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99793U - 自动收纳装置、智能吸尘器以及收纳平台 - Google Patents

自动收纳装置、智能吸尘器以及收纳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99793U
CN211299793U CN201922005797.5U CN201922005797U CN211299793U CN 211299793 U CN211299793 U CN 211299793U CN 201922005797 U CN201922005797 U CN 201922005797U CN 211299793 U CN211299793 U CN 2112997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storage device
intelligent
cavity
negativ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057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攀华
李吉
颜勇
蔡木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20057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997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997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997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收纳装置,包括外壳负压结构及第一定位结构。外壳围设形成收纳腔体和集尘室,收纳腔体能够容纳智能吸尘器,集尘室开设有集尘口,集尘口连通集尘室与收纳腔体,集尘口与智能吸尘器的排污口适配。负压结构运行时在集尘室内产生负压。第一定位结构用于向智能吸尘器发送自动收纳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引导智能吸尘器进入收纳腔体,并使智能吸尘器的排污口与集尘口对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与上述自动收纳装置适配使用的智能吸尘器,以及包括上述自动收纳装置的收纳平台。上述自动收纳装置、智能吸尘器以及收纳平台,能够实现了智能吸尘器的自动倒尘,同时自身结构更加紧凑,进而能够更快速、更彻底的实现集尘,集尘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自动收纳装置、智能吸尘器以及收纳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自动收纳装置、智能吸尘器以及收纳平台。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一种常用的家用电器,近些年受到越来越多家庭的青睐。吸尘器具体又细分为卧式吸尘器、杆式吸尘器以及智能吸尘器等多种品类。其中智能吸尘器优点众多,成为众多吸尘器品类中最受欢迎的品类之一。智能吸尘器一般外观浑圆,流线体表面,利用装在机体内的搜索雷达,选择前进路线,规则地来回于房间内吸尘。但是智能吸尘器配套的收纳装置并不完善,当尘杯装满时,需要用户辅助倒尘,其缺乏实用有效的倒尘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智能吸尘器倒尘过程繁琐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实现智能吸尘器自动倒尘的自动收纳装置、智能吸尘器以及收纳平台。
一种自动收纳装置,包括:
外壳,围设形成收纳腔体和集尘室,所述收纳腔体能够容纳智能吸尘器,所述集尘室开设有集尘口,所述集尘口连通所述集尘室与所述收纳腔体,所述集尘口与智能吸尘器的排污口适配;
负压结构,所述负压结构运行时在集尘室内产生负压;
第一定位结构,用于向智能吸尘器发送所述自动收纳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引导智能吸尘器进入所述收纳腔体,并使智能吸尘器的排污口与所述集尘口对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收纳装置还包括集尘袋,所述集尘袋设置于所述集尘室,所述集尘袋的开口套设于所述集尘口,所述集尘袋兼具透气性及灰尘过滤功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围设形成负压腔体,所述负压腔体开设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负压结构包括电机和叶片,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负压腔体,所述叶片设置于所述排气口,所述叶片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叶片转动时将所述负压腔体内的气体通过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集尘室还开设有负压口,所述负压口连通所述集尘室与所述负压腔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收纳装置包括第二充电头及电源线,所述第二充电头设置于所述收纳腔体,所述电源线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充电头和电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充电头包括接触式充电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尘室设置于所述收纳腔体的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收纳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集尘口是否与智能吸尘器的排污口对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检测模块、所述负压结构及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电连接。
