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98689U - 电池单元 - Google Patents

电池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98689U
CN214898689U CN202120346448.4U CN202120346448U CN214898689U CN 214898689 U CN214898689 U CN 214898689U CN 202120346448 U CN202120346448 U CN 202120346448U CN 214898689 U CN214898689 U CN 2148986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 groove
opening
battery cell
cover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4644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智荣
韩星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986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986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42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01M50/3425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in the form of rupturable membranes or weakened parts, e.g. pierced with the aid of a sharp memb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8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 A47L9/2868Arrangements for power supply of vacuum cleaners or the accessories thereof
    • A47L9/2884Details of 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or their instal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7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24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2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括:芯材,提供电能;以及单元罩体,容纳所述芯材,所述单元罩体包括:侧盖,在上下方向上开口,包围罩体轴;上盖,遮蔽所述侧盖的上部方向开口;下盖,遮蔽所述侧盖的下部方向开口;以及侧面通气槽,形成于所述侧盖。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池单元的侧面配置废气排出结构,即便排出废气,电池单元也不会从电池组放出的电池单元。

Description

电池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单元的废气排出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随着对于手机设备的技术开发和需求的增加,二次电池的需求也急剧上升,其中,能量密度和工作电压高且保存和寿命特性优异的锂(离子/聚合物)二次电池不仅用于各种手机设备,而且还作为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的能量源广为使用。
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安全得到改善的袋式二次电池,在该袋式二次电池的单元的内部和电极片的密封部形成有通道。若因过度充电或内部短路等的原因而在袋内部过度地产生气体导致压力变高,则气体会通过所述通道向袋的外部排出。即,由于在向外部排出单元内部的气体时,会始终通过电极片的密封部排出,因此可以预先预测气体的排出方向。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在袋的顶面和底面形成有通道,在袋的顶面和底面配置有电极,并且为了接触而用电阻熔接机熔接外部的引线框架和袋的顶面、底面。
存在如下的问题点,在通道形成于袋的顶面和底面的熔接过程中,电池单元因通道开放或破损而破损。
另外,还存在如下的问题点,在通道形成于袋的顶面或底面的情况下,当排出电池单元内部的废气时,电池单元被放出至电池组的外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专利公开公报第2014-0130859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课题是,提供一种通过在电池单元的侧面配置废气排出结构,即便排出废气,电池单元也不会从电池组放出的电池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课题是,提供一种在电池单元的侧面配置废气排出结构,而在电池单元的侧面不配置排出结构,由此降低在用于连接电极的熔接时排出结构破损的可能性的电池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课题是,提供一种当从电池单元排出废气时,废气排出结构不会从电池单元脱离的电池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课题是,当从电池单元排出废气时,将废气的排出方向调整为电池单元不会被放出的方向,并且调整为降低周边危险的方向的电池单元。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在电池单元的侧面配置了废气排出结构。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电池单元的侧面设置有用于以下方和侧方之间的角度排出废气的V槽。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单元包括:芯材,提供电能;以及单元罩体,容纳所述芯材,所述单元罩体包括:侧盖,在上下方向上开口,包围罩体轴;上盖,遮蔽所述侧盖的上部方向开口;下盖,遮蔽所述侧盖的下部方向开口;以及侧面通气槽,形成于所述侧盖。
所述侧面通气槽可以配置于在所述侧盖中偏向所述下盖侧的位置。
所述侧面通气槽和所述下盖之间的距离可以是0.5mm至2mm。
所述侧面通气槽的厚度可以小于所述侧盖的厚度。
所述侧面通气槽可以包含与所述侧盖相同的材质。
所述侧面通气槽可以沿与所述下盖平行的方向延伸。
所述侧面通气槽可以是包围所述罩体轴的闭曲线。
所述侧面通气槽可以包括:第一侧面通气槽,沿与所述下盖平行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二侧面通气槽,沿与所述下盖平行的方向延伸,与所述第一侧面通气槽朝向上部隔开。
所述第一侧面通气槽和所述第二侧面通气槽可以是包围所述罩体轴的闭曲线。
所述侧面通气槽可以包括:第一打开通气槽,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打开通气槽,沿第二方向延伸,与所述第一打开通气槽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打开通气槽和所述第二打开通气槽形成的夹角可以是锐角。
所述第一打开通气槽的一端的深度可以比所述第一打开通气槽的另一端的深度深,所述第二打开通气槽的一端的深度可以比所述第二打开通气槽的另一端的深度深,所述第一打开通气槽的一端可以与所述第二打开通气槽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打开通气槽和所述第二打开通气槽形成的夹角的方向可以与上部方向呈45度以内的角度。
