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45445U - 一种自动切换折弯圆角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切换折弯圆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45445U
CN213645445U CN202022214647.8U CN202022214647U CN213645445U CN 213645445 U CN213645445 U CN 213645445U CN 202022214647 U CN202022214647 U CN 202022214647U CN 213645445 U CN213645445 U CN 2136454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upper die
seat
fine adjustment
adjustment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1464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彬彬
蓝福寿
陈敏
陈建周
曾小琳
张振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precis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precis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precis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precis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1464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454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454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454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动切换折弯圆角装置,包括主夹端上层部件、主夹端下层部件及折弯模具;主夹端上层部件包括固定座、上模具座、升降机构及旋转换向机构,上模具座设置在固定座上,升降机构设置在固定座上,升降机构与上模具座连接并驱使上模具座上升或者下降,旋转换向机构设置在固定座上,旋转换向机构与上模具座连接并驱使上模具座转动;主夹端下层部件包括下模具座,下模具座内形成插槽;折弯模具一端固定在上模具座内,折弯模具另一端能够插入插槽而固定,折弯模具上形成多个不同的折弯圆角,转动折弯模具而切换不同的折弯圆角。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不同厚度的母排自动切换的折弯圆角,使得折弯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切换折弯圆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板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切换折弯圆角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金属板件如母排在制作过程中通常需要折弯,以制作出符合标准的母排,便于母排的安装及应用。母排又称铜母排或铜汇流排,是由铜材质制作的,截面为矩形或倒角矩形的长导体,其在电路中起输送电流和连接电气设备的作用。母排在电气设备的成套配电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金属板件如母排在进行折弯时,通常利用折弯机进行折弯,且在折弯过程中不同厚度的母排对应着不同的折弯圆角。折弯机折弯时,折弯机的折弯模具夹紧母排以便于折弯。然而,传统的折弯机不能快速更换折弯模具,不能自动切换折弯圆角,影响折弯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动切换折弯圆角装置,其能够根据不同厚度的母排自动切换的折弯圆角,使得折弯效果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自动切换折弯圆角装置,包括主夹端上层部件、主夹端下层部件及折弯模具;
主夹端上层部件包括固定座、上模具座、升降机构及旋转换向机构,上模具座设置在固定座上,升降机构设置在固定座上,升降机构与上模具座连接并驱使上模具座上升或者下降,旋转换向机构设置在固定座上,旋转换向机构与上模具座连接并驱使上模具座转动;
主夹端下层部件包括下模具座,下模具座内形成插槽;
折弯模具一端固定在上模具座内,折弯模具另一端能够插入插槽而固定,折弯模具上形成多个不同的折弯圆角,转动折弯模具而切换不同的折弯圆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切换折弯圆角装置,在需切换折弯圆角时,升降机构驱使上模具座上升,以使设置在上模具座的折弯模具同步上升,接着,旋转换向机构驱使上模具座转动,上模具座转动带动折弯模具转动,折弯模具转动以切换至所需的折弯圆角,然后,升降机构驱使上模具座下降,以使设置在上模具座的折弯模具同步下降,折弯模具下降至折弯模具另一端插入下模具座的插槽而固定,从而完成切换折弯圆角。因此,本实用新型自动切换的折弯圆角,以使折弯效果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自动切换折弯圆角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主夹端上层部件还包括微调机构及死点连杆夹紧机构,微调机构设置在固定座上,微调机构与上模具座连接并驱使上模具座左右移动,死点连杆夹紧机构设置在固定座上,死点连杆夹紧机构与微调机构连接,以控制微调机构移动。
进一步,上模具座包括第一上模具座及第二上模具座,第一上模具座与第二上模具座相对设置,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机构及第二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一上模具座连接,第二升降机构与第二上模具座连接,微调机构包括第一微调机构及第二微调机构,第一微调机构与第一上模具座连接,第二微调机构与第二上模具座连接,死点连杆夹紧机构一侧与第一微调机构连接,死点连杆夹紧机构另一侧与第二微调机构连接。
