第二曲面导光板322和第二光学膜片,所述第二反射膜321、第二曲面导光板322和第二光学膜片依次叠设在第二安装腔12内。所述第二光学膜片包括第二散光膜323、下增光膜324、上增光膜325和DBEF膜326,所述第二散光膜323、下增光膜324、上增光膜325和DBEF膜326依次叠设在第二曲面导光板322上。由此使得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的第二安装腔12对应的区域可以形成均匀的发光区。设置下增光膜324、上增光膜325和DBEF膜326三层增光膜片,可以增加背光模组上第二安装腔12前方的亮度。第二曲面导光板322外除第二侧入式灯条22一侧的其他侧最好设置第一反射侧膜327,来增强背光模组的亮度。
参阅图1、9~12,第二曲面导光板322与其上各个膜片之间的安装也可以按照第一曲面导光板312与其上膜片的安装结构来安装,所述第二曲面导光板322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柱3221,所述第二散光膜323、下增光膜324、上增光膜325和DBEF膜326上均设置有第二限位开口,所述第二限位柱3221与第二限位开口相适配,即第二限位柱3221与第二限位开口的大小、外形、数量和位置相一致,从而第二限位柱3221可以插接在第二限位开口内,将第二散光膜323、下增光膜324、上增光膜325和DBEF膜326限位固定在第二曲面导光板322上。
参阅图1、6~12,所述第一曲面固定框41和第二曲面固定框42下侧均设置有避让开口44,所述避让开口44可以避让第一限位柱3121和第二限位柱3221。第一限位柱3121和第二限位柱3221可以插入对应的避让开口44内,既可以将第一曲面导光板312和第二曲面导光板322上的各个膜片固定的更加稳定,第一限位柱3121和第二限位柱3221受热膨胀时还可以插入对应的避让开口44内,避免第一限位柱3121和第二限位柱3221触碰顶起第一曲面固定框41和第二曲面固定框42,从而保证了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结构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曲面固定框41和第二曲面固定框42下侧均设置压膜垫45,通过压膜垫45可以将第一曲面导光板312和第二曲面导光板322上的各个膜片结构压紧固定,进一步增强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结构的稳定性。
参阅图1~13,本实施例的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制作时,通过压铸成型的方式生产曲面压铸背壳1,并且生产制作第一侧入式灯条21、第二侧入式灯条22、第一散光组件31、第二散光组件32、第一曲面固定框41和第二曲面固定框42。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组装时,将第一侧入式灯条21固定在第一安装腔11的内侧壁上,将第二侧入式灯条22固定在第二安装腔12的内侧壁上;再将第一散光组件31和第二散光组件32的各个部件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内;最后将第一曲面固定框41和第二曲面固定框42分别固定在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的内侧壁上即可。
实施例三
参阅图1~13,本实施例的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二相同,并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改进导光板与曲面压铸背壳1安装结构,进一步提升背光模组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相同之处参阅实施例二,下面就改进之处进一步进行说明。
参阅图1~3、9、10和13,本实施例还设置第一L形卡块5和第二L形卡块6,所述第一曲面导光板312靠近第一侧入式灯条21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柱3122,所述第一曲面导光板312通过第一支撑柱3122支撑在第一侧入式灯条21前方。所述第一L形卡块5固定在第一安装腔11内远离靠近第一侧入式灯条21一侧的拐角处。从而通过第一L形卡块5将第一曲面导光板312卡固在第一安装腔11内,还可以避免第一曲面导光板312触碰第一侧入式灯条21损坏第一侧入式灯条21。所述第二曲面导光板322靠近第二侧入式灯条2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柱3222,所述第二曲面导光板322通过第二支撑柱3222支撑在第二侧入式灯条22前方。所述第二L形卡块6固定在第二安装腔12远离第二侧入式灯条22一侧的拐角处。从而通过第二L形卡块6将第二曲面导光板322卡固在第二安装腔12内,还可以避免第二曲面导光板322触碰第二侧入式灯条22导致第二侧入式灯条22损坏。第一安装腔11内最好设置卡槽15来安装第一L形卡块5,同样第二安装腔12内也设置卡槽来安装第二L形卡块6。
参阅图1~13,本实施例的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制作时,通过压铸成型的方式生产曲面压铸背壳1,并且生产制作第一侧入式灯条21、第二侧入式灯条22、第一散光组件31、第二散光组件32、第一曲面固定框41和第二曲面固定框42。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组装时,将第一侧入式灯条21固定在第一安装腔11的内侧壁上,将第二侧入式灯条22固定在第二安装腔12的内侧壁上;再将第一散光组件31和第二散光组件32的各个部件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内;最后将第一曲面固定框41和第二曲面固定框42分别固定在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的内侧壁上即可。第一曲面导光板312在第一安装腔11安装时通过第一支撑柱3122支撑在第一侧入式灯条21前方,通过第一L形卡块5卡固在第一安装腔11内。第二曲面导光板322在第二安装腔12内安装时通过第二支撑柱3222支撑在第二侧入式灯条22前方,通过第二L形卡块6卡固在第二安装腔12内。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曲面压铸背壳(1)、第一侧入式灯条(21)、第二侧入式灯条(22)、第一散光组件(31)、第二散光组件(32)、第一曲面固定框(41)和第二曲面固定框(42);所述曲面压铸背壳(1)为压铸成型的壳体结构,所述曲面压铸背壳(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所述第一侧入式灯条(21)固定在第一安装腔(11)内侧壁上,所述第二侧入式灯条(22)固定在第二安装腔(12)内侧壁上;所述第一散光组件(31)安装在第一安装腔(11)内,所述第二散光组件(32)安装在第二安装腔(12)内;所述第一曲面固定框(41)固定在第一安装腔(11)内侧壁上,并且将第一散光组件(31)压固在第一安装腔(11)内;所述第二曲面固定框(42)固定在第二安装腔(12)内侧壁上,并且将第二散光组件(32)压固在第二安装腔(1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1)内侧壁上和第二安装腔(12)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卡孔(13),所述第一曲面固定框(41)和第二曲面固定框(42)外侧壁上均设置有卡块(43),所述卡孔(13)与卡块(43)相适配,所述卡块(43)卡接在卡孔(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1)内侧壁上和第二安装腔(12)内侧壁上均设置有支撑台(14),所述第一曲面固定框(41)和第二曲面固定框(42)分别支撑在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