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89886U - 线盘组件及电磁炉 - Google Patents
线盘组件及电磁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489886U CN215489886U CN202120924303.8U CN202120924303U CN215489886U CN 215489886 U CN215489886 U CN 215489886U CN 202120924303 U CN202120924303 U CN 202120924303U CN 215489886 U CN215489886 U CN 2154898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il assembly
- wire coil
- coil
- hole
- slee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盘组件和电磁炉,线盘组件用于对容器进行加热并包括:线圈。骨架,具有位于其厚度方向上而朝向所述容器设置的第一表面,所述骨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中心的套筒,所述套筒围设成安装孔并具有环绕所述安装孔设置的外侧壁面,至少一匝所述线圈套设在所述外侧壁面上。磁芯,收容在所述安装孔中并开设有沿自身轴向延伸的贯穿孔;及测温组件,与所述贯穿孔配合。一方面当测温组件穿设在该贯穿孔时,磁芯能够起到屏蔽作用,防止线圈的磁力线对测温组件构成干扰。另一方面可以使得一部分线圈直接套设在套筒的外侧壁面上,确保线盘组件对容器进行均匀加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盘组件及包含该线盘组件的电磁炉。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磁感应加热(induction heat IT)可以使得加热体直接产生热量,无需通过中间导热介质将热量传输至加热体,从而有效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鉴于电磁感应加热具有良好的节能特性,使得电磁感应加热在电磁炉等家用电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电磁炉包括线盘组件,线盘组件用于对加热锅加热。具体而言,加热锅含有导磁材料,当对线盘组件内的线圈通入交流电时,线圈将产生变化的磁场,使得导磁材料在变化磁场的作用下形成无数强大的涡流以产生热量,从而对加热锅中的食物进行加热。但是,对于电磁炉,加热锅的中心区域相对边缘区域的温度较低而形成加热盲区,即线盘组件对加热锅无法进行均匀的加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线盘组件对容器进行均匀加热。
一种线盘组件,用于对容器进行加热,所述线盘组件包括:
线圈;
骨架,具有位于其厚度方向上而朝向所述容器设置的第一表面,所述骨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中心的套筒,所述套筒围设成安装孔并具有环绕所述安装孔设置的外侧壁面,至少一匝所述线圈套设在所述外侧壁面上;
磁芯,收容在所述安装孔中并开设有沿自身轴向延伸的贯穿孔;及
测温组件,与所述贯穿孔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骨架还包括凸筋,所述凸筋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并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凸出,相邻两个所述凸筋之间或所述凸筋与所述套筒之间形成限位槽,所述线圈与所述限位槽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筋排列形成多个限位体,多个所述限位体相对所述骨架的中心呈辐射状排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同一所述限位槽中卡置的线圈匝数为一匝或多匝;当为多匝时,多匝线圈沿所述骨架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温组件包括承载座、传感器和引线,所述承载座与所述贯穿孔配合,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承载座上,所述引线穿设在所述承载座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具有位于其长度方向且暴露在所述安装孔之外的承载端面,所述承载端面上凹陷形成有凹槽,所述传感器收容在所述凹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包括套设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与所述套设部的两端连接并相对所述套设部凸出,所述磁芯套设在所述套设部上并跟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抵接,所处承载端面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第二限位部指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方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横截面尺寸减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围设成容置腔,至少部分所述引线收容在所述容置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方案中的至少一项:
还包括磁性体,所述骨架还具有位于其厚度方向并与所述第一表面朝向相反的第二表面,所述磁性体为多个并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多个所述磁性体相对所述骨架的中心呈辐射状排列;
所述第一表面上凹陷形成有多个镂空孔,所述镂空孔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骨架,多个所述镂空孔沿所述骨架的周向间隔设置。