进一步,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减速器、齿轮及齿条;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固定座上,减速器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齿轮与第一驱动电机的活动端连接,齿条设置在上模具座上,齿条与齿轮啮合。
进一步,微调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及第一丝杆,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固定座上,第一主动轮与第二驱动电机连接并由第二驱动电机驱使其转动,第一从动轮与第一主动轮啮合,第一丝杆一端与第一从动轮连接,第一丝杆另一端连接上模具座。
进一步,死点连杆夹紧机构包括气缸、连接板、连接轴、连接杆、铰接杆、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连接座及第三连接件,气缸设置在固定座上,连接板与气缸的活动端连接,连接轴一端与连接板连接,连接杆一端与连接轴另一端连接,铰接杆一端与连接杆另一端铰接,铰接杆另一端铰接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一端与第二连接件铰接,第二连接件连接连接座、连接座连接微调机构,第三连接件一端与第一连接件另一端铰接,第三连接件另一端与固定座铰接。
进一步,主夹端下层部件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电机、第二主动轮、连接皮带、第二从动轮及第二丝杆;第二主动轮与第三驱动电机的活动端连接,连接皮带连接第二主动轮及第二从动轮,第二从动轮连接第二丝杆一端,第二丝杆另一端下模具座。
进一步,折弯模具包括本体;本体侧部形成N个折弯面,N个折弯面中每两个相邻的折弯面之间形成折弯圆角,以使N个折弯面形成N个折弯圆角,每一折弯圆角大小不一致;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进一步,本体侧部形成三个折弯面,三个折弯面分别为第一折弯面、第二折弯面及第三折弯面,第一折弯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二折弯面所在的平面相交,并且相交后所形成的角度为六十度;第一折弯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三折弯面所在的平面相交,并且相交后所形成的角度为六十度。
进一步,本体上部形成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为本体一端向上延伸形成的圆柱,本体下部形成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为本体另一端向下延伸形成的多边形棱柱,第一安装部安装于上模具座,第二安装部插入下模具座的插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切换折弯圆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夹端上层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夹端上层部件的分解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夹端下层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弯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切换折弯圆角装置安装于折弯机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主夹端上层部件1、固定座11、上模具座12、升降机构13、第一驱动电机131、减速器132、齿轮133、齿条134、旋转换向机构14、微调机构15、第二驱动电机151、第一主动轮152、第一从动轮153、第一丝杆154、死点连杆夹紧机构16、气缸161、连接板162、连接轴163、连接杆164、铰接杆165、第一连接件166、第二连接件167、连接座168、第三连接件169;
主夹端下层部件2、下模具座21、插槽211、驱动机构22、第三驱动电机221、第二主动轮222、连接皮带223、第二从动轮224、第二丝杆225;
折弯模具3、折弯圆角31、本体32、折弯面321、第一安装部322、第二安装部3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切换折弯圆角装置,包括主夹端上层部件1、主夹端下层部件2及折弯模具3。
主夹端上层部件1包括固定座11、上模具座12、升降机构13及旋转换向机构14,上模具座12设置在固定座11上,升降机构13设置在固定座11上,升降机构13与上模具座12连接并驱使上模具座12上升或者下降,旋转换向机构14设置在固定座11上,旋转换向机构14与上模具座12连接并驱使上模具座12转动。
主夹端下层部件2包括下模具座21,下模具座21内形成插槽211;折弯模具3一端固定在上模具座12内,折弯模具3另一端能够插入插槽211而固定,折弯模具3上形成多个不同的折弯圆角31,转动折弯模具3而切换不同的折弯圆角31。
在需切换折弯圆角31时,升降机构13驱使上模具座12上升,以使设置在上模具座12的折弯模具3同步上升,接着,旋转换向机构14驱使上模具座12转动,上模具座12转动带动折弯模具3转动,折弯模具3转动以切换至所需的折弯圆角31,然后,升降机构13驱使上模具座12下降,以使设置在上模具座12的折弯模具3同步下降,折弯模具3下降至折弯模具3另一端插入下模具座21的插槽211而固定,从而完成切换折弯圆角31。因此,本实用新型自动切换的折弯圆角31,以使折弯效果好。本示例中,旋转换向机构14包括旋转电机,旋转电机与上模具座12连接,以驱使上模具座12转动。
可选地,主夹端上层部件1还包括微调机构15及死点连杆夹紧机构16,微调机构15设置在固定座11上,微调机构15与上模具座12连接并驱使上模具座12左右移动,死点连杆夹紧机构16设置在固定座11上,死点连杆夹紧机构16与微调机构15连接,以控制微调机构15移动。
微调机构15驱使上模具座12左右移动,以驱使折弯模具3左右移动,以使折弯模具3有效夹紧母排,同时,死点连杆夹紧机构16与微调机构15连接,防止微调机构15在母排折弯过程中产生位移,且母排在折弯过程中可以卸除折弯产生的作用力,从而提高折弯效果。
作为一个示例,上模具座2可以包括第一上模具座及第二上模具座,第一上模具座与第二上模具座相对设置,升降机构13可以包括第一升降机构及第二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一上模具座连接,第二升降机构与第二上模具座连接,微调机构15可以包括第一微调机构及第二微调机构,第一微调机构与第一上模具座连接,第二微调机构与第二上模具座连接,死点连杆夹紧机构16一侧与第一微调机构连接,死点连杆夹紧机构16另一侧与第二微调机构连接。
