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36240U -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36240U
CN212936240U CN202021964471.1U CN202021964471U CN212936240U CN 212936240 U CN212936240 U CN 212936240U CN 202021964471 U CN202021964471 U CN 202021964471U CN 212936240 U CN212936240 U CN 2129362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agnetic
panel
suppor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6447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亮
范吉昌
张翼飞
郭兴家
吴金华
王小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6447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362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362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362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圈盘组件和电磁加热装置,线圈盘组件包括线圈支架、线圈盘和磁性件。线圈盘设置在线圈支架上,线圈盘包括相连的第一线圈部和第二线圈部,第一线圈部产生的磁场强度小于第二线圈部产生的磁场强度。磁性件设置在线圈支架背离线圈盘的一侧,对应于第一线圈部的部分磁性件的面积大于对应于第二线圈部的部分磁性件的面积。本实用新型通过令对应不同部分线圈盘的磁性件的面积不等,从而在磁性件的作用下令线圈盘组件各处的磁场强度相对均匀,从而可以降低不同区域内的磁场强度差异,提升线圈盘加热的均匀性,使得线圈盘组件加热过程中热量均匀,避免加热集中容易造成的糊底问题。

Description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圈盘组件和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磁加热装置中的线圈盘绕线方式一般采用的是多股漆包线由内到外一圈挨着一圈紧密绕制形成线圈盘结构,为了适应于不同形状的电磁加热装置的需求,因而设置有非正圆形的线圈盘,然而非正圆形的线圈盘上会存在至少两处磁场强度不等的线圈部,磁场强度分布不均则会直接影响电磁加热装置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线圈盘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线圈盘组件,包括线圈支架、线圈盘和磁性件。线圈盘设置在线圈支架上,线圈盘包括相连的第一线圈部和第二线圈部,第一线圈部产生的磁场强度小于第二线圈部产生的磁场强度。磁性件设置在线圈支架背离线圈盘的一侧,对应于第一线圈部的部分磁性件的面积大于对应于第二线圈部的部分磁性件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盘组件包括线圈支架、线圈盘和磁性件。线圈支架用于放置线圈盘和磁性件,线圈支架起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线圈支架采用塑性材料注塑形成。具体地,线圈支架可以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plastic,ABS)、团状模塑料(Bulk MoldingCompound,BMC)、塑料原料制得。线圈盘连接在线圈支架上。多股铝线或铜线绞合形成多股线紧密叠压形成线圈盘。具体地,线圈盘在线圈支架上的绕制方式包括:(1)导线直接在线圈支架上绕制,可以在线圈支架上设置凸台,通过凸台来控制线圈盘的形状。譬如,凸台为椭圆形,则线圈盘的内圈则为椭圆形,若凸台为方形,则线圈盘的内圈为方形。(2)可以将线圈盘单独绕制成型后再安装到线圈盘支架上,线圈盘内圈的形状由绕线工装的形状的控制。线圈盘包括相连的第一线圈部和第二线圈部,而第一线圈部和第二线圈部的形状不同,二者所能产生的磁场强度也各不相同。具体地,第一线圈部产生的磁场强度小于第二线圈部产生的磁场强度。具体地,当线圈盘或椭圆矩形时,则线圈盘的内圈在线圈盘的宽度方向所对应的部分则为第一线圈部,线圈盘的其他部分则为第二线圈部。当线圈盘的外圈包括两个导线直段和两个导线弧段时,每个导线直段连接在两个导线弧段之间,那么,两个导线直段沿线圈盘的宽度方向形成的区域则为第一线圈部,即第一线圈部呈矩形。线圈盘的其他部分包括两个半圆弧,即两个半圆弧为第二线圈部。当然,线圈盘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不规则图形。磁性件对应于线圈盘设置在线圈支架上背离线圈盘的一侧。磁性件可以起到改变磁场强度和局部磁场方向的作用。磁性件可以采用软磁铁氧体材料制备和/或锰锌铁氧体材料制备。具体地,由于磁性件磁阻小,空气磁阻大,通过设置磁性件,使得磁场受到磁性件的影响并聚集在磁性件处,从而可以起到改变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的作用。磁性件可以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磁性件对应于第一线圈部设置在线圈支架上,第二部分对应于第二线圈部设置在线圈支架上。两部分磁性件的面积不相等,由于第一线圈部产生的磁场强度小于第二线圈部产生的磁场强度,则第一部分磁性件的面积大于第二部分磁性件的面积,在磁性件的作用下可以令线圈盘组件各处的磁场强度相对均匀,从而可以降低不同区域内的磁场强度差异,提升线圈盘加热的均匀性,使得线圈盘组件加热过程中热量均匀,避免加热集中容易造成的糊底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磁性件包括多个导磁体,多个导磁体间隔布置在线圈支架上。
