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95451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395451U CN213395451U CN202022332647.8U CN202022332647U CN213395451U CN 213395451 U CN213395451 U CN 213395451U CN 202022332647 U CN202022332647 U CN 202022332647U CN 213395451 U CN213395451 U CN 2133954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inforcement
- bottom shell
- cooking appliance
- bracket
- appliance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5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547 stew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目前烹饪器具的壳体强度低且易变形的问题,该烹饪器具包括底壳(10)和面板,面板盖合在底壳(10)上,面板和底壳(10)共同围成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电子元件和至少一个安装支架(20),电子元件连接在安装支架(20)上;底壳(10)具有加强部,安装支架(20)位于至少部分加强部上。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提高底壳的强度,保证烹饪器具中电子元件安装的稳定性,提高烹饪器具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烹饪器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厨具,用于烹煮食物。常用的烹饪器具包括电磁炉、电饭煲、电炒锅和电炖锅等。
目前,一般烹饪器具包括底壳和面板,面板盖合在底壳上,面板和底壳共同围成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多个器件,例如加热件、电源板和散热风机。加热件可以为线圈盘或发热盘,通电后为面板上方的锅具加热。散热风机工作,为容置腔中电子元件进行散热,保证烹饪器具工作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加热件和散热风机均与电源板电性连接,以通过电源板控制加热件和散热风机的工作状态。其中,底壳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和下盖,面板盖合在上盖上,下盖的底壁为平板结构,底壁上设置有支架,支架用于固定电源板,加热件和散热风机。
然而,现有的底壳结构强度较低,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形变,影响容置腔中器件设置的稳定性,降低了烹饪器具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能够有效提高底壳的强度,保证烹饪器具中电子元件安装的稳定性,提高烹饪器具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壳和面板,面板盖合在底壳上,面板和底壳共同围成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电子元件和至少一个安装支架,电子元件连接在安装支架上。
底壳具有加强部,安装支架位于至少部分加强部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底壳和面板,利用底壳和面板围成的容置腔,便于在容置腔中设置烹饪器具的电子元件,以提高电子元件的安装稳定性。通过在容置腔中设置安装支架,电子元件连接在安装支架上,可以减小电子元件在容置腔中的安装难度,同时减小电子元件与底壳的相互干扰。通过在底壳上设置加强部,利用加强部增加底壳的机械强度,同时将安装支架设置在至少部分加强部上,从而避免电子元件的安装引起底壳的形变,提高了电子元件安装的稳定性,并且保证烹饪器具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上述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加强部包括第一加强部,第一加强部为设置在底壳的内壁面上的凸起,凸起的端部朝向面板。
安装支架位于至少部分第一加强部上。
这样的设置可以利用凸起的第一加强部缓冲电子元件对底壳向下的冲击力,从而起到增加底壳机械强度的效果。
在上述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至少部分底壳朝向容置腔一侧凸出,并在底壳的内壁面一侧形成凸起的第一加强部。
这样的设置可以在底壳制造过程中即可完成第一加强部的形成,从而减小第一加强部的制造难度,提高底壳的机械强度和增强效果。
在上述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第一加强部包括加强部本体和连接在加强部本体上的辅助加强部。
安装支架位于加强部本体上。
这样的设置可以利用辅助加强部增加加强部本体的机械强度,从而保证安装支架的设置稳定性以及电子元件的安装稳定性。
在上述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电子元件在底壳上的投影覆盖底壳的第一区域,加强部本体位于第一区域的外周缘处。
这样的设置可以利用加强部本体的位置对电子元件在容置腔中的安装位置起到指示作用,同时优化烹饪器具外表的美观性。
在上述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第一区域为圆形区域,加强部本体位于圆形区域的外周缘处,辅助加强部沿圆形区域的外周缘分布。