在折弯时,通常使用第一折弯模具及第二折弯模具夹紧母排而折弯,安装时,可将第一模具安装于第一上模具座,第二模具安装于第二上模具座,如此,方便调节两模具之间的距离,两模具靠近而夹紧,远离而方便将折弯后的母排输出。
作为一个示例,升降机构13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31、减速器132、齿轮133及齿条134;第一驱动电机131设置在固定座11上,减速器132与第一驱动电机131连接,齿轮133与第一驱动电机131的活动端连接,齿条134设置在上模具座2上,齿条134与齿轮133啮合。
当上模具座12需上升时,第一驱动电机131驱使齿轮133正方向转动,齿轮133正方向转动带动齿条134上升,齿条134上升连同上模具座12同步上升;当上模具座2需下降时,第一驱动电机131驱使齿轮133反方向转动,齿轮133反方向转动带动齿条134下降,齿条134下降连同上模具座12同步下降。本示例中,第一驱动电机131优选为伺服电机,减速器132优选为涡轮蜗杆减速器。伺服电机通过涡轮蜗杆减速器输出,涡轮蜗杆减速器通常带有自锁性能,使得可以防止掉电时模具脱落,提高安全性。
在一些示例中,微调机构15包括第二驱动电机151、第一主动轮152、第一从动轮153及第一丝杆154,第二驱动电机151设置在固定座11上,第一主动轮152与第二驱动电机151连接并由第二驱动电机151驱使其转动,第一从动轮153与第一主动轮152啮合,第一丝杆154一端与第一从动轮152连接,第一丝杆154另一端连接上模具座12。当上模具座12需移动时,第二驱动电机151驱使第一主动轮152转动,第一主动轮152转动驱使第一从动轮153转动,第一从动轮153转动驱使第一丝杆154转动,第一丝杆154转动而使上模具座12移动。
作为一个示例,死点连杆夹紧机构16包括气缸161、连接板162、连接轴163、连接杆164、铰接杆165、第一连接件166、第二连接件167、连接座168及第三连接件169,气缸161设置在固定座11上,连接板162与气缸161的活动端连接,连接轴163一端与连接板162连接,连接杆164一端与连接轴163另一端连接,铰接杆165一端与连接杆164另一端铰接,铰接杆165另一端铰接第一连接件166,第一连接件166一端与第二连接件167铰接,第二连接件167连接连接座168、连接座168连接微调机构15,第三连接件169一端与第一连接件166另一端铰接,第三连接件169另一端与固定座11铰接。本示例中,连接轴163、连接杆164、铰接杆165、第一连接件166、第二连接件167、连接座168、第三连接件169均设置为两个,两连接轴163、连接杆164、铰接杆165、第一连接件166、第二连接件167、连接座168及第三连接件169沿气缸161两侧对称设置。
也就是说,连接板162与气缸161的活动端连接,其中一连接轴163连接于连接板162一端,另一连接轴163连接于连接板162另一端,两连接轴163、连接杆164、铰接杆165、第一连接件166、第二连接件167、连接座168及第三连接件169沿气缸161两侧对称设置,以有效控制第一微调机构及第二微调机构的移动。
气缸161的活动端收缩时,带动连接板162向内运动,连接板162向内运动带动连接轴163、连接杆164及铰接杆165向内运动,以使第二连接件167推动连接座168向内移动,此时,气缸161的活动端保持不动,防止连接座168产生位移,使得折弯模具3有效对母排进行夹紧,并有效卸除在折弯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力。而气缸161的活动端伸长时,带动连接板162向外运动,连接板162向外运动带动连接轴163、连接杆164及铰接杆165向外运动,以使第二连接件167推动连接座168向外移动,打破死点以方便折弯后的母排输出。
在一些示例中,主夹端下层部件2还包括驱动机构22,驱动机构22包括第三驱动电机221、第二主动轮222、连接皮带223、第二从动轮224及第二丝杆225;第二主动轮222与第三驱动电机221的活动端连接,连接皮带223连接第二主动轮222及第二从动轮224,第二从动轮224连接第二丝杆225一端,第二丝杆225另一端下模具座21。
当下模具座21需移动时,第三驱动电机221驱使第二主动轮222转动,第二主动轮222转动通过连接皮带223带动第二从动轮224转动,第二从动轮224转动带动第二丝杆225转动,第二丝杆225转动而驱使下模具座21移动,以调整折弯模具3的位置,方便母排夹紧折弯及折弯后的输送。
在一些示例中,折弯模具3包括本体32;本体32侧部形成N个折弯面321,N个折弯面321中每两个相邻的折弯面321之间形成折弯圆角31,以使N个折弯面321形成N个折弯圆角31,每一折弯圆角31大小不一致;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在使用该折弯模具3时,将两个折弯模具3对称设置,两折弯面321之间插入母排并夹紧母排,然后两折弯模具3旋转而将母排进行折弯,由于每一折弯圆角31大小不一致,使得可以根据不同厚度的母排选择不同的折弯圆角31,使得折弯效果好。
本示例中,本体32侧部形成三个折弯面321,三个折弯面321分别为第一折弯面、第二折弯面及第三折弯面,第一折弯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二折弯面所在的平面相交,并且相交后所形成的角度为六十度;第一折弯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三折弯面所在的平面相交,并且相交后所形成的角度为六十度。如此,使得使本体32大致呈正三棱柱,也就是说,折弯圆角31可以由正三棱柱的侧棱演化而成,正三棱柱便于生产及制作。当然,本示例中的三棱柱不限于正三棱柱,也可以为普通的三棱柱。
为了方便本体32调整不同的折弯圆角31,本体32上部形成第一安装部322,第一安装部322为本体32一端向上延伸形成的圆柱,本体32下部形成第二安装部323,第二安装部323为本体32另一端向下延伸形成的多边形棱柱,第一安装部322安装于上模具座12,第二安装部323插入下模具座21的插槽211。其中,多边形棱柱优选为正六边形棱柱。当母排厚度不一致时,旋转本体32,而调整至不同的折弯圆角31,使得折弯圆角31与母排厚度相适应,便于母排的折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切换折弯圆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夹端上层部件、主夹端下层部件及折弯模具;