在该设计中,磁性件由多个间隔分布的导磁体形成。对应于第一线圈部的导磁体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对应于第二线圈部的导磁体的数量为至少一个。通过设置多个导磁体,从而可以适应于空间布置需求。在满足磁场强度需求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多个导磁体的拼凑、排布以适应于线圈支架的剩余空间位置。若磁性件为一个整体时,则在磁性件装配在线圈支架上时,由于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其他零部件,其他零部件的排布将令磁性件所需的较大装配空间将很难被满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多个导磁体包括多个第一导磁体,多个第一导磁体中每一个导磁体包括导磁本体和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连接在导磁本体靠近线圈支架中心的端部,第一延伸部沿线圈支架的厚度方向延伸。
在该设计中,多个导磁体包括多个第一导磁体。第一导磁体包括导磁本体和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连接在导磁本体的端部,第一延伸部沿线圈支架的厚度方向延伸。当第一导磁体相对于水平面的投影面积一定时,通过在导磁本体上设置第一延伸部来增加第一导磁体的体积,从而可以相对提高该区域的磁场强度,增大线圈盘组件的能量。具体地,第一导磁体呈“L”型,从而可以更加适应于线圈支架的空间排布,在提升磁场强度的同时也提升了线圈盘组件中各部件的紧密排布。第一延伸部可以加强对应线圈盘处的磁场,起到聚磁作用。当然,第一延伸部也具有防止磁泄漏的作用,避免磁场对于电磁加热装置内的其他器件的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第一导磁体包括导磁本体和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连接在导磁本体远离线圈支架中心的端部,第二延伸部沿线圈支架的厚度方向延伸并与线圈支架的外侧壁接触。
在该设计中,第一导磁体还包括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连接在导磁本体远离线圈支架中心的端部,即第一导磁体包括导磁本体和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连接在导磁本体的端部,第二延伸部沿线圈支架的厚度方向延伸。当第一导磁体相对于水平面的投影面积一定时,通过在导磁本体上设置第二延伸部来增加第一导磁体的体积,从而可以相对提高该区域的磁场强度,增大线圈盘组件的能量。具体地,第一导磁体呈“L”型,从而可以更加适应于线圈支架的空间排布,在提升磁场强度的同时也提升了线圈盘组件中各部件的紧密排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第一导磁体还包括导磁本体、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分别连接在导磁本体上相对的两端,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沿线圈支架的厚度方向延伸。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位于线圈支架的同一侧。具体地,第一导磁体呈“U”型,从而可以更加适应于线圈支架的空间排布,在提升磁场强度的同时也提升了线圈盘组件中各部件的紧密排布。U型导磁体的U形口能够对磁力线进行校正,使得辐射泄漏出去的磁场大大降低,从而加大了对于磁场的利用率,提升线圈盘组件的加热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线圈盘组件还包括定位部,定位部设置在线圈支架上,第二延伸部伸入定位部并与线圈支架相连。
在该设计中,线圈盘组件还包括定位部,定位部对应于第二延伸部设置在线圈支架上,定位部用于容置第二延伸部。在导磁体装配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定位部准确判定第一导磁体的装配位置,避免装配偏差而影响线圈盘组件的正常使用性能。具体地,定位部可以为定位孔,第二延伸部伸入定位孔内并与线圈支架相连。线圈支架的外侧壁的一部分朝线圈支架的中心凹陷以构成定位孔,即定位孔设置在线圈支架的外边沿,从而在有限空间内能够尽可能布置更多的第一导磁体,从而满足对磁场强度的要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多个导磁体还包括多个第二导磁体,多个第二导磁体中每一个第二导磁体呈平板状。第二导磁体的厚度与导磁本体的厚度相等。
在该设计中,多个导磁体还包括第二导磁体,第二导磁体呈平板状,平板状的第二导磁体方便装配,对于装配空间要求低,适用范围广。此外,平板状的第二导磁体还具有加工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平板状的第二导磁体也能够相对于第一导磁体而言,相对降低磁场强度,降低加热集中容易导致糊底的风险。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多个导磁体中每一个导磁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磁侧壁和第二导磁侧壁,第一导磁侧壁和第二导磁侧壁相平行。
在该设计中,每一个导磁体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磁侧壁和第二导磁侧壁,第一导磁侧壁和第二导磁侧壁平行。从而可以便于多个导磁体之间的拼接,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多个导磁体的紧密排布。进一步地,每个导磁体包括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磁侧壁和第二导磁侧壁。当导磁体包括两对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磁侧壁和第二导磁侧壁时,则导磁体呈矩形或正方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线圈盘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包括彼此正交的长边和短边。