一种电磁炉,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盘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由于磁芯为带有贯穿孔的空心结构。一方面当测温组件穿设在该贯穿孔时,磁芯能够对线圈的磁力线起到屏蔽作用,防止线圈的磁力线对测温组件构成干扰。另一方面鉴于磁芯能够防止线圈磁力线对测温组件构成干扰,故可以使得一部分线圈直接套设在套筒的外侧壁面上,确保线圈与套筒的外侧壁面相抵紧,消除线圈与套筒之间存在的间隙,使得线圈更加靠近骨架的中心轴线设置,如此尽可能地减少甚至消除线盘组件未被磁力线覆盖的中心区域,从而减少甚至消除加热过程中容器底部温度较低的中心区域的面积,最终减少甚至消除加热盲区的存在,确保线盘组件对容器底部进行均匀加热。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线盘组件去除线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线盘组件的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包括线盘组件10,线盘组件10用于对容器加热,容器可以为加热锅。容器上含有导磁材料,当线盘组件10所产生的交变磁场作用在该导磁材料上时,导磁材料内形成无数强度的涡流而产生热量,从而对容器内的食物进行加热。线盘组件10包括骨架100、线圈200、磁芯300、测温组件400和磁性体500。
在一些实施例中,骨架100可以大致呈圆盘状结构,骨架100具有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朝向相反并沿骨架100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可以将两者理解为骨架100厚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第一表面110朝向容器设置,第二表面120背向容器设置。骨架100包括套筒130和凸筋140。
套筒130设置在第一表面110的中心位置处,套筒130可以为圆柱形,套筒130的中心轴线与整个骨架100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套筒130的一端(固定端)与所述第一表面110固定连接,套筒130的另一端(自由端)相对所述第一表面110凸出一定的长度。套筒130围设形成一个安装孔133,该安装孔133可以贯穿第二表面120。套筒130具有外侧壁面131和内侧壁面132,当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水平设置时,内侧壁面132和外侧壁面131两者竖直设置,内侧壁面132和外侧壁面131两者可以均垂直于第一表面110。内侧壁界定安装孔133的部分边界,外侧壁面131位于安装孔133之外而环绕安装孔133设置。内侧壁面132和外侧壁面131两者均可以为圆环面。套筒130可以与第一表面110一体连接,例如套筒130与第一表面110通过注射成型的方式一体连接,此时,整个骨架100采用注射成型工艺制成。又如,套筒130也可以采用焊接或卡接等分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表面110上。
凸筋140可以为弧形的片状结构,凸筋140的数量为多个,凸筋140的一端(固定端)固定在第一表面110上,凸筋140的另一端(自由端)相对第一表面110凸出一定的高度。相邻两个凸筋140之间间隔设置,使得相邻两个凸筋140之间形成限位槽141,凸筋140与套筒130之间也形成限位槽141,凸筋140排列形成多个限位体142,显然,每个限位体142包括多个凸筋140,同一限位体142内的凸筋140沿骨架100的一条半径均匀间隔排列,也可以通俗理解为同一限位体142内的凸筋140沿骨架100的“径向”均匀间隔排列,如此使得同一限位体142内任意相邻两个凸筋140之间的间距相等,继而使得同一限位体142内的各个限位槽141的宽度都相等。限位体14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限位体142位于骨架100的不同半径上,如此使得多个限位体142相对骨架100的中心呈辐射状排列。任意相邻两个限位体142在骨架100周向上的夹角相等,可以通俗理解为任意相邻两个限位体142之间的“圆心角”相等,使得限位体142沿骨架100的周向均匀分布。凸筋140可以与第一表面110一体连接,例如凸筋140与第一表面110通过注射成型的方式一体连接,此时,整个骨架100采用注射成型工艺制成。又如,凸筋140也可以采用焊接或卡接等分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表面110上。
线圈200卡置在限位槽141中,对于同一限位槽141,其中的线圈200的匝数可以为一匝或多匝,当线圈200的匝数为多匝时,多匝线圈200沿骨架100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每个限位槽141中线圈200的匝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限位槽141中线圈200的匝数不同时,例如,其中一些限位槽141中线圈200的匝数可以为一匝,另外一些限位槽141中线圈200的匝数可以为二匝,再另外一些限位槽141中线圈200的匝数可以为三匝等。在线圈200中通入交流电的情况下,线圈200将会产生变化的磁场,当容器位于该变化磁场的范围之内时,容器内形成涡流而产生热量。故容器自身能够产生热量,无需导热介质将热量传输至容器,避免热量在传输过程中产生损耗,从而有效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得电磁炉具有良好的节能特性。当然,当线圈200的匝数增大时,整个线盘组件10的功率也相应增大。
对于凸筋140与套筒130之间的限位槽141,至少一匝线圈200位于该限位槽141中,且线圈200套设在套筒130的外侧壁面131上,线圈200与该外侧壁面131相抵紧,从而消除了线圈200与该外侧壁面131之间存在间隙。
对于将线圈200通过热熔或打胶工艺直接固定在第一表面110上相比较,上述实施例中的线圈200直接卡置在限位槽141中,可以省去热熔和打胶工序,从而简化线盘组件10的制造工艺,从而减少制造成本;也减少了胶层的设置,使得整个线盘组件10结构简单,体积减少;同时也省去了热熔和打胶工序中所涉及到的辅助治具,通过减少辅助治具的设计和制造成本以进一步减少整个线盘组件10的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芯300收容在套筒130的安装孔133中,磁芯300与套筒130的内侧壁面132相抵紧,鉴于线圈200与套筒130的外侧壁面131相抵紧,如此使得套筒130被抵压在线圈200和磁芯300之间,磁芯300开设有贯穿孔310,贯穿孔310沿磁芯300的轴向方向延伸并贯穿整个磁芯300,如此使得磁芯300呈空心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测温组件400与贯穿孔310配合。具体而言,测温组件400包括承载座410、传感器420和引线430。承载座410与贯穿孔310配合,如此使得磁芯300套设在承载座410之外。整个承载座410围设成一个容置腔414,使得承载座410为空心结构。承载座410可以采用柔性硅胶材料制成,从而使得承载座410具有一定的弹性。
