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27683U - 清洁系统的机座和清洁系统 - Google Patents

清洁系统的机座和清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27683U
CN217827683U CN202221917254.6U CN202221917254U CN217827683U CN 217827683 U CN217827683 U CN 217827683U CN 202221917254 U CN202221917254 U CN 202221917254U CN 217827683 U CN217827683 U CN 217827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cleaning
cleaning system
dust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1725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炜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elm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Del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Delm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Del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1725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27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27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276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清洁系统的机座和清洁系统,所述清洁系统的机座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充电连接部和进风口,所述充电连接部和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壳体的前侧壁,所述充电连接部用于与所述清洁系统的清洁设备电连接,以向所述清洁设备充电,所述进风口用于与所述清洁设备的出尘口连通;集尘组件,所述集尘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系统的机座,通过充电连接部和进风口皆设置于壳体的前侧壁,一方面,可以使清洁设备的充电操作更加便捷;另一方面,清洁设备充电的操作与污物再处理可同时进行,有利于提高清洁系统的清洁效率。并且机座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电连接和通道连接对接准确等优点。

Description

清洁系统的机座和清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清洁系统的机座和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家庭清洁设备如吸尘器的使用率持续增高,在一些相关技术中,用户需要通过导电线对吸尘器进行充电,在操作时用户每次都需要将导电线的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连接吸尘器的主机,以实现充电效果,并且在充电结束后,用户还需要对导电线进行收纳和整理,操作较为繁琐,增加了对吸尘器进行充电的步骤,从而使用户的使用体验下降。
并且在一些相关技术中,通过设置充电装置,并且在充电装置和吸尘器上分别设有电接口,两个电接口相接触即可使充电装置为吸尘器进行充电。但是,并不能实现在充电的同时对吸尘器所收集的灰尘等污物进行再处理。换言之,吸尘器的充电作业和污物再处理两项操作只能单独进行,由此大大降低了用户的清洁效率,不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清洁系统的机座,所述清洁系统的机座能使清洁设备的充电操作更加方便,并且在充电的同时能对清洁设备所收集的污物进行再处理,有利于提升清洁系统的清洁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机座的清洁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系统的机座,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充电连接部和进风口,所述充电连接部和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壳体的前侧壁,所述充电连接部用于与所述清洁系统的清洁设备电连接,以向所述清洁设备充电,所述进风口用于与所述清洁设备的出尘口连通;集尘组件,所述集尘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系统的机座,通过充电连接部和进风口皆设置于壳体的前侧壁,一方面,通过充电连接部可实现对清洁设备进行充电,无需通过导电线等连接清洁设备和电源装置,可以使清洁设备的充电操作更加便捷,有利于节约用户的操作时间;另一方面,通过进风口与出尘口连通,在对清洁设备进行充电同时,可以对清洁设备所收集污物进行再处理,有利于提高清洁系统的清洁效率,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机座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电连接和通道连接对接准确等优点。