在该设计中,线圈盘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包括彼此正交的长边和短边,长边和短边穿过线圈盘的投影的中心。当线圈盘的投影呈椭圆形时,则长边对应为椭圆的长轴,短边对应为椭圆的短轴。线圈盘的投影也可以呈矩形。线圈盘的外轮廓还包括两个直侧壁和两个弧侧壁时,每个直侧壁连接在两个弧侧壁之间,即线圈盘的投影呈类椭圆形。当线圈盘的投影呈上述形状时,则其所产生的磁场强度不均,加热过程中热量不均匀,加热集中部分容易造成糊底风险。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线圈盘组件还包括避让口,避让口设置在线圈支架上,线圈盘避开避让口设置在线圈支架上,第一延伸部伸入避让口内。
在该设计中,线圈支架上设有避让口,避让口对应于第一导磁体的第一延伸部设置在线圈支架上,第一延伸部能够伸入避让口内,避让口用于容置第一延伸部,提升第一导磁体与线圈支架之间的装配紧密度。进一步地,避让口设置在线圈支架的中心区域,第一延伸部伸入位于中心区域的避让口内,可以有效增强该处的磁场强度,增强线圈盘组件的加热能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线圈盘组件还包括隔热件,隔热件设置在线圈盘背离磁性件的一侧。
在该设计中,隔热件设置在线圈盘背离磁性件的一侧,隔热件用于隔挡来自于线圈盘顶部的热量,防止线圈盘温升过高。具体地,隔热件可以为云母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线圈盘组件还包括安装口、装配口和温度检测器。其中,安装口设置在线圈支架上。装配口对应于安装口设置在隔热件上。温度检测器的一端穿设于装配口、安装口和多个导磁体之间的间隔中。
在该设计中,线圈支架上设有安装口,隔热件上设有装配口,装配口与安装口位置相对并连通,温度检测器穿过装配口、安装口后,并伸入多个导磁体之间的间隔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线圈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装配槽,装配槽设置在支架本体上,线圈盘设置在装配槽内。
在该设计中,通过在支架本体上设置装配槽,从而可以确保线圈盘的装配位置可靠性、准确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包括上述任一设计所提供的线圈盘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上述任一设计所提供的线圈盘组件,因此具有该线圈盘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壳体和面板,面板连接在壳体上。面板与壳体能够构造形成装配腔,线圈盘组件连接在壳体上并位于装配腔内,线圈盘组件的温度检测器的另一端抵接在面板上。
在该设计中,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壳体和面板,面板连接在壳体上以形成装配腔。面板为微晶玻璃面板。线圈盘组件连接在壳体上,线圈支架和壳体能够形成用于放置磁性件的装配空间。线圈盘组件的温度检测器的一端穿过装配口、安装口后,并伸入多个导磁体之间的间隔中。温度检测器的另一端抵接在面板上,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放置在电磁加热装置上锅体的温度,从而实现准确测温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线圈盘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线圈盘组件的仰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线圈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线圈盘组件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线圈盘组件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线圈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线圈盘组件的俯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线圈盘组件的第一导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线圈盘组件的第二导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线圈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线圈盘组件的剖视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线圈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线圈盘组件的剖视图。
其中,图1至图1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 线圈盘组件,
110 线圈支架,111支架本体,112装配槽,
120 线圈盘,121第一线圈部,122第二线圈部,
130 磁性件,131导磁体,131a第一导磁侧壁,131b第二导磁侧壁,
132 第一导磁体,132a导磁本体,132b第一延伸部,132c第二延伸部,
133 第二导磁体,
140 隔热件,141装配口,
150 温度检测器,
160 定位部,
170 安装口,
180 避让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线圈盘组件100和电磁加热装置。
