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87341U -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87341U
CN219087341U CN202223426434.7U CN202223426434U CN219087341U CN 219087341 U CN219087341 U CN 219087341U CN 202223426434 U CN202223426434 U CN 202223426434U CN 219087341 U CN219087341 U CN 2190873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structure
heating unit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coil winding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2643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耀海
易亮
张翼飞
吴金华
刘博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2643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873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873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873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其中,所述电磁加热单元包括限位支架、线圈绕组、磁体结构以及第一隔板,所述线圈绕组套设在所述限位支架的外围;所述磁体结构设置在所述限位支架的外围;所述第一隔板套设在所述限位支架的外围且位于所述线圈绕组和所述磁体结构之间。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效更高成本更低的电磁加热单元。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IH加热是采用线圈盘作为磁场提供者,通过磁场对锅的作用而产生加热电流。加热电流作用于烹饪锅具上从而产生热量,IH加热电磁炉由于采用电磁加热,其热效率是大大高于传统明火的热效率,所以电磁炉一直是现代人们受欢迎的烹饪器具。传统线圈盘结构,磁条大多为条状,且通过塑料支架固定与线圈安装在一起,磁条和线圈通过塑料支架隔开,成本较高且能效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抓取机构以及离型纸撕离装置,旨在传统机械手撕离型纸时很容易将电子产品带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磁加热单元,其中,所述电磁加热单元包括:
限位支架;
线圈绕组,套设在所述限位支架的外围;
磁体结构,套设在所述限位支架的外围;以及,
第一隔板,套设在所述限位支架的外围且位于所述线圈绕组和所述磁体结构之间。
可选地,所述线圈绕组包括位于所述限位支架外侧的引线,所述第一隔板对应于所述引线贯设有第一走线孔,所述磁体结构对应于所述引线开设有第二走线孔;
所述磁体结构贯设有一走线槽,且所述走线槽一端延伸穿透所述磁体结构的外沿,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走线孔。
可选地,所述走线槽的两侧槽壁中至少一方凸设有凸缘,且所述凸缘靠近所述线圈绕组设置。
可选地,所述凸缘连接所述走线槽的两侧槽壁。
可选地,所述电磁加热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磁体结构背向所述线圈绕组一侧的支撑座,所述限位支架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且所述支撑座用以安装于电磁烹饪器具的安装座上。
可选地,所述支撑座设有一伸入所述走线槽的第一限位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两个沿所述走线槽延伸的凸部,两个所述凸部分设于所述走线槽的两个侧壁。
可选地,所述第二走线孔贯设于所述磁体结构,所述支撑座设有一伸入所述第二走线孔以及所述第一走线孔的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靠近所述线圈绕组的一端开设有一过线孔,所述过线孔连通所述走线槽。
可选地,所述限位支架靠近所述线圈绕组的一端安装有测温组件。
可选地,所述测温组件包括:
安装结构,安装于所述限位支架,且所述安装结构包括柔性安装部;以及,
测温器,嵌设于所述柔性安装部。
可选地,所述磁体结构呈环形设置,以使得所述磁体结构形成有位于其内侧的通孔;
所述磁体结构朝向所述线圈绕组的一侧,且位于其外沿凸设有第一翻边结构;和/或,
所述磁体结构朝向所述线圈绕组的一侧,且位于所述通孔的边沿凸设有第二翻边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翻边结构和/或所述第二翻边结构的高度为h,则6mm≥h≥3mm。
可选地,所述磁体结构呈环形设置,以使得所述磁体结构形成有位于其内侧的通孔;所述第一隔板呈环形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隔板形成有对应于所述通孔的过孔;
所述磁体结构的内侧直径为r0、外侧直径为R0;所述第一隔板的内侧直径为r1、外侧直径为R1;所述线圈绕组的内侧直径为r2、外侧直径为R2;则,
R0+1mm≥R1≥R0-3mm;和/或,