一种智能吸尘器,包括吸尘主体、集尘腔以及第二定位结构,所述集尘腔用于收集所述吸尘主体清理的尘污,所述集尘腔具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与自动收纳装置的集尘口适配;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吸尘主体,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能够收集自动收纳装置中第一定位结构的位置,以引导所述智能吸尘器的所述排污口与自动收纳装置的集尘口对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吸尘器还包括充电插口,所述充电插口设置于所述吸尘主体,所述充电插口能够与自动收纳装置的充电头电连接。
一种收纳平台,包括脚座、支撑杆、收纳架以及上述方案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收纳装置,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脚座及所述收纳架固定连接,所述收纳架能够以倒挂的方式支撑杆式吸尘器上的吸尘主体,所述自动收纳装置设置于所述脚座远离所述收纳架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脚座靠近所述收纳架的一侧开设至少一个配件放置槽,至少一个所述配件放置槽用于收纳杆式吸尘器的吸尘配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架包括U形板,所述U形板的一侧开设倒挂孔,所述倒挂孔由所述U形板的顶部向所述所述U形板的底部延伸,所述倒挂孔沿自身延伸方向贯通所述U形板的顶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平台还包括第一充电头和电源线,所述第一充电头设置于所述收纳架,所述电源线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充电头和电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电头包括直流充电结构,所述收纳平台还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串接于所述电源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平台还包括倒尘桶,所述倒尘桶设置于所述脚座靠近所述收纳架的一侧。
上述自动收纳装置、智能吸尘器以及收纳平台,自动收纳装置上的第一定位结构能够在智能吸尘器尘污积满或者清洁完毕需要倒尘时,引导智能吸尘器移动至收纳腔体内以使智能吸尘器的排污口与集尘室的集尘口直接对接。负压结构使集尘室内产生负压,进而将智能吸尘器内的尘污吸入集尘室,实现了智能吸尘器的自动倒尘,同时还能有效避免人工倒尘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污染。同时上述自动收纳装置允许智能吸尘器的排污口与集尘室的集尘口直接对接,自身结构更加紧凑,进而能够更快速、更彻底的将智能吸尘器内的尘污吸入自动收纳装置的集尘室内,集尘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收纳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负压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收纳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收纳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倒尘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倒尘桶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0-收纳平台;100-倒尘桶、110-桶体、120-桶盖、121-倒尘口、122-定位槽、130-第一感应件;200-脚座、210-桶放置槽、220-配件放置槽;300-支撑杆;400-收纳架、410-倒挂孔;500-电源线;600-自动收纳装置、610-集尘室、611-集尘口、612-负压口、620-负压结构、630-集尘袋、640-外壳、641-收纳腔体、642-负压腔体、643-排气口、650-第二充电头、66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对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示范性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而绝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吸尘器是一种常用的家用电器,近些年受到越来越多家庭的青睐。吸尘器具体又细分为卧式吸尘器、杆式吸尘器以及智能吸尘器等多种品类。其中智能吸尘器优点众多,成为众多吸尘器品类中最受欢迎的品类之一。智能吸尘器一般外观浑圆,流线体表面,利用装在机体内的搜索雷达,选择前进路线,规则地来回于房间内吸尘。智能吸尘器一般也被称作扫地机器人,因为其在清洁的过程中无需人为辅助而明显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吸尘器,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在目前实现自动清洁功能的基础上,智能吸尘器的自动倒尘功能将进一步使尘污清洁自动化。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现智能吸尘器自动倒尘的自动收纳装置、智能吸尘器以及收纳平台。