实施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线圈盘组件100,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包括线圈支架110、线圈盘120和磁性件130。线圈盘120设置在线圈支架110上,线圈盘120包括相连的第一线圈部121和第二线圈部122,第一线圈部121产生的磁场强度小于第二线圈部122产生的磁场强度。磁性件130设置在线圈支架110背离线圈盘120的一侧,对应于第一线圈部121的部分磁性件130的面积大于对应于第二线圈部122的部分磁性件130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盘组件100包括线圈支架110、线圈盘120和磁性件130。线圈支架110用于放置线圈盘120和磁性件130,线圈支架110起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线圈支架110采用塑性材料注塑形成。具体地,线圈支架110可以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plastic,ABS)、团状模塑料(Bulk Molding Compound,BMC)、塑料原料制得。线圈盘120连接在线圈支架110上。多股铝线或铜线绞合形成多股线紧密叠压形成线圈盘120。具体地,线圈盘120在线圈支架110上的绕制方式包括:1、导线直接在线圈支架110上绕制,可以在线圈支架110上设置凸台,通过凸台来控制线圈盘120的形状。譬如,凸台为椭圆形,则线圈盘120的内圈则为椭圆形,若凸台为方形,则线圈盘120的内圈为方形。2、可以将线圈盘120单独绕制成型后再安装到线圈盘支架上,线圈盘120内圈的形状由绕线工装的形状的控制。线圈盘120包括相连的第一线圈部121和第二线圈部122,而第一线圈部121和第二线圈部122的形状不同,二者所能产生的磁场强度也各不相同。具体地,第一线圈部121产生的磁场强度小于第二线圈部122产生的磁场强度。具体地,当线圈盘120或椭圆矩形时,则线圈盘120的内圈在线圈盘120的宽度方向所对应的部分则为第一线圈部121,线圈盘120的其他部分则为第二线圈部122。当线圈盘120的外圈包括两个导线直段和两个导线弧段时,每个导线直段连接在两个导线弧段之间,那么,两个导线直段沿线圈盘120的宽度方向形成的区域则为第一线圈部121,即第一线圈部121呈矩形。线圈盘120的其他部分包括两个半圆弧,即两个半圆弧为第二线圈部122。当然,线圈盘120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不规则图形。磁性件130对应于线圈盘120设置在线圈支架110上背离线圈盘120的一侧。磁性件130可以起到改变磁场强度和局部磁场方向的作用。磁性件130可以采用软磁铁氧体材料制备和/或锰锌铁氧体材料制备。具体地,由于磁性件130磁阻小,空气磁阻大,通过设置磁性件130,使得磁场受到磁性件130的影响并聚集在磁性件130处,从而可以起到改变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的作用。磁性件130可以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磁性件130对应于第一线圈部121设置在线圈支架110上,第二部分对应于第二线圈部122设置在线圈支架110上。两部分磁性件130的面积不相等,由于第一线圈部121产生的磁场强度小于第二线圈部122产生的磁场强度,则第一部分磁性件130的面积大于第二部分磁性件130的面积,在磁性件130的作用下可以令线圈盘组件100各处的磁场强度相对均匀,从而可以降低不同区域内的磁场强度差异,提升线圈盘120加热的均匀性,使得线圈盘组件100加热过程中热量均匀,避免加热集中容易造成的糊底问题。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部分磁性件130的面积是指第一部分磁性件13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第二部分磁性件130的面积是指第二部分磁性件13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值得说明的是,对于不同部分磁性件130的面积进行不同的设置,这是在磁性件130的厚度相同的情况下分析得出的,磁性件130的面积越大则具有更强的聚磁能力。导磁体131分布密度体现了导磁体131的聚磁能力,可以从导磁体131的分布面积及导磁体131的厚度两个方面来说明,当只考虑分布面积时,面积越大,导磁体131的分布密度越大,导磁体131的聚磁能力越强,当只考虑导磁体131的厚度时,导磁体131越厚,导磁体131的分布密度越大,导磁体131的聚磁能力越强,当然,当分布面积和厚度同时都较大时,导磁体131的聚磁能力会更强。
值得说明的是,电磁加热装置通常都设有线圈盘组件100,然而现有的线圈盘120多采用多股线绕制成同心圆的方式。基于同心圆的绕制方式,只能产生呈整圈或整环分布的加热区域,且线圈盘内环的磁场强度要大于外环的近两倍以上,而由于电磁加热装置的“火力”大小是由线圈盘120的磁场强度决定的,因此,导致线圈盘内环(即对应锅具中间的位置)处的加热温度较高,而在线圈盘外环(即对应锅具边缘的位置)的加热温度较低,使得在烹饪过程中,仅仅只在锅具的近中心位置才具有较好的“火力”,而其他位置处的“火力”较低或基本无火,造成内外火力分布非常不均匀,严重影响电磁加热装置的烹饪效果。
然而,对于非圆形线圈盘120来说,其线圈盘120不再是同心圆,线圈盘120在不同轴线上有长有短,必然造成线圈盘120在长边间隔更疏而在短边间隔更密,线圈盘120稀疏的地方磁场分散,线圈盘120密实的地方磁场更集中,这就造成了线圈盘120在不同方向上的磁场不均匀,从而造成加热不均匀,影响烹饪效果。但是由于采用非圆形线圈盘120,能够适用于用户的多种需求,因此,为了提升非圆形线圈盘120的均匀加热性能,使得位于线圈支架110一侧的磁性件130的面积根据线圈盘120的磁场强度分布而适应性调整,从而确保线圈盘整体的加热均匀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5、图11和图13所示,磁性件130包括多个导磁体131,多个导磁体131间隔布置在线圈支架110上。
在该实施例中,磁性件130由多个间隔分布的导磁体131形成。对应于第一线圈部121的导磁体13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对应于第二线圈部122的导磁体13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通过设置多个导磁体131,从而可以适应于空间布置需求。在满足磁场强度需求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多个导磁体131的拼凑、排布以适应于线圈支架110的剩余空间位置。若磁性件130为一个整体时,则在磁性件130装配在线圈支架110上时,由于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其他零部件,其他零部件的排布将令磁性件130所需的较大装配空间将很难被满足。
值得说明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导磁体131的结构相同,从而便于导磁体131的加工制备。多个导磁体131的结构也可以一部分相同,一部分不相同。从而令不同结构的导磁体131组合装配,进而适用于线圈支架110中的空间需求。