r0+3mm≥r1≥r0-1mm;和/或,
R0-1≥R2≥R0-5mm;和/或,
r0+5mm≥r2≥r0+1mm。
可选地,所述电磁加热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线圈绕组背向所述磁体结构一侧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套设于所述限位支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其中,所述电磁烹饪器具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工位;
多个电磁加热单元,所述电磁加热单元包括限位支架、线圈绕组、磁体结构以及第一隔板,所述线圈绕组套设在所述限位支架的外围;所述磁体结构设置在所述限位支架的外围;所述第一隔板套设在所述限位支架的外围且位于所述线圈绕组和所述磁体结构之间,一所述电磁加热单元对应安装于一所述安装工位;以及,
面板,盖合所述安装座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将传统的磁条更改为块状的所述磁体结构,同时将所述磁体结构与所述线圈绕组之间的支架取消,通过一所述第一隔板进行绝缘隔离,如此,一方面减小了所述磁体结构与所述线圈绕组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块状的所述磁体结构提升了作用效果,以此提升了所述磁体结构对所述线圈绕组的聚磁效果,即提升了所述电磁加热单元的能效。此外,取消了所述线圈绕组与所述磁体结构之间的支架,通过所述限位支架对所述线圈绕组与所述磁体结构进行安装,以此减小了所述电磁加热单元整体厚度,同时降低了结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的一实施例的截面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电磁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加热单元的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磁体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磁体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的磁体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3中的磁体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3中的磁体结构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3中的磁体结构的第六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0 电磁烹饪器具 5 支撑座
100 电磁加热单元 51 第一限位结构
1 限位支架 511 凸部
2 线圈绕组 52 第二限位结构
21 引线 521 过线孔
3 磁体结构 6 测温组件
31 第二走线孔 61 安装结构
32 走线槽 611 柔性安装部
321 凸缘 62 测温器
33 第一翻边结构 7 第二隔板
34 第二翻边结构 200 安装座
4 第一隔板 201 安装工位
41 第一走线孔 300 面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IH加热是采用线圈盘作为磁场提供者,通过磁场对锅的作用而产生加热电流。加热电流作用于烹饪锅具上从而产生热量,IH加热电磁炉由于采用电磁加热,其热效率是大大高于传统明火的热效率,所以电磁炉一直是现代人们受欢迎的烹饪器具。传统线圈盘结构,磁条大多为条状,且通过塑料支架固定与线圈安装在一起,磁条和线圈通过塑料支架隔开,成本较高且能效低。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加热单元,图1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加热单元的实施例,以下将结合具体的附图对所述电磁加热单元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9,所述电磁加热单元100包括限位支架1、线圈绕组2、磁体结构3以及第一隔板4,所述线圈绕组2套设在所述限位支架1的外围;所述磁体结构3套设在所述限位支架1的外围;所述第一隔板4套设在所述限位支架1的外围且位于所述线圈绕组2和所述磁体结构3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将传统的磁条更改为块状的所述磁体结构3,同时将所述磁体结构3与所述线圈绕组2之间的支架取消,通过一所述第一隔板4进行绝缘隔离,如此,一方面减小了所述磁体结构3与所述线圈绕组2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块状的所述磁体结构3提升了作用效果,以此提升了所述磁体结构3对所述线圈绕组2的聚磁效果,即提升了所述电磁加热单元100的能效。此外,取消了所述线圈绕组2与所述磁体结构3之间的支架,通过所述限位支架1对所述线圈绕组2与所述磁体结构3进行安装,以此减小了所述电磁加热单元100整体厚度,同时降低了结构成本。
