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35999U - 一种电磁红外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红外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35999U
CN205535999U CN201620058665.2U CN201620058665U CN205535999U CN 205535999 U CN205535999 U CN 205535999U CN 201620058665 U CN201620058665 U CN 201620058665U CN 205535999 U CN205535999 U CN 205535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insulation
insulation barriers
electromagnetism
wire coil
electromagnetic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586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高朝岗
胡文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586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35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35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35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红外一体炉,采用电磁加热与红外加热一体集成方式,集电磁、红外加热于一体,克服现有技术中电磁加热只能针对铁质或不锈钢炊具进行加热的不足,在红外发热膜与线盘中之间设置隔热件,同时具有反射作用能够防止红外发热膜发出的热量能向下辐射,防护其它组件安全,并使部分向下辐射热量反射回去,提升加热效率的同时,拓展适用范围,提升烹饪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红外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家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红外加热一体炉。
【背景技术】
电磁红外一体炉是集电磁加热与红外加热一体的烹饪装置,具有电磁加热及红外加热的双重优势,红外加热是采用红外热传导方式进行加热,电磁红外一体炉可以解决常规电磁加热工作过程中只能选用铁或不锈钢等导磁炊具的局限性。红外加热与电磁加热相结合,可以很好的解决锅具选用问题,实现对多材质锅具加热,做到对锅具的材质不挑剔,使用适配性强。但红外发热膜工作过程中会对电磁线盘等其它器件造成热辐射,反向辐射不仅降低了红外膜的加热效率,同时对受辐射体造成负面影响,影响工作效率及寿命。因此有必要对红外发热膜对电磁线盘等其它器件的热量辐射进行隔离,确保线盘与其它器件使用过程中不会受热损坏,且要充分利用此部分热辐射,用以提升整机的加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方案提出一种电磁红外炉及其隔热反射组件旨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提升整机加热效率,保护其他内部组件,具有安装方便、可靠性好、成本低的优点。
为达到以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方案提出一种电磁红外集成加热一体炉,包括下盖和上盖,上盖与下盖配合设置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电磁线盘,所述上盖设有面板,所述空腔内设有隔热件,所述面板上设有红外加热膜层,所述隔热件位于所述电磁线盘与所述红外加热膜层之间,所述红外加热膜层在下盖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隔热件在下盖上的投影区域内。
进一步的方案,一种电磁红外炉,所述隔热件为隔热棉,所述红外加热膜层在下盖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隔热棉在下盖上的投影区域内。
进一步的方案,一种电磁红外炉,所述空腔内还设有隔热件支架,所述隔热件设于所述隔热件支架上,所述隔热件支架形成有与所述电磁线盘相对应的透磁区。
进一步的方案,一种电磁红外炉,所述隔热件支架还包括隔热棉托板,所述隔热件支架设有镂空结构形成所述透磁区,所述电磁线盘绕线区域在下盖上投影位于所述镂空结构在下盖上的投影区域内,所述镂空结构处设有承载所述隔热件且由非隔磁材料制成的隔热棉托板。
进一步的方案,一种电磁红外炉,所述隔热件支架由非隔磁材料一体成型而制成,所述隔热件支架与电磁线盘相对的面形成所述透磁区。
进一步的方案,一种电磁红外炉,所述电磁线盘上表面或周侧设有档筋,所述档筋与所述电磁线盘形成所述隔热件支架,所述电磁线盘与电磁线盘绕线区域相对的面形成所述透磁区。
进一步的方案,一种电磁红外炉,所述下盖或/和电磁线盘设有与隔热件支架相对应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限位所述隔热件支架。
进一步的方案,一种电磁红外炉,所述限位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下盖或/和电磁线盘相抵,另一端与所述隔热件支架相抵,所述隔热件通过所述弹簧作用与所述面板相抵。
进一步的方案,一种电磁红外炉,所述隔热件支架设有导向孔,所述限位件还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孔与所述导向柱对应安装,所述导向柱套接所述弹簧。
进一步的方案,一种电磁红外炉,所述隔热件为隔热反射件,所述隔热件或隔热反射件的厚度为1~8mm,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有益效果:
1、采用电磁加热与红外加热一体集成方式,红外膜加热是采用红外热传导加热方式,可以实现各种材质锅具的热传递加热,集电磁、红外加热于一体,克服现有技术中电磁加热只能针对铁质或不锈钢炊具进行加热的不足,实现不挑锅加热,对任何材质锅具都可以加热,拓展适用范围,提升烹饪效果。
2、由于融合了红外加热方式可以实现小功率连续加热,实现特殊烹饪需求,拓宽烹饪范围。
3、本方案具体方案中在红外发热膜与线盘中之间设置隔热及热反射件,能够防止红外发热膜发出的热量能向下辐射,并使部分向下辐射热量反射回去,提升加热效率的同时,并保护了电磁线盘等组件不会受到热损坏,提升整机效率同时增强使用寿命。