所述侧面通气槽还可以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打开通气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打开通气槽的一端的第三打开通气槽,所述第一打开通气槽和所述第二打开通气槽之间的距离可以随着朝向上部方向而逐渐变大
所述第三打开通气槽的深度可以比所述第一打开通气槽和所述第二打开通气槽的深度深。
所述第一打开通气槽的深度和所述第二打开通气槽的深度可以随着靠近所述第三打开通气槽而逐渐变深。
所述单元罩体还可以包括形成于所述上盖的顶面通气槽。
所述顶面通气槽可以是包围所述罩体轴的线形状。
另外,本实用新型包括:芯材,提供电能;以及单元罩体,容纳所述芯材,所述单元罩体包括:侧盖,在上下方向上开口,包围罩体轴;上盖,遮蔽所述侧罩体的上部方向开口;下盖,遮蔽所述侧罩体的下部方向开口;以及侧面通气槽,形成于所述侧盖,若所述单元罩体内部的压力超过预先设定的压力,则破损。
另外,本实用新型包括具有所述电池单元的吸尘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由于在电池单元的侧面配置了废气排出结构,因此即便废气被排出,也不会使电池单元从电池组放出,并且减少了电池单元的放出导致的电池周边的部件破损的危险,减少了用户受伤的危险。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电池单元的侧面配置了废气排出结构,而在电池单元的侧面不配置排出结构,因此具有在进行用于连接电极的熔接时排出结构破损的可能性低,用于连接电极的熔接容易的优点。
另外,本实用新型由于具有位于电池单元的顶面和在电池单元的侧面中靠近底面的位置的气体排出结构,因此废气沿一个方向排出,从而不会成为电池单元的推动力,并且由于电池单元的侧面比电池单元的上下面宽,因此在较宽的空间形成多个或较宽的排出结构,从而具有减小废气的喷出速度的优点。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形成于电池单元的侧面的气体排出结构从下方向上方切开,并喷出废气,并且气体排出结构的上端与电池单元的侧面连接,因此当从电池单元排出废气时,将废气的排出方向调节成朝向下方和侧方之间,从而具有废气的排出不会作为电池单元的推动力发挥作用,而朝向减小其他部件的破损的方向形成,并且防止气体排出结构从电池单元脱离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使用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从图1中拆卸了吸嘴模块70的吸尘器1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吸尘器1的侧视图。
图4A是图2的吸尘器1的俯视图。
图4B是另一实施例的吸尘器1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3的S1-S1'线水平切开吸尘器1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4A的S2-S2'线竖直切开吸尘器1的剖视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池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7B是图7A的电池单元的结合立体图。
图8是图7B的电池单元的纵向剖视图。
图9是从图8的电池单元排出气体时的动作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电池单元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S11-S12线剖视图。
图12是从图10的电池单元排出气体时的动作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池单元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的S21-S22线剖视图。
图15是从图13的电池单元排出气体时的动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以基于彼此正交的X轴、Y轴以及Z轴的空间正交坐标系为基准进行说明。各个轴向(X轴向、Y轴向、Z轴向)表示各个轴延伸的两侧方向。在各个轴向之前标有‘+’标记的(+X轴向、+Y轴向、+Z轴向)轴向表示作为各个轴所延伸的两侧方向中的其中一个方向的正方向。在各轴向之前标有‘-’标记的(-X轴向、-Y轴向、-Z轴向)轴向表示作为各个轴所延伸的两侧方向中的剩余的一个方向的负方向。
虽然,以下提及到的称作“前(+Y)/后(-Y)/左(+X)/右(-X)/上+Z/下(-Z)”等方向的表述是根据XYZ坐标轴定义的,但这仅用于说明,使得明确理解本实用新型。当然也可以根据不同基准而不同地定义各个方向。
在以下提及到的构成要素之前赋有‘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的术语,仅为了避免混淆构成要素,与构成要素之间的顺序、重要度或主从关系等无关。例如,也可以实现没有第一构成要素而仅包括第二构成要素的实用新型。
除非上下文有明确规定,否则本说明书中使用到的单数的表达包括复数。
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可以是手动吸尘器或机器人吸尘器。以下,将本实施例的吸尘器1限定为手持型手动吸尘器进行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不限于此。
包括电池的吸尘器
参照图1至图6,一实施例的吸尘器1包括形成流路P的主体10,所述流路P引导吸入的空气以使其排出至外部。吸尘器1包括灰尘分离部20,所述灰尘分离部20配置在流路P上并且使空气中的灰尘分离。吸尘器1包括与主体10的后侧结合的把手30。
吸尘器1包括供电的电池Bt和容纳电池Bt的电池罩体40。吸尘器1包括风扇模块50、50’,所述风扇模块50、50’配置在流路P上并且使流路内的空气移动。除了灰尘分离部20之外,吸尘器1还包括过滤器61、62,所述过滤器61、62配置在流路P上并且使空气中的灰尘分离。
吸尘器1包括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主体10的吸入管11连接的吸嘴模块70。吸尘器1包括:输入部3,能够使用户输入吸尘器1的On/Off或吸入模式等;以及输出部4,向用户显示吸尘器1的各种状态。
吸尘器1包括噪音控制模块80、80’、180、280、380、980,所述噪音控制模块80、80’、180、280、380、980执行ⅰ第一功能和ⅱ第二功能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功能减少在可听频率中相对低频率区域的噪音的大小,所述第二功能减少在可听频率中相对高频率区域的噪音的大小。噪音控制模块包括输出声音的扬声器89、989。根据实施例,吸尘器1还可以包括向声音放出口10b、10b'传递扬声器89、989的声音的声音传递管90。
参照图1,吸嘴模块70包括:吸嘴部71,设置为吸入外部的空气;以及延伸管73,从吸嘴部71长长地延伸。延伸管73连接吸嘴部71和吸入管11。延伸管73引导从吸嘴部71吸入的空气,以使其流入吸入流路P1内。延伸管73的一侧端部可以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主体10的吸入管11结合。用户可以在将吸嘴部71置于地面的状态下握着把手30并使吸嘴部71移动来进行清扫。
参照图2至图7B,主体10形成吸尘器1的外观。主体10可以形成为整体上呈在上下方向上长的圆筒形状。在主体10的内部容纳有灰尘分离部20。在主体10的内部容纳有风扇模块50、50’。在主体10的后侧结合有把手30。在主体10的后侧结合有电池罩体40。
主体10包括吸入管11,所述吸入管11将空气的吸入引向主体10内。吸入管11形成吸入流路P1。吸入管11可以朝向主体10的前方凸出。
主体10包括排出盖12、12’,所述排出盖12、12’形成有排气口10a、10a’。排出盖12、12’还可以形成有声音排出口10b、10b’。排出盖12、12’可以形成主体10的上侧表面。排出盖12、12’覆盖风扇模块罩体14的上侧部。
