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94784U - 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94784U
CN213794784U CN202022712641.3U CN202022712641U CN213794784U CN 213794784 U CN213794784 U CN 213794784U CN 202022712641 U CN202022712641 U CN 202022712641U CN 213794784 U CN213794784 U CN 2137947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lamping plate
sliding
coil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1264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将华
陈志腾
范治松
卢鸿飞
陈云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271264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947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947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947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pping Jigs, Holding Jigs, And Positioning Ji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从左往右依次设有电缆夹具、集磁器及接线端子夹具,集磁器设有横向贯通的且以利电缆和接线端子伸入的工作孔,工作孔后侧设有横向贯通的线圈孔,线圈孔内设有用于在工作孔内形成涡流的螺线管线圈。当对螺线管线圈进行放电时,放电的螺线管线圈在集磁器的工作孔中形成涡流,工作孔中的涡流在接线端子上感应出感应电流,对接线端子产生一个径向的力,使接线端子缩径变形,从而与电缆牢牢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利用放电的线圈对接线端子产生感应电流,使接线端子受到径向的力而产生缩径变形并与电缆夹紧,使用方便,提高使用寿命时长和工作效率,更好的保证了成形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对接线端子与电缆进行连接时,通常是采用机械压紧或通过金相焊接的压接方式。然而,在通过机械压紧的压接中,接线端子的端子板一部分咬合到形成电线的电导体内,并且可能无法均匀的挤压电导体的周边。
公布号为CN110380239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电磁压接端子、电磁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和连接端子,提出了一种由放电线圈放电,利用线圈基于感应电流和感应磁场的电磁力减小接线端子的直径,从而达到接线端子与导线连接的效果。
李成祥,杜建等的论文《基于电磁脉冲成形技术的电缆接头压接装置的研制及实验研究》中把电磁脉冲成形技术引入电缆接头的压接,采取的是典型的环形集磁器,外形是一个圆柱体;以圆柱的轴线为轴,以圆柱两个底面为下底面,分别挖出两个对称的圆台形凹陷处;一个圆柱形贯通孔将两个圆台形凹陷处的上底面连接起来,贯通孔截面直径与圆台的上底面直径相同;在集磁器圆周上的某一处,存在一个沿着半径方向的切缝,将集磁器的闭合环剖断,形成一个C形的不闭合环体。该种典型集磁器的径向截面近似于一个等腰梯形,其工作原理是:将它置于螺线管型线圈的内部,在集磁器的外表面会感。应形成涡流,涡流通过切缝处流向内孔表面以形成环路,由于内孔表面的轴向长度远小于外壁的轴向长度,因此内孔表面的电流密度会得到大幅提升,磁场也会相应地增强。
金属管件电磁脉冲成形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容器组对成形线圈进行放电,线圈中流过快速变化的电流从而产生瞬变的强磁场,使得置于其中的金属管件表面形成涡流,并在电磁力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在这一技术中,集磁器也是常常被用到的一种辅助加工设备。
该种典型的集磁器结构简单,制作便捷,但由于外部线圈的阻拦,属于不可拆分的整体集磁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外部线圈的体积较大,成本很高,工作时,线圈会被胀形,对线圈损害较大。而直接通过线圈进行成形,不能对磁场进行一个放大聚集的效果,且线圈同样会被胀形,对线圈产生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使用方便, 提高使用寿命时长,便于定位夹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从左往右依次设有用于夹紧电缆的电缆夹具、集磁器以及用于夹紧接线端子的接线端子夹具,所述集磁器上开设有沿横向贯通的且以利于电缆和接线端子伸入的工作孔,所述工作孔的后侧设有横向贯通的线圈孔,所述线圈孔内设有用于在工作孔内形成涡流的螺线管线圈。
进一步的,所述电缆夹具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下夹板由第一驱动件驱动上下移动,以夹紧电缆;所述接线端子夹具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前夹板和后夹板,所述前夹板由第二驱动件驱动前后移动,以夹紧接线端子。
