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88546U - 耳带夹持装置及口罩机 - Google Patents

耳带夹持装置及口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88546U
CN214188546U CN202021959152.1U CN202021959152U CN214188546U CN 214188546 U CN214188546 U CN 214188546U CN 202021959152 U CN202021959152 U CN 202021959152U CN 214188546 U CN214188546 U CN 2141885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ear belt
seat
transmission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5915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屈松记
宗向东
甄浩帅
张勇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Chuangming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Chuangming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Chuangming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Chuangming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5915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885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885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885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带夹持装置及口罩机,耳带夹持装置包括转轴、升降座、耳带夹持组件及驱动机构;还包括安装座,耳带夹持组件的转轴转动装配在安装座中,所述安装座与升降座位置可调;止转装配在耳带夹持组件的转轴上的拐臂以及传动连杆,传动连杆连接在直线输出部件与拐臂的传动路径上,成对的两个耳带夹持组件转轴上的拐臂均对应连接有所述传动连杆,以使直线输出部件通过传动连杆带动成对的耳带夹持组件摆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位置可调的安装座与传动连杆配合,实现了成对的耳带夹持组件相对位置的可调,同时,在调整位置时仅需挪动安装座的位置即可,传动连杆能够随拐臂摆动来自动适应耳带夹持组件的新位置,结构简单,操作也比较方便。

Description

耳带夹持装置及口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带夹持装置及口罩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口罩生产中,最重要的两道工序是口罩片体成型以及耳带焊接,现有的口罩机主要包括用于裁切口罩片体的口罩切片装置,以及位于口罩切片装置的下游,以将耳带连接在口罩片体上的耳带连接装置,其结构与授权公告号为CN206079129U,授权公告日为2017.04.12的专利文件中所公开的口罩机结构类似,其中包括用于输送口罩片体的传送带,传送带的两侧设置有供给耳带的供线机构、用于将耳带拉出的拉线机构、用于切断被拉线机构拉出的耳带的切线机构、用于将切断的耳带转送到口罩片体长度方向侧面的夹持机构和用于将送线机构转送的耳带焊接于口罩片体上的超声波焊接机构。
现有口罩机中,用于夹持耳带的夹持机构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与口罩机中机架连接的固定座01,在固定座01上设置有活塞杆沿上下方向布置的气缸03,气缸03的活塞杆连接有随活塞杆上下动作的升降座02。升降座02上固定有耳带夹持组件04,耳带夹持组件04包括分别用于夹持被切断的同一根耳带的两端的第一耳带夹持组件和第二耳带夹持组件,以及驱动第一耳带夹持组件和第二耳带夹持组件摆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能够驱动耳带夹持组件04摆动将被夹持的耳带转运至与口罩片体贴合的部位处,最后通过超声波焊接来将耳带连接在口罩片体上,进而完成口罩的加工。
