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20660U - 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20660U
CN213920660U CN202022022040.XU CN202022022040U CN213920660U CN 213920660 U CN213920660 U CN 213920660U CN 202022022040 U CN202022022040 U CN 202022022040U CN 213920660 U CN213920660 U CN 2139206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onnecting piece
mounting bracket
assembly
radiato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2204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双双
李波
张�浩
赵治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2204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206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206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206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总成,散热器总成在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沿竖直方向延伸;下横梁,下横梁与散热器总成在第一水平方向同向延伸,散热器总成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下端连接于下横梁上;左安装支架和右安装支架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上端;左安装支架和右安装支架分别抵接于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可以使得散热器总成的连接稳定,散热器总成不易产生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震动,有利于提高车辆的NVH效果。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散热器是一种热交换器,是汽车冷却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作用是将冷却液的热量通过散热管和散热带散出,以达到冷却电机的目的。
相关技术中,散热器的上端与水箱上横梁连接,散热器的下端与下横梁连接,在整车Z 向起到隔震缓冲的作用,不能隔离X向和Y向的振动,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的英文缩写】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该车辆的散热组件的NVH 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具有上述优点的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总成,所述散热器总成在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沿竖直方向延伸;下横梁,所述下横梁与所述散热器总成在第一水平方向同向延伸,所述散热器总成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端连接于下横梁上;左安装支架和右安装支架,所述左安装支架和所述右安装支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端;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所述左安装支架和所述右安装支架分别抵接于所述左固定部和所述右固定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通过设置左安装支架和右安装支架以连接第一连接件和左固定部以及第二连接件和右固定部,从而将散热器总成限定在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之间,并通过左安装支架和右安装支架限定散热器总成在前后方向的位移,从而使得散热器总成的连接稳定,散热器总成不易产生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震动,有利于提高车辆的NVH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安装支架和所述右安装支架为L型支架,所述左安装支架和所述右安装支架均包括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的压板和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连接板,所述压板压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端,所述连接板抵接于所述车身的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安装支架与车身的左固定部可拆卸地连接,和/或所述右安装支架与车身的右固定部可拆卸地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减震垫,所述减震垫被夹设在所述下横梁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垫被夹设在所述下横梁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垫被夹设在所述左安装支架与第一连接件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垫被夹设在所述右安装支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板上设有贯穿其厚度的通孔,所述减震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上且伸入所述通孔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板的顶面设有环绕所述通孔的夹紧环,所述夹紧环绕设在所述减震垫的外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设有呈三角形分布的定位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板的周沿及所述连接板的周沿设有翻边。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身具有左立柱和右立柱,所述左固定部形成于所述左立柱上,所述右固定部形成于所述右立柱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的汽车,包括上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
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即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技术效果的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由于车身的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的结构强度较高,将散热器总成与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连接,可以使得散热器总成的连接稳定,散热器总成不易产生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相对震动,有利于提高车辆的NVH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组件与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的连接结构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安装支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散热组件100,
散热器总成10,第一连接件11,第二连接件12,
下横梁20,
左安装支架30,压板31,通孔310,连接板32,定位孔320,翻边33,加强板34,
右安装支架40,螺栓50,减震垫60,夹紧环70,
左立柱200;右立柱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1-图3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100。