辅助加强部与圆形区域的外周缘重合。
这样的设置可以增加第一加强部的加强效果,同时提高烹饪器具的外表的美观性。
在上述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安装支架和加强部本体均有多个,多个安装支架和多个加强部本体一一对应设置,且多个加强部本体在第一区域的外周缘上间隔分布。
这样的设置可以从电子元件外周缘的各个方向上对电子元件径向安装,同时提高安装的稳定性。
在上述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辅助加强部为圆环状。
或,辅助加强部为弧段状,辅助加强部有多个,多个辅助加强部与多个加强部本体一一对应的连接,多个辅助加强部在圆形区域的外周缘上间隔分布。
这样的设置可以提高辅助加强部对加强部本体的辅助加强效果。
在上述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加强部包括第二加强部,第二加强部位于第一区域内,第二加强部和第一加强部之间具有间距。
第二加强部的中心与第一区域的中心位于同一点。
这样的设置可以结合第二加强部和第一加强部,从而提高底壳的加强效果。
在上述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至少部分底壳背离容置腔一侧凸出,并在底壳的内壁面一侧形成凹陷的第二加强部。
这样的设置不仅可以利用第二加强部增加底壳的强度,同时第二加强部的凹陷区域可以形成避让区域,从而增加容置腔中的安装空间,优化容置腔中电子元件的安装效果。
在上述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电子元件为加热盘,底壳为金属件。
在上述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加热盘的中部设置有测温件,测温件的下表面低于加热盘的下表面,测温件在底壳的底壁上的投影位于第二加强部的所在区域内。
这样的设置可以利用第二加强部的凹陷区域形成对测温件的避让区域,保证加热盘设置的稳定性。
在上述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加热盘的外周缘上与第一支架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件,安装件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一支架穿过安装孔。
安装件和第一支架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安装件和第一支架。
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加热盘在安装时,抵紧面板的下表面,从而避免在使用或移取过程中发生晃动,提高加热盘装配的稳定性。
在上述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二支架,第二支架的上表面低于第一支架的上表面。
加热盘上设置有抵接部,加热盘下移,抵接部抵接第二支架的上表面。
第二支架的上表面与抵接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测温件与第二加强部之间的距离。
这样的设置可以限制加热盘在容置腔中下移的位置,从而避免加热盘下移与底壳发生碰撞,保证加热盘和底壳的使用稳定性,延长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第一加强部相对于底壳的底壁的其余部分的凸起高度的范围为1-4mm,或,第一加强部相对于底壳的底壁的其余部分的凸起高度为1.2mm。
和/或,第二加强部相对于底壳的底壁的其余部分的凹陷深度的范围为1-4mm,或,第二加强部相对于底壳的底壁的其余部分的凹陷深度为2mm。
这样的设置可以增加底壳的强度,同时避免烹饪器具整体厚度过大,从而优化烹饪器具的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壳和加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壳和加热盘的第一剖面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壳和安装支架(包括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壳和安装支架(不包括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壳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壳和加热盘的第二剖面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底壳;
11-第一加强部;
111-加强部本体;
112-辅助加强部;
12-第一区域;
13-第二加强部;
20-安装支架;
21-第一支架;
22-第二支架;
23-支架座;
24-弹性件;
30-加热盘;
31-测温件;
32-抵接部;
33-安装件。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的烹饪器具中,面板盖合在底壳上,面板和底壳共同围成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多个器件,例如加热件、电源板和散热风机。加热件可以为线圈盘或发热盘,通电后为面板上方的锅具加热。散热风机工作,为容置腔中电子元件进行散热,保证烹饪器具工作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加热件和散热风机均与电源板电性连接,以通过电源板控制加热件和散热风机的工作状态。其中,底壳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和下盖,面板盖合在上盖上,下盖的底壁为平板结构,底壁上设置有支架,支架用于固定电源板,加热件和散热风机。