其中,第一耳带夹持组件和第二耳带夹持组件均包括夹持耳带的耳带夹06,以及驱动耳带夹开合的耳带夹开合驱动机构05,在耳带夹开合驱动机构05的上方连接有转轴07,转轴07的端部止转装配有齿轮09,而驱动机构包括与第一、第二耳带夹持组件中齿轮09分别啮合传动的齿条08以及驱动齿条08伸缩动作的直线输出部件,这种结构实现了利用同一个驱动机构来同时驱动第一耳带夹持组件和第二耳带夹持组件动作。但这种机构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口罩机面临以下需求时:1)调整耳带与口罩片体的连接位置以实现生产不同尺寸的口罩;2)在装配调试阶段内由设定耳带长度来确定送线电机与安装座位置时,需要调整送线电机及耳带夹持组件前后左右的位置;由于第一耳带夹持组件和第二耳带夹持组件共用一个驱动机构,改变任意一个第一耳带夹持组件相对于升降座的位置时,就需要重新调整驱动机构与第一耳带夹持组件和第二耳带夹持组件的传动连接结构,比较麻烦,对应的操作也比较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带夹持装置,能够解决现有口罩机中调整两耳带夹持组件位置所存在的过程麻烦、操作繁琐的问题;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耳带夹持装置的口罩机,能够根据具体需求来调整两耳带夹持组件的位置,省时省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的耳带夹持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耳带夹持装置,包括:
升降座,用于与口罩机上的升降机构连接;
耳带夹持组件,成对设置在升降座上,能够随升降座上下移动;所述耳带夹持组件包括转轴、用于夹持耳带的耳带夹和驱动耳带夹开合的耳带夹开合驱动机构,耳带夹开合驱动机构和耳带夹配置在转轴上;每对耳带夹持组件中耳带夹用于夹持同一耳带的两端;
驱动机构,设置在升降座上,驱动机构具有直线输出部件,耳带夹持组件具有与直线输出部件传动连接的转轴,驱动机构的直线输出部件同时与成对的耳带夹持组件中转轴连接以带动成对的耳带夹持组件摆动;
安装座,耳带夹持组件的转轴转动装配在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与升降座水平方向位置可调;
拐臂,止转装配在耳带夹持组件的转轴上;
传动连杆,连接在直线输出部件与拐臂的传动路径上,成对的两个耳带夹持组件转轴上的拐臂均对应连接有所述传动连杆,以使直线输出部件通过传动连杆带动成对的耳带夹摆动。
其有益效果在于:在耳带夹持装置中设置与升降座配合使用的安装座,转轴转动装配在安装座上,从而确定耳带夹持组件的转动轴线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座与升降座的相对位置可以调整,通过调整安装座来改变成对耳带夹持组件的相对位置;耳带夹持组件的转轴上装配有拐臂,拐臂与直线输出部件之间连接有传动连杆,传动连杆在实现传递动力的同时,也能够通过摆动来补偿拐臂在随耳带夹持组件调整位置后与直线输出部件之间的部分距离,所以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位置可调的安装座与传动连杆配合,实现了成对的耳带夹持组件相对位置的可调,同时,在调整位置时仅需挪动安装座的位置即可,传动连杆能够随拐臂摆动来自动适应耳带夹持组件的新位置,结构简单,操作也比较方便。
进一步的,拐臂与一个传动连杆对应连接,传动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拐臂上,另一端铰接在直线输出部件上。
其有益效果在于:仅采用一个传动连杆来实现拐臂与直线输出部件之间动力传递,减少了零部件的投入,既简化了装置整体的结构,又能够减少传动环节及干扰传动准确性的因素,使耳带夹持组件能够更准确地运动到指定位置。
进一步的,直线输出部件为推板,推板上设置有成对的铰座,成对的铰座分别与两个传动连杆铰接。
其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推板与铰座结合的方式来同时带动两个传动连杆动作,更便于在共用一个直线输出部件的前提下来保证两传动连杆、拐臂及耳带夹动作的同步性、准确性。
进一步的,安装座与升降座上设置有供同一紧固件穿过的紧固件穿孔,紧固件能够位置可调地穿装在安装座与升降座的紧固件穿孔中。
其有益效果在于:紧固件能够位置可调地穿装在安装座及升降座的紧固件穿孔中,安装座与升降座上仅设置一处能够对应的紧固件穿孔即可,通过主动调整紧固件相对于两穿孔的位置即可实现升降座与安装座位置可调,结构简单,降低了安装座、升降座生产、装配的难度。
进一步的,安装座上设置有作为紧固件穿孔的长孔,升降座上设置有作为紧固件穿孔的圆孔,长孔在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和垂直于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均大于圆孔在对应方向上的尺寸。
其有益效果在于:在安装座上设置长孔,升降座上设置圆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装配。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板和连接在安装板上的轴套,所述转轴转动装配在轴套上,所述紧固件穿孔设置在连接板上以实现安装板与升降座位置可调。
其有益效果在于:安装座为分体结构,主要由安装板及轴套共同组合形成,可以单独制造安装板及轴套,相较于一体成型安装座,分体制造、装配的方式更加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拐臂具有夹持转轴外周面的夹口,所述夹口大小可调,以使拐臂可选择地夹持在转轴在轴向上的不同部位。
其有益效果在于:拐臂夹口可调,可以调整转轴与拐臂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而与口罩机中升降机构配合,在转轴轴向方向上能够实现更高精度的高度调整;同时拐臂夹口可调也能够适用于更多不同径向尺寸的转轴。