4、本方案隔热件设置有透磁区,既能满足对红外加热对电磁线盘等组件的辐射,又不影响电磁线盘的加热方式,保证两种加热方式的集成融合。
5、加入弹簧组件实现隔热件的弹性位移,及使隔热棉可以紧贴上盖组件,增强其隔热反射效果,进而提升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磁红外炉具体实施例一整机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磁红外炉图1中A部分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磁红外炉上盖组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磁红外炉具体实施例一隔热件支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磁红外炉具体实施例二局部示意图a;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磁红外炉具体实施例二局部示意图b;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磁红外炉具体实施例三局部示意图a;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磁红外炉具体实施例三局部示意图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实施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
参照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将清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这些描述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定实施方式来表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原理的一些方式,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范围不受此限制。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相连”、“连接”、“固定”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 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 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电磁红外炉集电磁加热与红外加热与一体,实现融合电磁加热与红外加热的双重优势,具体的,一种电磁红外一体炉包括下盖1和上盖2,上盖2与下盖1配合设置形成空腔(图中未标出),空腔内设有电磁线盘3与隔热件4,所述上盖2设有面板21,面板21与上盖2通过打胶或粘合或一体成型设置等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面板21上通过喷枪等形式喷涂形成有红外加热膜层211,红外加热膜层211为矩形形状,矩形形状有利于良好加热方式的实施,附图3中所示优选其为正方形形状,红外加热膜层211两侧设有导电膜212,导电膜212的材料优选为银浆,导电膜212外接有接线端子213(亦称为电极),接线端子213设置在导电膜212的两侧,接线端子213通过导线与线路板连接,线路板控制红外加热膜层211的工作,使得红外加热膜层211发热,通过热传导方式对锅具等烹饪器具实现加热,对锅具的材料没有要求,任何材质的锅具都可以通过热传导的方式进行加热,所述隔热件4为隔热反射件顾名思义既具有隔热作用,同时具有反射红外热的作用,具体的隔热件或隔热反射件为隔热棉,隔热棉采用氧化硅、硅酸铝、硅酸锆等粉状材料,比较容易松散,所以隔热棉外层可包裹纤维布、棉毡等耐高温表层;所述隔热件4(隔热棉)位于所述电磁线盘3及所述红外膜层211之间,用于隔热反射红外膜层211向电磁线盘3方向的热辐射,如此,保证了电磁线盘3的温升效果,同时对其寿命不会造成影响。所述加热膜层211在下盖1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隔热件4在下盖1上的投影区域内,即为隔热棉在下盖1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隔热件4在下盖1上的投影区域内,即为隔热棉长宽尺寸要大于红外膜层211长宽尺寸。隔热棉可以为方形也可以为圆形及椭圆形等其他形状,如此设置保证了隔热件4可以很好地将红外膜层211向下的辐射热反射及保护。所述空腔内还设有所述隔热件支架5与隔热棉托板6,隔热件支架5支撑隔热棉托板6及隔热件4,所述隔热件支架5与所述隔热棉托板6分体设置,隔热件支架5四周设置有围筋,用以包围隔热件4及隔热棉托板6,防止其工作过程中震碎,所述隔热件支架5形成有与电磁线盘3相对应的透磁区(图中未标出),透磁区不会对电磁线盘3造成磁屏蔽,保证电磁加热方式的正常实施,本实施例中透磁区与镂空结构52重合,或可认为,镂空结构52形成所述透磁区,所述电磁线盘3绕线区域在下盖1上投影位于所述镂空结构52或透磁区在下盖1上的投影区域内,所述透磁区面积大于所述电磁线盘3绕线区域面积,透磁区面积大于所述电磁线盘3绕线区域面积有利于提高电磁线盘3电磁加热时的加热效率,本实施例中隔热件支架5的外周要在电磁线盘竖直方向加热辐射面积的外侧,防止电磁线盘3直接加热对隔热件支架5造成影响甚至发热受损。
所述电磁线盘3设有隔热件支架相对应的限位件31,所述限位件31设有导向柱311,所述限位件31还包括弹簧312,弹簧312一端与电磁线盘3相抵或相接,另一端与所述隔热件支架5相抵或相接。弹簧312套接在所述导向柱311上,所述隔热件支架5通过弹簧312套接在所述导向柱311上。或者实现相同功能的另一种方式为所述下盖1设有隔热件支架限位件31,限位件31包括弹簧312所述限位件31设有导向柱311,所述隔热件支架5通过弹簧312套接在所述导向柱311上。
所述隔热件4设有隔热件导向孔41,所述隔热件支架5设有导向孔51,所述隔热棉托板6设有托板导向孔61,所述导向孔51与所述导向柱311对应安装,所述导向柱311通过所述弹簧312的伸缩可穿梭于所述导向孔51内。所述隔热件4通过所述弹簧312作用与所述设置在上盖2上的面板21相抵。所述隔热棉托板6为非隔磁材料或者具体的为耐高温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对磁力线没有屏蔽作用,不会妨碍电磁线盘的加热。加强其牢固性,隔热件支架5四周折边用以防止电磁红外炉工作或取放搬运过程中隔热棉振动后破碎;所述隔热件4的厚度为1~8毫米(mm)及即隔热反射件的厚度为1~8mm,本方案中隔热棉的厚度为1~8mm。