值得说明的是,线圈支架110上设有装配位,导磁体131通过装配位设置在线圈支架110上,这样相较于传统的胶水固定导磁体131的方式,可以避免胶水挥发的刺鼻胶水味,更加的环保。具体地,装配位可以为安装槽,安装槽的槽口向内设有用于卡紧导磁体131的凸部,在线圈支架110成型时,可以在安装槽的槽口预留向上的凸部,在导磁体131插入安装槽内后,通过这些凸部可以向安装槽内热压变形以卡筋导磁体131。进一步地,线圈盘组件100还包括隔磁体,隔磁体围绕线圈支架110中心设置在线圈支架110上,隔磁体能够避免在线圈支架110中心磁力线的相互干扰,避免磁力线的相互抵消,提高线圈盘组件100的加热效率。
实施例二
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对导磁体131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图2、图5、图8和图9所示,多个导磁体131包括多个第一导磁体132,多个第一导磁体132中每一个导磁体131包括导磁本体132a和第一延伸部132b,第一延伸部132b连接在导磁本体132a靠近线圈支架110中心的端部,第一延伸部132b沿线圈支架110的厚度方向延伸。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导磁体131包括多个第一导磁体132。第一导磁体132包括导磁本体132a和第一延伸部132b,第一延伸部132b连接在导磁本体132a的端部,第一延伸部132b沿线圈支架110的厚度方向延伸。当第一导磁体132相对于水平面的投影面积一定时,通过在导磁本体132a上设置第一延伸部132b来增加第一导磁体132的体积,从而可以相对提高该区域的磁场强度,增大线圈盘组件100的能量。具体地,第一导磁体132呈“L”型,从而可以更加适应于线圈支架110的空间排布,在提升磁场强度的同时也提升了线圈盘组件100中各部件的紧密排布。第一延伸部132b可以加强对应线圈盘120处的磁场,起到聚磁作用。当然,第一延伸部132b也具有防止磁泄漏的作用,避免磁场对于电磁加热装置内的其他器件的影响。
进一步地,如图11和图13所示,第一导磁体132包括导磁本体132a和第二延伸部132c,第二延伸部132c连接在导磁本体132a远离线圈支架110中心的端部,第二延伸部132c沿线圈支架110的厚度方向延伸并与线圈支架110的外侧壁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导磁体132还包括第二延伸部132c,第二延伸部132c连接在导磁本体132a远离线圈支架110中心的端部,即第一导磁体132包括导磁本体132a和第二延伸部132c,第二延伸部132c连接在导磁本体132a的端部,第二延伸部132c沿线圈支架110的厚度方向延伸。当第一导磁体132相对于水平面的投影面积一定时,通过在导磁本体132a上设置第二延伸部132c来增加第一导磁体132的体积,从而可以相对提高该区域的磁场强度,增大线圈盘组件100的能量。具体地,第一导磁体132呈“L”型,从而可以更加适应于线圈支架110的空间排布,在提升磁场强度的同时也提升了线圈盘组件100中各部件的紧密排布。
进一步地,第一导磁体132还包括导磁本体132a、第一延伸部132b和第二延伸部132c,第一延伸部132b和第二延伸部132c分别连接在导磁本体132a上相对的两端,第一延伸部132b和第二延伸部132c沿线圈支架110的厚度方向延伸。第一延伸部132b和第二延伸部132c位于线圈支架110的同一侧。具体地,第一导磁体132呈“U”型,从而可以更加适应于线圈支架110的空间排布,在提升磁场强度的同时也提升了线圈盘组件100中各部件的紧密排布。U型导磁体131的U形口能够对磁力线进行校正,使得辐射泄漏出去的磁场大大降低,从而加大了对于磁场的利用率,提升线圈盘组件100的加热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0和图12所示,线圈盘组件100还包括定位部160,定位部160设置在线圈支架110上,第二延伸部132c伸入定位部160并与线圈支架110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线圈盘组件100还包括定位部160,定位部160对应于第二延伸部132c设置在线圈支架110上,定位部160用于容置第二延伸部132c。在导磁体131装配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定位部160准确判定第一导磁体132的装配位置,避免装配偏差而影响线圈盘组件100的正常使用性能。具体地,定位部160可以为定位孔,第二延伸部132c伸入定位孔内并与线圈支架110相连。线圈支架110的外侧壁的一部分朝线圈支架110的中心凹陷以构成定位孔,即定位孔设置在线圈支架110的外边沿,从而在有限空间内能够尽可能布置更多的第一导磁体132,从而满足对磁场强度的要求。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9所示,多个导磁体131还包括多个第二导磁体133,多个第二导磁体133中每一个第二导磁体133呈平板状。第二导磁体133的厚度与导磁本体132a的厚度相等。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导磁体131还包括第二导磁体133,第二导磁体133呈平板状,平板状的第二导磁体133方便装配,对于装配空间要求低,适用范围广。此外,平板状的第二导磁体133还具有加工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平板状的第二导磁体133也能够相对于第一导磁体132而言,相对降低磁场强度,降低加热集中容易导致糊底的风险。
进一步地,第二导磁体133的厚度与导磁本体132a的厚度相等,也就是说,在线圈支架110的厚度方向上,第二导磁体133和导磁本体132a是等厚的。当线圈盘组件100装配在电磁加热装置上时,由于线圈支架110与电磁加热装置的壳体之间形成的装配空间在线圈支架110的厚度方向上等厚,那么等厚的第二导磁体133和导磁本体132a能够适用于该装配空间。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多个导磁体131中每一个导磁体1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磁侧壁131a和第二导磁侧壁131b,第一导磁侧壁131a和第二导磁侧壁131b相平行。