然而,现有的底壳结构强度较低,使用过程中底壳受到器件或外部结构件的冲击力和挤压力后容易发生形变,导致器件安装位置偏移,不仅影响容置腔中器件设置的稳定性,还会降低烹饪器具使用性能,影响整个烹饪器具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缩短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基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底壳和面板,利用底壳和面板围成的容置腔,便于在容置腔中设置烹饪器具的电子元件,以提高电子元件的安装稳定性。通过在容置腔中设置安装支架,电子元件连接在安装支架上,可以减小电子元件在容置腔中的安装难度,同时减小电子元件与底壳的相互干扰。通过在底壳上设置加强部,利用加强部增加底壳的机械强度,同时将安装支架设置在至少部分加强部上,从而避免电子元件的安装引起底壳的形变,提高了电子元件安装的稳定性,并且保证烹饪器具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及其使用性能,延长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壳和加热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壳和加热盘的第一剖面的剖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壳和安装支架(包括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壳和安装支架(不包括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壳的俯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壳和加热盘的第二剖面的剖面图。
参照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壳10和面板,面板盖合在底壳10上,面板和底壳10共同围成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电子元件和至少一个安装支架20,电子元件连接在安装支架20上。
底壳10具有加强部,安装支架20位于至少部分加强部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炉、电饭煲、电炒锅和电炖锅。本实施例以该烹饪器具是电陶炉为例进行说明,电陶炉的容置腔中设置有电子元件,该电子元件可以为加热盘30,散热风机,电路板和灯板等,该加热盘30可以为加热电阻丝,本实施例以电子元件为加热盘30为例进行说明。基于加热盘30重量较大,因此底壳10可以对加热盘30的安装针对性的设置加强部。
底壳10上设置的加强部上会进一步设置有安装支架20,基于安装支架20位于加强部上,因此若电子元件重量较大,对底壳10产生挤压力,或者电子元件受到晃动,对底壳10产生冲击力时,冲击力和挤压力会通过安装支架20传导至加强部的位置,基于加强部通过结构的改变,使其机械强度高于底壳10其余部分的机械强度,因此加强部能够承受安装支架20传导的冲击力和挤压力,从而避免底壳10发生形变,同时避免底壳10形变引起安装支架20以及安装支架20上的电子元件偏移,保证了底壳10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容置腔中电子元件设置的稳定性,延长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同时维持烹饪器具的使用性能。
其中,加强部包括第一加强部11,第一加强部11为设置在底壳10的内壁面上的凸起,凸起的端部朝向面板。安装支架20位于至少部分第一加强部11上。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电子元件对底壳10的作用力为向下的冲击力或挤压力,因此,将加强部设置为凸起的结构,可以有效缓冲向下的冲击力或挤压力,增强底壳10的承压能力,从而起到增加底壳10机械强度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第一加强部11相对于底壳10的底壁的其余部分的凸起高度的范围为1-4mm,当该凸起高度过大时,会导致底壳10厚度过大,以致烹饪器具的整体体积过大,并且凸起部分会影响容置腔中其余结构件的设置;而当凸起高度过小时,会影响第一加强部11的加强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部11相对于底壳10的底壁的其余部分的凸起高度为1.2mm。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上述范围内选定第一加强部11相对于底壳10的底壁的其余部分的凸起高度的具体数值。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至少部分底壳10朝向容置腔一侧凸出,并在底壳10的内壁面一侧形成凸起的第一加强部11。需要说明的是,该凸起的第一加强部11可以为底壳10发生形变产生的,形变的具体方式是朝向容置腔一侧凸出,这样的设置可以在底壳10成型过程中即可完成第一加强部11的成型,从而减少底壳10的制造流程,提高烹饪器具的制造效率。进一步地,第一加强部11与底壳10为一体结构,可以保证底壳10整体的完整性以及结构强度。
该底壳10可以为金属件,以保证底壳10的机械强度和可制造性。其中,该第一加强部11可以是底壳10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的,本实施例对第一加强部11的具体成型方式并不加以限制。
参照图5至图7所示,第一加强部11包括加强部本体111和连接在加强部本体111上的辅助加强部112。安装支架20位于加强部本体111上。