主体10包括用于存储从灰尘分离部20分离的灰尘的灰尘收集部13。灰尘分离部2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配置于灰尘收集部13内。灰尘收集部13的上侧部的内侧面可以发挥后述的第一循环部21的功能。(在此情况下,灰尘收集部13的上侧部可以称作第一循环部21)在灰尘收集部13的内部配置有第二循环部22和灰尘流动引导件24。
灰尘收集部13可以形成为圆筒形状。灰尘收集部13配置于风扇模块罩体14的下侧。在灰尘收集部13的内部形成有灰尘的存储空间S1、S2。在灰尘收集部13和灰尘流动引导件24之间形成有第一存储空间S1。在灰尘流动引导件24的内部形成有第二存储空间S2。
主体10包括风扇模块罩体14,在风扇模块罩体14的内部容纳有风扇模块50、50’。风扇模块罩体14可以从灰尘收集部13朝向上侧延伸而形成。风扇模块罩体14形成为圆筒形状。在风扇模块罩体14的后侧配置有把手30的延伸部31。
主体10包括设置为开闭灰尘收集部13的灰尘盖15。灰尘盖15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灰尘收集部13的下侧结合。灰尘盖15可以通过旋转动作来开闭灰尘收集部13的下侧。灰尘盖15可以包括用于旋转的连接件(未图示)。连接件可以与灰尘收集部13结合。灰尘盖15可以将第一存储空间S1和第二存储空间S2一起开闭。
主体10包括引导从灰尘分离部20流出的空气的空气引导件16。空气引导件16形成将空气从灰尘分离部20引导至叶轮51、51’的风扇模块流路P4、P4’。空气引导件16包括将通过了叶轮51、51’的空气引导至排气口10a、10a’的排气流路P5、P5’。空气引导件16可以配置于风扇模块罩体14内。
作为一例,参照图6,空气引导件16形成的流路P4、P5可以形成为,从灰尘分离部20流出的空气在上升的途中通过叶轮51并下降,之后重新上升至排气口10a、10a’。
作为另一例子,空气引导件16的流路流路P4’、P5’可以形成为,从灰尘分离部20流出的空气通过叶轮51并且持续上升至排气口10a、10a’。
参照图2、图4A、图4B以及图6,主体10形成有向主体10的外部排出流路P内的空气的排气口10a、10a’。排气口10a、10a’可以形成于排出盖12、12’。
排气口10a、10a’可以配置于主体10的一面。排气口10a、10a’可以形成于主体10的上侧面。由此,不仅防止从排气口10a、10a’排出的空气导致的吸尘器周边的灰尘飞散,而且还防止发生从排气口10a、10a’排出的空气直接与用户碰撞的现象。另外,声音排出口可以配置于主体10的面中与形成有排气口10a、10a’的面同一个面。
排气口10a、10a’可以配置为面向特定方向(例如,上侧方向)。通过排气口10a、10a’排出的空气的排出方向Ae可以是特定方向。
在本说明书中,规定的轴O是指穿过主体10的中心部并且朝向特定方向延伸的假想的轴。‘离心方向’是指远离轴O的方向,‘离心相反方向’是指向轴O靠近的方向。另外,‘圆周方向’是指以轴O为中心的周向(或旋转方向)。圆周方向的意思包括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空气的排出方向Ae可以是特定方向和离心方向之间的方向。空气的排出方向Ae可以是特定方向和圆周方向之间的方向。具体而言,空气的排出方向Ae可以是特定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之间的方向。空气的排出方向Ae也可以是将特定方向、离心方向以及圆周方向三维合成的方向。
排气口10a、10a’可以配置为包围轴O。排气口10a、10a’可以沿圆周方向排列或延伸。排气口10a、10a’可以配置于以规定的轴O为中心沿着圆周方向以超过中心角180度的角度延伸的规定的周边区域B1、B1’。
作为一例,参照图4A,周边区域B1以轴O为中心沿圆周方向以中心角360度延伸。即,周边区域B1完全包围轴O。
作为另一例子,参照图4B,周边区域B1’以轴O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延伸相当于中心角Ag1的角度。在此,中心角Ag1的值可以是270度以上且小于360度。在图4A中,中心角Ag1为约270度。
另一方面,参照图4B,优选,以轴O为基准周边区域B1’未被包围的方向为配置把手30的方向(后方)。在轴O和把手30之间的区域可以不形成排气口10a’,以防止从排气口10a’排出的空气朝向用户侧流动。在轴O和把手30之间的区域可以设置有用于阻断空气排出的阻挡件12b’。由此,能够防止从排气口10a’排出的空气直接与握着把手30的用户碰撞。
排气口10a、10a’可以在周边区域B1、B1’沿ⅰ圆周方向延伸或ⅱ分割为多个而沿圆周方向排列。
作为一例,参照图4A,复数个排气口10a沿周边区域B1排列。复数个排气口10a通过复数个排气引导件12a而在圆周方向上彼此分割。复数个排气口10a可以沿圆周方向彼此隔开规定间隔而排列。
作为另一例子,参照图4B,排气口10a’沿周边区域B1’长长地延伸。复数个排气口10a’可以沿离心方向彼此隔开配置。复数个排气口10a’通过排气引导件12a’而在离心方向上彼此分割。各个排气口10a’可以以轴O为中心在圆周方向延伸相当于中心角Ag1的角度。
主体10包括排气引导件12a,12a’,所述排气引导件12a,12a’设置为通过排气口10a、10a’排出的空气朝向以轴O为基准倾斜的方向排出。排气引导件12a,12a’可以配置为以轴O为基准倾斜。排出盖12、12’可以包括将排气口10a、10a’分割为复数个的排气引导件12a,12a’。
作为一例,参照图4A,排出盖12包括将排气口10a分割为复数个的复数个排气引导件12a。复数个排气引导件12a沿圆周方向隔开排列。每个排气引导件12a沿圆周方向和离心方向之间的方向延伸,并且分割相邻的两个排气口10a。相邻的两个排气引导件12a之间的隔开空间成为排气口10a。排气引导件12a引导空气,以使其沿将特定方向、离心方向以及圆周方向三维合成的方向排出。
作为另一例子,参照图4B,排出盖12’包括将排气口10a’分割为两个的一个排气引导件12a’。排气引导件12a’沿圆周方向长长地延伸。排气引导件12a’从阻挡件12b’的一端到另一端为止以轴O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延伸相当于中心角Ag1的角度。排气引导件12a’引导空气,以使其沿将特定方向和离心方向合成的方向排出。
参照图2、图4A、图4B以及图6,主体10形成有将扬声器89、989的声音放出的声音排出口10b、10b’。声音排出口10b、10b’可以形成于排出盖12、12’。
声音排出口10b、10b’可以形成于主体10的上侧面。声音排出口10b、10b’可以配置为面向特定方向(例如,上侧方向)。通过声音排出口10b、10b’放出的声音的放出方向Se成为特定方向。
优选,声音排出口10b、10b’独立于排气口10a、10a’设置。由此,能够防止在流路P内移动的空气或灰尘等影响扬声器89、989的性能。
优选,以主体10为基准,排气口10a、10a’和声音排出口10b、10b’面向相同的方向。由此,能够减少在通过排气口10a、10a’放出的噪音和通过声音排出口10b、10b’放出的声音被合成并到达用户的耳朵的过程中,噪音的大小和声音的大小的比率根据用户耳朵的位置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并且能够按预先设定的比率使声音合成于噪音。
声音排出口10b、10b’可以配置于排出盖12、12’的中心部。声音排出口10b、10b’可以以轴O为基准配置于周边区域B1、B1’的离心相反方向。声音排出口10b、10b’可以配置于轴O贯通的中央部。声音排出口10b、10b’可以从周边区域B1、B1’沿离心相反方向隔开并且配置于轴O贯通的规定的中心区域B2内。由此,可以将基于声音排出口10b、10b’的声音发生区域置于基于排气口10a、10a’的噪音发生区域的中心部,并且能够使通过排气口10a、10a’放出的噪音和基于扬声器89、989的声音按预先设定地进行抵消干扰或加强干扰。这在用扬声器89、989的发生180度相位变化的声音来抵消产生的噪音的低频率区域(抵消干扰)时,尤其有效。
作为一例,参照图2,声音排出口10b可以包括在中心区域B2内彼此隔开的复数个孔。
作为另一例子,参照图4B,在中心区域B2内配置有网格(mesh)形的结构,网格形的结构所形成的多个孔可以发挥声音排出口10b的功能。
另外,作为另一例子,参照图4B,声音排出口10b’可以包括在中心区域B2内以轴O为中心沿圆周方向长长地延伸的缝隙。具体而言,声音排出口10b’可以包括环形状的缝隙。
灰尘分离部20发挥过滤流路P上的灰尘的功能。灰尘分离部20从空气分离通过吸入管11吸入到主体10内部的灰尘。