如图1所示,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100大体可以包括:散热器总成10、下横梁20、左安装支架30和右安装支架40。其中,下横梁20可以为车辆的水箱的一部分。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散热器总成10在第一水平方向(如图1中的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沿竖直方向延伸。下横梁20与散热器总成10在第一水平方向同向延伸,散热器总成10通过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的下端连接于下横梁20上。左安装支架30和右安装支架40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的上端,且左安装支架30和右安装支架40分别抵接于车身的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上。
换言之,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分别设于散热器总成10的两侧,第一连接件 11和第二连接件12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的下端与下横梁20直接连接,第一连接件11的上端通过左安装支架30与左固定部连接,第二连接件12的上端通过右安装支架40与右固定部连接。
即在左右方向上,散热器总成10通过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分别固定于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上。通过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限定散热器总成10在左右方向的位移,从而提高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100,通过设置左安装支架30和右安装支架40以连接第一连接件11和左固定部以及第二连接件12和右固定部,从而将散热器总成10限定在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之间,并通过左安装支架30和右安装支架40限定散热器总成10在前后方向的位移,从而使得散热器总成10的连接稳定,散热器总成10不易产生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震动,有利于提高车辆的NVH效果。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车身具有左立柱200和右立柱300,左固定部形成于车身的左立柱 200上,右固定部形成于车身的右立柱300上。
可以理解,由于散热器总成10的质量较大,若散热器与某一结构不稳定的部件相连,散热器发生震动时,容易将被连接的结构带动一起震动,从而导致NVH效果较差。本申请中,由于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为车身相连,其结构稳定性较高,将散热器总成10连接于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上,散热器的震动对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的影响较小,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不会发生跟随震动或震动较为微弱,也即散热器总成10也不会发生震动或震动较为微弱,因此,车辆的NVH效果较好。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左安装支架30和右安装支架40为L型支架,左安装支架30和右安装支架40均包括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的压板31和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连接板32,压板31压接于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的上端,连接板32抵接于车身的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上。其中,以左安装支架30为例,左安装支架30包括压板31和连接板32,压板31沿左右方向延伸,连接板32沿上下方向延伸,连接板32的下端连接于压板31的左端以构造成L型,其中,连接板32用于与左固定部连接,压板31用于与第一连接件11的上端连接,通过将左安装支架30设置为L型,一方面加强了左安装支架30的结构强度,使得第一连接件11与左固定部的连接稳定,另一方面,也不用修改左固定部的位置,不影响整车的设计,降低设计改动成本。因此,L型的左安装支架30可以有效降低了散热组件100在整车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传到驾驶室内的振动,NVH效果得到极大提升。右安装支架40同理,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地增加左安装支架30和右安装支架40的结构强度,还可以在上述L型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加强板34,加强板34呈直角三角形,且加强板34 的其中一个直角边与连接板32连接,加强板34的另一个直角边与第一连接件11连接。进一步地增加连接稳定性,提高NVH效果。其中,通过将加强板34设置为三角形,可以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进一步地增加结构强度。
除了上述用来加强左安装支架30和右安装支架40的结构,如图3所示,还可以是在压板31的周沿及连接板32的周沿设有翻边33。支架通过翻边33结构,强度得到保证,有效提高连接稳定性。
此外,如图2结合图3所示,还可以是在连接板32上设置呈三角形分布的定位孔320。连接板32上打了呈三角形分布的定位孔320,保证安装可靠,有效限制散热器总成10沿前后、左右以及上下方向的运动,NVH性能提高。
由上述可以看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应仅限于用于加强左安装支架30或右安装支架 40的具体结构,而应在于只要使用某一手段用来加强左安装支架30分别与第一连接柱和左固定部的连接强度或右安装支架40分别与第二连接柱和右固定部的连接强度,就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举例而言,通过在连接板32和/或压板31上设置加强筋,将连接板32与立柱之间面与面贴合连接,将压板31与连接件之间面与面贴合连接,在连接件的上端设置凹槽并将压板31嵌设于凹槽内等一系列手段也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左安装支架30与左固定部可拆卸地连接。通过将左安装支架30设置为与左固定部可拆卸地连接,在需要换装换热器总成时,不用将原来压装在散热器总成10上的水箱上横梁拆掉,只需将散热器总成10的安装支架拆掉就可以将散热器总成10取出,省时省力,提高效率。
右安装支架40与右固定部可拆卸地连接。通过将左安装支架30设置为与右固定部可拆卸地连接,在需要换装换热器总成时,不用将原来压装在散热器总成10上的水箱上横梁拆掉,只需将散热器总成10的安装支架拆掉就可以将散热器总成10取出,省时省力,提高效率。
其中,左安装支架30与左固定部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插接、卡接、花键连接、铰链连接等方式连接。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左安装支架30与左固定部通过螺栓50连接,右安装支架40与右固定部通过螺栓50连接。或者,仅左安装支架30与左固定部通过螺栓50 连接。或者,仅右安装支架40与右固定部通过螺栓50连接。螺栓50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方式的一种,通过使用螺栓50连接,螺栓50连接的拆装方便,利于检修,可以增加预紧力防止松动,不会引起连接处材料成分相变,且螺栓50为标准件,容易获得并可重复使用。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散热组件100还包括减震垫60,减震垫60 被夹设在下横梁20与第一连接件11之间,和/或下横梁20与第二连接件12之间,和/或左安装支架30与第一连接件11之间,和/或右安装支架40与第二连接件12之间。换言之,减震垫60设置于下横梁20与第一连接件11、下横梁20与第二连接件12、左安装支架30 与第一连接件11和右安装支架40与第二连接件12中的至少一个之间。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下横梁20与第一连接件11之间、下横梁20与第二连接件12之间、左安装支架30与第一连接件11之间和右安装支架40与第二连接件12之间均设有减震垫60,减震垫60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减小换热器总成对车身的影响,进一步地提高NVH效果。
