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03068U -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03068U
CN219103068U CN202223376096.0U CN202223376096U CN219103068U CN 219103068 U CN219103068 U CN 219103068U CN 202223376096 U CN202223376096 U CN 202223376096U CN 219103068 U CN219103068 U CN 2191030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plate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infrared heating
elastic
electro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7609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太阳
苏畅
莫业辉
吴慧民
熊文翰
彭志伟
陈德鑫
罗佳加
刘星远
高文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7609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030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030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030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加热组件包括电磁加热盘、红外加热盘以及弹性元件;所述红外加热盘设于所述电磁加热盘的上方,所述红外加热盘背向所述电磁加热盘的一侧边缘设有环形凸起;所述弹性元件设于所述电磁加热盘与所述红外加热盘之间,用于向所述红外加热盘施加背向所述电磁加热盘的弹性力,以使所述环形凸起与灶面板抵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改善红外加热盘容易频繁撞击灶面板、以及底座容易发生变形的问题,以延长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有一种集电磁加热和红外加热一体的烹饪器具,具有电磁加热和红外加热的双重优势,既可以加热普通铁质锅具、又可以加热陶瓷类等各种锅具。
在相关技术中,该烹饪器具的加热组件包括红外加热盘及电磁加热盘,红外加热盘通常设置在电磁加热盘的上方,并位于电磁加热盘与灶面板之间;为了减少红外加热盘产生的热量从红外加热盘与灶面板之间的间隙向四周泄露,通常在烹饪器具的底座与电磁加热盘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可以作用于电磁加热盘和红外加热盘,以在弹性元件的弹性作用下使得红外加热盘紧贴灶面板。但是,弹性元件需要同时支撑电磁加热盘和红外加热盘,而电磁加热盘和红外加热盘的整体重量较大,在使用或搬运过程中发生振动时,容易在弹性元件的弹性作用下使得红外加热盘频繁撞击灶面板,且底座容易受到弹性元件较大的反作用力,而发生变形,从而影响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旨在改善红外加热盘容易频繁撞击灶面板、以及底座容易发生变形的问题,以延长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加热组件,包括:
电磁加热盘;
红外加热盘,所述红外加热盘设于所述电磁加热盘的上方,所述红外加热盘背向所述电磁加热盘的一侧边缘设有环形凸起;
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设于所述电磁加热盘与所述红外加热盘之间,用于向所述红外加热盘施加背向所述电磁加热盘的弹性力,以使所述环形凸起与灶面板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电磁加热盘和所述红外加热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连接于所述电磁加热盘的顶部或者所述红外加热盘的底部;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限位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盘的顶部或者所述红外加热盘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限位柱凸设于所述凹槽的槽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片,所述弹片背对的两侧分别抵接所述电磁加热盘和所述红外加热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开设于所述电磁加热盘的顶部或者所述红外加热盘的底部;
部分所述弹片设于所述限位槽内,部分所述弹片由所述限位槽的槽口伸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弹片包括:
第一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抵接于所述电磁加热盘;
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段;
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二支撑段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段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段相对设置,且抵接于所述红外加热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盘的顶部开设有贯穿至底部的穿孔,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弹片,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穿孔,且至少部分盖设于所述电磁加热盘的底面,并与底座支撑柱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