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一种自动收纳装置600,包括集尘室610、负压结构620以及第一定位结构。集尘室610开设有集尘口611,集尘口611与智能吸尘器的排污口适配。负压结构620运行时在集尘室610内产生负压。第一定位结构用于向智能吸尘器发送自动收纳装置600的位置信息,以引导智能吸尘器的排污口与集尘口611对接。上述自动收纳装置600,自动收纳装置600上的第一定位结构能够在智能吸尘器尘污积满或者清洁完毕需要倒尘时,引导智能吸尘器移动至自动收纳装置600附近以使智能吸尘器的排污口与集尘室610的集尘口611对接。负压结构620使集尘室610内产生负压,进而将智能吸尘器内的尘污吸入集尘室610,实现了智能吸尘器的自动倒尘,同时还能有效避免人工倒尘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污染。
当集尘室610内的气压值低于智能吸尘器排污口的气压值时,积聚在智能吸尘器内的尘污能在负压的作用下顺利进入集尘室610内。可以理解的,集尘室610内的气体在负压结构620的作用下也持续的排出集尘室610。进一步,集尘室610内设置过滤结构。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过滤结构设置在集尘室610和负压结构620之间,以有效防止集尘室610内的尘污随同气体一同排出集尘室610,对负压结构620部分造成影响或者污染。作为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如图1-2所示,自动收纳装置600还包括集尘袋630,集尘袋630设置于集尘室610,集尘袋630的开口套设于集尘口611,集尘袋630兼具透气性及灰尘过滤功能。集尘室610内设置的集尘袋630和尘袋式吸尘器的尘袋类似,集尘袋630由致密纤维(如棉,尼龙等)做成,能够在过滤灰尘的同时允许气体通过。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自动收纳装置600还包括外壳640,外壳640围设形成收纳腔体641和集尘室610,收纳腔体641能够容纳智能吸尘器,集尘口611连通集尘室610与收纳腔体641。第一定位结构引导智能吸尘器进入收纳腔体641时,集尘口611与智能吸尘器的排污口对接。收纳腔体641能够实现对智能吸尘器的收纳,便于集尘口611与智能吸尘器排污口的精准对接。即使智能吸尘器不需要倒尘的时候,也仍然可以进入收纳腔体641中,便于用户使用的时候能够快速找到智能机器人。进一步,外壳640还围设形成负压腔体642,负压腔体642开设排气口643,排气口643与外界环境连通。负压结构620包括电机和叶片,电机设置于负压腔体642,叶片设置于排气口643,叶片与电机传动连接,叶片转动时将负压腔体642内的气体通过排气口643排出。集尘室610还开设有负压口612,负压口612连通集尘室610与负压腔体642。电机和叶片形式的负压结构620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的优点,同时流经负压腔体642的气体还能对电机进行冷却。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负压结构620还可以是负压泵或者其他类型能够形成负压的结构。更进一步的,排气口643处安装过滤网,能起到过滤气体和保护负压结构620的作用。
集尘室610与收纳腔体641之间的连通是实现自动倒尘过程的关键特征。可选的,集尘室610与收纳腔体641之间上下位置设置或者左右位置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集尘室610与收纳腔体641之间上下位置设置,能够有效节约自动收纳装置600的占地面积。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如图1所示,集尘室610设置于收纳腔体641的上方,避免了智能吸尘器进入收纳腔体641过程中的爬坡。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集尘室610设置在收纳腔体641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动收纳装置600还包括控制器660和检测模块,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集尘口611是否与智能吸尘器的排污口对接。控制器660分别与检测模块、负压结构620及第一定位结构电连接。控制器660和检测模块能够有效保证智能吸尘器自动倒尘过程的顺利实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智能吸尘器需要倒尘时,第一定位结构引导智能吸尘器进入收纳腔体641中,检测模块检测到集尘口611与智能吸尘器的排污口对接,然后控制器660启动负压结构620中的电机。智能吸尘器内的尘污随着气体流向通过排污口进入集尘室610的集尘袋630内,由负压结构620驱动的气体透过集尘袋630、流经负压腔而排至周围环境中。
当智能吸尘器处于自动倒尘或者收纳状态时,智能吸尘器与自动收纳装置600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自动收纳装置600包括第二充电头650及电源线500,第二充电头650设置于收纳腔体641,电源线500用于连接第二充电头650和电源。当智能吸尘器需要倒尘、处于待机状态或者需要充电时,智能吸尘器都可以进入收纳腔体641中,智能吸尘器与自动收纳装置600配合完成智能吸尘器的倒尘、收纳或者充电过程。可选的,自动收纳装置600向智能吸尘器的充电过程是接触式充电或者非接触式充电。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第二充电头650包括接触式充电头,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充电效率和充电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吸尘器,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自动收纳装置600配合使用。