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80131U - 一种用于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轿厢稳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轿厢稳定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780131U CN214780131U CN202120907096.5U CN202120907096U CN214780131U CN 214780131 U CN214780131 U CN 214780131U CN 202120907096 U CN202120907096 U CN 202120907096U CN 214780131 U CN214780131 U CN 2147801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
- stabilizing
- hinged
- chair
- sed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轿厢稳定装置,所述轿厢包括上轿底、下轿底和多块轿厢壁板,上轿底间隔位于下轿底的上方,下轿底和轿厢壁板固定连接,轿厢内人员支撑在上轿底上,上轿底可相对下轿底转动,所述稳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稳定组件,第一稳定组件位于上轿底和下轿底之间,第一稳定组件带动上轿底相对下轿底转动。本实用新型第一稳定组件可以提前对轿厢进行预摆,该预摆不会改变轿厢占用的井道宽度,第一稳定组件和第二稳定组件配合使用,构成双重轿厢稳定结构,可以更精确、平稳、稳定地对上轿底的角度进行调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轿厢稳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和经济活动中,电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载人或载物垂直运输工具。自1854年电梯发明以来,电梯轿厢一直采用钢丝绳轮曳引驱动的方式运行,通过在大楼顶层设置机房、曳引电机及减速装置,带动钢丝绳以拉动轿厢及配重在井道内的轨道上运行。这种驱动方式使得在单个井道内通常仅能运行一个轿厢,单轿厢运行模式的电梯在低层建筑、客流量小的楼层尚且能满足使用需求。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大人口密度的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单轿厢运行模式的电梯其候梯时间长、运送效率低的缺点不断突出,这种传统的单轿厢电梯运行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城市建筑快速发展的需求。
为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以及电梯运送效率,降低建筑和电梯的造价成本,随着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一种多轿厢并行电梯正在开发应用。多轿厢并行电梯采用无曳引钢丝绳直接驱动技术,实现了同一个井道内可同时运行多台电梯,各井道之间的电梯可进行相互切换井道运行,实现超越运行。
轿厢的运行轨道包括直轨和切换轨道,切换轨道连接不同井道内的直轨,轿厢通过切换轨道实现不同井道的切换。切换轨道为圆弧轨道或倾斜轨道,当轿厢从直轨进入切换轨道或经过切换轨道时会发生转弯,为了使轿厢内人员能稳定地站立,将轿厢和悬架装置铰接,如此使轿厢保持竖直状态。
本申请人申请号为2020107512345的专利申请中涉及了一种稳定装置,包括安装元件、缓冲元件和可伸缩的执行元件,安装元件包括轿厢安装座和悬架连接座,轿厢安装座固定安装在轿厢上,悬架连接座固定安装在悬架装置上,执行元件的两端分别铰接轿厢安装座和悬架连接座。此技术方案使轿厢在运行过程中达到自平衡,让轿厢和悬架装置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在转弯换轨和竖直运行时使轿厢处于竖直状态不发生晃动。
然而,上述专利申请中的稳定装置需要转动和稳定轿厢,稳定装置所需要的平衡力矩和行程较大,占用空间大,且响应较慢,难以实现精确的调整稳定。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轿厢切换运行时的乘坐舒适感,需要提前对轿厢进行预摆,以提高稳定装置的响应性能和平稳性,降低乘客因突然增加的水平方向的运动而产生的不舒适感,提前的预摆会使得轿厢占用的井道宽度更宽,会影响相邻井道轿厢的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轿厢稳定装置,第一稳定组件可以提前对轿厢进行预摆,第一稳定组件设在上轿底和下轿底之间,该预摆不会改变轿厢占用的井道宽度,进而不会影响相邻井道轿厢的运行。第一稳定组件的调整动作所需要的平衡力矩和行程较小,可以实现精确的调整稳定。第二稳定组件用于调节轿厢和悬架装置的角度,第一稳定组件和第二稳定组件配合使用,构成双重轿厢稳定结构,可以更精确、平稳、稳定地对上轿底的角度进行调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轿厢稳定装置,所述电梯包括轿厢和悬架装置,轿厢安装在悬架装置上,轿厢在导轨上运行,导轨包括主轨道和切换轨道,轿厢通过切换轨道在不同主轨道间切换,所述轿厢包括上轿底、下轿底和多块轿厢壁板,上轿底间隔位于下轿底的上方,下轿底和轿厢壁板固定连接,轿厢内人员支撑在上轿底上,上轿底可相对下轿底转动,所述稳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稳定组件,第一稳定组件位于上轿底和下轿底之间,第一稳定组件带动上轿底相对下轿底转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第一稳定组件可伸缩,第一稳定组件的一端连接下轿底、另一端连接上轿底。
