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47505U - 天窗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47505U
CN214647505U CN202120479842.5U CN202120479842U CN214647505U CN 214647505 U CN214647505 U CN 214647505U CN 202120479842 U CN202120479842 U CN 202120479842U CN 214647505 U CN214647505 U CN 2146475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guide rail
engagement
bracket
sunroof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798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村卓也
长村彰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475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475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2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 B60J7/04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with rigid plate-like element or elements, e.g. open roofs with harmonica-type folding rigid panels
    • B60J7/043Sunroofs e.g. sliding above the roof
    • B60J7/0435Sunroofs e.g. sliding above the roof pivoting upwardly to vent mode and moving at the outside of the roof to fully open mo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2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 B60J7/024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characterised by the height regulating mechanism of the sliding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更稳定地将倾动连杆保持在倾倒状态的天窗装置。天窗装置(11)具有后连杆(32),其与滑动部件连动地沿导轨(15)的长度方向滑动,并与该滑动部件的滑动连动地倾动,由此使可动板的后端部侧上下运动。在后连杆(32)设有向导轨(15)的宽度方向突出的卡合突部(60),在导轨(15)设有通过将该卡合突部(60)配置在其内侧从而限制后连杆(30)向立起方向倾动的连杆卡合部(61)。连杆卡合部(61)包括设于导轨(15)的向上方开口的切口部(65)和具有通过被固定于导轨(15)而覆盖切口部(65)的上方的上壁部(72)的、金属制的卡合托架(70)。卡合突部60具备金属制的轴体(55)和覆盖该轴体(55)的树脂层(76)。

Description

天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窗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有的车辆的天窗装置中,具备: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沿着该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动部件,以及根据该滑动部件的动作使支承在上方的可动板进行开闭动作的支承部件。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天窗装置具备作为天窗装置的支承部件的后连杆,该后连杆具有与滑动部件连动地滑动,并通过与该滑动部件的滑动连动地倾动而使可动板的后端部侧上下运动的、作为倾动连杆的结构。并且,由此成为使可动板倾斜动作的结构。
另外,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天窗装置中,即使在因倾动连杆的倾倒而可动板被向下方下拉的状态下,仍存在因外力的输入而使倾动连杆向立起方向倾动,从而该可动板被向上方抬起的可能性。
基于这一点,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天窗装置中,在倾动连杆设置向导轨的宽度方向突出的卡合突部,并且在导轨设置有连杆卡合部,通过将该卡合突部配置在该连杆卡合部的内侧从而限制该倾动连杆向立起方向倾动。并且,由此成为通过该倾动连杆的倾倒而将可动板保持在被向下方下拉的状态的结构。
另外,以往,这样的连杆卡合部一般形成为将引导块固定于导轨的结构,该引导块具有基于随着倾动连杆的动作的可动板的开闭动作而供该倾动连杆进入和脱离的引导槽。而且,通过在这样的引导块的材料使用树脂,能够确保其成形的容易性和优异的静音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27079号公报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包含天窗装置在内,在车辆中,稳定性、可靠性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并且,在如上述现有技术那样的使用树脂制的引导块来形成连杆卡合部的结构中,存在难以更进一步地实现稳定的倾动连杆的保持状态的实情,因此,在这一点上尚存改善的余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稳定地将倾动连杆保持在倾倒的状态的天窗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解决上述课题的天窗装置具备:可动板,该可动板设置在车辆的车顶开口部;导轨,该导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滑动部件,该滑动部件沿着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以及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根据所述滑动部件的动作而使支承在所述导轨的上方的所述可动板进行开闭动作,所述支承部件具有倾动连杆,该倾动连杆与所述滑动部件连动地沿着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并与所述滑动部件的滑动连动地倾动,由此使所述可动板的后端部侧上下运动,在所述倾动连杆设置有向所述导轨的宽度方向突出的卡合突部,在所述导轨设置有连杆卡合部,通过将所述卡合突部配置在该连杆卡合部的内侧从而限制所述倾动连杆向立起方向的所述倾动,所述连杆卡合部包括向上方开口的切口部和金属制的卡合托架,该切口部设置于所述导轨,该卡合托架具有通过被固定于所述导轨而覆盖所述切口部的上方的上壁部,并且所述卡合突部具备金属制的轴体和覆盖该轴体的树脂层。