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穿设于所述穿孔,且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弹片;
第三支撑段,所述第三支撑段盖设于所述电磁加热盘的底面,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段远离所述弹片的一端和所述底座支撑柱,且所述第三支撑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呈夹角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盘的周缘设有第一安装结构,所述红外加热盘的周缘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相对设置的第二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连接,且所述弹性元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结构的顶部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安装结构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对设置的第二定位槽,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槽壁设有限位开槽,所述第二安装结构的底部设有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环绕所述第二定位槽设置,所述限位套筒插入所述限位开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为弹性悬臂,所述弹性悬臂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磁加热盘的顶部,所述弹性悬臂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红外加热盘的底部;
或者,所述弹性悬臂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红外加热盘的底部,所述弹性悬臂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电磁加热盘的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弹性悬臂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磁加热盘的顶部时,所述电磁加热盘的顶部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位于所述弹性悬臂与所述红外加热盘抵接的一端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设有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所述弹性元件沿所述红外加热盘的周向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加热盘包括:
隔热座,所述隔热座设于所述电磁加热盘的上方,所述弹性元件设于所述电磁加热盘与所述隔热座之间;
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于所述隔热座背向所述电磁加热盘的一侧,且所述隔热层背向所述隔热座的一侧设有所述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围合形成有安装槽;
红外加热件,所述红外加热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如上所述的加热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加热组件中,通过将弹性元件设置在电磁加热盘与红外加热盘之间,弹性元件可作用于红外加热盘,以向红外加热盘施加背向电磁加热盘的弹性力,从而可以使红外加热盘上的环形凸起与灶面板抵接,如此,便可以使红外加热盘紧贴灶面板,即可减少红外加热盘产生的热量从红外加热盘与灶面板之间的间隙向四周泄露。因此,弹性元件只需支撑红外加热盘即可,那么在使用或搬运过程中发生振动时,红外加热盘不会轻易撞击灶面板,同时底座也不会受到较大的反作用力,而发生形变,从而可以有效延长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1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8为图6中B-B处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A2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第二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3为图11中C-C处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3中A3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第三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第三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第四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第四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第五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1为图20中A4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0 烹饪器具 30 弹性元件
100 加热组件 31 弹簧
10 电磁加热盘 32 弹片
11 第一安装结构 321 第一支撑段
111 凹槽 322 第一连接段
112 穿孔 323 第二支撑段
113 避让槽 33 弹性悬臂
114 第一定位槽 41 限位柱
115 限位开槽 42 限位槽
116 第一螺栓孔 50 支撑件
20 红外加热盘 51 第二连接段
21 隔热座 52 第三支撑段