第一稳定组件设有两组,两组第一稳定组件间隔布置。
第一稳定组件设有一组,上轿底的一端与下轿底或者轿厢壁板铰接,另一端铰接第一稳定组件。
第一稳定组件设有一个,上轿底的中部和第一稳定组件铰接。
所述第一稳定组件还包括铰接轴和上转动安装座,下轿底上固定有下转动安装座,铰接轴位于上轿底和下轿底之间,铰接轴连接上转动安装座和下转动安装座,第一执行元件的一端铰接第一安装元件、另一端铰接上转动安装座的一端,上转动安装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上轿底,上转动安装座的中部套接在铰接轴上。
第一稳定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元件和第一执行元件,第一安装元件固定在下轿底上,第一执行元件的一端铰接第一安装元件、另一端铰接上轿底。
第一稳定组件还包括起缓冲作用的第一缓冲元件,第一缓冲元件位于第一安装元件和第一执行元件之间。
所述稳定装置还包括第二稳定组件,轿厢和悬架装置通过铰接接头铰接,第二稳定组件可伸缩,第二稳定组件的一端连接轿厢、另一端和悬架装置铰接。
第二稳定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元件和第二执行元件,第二安装元件固定安装在轿厢上,第二执行元件的一端铰接第二安装元件、另一端铰接悬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第一稳定组件可以提前对轿厢进行预摆,第一稳定组件设在上轿底和下轿底之间,该预摆不会改变轿厢占用的井道宽度,进而不会影响相邻井道轿厢的运行。
(2)第一稳定组件的调整动作所需要的平衡力矩和行程较小,占用空间小,响应灵活,可以实现精确的调整稳定。
(3)第二稳定组件用于调节轿厢和悬架装置的角度,第一稳定组件和第二稳定组件配合使用,构成双重轿厢稳定结构,可以更精确、平稳、稳定地对上轿底的角度进行调节,使上轿底保持水平,提高轿厢内人员乘坐电梯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I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II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上轿底转动角度θ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II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II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一种用于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轿厢稳定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电梯包括多个电梯轿厢1、至少两个主轨道和切换轨道,所述切换轨道设有多个,所述切换轨道用于衔接两个不同的主轨道,轿厢1在上行或下行过程中通过切换轨道切换主轨道继续上行或下行。
轿厢1安装在悬架装置3上,轿厢1通过悬架装置3上的驱动装置带动在导轨上运行,导轨包括主轨道和切换轨道。
所述轿厢1包括轿顶、轿底和多块轿厢壁板1-1,轿顶为轿厢1的顶部,轿底为轿厢1的底部,多块轿厢壁板1-1围合成轿厢1的侧壁,轿厢壁板1-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接轿顶和轿底。
轿底包括上轿底1-2和下轿底1-3,上轿底1-2间隔位于下轿底1-3的上方,下轿底1-3和轿厢壁板1-1固定连接,上轿底1-2为乘客站立的面,轿厢内人员踩在上轿底1-2上,即轿厢内人员支撑在上轿底1-2上,上轿底1-2可相对下轿底1-3或轿厢壁板1-1转动,如此可通过上轿底1-2的转动实现上轿底1-2的角度调节,使其保持水平或微小的倾斜角度,轿厢内人员能稳定站立。
所述稳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稳定组件,第一稳定组件位于上轿底1-2和下轿底1-3之间,第一稳定组件可伸缩,第一稳定组件的一端连接下轿底1-3、另一端铰接上轿底1-2。
基于上述结构,第一稳定组件可带动上轿底1-2转动,对上轿底1-2的角度进行精确调整,使上轿底1-2保持水平或微小的角度,所述微小的角度是指上轿底1-2与水平面的夹角在设定范围内。下轿底1-3同时为支撑上轿底1-2的承载部件。
第一稳定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元件4、第一缓冲元件5和第一执行元件6,第一执行元件6可伸缩,第一安装元件4固定在下轿底1-3上,第一执行元件6的一端铰接第一安装元件4、另一端铰接上轿底1-2。第一缓冲元件5位于第一安装元件4和第一执行元件6之间。具体的,第一执行元件6的一端和一安装座铰接,所述安装座连接第一缓冲元件5的一端,第一缓冲元件5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安装元件4,如此实现第一安装元件4和第一执行元件6的铰接。
在第一稳定组件的基础上,所述稳定装置还可包括第二稳定组件。轿厢1和悬架装置3通过铰接接头2铰接。第二稳定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元件4’、第二缓冲元件5’和第二执行元件6’,第二安装元件4’固定安装在轿厢1上,第二执行元件6’的一端铰接第二安装元件4’、另一端铰接悬架装置3。如此可通过第二执行元件6’带动轿厢1整体相对悬架装置3转动,使轿厢1保持竖直状态。第二稳定组件对轿厢1整体角度进行调节,第一稳定组件对上轿底1-2的角度进行精确调节,第一稳定组件和第二稳定组件配合使用,构成双重轿厢稳定结构,可以更精确、平稳、稳定地对上轿底的角度进行调节。