其中,减震垫60为具有缓冲减震能力部件的总称,也即,只要该部件能够起到缓冲减震作用均属于减震垫60。举例而言,减震垫60可以是硅胶垫、橡胶垫、弹簧中的一种。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散热器总成10与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之间为软连接,用橡胶块连接固定,有效降低了散热组件100传到驾驶室内的振动,NVH效果得到极大提升。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压板31上设有贯穿其厚度的通孔310,减震垫60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1或第二连接件12上且伸入通孔310内。具体而言,第一连接件11和 /或上伸出有凸柱,减震垫60套设于凸柱上,减震垫60伸入通孔310内,通过将减震垫 60伸入到通孔310内,不仅在上下方向上可以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也即减震垫60的周向)同样能够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地减小散热组件 100对驾驶室的影响。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压板31的顶面设有环绕通孔310的夹紧环70,夹紧环70绕设在减震垫60的外周。也即夹紧环70的外径大于通孔310的内径,这样,夹紧环70 用于将减震垫60固定于压板31上,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散热组件100的震动而导致减震垫60与压板31脱离的情况,保证了连接稳定性。
优选地,夹紧环70与减震垫60为一体结构,这样,可以减少装配步骤,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散热组件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100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即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技术效果的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100,由于车身的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的结构强度较高,将散热器总成10与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连接,可以使得散热器总成10的连接稳定,散热器总成10不易产生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相对震动,有利于提高车辆的NVH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它组成及结构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和获得的,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竖向”、“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器总成,所述散热器总成在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沿竖直方向延伸;
下横梁,所述下横梁与所述散热器总成在第一水平方向同向延伸,所述散热器总成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端连接于下横梁上;
左安装支架和右安装支架,所述左安装支架和所述右安装支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端;
左固定部和右固定部,所述左安装支架和所述右安装支架分别抵接于所述左固定部和所述右固定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安装支架和所述右安装支架为L型支架,所述左安装支架和所述右安装支架均包括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的压板和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连接板,所述压板压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端,所述连接板抵接于所述左固定部和所述右固定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安装支架与所述左固定部可拆卸地连接,和/或所述右安装支架与所述右固定部可拆卸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垫,所述减震垫被夹设在所述下横梁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和/或所述下横梁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和/或所述左安装支架与第一连接件之间,和/或所述右安装支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上设有贯穿其厚度的通孔,所述减震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上且伸入所述通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顶面设有环绕所述通孔的夹紧环,所述夹紧环绕设在所述减震垫的外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设有呈三角形分布的定位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周沿及所述连接板的周沿设有翻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车辆的车身具有左立柱和右立柱,所述左固定部形成于所述左立柱上,所述右固定部形成于所述右立柱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
CN202022022040.XU 2020-09-15 2020-09-15 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39206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22040.XU CN213920660U (zh) 2020-09-15 2020-09-15 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22040.XU CN213920660U (zh) 2020-09-15 2020-09-15 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20660U true CN213920660U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61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22040.XU Active CN213920660U (zh) 2020-09-15 2020-09-15 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206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05359B1 (ko) 자동차용 엔진마운트
JP4687544B2 (ja) 配管固定構造
US9382961B2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JP4785464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3812616B2 (ja) ラジエータ及びエアコン用のコンデンサの取付構造
CN213920660U (zh) 用于车辆的散热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JP4184735B2 (ja) 車両の動力源マウント構造
KR101580917B1 (ko) 전동 압축기의 제진장치
JP4168826B2 (ja) 自動車のエンジンマウント構造
JP4086854B2 (ja)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JPH11310150A (ja) サブフレームの取付構造
JP2001080542A (ja) 車両用熱交換器の取付構造
JP2013181639A (ja) 防振装置
US20070151784A1 (en) Radiator core support
CN217730161U (zh) 承载结构和车辆
CN217074020U (zh) 动力总成悬置组件和车辆
JP3675119B2 (ja) 防振支持体
CN217073980U (zh) 安装支架及车辆
JP2012061958A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マウントの支持装置
CN212654202U (zh) 卡爪式护风罩
JP4161807B2 (ja) ラジエータの支持構造
CN213472755U (zh) 一种用于车辆驱动电机的悬置结构
CN216761430U (zh) 一种汽车悬置支架
CN219903989U (zh) 热管理装置和车辆
JPS6116130A (ja) ラジエ−タマウント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