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清洁系统的机座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侧壁的中部凹陷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清洁设备的容纳槽,所述充电连接部和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集尘组件具有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包括竖向延伸段,所述竖向延伸段位于所述容纳槽沿左右方向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通道还包括横向延伸段,所述横向延伸段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竖向延伸段连通,所述横向延伸段位于所述容纳槽的后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横向延伸段的通道壁至少一部分沿进风方向延伸呈曲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容纳槽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容纳槽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清洁设备的支撑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设有插接凸部,所述插接凸部用于与所述清洁设备插接限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充电连接部与所述进风口沿竖直方向错开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系统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系统的机座;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可拆卸地放置于所述机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集尘组件具有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进风通道,所述清洁设备具有出尘口,所述出尘口处设有盖体,在所述清洁设备放置于所述机座的状态下,所述进风口环绕所述盖体和所述出尘口,且所述盖体适于转动至所述进风通道内以打开所述出尘口。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沿A-A线所示方向的剖视图,其中,未示出导线;
图5是图4沿B-B线所示方向的剖视图,其中,未示出导线;
图6是图4沿C-C线所示方向的剖视图,其中,未示出导线;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清洁系统1000;清洁设备200;尘杯210;出尘口211;充电配合部212;盖体213;机座100;
壳体10;前侧壁11;容纳槽111;支撑部12;插接凸部13;充电连接部14;进风口15;导线16;
集尘组件20;进风通道21;竖向延伸段22;横向延伸段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系统1000的机座100和清洁系统1000。
参照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系统1000可以包括:机座和清洁设备200。
具体而言,机座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座100,清洁设备200可拆卸地放置于机座100。例如,用户在需要清理待清洁区域时,可以将清洁设备200从机座100上拆卸,以便于根据实际需求将清洁设备200移动于所需清洁的任意位置,而无需移动机座100,可以使清洁作业更加方便省力。
在清洁完毕后,可以将清洁设备200放置于机座100,可以便于后续操作。例如机座100中可以设有集尘袋和抽真空泵,被清洁设备200所收集的灰尘等污物可以在抽真空泵的作用下吸入集尘袋中,用户可以直接从机座100中取出集尘袋以完成对污物的清理,整个过程十分便捷。
需要说明的是,清洁设备200可以是吸尘器、除螨仪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特殊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1-图7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系统1000的机座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系统1000的机座100可以包括:壳体10和集尘组件20。
具体地,如图3所示,壳体10可以设有充电连接部14和进风口15,并且充电连接部14和进风口15可以设于壳体10的前侧壁11。例如,充电连接部14可以位于进风口15的上方。需要说明的是,“前侧壁11”是基于图3中标注方位而言,并非对实际生产或使用过程中方位的限制。其中,充电连接部14可以用于与清洁系统1000的清洁设备200电连接,以向清洁设备200充电,确保清洁设备200能正常工作。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充电连接部14可以是接线端子。由此充电连接部14的结构简单,并且电连接效果稳定。
例如,清洁设备200可以包括储电装置、泵体和尘杯210。充电连接部14与清洁设备200电连接后,可以将电能储存于清洁设备200的储电装置中。储电装置可以通过电能输出驱动泵体工作,泵体工作可以产生负压环境,待清洁区域的灰尘等污物可以在负压作用下被尘杯210收集,以实现待清洁区域的清洁。
并且,如图2、图4和图7所示,进风口15可以用于与清洁设备200的出尘口211连通,并且集尘组件20可以与进风口15连通,可以用于收集并暂时储存灰尘等污物。由此,尘杯210所收集的灰尘等污物可以通过出尘口211和进风口15收集于集尘组件20。
举例而言,集尘组件20可以包括集尘袋和抽真空泵,抽真空泵工作可以形成负压环境,尘杯210内的灰尘等污物可以在负压作用下通过进风口15进入集尘袋,以便于后续对污物进行处理。例如用户可以直接更换集尘袋以实现清理效果,或者将集尘袋中的污物倒出并对集尘袋进行清洗以重复利用。
其中,集尘组件20可以设于壳体10内。由此,一方面,壳体10可以对集尘组件20起到支撑作用,并且有利于使机座100的结构设计更加紧凑;另一方面壳体10可以对集尘组件20中的灰尘等污物起到遮挡作用,即使集尘袋中的灰尘等污物发生泄漏,也能有效避免灰尘粉尘等飞溅至壳体10外,有利于降低用户的清洁频率。