作为一例,灰尘分离部20可以包括能够通过循环流动来分离灰尘的第一循环部21和第二循环部22。第一循环部21形成的流路P2可以与吸入管11形成的吸入流路P1连接。通过吸入管11吸入的空气和灰尘会沿着第一循环部21的内周面进行螺旋流动。
第一循环部21的循环流动轴A2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循环流动轴A2可以与轴O一致。第二循环部22进一步从经由了第一循环部21的空气分离灰尘。第二循环部22可以位于第一循环部21内部。第二循环部22可以位于边界部23的内部。第二循环部22可以包括并联配置的多个循环主体。
作为另一例子,灰尘分离部20也可以具有单个循环部。在此情况下,循环流动轴A2也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
另外,作为另一例,灰尘分离部20也可以通过包括主过滤部(未图示)来替代循环部。主过滤部可以从吸入管11流入的空气中分离灰尘。
下面,以灰尘分离部20包括第一循环部110和第二循环部130的本实施例为基准进行说明,但是不限于此。
灰尘分离部20形成灰尘分离流路P2、P3。空气在灰尘分离流路P2、P3快速移动且空气中的灰尘被分离,而被分离的灰尘被存储于第一存储空间S1。
第一循环部21的内周面和边界部23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一循环流路P2。经由吸入流路P1的空气在第一循环流路P2中沿下降螺旋方向移动,空气中的灰尘离心分离。在此,轴A2成为下降螺旋方向的流动轴A2。
灰尘分离部20包括在第一循环部21的内部配置为圆筒形状的边界部23。在边界部23的外周面形成有复数个孔。第一循环流路P2内的空气可以通过边界部23的复数个孔流入第二循环流路P3。体积大的灰尘也可以被边界部23的复数个孔过滤。
第二循环部22的上侧部可以配置于边界部23的内部。第二循环部22包括复数个循环主体,所述复数个循环主体的内部为空并且上下贯通。每一个循环主体可以形成为随着靠近下侧而逐渐变细的管形状。在每一个循环主体的内部形成有第二循环流路P3。经由边界部23的空气沿着配置于循环主体的上侧部并且引导空气使其沿向下螺旋方向流动的引导件向第二循环流路P3移动。空气沿循环主体的内周面进行向下螺旋运动,空气中的灰尘离心分离,被分离的空气存储于第二存储空间S2。沿第二循环流路P3移动至循环主体的下侧部的空气沿第二循环流路P3的上下方向的中心轴向上侧方向的上升移动,并流入风扇模块流路P4、P4’。
灰尘分离部20包括灰尘流动引导件24,所述灰尘流动引导件24在灰尘收集部13内划分第一存储空间S1和第二存储空间S2。灰尘流动引导件24和灰尘收集部13的内侧面之间的空间为第一存储空间S1。灰尘流动引导件24的内部空间为第二存储空间S2。
灰尘流动引导件24与第二循环部22的下侧结合。灰尘流动引导件24与灰尘盖15的顶面接触。灰尘流动引导件24的一部分可以形成为其直径随着从上侧靠近下侧而逐渐变小。作为一例,灰尘流动引导件24的上侧部形成为随着靠近下侧其的直径变小,灰尘流动引导件24的下侧部可以形成为上下延伸的圆筒形状。
灰尘分离部20可以包括在灰尘流动引导件24的上端部朝向下方延伸的飞散防止筋25。所述飞散防止筋25可以包围灰尘流动引导件24的上侧部的外周。飞散防止筋25可以沿以流动轴A2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延伸。作为一例,飞散防止筋25可以形成为圆筒形状。
在灰尘流动引导件24的上侧部形成为随着靠近下侧其的直径逐渐变小的情况下,在灰尘流动引导件24的上侧部的外周面和飞散防止筋25之间形成有空间。当空气在第一存储空间S1内沿着灰尘流动引导件24上升流动时,上升的灰尘会被飞散防止筋25和灰尘流动引导件24的上侧部之间的空间挡住。由此,能够防止灰尘从第一存储空间S1内向上侧逆流。
把手30与主体10结合。把手30可以与主体10的后侧结合。把手30可以与电池罩体40的上侧结合。
把手30包括从主体10朝向后侧凸出延伸的延伸部31。延伸部31可以从追加延伸部32的上侧部朝向前方延伸。延伸部31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在后述的实施例B中,在延伸部31的内部配置有扬声器989。
把手30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包括追加延伸部32。追加延伸部32可以在前后方向上与主体10隔开。用户握住追加延伸部32使用吸尘器1。追加延伸部32的上端与延伸部31的后端连接。追加延伸部32的下端与电池罩体40连接。
在追加延伸部32可以设置有移动限制部32a,所述移动限制部32a用于防止在用户握住追加延伸部32的状态下手沿着追加延伸部32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移动。移动限制部32a可以从追加延伸部32朝向前方凸出。
移动限制部32a在上下方向上与延伸部31隔开配置。在用户握住追加延伸部32的状态下,用户的握着的手的一部分手指位于移动限制部32a的上方,而剩余的手指位于移动限制部32a的下方。
把手30可以包括倾斜面33,该倾斜面33面向上侧和后方之间的方向。倾斜面33可以位于延伸部31的背面。在倾斜面33可以配置有输入部3。
电池Bt可以向风扇模块50、50’供电。电池Bt可以向噪音控制模块供电。电池Bt可以以能够分离的方式配置于电池罩体40的内部。
电池罩体40与主体10的后侧结合。电池罩体40配置于把手30的下侧。在电池罩体40的内部容纳有电池Bt。在电池罩体40可以形成有用于向外部排出在电池Bt产生的热的散热孔。
参照图6,风扇模块50、50’产生吸入力,以使外部的空气流入流路P内。风扇模块50、50’配置于主体10内。风扇模块50、50’配置于比声音排出口10b、10b’更靠下侧的位置。风扇模块50、50’配置于灰尘分离部20的上方。
风扇模块50、50’包括通过旋转来产生吸入力的叶轮51、51’。叶轮51、51’对空气加压,以使流路P内的空气通过排气口10a、10a’排出。当叶轮51、51’对空气加压时,会产生噪音和振动,这种噪音主要通过排气口10a、10a’放出。
叶轮51、51’的旋转轴A1(可以称作吸入马达的轴)的延伸线可以与流动轴A2一致。
另外,旋转轴A1可以与轴O一致。在此情况下,叶轮51、51’可以通过以轴O为中心进行旋转来对空气加压。由此,能够使噪音通过形成于周边区域B1、B1’的排气口10a、10a’相对均匀地放出。
风扇模块50、50’包括使叶轮51旋转的吸入马达52、52’。吸入马达52、52’可以是吸尘器1的唯一的马达。吸入马达52、52’可以位于灰尘分离部20的上方。当吸入马达52、52’动作时,会产生噪音和振动,这种噪音主要通过排气口10a、10a’放出。
作为一例,参照图6,可以设置有在吸入马达52的下侧配置有叶轮51的风扇模块50。叶轮51在旋转时向上侧方向对空气加压。
作为另一例子,可以设置有在吸入马达52’的下侧配置有叶轮51’的风扇模块50’。叶轮51’可以在旋转时向下侧方向对空气加压。
风扇模块50、50’可以包括固定于叶轮51、51’的中心的轴53。轴53可以在旋转轴A1上沿上下方向延伸而配置。轴53可以发挥吸入马达52的马达轴的功能。
另一方面,吸尘器1可以包括用于控制吸入马达52、52’的PCB(Printed CircuitBoard,印刷电路板)55。PCB55可以配置于吸入马达52和灰尘分离部20之间。
吸尘器1可以包括在空气被吸入吸入马达52、52’之前对空气进行过滤的预滤器61。预滤器61可以配置为包围叶轮51。风扇模块流路P4、P4’上的空气会通过预滤器61到达叶轮51。预滤器61配置于主体10的内部。预滤器61配置于排出盖12、12’的下方。用户可以通过从吸尘器1分离排出盖12、12’,将预滤器61从主体10的内部引出。
吸尘器1可以包括从空气从排气口10a、10a’排出之前对空气进行过滤的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HEPA过滤器)62。通过了叶轮51、51’的空气可以穿过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62之后,通过排气口10a向外部排出。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62配置在排气流路P5上。