智能吸尘器包括吸尘主体、集尘腔以及第二定位结构,集尘腔用于收集吸尘主体清理的尘污,集尘腔具有排污口,排污口与自动收纳装置600的集尘口611适配。第二定位结构设置于吸尘主体,第二定位结构能够收集自动收纳装置600中第一定位结构的位置,以引导智能吸尘器的排污口与自动收纳装置600的集尘口611对接。上述智能吸尘器中,自动收纳装置600上的第一定位结构能够在智能吸尘器尘污积满或者清洁完毕需要倒尘时,引导智能吸尘器移动至自动收纳装置600附近以使智能吸尘器的排污口与集尘室610的集尘口611对接。负压结构620使集尘室610内产生负压,进而将智能吸尘器内的尘污吸入集尘室610,实现了智能吸尘器的自动倒尘,同时还能有效避免人工倒尘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污染。进一步,智能吸尘器还包括充电插口,充电插口设置于吸尘主体,充电插口能够与自动收纳装置600的充电头电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吸尘器能够与自动收纳装置600配合实现自身的自动倒尘、收纳以及充电。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收纳平台10,包括脚座200、支撑杆300、收纳架400以及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收纳装置600,支撑杆300的两端分别与脚座200及收纳架400固定连接,收纳架400能够以倒挂的方式支撑杆300式吸尘器上的吸尘主体,自动收纳装置600设置于脚座200远离收纳架400的一侧。上述收纳平台10,自动收纳装置600上的第一定位结构能够在智能吸尘器尘污积满或者清洁完毕需要倒尘时,引导智能吸尘器移动至自动收纳装置600附近以使智能吸尘器的排污口与集尘室610的集尘口611对接。负压结构620使集尘室610内产生负压,进而将智能吸尘器内的尘污吸入集尘室610,实现了智能吸尘器的自动倒尘,同时还能有效避免人工倒尘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污染。同时上述收纳平台10在实现智能吸尘器的收纳、自动倒尘以及充电功能的同时,实现了杆式吸尘器的收纳。将自动收纳装置600设置于脚座200远离收纳架400的一侧,能够减小收纳平台10的占地面积。
可选的,收纳架400可以是挂钩等结构形式,也可以是特定的其他形式。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如图4所示,收纳架400包括U形板,U形板的一侧开设倒挂孔410,倒挂孔410由U形板的顶部向U形板的底部延伸,倒挂孔410沿自身延伸方向贯通U形板的顶部。采用U形板和倒挂孔410的方式实现杆式吸尘器的收纳,不仅收纳或者取下的过程便捷,U形板与杆式吸尘器的吸尘主体之间能够进行大面积接触,增强收纳稳定性。进一步,脚座200整体呈圆盘状,能够充分保证收纳平台10的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收纳平台10能够兼顾吸尘器的倒尘和收纳。进一步,脚座200靠近收纳架400的一侧开设桶放置槽210和至少一个配件放置槽220,桶放置槽210用于容纳倒尘桶100的底端,至少一个配件放置槽220用于收纳杆式吸尘器的吸尘配件。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脚座200靠近收纳架400的一侧开设多个配件放置槽220,能够分别放置吸尘器的吸尘杆、地刷头等各个配件,能够避免用户找不到吸尘器配件的现象。杆式吸尘器处于收纳状态时是很好的充电机会。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收纳平台10还包括第一充电头和电源线500,第一充电头设置于收纳架400,电源线500用于连接第一充电头和电源。本实施例提供的收纳平台10收纳杆式吸尘器时,杆式吸尘器上的充电插口能够与第一充电头适配并接通,电源线500能够与家用电源接通,进而同时实现杆式吸尘器的收纳和充电。进一步,第一充电头包括直流充电结构,收纳平台10还包括变压器,变压器串接于电源线500,进而实现收纳平台10向杆式吸尘器提供直流充电。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收纳平台10还包括倒尘桶100,倒尘桶100设置于脚座200靠近收纳架400的一侧,倒尘桶100便于杆式吸尘器的倒尘。
如图5-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倒尘桶100包括桶体110、桶盖120以及第一感应件130。桶盖120盖设于桶体110的顶端,桶盖120上开设倒尘口121,倒尘口121与吸尘器上集尘腔的排污口适配。第一感应件130设置于桶体110或桶盖120,第一感应件130与吸尘器上的第二感应件之间发生感应时,集尘桶接收吸尘器上集尘腔的排污口排出的尘污。可以理解的,可以是操作人员拿着吸尘器以将吸尘器的排污口对准倒尘桶100的倒尘口121,或者是其他自动或半自动的设备实现吸尘器的排污口对准倒尘桶100的倒尘口121。上述倒尘桶100、吸尘器及收纳平台10,第一感应件130与吸尘器上的第二感应件之间发生感应时,吸尘器打开自身的排污口,集尘桶接收吸尘器上集尘腔的排污口排出的尘污。上述倒尘桶100,第一感应件130与吸尘器上的第二感应件之间发生感应时,吸尘器打开自身的排污口,集尘桶接收吸尘器上集尘腔的排污口排出的尘污。上述过程实现了吸尘器在封闭的环境中倒尘,有效避免了吸尘器倒尘过程造成的扬尘及污染。
当吸尘器的排污口对准倒尘桶100的倒尘口121,第一感应件130和第二感应件之间的距离便处在感应范围内。当倒尘桶100上的第一感应器和吸尘器上的第二感应器发生感应时,吸尘器打来自身的排污口,以允许吸尘器集尘腔内的尘污通过排污口进入倒尘桶100内。可选的,在第一感应件130与第二感应件的感应过程中,第一感应件130感应到第二感应件,或者第二感应件感应到第一感应件130,亦或者第一感应件130和第二感应件之间相互感应到对方。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5-6所示,第一感应件130包括感应片,感应片设置于桶盖120,感应片被吸尘器上的感应组件感应到时,吸尘器打开自身的排污口,集尘桶接收吸尘器上集尘腔的排污口排出的尘污。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吸尘器的排污口上具有排污盖,感应片被吸尘器上的感应组件感应到时,吸尘器打开排污口上的排污盖。进一步,当吸尘器上的排污口与倒尘桶100上的倒尘口121对准时,吸尘器上的排污口插入倒尘桶100上的倒尘口121,进而有效避免倒尘过程中的扬尘污染。