在一些相关技术中,用户需要通过导电线对吸尘器进行充电,在操作时用户每次都需要将导电线的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连接吸尘器的主机,以实现充电效果,并且在充电结束后,用户还需要对导电线进行收纳和整理,操作较为繁琐,增加了对吸尘器进行充电的步骤,从而使用户的使用体验下降。
而在本申请方案中,通过在壳体10的前侧壁11上设置充电连接部14,例如充电连接部14的一部分可以集成于壳体10的侧壁中,可以使壳体10的结构设计更加简洁,并且充电连接部14集成于壳体10侧壁的部分可以避免污物溅染,有利于提高充电连接部14的使用寿命。壳体10的后侧壁可以设有导线16,用于与电源连通。在需要对清洁设备200进行充电时,可以将清洁设备200放置于机座100,充电连接部14即可与清洁设备200电连接,而导线16可以一直与电源保持连接状态,可实现清洁设备200的充电效果。整个充电过程无需使用导电线等,可以有效减少清洁设备200的充电步骤,节约用户的充电操作时间,并且可以使清洁设备200的充电操作更加便捷。此外,在充电完毕后也无需整理导电线等,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并且在一些相关技术中,通过在充电装置设置电接口为吸尘器等清洁设备进行充电。但是,并不能实现在充电的同时对清洁设备所收集的灰尘等污物进行再处理。由此大大降低了用户的清洁效率,不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而在本申请方案中,如图3和图7所示,充电连接部14和进风口15皆设置于壳体10的前侧壁11,在清洁设备200放置于机座100以与充电连接部14进行电连接的同时,进风口15可以连通出尘口211。由此通过驱动壳体10中的集尘组件20工作,可以使灰尘等污物通过出尘口211和进风口15被集尘组件20收集。换言之,清洁设备200的充电作业和污物再处理两项操作可以同时进行,互不干扰。由此提高了清洁系统1000的清洁效率,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并且,充电连接部14与进风口15设于壳体10的同一侧壁,即均设于前侧壁11,使清洁设备200放置于机座100时,清洁设备200与充电连接部14之间、出尘口211与进风口15之间连接定位更容易,兼顾了电连接和通道连接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且降低了加工工艺难度,避免加工误差影响对接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系统1000的机座100,通过充电连接部14和进风口15皆设置于壳体10的前侧壁11,一方面,通过充电连接部14可实现对清洁设备200进行充电,无需通过导电线等连接清洁设备200和电源装置,可以使清洁设备200的充电操作更加便捷,有利于节约用户的操作时间;另一方面,通过进风口15与出尘口211连通,在对清洁设备200进行充电同时,可以对清洁设备200所收集污物进行再处理,有利于提高清洁系统1000的清洁效率,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机座100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电连接和通道连接对接准确等优点。
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系统1000的机座100具有上述有益的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系统1000,通过充电连接部14和进风口15皆设置于壳体10的前侧壁11,一方面,通过充电连接部14可实现对清洁设备200进行充电,无需通过导电线等连接清洁设备200和电源装置,可以使清洁设备200的充电操作更加便捷,有利于节约用户的操作时间;另一方面,通过进风口15与出尘口211连通,在对清洁设备200进行充电同时,可以对清洁设备200所收集污物进行再处理,有利于提高清洁系统1000的清洁效率,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机座100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电连接和通道连接对接准确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前侧壁11的中部可以通过凹陷以形成容纳槽111,例如前侧壁11的中部可以向壳体10的内侧方向凹陷,所形成的容纳槽111沿上下方向延伸。需要说明的是,中部可以指前侧壁11的正中间位置,也可以是前侧壁11的两侧与正中间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特殊限制。
并且,如图1所示,所形成的容纳槽111可以用于容纳清洁设备200。通过清洁设备200置于容纳槽111内,可以使机座100的结构设计更加紧凑,同时还可以降低加工成本。并且容纳槽111的槽壁可以对清洁设备200起到限位支撑的作用。在清洁设备200放置于机座100时,可以使清洁设备200的放置状态更加稳定,保证了电连接和通道连接的稳定性。
例如,清洁设备200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圆柱结构,容纳槽111的槽壁构造成与之相适配的圆弧面,在清洁设备200放置于机座100时圆柱结构的外周面与容纳槽111的槽壁相接触。由此可以有效增大清洁设备200与容纳槽111的槽壁的接触面积,可以使清洁设备200的放置状态更加稳定。