具体地,所述线圈绕组2包括位于所述限位支架1外侧的引线21,所述第一隔板4对应于所述引线21贯设有第一走线孔41,所述磁体结构3对应于所述引线21开设有第二走线孔31;所述磁体结构3贯设有一走线槽32,且所述走线槽32一端延伸穿透所述磁体结构3的外沿,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走线孔31。普遍的,所述线圈绕组2的设置包括自其内侧与外侧引出的导线,在所述电磁加热单元100的结构设置过程中,无可避免的需要考虑所述线圈绕组2导线的布置,且尤其是位于其内侧的所述引线21的布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引线21可以是穿过所述限位支架1,沿所述限位支架1布置,以在所述限位支架1的端部伸出,再与电磁烹饪器具1000的电源进行连接,但如此设置,显然所述引线21与位于所述线圈绕组2外侧的导线分设,间隔较远,不便于所述电磁加热单元100在电磁烹饪器具1000上的安装,也不便于导线与电源的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引线21由所述磁体结构3上导出,与所述线圈绕组2的外侧导线合股后引出,得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地,所述第一隔板4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走线孔41,所述磁体结构3上设置有所述第二走线孔31,所述引线21自所述线圈绕组2穿过所述第一走线孔41与所述第二走线孔31到达所述磁体结构3处,再在所述磁体结构3上贯设一所述走线槽32,以连通所述第二走线孔31与所述磁体结构3的外沿,使得所述引线21自所述第二走线孔31处穿出进入所述走线槽32,再通过所述走线槽32伸出所述磁体结构3,以与其外沿的另一导线合股,实现上述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所述走线槽32贯设于所述磁体结构3,一方面用于上述的走线功能,另一方面隔断环状的所述磁体结构3,避免所述磁体结构3处于所述线圈绕组2的磁场内产生环状电流的情况,进而避免所述磁体结构3发热影响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走线槽32的两侧槽壁中至少一方凸设有凸缘321,且所述凸缘321靠近所述线圈绕组2设置。为便于走线操作,所述走线槽32的截面尺寸不能太小,但贯设的所述走线槽32的截面尺寸越大,漏磁越多,又会影响所述电磁加热单元100正常使用效果,且可能对所述磁体结构3另一侧的电路结构造成损害,故,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走线槽32的两侧槽壁设置有所述凸缘321,以此使得所述走线槽32具有两个不同的截面尺寸,在所述凸缘321处,截面尺寸小,减少了漏磁情况,在所述凸缘321以外的位置,截面尺寸大,便于走线操作,如此,满足上述两项需求。具体地,所述凸缘321可以设置在一侧槽壁,也可以设置在两侧槽壁,能够满足上述需求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凸缘321连接所述走线槽32的两侧槽壁。所述凸缘321的作用已于上文进行描述,本实施例中,所述凸缘321连接所述走线槽32的两侧槽壁,可避免所述走线槽32的漏磁情况,而虽然所述凸缘321连通所述走线槽32,导致环形的所述磁体结构3感应产生电流,但所述凸缘321电流穿过的截面小,产生的电流小,使得影响较小。
此外,所述电磁加热单元100还包括位于所述磁体结构3背向所述线圈绕组2一侧的支撑座5,所述限位支架1安装于所述支撑座5,且所述支撑座5用以安装于电磁烹饪器具1000的安装座200上。所述电磁加热单元100安装至电磁烹饪器具1000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将所述磁体结构3以及所述限位支架1中的至少一种安装至电磁烹饪器具1000,再通过所述磁体结构3、所述线圈绕组2以及所述限位支架1等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行彼此的安装固定,但显然,此种安装方式无法进行预装步骤,需要在电磁烹饪器具1000上逐一安装上述结构,组装操作时较为繁琐,费时费力。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磁体结构3一侧设置所述支撑座5,通过所述支撑座5以及安装于所述支撑座5的所述限位支架1对所述线圈绕组2以及所述磁体结构3等进行固定,得以在总装步骤前,对所述电磁加热单元100进行预装,使得所述电磁加热单元100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安装组件,总装操作时,仅需将预装好的所述电磁加热单元100安装至电磁烹饪器具1000即可,省时省力。
具体地,所述支撑座5设有一伸入所述走线槽32的第一限位结构51。为将所述磁体结构3定位于所述支撑座5,通过在所述支撑座5上设置对应于所述走线槽32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51,以使得所述磁体结构3安装至所述支撑座5上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51伸入所述走线槽32内,以限制所述磁体结构3的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51包括两个沿所述走线槽32延伸的凸部511,两个所述凸部511分设于所述走线槽32的两个侧壁。所述第一限位结构51的主要功能在于对所述磁体结构3进行定位,限制所述磁体结构3活动,故所述第一限位结构51的具体结构可以是多种,能够抵持于所述走线槽32的槽壁,限制所述磁体结构3活动即可,在此不作限定。而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走线槽32用于所述引线21走线的基础上,将所述第一限位结构51设置为位于所述走线槽32的两侧槽壁处的所述凸部511,以使得两个所述凸部511间隔,以避让所述引线21,以此避免对所述走线槽32功能的影响。