排出盖12、12’可以形成用于容纳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62的过滤器容纳空间(未图示)。过滤器容纳空间形成为下侧开口,由此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62可以从排出盖12、12’的下侧容纳于过滤器容纳空间。
排气口10a可以形成为面向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62。在排气口10a、10a’的下侧配置有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62。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62可以沿排气口10a、10a’在圆周方向上延伸配置。
主体10包括覆盖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62的下侧面的过滤器盖17。在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62容纳于过滤器容纳空间的状态下,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62的下侧被过滤器盖17覆盖,并且在过滤器盖17形成有用于使排气流路P5上的空气通过的孔。过滤器盖17可以以能够分离的方式与排出盖12、12’结合。
排出盖12、12’可以以能够分离的方式与风扇模块罩体14结合。若从与风扇模块罩体14分离的排出盖12、12’分离出过滤器盖17,则可以从过滤器容纳空间引出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62。
在本实用新型中,说明了吸尘器1包括预滤器61和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62的情形,但是不限定过滤器的类型和数量。
另一方面,以把手30为基准,输入部3可以位于移动限制部32a的相反侧。输入部3可以配置于倾斜面33。
另外,输出部4可以配置于延伸部31。作为一例,输出部4可以位于延伸部31的顶面。输出部4可以包括复数个发送部111。复数个发送部111可以在延伸部31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上隔开排列。
另一方面,流路P通过依次连接吸入流路P1、灰尘分离流路P2、P3、风扇模块流路P4、P4’以及排气流路P5、P5’而形成。
尤其,参照图5,吸入流路P1将外部的空气提供给灰尘分离部20。吸入流路P1与灰尘分离部20连接。具体而言,吸入流路P1可以被吸入管11限定,吸入流路P1的一部分可以向主体10的外侧露出,吸入流路P1的另一侧可以位于主体10内。吸入流路P1的一侧可以与连接于吸嘴部71的延伸管73结合。吸入流路P1内的空气通过风扇模块而移动。
在吸入管11设置有开闭吸入管11的翻板门44。
通过吸入马达52、52’的动作,经由吸入流路P1吸入的空气和灰尘,在第一流路P2和第二循环流路P3内流动时彼此分离。如上所述,空气在第二循环流路P3中向上侧移动,并流入风扇模块流路P4、P4’。
风扇模块流路P4、P4’将空气引向预滤器61侧。依次通过预滤器61和叶轮51的空气会流入排气流路P5、P5’。排气流路P5、P5’上的空气经由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62,之后通过排气口10a、10a’向外部排出。
风扇模块流路P4将从灰尘分离部20流出的空气引导为,使其在上升的途中通过叶轮51并下降。在此,排气流路P5将空气引导为使通过叶轮51而下降的空气重新上升至排气口10a、10a’。
下面,对构成上述电池Bt的电池单元100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7A、图7B和图8,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单元100包括:芯材140,提供电能;以及单元罩体110、120、130,容纳芯材140。
芯材140通过放电来提供电能。例如,芯材140具有阳极板、阴极板、分离器,并且在从阳极板和阴极板分别延伸的电极片可以连接有电极引线。
单元罩体110、120、130提供容纳芯材140的空间,并且可以形成有与阳极板和阴极板连接的电源端子。单元罩体110、120、130可以是容纳芯材140的各种各样的形状。
例如,单元罩体110、120、130可以是圆柱、多边形柱、袋形状等各种形状。具体而言,单元罩体110、120、130在上下方向上开口,并且可以包括:侧盖110,包围罩体轴G;上盖120,遮蔽侧罩体的上部方向开口;以及下盖130,遮蔽侧罩体的下部方向开口。
侧盖110形成为以罩体轴G为中心的圆筒形状,形成有上部开口111和下部开口112。侧盖110可以具有沿与罩体轴G平行的方向延伸的面。
上盖120覆盖上部开口111。上盖120可以限定与罩体轴G交叉的面。在上盖120也可以形成有电极端子(未图示)。优选,可以在上盖120不形成电极端子,而形成有顶面通气槽160。
顶面通气槽160是在压力因单元罩体110、120、130内部的废气而上升时,顶面盖的一部分破损的结构。例如,顶面通气槽160可以通过顶面盖的一部分凹陷而形成。作为另一例子,顶面通气槽160可以用在顶面盖中具有小于顶面盖的厚度的区域来限定。
顶面通气槽160的截面形状可以是V或U形状。顶面通气槽160可以以线(line)形状沿一个方向延伸。优选,顶面通气槽160形成为包围罩体轴G的环形状。
下盖130覆盖下部开口112。下盖130可以限定与罩体轴G交叉的面。在下盖130也可以形成有电极端子(未图示)。优选,在下盖130可以形成有与阳极板连接的阳极端子(未图示)和与阴极板连接的阴极端子(未图示)。
由于下盖130和引线框架彼此通过熔接而连接,因此,当在下盖130形成有通气槽时,电池单元100可能会在熔接过程中随着通气槽破损而破损。因此,如后述,本实用新型在侧盖110形成了通气槽而不在下盖130形成通气槽,由此解决了这种问题。
在侧盖110形成有侧面通气槽150。侧面通气槽150可以具有在单元罩体110、120、130内部的压力超过预先设定的压力时破损的结构。另外,侧面通气槽150可以具有通过在单元罩体110、120、130内部的压力超过预先设定的压力时破损并且变形,来引导从单元罩体110、120、130内部排出的废气的排出方向的结构。
侧面通气槽150可以在单元罩体110、120、130的侧面位于与下端相邻的位置。
例如,侧面通气槽150可以通过侧盖110的一部分凹陷而形成。作为另一例子,侧面通气槽150可以由在侧盖110中具有比侧盖110的厚度薄的厚度的区域来限定。即,可以将在侧盖110中厚度比基准厚度薄的部分限定为侧面通气槽150。侧面通气槽150具有比侧盖110薄的厚度。侧面通气槽150的材质与侧盖110的材质相同,会便于制造。
侧面通气槽150的截面形状可以是V或U形状。侧面通气槽150可以以线(line)形状沿一个方向延伸。另外,侧面通气槽150可以是复数个直线彼此连接的形状或圆形状。另外,侧面通气槽150也可以连续地连接。另外,侧面通气槽150可以彼此隔开配置有复数个。
例如,侧面通气槽150形成为包围罩体轴G的环形状。侧面通气槽150被限定为包围罩体轴G的闭曲线。具体而言,侧面通气槽150沿侧盖110的圆周延伸。当然,侧面通气槽150可以在沿侧盖110的圆周延伸的过程中存在断续的部分。侧面通气槽150可以沿与下盖130平行的方向延伸。
作为另一例子,侧面通气槽150可以包括:第一侧面通气槽151沿与下盖130平行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二侧面通气槽152,沿与下盖130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从第一侧面通气槽151向上部隔开。第一侧面通气槽151和第二侧面通气槽152可以限定包围罩体轴G的闭曲线。当然,作为另一例子,侧面通气槽150也可以是沿与下盖130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线。
由于若侧面通气槽150沿侧盖110的圆周形成,则可以在与下盖130相比更宽的面积形成通气槽,因此可以降低从单元罩体110、120、130排出的废气的压力,并且减少废气的压力导致的电池外的部件破损。
侧面通气槽150配置于在侧盖110中偏向下盖130侧的位置。例如,优选,侧面通气槽150和下盖130之间的距离为0.5mm至2mm。若侧面通气槽150配置于偏向下盖130侧的位置,则可以通过从上盖120的顶面通气槽160排出的废气和从侧面通气槽150排出的废气的均衡,来防止电池单元100的移动。