根据上述结构,配置在构成连杆卡合部的切口部内的卡合突部与位于上方的卡合托架的上壁部卡合,由此,限制该倾动连杆向立起方向倾动。更进一步地,通过在构成该卡合突部的轴体和卡合托架采用金属,从而能够确保较高的卡合强度。并且,由此,即使在由于外力的输入而导致倾动连杆向立起方向倾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更稳定地将该倾动连杆保持在倾倒的状态。
另外,通过塑性加工等,能够容易地形成该卡合托架。更进一步地,构成卡合突部的轴体被树脂层覆盖,由此能够抑制轴体与该卡合托架的上壁部的接触声。并且,由此,能够确保其成形的容易性与优异的静音性。
在解决上述课题的天窗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导轨采用铝合金构成,并且所述卡合托架采用铁系金属构成。
即,通过在导轨采用铝合金,从而能够确保包含其切口部的成形的容易性。而且,通过在卡合托架采用铁系金属,从而能够确保其成形的容易性,并且确保较高的卡合强度。
在解决上述课题的天窗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卡合托架被设定为沿着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的所述上壁部的长度比沿着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的所述切口部的长度短。
根据上述结构,基于卡合托架的上壁部与切口部的长度的不同,能够在切口部的长度方向端部形成该切口部的上方未被该卡合托架的上壁部覆盖的上方开口部。并且,通过具有该上方开口部,能够使基于该可动板的开闭动作而移动的倾动连杆的卡合突部相对于这些切口部和卡合托架所形成的连杆卡合部进入以及从该连杆卡合部脱离。其结果是,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保证顺利的可动板的开闭动作。
在解决上述课题的天窗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卡合突部设置有朝向上方突出的上方突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配置在连杆卡合部内的卡合突部与位于其上方的卡合托架的上壁部的间隔变窄。其结果是,在由于外力的输入导致倾动连杆向立起方向倾动的情况下,该卡合突部的上方突部迅速地与卡合托架的上壁部抵接,从而其立起方向的倾动被抑制。并且,由此,能够更稳定地将该倾动连杆保持在倾倒的状态。
在解决上述课题的天窗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上方突部采用树脂构成。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与卡合托架的上壁部接触的接触声,并且,能够缓解该抵接时的冲击。并且,由此,能够确保优异的静音性和较高的可靠性。更进一步地,能够将覆盖轴体的卡合突部的树脂层与其上方突部一体地成形。并且,由此,能够确保其成形的容易性。
在解决上述课题的天窗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连杆卡合部具有一对侧壁部,该一对侧壁部沿所述导轨的宽度方向夹着所述上方突部。
根据上述结构,配置在连杆卡合部内的卡合突部与位于该导轨的宽度方向的任意的侧壁部抵接,由此限制其宽度方向移动。并且,由此,例如,通过在倾动连杆产生的挠曲等,能够使该连杆卡合部内的卡合突部不会在导轨的宽度方向上脱离。其结果是,能够更稳定地将该倾动连杆保持在倾倒的状态。除此之外,能够抑制在该导轨的宽度方向上的倾动连杆的松动。
在解决上述课题的天窗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承部件具备板托架,该板托架以沿着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状态固定所述可动板,在所述板托架设置有沿着该板托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引导槽,并且所述轴体通过贯通设置于所述倾动连杆,从而在第一端侧插入于所述引导槽的状态下第二端侧构成相对于所述连杆卡合部的所述卡合突部。
根据上述结构,卡合突部的轴体作为容许其长度方向上的板托架的相对移动和相对转动,且对该板托架进行支承的倾动连杆侧的连结部起作用。并且,由此,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另外,卡合突部的树脂层也能够通过将轴体的第二端侧作为嵌入物的树脂成形加工而容易地形成。更进一步地,例如,通过将第一端侧插入设于倾动连杆的贯通孔,由此能够容易地固定在该倾动连杆。并且,由此能够确保优异的组装性。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更稳定地将倾动连杆保持在倾倒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天窗装置的车辆的立体图。
图2是天窗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3的(a)是天窗装置的俯视图,图3的(b)是天窗装置的侧视图。
图4的(a)、(b)是天窗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天窗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天窗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天窗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天窗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天窗装置的剖视图。
图10是相对于板托架的后连杆的连结部附近的立体图。
图11是相对于板托架的后连杆的连结部附近的剖视图。
图12是设置于导轨的连杆卡合部附近的立体图。
图13是设置于导轨的连杆卡合部附近的侧视图。
图14是设置于导轨的连杆卡合部附近的俯视图。
图15是设置于导轨的连杆卡合部附近的剖视图。
图16是设置于导轨的连杆卡合部附近的剖视图。
图17是设置于导轨的连杆卡合部附近的立体图。
图18是设置于导轨的连杆卡合部附近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车辆
3…车顶开口部
10…可动板
10r…后端部
11…天窗装置
13…支承部件
15…导轨
20…滑动部件
32…后连杆
35…倾动连杆
40…驱动靴
55…轴体
60…卡合突部
61…连杆卡合部
65…切口部
70…卡合托架
72…上壁部