211 第二安装结构 200 底座
2111 第二定位槽 210 底座支撑柱
2112 限位套筒 300 灶面板
2113 第二螺栓孔 400 主控板
22 隔热层 500 操作板
221 环形凸起 600 操作板支架
2211 安装槽 700 散热风机
23 红外加热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热组件100和烹饪器具1000,旨在改善红外加热盘20容易频繁撞击灶面板300、以及底座200容易发生变形的问题,以延长烹饪器具1000的使用寿命。
以下将就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结合参阅图2、图7、图12、图19及图21,在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该加热组件100包括电磁加热盘10、红外加热盘20以及弹性元件30;其中,红外加热盘20设于电磁加热盘10的上方,且红外加热盘20背向电磁加热盘10的一侧边缘设置有环形凸起221;弹性元件30设于电磁加热盘10与红外加热盘20之间,弹性元件30可以向红外加热盘20施加背向电磁加热盘10的弹性力,以使环形凸起221可以与烹饪器具1000的灶面板300抵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加热组件100中,通过将弹性元件30设置在电磁加热盘10与红外加热盘20之间,弹性元件30可作用于红外加热盘20,以向红外加热盘20施加背向电磁加热盘10的弹性力,从而可以使红外加热盘20上的环形凸起221与灶面板300抵接,如此,便可以使红外加热盘20紧贴灶面板300,即可减少红外加热盘20产生的热量从红外加热盘20与灶面板300之间的间隙向四周泄露。因此,弹性元件30只需支撑红外加热盘20即可,那么在使用或搬运过程中发生振动时,红外加热盘20不会轻易撞击灶面板300,同时底座200也不会受到较大的反作用力,而发生形变,从而可以有效延长烹饪器具10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磁加热盘10和红外加热盘20均可以大致呈圆盘状结构,弹性元件30可以靠近红外加热盘20的外缘设置,也可以靠近红外加热盘20的中部位置,在此不作限定。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弹性元件30可以包括弹簧31、弹片32、硅胶等具有弹性的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的,电磁加热盘10可以包括线盘、线盘线圈以及磁铁;其中,线盘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第一侧靠近红外加热盘20设置;线盘线圈可以设置在线盘的第一侧,弹性元件30可以设置在线盘线圈与红外加热盘20之间;磁铁可以设置在线盘的第二侧。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红外加热盘20受力的均匀性,以使红外加热盘20的环形凸起221充分与灶面板300抵接,结合参阅图5、图10、图16、图19及图20,弹性元件30可以设置有至少三个,以使至少三个弹性元件30沿红外加热盘20的周向间隔设置。如此设置,便可以通过至少三个弹性件同时作用于红外加热盘20的周向上的不同位置,以同时向红外加热盘20施加背向电磁加热盘10的弹性力,从而可以使红外加热盘20上的环形凸起221充分与灶面板300抵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30可以设置有三个,三个弹性元件30可以沿红外加热盘20的中心作环形阵列分布,可以进一步提升红外加热盘20受力的均匀性。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至少三个弹性元件30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电磁加热盘10与红外加热盘20之间,并将至少三个弹性元件30中剩余的弹性元件30设置在底座200与红外加热盘20之间,以使该部分弹性元件30位于电磁加热盘10的一侧,如此设置,同样可以通过至少三个弹性元件30来提升红外加热盘20受力的均匀性。
结合参阅图1至图5,在第一实施例中,弹性元件30可以包括弹簧31,如此设置,在组装过程中,可以先将弹簧31放置在电磁加热盘10上,并使弹簧31的一端抵接于电磁加热盘10,然后将红外加热盘20安装在电磁加热盘10的上方,并压缩弹簧31,以使弹簧31的两端分别抵接电磁加热盘10和红外加热盘20,即可通过弹簧31向红外加热盘20施加背向电磁加热盘10的弹性力。
结合参阅图1至图5,为了提升弹簧31的安装稳定性,以防止在使用或搬运过程中弹簧31发生位置偏移,加热组件100还可以包括限位柱41,限位柱41可以连接在电磁加热盘10的顶部或者红外加热盘20的底部;弹簧31套设在限位柱41上。如此,在组装过程中,可以先将弹簧31套设在限位柱41上,如此,即可通过限位柱41对弹簧31进行限位,以保证弹簧31的安装稳定性,然后再将红外加热盘20安装在电磁加热盘10的上方,以使弹簧31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电磁加热盘10和红外加热盘20,即可通过弹簧31向红外加热盘20施加背向电磁加热盘10的弹性力。
并且,为了进一步保证弹簧31的安装稳定性,可以将弹簧31的一端粘贴在电磁加热盘10上,还可以将弹簧31的另一端粘贴在红外电磁盘上。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4和图5,在第一实施例中,可以在电磁加热盘10的顶部或者红外加热盘20的底部设置有凹槽111,以使限位柱41凸设在凹槽111的槽底上。
为了保证电磁加热盘10的加热效果,通常需要使电磁加热盘10尽可能地靠近灶面板300以及灶面板300上的锅具,从而需要缩短电磁加热盘10与红外加热盘20之间的距离,而为了保证弹簧31的弹性力以及限位柱41对弹簧31的限位效果,无法将弹簧31和限位柱41设置得很矮,如此,通过在电磁加热盘10的顶部或者红外加热盘20的底部设置有凹槽111,以使限位柱41凸设在凹槽111的槽底上,即可使至少部分限位柱41伸入凹槽111内,并使至少部分弹簧31伸入凹槽111内,从而可以在保证弹簧31的弹性力以及限位柱41对弹簧31的限位效果的同时,有效缩短电磁加热盘10与红外加热盘20之间的距离,以使电磁加热盘10尽可能地靠近灶面板300以及灶面板300上的锅具,即可保证电磁加热盘10的加热效果。