进一步的,所述上夹板与下夹板的夹持面均呈V型状;所述前夹板与后夹板的夹持面均为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上夹板的后端下部设有竖向滑槽,所述下夹板的后端与竖向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与下夹板的后端相固联的竖向滑杆,所述竖向滑杆滑动贯穿上夹板的后端,竖向滑杆的上端与一第一驱动手柄偏心铰接;所述下夹板的后端顶面与竖向滑槽的顶面之间抵接有套设在竖向滑杆外侧的复位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后夹板的右端上设有纵向滑槽,所述前夹板的右端与纵向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与前夹板的右端相螺接的且纵向设置的驱动螺杆,所述驱动螺杆的前端固联有用于转动驱动螺杆的第二驱动手柄。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设有横向导轨,所述横向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座、第二滑座以及第三滑座,所述电缆夹具、集磁器以及接线端子夹具分别安装在第一滑座、第二滑座以及第三滑座上;所述机架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横向设置的第一横向螺杆和第二横向螺杆,所述第一横向螺杆与第一滑座相螺接,所述第二横向螺杆与第三滑座相螺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座的顶面与第三滑座的顶面均固定安装有纵向滑台,所述纵向滑台的上端沿纵向滑动连接有竖向滑台,纵向滑台的内部安装有用于驱动竖向滑台沿纵向移动的纵向螺杆;所述竖向滑台的内部安装有竖向螺杆,所述竖向螺杆上螺接有与竖向滑台滑动连接的升降座;所述上夹板的后端与位于第一滑座上方的升降座固定连接;所述后夹板的右端与位于第三滑座上方的升降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孔与线圈孔之间通过一窄缝平面相通,所述窄缝平面通过线圈孔和工作孔的中心轴线且沿横向贯穿集磁器;所述工作孔包括位于两端的孔槽和贯通两个孔槽底部的通孔,所述孔槽的孔径大于通孔的孔径;还包括用于同轴插入到通孔内部且用于与接线端子插接配合的定位套,所述定位套的外径与通孔的外径相相适应。
进一步的,所述集磁器还配设有高压发生器、二极管、限流电阻、高压开关和脉冲电容器,以与集磁器组成磁脉冲连接系统,所述高压发生器通过导线串联二极管、限流电阻、高压开关后,与螺线管线圈连接,所述脉冲电容器并联于螺线管线圈和高压开关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集磁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压板与下垫板,所述下垫板经螺栓与第二滑座的顶面相固联,所述上压板与下垫板的四周之间分别经连接螺杆与螺母锁紧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利用放电的线圈对接线端子产生感应电流,进而使接线端子受到径向的力而产生缩径变形,便于接线端子与电缆夹紧,使用方便,提高使用寿命时长和工作效率,更好的保证了成形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A-A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B-B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6是图3中的C-C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构造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磁器的安装构造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缆夹具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线端子夹具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H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图11中的D-D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磁器组成磁脉冲连接系统的原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磁器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纵向”、“ 横向”、“ 上”、“ 下”、“前”、“ 后”、“ 左”、“ 右”、“ 竖直”、“ 水平”、“ 顶”、“ 底”、“ 内”、“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1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包括U型状的机架1,所述机架1上沿横向从左往右依次并排设有用于夹紧电缆2的电缆夹具3、集磁器4以及用于夹紧接线端子5的接线端子夹具6,所述集磁器4上开设有沿横向贯通的且以利于电缆2和接线端子5伸入的工作孔7,所述工作孔7的后侧设有横向贯通的线圈孔8,线圈孔8与工作孔7之间经由沿横向贯通的连通缝隙实现连通,所述线圈孔8内设有用于在工作孔7内形成涡流的螺线管线圈9。