76…树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天窗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车辆1的形成有顶板2的车顶开口部3,设置有能够对该车顶开口部3进行开闭的、大致平板状的可动板10。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中,设置有能够利用电机驱动使该可动板10进行开闭动作的天窗装置11。
详细而言,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具备将该可动板10支承于车顶开口部3的、左右一对支承部件13、13。另外,该天窗装置11在车顶开口部3的宽度方向两端侧具备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15、15。更进一步地,该天窗装置11具备左右一对滑动部件20、20,该左右一对滑动部件20、20在与天窗装置11的各支承部件13、13连结的状态下沿着各导轨15、15的长度方向滑动。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成为通过这些各滑动部件20、20的滑动而使其可动板10开闭动作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具备将电机21m作为驱动源的促动器21。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该促动器21在顶板2的车辆前方位置处被固定在天窗装置11的车顶开口部3的内侧。更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具备沿着其左右的导轨15、15配置的一对驱动电缆25、25。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促动器21在夹着其旋转轴的两个位置具有供各驱动电缆25、25啮合的驱动齿轮30。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成为基于经由这些驱动电缆25、25而被传递的促动器21的驱动力而使其滑动部件20、20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这些支承部件13、导轨15以及滑动部件20分别具有左右一对的结构。因此,在以下参照的各图中记载其左右任意一方的结构。
更详细而言,如图3的(a)、图3的(b)、图4的(a)、图4的(b)及图5~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具备与导轨15连结的前连杆31和后连杆32、以及对这些前连杆31和后连杆32进行支承的板托架33。
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前连杆31和后连杆32分别相对于导轨15连结为能够滑动。另外,这些前连杆31和后连杆32在彼此分离的位置处与沿该车辆前后方向(在图3和图4中为左右方向)延伸的板托架33连结。具体而言,后连杆32在比前连杆31靠导轨15的后端部15r侧的位置处在该导轨15上滑动。更进一步地,可动板10被固定在沿导轨15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板托架33,由此被支承在该导轨15的上方。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由此通过这些前连杆31、后连杆32以及板托架33形成有该可动板10的支承部件13。
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前连杆31固定在板托架33的前端部33f。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前连杆31成为从该板托架33的前端部33f朝向下方突出的下端部31b相对于导轨15连结成能够滑动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后连杆32以其基端部能够滑动的状态相对于导轨15连结。更进一步地,该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侧朝向车辆后方侧(在图3和图4中为右侧)延伸。本实施方式的后连杆32具有在能够以与导轨15连结的基端部侧为支点倾动的状态下作为对该板托架33进行支承的倾动连杆35的结构。
具体而言,如图5~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板托架33在其侧端部具备沿该板托架3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引导部37。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后连杆32以其顶端部32a相对于该引导部37能够转动且能够滑动的状态连结。
即,如图3~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后连杆32沿着板托架33的长度方向以能够相对于该板托架33使顶端部32a的连结位置变更的状态对该板托架33进行支承。更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后连杆32以其基端部为支点倾动,由此使该后连杆32与板托架33的连结位置、即顶端部32a与该板托架33的连结位置上下运动。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由此构成使支承在其板托架33的上方的可动板10滑动动作和倾斜动作的结构。
更详细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具备作为滑动部件20的驱动靴40,该驱动靴40通过与驱动电缆25连结而沿着该导轨15的延伸方向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另外,该天窗装置11具备检查部件41、42,该检查部件41、42以与前连杆31和后连杆32连结的状态与这些前连杆31和后连杆32一起在导轨15上滑动。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这些检查部件41、42与设于导轨15的检查块43一起形成检查机构45。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成为:与根据该检查机构45的动作而在该导轨15上滑动的驱动靴40连动从而前连杆31和后连杆32在导轨15上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并且后连杆32倾动的结构。
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在驱动靴40为位于导轨15的前端部15f附近的状态的情况下,支承于前连杆31和后连杆32的板托架33与其导轨15大致平行地配置。并且,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以成为支承于该板托架33的可动板10将车顶开口部3封闭的全闭状态的方式构成。