可选的,第一感应件130与第二感应件之间的感应可以是磁感应,电感应或者其他类型的感应。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5-6所示,第一感应件130包括感应磁片,感应磁片设置于桶盖120靠近桶体110的一侧,感应磁片与吸尘器上的射频感应组件之间发生感应时,集尘桶接收吸尘器上集尘腔的排污口排出的尘污。使用磁感应类型的感应磁片和射频感应组件具有性能稳定、成本低廉的优点。并且将感应磁片设置在桶盖120靠近桶体110的一侧兼顾了感应距离和操作过程中对感应磁片的保护,避免了感应磁片遭受机械损伤。
吸尘器上的排污口与倒尘桶100上的倒尘口121之间的准确对接是避免扬尘的关键步骤。如图5-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桶盖120远离桶体110的一侧开设定位槽122,定位槽122能够与吸尘器上的定位结构配合。定位槽122与吸尘器上的定位结构配合时,倒尘口121对准吸尘器上集尘腔的排污口。采用定位结构能够在保证排污口与倒尘口121准确对接的前提下,大大提高排污口与倒尘口121之间的对接效率。可选的,定位槽122与定位结构之间可以是适配的任一形状,比如三角形、四边形或者其他形状。如图5-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定位槽122包括矩形槽,集尘口呈圆形孔,集尘口位于矩形槽的一端,对应的吸尘器上的定位结构为矩形凸起,排污口的形状为圆柱形。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桶盖120可拆卸的盖设于桶体110的顶端。当桶体110内的尘污或者垃圾积满后,可便捷的倒出,同时桶盖120盖设在桶体110上时,还能够通过压紧垃圾袋入口的周边实现对垃圾袋的定位。本实施例提供的倒尘桶100还可以当做普通的垃圾桶使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自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围设形成收纳腔体和集尘室,所述收纳腔体能够容纳智能吸尘器,所述集尘室开设有集尘口,所述集尘口连通所述集尘室与所述收纳腔体,所述集尘口与智能吸尘器的排污口适配;
负压结构,所述负压结构运行时在集尘室内产生负压;第一定位结构,用于向智能吸尘器发送所述自动收纳装置的位置信息,以引导智能吸尘器进入所述收纳腔体,并使智能吸尘器的排污口与所述集尘口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收纳装置还包括集尘袋,所述集尘袋设置于所述集尘室,所述集尘袋的开口套设于所述集尘口,所述集尘袋兼具透气性及灰尘过滤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围设形成负压腔体,所述负压腔体开设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负压结构包括电机和叶片,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负压腔体,所述叶片设置于所述排气口,所述叶片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叶片转动时将所述负压腔体内的气体通过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集尘室还开设有负压口,所述负压口连通所述集尘室与所述负压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收纳装置包括第二充电头及电源线,所述第二充电头设置于所述收纳腔体,所述电源线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充电头和电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头包括接触式充电头。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室设置于所述收纳腔体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收纳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集尘口是否与智能吸尘器的排污口对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检测模块、所述负压结构及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电连接。
8.一种智能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主体、集尘腔以及第二定位结构,所述集尘腔用于收集所述吸尘主体清理的尘污,所述集尘腔具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与自动收纳装置的集尘口适配;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吸尘主体,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能够收集自动收纳装置中第一定位结构的位置,以引导所述智能吸尘器的所述排污口与自动收纳装置的集尘口对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吸尘器还包括充电插口,所述充电插口设置于所述吸尘主体,所述充电插口能够与自动收纳装置的充电头电连接。