此外,所述第二走线孔31贯设于所述磁体结构3,所述支撑座5设有一伸入所述第二走线孔31以及所述第一走线孔41的第二限位结构52,所述第二限位结构52靠近所述线圈绕组2的一端开设有一过线孔521,所述过线孔521连通所述走线槽32。为便于所述引线21穿过所述第一走线孔41以及所述第二走线孔31进入所述走线槽32,也为进一步提升所述磁体结构3、所述第一隔板4的定位安装效果,所述支撑座5上还凸设有一所述第二限位结构52,以使得,在所述磁体结构3以及所述第一隔板4安装时,所述第二限位结构52穿设于所述第一走线孔41以及所述第二走线孔31,以对所述第一隔板4与所述磁体结构3进行定位,同时,所述引线21仅需穿设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52上的所述过线孔521,即可穿过所述第一走线孔41以及所述第二走线孔31进入所述走线槽32,便于所述引线21的穿设。
此外,所述限位支架1靠近所述线圈绕组2的一端安装有测温组件6。通过设置所述测温组件6对电磁烹饪器具1000的加热面板300上的温度进行检测,以便于控制所述线圈绕组2的加热功率,满足用户精确控制温度的使用需求以及实现避免温度过高造成产品损坏的防护功能。
具体地,所述测温组件6包括安装结构61以及测温器62,所述安装结构61安装于所述限位支架1,且所述安装结构61包括柔性安装部611;所述测温器62嵌设于所述柔性安装部611。所述测温器62的安装方式可以是直接在所述限位支架1上设置一安装位,通过将所述测温器62直接安装至安装位的方式进行安装,但如此设置,所述测温器62的安装固定步骤需要在总装过程中完成,如此不便于对所述测温器62的安装防护,可能导致安装过程中所述测温器62安装不到位甚至安装过程中所述测温器62受损的情况。故,本实施例中,通过额外设置一所述安装结构61,可在总装步骤前,对所述安装结构61与所述测温器62进行预装,保障所述测温器62的安装质量,且通过所述安装结构61安装至所述限位支架1,摆脱了所述测温器62结构固定无法调整,导致在所述限位支架1上设计合适且便于安装的安装部对所述测温器62进行安装较为困难的问题,可在所述安装结构61与所述限位支架1之间自由设计配合结构,以便于所述安装结构61安装至所述限位支架1上,进而便于所述测温器62固定于所述限位支架1。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结构61上设置有所述柔性安装部611,通过将所述测温器62嵌入所述柔性安装部611的形式对所述测温器62进行安装固定,如此,借助所述柔性安装部611的柔性性质,以对所述测温器62进行防护,可提升对所述测温器62的防护效果,进而避免所述测温器62损伤延长其使用寿命。
此外,所述磁体结构3呈环形设置,以使得所述磁体结构3形成有位于其内侧的通孔;所述磁体结构3朝向所述线圈绕组2的一侧,且位于其外沿凸设有第一翻边结构33;和/或,所述磁体结构3朝向所述线圈绕组2的一侧,且位于所述通孔的边沿凸设有第二翻边结构34。所述磁体结构3的内外两侧均可设置翻边,即可在所述磁体结构3的外沿设置所述第一翻边结构33,在所述磁体结构3的内沿设置所述第二翻边结构34,以提升所述磁体结构3包覆所述线圈绕组2的面积,进而提升所述磁体结构3的聚磁效果,防止磁场自所述磁体结构3的边沿泄露,以提升所述电磁加热单元100的能效。具体地,所述第一翻边结构33以及所述第二翻边结构34仅设置一方即可实现上述效果,而同时设置显然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不进行具体限制,以实际生产使用需求为主。
具体地,所述第一翻边结构33和/或所述第二翻边结构34的高度为h,则6mm≥h≥3mm。为防止磁场自所述磁体结构3的边沿泄露,一方面保障足够的加热能效,一方面避免磁场对电磁烹饪器具1000内部造成损害,需对所述第一翻边结构33以及所述第二翻边结构34的具体尺寸进行限定,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获取的最优高度范围为三至六毫米,一方面在此范围内,所述电磁加热单元100可获得足够的能效;另一方面所述第一翻边结构33以及所述第二翻边结构34的设置不会影响所述电磁加热单元100中多个部件的组装以及所述电磁加热单元100的总体厚度;还一方面所述第一翻边结构33以及所述第二翻边结构34阻挡磁场泄露至电磁烹饪器具1000内部,避免磁场对其内部的损害,延长电磁烹饪器具1000的使用寿命。
此外,所述磁体结构3呈环形设置,以使得所述磁体结构3形成有位于其内侧的通孔;所述第一隔板4呈环形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隔板4形成有对应于所述通孔的过孔;所述磁体结构3的内侧直径为r0、外侧直径为R0;所述第一隔板4的内侧直径为r1、外侧直径为R1;所述线圈绕组2的内侧直径为r2、外侧直径为R2;则,R0+1mm≥R1≥R0-3mm;和/或,r0+3mm≥r1≥r0-1mm;和/或,R0-1≥R2≥R0-5mm;和/或,r0+5mm≥r2≥r0+1mm。为保障所述电磁加热单元100加热过程中的加热能效能够满足设计需求,对所述第一隔板4、所述磁体结构3以及所述线圈绕组2之间的尺寸关系进行限定,具体地,上述尺寸范围为本实施例所获取的最优尺寸范围,在其三者尺寸位于上述范围内时,可获得本实施例所需的加热能效需求。