另外,如图4的(a)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驱动靴40从这样的全闭状态向车辆后方侧滑动,由此,首先,后连杆32向立起方向(在图3和图4中为逆时针方向)倾动。并且,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的支承于板托架33的可动板10向上倾斜。即成为可动板10以其后端部10r侧抬起的方式进行开动作的结构。
更进一步地,如图4的(b)和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通过使驱动靴40从该状态向车辆后方侧进一步滑动,从而使对其板托架33进行支承的前连杆31和后连杆32向车辆后方侧滑动。具体而言,此时,前连杆31以向位于其后方的后连杆32靠近的方式向车辆后方侧滑动。进而,相对于该板托架33的后连杆32的连结位置根据相对于该后连杆32的前连杆31的相对位置变化而向该板托架33的长度方向的前端部33f侧移动。并且,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成为支承于该板托架33的可动板10以如上所述的向上倾斜的状态向车辆后方侧进行滑动开动作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设置在导轨15的前端部15f的端末部件46形成从车辆前方侧朝向后方侧而上方延伸的弯曲引导部46x。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成为其可动板10以前连杆31沿着该弯曲引导部46x滑动的方式从全闭状态进行滑动开动作的结构。
即,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通过前连杆31沿着该弯曲引导部46x从车辆前方侧朝向后方侧滑动,从而使支承于该前连杆31的可动板10向上方抬起。并且,由此成为该可动板10与顶板2不产生干涉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在这样的可动板10进行了滑动开动作的状态下,驱动靴40从车辆后方侧向前方侧滑动,由此,该板托架33的前连杆31和后连杆32也向车辆前方侧滑动。更进一步地,此时,该前连杆31从后连杆32向车辆前方侧分离,由此,基于该相对位置变化,相对于该板托架33的后连杆32的连结位置向该板托架33的长度方向的后端部33r侧移动。并且,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成为支承于该板托架33的可动板10进行滑动闭动作的结构。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该驱动靴40从该状态从车辆后方侧向前方侧滑动,由此后连杆32向倾倒方向(在图3和图4中为顺时针方向)倾动。并且,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的支承于板托架33的可动板10向下倾斜。即成为可动板10以将其后端部10r侧下拉的方式进行闭动作的结构。
更详细而言,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板托架33具备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引导槽47,该引导槽47以向该板托架33的宽度方向外侧(在图9中为右侧)开口的状态设置于板托架33的引导部37。另外,在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设置有插入该引导槽47的轴状的卡合突部50。并且,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成为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以沿着天窗装置11的长度方向能够滑动且能够转动的状态相对于板托架33的引导部37卡合的结构。
另外,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具备截面大致コ字状的滑动托架51,该滑动托架51沿着该板托架33的宽度方向(在图9中为左右方向)夹着这些板托架33的引导部37和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并且,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成为稳定地保持其板托架33的引导部37与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的卡合状态的结构。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板托架33的引导部37具有长条的大致方棒状的外形。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37通过采用树脂而与由金属构成的板托架33的主体部33x一体地成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具有截面呈矩形的大致平板状的外形。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滑动托架51成为相对于这些板托架33的引导部37和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从下方侧组装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滑动托架51的彼此相对的一对侧壁部52、53中的一方侧壁部52相对于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紧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在沿长度方向分离的两个位置,螺纹部件54、54相对于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螺纹固定。并且,由此,本实施方式的滑动托架51成为以其另一方侧的侧壁部53与板托架33的引导部37的侧面37s滑动接触的状态将该板托架33的引导部37和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夹在这些两侧壁部52、53间的结构。
另外,如图8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被插入到该板托架33侧的引导槽47内的后连杆32侧的卡合突部50通过将轴体55相对于具有大致平板状的外形的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贯通设置而形成。