需要说明的是,该辅助加强部112连接在加强部本体111上,可以增加加强部本体111的机械强度。在使用过程中,基于安装支架20位于加强部本体111上,因此安装支架20传递的冲击力和挤压力首先传递至加强部本体111上,加强部本体111可以将该冲击力和挤压力进一步传递至辅助加强部112上,从而避免冲击力和挤压力聚集在加强部本体111上,增加第一加强部11的承压区域,避免加强部本体111发生形变,优化第一加强部11的加强效果。
参照图7所示,电子元件在底壳10上的投影覆盖底壳10的第一区域12,加强部本体111位于第一区域12的外周缘处。该第一区域12可以为圆形区域,加强部本体111位于圆形区域的外周缘处,辅助加强部112沿圆形区域的外周缘分布。辅助加强部112与圆形区域的外周缘重合。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电子元件位于容置腔的内部,用户从烹饪器具的外部无法看到电子元件的具体位置。第一区域12为圆形区域,并且加强部本体111和辅助加强部112的上述设置可以保证底壳10的外壁面上同样形成与电子元件外周缘相吻合的凹陷图案,从而根据该底壳10外壁面上的凹陷图案即可确定电子元件的形状以及电子元件在容置腔中的设置位置,以对用户起到指示的作用,并且提高烹饪器具的外表的美观性。
参照图5至图7所示,安装支架20和加强部本体111均有多个,多个安装支架20和多个加强部本体111一一对应设置,且多个加强部本体111在第一区域12的外周缘上间隔分布。需要说明的是,基于多个加强部本体111在第一区域12的外周缘上间隔分布,对应的,多个安装支架20在电子元件的外周缘上间隔分布,从而提高电子元件在安装支架20上的安装稳定性,并且每个安装支架20均对应设置在一个加强部本体111上,从而保证加强部本体111能够承受安装支架20传导的冲击力和挤压力。
其中,电子元件可以为加热盘30,基于加热盘30重量较大,并且加热盘30在使用过程中处于高温状态,因此为避免加热盘30的设置稳定,本实施例针对加强盘可以在底壳10上设置上述的加强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底壳10可以为金属件,以保证底壳10的强度和美观性。针对于此,加热盘30和底壳10之间容置发生漏电的问题,并且高温的加热盘30会导致底壳10温度上升,因此本实施例将安装支架20设置为电性绝缘件,例如塑胶件或树脂件,以阻隔底壳10和加热盘30之间电连接,同时减弱两者之间的热传导。
在本实施例中,辅助加强部112为圆环状。或,辅助加强部112为弧段状,辅助加强部112有多个,多个辅助加强部112与多个加强部本体111一一对应的连接,多个辅助加强部112在圆形区域的外周缘上间隔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当辅助加强部112为弧段状时,辅助加强部112位于加强部本体111的周围,并且从而增加对对加强部本体111的辅助加强效果。当该辅助加强部112为圆环状时,辅助加强部112不仅可以连接加强部本体111,还可以将相邻的辅助加强部112连接,从而使得多个辅助加强部112和加强部本体111形成为整体结构,参照图6和图7示出的结构,这样的整体结构可以增加加强部的强度。
进一步地,参照图4至图8所示,加强部包括第二加强部13,第二加强部13位于第一区域12内,第二加强部13和第一加强部11之间具有间距。第二加强部13的中心与第一区域12的中心位于同一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在第一加强部11的周围设置有第二加强部13,该第二加强部13具体是位于电子元件投影形成的第一区域12内,从而在第一加强部11靠近第一区域12一侧对第一加强部11形成增强效果。同时,基于第一区域12内的底壳10和电子元件之间一般不会设置其余结构件,因此在此处设置第二加强部13还可以避免对底壳10内的其余结构件的设置产生影响。
具体的,至少部分底壳10背离容置腔一侧凸出,并在底壳10的内壁面一侧形成凹陷的第二加强部13。需要说明的是,电子元件以加热盘30为例,加热盘30的下表面并非完全平整的平面结构,部分加热盘30的下表面的更低,因此本实施例将第二加强部13设置为凹陷的结构,第二加强部13的凹陷区域可以形成避让区域,增加容置腔中的安装空间,可以保证加热盘30在底壳10上的稳定安装,避免加热盘30上的结构与底壳10发生撞击和摩擦,优化容置腔中电子元件的安装效果。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第二加强部13相对于底壳10的底壁的其余部分的凹陷深度的范围为1-4mm,当该凹陷深度过大时,会增加底壳10的厚度,导致整个烹饪器具的体积过大;而当该凹陷深度过小时,又无法满足第二加强部13的避让和加强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强部13相对于底壳10的底壁的其余部分的凹陷深度为2mm。而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上述范围内选定第二加强部13相对于底壳10的底壁的其余部分的凹陷深度的具体数值。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盘30的中部设置有测温件31,测温件31的下表面低于加热盘30的下表面,测温件31在底壳10的底壁上的投影位于第二加强部13的所在区域内。该测温件31可以为热电偶或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设置在加热盘30的中部,测温件31的测温端可以抵接面板的下表面,从而及时获取面板上锅具传递的温度。
参照图5和图8所示,安装支架20包括第一支架21,加热盘30的外周缘上与第一支架2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件33,安装件33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一支架21穿过安装孔。安装件33和第一支架2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24,弹性件24的两端分别抵接安装件33和第一支架2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采用弹性件24将加热盘30设置在该安装支架20上,使得加热盘30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抵接面板的下表面,减少加热盘30的晃动,提高加热盘30装配的稳定性,同时减小对面板的下表面以及底壳10的冲击作用力。其中,加热盘30与安装支架20的连接是通过加热盘30外周缘上的安装件33实现的,该安装件33上的安装孔可以供第一支架21穿过,从而减小安装难度。
