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7184U - 加热结构、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加热结构、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7184U
CN219437184U CN202223375922.XU CN202223375922U CN219437184U CN 219437184 U CN219437184 U CN 219437184U CN 202223375922 U CN202223375922 U CN 202223375922U CN 219437184 U CN219437184 U CN 2194371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electromagnetic
assembly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7592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业辉
江太阳
高文祥
熊文翰
吴慧民
彭志伟
陈德鑫
苏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7592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71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71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71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加热结构、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所述加热结构包括安装座、红外加热组件以及电磁加热组件,红外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座的上侧,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下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结构减少了烹饪器具的成本和制造工时,提高了烹饪加热火力。

Description

加热结构、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热结构、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烹饪器具中会设置加热装置以对食物进行加热,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结构,为了提高烹饪器具的普适性,目前的加热结构会采用电磁加热组件与红外加热组件组合的形式。但现有的加热结构中电磁加热组件与红外加热组件是分别安装在两个不同托盘上的,由于需要两个托盘,使得加热结构的结构较为复杂,导致烹饪器具的成本和制造工时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加热结构、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旨在解决现有的加热结构中电磁加热组件与红外加热组件是分别安装在两个不同托盘上的,由于需要两个托盘,使得加热结构的结构较为复杂,导致烹饪器具的成本和制造工时增加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加热结构,包括:
安装座;
红外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座的上侧;以及,
电磁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下侧。
可选地,所述红外加热组件与所述安装座之间设置有隔热件。
可选地,所述安装座的上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隔热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中。
可选地,所述安装座的下侧设置有绕线部;
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电磁加热线圈,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绕设于所述绕线部。
可选地,所述绕线部包括形成于所述安装座的下侧的绕线槽;
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绕设于所述绕线槽。
可选地,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下侧的磁条。
可选地,在所述磁条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之间设置有绝缘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的一种加热装置,包括:
壳体;以及,
如上所述的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设于所述壳体内。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底座以及盖合所述底座的上盖,所述上盖的上端面形成有用于供器具放置的加热区;
所述加热结构设于所述底座,且对应所述加热区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的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如上所述的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所述红外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座的上侧,将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下侧,也就是说,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是共用该安装座作为托盘的,如此,减少了托盘数量和厚度,结构较为简单,从而减少了烹饪器具的成本和制造工时;同时,由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分设于所述安装座的上下两侧,实现了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上下重叠布置,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在所述红外加热组件的上方形成的加热区重合,提高了烹饪加热火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加热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加热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加热结构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加热结构的安装座的上侧面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加热结构的安装座的下侧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加热结构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7中加热结构的电磁加热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加热结构的安装座的下侧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绝缘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绝缘件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加热结构 32 磁条
1 安装座 33 绝缘件
11 安装槽 4 隔热件
12 绕线部 5 限温装置
121 绕线槽 1000 加热装置
121a 子绕线槽 200 壳体
2 红外加热组件 201 底座
3 电磁加热组件 202 上盖
31 电磁加热线圈 300 显示板组件
311 漆包线 400 电路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结构,图1至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结构的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6,所述加热结构100包括安装座1、红外加热组件2以及电磁加热组件3,红外加热组件2设于所述安装座1的上侧,所述电磁加热组件3安装于所述安装座1的下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所述红外加热组件2设于所述安装座1的上侧,将所述电磁加热组件3安装于所述安装座1的下侧,也就是说,所述红外加热组件2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3是共用该安装座1作为托盘的,如此,减少了托盘数量和厚度,结构较为简单,从而减少了烹饪器具的成本和制造工时;同时,由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2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3分设于所述安装座1的上下两侧,实现了所述红外加热组件2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3上下重叠布置,所述红外加热组件2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3在所述红外加热组件2的上方形成的加热区重合,提高了烹饪加热火力。
当然,所述安装座1的具体材质不做限制,可以选用耐高温的塑料材质,避免所述红外加热组件2加热后对所述安装座1造成损伤。
所述红外加热组件2与所述安装座1之间设置有隔热件4,如此,实现所述红外加热组件2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3之间的隔热,避免所述红外加热组件2加热后对所述电磁加热组件3的组成部件造成损伤,保护所述电磁加热组件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隔热件4的具体材质不做限制,以实现所述红外加热组件2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3之间的隔热为准,为本领域常规设置,此处不做特别说明。
所述隔热件4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制,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1的上侧设置有安装槽11,所述隔热件4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1中,如此,安装所述隔热件4时直接将所述隔热件4放置于所述安装槽11中即可,安装方便,装配效率高。进一步地,所述隔热件4嵌设在所述安装槽11,以提高所述隔热件4的稳固性。
所述红外加热组件2的结构不做限制(比如加热丝或加热膜),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加热组件2为加热丝,所述隔热件4的上侧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加热丝安放于所述容置槽,如此,所述加热丝结构简单且易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3的具体设置方式也不做限制,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1的下侧设置有绕线部12;所述电磁加热组件3包括电磁加热线圈31,所述电磁加热线圈31绕设于所述绕线部12。通过绕设的方式安装所述电磁加热线圈31,所述电磁加热线圈31不易脱落,安装稳固,保证所述电磁加热组件3电磁加热的稳定性。