当对螺线管线圈9进行放电时,放电的螺线管线圈9在集磁器4的工作孔7中形成涡流,工作孔7中的涡流在接线端子5上感应出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对接线端子5产生一个径向的力,使接线端子缩径变形,从而与电缆牢牢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缆夹具3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夹板10和下夹板11,所述上夹板呈L形状,上夹板10的后端下部设有竖向滑槽12,所述下夹板11的后端与竖向滑槽12滑动连接,所述下夹板11由第一驱动件驱动上下移动,以夹紧电缆。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与下夹板11的后端相固联的竖向滑杆13,所述竖向滑杆13滑动贯穿上夹板10的后端,竖向滑杆13的上端与一第一驱动手柄14偏心铰接;所述下夹板11的后端顶面与竖向滑槽12的顶面之间抵接有套设在竖向滑杆13外侧的复位弹簧15。使用时,通过转动第一驱动手柄14带动竖向滑杆13上下滑动,竖向滑杆13带动下夹板11同步上下滑动,以此实现下夹板11与上夹板10之间的开合,便于夹紧电缆,而复位弹簧用于在松开第一驱动手柄后驱动下夹板向下复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端子夹具6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前夹板16和后夹板17,所述后夹板17呈L形状,后夹板17的右端上设有纵向滑槽18,所述前夹板16的右端与纵向滑槽18滑动连接,前夹板16由第二驱动件驱动前后移动,以夹紧接线端子。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与前夹板16的右端相螺接的且纵向设置的驱动螺杆19,所述驱动螺杆19的前端固联有用于转动驱动螺杆19的第二驱动手柄20。使用时,通过第二驱动手柄20转动驱动螺杆19,驱动螺杆19带动前夹板16沿着纵向滑槽18滑动,以此实现前夹板16与后夹板17之间的开合,便于夹紧接线端子的端部。在进行磁脉冲连接时,由于变形力的作用,接线端子会产生较大的后推力,接线端子不紧固的话,会严重影响连接质量,保证磁脉冲连接成形质量,所以对接线端子的定位夹紧非常重要,为此本实施例利用驱动螺杆的螺纹自锁实现对前夹板的固定,保证前夹板与后夹板之间牢固夹紧接线端子。
本实施例中,由于电缆的截面呈圆形状,为了提高对电缆的夹紧效果,所述上夹板10与下夹板11的夹持面均呈V型状。
本实施例中,由于接线端子5的一端安装孔呈圆柱状、另一为平板状,为了提高对接线端子平板状的一端的夹紧效果,所述前夹板16与后夹板17的夹持面均为平面。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在横向调整接线端子夹具6和电缆夹具3的位置,所述机架1上设有横向导轨21,所述横向导轨21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座22、第二滑座23以及第三滑座24,所述电缆夹具3、集磁器4以及接线端子夹具6分别安装在第一滑座22、第二滑座23以及第三滑座24上。为了调整方便,所述机架的1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横向设置的第一横向螺杆25和第二横向螺杆26,所述第一横向螺杆25与第一滑座22相螺接,以驱动第一滑座22沿着横向导轨21移动,所述第二横向螺杆26与第三滑座24相螺接,以驱动第三滑座24沿着横向导轨21移动。优选的,横向导轨为一对,第一滑座、第二滑座以及第三滑座的底面均设有两个用于与一对横向导轨滑动配合的横向滑槽。
本实施例中,为了根据需要对接线端子夹具6和电缆夹具2位置的调整(纵向和竖向调整),所述第一滑座22的顶面与第三滑座24的顶面均固定安装有纵向滑台27,所述纵向滑台27的上端沿纵向滑动连接有竖向滑台28,纵向滑台27的内部安装有用于驱动竖向滑台28沿纵向移动的纵向螺杆29;所述竖向滑台28的内部安装有竖向螺杆30,所述竖向螺杆30上螺接有与竖向滑台28滑动连接的升降座31;所述上夹板10的后端与位于第一滑座22上方的升降座31固定连接,以便整个电缆夹具3在升降座31的带动下沿竖向升降;所述后夹板17的右端与位于第三滑座24上方的升降座31固定连接,以便整个接线端子夹具6在升降座31的带动下沿竖向升降。第一滑座22在第一横向螺杆25的驱动下可沿横向移动,第一滑座22的上方再设置纵向螺杆29与竖向螺杆30,三者相配合下可实现电缆夹具3在横向、纵向以及竖向的位置调节。同理,第三滑座24在第二横向螺杆26的驱动下可沿横向移动,第三滑座24上方再设置纵向螺杆29与竖向螺杆30,三者相配合下可实现接线端子夹具6在横向、纵向以及竖向的位置调节。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驱动第一横向螺杆25、第二横向螺杆26、纵向螺杆29以及竖向螺杆30转动,第一横向螺杆、第二横向螺杆、纵向螺杆以及竖向螺杆的一端均固联有转动手轮32。
本实施例中,所述集磁器4为长方体状,集磁器4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压板33与下垫板34,上压板33与下垫板34均使用电木来达到绝缘的效果,所述下垫板34经螺栓与第二滑座23的顶面相固联,所述上压板33与下垫板34的四周之间分别经连接螺杆35与螺母锁紧固定,使集磁器固定住。
如图11-1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孔7与线圈孔8之间通过一窄缝平面42相通,所述窄缝平面42通过线圈孔8和工作孔7的中心轴线且沿横向贯穿集磁器4;所述工作孔7包括位于两端的孔槽71和贯通两个孔槽71底部的通孔72,所述孔槽71的孔径大于通孔72的孔径。