承载座410包括第一限位部411、第二限位部412和套设部413,套设部413可以大致为圆柱状结构,第一限位部411和第二限位部412分别固定在套设部413的相对两端上,第一限位部411和第二限位部412两者沿套设部413的径向相对套设部413凸出一定的高度,如此可以使得套设部413、第一限位部411和第二限位部412三者共同一个环形槽结构。磁芯30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收容在该环形槽结构内,使得磁芯300套设在该套设部413上,即套设部413与磁芯300的贯穿孔310配合,同时,磁芯300的一端与第一限位部411相抵压,磁芯300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部412相抵压。显然,第一限位部411和第二限位部412两者均位于贯穿孔310之外。因此,当磁芯300固定在套筒130的安装孔133之内后,通过第一限位部411和第二限位部412两者跟磁芯300之间相抵压而产生的干涉,可以防止承载座410沿自身轴向相对磁芯300的滑动,从而确保整个承载座410与磁芯300的贯穿孔310形成稳定可靠的配合关系,避免承载座410脱离贯穿孔310。沿第二限位部412指向第一限位部411的方向,第一限位部411的横截面尺寸可以逐渐减少,如此使得第一限位部411大致呈锥状结构。
第一限位部411的最大横截面尺寸大于第二限位部412的最大横截面尺寸,第一限位部411具有承载端面411a,该承载端面411a可以看成为整个承载座410位于其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面,该承载端面411a暴露在安装孔133之外,承载端面411a与第一表面110沿骨架100的厚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承载端面411a上凹陷形成有凹槽411b,传感器420收容在该凹槽411b中。通过设置凹槽411b,可以对传感器420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提高传感器420的安装133精度和安装133效率。传感器420可以与容器相接触,使得传感器420能准确感知容器的实时温度,从而对容器的温度形成很好的反馈与监控。引线430的一端与传感器420连接,且引线430穿设在承载座410的容置腔414之内,使得至少部分引线430收容在容置腔414中。
鉴于第一限位部411大致呈锥状结构,且承载座410为具有一定弹性的空心结构。一方面当容器对测温传感器420施加抵压力时,第一限位部411将很容易发生弹性变形而存储能量,使得第一限位部411对传感器420施加反作用力,继而使得传感器420与容器之间形成稳定可靠的抵接关系,确传感器420始终能够准确感知容器的温度,从而对容器的温度形成很好的反馈与监控。另一方面第一限位部411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即可以吸收容器与传感器420之间接触时所产生的冲击力,避免传感器420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影响其灵敏度甚至损坏,提高温传感器420的使用寿命。
假如不设置磁芯300或者磁芯300为实心结构,为防止线圈200工作时产生的磁力线对传感器420和引线430构成干扰,必须使得线圈200与套筒130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如此会导致线圈200到骨架100的中心轴线的距离相对较远,使得整个线盘组件10没有磁力线覆盖的中心区域的面积增大,从而使得容器底部面积较大的中心区域的温度较低而形成较大的加热盲区,即容器底部边缘区域的温度大于中间区域的温度,最终导致容器底部存在加热不均匀的现象。
而对于上述实施例的线盘组件10,由于磁芯300为带有贯穿孔310的空心结构。一方面当测温组件400穿设在该贯穿孔310时,引线430穿设在承载座410的容置腔414中,磁芯300能够对线圈200的磁力线起到屏蔽作用,防止线圈200的磁力线对引线430和传感器420构成干扰。另一方面鉴于磁芯300能够防止线圈200磁力线对引线430和传感器420构成干扰,故可以使得一部分线圈200直接套设在套筒130的外侧壁面131上,确保线圈200与套筒130的外侧壁面131相抵紧,消除线圈200与套筒130之间存在的间隙,使得线圈200更加靠近骨架100的中心轴线设置,如此尽可能地减少甚至消除线盘组件10没有磁力线覆盖的中心区域,从而减少甚至消除容器底部温度较低的中心区域的面积,最终减少甚至消除加热盲区的存在,确保线盘组件10对容器底部进行均匀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性体500设置在第二表面120上,磁性体500的数量为的数量为三至八个。多个磁性体500相对骨架100的中心呈辐射状排列。通过设置磁性体500,再加上磁芯300的作用,可以使得线圈200产生的磁力线尽可能多的朝向容器方向聚集,避免线圈200产生的磁力线朝偏离容器的方向聚集,防止磁力线因无法穿过容器而产生能量损失,确保线圈200的磁力线尽可能多的穿过容器,从而提高线盘组件10的能量利用率。鉴于无法穿过容器的磁力线的数量减少,也可以防止该磁力线对线盘组件10上的其它金属部件构成干扰。故磁性体500和磁芯300两者对线圈200的磁力线起到很好的聚集效果,最终起到很好的聚磁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10上凹陷形成有多个镂空孔111,镂空孔111沿厚度方向贯穿骨架100,即镂空孔111同时贯穿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多个镂空孔111沿骨架100的周向间隔设置,例如相邻两个限位体142之间存在一个镂空孔111。通过设置镂空孔111,可以起到减轻整个线盘组件10重量的作用,符合线盘组件10轻薄化设计的发展趋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线盘组件,用于对容器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盘组件包括:
线圈;
骨架,具有位于其厚度方向上而朝向所述容器设置的第一表面,所述骨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中心的套筒,所述套筒围设成安装孔并具有环绕所述安装孔设置的外侧壁面,至少一匝所述线圈套设在所述外侧壁面上;
磁芯,收容在所述安装孔中并开设有沿自身轴向延伸的贯穿孔;及