此外,所述电磁加热单元100还包括位于所述线圈绕组2背向所述磁体结构3一侧的第二隔板7,所述第二隔板7套设于所述限位支架1。为对所述线圈绕组2进行防护,需在所述线圈绕组2的两侧进行绝缘防护,故,所述线圈绕组2背向所述磁体结构3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隔板7,以使得所述线圈绕组2由所述第一隔板4与所述第二隔板7夹设。当然,对所述线圈绕组2的绝缘防护也不仅限于通过所述第二隔板7进行隔绝,还可以是在电磁烹饪器具1000的加热面板300背侧设置隔板,以抵持于所述线圈绕组2进行防护等,在此不作限定,而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一隔板4与所述第二隔板7夹持所述线圈绕组2的方式,进一步地,可将所述第一隔板4以及所述第二隔板7粘接固定于所述线圈绕组2,得以保障对所述线圈绕组2防护的稳定性,避免所述第一隔板4或所述第二隔板7偏移导致的防护漏洞,保障所述电磁加热单元100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一隔板4与所述第二隔板7的具体材质可以是云母等具有绝缘隔热效果的材质,在此不作限定,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4与所述第二隔板7均设置为云母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磁烹饪器具1000,所述电磁烹饪器具1000包括安装座200、多个电磁加热单元100以及面板300,所述电磁加热单元100的具体结构参考上述实施例。由于所述电磁烹饪器具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所述安装座200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工位201;一所述电磁加热单元100对应安装于一所述安装工位201;所述面板300盖合所述安装座200设置。
在家电产品中,电磁加热方式几乎全面普及,而在平面支撑面的电磁烹饪器具1000上,产品内部一般由单个产生磁场的线圈盘对锅具进行加热,不管锅具加热面积大或小,都是由单个线圈盘对锅具加热,如果锅具尺寸比线圈大时,会存在大于线圈的锅具部分无法充分加热;而锅具尺寸比线圈小,会出现耦合参数小,电磁烹饪器具1000的能效偏小情况,从而影响用户使用体验。故,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小尺寸的所述电磁加热单元100铺设于所述面板300下方,一方面提升所述电磁烹饪器具1000的加热面积,避免锅具过大无法充分加热的问题;另一方面每一所述电磁加热单元100可进行单独控制,当锅具较小时,可对应启动锅具下方的所述电磁加热单元100,避免耦合参数小的问题,提升所述电磁烹饪器具1000的能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限位支架;
线圈绕组,套设在所述限位支架的外围;
磁体结构,套设在所述限位支架的外围;以及,
第一隔板,套设在所述限位支架的外围且位于所述线圈绕组和所述磁体结构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绕组包括位于所述限位支架外侧的引线,所述第一隔板对应于所述引线贯设有第一走线孔,所述磁体结构对应于所述引线开设有第二走线孔;
所述磁体结构贯设有一走线槽,且所述走线槽一端延伸穿透所述磁体结构的外沿,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走线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槽的两侧槽壁中至少一方凸设有凸缘,且所述凸缘靠近所述线圈绕组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连接所述走线槽的两侧槽壁。
5.如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磁体结构背向所述线圈绕组一侧的支撑座,所述限位支架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且所述支撑座用以安装于电磁烹饪器具的安装座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设有一伸入所述走线槽的第一限位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两个沿所述走线槽延伸的凸部,两个所述凸部分设于所述走线槽的两个侧壁。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走线孔贯设于所述磁体结构,所述支撑座设有一伸入所述第二走线孔以及所述第一走线孔的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靠近所述线圈绕组的一端开设有一过线孔,所述过线孔连通所述走线槽。
9.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架靠近所述线圈绕组的一端安装有测温组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组件包括:
安装结构,安装于所述限位支架,且所述安装结构包括柔性安装部;以及,
测温器,嵌设于所述柔性安装部。
11.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结构呈环形设置,以使得所述磁体结构形成有位于其内侧的通孔;
所述磁体结构朝向所述线圈绕组的一侧,且位于其外沿凸设有第一翻边结构;和/或,
所述磁体结构朝向所述线圈绕组的一侧,且位于所述通孔的边沿凸设有第二翻边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结构和/或所述第二翻边结构的高度为h,则6mm≥h≥3mm。
13.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结构呈环形设置,以使得所述磁体结构形成有位于其内侧的通孔;所述第一隔板呈环形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隔板形成有对应于所述通孔的过孔;