本实施例中,所述集磁器4还配设有高压发生器37、二极管38、限流电阻39、高压开关40和脉冲电容器41,以与集磁器4组成磁脉冲连接系统,所述高压发生器37通过导线串联二极管38、限流电阻39、高压开关40后,与螺线管线圈9连接,所述脉冲电容器41并联于螺线管线圈9和高压开关40两端。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接线端子5同轴设于集磁器4的工作孔7中,还包括用于同轴插入到通孔内部且用于与接线端子5插接配合的定位套36,所述定位套36的外径与通孔72的外径相相适应。定位套与通孔直径大小相等,把定位套放入到集磁器工作孔的通孔中时,定位套轴心与集磁器的工作孔轴心重合,定位套的孔径与接线端子外径大小相等,把接线端子插入到定位套中时,接线端子轴心与定位套轴心重合。所以,当定位套插入到集磁器工作孔时,而接线端子插入到定位套中时,接线端子轴心与集磁器工作孔轴心重合,从而达到定位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该集磁器的工作原理为:线圈孔8直径为50mm,长度为100mm,与工作孔7中心轴线的距离为60mm,工作孔7长度为46mm,直径为19mm,窄缝平面42的宽度为0.3mm,把16匝外径为45mm的螺线管线圈9(5*7的铜导线)插入到线圈孔8中,然后把接线端子5(DL95铝鼻子)装夹进定位套36,并将定位套36插入到工作孔7内,成型机电容为125μF,设置放电电压为16kv,为电容器充好电,闭合开关,螺线管线圈9放电,在线圈孔7表面感应出感应电流(电流为i1),之后电流通过窄缝流到工作孔8,工作孔8宽度小于线圈孔宽度,电流叠加,感应电流强度加强(电流为i2),磁场也相应增强,工件上感应出电流(电流为i3),如图15所示,产生的洛伦兹力对工件进行缩径。
本实施例中,工作孔7两端的孔槽71的孔径、深度相同,所述通孔72为圆柱形通孔;集磁器4采用铬锆铜制造而成。
应说明的是,工作孔7的结构还可以是如下几种情况:(1)工作孔7两端的孔槽71中,其中一个孔槽的深度可大于另一个孔槽,以形成偏置式工作区域;也可以是其中一个孔槽的孔径大于另一个孔槽,以形成两端孔径不一的工作区域。(2)通孔为圆台形通孔,以形成圆台形工作区域,对于一些圆台形的管件,可以采用圆台形工作孔的结构,来达到更好的成形效果。(3)两个孔槽也可以均为端面大底部小的圆台形孔槽,以形成两端为喇叭口的工作区域,对于一些特殊结构的工件,可以采用该结构来达到更好的成形效果。
本实施例中,工作时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S1:将螺线管线圈9放入到集磁器4的线圈孔8内,将定位套35插入到集磁器4的工作孔7中,再把接线端子5从定位套36的右端插入;
步骤S2:通过接线端子夹具6对接线端子5的端部(平板状)进行夹紧,接着把定位套36从集磁器4的工作孔7取出,然后移动接线端子夹具6,使接线端子5伸入集磁器4的工作孔7中;
步骤S3:把电缆2插入到接线端子5的安装孔(圆柱状)内,之后通过电缆夹具3将电缆2夹紧;
步骤S4:对螺线管线圈9进行放电,放电的螺线管线圈9在集磁器4的工作孔中7形成涡流,工作孔7中的涡流在接线端子5上感应出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对接线端子5产生一个径向的力,使接线端子5缩径变形,形成过盈配合,从而与电缆2牢牢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由于使用的线圈为螺线管线圈,工作时,对螺线管线圈的力是径向指向其轴心的,这样使得线圈的外层绝缘材料更不容易损坏,使线圈的工作寿命大大提高;
(2)接线端子是一种异形件,通过本装置可以很好的对接线端子进行定位与夹紧,更好的保证了成形质量;
(3)线圈体积可以大大减小,降低了生产成本;
(4)对接线端子与电缆的装夹更加简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 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 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从左往右依次设有用于夹紧电缆的电缆夹具、集磁器以及用于夹紧接线端子的接线端子夹具,所述集磁器上开设有沿横向贯通的且以利于电缆和接线端子伸入的工作孔,所述工作孔的后侧设有横向贯通的线圈孔,所述线圈孔内设有用于在工作孔内涡流的螺线管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夹具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下夹板由第一驱动件驱动上下移动,以夹紧电缆;所述接线端子夹具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前夹板和后夹板,所述前夹板由第二驱动件驱动前后移动,以夹紧接线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与下夹板的夹持面均呈V型状;所述前夹板与后夹板的夹持面均为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的后端下部设有竖向滑槽,所述下夹板的后端与竖向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与下夹板的后端相固联的竖向滑杆,所述竖向滑杆滑动贯穿上夹板的后端,竖向滑杆的上端与一第一驱动手柄偏心铰接;所述下夹板的后端顶面与竖向滑槽的顶面之间抵接有套设在竖向滑杆外侧的复位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夹板的右端上设有纵向滑槽,所述前夹板的右端与纵向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与前夹板的右端相螺接的且纵向设置的驱动螺杆,所述驱动螺杆的前端固联有用于转动驱动螺杆的第二驱动手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横向导轨,所述横向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