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在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贯通设置的轴体55的第一端55a侧(在图8中为左侧的端部)构成相对于在板托架33的引导部37设置的引导槽47的卡合突部5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导轨15中,设置有连杆卡合部61,在支承于板托架33的可动板10为全闭状态的情况下,将在该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贯通设置的轴体55的第二端55b侧(图8中,右侧的端部)作为卡合突部60,将该卡合突部60配置在该连杆卡合部61的内侧。另外,滑动托架51的侧壁部52设置有切口52a,将该卡合突部60配置在该切口52a的内侧。并且,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限制设置有该卡合突部60的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向上方移动的情况。即,通过限制后连杆32向立起方向的倾动,从而成为在该全闭状态下稳定地保持可动板10的支承位置的结构。
详细而言,如图8及图12~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导轨15具备纵壁部62,在可动板10为全闭状态的情况下,在导轨15的宽度方向(在图8中为左右方向,以及在图14中为上下方向)上,该纵壁部62竖立设置在与该板托架33之间夹有后连杆32的位置。另外,在该纵壁部62的上端部(在图13中为上侧的端部)设有凸缘部63,该凸缘部63以在导轨15的宽度方向上向板托架33侧(在图14中为下侧)突出的状态沿该导轨15的长度方向(在图13和图14中为左右方向)延伸。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导轨15具有向上方开口的切口部65,该切口部65沿着该导轨15的长度方向,以切除该凸缘部63和纵壁部62的上端部的方式设置。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成为,在可动板10为全闭状态的情况下,在其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设置的上述卡合突部60配置在设置有该切口部65的导轨15的长度方向位置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导轨15具有中壁部66,该中壁部66通过从纵壁部62向导轨15的宽度方向突出而在凸缘部63的下方处沿该导轨15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成为,在可动板10为全闭状态的情况下,在该中壁部66与凸缘部63之间的上下方向位置处,在该切口部65内配置上述卡合突部60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具备卡合托架70,该卡合托架70在设置有该切口部65的导轨15的长度方向位置处固定于该纵壁部62。并且,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形成有连杆卡合部61,在如上所述的可动板10为全闭状态的情况下,该连杆卡合部61将在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设置的卡合突部60配置在内侧。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卡合托架70具有固定壁71和上壁部72,该固定壁71以沿着纵壁部62的外壁面62s的状态固定于该纵壁部62,该上壁部72通过从该固定壁71的上端部向板托架33侧突出而以覆盖切口部65的上方的状态沿该导轨15的长度方向延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该卡合托架70的上壁部72被设定为其沿着导轨15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1比同样沿着导轨15的长度方向的切口部65的长度L0短(L1<L0)。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导轨15中,基于该卡合托架70的上壁部72与切口部65的长度的不同,在切口部65的后端部65r侧形成有该切口部65的上方未被卡合托架70的上壁部72覆盖的上方开口部73。并且,通过具有该上方开口部73,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成为供基于该可动板10的开闭动作而移动的后连杆32的卡合突部60相对于这些切口部65和卡合托架70所形成的连杆卡合部61进入以及从该连杆卡合部61脱离的结构。
即,如图14和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构成为,在可动板10为全闭状态的情况下,根据后连杆32的倾倒角度,在该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设置的卡合突部60配置在比固定于该导轨15的卡合托架70的上壁部72靠下方。更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构成为,在此时,基于该后连杆32的滑动位置,在该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设置的卡合突部60在导轨15的长度方向上配置在卡合托架70的上壁部72覆盖该切口部65的上方的位置。并且,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成为,在可动板10为全闭状态的情况下,在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设置的卡合突部60配置在该导轨15的切口部65和卡合托架70的上壁部72所形成的连杆卡合部61的内侧的结构。
另外,如图16~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构成为,在驱动靴40从如上所述的可动板10为全闭状态的导轨15的前端部15f附近的位置朝向车辆后方侧向规定区间滑动的期间,其后连杆32没有大致倾动而是朝向车辆后方侧滑动。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通过该后连杆32的滑动,配置在连杆卡合部61的内侧的卡合突部60到达在该切口部65的后端部65r侧形成的上方开口部73。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后连杆32从该状态与向其车辆后方侧滑动的驱动靴40连动从而向立起方向倾动,在该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设置的卡合突部60经由该上方开口部73向上方移动。并且,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成为在其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设置的卡合突部60从设于导轨15的连杆卡合部61脱离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构成为,随着可动板10的倾斜闭动作而后连杆32倾倒,由此在该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设置的卡合突部60在与该切口部65的后端部65r对应的导轨15的长度方向位置处向下方移动。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由于该后连杆32的倾倒,从而经由设定在该后端部65r的上方开口部73而进入切口部65内的卡合突部60基于朝向车辆前方侧的后连杆32的滑动,在切口部65内向车辆前方侧、即向上方被卡合托架70的上壁部72覆盖的位置移动。并且,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成为,在可动板10为全闭状态的情况下,在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设置的卡合突部60配置在设于该导轨15的连杆卡合部61的内侧的结构。