的支撑台(1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光组件(31)包括第一反射膜(311)、第一曲面导光板(312)和第一光学膜片,所述第一反射膜(311)、第一曲面导光板(312)和第一光学膜片依次叠设在第一安装腔(11)内;所述第二散光组件(32)包括第二反射膜(321)、第二曲面导光板(322)和第二光学膜片,所述第二反射膜(321)、第二曲面导光板(322)和第二光学膜片依次叠设在第二安装腔(1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包括第一散光膜(313)、第一增光膜(314)和防窥膜(315),所述第一散光膜(313)、第一增光膜(314)和防窥膜(315)依次叠设在第一曲面导光板(3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面导光板(31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柱(3121),所述第一散光膜(313)、第一增光膜(314)和防窥膜(315)上均设置第一限位开口(316),所述第一限位柱(3121)与第一限位开口(316)相适配,所述第一限位柱(3121)插接在第一限位开口(316)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包括第二散光膜(323)、下增光膜(324)、上增光膜(325)和DBEF膜(326),所述第二散光膜(323)、下增光膜(324)、上增光膜(325)和DBEF膜(326)依次叠设在第二曲面导光板(32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曲面导光板(322)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柱(3221),所述下增光膜(324)、上增光膜(325)和DBEF膜(326)上均设置有第二限位开口,所述第二限位柱(3221)与第二限位开口相适配,所述第二限位柱(3221)插接在第二限位开口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面固定框(41)和第二曲面固定框(42)下侧均设置有避让开口(44),所述避让开口(44)可以避让第一限位柱(3121)和第二限位柱(3221);所述第一曲面固定框(41)和第二曲面固定框(42)下侧均设置压膜垫(45)。
10.根据权利要求4~9任一项所述的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L形卡块(5)和第二L形卡块(6),所述第一曲面导光板(312)靠近第一侧入式灯条(21)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柱(3122),所述第一曲面导光板(312)通过第一支撑柱(3122)支撑在第一侧入式灯条(21)前方,所述第一L形卡块(5)固定在第一安装腔(11)内远离靠近第一侧入式灯条(21)一侧的拐角处,所述第一L形卡块(5)将第一曲面导光板(312)卡固在第一安装腔(11)内;所述第二曲面导光板(322)靠近第二侧入式灯条(2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柱(3222),所述第二曲面导光板(322)通过第二支撑柱(3222)支撑在第二侧入式灯条(22)前方,所述第二L形卡块(6)固定在第二安装腔(12)远离第二侧入式灯条(22)一侧的拐角处,所述第二L形卡块(6)将第二曲面导光板(322)卡固在第二安装腔(12)内。
CN202221488365.XU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 Active CN217561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88365.XU CN217561887U (zh)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88365.XU CN217561887U (zh)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61887U true CN217561887U (zh) 2022-10-11

Family

ID=83501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88365.XU Active CN217561887U (zh)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618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4137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US20060221632A1 (en) Signboard using LED light source
TW200915246A (en) Display device
WO2014019258A1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
JP3936895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12341648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US7226200B2 (en) Light guiding device with two opposite light emitting surfaces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CN217561887U (zh) 一种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
CN212846268U (zh) 一种超薄纯平式的复合式背光模组、显示器及电视
TW507092B (en) Sidelight type 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0388078C (zh) 背光模块
CN214954436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KR970028718A (ko) 발광다이오드 판넬
US7594744B2 (en) Backlight module
CN210294766U (zh) 一种曲面型led背光源结构
TW200842448A (en) Rear plate of backlight module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CN217060703U (zh) 一种带孔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US9004739B2 (en) Backlight module
US7125156B2 (en) Ultra-thin backlight display panel
CN201348189Y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灯罩
CN210954550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薄型液晶模块
KR102066089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의 조립 방법
CN213042092U (zh) 一种异形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16792637U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CN216411628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