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62970U - 一种陶粒原料混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陶粒原料混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62970U
CN214862970U CN202120923834.5U CN202120923834U CN214862970U CN 214862970 U CN214862970 U CN 214862970U CN 202120923834 U CN202120923834 U CN 202120923834U CN 214862970 U CN214862970 U CN 214862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fixedly connected
thick bamboo
rotatory section
haydite r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2383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举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chang Langtian New Construction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chang Langtian New Construction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chang Langtian New Construction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chang Langtian New Construction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2383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629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62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629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xers With Rotating Receptacles And Mixers With Vibrati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陶粒原料混料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旋转台,旋转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组,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一,旋转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支撑杆组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筒,旋转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外齿圈,旋转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齿圈,支撑杆组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机构。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合理,它能够通过设置驱动机构,能够使旋转筒旋转,防止旋转筒内部出现搅拌死角的问题,使旋转筒内部的陶粒原料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加强了搅拌效果,通过设置搅拌机构,能够使旋转筒在旋转时带动搅拌机构在旋转筒的内部旋转,进一步加强了旋转筒内部对陶粒原料的混料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陶粒原料混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粒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陶粒原料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陶粒是一种在回转窑中经发泡生产的轻骨料,它具有球状的外形,表面光滑而坚硬,内部呈蜂窝状,有密度小、热导率低、强度高的特点,在耐火材料行业中,陶粒主要用于作隔热耐火材料的骨料。
陶粒的生产主要是对粉煤灰内添加定量的外加剂混料之后进行制粒并烧制成型,但现有的陶粒原料混料装置中,大多都是利用搅拌杆搅在拌仓内进行搅拌混料,但此种混料方式会使搅拌仓内出现搅拌不到的死角,影响陶粒成品的质量;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陶粒原料混料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陶粒原料混料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陶粒原料混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旋转台,所述旋转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一,所述旋转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杆组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筒,所述旋转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外齿圈,所述旋转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齿圈,所述支撑杆组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进料口,所述旋转筒的左侧面通过销轴铰接有开合盖板。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转轴分别固定连接有齿轮二和齿轮三,且齿轮二和齿轮三分别与外齿圈和齿轮一相匹配,所述齿轮二与外齿圈相啮合,所述齿轮三与齿轮一相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筒盖,且筒盖的左侧面与支撑杆组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筒盖的右侧面转动连接有两个轴承,两个所述轴承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与内齿圈相匹配的齿轮四,且两个齿轮四均与内齿圈啮合,两个所述轴承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十个等距离排列的搅拌杆。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集料口,且集料口的顶端为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开合盖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且把手的外表面刻有防滑纹。