第二缓冲元件5’位于第二安装元件4’和第二执行元件6’之间。第二稳定组件的具体技术方案可采用本申请人申请号为2020107512345的专利申请中的技术方案,在此不作重复说明。
第一缓冲元件5和第二缓冲元件5’均起到缓冲作用,可采用弹簧、橡胶等弹性结构。第一执行元件6和第二执行元件6’可采用气缸、丝杆机构等。
第一稳定组件的结构可以和第二稳定组件的结构相同。
第一稳定组件和上轿底1-2的连接可采用多种形式,以下通过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稳定组件设有两组,两组第一稳定组件间隔布置,每组第一稳定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稳定组件。较佳的,两组第一稳定组件分别位于上轿底1-2的两端,每组第一稳定组件包括两个第一稳定组件,每组的两个第一稳定组件间隔布置。换句话说,较佳的,本实施例中,设有四个第一稳定组件,四个第一稳定组件分别位于一矩形的四个角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执行元件6的伸缩方向垂直于下轿底1-3,即第一执行元件6的一端连接第一安装元件4、另一端竖直向上连接上轿底1-2。
本实施例中,启动一组第一稳定组件或者同时启动两组第一稳定组件都可带动上轿底1-2转动,实现对上轿底1-2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的调整。如图4所示,上轿底1-2转动角度为θ后状态示意图。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稳定组件设有一组,上轿底1-2的一端与下轿底1-3或者轿厢壁板1-1铰接,另一端铰接一组第一稳定组件。较佳的,本实施例中,一组第一稳定组件为两个第一稳定组件,两个第一稳定组件间隔布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执行元件6的伸缩方向垂直于下轿底1-3。
当启动第一稳定组件时,上轿底1-2可相对其与下轿底1-3或者轿厢壁板1-1的铰接处转动。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稳定组件设有一个,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上轿底1-2与下轿底1-3或者轿厢壁板1-1没有连接,上轿底1-2的中部和第一稳定组件铰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稳定组件还包括铰接轴7和上转动安装座,上转动安装座固定安装在上轿底1-2的底部,下轿底1-3上固定有下转动安装座,铰接轴7位于上轿底1-2和下轿底1-3之间,铰接轴7连接上转动安装座和下转动安装座,或说,铰接轴7同时安装在上转动安装座和下转动安装座上。第一执行元件6的一端铰接第一安装元件4、另一端铰接上转动安装座的一端,上转动安装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上轿底1-2,上转动安装座的中部套接在铰接轴7上,如此实现第一执行元件6带动上轿底1-2相对下轿底1-3的转动。
本实施例中,铰接轴7的两端可固定安装在下转动安装座上,或者可转动地安装在下转动安装座上。当铰接轴7的两端固定安装在下转动安装座上时,上转动安装座可转动地套接在铰接轴7上;当铰接轴7可转动地安装在下转动安装座时,上转动安装座可和铰接轴7固定连接。不论哪种连接方式,都能实现上轿底1-2相对下轿底1-3的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执行元件6的伸缩方向不垂直于下轿底1-3。启动第一稳定组件时,第一执行元件6带动上转动安装座相对下轿底1-3转动,上转动安装座带动上轿底1-2相对下轿底1-3转动。
最后有必要在此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轿厢稳定装置,所述电梯包括轿厢(1)和悬架装置(3),轿厢(1)安装在悬架装置(3)上,轿厢(1)在导轨上运行,导轨包括主轨道和切换轨道,轿厢(1)通过切换轨道在不同主轨道间切换,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1)包括上轿底(1-2)、下轿底(1-3)和多块轿厢壁板(1-1),上轿底(1-2)间隔位于下轿底(1-3)的上方,下轿底(1-3)和轿厢壁板(1-1)固定连接,轿厢内人员支撑在上轿底(1-2)上,上轿底(1-2)可相对下轿底(1-3)转动,所述稳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稳定组件,第一稳定组件位于上轿底(1-2)和下轿底(1-3)之间,第一稳定组件带动上轿底(1-2)相对下轿底(1-3)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稳定组件可伸缩,第一稳定组件的一端连接下轿底(1-3)、另一端连接上轿底(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稳定组件设有两组,两组第一稳定组件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稳定组件设有一组,上轿底(1-2)的一端与下轿底(1-3)或者轿厢壁板(1-1)铰接,另一端铰接第一稳定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稳定组件设有一个,上轿底(1-2)的中部和第一稳定组件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定组件还包括铰接轴(7)和上转动安装座,下轿底(1-3)上固定有下转动安装座,铰接轴(7)位于上轿底(1-2)和下轿底(1-3)之间,铰接轴(7)连接上转动安装座和下转动安装座,第一执行元件(6)的一端铰接第一安装元件(4)、另一端铰接上转动安装座的一端,上转动安装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上轿底(1-2),上