结合参阅图6至图10,在第二实施例中,弹性元件30包括弹片32,如此设置,在组装过程中,可以先将弹片32放置在电磁加热盘10上,并使弹片32的一侧抵接于电磁加热盘10,然后将红外加热盘20安装在电磁加热盘10的上方,并挤压弹片32,以使弹片32背对的两侧分别抵接电磁加热盘10和红外加热盘20,即可通过弹片32向红外加热盘20施加背向电磁加热盘10的弹性力。
结合参阅图6至图10,为了提升弹片32的安装稳定性,以防止在使用或搬运过程中弹片32发生位置偏移,加热组件100还可以包括限位槽42,限位槽42可以开设于电磁加热盘10的顶部或者红外加热盘20的底部;其中,部分弹片32设置在限位槽42内,部分弹片32可以由限位槽42的槽口伸出,以使弹片32背对的两侧分别抵接于电磁加热盘10和红外加热盘20。在组装过程中,可以先将弹片32安装在限位槽42内,如此,即可通过限位槽42对弹片32进行限位,以保证弹片32的安装稳定性,然后再将红外加热盘20安装在电磁加热盘10的上方,以使弹片32背向的两侧分别抵接于电磁加热盘10和红外加热盘20,即可通过弹片32向红外加热盘20施加背向电磁加热盘10的弹性力。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9,在第二实施例中,弹片32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段321、第一连接段322以及第二支撑段323;其中,第一支撑段321与电磁加热盘10抵接;第一连接段322连接于第一支撑段321;第二支撑段323连接于第一连接段322远离第一支撑段321的一端,并与第一支撑段321相对设置,且与红外加热盘20抵接。
如此设置,在组装过程中,可以先将弹片32放置在电磁加热盘上,以使第一支撑段321抵接于电磁加热盘,然后再将红外加热盘20安装在电磁加热盘10的上方,即可使第一支撑段321和第二支撑段323分别与电磁加热盘10和红外加热盘20进行抵接。
示例性的,第一支撑段321、第一连接段322以及第二支撑段323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不仅可以保证相互连接的两个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还可以减少制造工艺。
示例性的,第一支撑段321可以为片状结构,该设计可以增加第一支撑段321与电磁加热盘10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升第一支撑段321的安装稳定性,进而提升弹片32的安装稳定性;第一连接段322可以为弯折段结构,在使用或搬运过程中发生振动,而导致红外加热盘20发生晃动时,该设计可以增加弹片32对红外加热盘20的支撑强度,使得红外加热盘20不会轻易撞击灶面板300;第二支撑段323可以为朝向红外加热盘20弯折的弧形弯折段结构,该设计可以减少第二支撑段323与红外加热盘20之间的接触面积,在使用或搬运过程中发生振动,而导致红外加热盘20发生晃动时,可以减少第二支撑段323与红外加热盘20之间的摩擦,从而可以降低第二支撑段323对红外加热盘20的磨损。
并且,为了进一步保证弹片32的安装稳定性,可以在弹片32的第一支撑段321与电磁加热盘10之间设置有粘接层,以使弹片32粘贴在电磁加热盘10上;也可以在弹片32的第二支撑段323与红外加热盘20之间设置有粘接层,以使弹片32粘贴在红外加热盘20上。
结合参阅图11至图16,在第三实施例中,可以在电磁加热盘10的顶部开设有贯穿至底部的穿孔112,加热组件100还可以包括支撑件50,以使支撑件50的一端连接于弹片32,并使支撑件50的另一端穿过穿孔112,且支撑件50的至少部分盖设在电磁加热盘10的底面上,并与底座支撑柱210连接。
由于弹片32在作用于红外加热盘20的同时,弹性元件30的反作用力会作用在电磁加热盘10上,为了降低电磁加热盘10受力变形的目的,通过使支撑件50的一端连接于弹片32,并使支撑件50的另一端穿过穿孔112,且将支撑件50的至少部分盖设在电磁加热盘10的底面上,并与底座支撑柱210连接,如此,即可通过支撑件50来支撑补强电磁加热盘10,从而可以通过弹片32起到支撑红外加热盘20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支撑件50起到支撑电磁加热盘10的作用,以达到降低电磁加热盘10受力变形的目的。
示例性的,支撑件50与弹片32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不仅可以保证支撑件50与弹片32之间的连接强度,还可以减少制造工艺。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5,在第三实施例中,支撑件50可以包括第二连接段51和第三支撑段52;其中,第二连接段51穿设于穿孔112,且第二连接段51的一端与弹片32连接;第三支撑段52盖设在电磁加热盘10的底面上,并与第二连接段51远离弹片32的一端连接和底座支撑柱,并且第三支撑段52与第二连接段51呈夹角设置。
如此设置,在组装过程中,可以先将直型段的支撑件50穿过穿孔112,然后将伸出至电磁加热盘10底部的部分进行弯折,即可形成呈夹角设置的第二连接段51和第三支撑段52,便可以通过第三支撑段52向电磁加热盘10施加朝向红外加热盘20的弹性力,以对电磁加热盘10进行弹性支撑。
示例性的,电磁加热盘10的周缘可以设有第一安装结构11,烹饪器具1000的底座200可以具有底座支撑柱210,在组装过程中,通常使用螺栓或其他连接结构将第一安装结构11连接在底座支撑柱210上,以实现电磁加热盘10的安装。具体而言,支撑件50的第三支撑段52可以夹设在底座支撑柱210与第一安装结构11之间;并且,可以在第三支撑段52上开设有螺栓孔,以使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安装结构11上的螺栓孔和第三支撑段52上的螺栓孔后插入底座支撑柱210上的螺栓孔,即可同时将电磁加热盘10和支撑件50固定安装在底座支撑柱210上。
结合参阅图17至图19,在第四实施例中,可以在电磁加热盘10的周缘设置有第一安装结构11,并在红外加热盘20的周缘设置有第二安装结构211,第二安装结构211与第一安装结构11相对设置,第一安装结构11与第二安装结构211连接,且弹性元件30设置在第一安装结构11与第二安装结构211之间。