进一步的,拐臂包括两相对布置的悬伸臂,两悬伸臂之间围成所述夹口,两悬伸臂上还穿装有同一螺栓,以通过螺栓调整两悬伸臂之间距离进而调整夹口大小。
其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悬伸臂与螺栓配合的方式来实现夹口大小可调,结构简单。
进一步的,安装座与升降座在成对的耳带夹持组件布置方向上的位置可调,用于调整成对的两个耳带夹的间距。
其有益效果在于:将安装座与升降座设置为在成对的耳带夹持组件布置方向上位置可调使两个耳带夹在布置方向上位置可调,进而可以使耳带夹持装置适用于更多工况,提高适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口罩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口罩机,包括切片装置和耳带夹持装置,所述耳带夹持装置包括:
升降座,用于与口罩机上的升降机构连接;
耳带夹持组件,成对设置在升降座上,能够随升降座上下移动;所述耳带夹持组件包括转轴、用于夹持耳带的耳带夹和驱动耳带夹开合的耳带夹开合驱动机构,耳带夹开合驱动机构和耳带夹配置在转轴上;每对耳带夹持组件中耳带夹用于夹持同一耳带的两端;
驱动机构,设置在升降座上,驱动机构具有直线输出部件,耳带夹持组件具有与直线输出部件传动连接的转轴,驱动机构的直线输出部件同时与成对的耳带夹持组件中转轴连接以带动成对的耳带夹持组件摆动;
安装座,耳带夹持组件的转轴转动装配在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与升降座水平方向位置可调;
拐臂,止转装配在耳带夹持组件的转轴上;
传动连杆,连接在直线输出部件与拐臂的传动路径上,成对的两个耳带夹持组件转轴上的拐臂均对应连接有所述传动连杆,以使直线输出部件通过传动连杆带动成对的耳带夹摆动。
其有益效果在于:在耳带夹持装置中设置与升降座配合使用的安装座,转轴转动装配在安装座上,从而确定耳带夹持组件的转动轴线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座与升降座的相对位置可以调整,通过调整安装座来改变成对耳带夹持组件的相对位置;耳带夹持组件的转轴上装配有拐臂,拐臂与直线输出部件之间连接有传动连杆,传动连杆在实现传递动力的同时,也能够通过摆动来补偿拐臂在随耳带夹持组件调整位置后与直线输出部件之间的部分距离,所以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位置可调的安装座与传动连杆配合,实现了成对的耳带夹持组件相对位置的可调,同时,在调整位置时仅需挪动安装座的位置即可,传动连杆能够随拐臂摆动来自动适应耳带夹持组件的新位置,结构简单,操作也比较方便。
进一步的,拐臂与一个传动连杆对应连接,传动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拐臂上,另一端铰接在直线输出部件上。
其有益效果在于:仅采用一个传动连杆来实现拐臂与直线输出部件之间动力传递,减少了零部件的投入,既简化了装置整体的结构,又能够减少传动环节及干扰传动准确性的因素,使耳带夹持组件能够更准确地运动到指定位置。
进一步的,直线输出部件为推板,推板上设置有成对的铰座,成对的铰座分别与两个传动连杆铰接。
其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推板与铰座结合的方式来同时带动两个传动连杆动作,更便于在共用一个直线输出部件的前提下来保证两传动连杆、拐臂及耳带夹动作的同步性、准确性。
进一步的,安装座与升降座上设置有供同一紧固件穿过的紧固件穿孔,紧固件能够位置可调地穿装在安装座与升降座的紧固件穿孔中。
其有益效果在于:紧固件能够位置可调地穿装在安装座及升降座的紧固件穿孔中,安装座与升降座上仅设置一处能够对应的紧固件穿孔即可,通过主动调整紧固件相对于两穿孔的位置即可实现升降座与安装座位置可调,结构简单,降低了安装座、升降座生产、装配的难度。
进一步的,安装座上设置有作为紧固件穿孔的长孔,升降座上设置有作为紧固件穿孔的圆孔,长孔在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和垂直于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均大于圆孔在对应方向上的尺寸。
其有益效果在于:在安装座上设置长孔,升降座上设置圆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装配。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板和连接在安装板上的轴套,所述转轴转动装配在轴套上,所述紧固件穿孔设置在连接板上以实现安装板与升降座位置可调。
其有益效果在于:安装座为分体结构,主要由安装板及轴套共同组合形成,可以单独制造安装板及轴套,相较于一体成型安装座,分体制造、装配的方式更加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拐臂具有夹持转轴外周面的夹口,所述夹口大小可调,以使拐臂可选择地夹持在转轴在轴向上的不同部位。
其有益效果在于:拐臂夹口可调,可以调整转轴与拐臂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而与口罩机中升降机构配合,在转轴轴向方向上能够实现更高精度的高度调整;同时拐臂夹口可调也能够适用于更多不同径向尺寸的转轴。