转动安装座的中部套接在铰接轴(7)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稳定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元件(4)和第一执行元件(6),第一安装元件(4)固定在下轿底(1-3)上,第一执行元件(6)的一端铰接第一安装元件(4)、另一端铰接上轿底(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稳定组件还包括起缓冲作用的第一缓冲元件(5),第一缓冲元件(5)位于第一安装元件(4)和第一执行元件(6)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装置还包括第二稳定组件,轿厢(1)和悬架装置(3)通过铰接接头2铰接,第二稳定组件可伸缩,第二稳定组件的一端连接轿厢(1)、另一端和悬架装置(3)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稳定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元件(4’)和第二执行元件(6’),第二安装元件(4’)固定安装在轿厢(1)上,第二执行元件(6’)的一端铰接第二安装元件(4’)、另一端铰接悬架装置(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07096.5U CN214780131U (zh) | 2021-04-29 | 2021-04-29 | 一种用于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轿厢稳定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07096.5U CN214780131U (zh) | 2021-04-29 | 2021-04-29 | 一种用于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轿厢稳定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780131U true CN214780131U (zh) | 2021-11-19 |
Family
ID=78690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907096.5U Active CN214780131U (zh) | 2021-04-29 | 2021-04-29 | 一种用于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轿厢稳定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780131U (zh) |
-
2021
- 2021-04-29 CN CN202120907096.5U patent/CN21478013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390243B2 (en) | Traction type elevator apparatus | |
CN110155855B (zh) | 一种用于电梯系统的姿态调整装置及多轿厢电梯系统 | |
AU760720B2 (en) | Traction sheave elevator | |
CN1849257B (zh) | 电梯和调节电梯中的轿厢间距离的方法 | |
KR100394503B1 (ko) | 더블 데크 엘리베이터 카 | |
JPH11310372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101535164B (zh) | 无对重的曳引轮式电梯 | |
CN201010406Y (zh) | 曳引机固定装置 | |
CN201433029Y (zh) | 一种无机房曳引绳轮式别墅电梯 | |
US20150197410A1 (en) | Elevator arrangement | |
CN102115005A (zh) | 双层电梯 | |
JPH11246145A (ja)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吊り構造 | |
CN102344080A (zh) | 斜行曳引式电梯 | |
CN214780131U (zh) | 一种用于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轿厢稳定装置 | |
JP2003104657A (ja) | エレベータ | |
WO2007134490A1 (fr) | Système d'ascenseur à entraînement par traction | |
CN1164471C (zh) | 电梯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 |
CN116902728A (zh) | 一种带有防晃系统的无机房三开门电梯 | |
JP2003306282A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JP2001122564A (ja) |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 |
KR20220060477A (ko) | 벽 클라이밍 엘리베이터 | |
WO2005077806A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2000086129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212953769U (zh) | 一种可拆卸的小型电梯配重铁 | |
CN115535749A (zh) | 一种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