在通过前侧壁11构造出容纳槽111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充电连接部14和进风口15可以设于容纳槽111的槽壁。由此一方面在清洁设备200放置于机座100时,可以在清洁设备200充电的同时对清洁设备200所收集的污物进行再处理;另一方面有利于使机座100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例如容纳槽111可以为圆弧形槽,充电连接部14和进风口15设于与容纳槽111的前侧槽口相对的位置,有利于使清洁设备200放置于机座100时,充电连接部14及进风口15与清洁设备200上的充电配合部212及出尘口211实现准确对位。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充电连接部14与清洁设备200上的充电配合部212皆为接线端子,并且分别在容纳槽111的槽壁和清洁设备200上设置两个,由此可以实现清洁设备200的充电效果,并且通过接线端子所实现的电连接效果更加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和图6所示,集尘组件20可以具有与进风口15连通的进风通道21,即集尘组件20通过进风通道21与进风口15连通。具体地,进风通道21可以包括竖向延伸段22。例如,竖向延伸段22可以是圆柱形的管体,有利于减小气流的流通阻力。需要说明的是,竖向延伸段22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也可以与竖直方向呈一定夹角,这些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并且,竖向延伸段22可以位于容纳槽111沿左右方向(如图5所示)的一侧,即竖向延伸段22可以位于容纳槽111的左侧或右侧。
由于壳体10的前侧壁11向壳体10内凹陷形成容纳槽111,而竖向延伸段22可以位于容纳槽111的左侧或右侧,可以有效避免发生结构干涉,合理且充分地利用壳体10内的空间资源。
此外,在清洁设备200包括尘杯210和盖体213的一些实施例中,出尘口211可以设于尘杯210,通过盖体213盖设出尘口211可以使出尘口211关闭或打开,且盖体213的转动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因而抽真空泵工作在进风通道21内形成负压,裹挟灰尘等污物的气流在盖体213的导向作用下向容纳槽111的左侧或右侧流动,而竖向延伸段22设于气流流出出尘口211的相应位置,有利于减少气流流动过程中的流向变化,盖体213能够将气流顺利导流至进风通道21内,使气流进入进风通道21的过程更加迅速且顺畅。
在集尘组件20包括集尘袋的一些实施例中,集尘袋可以与竖向延伸段22的出口端连通。出口端可以位于竖向延伸段22的上端。由此,裹挟灰尘等污物的气流可以流经出尘口211、进风口15、竖向延伸段22并被集尘袋收集。
在进风通道21包括竖向延伸段22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进风通道21还可以包括横向延伸段23,横向延伸段23的一端与进风口15连通,并且横向延伸段23的另一端与竖向延伸段22连通。由此,灰尘等污物可以通过进风口15进入横向延伸段23,再流向竖向延伸段22被集尘袋收集。通过设置横向延伸段23,横向延伸段23可以对气流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可以使气流进入进风通道21被集尘袋收集的过程更加顺畅。并且,横向延伸段23可以位于容纳槽111的后侧。
具体地,裹挟灰尘等污物的气流通过出尘口211和进风口15后有横向流动的趋势,而横向延伸段23沿横向延伸,横向延伸段23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气流的流动方向相适配。由此气流可以更加顺畅地进入进风通道21,避免气流进入进风通道21后直接撞击进风通道21的通道壁而影响气流的流动效果。同时能减小灰尘等污物在流动过程中附着于进风通道21的通道壁,一方面有利于确保清洁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确保进风通道21的通道壁干净卫生。并且由于横向延伸段23位于容纳槽111后侧,一方面可以使清洁系统1000的结构设计更加紧凑;另一方面可以使气流通过进风口15后能迅速进入横向延伸段23,有利于提升清洁系统1000的清洁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横向延伸段23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也可以与水平方向呈一定夹角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特殊限制。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横向延伸段23可以构造为横向收缩式结构,即横向延伸段23与进风口15连通的一端开口较大,与竖向延伸段22连通的另一端开口较小。由此在确保出尘口211的灰尘等污物可以全部进入进风口15的同时,通过收缩式结构能有效增大进风通道21中气流的流速,从而有利于提高清洁系统1000的清洁效率。
为了使气流的流通更加顺畅,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横向延伸段23的通道壁至少一部分沿进风方向呈曲面。由此,可以有效减小裹挟污物的气流经过横向延伸段23时受到的结构阻碍,有利于使气流由进风口15流入横向延伸段23以及经横向延伸段23的过程更加顺畅。并且,有利于减少灰尘等污物附着于横向延伸段23的通道壁。此外,横向延伸段23的通道壁还可以对气流的流向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其顺利地由进风口15进入竖向延伸段22。
在横向延伸段23构造为收缩式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横向延伸段23的左右两通道壁在向竖向延伸段22收缩的同时,皆沿进风方向呈平滑的曲面,由此可以使气流的流动更加顺畅,并且横向延伸段23的导向作用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容纳槽111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以与清洁设备200的形状相适配,使清洁设备200能够收容于容纳槽111内。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上下方向可以是竖直方向,也可以是与竖直方向呈一定夹角,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特殊限制。
