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76903U - 一种载重汽车左前接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载重汽车左前接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76903U
CN213676903U CN202022739996.1U CN202022739996U CN213676903U CN 213676903 U CN213676903 U CN 213676903U CN 202022739996 U CN202022739996 U CN 202022739996U CN 213676903 U CN213676903 U CN 213676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layer board
hole
supporting plate
redu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3999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飞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uan Shangao Energy Developmen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yuan Shangao Energy Developmen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uan Shangao Energy Developmen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yuan Shangao Energy Development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3999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76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76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76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在载重汽车上的左前接梁;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载重汽车左前接梁,包括包括第一本体,第一本体上开有第一本体螺纹通孔,第一本体上开有多个第一减重凹槽,第一减重凹槽的边界通过第一加强筋支撑,第一本体的底部连有第一连接部,在第一连接部上开有布置有第二减重凹槽,为第一连接部的下部设有两个圆形凸台,每个圆形凸台上均开有第一螺纹通孔,第一本体的一侧连有第二本体,第二本体上开有多个减重凹槽,第二本体的一侧设有方形托架和连接架,本实用新型一体浇铸成型和机械切削,加工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多个部件之间的加工误差少,装配精度高,承载能力强,结构稳定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载重汽车左前接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汽车零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连接梁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在载重汽车上的左前接梁。
背景技术
载重汽车的底盘在进行组装时,驾驶室下方必须安装用于连接底盘大梁、前防护梁座、弹簧钢板座及前管梁支座这四种部件的支架或连接件。由于这四种部件原为分别单独加工,首先需要进行各个零件毛坯的造型浇铸,然后分别进行切削加工,生产效率低,且在机械切削过程中,需要单个确定加工基准,势必形成多种累计误差,极易导致最终装配时的失准偏位以及大量加工工时的浪费。
目前,许多车辆的车架前端均增加前接梁结构,采用该结构后,可以增加车架前端内侧的宽度,能有效地增大冷却系统的空间,方便整车动力升级,前接梁是一个重要的承载部件,但是目前的结构较为单薄,为了保证承载刚度,很多的前接梁厚度不断加大,结构笨重,这种结构设计不适合现代汽车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载重汽车的左前接梁,结构合理,质量轻,符合现有载重汽车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载重汽车左前接梁,包括包括第一本体,第一本体上开有第一本体螺纹通孔,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第一本体上开有多个第一减重凹槽,为了避免应力集中,多个第一减重凹槽顺着第一本体的结构布置,减轻了第一本体的重量。为了避免第一减重凹槽开裂和变形,第一减重凹槽的边界通过第一加强筋支撑;相互交叉的第一加强筋的交叉点处布置有第一凸台,相邻的第一加强筋与第凸台之间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在第一凸台的中心处同心开设第一通孔,圆形的第一通孔能够进一步减轻第一凸台的重量。
第一本体的底部连有第一连接部,在保证第一本体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在第一连接部上开有布置有第二减重凹槽,为了避免应力集中,第二减重凹槽顺着第一连接部的结构布置,第一连接部的下部设有两个圆形凸台,每个圆形凸台上均开有第一螺纹通孔,螺栓穿过第一螺纹通孔后与车架本体相连。两个圆形凸台之间留有减重通槽,减重通槽的下部开口,第一连接部的一次开有耳板,耳板上开有第二螺纹通孔和第三螺纹通孔,螺栓穿过第二螺纹通孔、第三螺纹通孔后与其他零部件相连。
第一本体的一侧连有第二本体,在保证第二本体结构强度的前提下,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第三减重凹槽、第四减重凹槽、第五减重凹槽、第六减重凹槽和第七减重凹槽,进一步减轻第二本体的强度,第三减重凹槽的边界通过第二加强筋支撑,第四减重凹槽的边界通过第二加强筋支撑,第五减重凹槽的边界通过第二加强筋支撑,第六减重凹槽的边界通过第二加强筋支撑,第七减重凹槽的边界通过第二加强筋支撑,多个第二加强筋能够保证第二本体的稳定性,避免第二本体出现应力集中,同时,也能够保证第二本体不变形。
第二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托板、第二托板、第三托板和第四托板,第一托板、第二托板、第三托板和第四托板收尾依次相接形成方形托架,通过方形托架与发动机相连;第二本体的另一侧设有第五托板和第六托板,第五托板与第六托板平行布置,第五托板与第六托板之间形成一端开口的连接架,连接架上开有螺纹通孔,连接架通过螺栓与汽车大架相连。