座、第二滑座以及第三滑座,所述电缆夹具、集磁器以及接线端子夹具分别安装在第一滑座、第二滑座以及第三滑座上;所述机架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横向设置的第一横向螺杆和第二横向螺杆,所述第一横向螺杆与第一滑座相螺接,所述第二横向螺杆与第三滑座相螺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座的顶面与第三滑座的顶面均固定安装有纵向滑台,所述纵向滑台的上端沿纵向滑动连接有竖向滑台,纵向滑台的内部安装有用于驱动竖向滑台沿纵向移动的纵向螺杆;所述竖向滑台的内部安装有竖向螺杆,所述竖向螺杆上螺接有与竖向滑台滑动连接的升降座;所述上夹板的后端与位于第一滑座上方的升降座固定连接;所述后夹板的右端与位于第三滑座上方的升降座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孔与线圈孔之间通过一窄缝平面相通,所述窄缝平面通过线圈孔和工作孔的中心轴线且沿横向贯穿集磁器;所述工作孔包括位于两端的孔槽和贯通两个孔槽底部的通孔,所述孔槽的孔径大于通孔的孔径;还包括用于同轴插入到通孔内部且用于与接线端子插接配合的定位套,所述定位套的外径与通孔的外径相适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磁器还配设有高压发生器、二极管、限流电阻、高压开关和脉冲电容器,以与集磁器组成磁脉冲连接系统,所述高压发生器通过导线串联二极管、限流电阻、高压开关后,与螺线管线圈连接,所述脉冲电容器并联于螺线管线圈和高压开关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磁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压板与下垫板,所述下垫板经螺栓与第二滑座的顶面相固联,所述上压板与下垫板的四周之间分别经连接螺杆与螺母锁紧固定。
CN202022712641.3U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 Active CN2137947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12641.3U CN213794784U (zh)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12641.3U CN213794784U (zh)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94784U true CN213794784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37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12641.3U Active CN213794784U (zh)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947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6504A (zh) * 2020-11-20 2021-02-02 福州大学 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6504A (zh) * 2020-11-20 2021-02-02 福州大学 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2296504B (zh) * 2020-11-20 2024-04-19 福州大学 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794784U (zh) 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
CN112122722B (zh) 一种磁力控制的复杂型面板件电解加工装置
CN210024096U (zh) 一种管件磁脉冲焊接装置
CN112296504A (zh) 一种用于接线端子连接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10099280U (zh) 一种电阻热辅助的电磁脉冲复合焊接装置
CN210115629U (zh) 一种钣金件的定位夹具
CN217142688U (zh) 一种用于加工银触点弹片的感应焊接装置
CN203426580U (zh) 一种定子铁芯氩弧焊胎具
CN216529769U (zh) 一种可适用多规格新能源高压线束的成形集磁器
CN213793691U (zh) 一种用于管件电磁脉冲成形的集磁器
CN212145471U (zh) 一种焊接件支座加工工装夹具
CN211516554U (zh) 一种柜体自动焊接装置
CN202825333U (zh) 一种线切割夹具
CN206065753U (zh) 一种消声器进气端壳体组合件焊接工装
CN211220733U (zh) 一种抓取结构
CN210523831U (zh) 多角车床送料机
CN215787869U (zh) 一种屏蔽环的焊接夹具
CN219704213U (zh) 一种铁路牵引电机附极铁芯用立式加工中心
CN113814309B (zh) 一种适用于高强度厚管件的磁脉冲成形装置
CN214867922U (zh) 一种防护效果好的埋弧自动焊机
CN115602408A (zh) 一种外置集磁器及电磁成形装置
CN216027435U (zh) 一种用于机械自动化的可更换打孔装置
CN210649527U (zh) 一种高效率电极握杆加工用固定装置
CN212169420U (zh) 焊接夹具装置
CN212652543U (zh) 变压器铁芯冲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