主夹端上层部件包括固定座、上模具座、升降机构及旋转换向机构,上模具座设置在固定座上,升降机构设置在固定座上,升降机构与上模具座连接并驱使上模具座上升或者下降,旋转换向机构设置在固定座上,旋转换向机构与上模具座连接并驱使上模具座转动;
主夹端下层部件包括下模具座,下模具座内形成插槽;
折弯模具一端固定在上模具座内,折弯模具另一端能够插入插槽而固定,折弯模具上形成多个不同的折弯圆角,转动折弯模具而切换不同的折弯圆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切换折弯圆角装置,其特征在于:主夹端上层部件还包括微调机构及死点连杆夹紧机构,微调机构设置在固定座上,微调机构与上模具座连接并驱使上模具座左右移动,死点连杆夹紧机构设置在固定座上,死点连杆夹紧机构与微调机构连接,以控制微调机构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切换折弯圆角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模具座包括第一上模具座及第二上模具座,第一上模具座与第二上模具座相对设置,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机构及第二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一上模具座连接,第二升降机构与第二上模具座连接,微调机构包括第一微调机构及第二微调机构,第一微调机构与第一上模具座连接,第二微调机构与第二上模具座连接,死点连杆夹紧机构一侧与第一微调机构连接,死点连杆夹紧机构另一侧与第二微调机构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切换折弯圆角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减速器、齿轮及齿条;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固定座上,减速器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齿轮与第一驱动电机的活动端连接,齿条设置在上模具座上,齿条与齿轮啮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切换折弯圆角装置,其特征在于:微调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及第一丝杆,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固定座上,第一主动轮与第二驱动电机连接并由第二驱动电机驱使其转动,第一从动轮与第一主动轮啮合,第一丝杆一端与第一从动轮连接,第一丝杆另一端连接上模具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切换折弯圆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死点连杆夹紧机构包括气缸、连接板、连接轴、连接杆、铰接杆、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连接座及第三连接件,气缸设置在固定座上,连接板与气缸的活动端连接,连接轴一端与连接板连接,连接杆一端与连接轴另一端连接,铰接杆一端与连接杆另一端铰接,铰接杆另一端铰接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一端与第二连接件铰接,第二连接件连接连接座、连接座连接微调机构,第三连接件一端与第一连接件另一端铰接,第三连接件另一端与固定座铰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切换折弯圆角装置,其特征在于:主夹端下层部件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电机、第二主动轮、连接皮带、第二从动轮及第二丝杆;第二主动轮与第三驱动电机的活动端连接,连接皮带连接第二主动轮及第二从动轮,第二从动轮连接第二丝杆一端,第二丝杆另一端下模具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切换折弯圆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折弯模具包括本体;本体侧部形成N个折弯面,N个折弯面中每两个相邻的折弯面之间形成折弯圆角,以使N个折弯面形成N个折弯圆角,每一折弯圆角大小不一致;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切换折弯圆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本体侧部形成三个折弯面,三个折弯面分别为第一折弯面、第二折弯面及第三折弯面,第一折弯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二折弯面所在的平面相交,并且相交后所形成的角度为六十度;第一折弯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三折弯面所在的平面相交,并且相交后所形成的角度为六十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切换折弯圆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本体上部形成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为本体一端向上延伸形成的圆柱,本体下部形成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为本体另一端向下延伸形成的多边形棱柱,第一安装部安装于上模具座,第二安装部插入下模具座的插槽。
CN202022214647.8U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自动切换折弯圆角装置 Active CN2136454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14647.8U CN213645445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自动切换折弯圆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14647.8U CN213645445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自动切换折弯圆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45445U true CN213645445U (zh) 2021-07-09