10.一种收纳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脚座、支撑杆、收纳架以及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收纳装置,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脚座及所述收纳架固定连接,所述收纳架能够以倒挂的方式支撑杆式吸尘器上的吸尘主体,所述自动收纳装置设置于所述脚座远离所述收纳架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收纳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座靠近所述收纳架的一侧开设至少一个配件放置槽,至少一个所述配件放置槽用于收纳杆式吸尘器的吸尘配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收纳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架包括U形板,所述U形板的一侧开设倒挂孔,所述倒挂孔由所述U形板的顶部向所述U形板的底部延伸,所述倒挂孔沿自身延伸方向贯通所述U形板的顶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收纳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平台还包括第一充电头和电源线,所述第一充电头设置于所述收纳架,所述电源线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充电头和电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收纳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头包括直流充电结构,所述收纳平台还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串接于所述电源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任一项所述的收纳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平台还包括倒尘桶,所述倒尘桶设置于所述脚座靠近所述收纳架的一侧。
CN201922005797.5U 2019-11-19 2019-11-19 自动收纳装置、智能吸尘器以及收纳平台 Active CN2112997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05797.5U CN211299793U (zh) 2019-11-19 2019-11-19 自动收纳装置、智能吸尘器以及收纳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05797.5U CN211299793U (zh) 2019-11-19 2019-11-19 自动收纳装置、智能吸尘器以及收纳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99793U true CN211299793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76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05797.5U Active CN211299793U (zh) 2019-11-19 2019-11-19 自动收纳装置、智能吸尘器以及收纳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997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5228A (zh) * 2021-06-09 2021-09-17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调节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5228A (zh) * 2021-06-09 2021-09-17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调节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69243B2 (en) Dust bin, vacuum cleaner combination and stick vacuum cleaner
US7779504B2 (en) Cleaner system
EP1806084A2 (en) Robot cleaning system
CN217390618U (zh) 清洁机器人
CN212307724U (zh) 一种扫地机
CN211299793U (zh) 自动收纳装置、智能吸尘器以及收纳平台
US20080086833A1 (en) Vacuum Cleaner
JP2001212052A (ja) 電気掃除機
CN110693387A (zh) 自动收纳装置、智能吸尘器以及收纳平台
JP2003235770A (ja) 電気掃除機
JPH0584161A (ja) 電気掃除機
CN111904323A (zh) 积灰底座和具有其的清洁设备总成
CN211460021U (zh) 倒尘桶、吸尘器及收纳平台
JP2011212044A (ja) 携帯用掃除機
JPH01310622A (ja) 掃除装置
CN211408896U (zh) 扫地机器人用回充集尘装置
CN214387334U (zh) 吸尘器
CN209252676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209252675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110831474B (zh) 电动吸尘器
CN110786777A (zh) 倒尘桶、吸尘器及收纳平台
CN218792019U (zh) 一种家用手持式吸尘器
CN113317715A (zh) 一种吸尘器泊接装置
CN112842143A (zh) 一种新型的吸拖一体尘盒
CN219920966U (zh) 多功能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