并且,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容纳槽111内可以设有支撑部12,一方面,支撑部12可以用于支撑清洁设备200,可以有效维持清洁设备200的放置状态,使容纳槽111容纳清洁设备200时,清洁设备200的放置状态更加稳定;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支撑部12可以便于清洁设备200放置于容纳槽111,实现清洁设备200的放置到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支撑部12的具体构造不做特殊限制。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支撑部12可以构造为环形片体结构,并且沿水平方向延伸。清洁设备200上可以设有支撑配合部,支撑配合部的下表面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面。由此通过支撑配合部支撑于支撑部12上,可以对清洁设备200起到支撑作用,并且支撑部12与支撑配合部的接触面积较大,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可以有效避免清洁设备200出现倾倒或晃动等,从而使清洁设备200的放置状态更加稳定。
在容纳槽111设有支撑部12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支撑部12的上表面可以设有插接凸部13,插接凸部13加工方便。例如,插接凸部13可以是支撑部12上的凸起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插接凸部13的具体构造不做特殊限制。插接凸部13可以用于与清洁设备200插接限位,实现对清洁设备200的限位效果。
具体地,通过插接凸部13插接于清洁设备200,一方面可以对清洁设备200起到限位效果,例如可以有效避免清洁设备200沿清洁设备200的周向晃动,且避免清洁设备200由支撑部12掉落;另一方面插接凸部13还可以起到对位效果,当清洁设备200与插接凸部13插接时,可以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例如在清洁设备200上设置插接配合部,当插接凸部13与插接配合部相配合时,可以使充电连接部14与清洁设备200上的充电配合部212相对位,以及出尘口211与进风口15相对位,可以有效避免用户进行手动调节,有利于提高清洁系统1000的清洁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充电连接部14与进风口15可以沿竖直方向错开布置,由此可以与清洁设备200的长度延伸方向相适配,在清洁设备200放置于机座100时,可以实现充电作业的同时对清洁设备200中的污物进行再处理,空间排布更合理,有利于使结构更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充电连接部14可以设于进风口15的上方,由此在进行清洁设备200的充电作业和污物再处理时,可以有效避免通过进风口15的灰尘等污物掉落至充电连接部14,避免影响充电连接部14的工作稳态,避免影响充电连接部14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7所示,集尘组件20可以具有与进风口15连通的进风通道21。并且清洁设备200可以具有出尘口211,出尘口211处可以设有盖体213。盖体213可以盖封出尘口211,使出尘口211打开或关闭。例如盖体213的转动轴线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或者与竖直方向呈一定夹角。
在清洁设备200放置于机座100的状态下,进风口15可以环绕盖体213和出尘口211。在不需要对清洁设备200内的灰尘进行收集时或者清洁设备200未放置于机座100时,盖体213可以盖封出尘口211,出尘口211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盖体213位于进风口15处。
在需要对清洁设备200内的灰尘进行收集时,例如壳体10中的抽真空泵工作时,盖体213可以转动至进风通道21内以打开出尘口211,裹挟灰尘等污物的气流可以经由出尘口211和进风口15进入进风通道21,由于进风口15环绕盖体213和出尘口211,可以避免灰尘等污物从清洁设备200与机座100的连接处掉落,可以减小用户清洁的频率,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也避免进风口15与出尘口211的对接结构影响盖体213的打开和关闭,并且盖体213打开后,盖体213延伸至进风通道15内,还可以对由出尘口211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使气流能够更顺畅地流入进风通道21内。
在进风通道21包括横向延伸段23和竖向延伸段22的一些实施例中,盖体213可以左右转动以打开出尘口211,即盖体213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转动以打开出尘口211,使气流可以通过出尘口211流出。打开后盖体213位于横向延伸段23内,并且盖体213由出尘口211处开始,从横向延伸段23的一端(即与进风口15连通的端部)向另一端(即与竖向延伸段22连通的端部)延伸,使盖体213能够对出尘口211处流出的气流起到导流作用,即,将由进风口15流入横向延伸段23的气流导向,使气流改为沿横向延伸段23的延伸方向朝向竖向延伸段22流动,由此气流可以通过横向延伸段23流入竖向延伸段22。在盖体213的导流作用下气流可以更顺畅地在进风通道21内流动,有利于提高清洁系统1000的清洁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系统10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清洁系统的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充电连接部和进风口,所述充电连接部和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壳体的前侧壁,所述充电连接部用于与所述清洁系统的清洁设备电连接,以向所述清洁设备充电,所述进风口用于与所述清洁设备的出尘口连通;