参照图9,若因过度充电或内部短路等的原因,而在单元罩体110、120、130内部过度地产生气体导致压力变高,则侧面通气槽150破损,并产生连通外部和单元罩体110、120、130内部的空间。若单元罩体110、120、130内部的废气通过该空间喷出,则会防止电池单元100的爆炸。当然,虽然未图示,气体会随着顶面通气槽160破损而从破损的空间排出。
第二实施例
下面,对第二实施例的电池单元100A进行说明。下面,以与第一实施例(图7A和图7B和图8)的不同点为主进行说明,并省略相同的部分。对于没有特别说明的构成视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参照图10和图11,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第二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侧面通气槽150A的结构。
第二实施例的侧面通气槽150A可以具有如下的结构,侧面通气槽150A因单元罩体110、120、130的内部压力而破损,导致侧面通气槽150A周边的侧盖110变形,由此引导废气的排出方向。
侧面通气槽150A可以隔开配置有复数个。具体而言,复数个侧面通气槽150A可以沿侧盖110的圆周配置。
例如,侧面通气槽150A包括:第一打开通气槽153,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及第二打开通气槽154,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且与第一打开通气槽153的一端连接。第一打开通气槽153的一端与第二打开通气槽154的一端连接。第一打开通气槽153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4可以是直线或曲线形状。
第一打开通气槽153的一端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4的一端可以彼此连接,第一打开通气槽153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4之间的距离可以从第一打开通气槽153的一端朝向另一端方向而逐渐彼此变大。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是上部方向和侧方向之间的方向。
第一打开通气槽153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4形成的角度Ag10可以是锐角。优选,第一打开通气槽153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4形成的角度Ag10可以是20度至40度。第一打开通气槽153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4是V形状。若侧盖110沿第一打开通气槽153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4被切开,则可以确保能够排除废气的较大的空间,从而排出的废气的压力变为非常低并且会增大在单位时间排出的废气的量。
第一打开通气槽153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4之间的距离可以随着朝向上部方向而逐渐变大。在第一打开通气槽153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4形成的角度Ag10小于20度的情况下,因废气而被切开时,无法确保使废气充分排出的空间,在第一打开通气槽153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4形成的角度Ag10大于40度的情况下,侧盖110难以因废气而沿第一打开通气槽153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4切开,并且侧盖110难以变形。
第一打开通气槽153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4形成的角度的方向VD可以与上部方向呈45度以内的角度。优选,第一打开通气槽153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4形成的角度的方向VD可以与上部方向平行。若第一打开通气槽153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4形成的角度的方向VD与上部方向平行,则侧盖110会因废气而沿第一打开通气槽153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4切开并朝向下部和侧方之间的方向引导废气。
若废气从下部和侧方之间排出,则从顶面通气槽160排出的废气的矢量之和接近于0,从而会防止电池单元100被放出。
第一打开通气槽153的一端的深度h2可以比第一打开通气槽153的另一端h1的深度深,第二打开通气槽154的一端h2的深度可以比第二打开通气槽154的另一端h3的深度深。
作为另一例子,第一打开通气槽153的深度可以从另一端朝向一端方向而逐渐变深,第二打开通气槽154的深度可以从另一端朝向一端方向而逐渐变深。
若连接第一打开通气槽153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4的部分的深度深,则废气导致的破损会从第一打开通气槽153的一端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4的一端开始,并且朝向第一打开通气槽153的另一端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4的另一端方向破损,第一打开通气槽153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4之间的侧盖110会弯曲。
参照图12,若因过度充电或内部短路等的原因,而在单元罩体110、120、130内部过度地产生气体导致压力变高,则从第一打开通气槽153的一端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4的一端开始破损,并且朝向第一打开通气槽153的另一端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4的另一端方向破损,第一打开通气槽153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4之间的侧盖110弯曲,侧盖110被打开。
若废气从侧盖110的被打开的空间喷出,则废气的排出方向会因侧盖110的弯曲的部分而引向外侧方向和下部方向之间。
第三实施例
以下,对第三实施例的电池单元100B进行说明。下面,以与第二实施例(图10和图11)的不同点为主进行说明,并省略相同的说明。没有特别说明的构成视为与第二实施例相同。
参照图13和图14,与第二实施例相比,第三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侧面通气槽150B的结构。
第三实施例的侧面通气槽150B可以具有如下的结构,侧面通气槽150B因单元罩体110、120、130的内部的压力而破损,导致侧面通气槽150B周边的侧盖110变形,由此引导废气的排出方向。
例如,侧面通气槽150B包括:第一打开通气槽155,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打开通气槽156,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且与第一打开通气槽155的一端连接;以及第三打开通气槽157,连接第一打开通气槽155的一端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6的一端。
第一打开通气槽155的一端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6的一端与第三打开通气槽157的两端连接。第三打开通气槽157可以沿与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优选,第三打开通气槽157沿与下盖130平行的方向延伸。