进一步的,拐臂包括两相对布置的悬伸臂,两悬伸臂之间围成所述夹口,两悬伸臂上还穿装有同一螺栓,以通过螺栓调整两悬伸臂之间距离进而调整夹口大小。
其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悬伸臂与螺栓配合的方式来实现夹口大小可调,结构简单。
进一步的,安装座与升降座在成对的耳带夹持组件布置方向上的位置可调,用于调整成对的两个耳带夹的间距。
其有益效果在于:将安装座与升降座设置为在成对的耳带夹持组件布置方向上位置可调使两个耳带夹在布置方向上位置可调,进而可以使耳带夹持装置适用于更多工况,提高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耳带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口罩机实施例1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口罩机实施例1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口罩机实施例1中耳带夹持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口罩机实施例1中耳带夹持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口罩机实施例1中耳带夹持装置的第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口罩机实施例1中耳带夹持装置的第二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口罩机实施例1中耳带夹持装置处于第一位置处的合拢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口罩机实施例1中耳带夹持装置处于第一位置处的张开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口罩机实施例1中耳带夹持装置处于第二位置处的合拢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口罩机实施例1中耳带夹持装置处于第二位置处的张开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口罩机实施例1中耳带夹持装置处于第三位置处的合拢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口罩机实施例1中耳带夹持装置处于第三位置处的张开状态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口罩机实施例1中传动连杆能够补偿耳带夹持组件与直线输出部件之间的全部距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01-固定座;02-升降座;03-气缸;04-耳带夹持组件;05-耳带夹开合驱动机构;
06-耳带夹;07-转轴;08-齿条;09-齿轮;
10-升降机构;20-升降座;21-连接部分;22-承载部分;221-紧固件穿孔;222-避让孔;30-耳带夹持组件;31-耳带夹;32-耳带夹开合驱动机构;33-轴套;331-轴承;
34-转轴;40-传动组件;41-推板;42-铰座;43-传动连杆;44-拐臂;50-驱动气缸;
60-安装板;61-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耳带夹持装置及口罩机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口罩机的实施例1:口罩机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将无纺布压制并剪切成口罩片体的口罩切片装置,另一部分为布置在口罩切片装置的下游,以将耳带焊接或粘接在口罩片体上的耳带夹持装置。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于耳带夹持装置做出改进,因此关于口罩切片装置为传动结构,此处不再展开说明。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耳带夹持装置包括升降座20、安装在升降座20上的耳带夹持组件30以及驱动耳带夹持组件摆动的驱动机构,耳带夹持组件30有两组,且以两组为一对,每组的耳带夹持组件30均包括一个能够拉拽耳带端部的耳带夹31以及独立控制对应耳带夹开合的耳带夹开合驱动机构32。这一对耳带夹持组件30中两耳带夹31能够同时拉拽同一根耳带的两端,且这两个耳带夹31之间的位置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使耳带夹持装置及口罩机能够适用于更多不同的场景、满足更多的需求。
其中,升降座20与口罩机中的升降机构10连接,本实施例中口罩机的升降机构10包括一个呈一字形板形的固定座,固定座与口罩机的机架固定连接。固定座上在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处固定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缸体固定在固定座的上侧面,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穿过固定座。升降气缸的两侧布置导柱,导柱与固定座相对固定,且导柱的下端穿过固定座。