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导轨15采用铝合金形成。另外,卡合托架70采用铁系金属形成。另外,卡合托架70通过塑性加工而与该固定壁71和上壁部72形成为一体。并且,如图12~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使用螺纹部件74紧固,由此,构成为其卡合托架70的固定壁71固定于导轨15的纵壁部62的结构。
另外,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采用金属构成轴体55,该轴体55通过在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贯通设置而其第一端55a侧形成相对于板托架33的引导槽47的卡合突部50。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通过进行将该轴体55的第二端55b作为嵌入物的树脂成形加工,由此形成相对于该连杆卡合部61的卡合突部60。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该轴体55相对于在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设置的贯通孔75,以从与板托架33位于的方向相反的一侧(在图8中为右侧)插入构成相对于该引导槽47的卡合突部50的第一端55a侧的方式,嵌合固定在该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并且,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成为,被树脂层76覆盖的轴体55的第二端55b作为相对于设于导轨15连杆卡合部61的卡合突部60起作用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卡合托架70的上壁部72以从该固定壁71的上端部将沿导轨15的宽度方向(在图8中为左右方向)向板托架33侧突出的顶端部分折曲的方式,形成具有向下方开口的大致コ字状的截面形状的收容空间78。更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卡合突部60在其顶端部60a具有朝向上方突出的上方突部7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该卡合突部60通过将轴体55的第二端55b侧作为嵌入物的树脂成形加工而与该树脂层76形成为一体。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成为将该上方突部77配置在该卡合托架70的上壁部72所形成的截面コ字形状的收容空间78内。
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连杆卡合部61具有一对侧壁部79、79,该一对侧壁部79、79将在该后连杆32侧的卡合突部60设置的上方突部77沿导轨15的宽度方向夹入。并且,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能够更稳定的地在其全闭状态下保持可动板10的支承位置。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在可动板10为全闭状态的情况下,在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设置的卡合突部60配置在设于该导轨15的连杆卡合部61的内侧。并且,由此,通过限制卡合突部60的上方移动,具有作为该倾动连杆35的结构的后连杆32被保持在倾倒的状态。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1)天窗装置11具备:在车辆1的车顶开口部3设置的可动板10、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15、作为沿该导轨15的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动部件20的驱动靴40、以及根据该驱动靴40的动作使可动板10进行开闭动作的支承部件13。另外,天窗装置11具备后连杆32,该后连杆32作为天窗装置11的支承部件13而与驱动靴40连动地沿着导轨15的长度方向滑动,并且通过与该驱动靴40的滑动连动地倾动而作为使可动板10的后端部10r侧上下运动的倾动连杆35。更进一步地,在后连杆32设置有向导轨15的宽度方向突出的卡合突部60,在导轨15设置有连杆卡合部61,通过将该卡合突部60配置在该连杆卡合部61的内侧从而限制该后连杆32向立起方向倾动。连杆卡合部61包括设于导轨15的向上方开口的切口部65和具有通过被固定于该导轨15而覆盖该切口部65的上方的上壁部72的金属制的卡合托架70。并且,卡合突部60构成为具备金属制的轴体55和覆盖该轴体55的树脂层76。
根据上述结构,配置在构成连杆卡合部61的切口部65内的卡合突部60与位于上方的卡合托架70的上壁部72卡合,由此,限制该后连杆32向立起方向倾动。更进一步地,通过在构成该卡合突部60的轴体55和卡合托架70采用金属,从而能够确保较高的卡合强度。并且,由此,即使在由于外力的输入而导致后连杆32向立起方向倾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更稳定地将该后连杆32保持在倾倒的状态。
另外,通过塑性加工等,能够容易地形成该卡合托架70。更进一步地,构成卡合突部60的轴体55被树脂层76覆盖,由此能够抑制轴体55与该卡合托架70的上壁部72的接触声。并且,由此,能够确保其成形的容易性与优异的静音性。
(2)导轨15采用铝合金构成。而且,卡合托架70采用铁系金属构成。
即,通过在导轨15采用铝合金,从而能够确保包含其切口部65的成形的容易性。而且,通过在卡合托架70采用铁系金属,从而能够确保其成形的容易性,并且确保较高的卡合强度。
(3)卡合托架70被设定为沿着导轨15的长度方向的上壁部72的长度L1比同样沿着导轨15的长度方向的切口部65的长度L0短(L1<L0)。
根据上述结构,基于卡合托架70的上壁部72与切口部65的长度的不同,能够在切口部65的长度方向端部形成该切口部65的上方未被该卡合托架70的上壁部72覆盖的上方开口部73。并且,通过具有该上方开口部73,能够使基于该可动板10的开闭动作而移动的后连杆32的卡合突部60相对于这些切口部65和卡合托架70所形成的连杆卡合部61进入以及从该连杆卡合部61脱离。其结果是,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保证顺利的可动板10的开闭动作。