测温组件,与所述贯穿孔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还包括凸筋,所述凸筋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并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凸出,相邻两个所述凸筋之间或所述凸筋与所述套筒之间形成限位槽,所述线圈与所述限位槽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排列形成多个限位体,多个所述限位体相对所述骨架的中心呈辐射状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限位槽中卡置的线圈匝数为一匝或多匝;当为多匝时,多匝线圈沿所述骨架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组件包括承载座、传感器和引线,所述承载座与所述贯穿孔配合,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承载座上,所述引线穿设在所述承载座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具有位于其长度方向且暴露在所述安装孔之外的承载端面,所述承载端面上凹陷形成有凹槽,所述传感器收容在所述凹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包括套设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与所述套设部的两端连接并相对所述套设部凸出,所述磁芯套设在所述套设部上并跟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抵接,所处承载端面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第二限位部指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方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横截面尺寸减少。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围设成容置腔,至少部分所述引线收容在所述容置腔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盘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方案中的至少一项:
还包括磁性体,所述骨架还具有位于其厚度方向并与所述第一表面朝向相反的第二表面,所述磁性体为多个并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多个所述磁性体相对所述骨架的中心呈辐射状排列;
所述第一表面上凹陷形成有多个镂空孔,所述镂空孔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骨架,多个所述镂空孔沿所述骨架的周向间隔设置。
10.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盘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24303.8U CN215489886U (zh) | 2021-04-29 | 2021-04-29 | 线盘组件及电磁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24303.8U CN215489886U (zh) | 2021-04-29 | 2021-04-29 | 线盘组件及电磁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489886U true CN215489886U (zh) | 2022-01-11 |
Family
ID=79776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924303.8U Active CN215489886U (zh) | 2021-04-29 | 2021-04-29 | 线盘组件及电磁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489886U (zh) |
-
2021
- 2021-04-29 CN CN202120924303.8U patent/CN21548988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04204A (zh) | 电子泵 | |
KR101845948B1 (ko) | 전자기 유도가열용 워크 코일 조립체 | |
CN215489886U (zh) | 线盘组件及电磁炉 | |
CN106451955A (zh) | 用于层叠转子的热装方法 | |
CN212936240U (zh) |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加热装置 | |
US4770355A (en) |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heating coil assembly | |
CN204445299U (zh) | 电炊具 | |
JP2010042212A (ja) | 誘導加熱調理容器 | |
CN215499636U (zh) | 线盘组件及电饭煲 | |
KR101173245B1 (ko) | 전자유도가열식 조리기기 및 그 제작방법 | |
CN107995714B (zh) | 一种线圈盘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 |
KR20110078653A (ko) | 인덕션 렌지용 조리용기 | |
CN112290701B (zh) | 一种定子绕组线圈散热结构、定子结构以及电机 | |
CN204733405U (zh) | 电磁炉磁条及电磁炉 | |
CN210986478U (zh) | 一种电磁线盘组件及电磁烹饪设备 | |
JP5142856B2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
CN108243522B (zh) |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 |
JP3173995B2 (ja) | 誘導加熱式炊飯器 | |
CN108243525B (zh) |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 |
TWI842902B (zh) | 烹飪器 | |
CN219103066U (zh) | 一种电磁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17546343U (zh) |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 |
KR101129295B1 (ko) | 전자유도가열식 조리기기 및 그 제작방법 | |
CN217546347U (zh) |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 |
CN218164948U (zh) | 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Coil assembly and induction cooker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11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Shunde branch Pledgor: FOSHAN XINJING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08217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