升降座20主要包括两部分,分别为连接部分21和承载部分22,连接部分21包括一个横板和连接在横板两端的立板,横板与立板连接后使连接部分在竖直平面的投影为倒U形。连接部分21的横板与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横板上还设置有与导柱移动导向配合的导向孔,当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下动作时能够带动整个升降座20上下运动。
升降座20的承载部分22为T形,其上侧面与连接部分21的立板连接。在承载部分22朝上的侧面上固定有作为驱动机构的驱动气缸50,驱动气缸50具有三支平行的活塞杆,活塞杆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在活塞杆与耳带夹持组件之间连接有传动组件40,当活塞杆沿直线伸缩动作时能够带动同一对的两耳带夹持组件30摆动。
如图4及图5所示,耳带夹持组件30包括用于夹持耳带的耳带夹31、与耳带夹传动连接以驱动耳带夹开合现的耳带夹开合驱动机构32。耳带夹31和耳带夹开合驱动机构32结构为平行开闭式气爪,平行开闭式气爪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展开说明。耳带夹持组件30布置在升降座20的下方,耳带夹开合驱动机构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轴34,转轴34包括连接盘和垂直连接在连接盘上的轴体,转轴的连接盘与耳带夹开合驱动机构32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连接,使转轴34中的轴体朝上延伸。
如图6及图7所示,耳带夹持装置还包括安装座,耳带夹持组件的转轴34套装在安装座内,安装座能够对转轴进行支撑。具体来讲,安装座包括轴套33和安装板60,安装板60上设置有供轴套33穿过的穿孔,轴套33的端部设置有法兰盘,在轴套穿过安装板60后通过法兰盘与安装板60固定连接。轴套33同样沿上下方向延伸布置,在轴套33内两端部处安装有轴承331,轴承331用于转动支撑耳带夹持组件30的转轴34。在其他实施例中,轴套与安装板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座中安装板60与升降座20位置可调,当调整安装座的位置就可以调整两耳带夹持组件30相对于升降座20的位置。具体来讲,在安装座中安装板60上设置有与升降座20对应的长孔61,长孔61的延伸方向与耳带夹持装置中两耳带夹间隔布置的方向相同,升降座20上对应设置有与长孔61相对的、圆形的紧固件穿孔221,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紧固件同时穿装在长孔61及紧固件穿孔221中实现安装座与升降座20的连接。
同时,由于安装座上的穿孔为长孔,穿装在长孔中的紧固件可以在长孔61的长度方向上游动,并且,长孔61在垂直于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也大于对应地的紧固件穿孔221的尺寸,因此穿装在长孔61中的紧固件可以在长孔61的宽度方向上游动,进而可以通过调整紧固件的位置进而调整安装座与升降座的相对位置。当安装座位置改变后,轴套33及穿装在轴套内的转轴34的位置也会随之改变,进而实现了改变耳带夹持组件转动轴线位置的目的,本实施例中,安装座与升降座在成对的耳带夹持组件布置方向上的位置可调,用于调整成对的两个耳带夹的间距。
驱动气缸50及传动组件40布置在升降座20的上方,而耳带夹持组件30布置在升降座20的下方,所以在升降座20上对应设置有避让孔222,能够使耳带夹持组件30中的转轴34穿过升降座20来与传动组件40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避让孔222不仅能够避让转轴34,也能够避让轴套33,使轴套33的上半部分也穿过升降座,所以避让孔222具有足够的空间来供轴套33随安装座移动。
本实施例中,驱动气缸50中活塞杆连接有作为直线输出部件的推板41,活塞杆沿水平方向动作,当活塞杆相对于缸体伸缩时会带动推板41前进或后退。推板41背向活塞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成对的铰座42,铰座42同时铰接有两个能够独立摆动的传动连杆43,每个传动连杆43分别与对应的耳带夹持组件30配合,当推板41动作时通过两个传动连杆43来分别带动两组耳带夹持组件30摆动。
各组耳带夹持组件30上的转轴34止转装配有拐臂44,能够夹紧耳带夹持组件中轴体的上端。各组耳带夹持组件的拐臂44又与传动连杆43铰接,当活塞杆及传动连杆43摆动时,能够带动拐臂44摆动,拐臂44带动转轴34在轴套33内绕着轴套33的轴线转动,进而实现耳带夹持组件30中耳带夹31的摆动。其中,铰座42、传动连杆43及拐臂44的转动轴线都是沿上下方向延伸布置,与耳带夹持组件30中转轴34的转动轴线平行。
拐臂44上设置有可调节大小的夹口,具体来讲,拐臂44包括两相对布置的两悬伸臂,悬伸臂之间的空间围成用于夹持转轴的夹口,在两悬伸臂上穿装有螺栓,通过旋紧螺栓上的螺母能够调整悬伸臂之间的距离,当转轴34送入拐臂44的夹口内时,可以通过旋紧螺栓来夹紧转轴,同时由于拐臂44是夹持在转轴34上的,拐臂44能够沿着转轴34的轴向移动,使拐臂44夹持住转轴34的不同部位,进而调整拐臂44与转轴34不同的连接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拐臂可以直接强装转轴上,并不局限于在拐臂上设置夹口来夹持转轴的方案。