(4)在卡合突部60设置有朝向上方突出的上方突部77。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配置在连杆卡合部61内的卡合突部60与位于其上方的卡合托架70的上壁部72的间隔变窄。其结果是,在由于外力的输入导致后连杆32向立起方向倾动的情况下,该卡合突部60的上方突部77迅速地与卡合托架70的上壁部72抵接,从而其立起方向的倾动被抑制。并且,由此,能够更稳定地将该后连杆32保持在倾倒的状态。
(5)上方突部77采用树脂构成。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与卡合托架70的上壁部72接触的接触声,并且,能够缓解该抵接时的冲击。并且,由此,能够确保优异的静音性和较高的可靠性。更进一步地,能够将覆盖轴体55的卡合突部60的树脂层76与其上方突部77一体地成形。并且,由此,能够确保其成形的容易性。
(6)连杆卡合部61具有一对侧壁部79、79,该一对侧壁部79、79沿导轨15的宽度方向夹着卡合突部60的上方突部77。
根据上述结构,配置在连杆卡合部61内的卡合突部60与位于该导轨15的宽度方向的任意的侧壁部79、79抵接,由此限制其宽度方向移动。并且,由此,例如,通过在后连杆32产生的挠曲等,能够使该连杆卡合部61内的卡合突部60不会在导轨15的宽度方向上脱离。其结果是,能够更稳定地将该后连杆32保持在倾倒的状态。除此之外,能够抑制在该导轨15的宽度方向上的后连杆32的松动。
(7)天窗装置11具备板托架33,该板托架33作为天窗装置11的支承部件13,以沿着导轨15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状态固定可动板10。更进一步地,在该板托架33设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引导槽47。而且,轴体55通过贯通设置于后连杆32,从而在其第一端55a侧插入于板托架33的引导槽47的状态下第二端55b侧构成相对于该连杆卡合部61的卡合突部60。
根据上述结构,卡合突部60的轴体55作为容许其长度方向上的后连杆32的相对移动和相对转动,且对该板托架33进行支承的后连杆32侧的连结部起作用。并且,由此,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另外,卡合突部60的树脂层76也能够通过将轴体55的第二端55b侧作为嵌入物的树脂成形加工而容易地形成。更进一步地,例如,通过将第一端55a侧插入设于后连杆32的贯通孔75,由此能够容易地固定在该后连杆32。并且,由此能够确保优异的组装性。
(8)后连杆32以与导轨15连结的基端部为支点而倾动。而且,卡合突部60设置在后连杆32的顶端部32a。由此,能够更稳定地将该后连杆32保持在倾倒的状态。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如下变更而实施。上述实施方式和以下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彼此组合而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切口部65以与将纵壁部62的上端部设置的凸缘部63和该纵壁部62的上端部一起切除的方式向上方开口。然而,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不包括纵壁部62而将凸缘部63部分地切除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螺纹部件74紧固而将卡合托架70的卡合托架70的固定壁71固定在导轨15的纵壁部62。然而,并不限于此,对于例如焊接等的卡合托架70相对于导轨15的固定结构,可以任意地变更。而且,只要能够具有覆盖切口部65的上方的上壁部72而形成连杆卡合部61,则对于其形状也可以任意地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卡合托架70的上壁部72,通过将沿着该导轨15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1设定为比切口部65的长度L0短(L1<L0),由此,在切口部65的后端部65r侧形成该切口部65的上方未被上壁部72覆盖的上方开口部73。并且,该后连杆32的卡合突部60经由该上方开口部73进入连杆卡合部61和脱离。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通过将卡合托架70的上壁部72部分地切除从而该卡合突部60进入连杆卡合部61和脱离的结构。而且,对于导轨15,也可以是另外形成卡合突部60相对于该连杆卡合部61的进入口和脱离口的结构。
接着,记载从上述实施方式和变更例能够把握的技术思想。
(1)一种天窗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倾动连杆以与所述导轨连结的基端部为支点而进行所述倾动,所述卡合突部设置于所述倾动连杆的顶端部。由此,能够更稳定地将该倾动连杆保持在倾倒的状态。

Claims (7)

1.一种天窗装置,具备:
可动板,该可动板设置在车辆的车顶开口部;
导轨,该导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滑动部件,该滑动部件沿着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以及
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根据所述滑动部件的动作而使支承在所述导轨的上方的所述可动板进行开闭动作,
所述支承部件具有倾动连杆,该倾动连杆与所述滑动部件连动地沿着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并与所述滑动部件的滑动连动地倾动,由此使所述可动板的后端部侧上下运动,
在所述倾动连杆设置有向所述导轨的宽度方向突出的卡合突部,
在所述导轨设置有连杆卡合部,通过将所述卡合突部配置在该连杆卡合部的内侧从而限制所述倾动连杆向立起方向的所述倾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卡合部包括向上方开口的切口部和金属制的卡合托架,该切口部设置于所述导轨,该卡合托架具有通过被固定于所述导轨而覆盖所述切口部的上方的上壁部,并且
所述卡合突部具备金属制的轴体和覆盖该轴体的树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采用铝合金构成,并且