进一步地,安装支架20还包括第二支架22,第二支架22的上表面低于第一支架21的上表面。加热盘30上设置有抵接部32,加热盘30下移,抵接部32抵接第二支架22的上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盘30在使用或移动过程中,存在下移的可能,为避免加热盘30下移撞击底壳10,造成底壳10变形破损或者加热盘30零件损坏等问题,本实施例通过第二支架22与加热盘30上的抵接部32的抵接,以限制加热盘30下移的位置。当加热盘30下移时,加热盘30的抵接部32可以抵接在第二支架22的上表面,从而避免加热盘30进一步下移,与底壳10发生撞击。保证加热盘30和底壳10的使用稳定性,延长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为保证的第二支架22的限位效果,第二支架22的上表面与抵接部32之间的距离大于测温件31与第二加强部13之间的距离。在实际使用中,第二支架22的高度,第二支架22的上表面与抵接部32之间的距离,以及测温件31与第二加强部13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上述的限定关系设定,本实施例对上述三者的具体数值并不加以限制。
其中,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可以设置在支架座23上,支架座23连接在底壳10的加强部上,这样可以提高安装支架20整体的装配性,减小安装支架20与底壳10的连接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10)和面板,所述面板盖合在所述底壳(10)上,所述面板和所述底壳(10)共同围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电子元件和至少一个安装支架(20),所述电子元件连接在所述安装支架(20)上;
所述底壳(10)具有加强部,所述安装支架(20)位于至少部分所述加强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包括第一加强部(11),所述第一加强部(11)为设置在所述底壳(10)的内壁面上的凸起,所述凸起的端部朝向所述面板;
所述安装支架(20)位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加强部(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底壳(10)朝向所述容置腔一侧凸出,并在所述底壳(10)的内壁面一侧形成凸起的所述第一加强部(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部(11)包括加强部本体(111)和连接在所述加强部本体(111)上的辅助加强部(112);
所述安装支架(20)位于所述加强部本体(1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在所述底壳(10)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底壳(10)的第一区域(12),所述加强部本体(111)位于所述第一区域(12)的外周缘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12)为圆形区域,所述加强部本体(111)位于所述圆形区域的外周缘处,所述辅助加强部(112)沿所述圆形区域的外周缘分布;
所述辅助加强部(112)与所述圆形区域的外周缘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0)和所述加强部本体(111)均有多个,多个所述安装支架(20)和多个所述加强部本体(111)一一对应设置,且多个所述加强部本体(111)在所述第一区域(12)的外周缘上间隔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加强部(112)为圆环状;
或,所述辅助加强部(112)为弧段状,所述辅助加强部(112)有多个,多个所述辅助加强部(112)与多个所述加强部本体(111)一一对应的连接,多个所述辅助加强部(112)在所述圆形区域的外周缘上间隔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包括第二加强部(13),所述第二加强部(13)位于所述第一区域(12)内,所述第二加强部(13)和所述第一加强部(11)之间具有间距;
所述第二加强部(13)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区域(12)的中心位于同一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底壳(10)背离所述容置腔一侧凸出,并在所述底壳(10)的内壁面一侧形成凹陷的所述第二加强部(1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为加热盘(30),所述底壳(10)为金属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盘(30)的中部设置有测温件(31),所述测温件(31)的下表面低于所述加热盘(30)的下表面,所述测温件(31)在所述底壳(10)的底壁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加强部(13)的所在区域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0)包括第一支架(21),所述加热盘(30)的外周缘上与所述第一支架(2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件(33),所述安装件(33)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架(21)穿过所述安装孔;