Family

ID=76699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14647.8U Active CN213645445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自动切换折弯圆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454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032541U (zh) 一种铜排折弯设备
CN101537459B (zh) 一种波纹片压制模具及波纹片生产系统
CN115664139B (zh) 一种发卡电机定子多线型扁铜线成型设备
CN213645445U (zh) 一种自动切换折弯圆角装置
CN110480702B (zh) 一种排母接线端子生产设备和排母接线端子的裁切方法
CN112792207A (zh) 防止材料冲断断料弯曲的方法
CN115411901A (zh) 新能源电机发卡线型多规格自动成型装置
US20110203341A1 (en) Corrugated fin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JP3034487B2 (ja) 冷蔵庫の外箱用鉄板ベンディング装置とベンディング方法
CN213645572U (zh) 一种折弯模具定位与快换装置
CN110576098B (zh) 一种结合模具的压线框自动折弯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11014399A (zh) 一种铜铝接线夹制造加工方法
CN109454186A (zh) 一种全自动铁杆校直打点弯折成型机
CN214977247U (zh) 一种折弯过渡夹持装置
CN213134880U (zh) 一种用于多种d型扣的折弯加工装置
CN115815453A (zh) 散热器固定支架成型加工设备
CN210450382U (zh) 一种冲压稳定的冲压设备
CN110038963B (zh) 日字管的成型方法及成型模具
CN212598157U (zh) 一种冷柜围板端部迷宫成型装置
CN210120312U (zh) 一种压接装置及线束加工设备
CN207563514U (zh) 一种自动分铝基板设备
CN209614095U (zh) 一种全自动铁杆校直打点弯折成型机
CN220216303U (zh) 一种极耳整形装置
CN212577269U (zh) 片材精密立体成型无级控速装置
CN117020068B (zh) 一种微型变压器焊接线头的弯剪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Putian

Inventor after: Zeng Binbin

Inventor after: Lan Fushou

Inventor after: Chen Min

Inventor after: Chen Jianzhou

Inventor after: Zeng Xiaolin

Inventor after: Zhang Zhenzhong

Inventor before: Zeng Binbin

Inventor before: Lan Fushou

Inventor before: Chen Min

Inventor before: Chen Jianzhou

Inventor before: Zeng Xiaolin

Inventor before: Zhang Zhenzho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