在需要调整两耳带夹之间的位置时,通过改变安装座与升降座的相对位置就可以改变两耳带夹持组件之间的位置,进而调整两耳带夹之间的距离。而驱动气缸与耳带夹持组件中的轴体之间通过传动连杆传动连接,传动连杆通过摆动动作来补偿耳带夹持组件中轴体与升降座之间所需要调整的距离。
如图8所示,此时两耳带夹持组件位于第一位置处,且两耳带夹持组件处于合拢状态,两耳带夹相互靠近,如图9所示,此时两耳带夹持组件位于第一位置处且呈张开状态,两耳带夹相互远离。调整位置时,如图10所示,此时两耳带夹持组件位于第二位置处,调整两耳带夹持组件相互靠近时,两传动连杆也相对靠近,偏向于靠近彼此的一侧。如图11所示,此时两耳带夹持组件位于第二位置处且呈开张状态时,两耳带夹最终位置与图9中耳带夹位置存在一个较小的偏角α,此时耳带夹斜向背向驱动气缸的一侧。调整两耳带夹持组件至第三位置处,如图12所示,两传动连杆相对远离,偏向于背离彼此的一侧。如图13所示,当两耳带夹呈张开状态时,两耳带夹最终位置与图9中耳带夹位置存在一个较小的偏角β,此时耳带斜向靠近驱动气缸的一侧。
由于两个耳带夹间距调整后,耳带夹姿态有微小的变化,但是通常耳带夹间距调整较小,该变化相比耳带夹的两个夹块之间的间距来说影响有限,耳带夹的两个夹块之间的间距满足能够使耳带夹位置调整前后均能够夹持耳带。对于极端的耳带夹调整后无法与耳带适配的情况,通常耳带的位置在垂直于耳带夹组件布置方向可以调整,耳带夹组件布置方向即两个耳带夹的布置方向,通过调整耳带的位置适应耳带夹调整后的位置。耳带通过送耳带装置设置在耳带夹的下方,送耳带装置包括耳带保持夹和拉线机构,拉线机构和供线机构在垂直于耳带夹组件布置方向上的位置均可调,可调的方式有多种,比如采用长孔关于螺栓配合固定在口罩机的机架上,也可以采用调节长槽滑动装配在调节长槽内,在调节长槽的槽壁上设置顶紧螺钉,拉线机构和供线机构调节到位后通过顶紧螺钉顶紧。拉线机构包括在两个耳带夹布置方向延伸的直线导轨,拉线机构的拉线夹导向滑动装配在直线导轨上,通过拉线机构的拉线夹的往复移动提供耳带供耳带夹夹持。拉线机构和供线机构具体为现有技术,比如可以采用背景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6079129U中的拉线机构和供线机构,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设计特殊的位置,使得调整前后耳带夹的姿态不发生变化,此时传动连杆通过摆动补偿拐臂在随耳带夹持组件调整位置后与直线输出部件之间的全部距离。现结合图14来说明这种特殊位置:图14中传动连杆43一端与铰座42铰接,因为铰座42与驱动气缸连接,位置不可调,所以传动连杆43与铰座42的铰接点A位置始终不能移动。传动连杆43与拐臂44的铰接点为点B,当拐臂44随转轴34位置改变时,点B始终位于以线段AB为直径,以点A为圆心的圆周上。现将安装座沿水平方向移动,使拐臂44与转轴34的连接点C水平移动至C′处,此时传动连杆43与拐臂44的铰接点B水平移动至B′处,点B、B′、C及C′之间连线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点A、B及B′围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这种特殊位置使调整前后耳带夹的姿态不发生变化,传动连杆通过摆动补偿拐臂在随耳带夹持组件调整位置后与直线输出部件之间的全部距离。
在耳带夹持装置中设置与升降座配合使用的安装座,安装座能够转动支撑耳带夹持组件的转轴,从而确定耳带夹持组件的转动轴线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座与升降座的相对位置可以调整,通过调整安装座来改变成对耳带夹持组件的相对位置;耳带夹持组件的转轴上装配有拐臂,拐臂与直线输出部件之间连接有传动连杆,传动连杆在实现传递动力的同时,也能够通过摆动来补偿拐臂在随耳带夹持组件调整位置后与直线输出部件之间的部分距离,所以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位置可调的安装座与传动连杆配合,实现了成对的耳带夹持组件相对位置的可调,同时,在调整位置时仅需挪动安装座的位置即可,传动连杆能够随拐臂摆动来自动适应耳带夹持组件的新位置,结构简单,操作也比较方便,在使用具有该耳带夹持装置的口罩机时也比较省时省力。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口罩机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采用以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中口罩机的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拐臂与直线输出部件之间的传动连杆设置有两个以上,为保证拐臂具有准确的运动轨迹,在升降座上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的延伸方向与传动连杆的转动轴线平行,当传动连杆摆动时会受到限位杆的限制,是传动连杆沿着设定的方向运动,所以并不局限于采用在拐臂与直线输出部件之间仅设置一个传动连杆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中口罩机的实施例3: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