集尘组件,所述集尘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系统的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壁的中部凹陷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清洁设备的容纳槽,所述充电连接部和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系统的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组件具有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包括竖向延伸段,所述竖向延伸段位于所述容纳槽沿左右方向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系统的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还包括横向延伸段,所述横向延伸段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竖向延伸段连通,所述横向延伸段位于所述容纳槽的后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系统的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延伸段的通道壁至少一部分沿进风方向延伸呈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系统的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容纳槽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清洁设备的支撑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系统的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设有插接凸部,所述插接凸部用于与所述清洁设备插接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系统的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连接部与所述进风口沿竖直方向错开布置。
9.一种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座,所述机座为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系统的机座;
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可拆卸地放置于所述机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组件具有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进风通道,所述清洁设备具有出尘口,所述出尘口处设有盖体,
在所述清洁设备放置于所述机座的状态下,所述进风口环绕所述盖体和所述出尘口,且所述盖体适于转动至所述进风通道内以打开所述出尘口。
CN202221917254.6U 2022-07-22 2022-07-22 清洁系统的机座和清洁系统 Active CN217827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17254.6U CN217827683U (zh) 2022-07-22 2022-07-22 清洁系统的机座和清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17254.6U CN217827683U (zh) 2022-07-22 2022-07-22 清洁系统的机座和清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27683U true CN217827683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38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17254.6U Active CN217827683U (zh) 2022-07-22 2022-07-22 清洁系统的机座和清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276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104793A1 (en)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US20210345848A1 (en) Vacuum cleaner holding apparatus and vacuum cleaning apparatus having same
CN108652518B (zh) 手持吸尘器
CN108606716B (zh) 手持吸尘器及空气处理组件
CN217827683U (zh) 清洁系统的机座和清洁系统
CN105392402A (zh) 便携式硬表面清洁设备
KR101802070B1 (ko) 진공 청소기
KR100762323B1 (ko) 핸디청소기 일체형 진공청소기
CN214957163U (zh) 电池组以及吸尘器
CN214898689U (zh) 电池单元
CN211299793U (zh) 自动收纳装置、智能吸尘器以及收纳平台
CN112617656A (zh) 手持吸尘器
KR101823240B1 (ko) 진공 청소기
CN110236446B (zh) 吸尘器附件及吸尘系统
KR101174915B1 (ko) 진공 청소기의 집진 바디 구조
CN220045765U (zh) 具有二级旋风装置的吸尘器
CN218552204U (zh) 便携式湿式吸尘器
CN210330460U (zh) 手持清洁设备
CN216932992U (zh) 容置器具及自动清洁设备
CN217959974U (zh) 清洁系统的污水管组件、清洁基站及清洁系统
CN219331556U (zh) 服务基站以及清洁系统
CN220089343U (zh) 吸尘器
CN217408696U (zh) 尘盒及扫地机
KR100762327B1 (ko) 핸디청소기 일체형 진공청소기
CN212281197U (zh) 一种吸尘器泊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