为了加强第三托板和第四托板的连接强度,第三托板和第四托板之间通过第三弧形筋板支撑,为了进一步减轻左前接梁的重量,第三弧形筋板上开有第一条形减重孔和第一减重通孔。
方形托架内设有环形凸台,为了保证环形凸台的结构强度,环形凸台与第一托板之间通过撑条相连,环形凸台与第二托板之间通过撑条相连,环形凸台与第三托板之间通过撑条相连,环形凸台与第四托板之间通过撑条相连,相邻的撑条之间形成弧形减重通孔,弧形减重通孔能够进一步减轻方形托架的重量。
第五托板设有四个第二凸台,第二凸台上开有第二通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一体浇铸成型和机械切削,加工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多个部件之间的加工误差少,装配精度高,节省了制造成本,承载能力强,结构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侧视状态下,第一本体与第一连接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第一本体,11为第一本体螺纹通孔,12为第一减重凹槽,13为第一加强筋,14为第一凸台,15为第一通孔,2为第一连接部,21为第二减重凹槽,22为圆形凸台,23为第一螺纹通孔,24为减重通槽,25为耳板,26为第二螺纹通孔,27为第三螺纹通孔,3为第二本体,31为第三减重凹槽,32为第四减重凹槽,33为第五减重凹槽,34为第六减重凹槽,35为第七减重凹槽,36为第二加强筋,41为第一托板,42为第二托板,43为第三托板,44为第四托板,45为方形托架,451为环形凸台,452为撑条,453为弧形减重通孔,46为第五托板,461为第二凸台,462为第二通孔,47为第六托板,48为连接架,49为第三弧形筋板,491为第一条形减重孔,492为第一减重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载重汽车左前接梁,包括包括第一本体1,第一本体1上开有第一本体螺纹通孔11,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第一本体1上开有多个第一减重凹槽12,为了避免应力集中,多个第一减重凹槽12顺着第一本体1的结构布置,减轻了第一本体1的重量。为了避免第一减重凹槽12开裂和变形,第一减重凹槽12的边界通过第一加强筋13支撑;相互交叉的第一加强筋13的交叉点处布置有第一凸台14,相邻的第一加强筋13与第凸台之间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在第一凸台14的中心处同心开设第一通孔15,圆形的第一通孔15能够进一步减轻第一凸台14的重量。
第一本体1的底部连有第一连接部2,在保证第一本体1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在第一连接部2上开有布置有第二减重凹槽21,为了避免应力集中,第二减重凹槽21顺着第一连接部2的结构布置,第一连接部2的下部设有两个圆形凸台22,每个圆形凸台22上均开有第一螺纹通孔23,螺栓穿过第一螺纹通孔23后与车架本体相连。两个圆形凸台22之间留有减重通槽24,减重通槽24的下部开口,第一连接部2的一次开有耳板25,耳板25上开有第二螺纹通孔26和第三螺纹通孔27,螺栓穿过第二螺纹通孔26、第三螺纹通孔27后与其他零部件相连。
第一本体1的一侧连有第二本体3,在保证第二本体3结构强度的前提下,所述第二本体3上设有第三减重凹槽31、第四减重凹槽32、第五减重凹槽33、第六减重凹槽34和第七减重凹槽35,进一步减轻第二本体3的强度,第三减重凹槽31的边界通过第二加强筋36支撑,第四减重凹槽32的边界通过第二加强筋36支撑,第五减重凹槽33的边界通过第二加强筋36支撑,第六减重凹槽34的边界通过第二加强筋36支撑,第七减重凹槽35的边界通过第二加强筋36支撑,多个第二加强筋36能够保证第二本体3的稳定性,避免第二本体3出现应力集中,同时,也能够保证第二本体3不变形。
第二本体3的一侧设有第一托板41、第二托板42、第三托板43和第四托板44,第一托板41、第二托板42、第三托板43和第四托板44收尾依次相接形成方形托架45,通过方形托架45与发动机相连;第二本体3的另一侧设有第五托板46和第六托板47,第五托板46与第六托板47平行布置,第五托板46与第六托板47之间形成一端开口的连接架48,连接架48上开有螺纹通孔,连接架48通过螺栓与汽车大架相连。
为了加强第三托板43和第四托板44的连接强度,第三托板43和第四托板44之间通过第三弧形筋板49支撑,为了进一步减轻左前接梁的重量,第三弧形筋板49上开有第一条形减重孔491和第一减重通孔492。
方形托架45内设有环形凸台451,为了保证环形凸台451的结构强度,环形凸台451与第一托板41之间通过撑条452相连,环形凸台451与第二托板42之间通过撑条452相连,环形凸台451与第三托板43之间通过撑条452相连,环形凸台451与第四托板44之间通过撑条452相连,相邻的撑条452之间形成弧形减重通孔453,弧形减重通孔453能够进一步减轻方形托架45的重量。
第五托板46设有四个第二凸台461,第二凸台461上开有第二通孔462。
本实用新型一体浇铸成型和机械切削,加工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多个部件之间的加工误差少,装配精度高,节省了制造成本,承载能力强,结构稳定性好。
鉴于重型卡车的前端空间狭、管线众多和管线布置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紧凑型结构布置,本实用新型分别与车身前悬置支架、冷却系统支架、脚踏支架、转向器支架、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前悬架支架、前拖车钩连接,可以为相关系统让出很大空间,提高了电气线束、制动管路布置的合理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载重汽车左前接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体(1),所述第一本体(1)上开有第一本体螺纹通孔(11),所述第一本体(1)上开有多个第一减重凹槽(12),第一减重凹槽(12)的边界通过第一加强筋(13)支撑,相互交叉的第一加强筋(13)的交叉点处布置有第一凸台(14),所述第一凸台(14)的中心处同心开有第一通孔(15);
所述第一本体(1)的底部连有第一连接部(2),所述第一连接部(2)上开有布置有第二减重凹槽(21),所述第一连接部(2)的下部设有两个圆形凸台(22),每个所述圆形凸台(22)上均开有第一螺纹通孔(23),两个圆形凸台(22)之间留有减重通槽(24),减重通槽(24)的下部开口,所述第一连接部(2)的一次开有耳板(25),耳板(25)上开有第二螺纹通孔(26)和第三螺纹通孔(27);
所述第一本体(1)的一侧连有第二本体(3),所述第二本体(3)上设有第三减重凹槽(31)、第四减重凹槽(32)、第五减重凹槽(33)、第六减重凹槽(34)和第七减重凹槽(35),第三减重凹槽(31)的边界通过第二加强筋(36)支撑,第四减重凹槽(32)的边界通过第二加强筋(36)支撑,第五减重凹槽(33)的边界通过第二加强筋(36)支撑,第六减重凹槽(34)的边界通过第二加强筋(36)支撑,第七减重凹槽(35)的边界通过第二加强筋(36)支撑;