所述卡合托架采用铁系金属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托架被设定为沿着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的所述上壁部的长度比沿着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的所述切口部的长度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窗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合突部设置有朝向上方突出的上方突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方突部采用树脂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卡合部具有一对侧壁部,该一对侧壁部沿所述导轨的宽度方向夹着所述上方突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具备板托架,该板托架以沿着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状态固定所述可动板,
在所述板托架设置有沿着该板托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引导槽,并且
所述轴体通过贯通设置于所述倾动连杆,从而在第一端侧插入于所述引导槽的状态下第二端侧构成相对于所述连杆卡合部的所述卡合突部。
CN202120479842.5U 2020-04-30 2021-03-05 天窗装置 Active CN21464750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80229A JP7443917B2 (ja) 2020-04-30 2020-04-30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2020-080229 2020-04-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47505U true CN214647505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279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79842.5U Active CN214647505U (zh) 2020-04-30 2021-03-05 天窗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491853B2 (zh)
JP (1) JP7443917B2 (zh)
CN (1) CN214647505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9001686A (nl) * 1990-07-25 1992-02-17 Vermeulen Hollandia Octrooien Dakpaneelsamenstel voor een motorvoertuig.
AU668948B2 (en) * 1992-07-03 1996-05-23 Zani S.R.L. Locking device for roofs of motor-vehicles or the like
JP3636791B2 (ja) * 1995-10-12 2005-04-06 株式会社城南製作所 サンルーフ装置
US7314246B2 (en) * 2005-12-22 2008-01-01 Specialty Vehicle Acquisition Corp. Multi-panel sunroof system
JP5664134B2 (ja) 2010-11-05 2015-02-0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ルーフ装置
JP5598282B2 (ja) 2010-11-22 2014-10-0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ルーフ装置
JP2018127079A (ja) 2017-02-08 2018-08-1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装置
JP7310097B2 (ja) 2018-04-13 2023-07-19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サンルーフ装置
DE102018125186A1 (de) 2018-10-11 2020-04-16 Webasto SE 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dach, Fahrzeugdach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da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39610A1 (en) 2021-11-04
JP2021172302A (ja) 2021-11-01
US11491853B2 (en) 2022-11-08
JP7443917B2 (ja) 2024-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78862B2 (en) Sliding roof system
US7243976B2 (en)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body of vehicle
US9121203B2 (en) Vehicle door fixing apparatus and fixed wedge of same
EP2955042B1 (en) Vehicle sunroof device
JP2013018403A (ja) 車両用ルーフ装置
CN110359807B (zh) 车窗调节器
JP2013256278A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3982487B2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5598282B2 (ja) 車両用ルーフ装置
EP3124300B1 (en) Sunroof device
JP6001303B2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CN214647505U (zh) 天窗装置
JP4895910B2 (ja) サンルーフ用デフレクタ装置
JP4578421B2 (ja) 開閉体のスライド構造
US7571958B2 (en) Sunshade panel apparatus
JPS6135005B2 (zh)
EP3165386B1 (en) Restricting device
JP2022020494A (ja) ウインドレギュレータ
JP5423340B2 (ja) 車両用ルーフ装置
JP2002166727A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US11634015B1 (en) Sunroof device
JP4561609B2 (ja) トノカバーの開閉装置
CN110562017A (zh) 用于车辆的车顶系统
US8967706B2 (en) Roof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4277502B2 (ja) ウインドガラス昇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