所述磁体结构的内侧直径为r0、外侧直径为R0;所述第一隔板的内侧直径为r1、外侧直径为R1;所述线圈绕组的内侧直径为r2、外侧直径为R2;则,
R0+1mm≥R1≥R0-3mm;和/或,
r0+3mm≥r1≥r0-1mm;和/或,
R0-1≥R2≥R0-5mm;和/或,
r0+5mm≥r2≥r0+1mm。
14.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线圈绕组背向所述磁体结构一侧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套设于所述限位支架。
15.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工位;
多个电磁加热单元,所述电磁加热单元为如权利要求1至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一所述电磁加热单元对应安装于一所述安装工位;以及,
面板,盖合所述安装座设置。
CN202223426434.7U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Active CN2190873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6434.7U CN219087341U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6434.7U CN219087341U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87341U true CN219087341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23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26434.7U Active CN219087341U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873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80156B2 (en)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having improved cooling structure
KR20110040120A (ko) 조리기기용 가열장치와 그 제조방법 및 조리기기
CN219087341U (zh)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12936240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加热装置
CN217546346U (zh)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17546341U (zh)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19287761U (zh)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US11140753B2 (en)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having improved component arrangement structure and assemblability
CN217546347U (zh)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19107699U (zh)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19761359U (zh) 一种面板组件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17546343U (zh)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19437184U (zh) 加热结构、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20124446U (zh)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9103068U (zh)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5734923U (zh) 一种多区控制电磁炉
CN219659934U (zh) 一种加热单元以及烹饪器具
CN217546342U (zh)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17283450U (zh) 一种烹饪电器的线圈盘结构
CN220024744U (zh)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9740653U (zh) 隔磁片、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炉
CN219283405U (zh)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9421086U (zh) 高能效线圈盘以及电磁加热器具
CN209608892U (zh) 线圈盘座、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15723391U (zh)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