在该实施例中,每一个导磁体131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磁侧壁131a和第二导磁侧壁131b,第一导磁侧壁131a和第二导磁侧壁131b平行。从而可以便于多个导磁体131之间的拼接,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多个导磁体131的紧密排布。进一步地,每个导磁体131包括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磁侧壁131a和第二导磁侧壁131b。当导磁体131包括两对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磁侧壁131a和第二导磁侧壁131b时,则导磁体131呈矩形或正方形。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对于线圈盘120的形状进行具体说明,如图1、图3、图4、图6和图7所示,线圈盘12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包括彼此正交的长边和短边。
在该实施例中,线圈盘12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包括彼此正交的长边和短边,长边和短边穿过线圈盘120的投影的中心。当线圈盘120的投影呈椭圆形时,则长边对应为椭圆的长轴,短边对应为椭圆的短轴。线圈盘120的投影也可以呈矩形。线圈盘120的外轮廓还包括两个直侧壁和两个弧侧壁时,每个直侧壁连接在两个弧侧壁之间,即线圈盘120的横截面呈类椭圆形。当线圈盘120的投影呈上述形状时,则其所产生的磁场强度不均,加热过程中热量不均匀,加热集中部分容易造成糊底风险。
实施例四
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于线圈支架11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图3、图4、图6、图7、图10和图12所示,线圈盘组件100还包括避让口180,避让口180设置在线圈支架110上,线圈盘120避开避让口180设置在线圈支架110上,第一延伸部132b伸入避让口180内。
在该实施例中,线圈支架110上设有避让口180,避让口180对应于第一导磁体132的第一延伸部132b设置在线圈支架110上,第一延伸部132b能够伸入避让口180内,避让口180用于容置第一延伸部132b,提升第一导磁体132与线圈支架110之间的装配紧密度。进一步地,避让口180设置在线圈支架110的中心区域,第一延伸部132b伸入位于中心区域的避让口180内,可以有效增强该处的磁场强度,增强线圈盘组件100的加热能量。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的线圈盘组件100还包括隔热件140,如图6和图7所示,隔热件140设置在线圈盘120背离磁性件130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隔热件140设置在线圈盘120背离磁性件130的一侧,隔热件140用于隔挡来自于线圈盘120顶部的热量,防止线圈盘120温升过高。具体地,隔热件140可以为云母片。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线圈盘组件100还包括安装口170、装配口141和温度检测器150。其中,安装口170设置在线圈支架110上。装配口141对应于安装口170设置在隔热件140上。温度检测器150的一端穿设于装配口141、安装口170和多个导磁体131之间的间隔中。
在该实施例中,线圈支架110上设有安装口170,隔热件140上设有装配口141,装配口141与安装口170位置相对并连通,温度检测器150穿过装配口141、安装口170后,并伸入多个导磁体131之间的间隔中。
值得说明的是,对应于安装口170的位置处排布第二导磁体133,从而可以为温度检测器150的装配预留足够的空间。
进一步地,对应于第一线圈部121的部分磁性件13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磁体132和至少一个第二导磁体133。对应于第二线圈部122的部分磁性件13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导磁体133。可以想到地,根据实际布置需求,第二导磁体133的面积可以全部相等,也可以部分相等。譬如,对应于第一线圈部121的至少一个第二导磁体133的面积小于对应于第二线圈部122的至少一个第二导磁体133的面积。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线圈支架110包括支架本体111和装配槽112,装配槽112设置在支架本体111上,线圈盘120设置在装配槽112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架本体111上设置装配槽112,从而可以确保线圈盘120的装配位置可靠性、准确性。
进一步地,部分线圈支架110朝第一方向凸出以构成装配槽112,部分线圈支架110朝与第一方向相背离的第二方向凸出以构成凸台,凸台的形状将影响线圈盘120的形状。具体地,当导线直接在线圈支架110上绕制形成线圈盘120时,此时,凸台则可以控制线圈盘120的形状。譬如,凸台为椭圆形,则线圈盘120的内圈则为椭圆形,若凸台为方形,则线圈盘120的内圈为方形。
进一步地,线圈支架110上设有多个呈内外圈设置的绕线筋,内外相邻的两圈绕线筋之间限定出装配槽112。
实施例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线圈盘组件10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线圈盘组件100,因此具有该线圈盘组件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壳体和面板,面板连接在壳体上。面板与壳体能够构造形成装配腔,线圈盘组件100连接在壳体上并位于装配腔内,线圈盘组件100的温度检测器150的另一端抵接在面板上。
在该实施例中,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壳体和面板,面板连接在壳体上以形成装配腔。面板为微晶玻璃面板。线圈盘组件100连接在壳体上,线圈支架110和壳体能够形成用于放置磁性件130的装配空间。线圈盘组件100的温度检测器150的一端穿过装配口141、安装口170后,并伸入多个导磁体131之间的间隔中。温度检测器150的另一端抵接在面板上,温度检测器150用于检测放置在电磁加热装置上锅体的温度,从而实现准确测温的作用。