第一打开通气槽155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6之间的距离可以从第一打开通气槽155的一端朝向另一端(上部方向)而逐渐彼此变大。
第一打开通气槽155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6形成的是角度可以是锐角。优选,第一打开通气槽155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6形成的角度可以是10度至30度。
在初期,由于通过第三打开通气槽157而确保较大的废气的排出空间,因此无需使第一打开通气槽155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6形成的角度较大。
第一打开通气槽155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6形成的角度的方向VD2可以与上部方向呈45度以内的角度。优选,第一打开通气槽155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6形成的角度的方向VD2可以与上部方向平行。若第一打开通气槽155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6形成的角度的方向VD2与上部方向平行,则侧盖110会因废气而沿第一打开通气槽155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6切开,并向下部和侧方之间的方向引导废气。
第三打开通气槽157的深度h6可以比第一打开通气槽155的深度h4以及第二打开通气槽156的深度h5深。第一打开通气槽155的深度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6的深度可以随着接近第三打开通气槽157而逐渐变深。第三打开通气槽157的深度可以随着从两端靠近中央而逐渐变深。
若第三打开通气槽157的深度深,则废气导致的破损会从第三打开通气槽157开始,并且破损会朝向第一打开通气槽155的另一端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6的另一端方向进行,第一打开通气槽155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6之间的侧盖110会弯曲并且打开。
根据第三实施例,能够在初期排出大量的废气,从而在初期使废气的压力变得非常低。
参照图15,若因过度充电或内部短路等的原因,而在单元罩体110、120、130内部过度地产生气体导致压力变高,则会从第三打开通气槽157开始破损,并且破损会朝向第一打开通气槽155的另一端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6的另一端方向进行,第一打开通气槽155和第二打开通气槽156之间的侧盖110弯曲,侧盖110被打开。
若废气从侧盖110的被打开的空间喷出,则废气的排出方向因侧盖110的弯曲部分而引向外侧方向和下部方向之间。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由于在电池单元的侧面配置了废气排出结构,因此即便废气被排出,也不会使电池单元从电池组放出,并且减少了电池单元的放出导致的电池周边的部件破损的危险,减少了用户受伤的危险。
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电池单元的侧面配置有废气排出结构,而在电池单元的侧面不配置排出结构,因此具有在进行用于连接电极的熔接时排出结构破损的可能性低,并且用于连接电极的熔接容易的优点。
另外,本实用新型由于具有位于电池单元的顶面和在电池单元的侧面中靠近底面的位置的气体排出结构,因此废气沿一个方向排出,从而不会成为电池单元的推动力,并且由于电池单元的侧面比电池单元的上下面宽,因此在较宽的空间形成多个或较宽的排出结构,从而具有减小废气的喷出速度的优点。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形成于电池单元的侧面的气体排出结构从下方向上方切开,并喷出废气,并且气体排出结构的上端与电池单元的侧面连接,因此当从电池单元排出废气时,将废气的排出方向调节成朝向下方和侧方之间,从而具有废气的排出不会作为电池单元的推动力发挥作用,而朝向减小其他部件的破损的方向形成,并且防止气体排出结构从电池单元脱离的优点。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由于在电池单元的侧面配置了废气排出结构,因此即便废气被排出,也不会使电池单元从电池组放出,并且减少了电池单元的放出导致的电池周边的部件破损的危险,减少了用户受伤的危险。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电池单元的侧面配置了废气排出结构,而在电池单元的侧面不配置排出结构,因此具有在进行用于连接电极的熔接时排出结构破损的可能性低,用于连接电极的熔接容易的优点。
另外,本实用新型由于具有位于电池单元的顶面和在电池单元的侧面中靠近底面的位置的气体排出结构,因此废气沿一个方向排出,从而不会成为电池单元的推动力,并且由于电池单元的侧面比电池单元的上下面宽,因此在较宽的空间形成复数个或较宽的排出结构,从而具有减小废气的喷出速度的优点。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形成于电池单元的侧面的气体排出结构从下方向上方切开,并喷出废气,并且气体排出结构的上端与电池单元的侧面连接,因此当从电池单元排出废气时,将废气的排出方向调节成朝向下方和侧方之间,从而具有废气的排出不会作为电池单元的推动力发挥作用,而朝向减小其他部件的破损的方向形成,并且防止气体排出结构从电池单元脱离的优点。
以上说明到的特征、设置、效果等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并且不限于一个实施例。另外,每个实施例中特征、设置、效果等可以通过其他实施例来实现。因此,应当理解为这些组合和修改属于本实用新型。

Claims (20)

1.一种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芯材,提供电能;以及
单元罩体,容纳所述芯材,
所述单元罩体包括:
侧盖,在上下方向上开口,包围罩体轴;
上盖,遮蔽所述侧盖的上部方向开口;
下盖,遮蔽所述侧盖的下部方向开口;以及
侧面通气槽,形成于所述侧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通气槽配置于在所述侧盖中偏向所述下盖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通气槽与所述下盖之间的距离为0.5mm至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通气槽的厚度小于所述侧盖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通气槽包含与所述侧盖相同的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通气槽沿与所述下盖平行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通气槽是包围所述罩体轴的闭曲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通气槽包括:
第一侧面通气槽,沿与所述下盖平行的方向延伸;以及
第二侧面通气槽,沿与所述下盖平行的方向延伸,与所述第一侧面通气槽朝向上部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面通气槽和所述第二侧面通气槽是包围所述罩体轴的闭曲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通气槽包括:
第一打开通气槽,沿第一方向延伸,
第二打开通气槽,沿第二方向延伸,与所述第一打开通气槽的一端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打开通气槽与所述第二打开通气槽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打开通气槽的一端的深度比所述第一打开通气槽的另一端的深度深,
所述第二打开通气槽的一端的深度比所述第二打开通气槽的另一端的深度深,