当然,对于所述绕线部12的具体结构也不做限制,可以是绕线槽121或者绕线柱。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所述绕线部12为绕线槽121作为示例性说明,具体地,所述绕线部12包括形成于所述安装座1的下侧的绕线槽121;所述电磁加热线圈31绕设于所述绕线槽121,如此,所述电磁加热线圈31绕设并处于所述绕线槽121内,所述绕线槽121的结构简单,易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31绕设。
所述电磁加热线圈31在所述绕线槽121的绕设方式可以是密绕或疏绕的方式。
当所述电磁加热线圈31采用密绕方式,具体地,请参照图2、图4和图6,所述电磁加热线圈31沿所述绕线槽121的宽度方向呈不间断地盘绕设置,如此,所述电磁加热线圈31的漆包线311彼此之间紧密贴合,实现所述电磁加热线圈31密绕。当然,在采用密绕方式时,不限制所述电磁加热线圈31的具体个数,具体地,所述绕线槽121设置多个,所述电磁加热线圈31设置多个,多个电磁加热线圈31对应设置于多个所述绕线槽121内,且每一所述绕线槽121内,所述电磁加热线圈31沿所述绕线槽121的宽度方向呈不间断地盘绕设置。
当所述电磁加热线圈31采用疏绕方式,具体地,请参照图7至图10,所述绕线槽121内设置多个隔板,以将所述绕线槽121间隔成多个子绕线槽121a,所述电磁加热线圈31包括多个漆包线311,多个所述漆包线311对应分设在多个所述子绕线槽121a内,如此,所述电磁加热线圈31的漆包线311彼此之间间隔设置,实现所述电磁加热线圈31疏绕。
所述电磁加热组件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磁加热线圈31的下侧的磁条32,通过在所述电磁加热线圈31的下侧设置磁条32,实现聚磁作用,提高所述电磁加热线圈31的电磁加热效果。具体地,所述磁条32与所述安装座1粘接连接,以使得所述磁条32的安装过程较为简单。
进一步地,在所述磁条32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31之间设置有绝缘件33,通过所述绝缘件33的设置,以使得所述磁条32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31之间绝缘。
具体地,所述绝缘件33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所述绝缘件33可以是绝缘片,所述绝缘片设置在所述磁条32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31之间,且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31和所述安装座1粘接(参照图4和图8);所述绝缘件33可以是绝缘膜,所述绝缘膜包覆于所述磁条32(参照图11和图12)。
具体地,所述绝缘件33的具体材质不做限制,例如,所述绝缘件33的材质可以是云母材质或者塑料绝缘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1的上侧还设有限温装置5,以在加热过程中控制温度。由于不同食物要求加热的温度不同,通过控制加热温度,保证食物烹饪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加热装置1000,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装置1000的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3,所述加热装置1000包括壳体200以及如上所述的加热结构100,所述加热结构100设于所述壳体200内。由于该加热装置1000采用了上述加热结构100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当然,所述加热装置1000还包括还包括其他结构,例如,显示板组件300、电路板组件400等,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200包括底座201以及盖合所述底座201的上盖202,所述上盖202的上端面形成有用于供器具放置的加热区;所述加热结构100设于所述底座201,且对应所述加热区设置。由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2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3分设于所述安装座1的上下两侧,实现了所述红外加热组件2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3上下重叠布置,所述红外加热组件2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3在所述加热区上的加热面积重合,无论是使用所述电磁炉或者所述电陶炉放在所述加热区上烹饪,所述电磁炉或者所述电陶炉的锅底受到的加热面积都一样,从而提高了烹饪加热火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如上所述的加热装置1000。由于该烹饪器具采用了上述加热装置1000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
红外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座的上侧;以及,
电磁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下侧;
所述红外加热组件与所述安装座之间设置有隔热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上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隔热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下侧设置有绕线部;
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电磁加热线圈,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绕设于所述绕线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部包括形成于所述安装座的下侧的绕线槽;
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绕设于所述绕线槽。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下侧的磁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磁条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之间设置有绝缘件。
7.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设于所述壳体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座以及盖合所述底座的上盖,所述上盖的上端面形成有用于供器具放置的加热区;
所述加热结构设于所述底座,且对应所述加热区设置。
9.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加热装置。
CN202223375922.XU 2022-12-15 2022-12-15 加热结构、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194371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5922.XU CN219437184U (zh) 2022-12-15 2022-12-15 加热结构、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5922.XU CN219437184U (zh) 2022-12-15 2022-12-15 加热结构、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7184U true CN219437184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46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75922.XU Active CN219437184U (zh) 2022-12-15 2022-12-15 加热结构、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71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66884A (en) High efficiency induction cooking-range
CN110300472B (zh) 感应烹饪器具
US11310874B2 (en) Induction cooktop with improved magnetic flux concentrating foil
US11405989B2 (en) Temperature sensor compression features for induction cooktop assembly
US11388785B2 (en) Connection interface for induction coil array
KR20110040120A (ko) 조리기기용 가열장치와 그 제조방법 및 조리기기
CN219437184U (zh) 加热结构、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EP3996470A1 (en) Induction cooking apparatus with heatsink
CN212727467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加热装置
CN107995714B (zh) 一种线圈盘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17546343U (zh)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EP3441678B1 (en) Cooking hob with at least one heating power transferring element
CN217546347U (zh)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19103066U (zh) 一种电磁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9087341U (zh)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CN107535020B (zh) 用于感应加热器具的感应线圈
CN219103065U (zh) 一种电磁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9421086U (zh) 高能效线圈盘以及电磁加热器具
CN216361400U (zh) 一种电磁炉
CN219087344U (zh) 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2368813U (zh) 一种温控器结构及电饭锅
CN220067722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N215183375U (zh) 一种组合一体式的电感
CN209588122U (zh) 电磁炉
EP3930424B1 (en) Support device for an induction coi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