进一步地,电磁加热装置为电磁炉、电饭煲、电压力锅等。此处对于电磁加热装置的种类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多个线圈盘组件100时,则多个线圈盘组件100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线圈盘组件100之间具有第一间距;相邻的两个线圈盘组件100的中心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间距。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多个线圈盘组件100,多个线圈盘组件100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且相邻的两个线圈盘组件100之间具有第一间距,也即,相邻的两个线圈盘组件100不直接接触。相邻的两个线圈盘组件100的中心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间距,使得相邻的两个线圈盘组件100在第二方向上错位排列,可以增加电磁加热装置中的线圈盘120的最大覆盖面积,从而增加线圈盘组件100的加热面积范围。具体地,线圈盘120的最大覆盖面积为:以相邻的两个线圈盘的相对最远的两个点为边界限定出一个圆形,限定出的圆形的面积即为线圈盘的最大覆盖面积。并且,在第二方向上错位排列的线圈盘组件100在相邻位置的线圈盘120的磁场分布也相应交错,避免了相邻的两个线圈盘组件100加热最强区域重叠,改善了相邻的两个线圈盘组件100之间的位置的加热均匀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加热装置,通过对多个线圈盘组件100进行组合布局,扩大了多个线圈盘组件100组合后形成的有效加热区域,并且,改善了多个线圈盘组件100组合后形成的线圈盘组件100的磁场强度分布,使得相邻的两个线圈盘组件100的磁场较强的位置不重合,避免了两个线圈盘组件100加热最强区域重叠,改善了线圈盘120相邻位置的加热均匀性,避免磁场强度不均而导致的加热过程中热量不均匀,甚至造成加热集中部分容易糊底的问题,优化了产品的性能。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多个线圈盘组件100,使得线圈盘组件100的总体加热面积较大,线圈盘组件100可以适用于现有的圆形锅具、方形锅具等市场上大多数锅具,并且,也可以适用于加热异形锅具(具体如椭圆形等),并保证加热面积最大化。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线圈盘组件100中的任一个线圈盘组件100也可以单独使用,在单独使用一个线圈盘组件100加热时可以实现小锅具加热;而多个线圈盘组件100一起工作时适用于大锅具加热,从而使得电磁加热装置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尺寸、形状的锅具,提升产品的利用率和适用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圈支架;
线圈盘,所述线圈盘设置在所述线圈支架上,所述线圈盘包括相连的第一线圈部和第二线圈部,所述第一线圈部产生的磁场强度小于所述第二线圈部产生的磁场强度;
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线圈支架背离所述线圈盘的一侧,对应于所述第一线圈部的部分所述磁性件的面积大于对应于所述第二线圈部的部分所述磁性件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包括:
多个导磁体,间隔布置在所述线圈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磁体包括:
多个第一导磁体,多个所述第一导磁体中每一个导磁体包括:
导磁本体;
第一延伸部,连接在所述导磁本体靠近所述线圈支架中心的端部,所述第一延伸部沿所述线圈支架的厚度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体还包括:
第二延伸部,连接在所述导磁本体远离所述线圈支架中心的端部,所述第二延伸部沿所述线圈支架的厚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线圈支架的外侧壁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组件还包括:
定位部,设置在所述线圈支架上,所述第二延伸部伸入所述定位部并与所述线圈支架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磁体还包括:
多个第二导磁体,多个所述第二导磁体中每一个第二导磁体呈平板状,所述第二导磁体的厚度与所述导磁本体的厚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导磁体中每一个导磁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磁侧壁和第二导磁侧壁,所述第一导磁侧壁和第二导磁侧壁相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盘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包括彼此正交的长边和短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盘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椭圆形;或
所述线圈盘包括两个直侧壁和两个弧侧壁,所述两个直侧壁中的每一个直侧壁连接在所述两个弧侧壁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组件还包括:
避让口,设置在所述线圈支架上,所述第一延伸部伸入所述避让口内。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组件还包括:
安装口,设置在所述线圈支架上;
隔热件,设置在所述线圈盘背离所述磁性件的一侧;
装配口,对应于所述安装口设在所述隔热件上;