直线输出部件为铰座,铰座直接与作为驱动机构中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活塞杆直线运动时能够带动铰座运动,此时并不局限于采用将活塞杆与推板连接,然后再在推板上设置铰座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中口罩机的实施例4: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采用直线电机,直线电机的输出轴与推板连接,在输出轴动作时能够带动推板前后移动,并不局限于采用气缸来作为驱动机构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中口罩机的实施例5: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在安装座上设置有成组的紧固件穿孔,升降座上也设置有成组的紧固件穿孔,调整升降座与安装座的位置时,使安装座上不同紧固件穿孔与升降座上不同的紧固件穿孔对齐,不同相对的紧固件穿孔使安装座与升降座具有不同的连接位置。
本实用新型中口罩机的实施例6: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在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一长孔,在升降座上设置有第二长孔,第一长孔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长孔的延伸方向垂直,通过调整第一长孔与第二长孔的位置,能够实现安装座与升降座在各个方向上不同位置的调整。在其他实施例中,紧固件直径均小于两个长孔的宽度时,两个长孔的延伸方向可以一致。
本实用新型中口罩机的实施例7: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在安装座上设置有供紧固件穿过的第一圆孔,在升降座上设置有供紧固件穿过的第二圆孔,第一圆孔的孔径大于第二圆孔的孔径,当紧固件穿孔穿装在第一圆孔与第二圆孔内时,紧固件能够在第一圆孔中游动,进而可以调整安装座相对于升降座的位置时也不会影响安装座与升降座的紧固连接,所以并不局限于采用在安装座及升降座上均设置长孔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中口罩机的实施例8: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拐臂上设置有供转轴穿过的穿孔,在拐臂上还设置有顶进穿孔内的顶丝。当转轴伸入拐臂的穿孔内后,通过旋转顶丝使顶丝顶紧转轴,此时为保证拐臂与转轴止转配合的稳定性,在转轴上设置有与顶丝适配的定位凹陷,旋紧顶丝使顶丝沿径向顶紧转轴。各顶丝之间的间隙形成了用于夹持轴体的夹口,通过调整顶丝旋入穿孔内的深度,能够调整夹口的大小,使拐臂能够与不同径向尺寸的转轴适配。
本实用新型中耳带夹持装置实施例:耳带夹持装置的结构与上述口罩机实施例中耳带夹持装置的结构相同,因此关于耳带夹持装置的实施例不再重复说明。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耳带夹持装置,包括:
升降座,用于与口罩机上的升降机构连接;
耳带夹持组件,成对设置在升降座上,能够随升降座上下移动;所述耳带夹持组件包括转轴、用于夹持耳带的耳带夹和驱动耳带夹开合的耳带夹开合驱动机构,耳带夹开合驱动机构和耳带夹配置在转轴上;每对耳带夹持组件中耳带夹用于夹持同一耳带的两端;
驱动机构,设置在升降座上,驱动机构具有直线输出部件,耳带夹持组件具有与直线输出部件传动连接的转轴,驱动机构的直线输出部件同时与成对的耳带夹持组件中转轴连接以带动成对的耳带夹持组件摆动;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座,耳带夹持组件的转轴转动装配在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与升降座水平方向位置可调;
拐臂,止转装配在耳带夹持组件的转轴上;
传动连杆,连接在直线输出部件与拐臂的传动路径上,成对的两个耳带夹持组件转轴上的拐臂均对应连接有所述传动连杆,以使直线输出部件通过传动连杆带动成对的耳带夹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带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拐臂与一个传动连杆对应连接,传动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拐臂上,另一端铰接在直线输出部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带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直线输出部件为推板,推板上设置有成对的铰座,成对的铰座分别与两个传动连杆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耳带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座与升降座上设置有供同一紧固件穿过的紧固件穿孔,紧固件能够位置可调地穿装在安装座与升降座的紧固件穿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带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座上设置有作为紧固件穿孔的长孔,升降座上设置有作为紧固件穿孔的圆孔,长孔在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和垂直于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均大于圆孔在对应方向上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带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板和连接在安装板上的轴套,所述转轴转动装配在轴套上,所述紧固件穿孔设置在连接板上以实现安装板与升降座位置可调。