进一步的,所述开合盖板的侧视横截轮廓大于旋转筒的侧视横截轮廓,且旋转筒和开合盖板的接触位置固定连接有防漏垫层。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和滑块的接触面摩擦力较大,所述齿轮一的上表面距外齿圈的最低点的长度值大于齿轮二上表面距齿轮三底面的长度值。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驱动机构,能够使旋转筒旋转,防止旋转筒内部出现搅拌死角的问题,使旋转筒内部的陶粒原料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加强了搅拌效果,通过设置搅拌机构,能够使旋转筒在旋转时带动搅拌机构在旋转筒的内部旋转,进一步加强了旋转筒内部对陶粒原料的混料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旋转台;3、支撑杆组;4、齿轮一;5、驱动机构;501、滑槽;502、滑块;503、双轴电机;504、齿轮二;505、齿轮三;6、旋转筒;7、外齿圈;8、内齿圈;9、搅拌机构;901、筒盖;902、轴承;903、齿轮四;904、搅拌杆;10、进料口;11、开合盖板;12、集料口;1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通过旋转陶粒混料容器的混料装置,此装置通过旋转混料容器可以避免混料容器内部出现死角,加强了混料的均匀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陶粒原料混料装置在底座1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旋转台2,通过设置旋转台2,可以对使设备进行随意旋转,能够方便设备朝向不同方向出料,旋转台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组3,此处支撑杆组3的两个支撑架优选为高低相错设置,能够避免设备的搅拌容器处于水平状态不方便出料的情况,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一4,旋转台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5。
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包括滑槽501,滑槽5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502,滑块50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503,双轴电机503的两个输出转轴分别固定连接有齿轮二504和齿轮三505,且齿轮二504和齿轮三505分别与外齿圈7和齿轮一4相匹配,齿轮二504与外齿圈7相啮合,齿轮三505与齿轮一4相啮合;通过设置滑槽501和滑块502,能够通过对滑块502和双轴电机503的上下挪动,实现双轴电机503驱动不同的结构,并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通过设置齿轮二504和齿轮三505,能够在开启双轴电机503时将动力作用于旋转台2或搅拌容器之上。
参见图1、图2和图3,支撑杆组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做为搅拌容器的旋转筒6,旋转筒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外齿圈7,通过设置外齿圈7,能够使驱动机构5通过带动外齿圈7来驱动旋转筒6。
进一步的,滑槽501和滑块502的接触面摩擦力较大,能够防止滑块502在滑槽501内部自由滑动,避免齿轮二504与外齿圈7分离,齿轮一4的上表面距外齿圈7的最低点的长度值大于齿轮二504上表面距齿轮三505底面的长度值;齿轮二504在通过外齿圈7驱动旋转筒6的同时齿轮三505与齿轮一4分离,齿轮一4作为辅助结构只起到方便设备旋转出料作用,并不直接影响搅拌效率。
参见图1、图2和图3,旋转筒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齿圈8,支撑杆组3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机构9,通过设置内齿圈8,可以将来自旋转筒6之上的动力传输至搅拌机构9的内部带动搅拌机构9内部的结构;搅拌机构9包括筒盖901,且筒盖901的左侧面与支撑杆组3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筒盖901的右侧面转动连接有两个轴承902,两个轴承902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与内齿圈8相匹配的齿轮四903,且两个齿轮四903均与内齿圈8啮合,两个轴承902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十个等距离排列的搅拌杆904。
通过对筒盖901和轴承902的位置进行固定,使旋转筒6与轴承902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使旋转筒6旋转时带动轴承902、齿轮四903和搅拌杆904旋转,对旋转筒6内部的陶粒他原料进行搅拌,进一步加强了设备的搅拌效果。
参见图1、图2和图3,搅拌机构9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进料口10,能够将原材料有进料口10处投入旋转筒6的内部,此处进料口10的开口方向默认向上无倾斜角,能够利用原材料的自身重力进图旋转筒6的内部,提高投放原材料的效率。
优选的,进料口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集料口12,且集料口12的顶端为圆形。
参见图2和图3,旋转筒6的左侧面通过销轴铰接有开合盖板11,此处铰接的开合盖板11,能够通过旋转开合盖板11半圈便可对旋转筒6进行出料,相比较于螺旋盖型出料口可以提高出料速率,同时操作简单,便于维护。
进一步的,开合盖板1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13,且把手13的外表面刻有防滑纹;从而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操作开合盖板11,同时能够防止把手13从工作人员手中脱离。
具体的,开合盖板11的侧视横截轮廓大于旋转筒6的侧视横截轮廓,且旋转筒6和开合盖板11的接触位置固定连接有防漏垫层,能够避免旋转筒6在搅拌的过程中出现漏料的情况,同时能够对旋转筒6的左侧面进行密封。
工作原理:
首先将套利原材料和外加剂由进料口10处投放至旋转筒6的内部,之后将双轴电机503上移,使齿轮二504与外齿圈7啮合,确保集料口12关闭之后,开启双轴电机503,双轴电机503通过齿轮二504带动旋转筒6在旋转台2内部进行旋转,对旋转筒6内部的原材料进行充分混合,防止旋转筒6内部出现死角,同时,旋转筒6在旋转时,筒盖901相对于旋转筒6为静止状态,则旋转筒6通过内齿圈8带动筒盖901之上的齿轮四903旋转,齿轮四903通过轴承902带动搅拌杆904在旋转筒6的内部进行搅拌,进一步加强了设备的搅拌混合效果,在原材料混合均匀之后,关闭双轴电机503,上述联动停止,此时若需要旋转旋转筒6来使出料更加方便,便将双轴电机503下移,时齿轮三505与齿轮一4啮合,齿轮二504与外齿圈7脱离,之后开启双轴电机503,双轴电机503通过齿轮一4带动旋转台2及其附属结构旋转,待旋转筒6旋转至合适位置,关闭双轴电机503,开启开合盖板11,便可进行出料,完成陶粒的混料工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陶粒原料混料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旋转