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的一端穿设于所述装配口、所述安装口和多个所述导磁体之间的间隔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支架包括:
支架本体;
装配槽,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
13.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面板,所述面板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面板与所述壳体形成装配腔;以及
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组件,所述线圈盘组件连接在所述壳体上并位于所述装配腔内,所述线圈盘组件的温度检测器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面板上。
CN202021964471.1U 2020-09-10 2020-09-10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加热装置 Active CN2129362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64471.1U CN212936240U (zh) 2020-09-10 2020-09-10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64471.1U CN212936240U (zh) 2020-09-10 2020-09-10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36240U true CN212936240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05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64471.1U Active CN212936240U (zh) 2020-09-10 2020-09-10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3624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9155A1 (zh) * 2022-03-10 2023-09-14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加热模块及衣物处理装置
WO2024046349A1 (zh) * 2022-09-02 2024-03-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9155A1 (zh) * 2022-03-10 2023-09-14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加热模块及衣物处理装置
WO2024046349A1 (zh) * 2022-09-02 2024-03-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36240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加热装置
EP3544375B1 (en) Induction coil compression apparatus for beam assembly
CN110300471B (zh) 感应烹饪器具
KR0185774B1 (ko) 마이크로파 방사안테나를 갖는 전자레인지
CN213028604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加热装置
CN107995714B (zh) 一种线圈盘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12727467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加热装置
CN219103065U (zh) 一种电磁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2727472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加热装置
CN208874366U (zh) 一种无线供电用接收线圈
CN219103066U (zh) 一种电磁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9761359U (zh) 一种面板组件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15935131U (zh)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19087339U (zh) 电磁加热面板结构及烹饪器具
CN219107693U (zh) 线圈盘座、线圈盘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17546347U (zh)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17546343U (zh)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18846213U (zh) 烹调器
CN215647462U (zh) 线圈盘座、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19761362U (zh) 一种线圈盘组件及烹饪设备
CN212649735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15489886U (zh) 线盘组件及电磁炉
CN210986478U (zh) 一种电磁线盘组件及电磁烹饪设备
CN217546346U (zh)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及电磁烹饪器具
CN107550240B (zh) 一种电煲的双层隔热保温炉芯及电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