如此设置,通过将弹性元件30设置在第一安装结构11和第二安装结构211之间,不仅可以防止弹性元件30影响影响电磁加热盘10的正常工作,还可以在将第一安装结构11和第二安装结构211安装在底座200上的同时,即可对弹性元件30进行固定,从而无需再使用额外的结构对弹性元件30进行固定,因此简化了整机的安装工艺。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8,在第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安装结构11的顶部设有第一定位槽114,并在第二安装结构211的底部设有第二定位槽2111,第一定位槽114与第二定位槽2111相对设置,如此,在组装过程中,可以首先将弹性元件30的一端插入第一安装结构11的第一定位槽114内,以通过第一定位槽114对弹性元件30进行预限位,然后再将红外加热盘20安装在电磁加热盘10的上方,此时,弹性元件30的另一端将插入第二安装结构211的第二定位槽2111内,以使弹性元件30的两端分别抵接第一安装结构11和第二安装结构211,即可通过弹性元件30向红外加热盘20施加背向电磁加热盘10的弹性力。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8,在第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定位槽114的槽壁设置有限位开槽115,并在第二安装结构211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套筒2112,且限位套筒2112环绕第二定位槽2111设置,如此,在组装过程中,将红外加热盘20安装在电磁加热盘10的上方后,第二安装结构211上的限位套筒2112将插设在第一安装结构11的限位开槽115内,即可在限位套筒2112与限位开槽115的配合下,对第一安装结构11和第二安装结构211进行预定位,以便于对第一安装结构11和第二安装结构211后续的装配。
示例性的,可以在第一定位槽114的槽底壁开设有第一螺栓孔116,并在第二定位槽2111的槽底壁开设有第二螺栓孔2113,同时弹性元件30具有连通第一螺栓孔116和第二螺栓孔2113的避让通道,并且,底座200的底座支撑柱210上开设有第三螺栓孔,在组装过程中,可以使用螺栓或者其他连接结构依次穿过第二螺栓孔2113、连接通道、第一螺栓孔116后,插入到第三螺栓孔中,即可将第一安装结构11、弹性元件30以及第二安装结构211安装在底座200上。需要说明的是,螺栓或者其他连接结构的头部需要与第二安装结构211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以在弹性元件30的弹力作用下可以将第二安装结构211顶升,可以通过弹性元件30向第二安装结构211施加背向第一安装结构11的弹性力,也即,可以通过弹性元件30向红外加热盘20施加背向电磁加热盘10的弹性力。
结合参阅图20和图21,在第五实施例中,弹性元件30可以为弹性悬臂33,以使弹性悬臂33的一端与电磁加热盘10的顶部连接,并使弹性悬臂33的另一端与红外加热盘20的底部抵接;如此,通过将弹性悬臂33一端与电磁加热盘10连接,并将弹性悬臂33的另一端抵接于红外加热盘20,即可通过弹性悬臂33向红外加热盘20施加背向电磁加热盘10的弹性力。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弹性悬臂33可以与电磁加热盘10的线盘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将弹性悬臂33的一端采用粘接、螺钉连接、卡扣连接等方式连接在电磁加热盘10的线盘上。
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弹性悬臂33的一端与红外加热盘20的底部连接,并使弹性悬臂33的另一端与电磁加热盘10的顶部抵接;如此,通过将弹性悬臂33一端与红外加热盘20连接,并将弹性悬臂33的另一端抵接于电磁加热盘10,该设置同样可以通过弹性悬臂33向红外加热盘20施加背向电磁加热盘10的弹性力。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弹性悬臂33可以与红外加热盘20的隔热座2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将弹性悬臂33的一端采用粘接、螺钉连接、卡扣连接等方式连接在红外加热盘20的隔热座21上。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1,在第五实施例中,当弹性悬臂33的一端与电磁加热盘10的顶部连接时,可以在电磁加热盘10的顶部设置有避让槽113,并且避让槽113位于弹性悬臂33与红外加热盘20抵接的一端的下方。
如此设置,当在使用或搬运过程中发生振动,而导致红外加热盘20发生晃动时,红外加热盘20将挤压弹性悬臂33,以使弹性悬臂33发生形变,当弹性悬臂33发生较大形变时,避让槽113可以向弹性悬臂33提供形变空间,以防止弹性悬臂33在形变过程中与电磁加热盘10的顶部发生碰撞,而导致电磁加热盘10发生形变。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弹性悬臂33的一端与红外加热盘20的底部连接时,可以在红外加热盘20的底部设置有避让槽113,并且避让槽113位于弹性悬臂33与电磁加热盘10抵接的一端的上方;如此设置,同样可以通过避让槽113可以向弹性悬臂33提供形变空间,以防止弹性悬臂33在形变过程中与红外加热盘20的顶部发生碰撞,从而可以防止弹性悬臂33对电磁加热盘10的反向作用力过大,而导致电磁加热盘10发生形变。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4、图9及图14,红外加热盘20可以包括隔热座21、隔热层22以及红外加热件23;其中,隔热座21可以设置在电磁加热盘10的上方,且弹性元件30设置在电磁加热盘10与隔热座21之间;隔热层22设置在隔热座21背向电磁加热盘10的一侧,并且,隔热层22背向隔热座21的一侧设有环形凸起221,以使环形凸起221围合形成有安装槽2211;红外加热件23可以安装在环形凸起221所围合形成的安装槽2211内。
由于红外加热盘20中的红外加热件23的工作温度通常在600℃到800℃之间,而电磁加热线圈的工作温度通常在100℃至140℃之间,为了避免红外加热件23的高温影响电磁加热盘10的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在红外加热件23与电磁加热盘10之间设置有隔热层22,而为了隔热层22的安装稳定性,从而使用隔热座21来安装隔热层22;并且,通过将红外加热件23安装在环形凸起221所围合形成的安装槽2211内,红外加热件23产生热量即可对灶面板300和灶面板300上的锅具进行加热,而环形凸起221在弹性元件30的作用下可以充分与灶面板300抵接,便可以使红外加热盘20紧贴灶面板300,即可减少红外加热盘20产生的热量从红外加热盘20与灶面板300之间的间隙向四周泄露。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隔热层22可以包括白炭黑层、气凝胶层、云母片、玻璃纤维层中的至少一层。