所述第一打开通气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打开通气槽的一端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打开通气槽与所述第二打开通气槽形成的夹角的方向与上部方向呈45度以内的角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通气槽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打开通气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打开通气槽的一端的第三打开通气槽,
所述第一打开通气槽与所述第二打开通气槽之间的距离随着朝向上部方向而逐渐变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打开通气槽的深度比所述第一打开通气槽的深度和所述第二打开通气槽的深度深。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打开通气槽的深度和所述第二打开通气槽的深度随着靠近所述第三打开通气槽而逐渐变深。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罩体还包括形成于所述上盖的顶面通气槽。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面通气槽是包围所述罩体轴的线形状。
19.一种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芯材,提供电能;以及
单元罩体,容纳所述芯材,
所述单元罩体包括:
侧盖,在上下方向上开口,包围罩体轴;
上盖,遮蔽所述侧盖的上部方向开口;
下盖,遮蔽所述侧盖的下部方向开口;以及
侧面通气槽,形成于所述侧盖,在所述单元罩体的内部的压力超过预先设定的压力时,所述侧面通气槽破损。
20.一种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芯材,提供电能;
单元罩体,容纳所述芯材;以及
侧面通气槽,位于所述单元罩体的侧面中与下端相邻的位置。
CN202120346448.4U 2020-02-04 2021-02-04 电池单元 Active CN21489868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13374 2020-02-04
KR1020200013374A KR20210099469A (ko) 2020-02-04 2020-02-04 배터리 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98689U true CN214898689U (zh) 2021-11-26

Family

ID=77061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46448.4U Active CN214898689U (zh) 2020-02-04 2021-02-04 电池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42529A1 (zh)
JP (3) JP7094406B2 (zh)
KR (1) KR20210099469A (zh)
CN (1) CN21489868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78018B (zh) * 2023-11-29 2024-05-14 上海满电未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氢电混合动力两轮车的电池安装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53225B2 (ja) * 2005-10-31 2012-06-13 日立マクセ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密閉角形電池
KR100922470B1 (ko) * 2007-09-14 2009-10-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101023919B1 (ko) * 2008-06-09 2011-03-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전지
EP2419946B1 (en) * 2009-04-15 2016-04-13 Johnson Controls Saft Advanced Power Solutions LLC Vent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
US8920964B2 (en) * 2010-05-03 2014-12-30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JP5821605B2 (ja) 2011-12-16 2015-11-24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KR101907215B1 (ko) * 2012-08-08 2018-10-1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원통형 리튬 이온 이차 전지
KR101440891B1 (ko) 2013-01-30 2014-09-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101605936B1 (ko) 2013-05-02 2016-03-2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파우치형 배터리 셀 내부의 가스 배출이 가능한 배터리 팩
JP2017004917A (ja) 2015-06-16 2017-01-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94406B2 (ja) 2022-07-01
JP2022095912A (ja) 2022-06-28
JP2022095911A (ja) 2022-06-28
JP2021125467A (ja) 2021-08-30
US20210242529A1 (en) 2021-08-05
KR20210099469A (ko) 2021-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54015B (zh) 具有改进的电池冷却的鼓风机
CN214957163U (zh) 电池组以及吸尘器
CN214898689U (zh) 电池单元
KR101776898B1 (ko) 배터리 모듈
JP2016127893A (ja) 電気掃除機
CN216912630U (zh) 电池焊接系统及其除尘装置
JP2015208577A (ja) 集塵機
KR101802070B1 (ko) 진공 청소기
KR20200131254A (ko) 핸드헬드 진공 청소기
JP7201070B2 (ja) 送風機
JP2020018367A (ja) クリーナ
JP2019037308A (ja) 電気掃除機
JP7392122B2 (ja) 充電器
JP6486504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17827683U (zh) 清洁系统的机座和清洁系统
JP7438004B2 (ja) バッテリ関連機器
JP2020178976A (ja) クリーナ
CN212996250U (zh) 电动吸尘器
CN212996249U (zh) 电动吸尘器
JP6416636B2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CN216020783U (zh) 一种电机组件及吸尘设备
CN214157201U (zh) 一种手持吸尘器
JP2019146934A (ja) クリーナ
CN214485329U (zh) 一种用于口罩的过滤发生装置
CN213926034U (zh) 鼓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