台(2),所述旋转台(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组(3),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一(4),所述旋转台(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5),所述支撑杆组(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筒(6),所述旋转筒(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外齿圈(7),所述旋转筒(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齿圈(8),所述支撑杆组(3)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机构(9),所述搅拌机构(9)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进料口(10),所述旋转筒(6)的左侧面通过销轴铰接有开合盖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粒原料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滑槽(501),所述滑槽(5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502),所述滑块(50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503),所述双轴电机(503)的两个输出转轴分别固定连接有齿轮二(504)和齿轮三(505),且齿轮二(504)和齿轮三(505)分别与外齿圈(7)和齿轮一(4)相匹配,所述齿轮二(504)与外齿圈(7)相啮合,所述齿轮三(505)与齿轮一(4)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粒原料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9)包括筒盖(901),且筒盖(901)的左侧面与支撑杆组(3)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筒盖(901)的右侧面转动连接有两个轴承(902),两个所述轴承(902)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与内齿圈(8)相匹配的齿轮四(903),且两个齿轮四(903)均与内齿圈(8)啮合,两个所述轴承(902)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十个等距离排列的搅拌杆(9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粒原料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集料口(12),且集料口(12)的顶端为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粒原料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盖板(1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13),且把手(13)的外表面刻有防滑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陶粒原料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盖板(11)的侧视横截轮廓大于旋转筒(6)的侧视横截轮廓,且旋转筒(6)和开合盖板(11)的接触位置固定连接有防漏垫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陶粒原料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501)和滑块(502)的接触面摩擦力较大,所述齿轮一(4)的上表面距外齿圈(7)的最低点的长度值大于齿轮二(504)上表面距齿轮三(505)底面的长度值。
CN202120923834.5U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陶粒原料混料装置 Active CN2148629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23834.5U CN214862970U (zh)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陶粒原料混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23834.5U CN214862970U (zh)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陶粒原料混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62970U true CN214862970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889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23834.5U Active CN214862970U (zh)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陶粒原料混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629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58143A (zh) 一种搅拌效果好的搅拌装置
CN112936581A (zh) 混凝土搅拌装置
CN211185640U (zh) 一种线面加工用辅料下料机构
CN214862970U (zh) 一种陶粒原料混料装置
CN214871853U (zh) 一种色母粒生产上料用混合均匀装置
CN110900839B (zh) 空心砖制作用混合器
CN213500055U (zh) 一种高效干粉砂浆搅拌机
CN214681422U (zh) 一种碳化硅粉和合成氮化物的集料高效混合装置
CN214002807U (zh) 一种干粉砂浆储料罐用下料机构
CN211098729U (zh) 一种耐火浇料混料装置
CN209552107U (zh) 高效混凝土搅拌机
CN207058928U (zh) 一种用于填缝剂搅拌机上料和/或下料的机构
CN111617832A (zh) 一种空心砖生产用粉碎装置
CN217016250U (zh) 一种矿粉生产用混合输送装置
CN216831595U (zh) 隔热不烧耐火砖生产装置
CN219583206U (zh) 一种轻质高强混凝土用混合搅拌机
CN110900841B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机
CN220940311U (zh) 一种不定型耐火原料的预混合均料装置
CN210758438U (zh) 一种水泥制品骨料自动配料搅拌装置
CN208757387U (zh) 一种用于菱镁混凝土辅料的预混合装置
CN208449138U (zh) 一种碳化硅制品生产用混料搅拌机
CN218189255U (zh) 一种混料机
CN215848933U (zh) 一种用于生产水泥的原料配比装置
CN216732491U (zh) 一种橡胶混炼装置
CN218838203U (zh) 一种绿色环保型混凝土搅拌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