示例性的,隔热层22可以只包括白炭黑层、气凝胶层、云母片、玻璃纤维层中的一层,也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白炭黑层、气凝胶层以及云母片,也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白炭黑层、气凝胶层以及玻璃纤维层,也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白炭黑层、云母片以及玻璃纤维层,还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白炭黑层、气凝胶层、云母片以及玻璃纤维层。具体而言,相邻的两层结构之间可以通过粘贴的方式进行固定。
结合参阅图2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烹饪器具1000,该烹饪器具1000包括如上所述的加热组件100,该加热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烹饪器具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0还可以包括底座200、灶面板300、主控板400、操作板500以及散热风机700,其中,灶面板300盖设在底座200上,并与底座200围合形成有安装腔,加热组件100、主控板400、操作板500以及散热风机700均设置在安装腔内,且底座200上设置有底座支撑柱210,加热组件100支撑固定在底座支撑柱210上,并使用螺栓或其他连接结构将加热组件100连接在底座支撑柱210上;主控板400可以使用螺栓或其他连接结构安装在底座200上,操作板500可以通过操作板支架600固定安装在底座200上,且操作板500电连接于主控板400;散热风机700可以对主控板400上的散热翅片进行散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磁加热盘;
红外加热盘,所述红外加热盘设于所述电磁加热盘的上方,所述红外加热盘背向所述电磁加热盘的一侧边缘设有环形凸起;
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设于所述电磁加热盘与所述红外加热盘之间,用于向所述红外加热盘施加背向所述电磁加热盘的弹性力,以使所述环形凸起与灶面板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电磁加热盘和所述红外加热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连接于所述电磁加热盘的顶部或者所述红外加热盘的底部;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限位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盘的顶部或者所述红外加热盘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限位柱凸设于所述凹槽的槽底。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片,所述弹片背对的两侧分别抵接所述电磁加热盘和所述红外加热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开设于所述电磁加热盘的顶部或者所述红外加热盘的底部;
部分所述弹片设于所述限位槽内,部分所述弹片由所述限位槽的槽口伸出。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包括:
第一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抵接于所述电磁加热盘;
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段;
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二支撑段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段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段相对设置,且抵接于所述红外加热盘。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盘的顶部开设有贯穿至底部的穿孔,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弹片,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穿孔,且至少部分盖设于所述电磁加热盘的底面,并与底座支撑柱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
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穿设于所述穿孔,且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弹片;
第三支撑段,所述第三支撑段盖设于所述电磁加热盘的底面,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段远离所述弹片的一端和所述底座支撑柱,且所述第三支撑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呈夹角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盘的周缘设有第一安装结构,所述红外加热盘的周缘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相对设置的第二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连接,且所述弹性元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的顶部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安装结构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对设置的第二定位槽,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槽壁设有限位开槽,所述第二安装结构的底部设有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环绕所述第二定位槽设置,所述限位套筒插入所述限位开槽内。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弹性悬臂,所述弹性悬臂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磁加热盘的顶部,所述弹性悬臂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红外加热盘的底部;