所述第二本体(3)的一侧设有第一托板(41)、第二托板(42)、第三托板(43)和第四托板(44),第一托板(41)、第二托板(42)、第三托板(43)和第四托板(44)收尾依次相接形成方形托架(45),所述第二本体(3)的另一侧设有第五托板(46)和第六托板(47),所述第五托板(46)与第六托板(47)平行布置,第五托板(46)与第六托板(47)之间形成一端开口的连接架(4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重汽车左前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托板(43)和第四托板(44)之间通过第三弧形筋板(49)支撑,所述第三弧形筋板(49)上开有第一条形减重孔(491)和第一减重通孔(49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重汽车左前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托架(45)内设有环形凸台(451),所述环形凸台(451)与第一托板(41)之间通过撑条(452)相连,所述环形凸台(451)与第二托板(42)之间通过撑条(452)相连,所述环形凸台(451)与第三托板(43)之间通过撑条(452)相连,所述环形凸台(451)与第四托板(44)之间通过撑条(452)相连,相邻的撑条(452)之间形成弧形减重通孔(45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载重汽车左前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托板(46)设有四个第二凸台(461),所述第二凸台(461)上开有第二通孔(462)。
CN202022739996.1U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载重汽车左前接梁 Active CN213676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9996.1U CN213676903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载重汽车左前接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9996.1U CN213676903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载重汽车左前接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76903U true CN213676903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35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39996.1U Active CN213676903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载重汽车左前接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7690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9402A (zh) * 2021-10-26 2022-01-04 湖北文理学院 一体化式前伸梁及重型汽车
CN115354290A (zh) * 2022-09-01 2022-11-18 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 一种放射性靶件的制造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9402A (zh) * 2021-10-26 2022-01-04 湖北文理学院 一体化式前伸梁及重型汽车
CN115354290A (zh) * 2022-09-01 2022-11-18 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 一种放射性靶件的制造方法及系统
CN115354290B (zh) * 2022-09-01 2024-01-23 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 一种放射性靶件的制造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62065B1 (en) Integral body of ultra-micro pure electric vehicle at low speed
CN213676903U (zh) 一种载重汽车左前接梁
CN110203284B (zh) 一种空心铸铝与铝型材焊接的副车架
CN202923715U (zh)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及相应的汽车
CN112810697A (zh) 一种挤压型材和铸造组合型电动车前副车架
CN111746645A (zh) 一种轻量化车架前端连接支架
CN213108963U (zh) 一种电池包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6034655U (zh) 一种轻量化轻卡车架总成
CN103407495B (zh) 一种汽车转向柱和转向支撑横梁的连接支架
CN113460168B (zh) 一种重型卡车集成式前端附件
CN212149011U (zh) 一种乘用车用螺接前副车架
CN201305086Y (zh) 变截面大弯梁车架结构
CN209159805U (zh) 一种铝合金铸造加铝合金型材焊接五连杆后副车架
CN209988000U (zh) 一种空心铸铝与铝型材焊接的前副车架
CN208325420U (zh) 一种新型集成结构的驾驶室后悬支架
CN210139759U (zh) 一种悬架用轻量化均衡梁体总成
CN200988451Y (zh) 四点定位式自卸汽车尾灯支架
CN205292825U (zh) 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置托架及重型卡车
CN218750989U (zh) 一种重卡的转向节臂
CN219115562U (zh) 一种重型汽车用前部集成式大铸件
CN110588781A (zh) 一种高形态多用模块化后副车架
CN214057213U (zh) 一种载重汽车的左发动机支架
CN213676286U (zh) 一种载重汽车前悬支架
CN203358265U (zh) 一种多功能前减震器支架
CN214084438U (zh) 一种分体焊接式后副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