所述安装件(33)和所述第一支架(2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24),所述弹性件(24)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安装件(33)和所述第一支架(21)。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0)还包括第二支架(22),所述第二支架(22)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一支架(21)的上表面;
所述加热盘(30)上设置有抵接部(32),所述加热盘(30)下移,所述抵接部(32)抵接所述第二支架(22)的上表面;
所述第二支架(22)的上表面与所述抵接部(32)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测温件(31)与所述第二加强部(13)之间的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部(11)相对于所述底壳(10)的底壁的其余部分的凸起高度的范围为1-4mm,或,所述第一加强部(11)相对于所述底壳(10)的底壁的其余部分的凸起高度为1.2mm;
和/或,所述第二加强部(13)相对于所述底壳(10)的底壁的其余部分的凹陷深度的范围为1-4mm,或,所述第二加强部(13)相对于所述底壳(10)的底壁的其余部分的凹陷深度为2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332647.8U CN213395451U (zh) | 2020-10-19 | 2020-10-19 | 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332647.8U CN213395451U (zh) | 2020-10-19 | 2020-10-19 | 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395451U true CN213395451U (zh) | 2021-06-08 |
Family
ID=76188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332647.8U Active CN213395451U (zh) | 2020-10-19 | 2020-10-19 | 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395451U (zh) |
-
2020
- 2020-10-19 CN CN202022332647.8U patent/CN21339545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395451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9283405U (zh) |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 |
US8952303B2 (en) | Cooking device, especially domestic cooking device | |
CN21525996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20379751U (zh) | 电磁灶的称重模块设置结构 | |
CN215808684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0989770U (zh) | 发热盘和烹饪器具 | |
CN210832109U (zh) | 电陶炉 | |
CN213630556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9756446U (zh) | 烹饪装置和烹饪器具 | |
CN218269236U (zh) | 一种简易的电陶炉安装结构 | |
CN219103068U (zh) |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3605785U (zh) | 锅具和烹饪器具 | |
CN210035603U (zh) | 烹饪器具 | |
CN220186904U (zh) | 一种红外加热组件、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 |
CN213630555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4581284U (zh) | 一种应用于电热炉上的新型电热管 | |
CN211551712U (zh) | 具有感温结构的电磁炉 | |
CN215982718U (zh) |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 |
CN211911382U (zh) | 烘烤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9264380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3488408U (zh) | 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 |
CN212227127U (zh) | 炉具 | |
CN221044731U (zh) | 煲体和烹饪器具 | |
CN216897413U (zh) |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