或者,所述弹性悬臂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红外加热盘的底部,所述弹性悬臂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电磁加热盘的顶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弹性悬臂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磁加热盘的顶部时,所述电磁加热盘的顶部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位于所述弹性悬臂与所述红外加热盘抵接的一端的下方。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设有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所述弹性元件沿所述红外加热盘的周向间隔设置。
16.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加热盘包括:
隔热座,所述隔热座设于所述电磁加热盘的上方,所述弹性元件设于所述电磁加热盘与所述隔热座之间;
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于所述隔热座背向所述电磁加热盘的一侧,且所述隔热层背向所述隔热座的一侧设有所述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围合形成有安装槽;
红外加热件,所述红外加热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17.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
CN202223376096.0U 2022-12-15 2022-12-15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191030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6096.0U CN219103068U (zh) 2022-12-15 2022-12-15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6096.0U CN219103068U (zh) 2022-12-15 2022-12-15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03068U true CN219103068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30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76096.0U Active CN219103068U (zh) 2022-12-15 2022-12-15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030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103068U (zh)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9283405U (zh)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WO2012137481A1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US6403930B2 (en) Modular radiant heating unit having a thermally insulating gasket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same
US6313447B1 (en) Cook top positioning element for a heating device
KR100767694B1 (ko) 전기 레인지
CN205535999U (zh) 一种电磁红外炉
KR20180046573A (ko) 전기 레인지의 상판을 설치하기 위한 체결 구조체
JP2009054437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9287759U (zh) 电磁加热组件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20186904U (zh) 一种红外加热组件、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9920858U (zh) 一种面板结构及烹饪器具
CN214370485U (zh) 隔热装置和灶具
CN220379745U (zh) 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9103070U (zh)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3395451U (zh) 烹饪器具
CN214009299U (zh) 防爆膜、灶具面板及灶具
CN209840190U (zh) 电磁炉
CN219087341U (zh)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20186903U (zh) 一种红外加热组件、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5412009U (zh) 电焰灶及组合灶
CN210832109U (zh) 电陶炉
CN220459186U (zh) 烹饪器具的电加热装置
CN216823108U (zh) 一种易装配的食品加工机
CN218178968U (zh) 一种具有锅具支撑结构的电磁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