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耳带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臂具有夹持转轴外周面的夹口,所述夹口大小可调,以使拐臂可选择地夹持在转轴在轴向上的不同部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带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拐臂包括两相对布置的悬伸臂,两悬伸臂之间围成所述夹口,两悬伸臂上还穿装有同一螺栓,以通过螺栓调整两悬伸臂之间距离进而调整夹口大小。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耳带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座与升降座在成对的耳带夹持组件布置方向上的位置可调,用于调整成对的两个耳带夹的间距。
10.口罩机,包括:
切片装置;
耳带夹持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带夹持装置为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耳带夹持装置。
CN202021959152.1U 2020-09-09 2020-09-09 耳带夹持装置及口罩机 Active CN2141885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59152.1U CN214188546U (zh) 2020-09-09 2020-09-09 耳带夹持装置及口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59152.1U CN214188546U (zh) 2020-09-09 2020-09-09 耳带夹持装置及口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88546U true CN214188546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28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59152.1U Active CN214188546U (zh) 2020-09-09 2020-09-09 耳带夹持装置及口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885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188546U (zh) 耳带夹持装置及口罩机
CN114454192A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可调节式智能机械手
CN213327340U (zh) 一种中空钢化玻璃切割机的夹持固定装置
CN213672006U (zh) 一种铝合金加工用打孔装置
KR20040026499A (ko) 시스템 창호의 복합 가공장치
CN212889029U (zh) 一种全自动头戴式n95口罩机
CN109716948B (zh) 一种嫁接砧木处理系统
CN211248415U (zh) 一种钢管表面自动钻孔设备
CN220278326U (zh) 一种管类零件自动化加工线
CN220880640U (zh) 一种金属柜体加工用钻孔装置
CN220075609U (zh) 一种口罩耳带夹持机构
CN215032504U (zh) 一种新型钢管矫直机
CN220218432U (zh) 一种飞机零部件用定位打孔装置
CN212884399U (zh) 双工位型材冲孔一体机
CN219310438U (zh) 一种金属件加工用定位装置
CN213167329U (zh) 一种超清印刷印辊调节装置
CN213671211U (zh) 一种薄板状零件加工用的自带预折弯功能的机器人夹具
CN214605956U (zh) 平面口罩耳带焊接装置
CN218964858U (zh) 一种打孔机
KR200299409Y1 (ko) 시스템 창호의 복합 가공장치
CN220445483U (zh) 一种焊管机
CN217224361U (zh) 一种焊接管用夹具
CN218140221U (zh) 纸袋下夹装置及其纸袋拉底机构
CN217726897U (zh) 金属扣定位机构
CN214352098U (zh) 一种后桥总成部装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