具体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具体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5,图6所示,隔热件支架5为非隔磁材料一体成型为一体设置,此时隔热件支架5不仅具有包围隔热件4作用,即具有支撑包围隔热棉的作用,此时隔热反射支架5由非隔磁材料制成,比如塑料或透磁硬塑板之类,不会对位于其下端的电磁线盘3的加热造成磁屏蔽,所述隔热件支架5与电磁线盘3相对的面形成所述透磁区。所述隔热棉位于所述隔热件支架5围成的区域内,隔热件支架5周围的竖直筋围绕隔热棉设置,防止其在加热或搬运过程中碎裂。
具体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具体实施例一与具体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如图7,图8所示,所述电磁线盘3上表面或者周侧延伸形成防止隔热棉松脱的档筋53,所述档筋53与所述电磁线盘3形成所述隔热件支架5,所述电磁线盘3与电磁线盘绕线区域相对的面形成所述透磁区。所述隔热件4位于所述隔热件支架5围成的区域内,即隔热棉覆盖电磁线盘3设置,并位于隔热反射支架5围成的区域内,并且在此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隔热反射支架4上设置有测温件安装孔42,在此孔内贯穿设置传感器即可实现对瓷板的实时测温进行温度传感。用以安装测温元件实现对于面板或红外加热膜层211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磁红外加热一体炉,集电磁加热与红外加热与一体,克服现有技术中电磁加热只能针对铁质或不锈钢炊具进行加热的不足,实现不挑锅加热,红外膜是采用红外热传导加热方式实现热传递,采用红外膜加热方式可以对任何材质锅具都可以加热, 实现了各种材质锅具加热的功能,由于融合了红外加热方式可以实现小功率连续加热,实现特殊烹饪需求,拓宽烹饪范围。此外,红外发热膜与线盘中之间设置隔热及热反射件,能够防止红外发热膜发出的热量能向下辐射,并使部分向下辐射热量反射回去,隔热件设置有透磁区,既能满足对红外加热对电磁线盘等组件的辐射,又不影响电磁线盘的加热方式,保证两种加热方式的集成融合,提升加热效率的同时,并保护了电磁线盘等组件不会受到热损坏,提升整机效率同时增强使用寿命。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红外炉,包括下盖和上盖,上盖与下盖配合设置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电磁线盘,所述上盖设有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设有隔热件,所述面板上设有红外加热膜层,所述隔热件位于所述电磁线盘与所述红外加热膜层之间,所述红外加热膜层在下盖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隔热件在下盖上的投影区域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红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为隔热棉,所述红外加热膜层在下盖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隔热棉在下盖上的投影区域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红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还设有隔热件支架,所述隔热件设于所述隔热件支架上,所述隔热件支架形成有与所述电磁线盘相对应的透磁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红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支架还包括隔热棉托板,所述隔热件支架设有镂空结构形成所述透磁区,所述电磁线盘绕线区域在下盖上投影位于所述镂空结构在下盖上的投影区域内,所述镂空结构处设有承载所述隔热件且由非隔磁材料制成的隔热棉托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红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支架由非隔磁材料一体成型而制成,所述隔热件支架与电磁线盘相对的面形成所述透磁区。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红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盘上表面或周侧设有档筋,所述档筋与所述电磁线盘形成所述隔热件支架,所述电磁线盘与电磁线盘绕线区域相对的面形成所述透磁区。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红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或/和电磁线盘设有与隔热件支架相对应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限位所述隔热件支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红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下盖或/和电磁线盘相抵,另一端与所述隔热件支架相抵,所述隔热件通过所述弹簧作用与所述面板相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红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支架设有导向孔,所述限位件还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孔与所述导向柱对应安装,所述导向柱套接所述弹簧。
10.如权利要求1或2或4~9之一所述的电磁红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的厚度为1~8mm。
CN201620058665.2U 2016-01-21 2016-01-21 一种电磁红外炉 Active CN205535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58665.2U CN205535999U (zh) 2016-01-21 2016-01-21 一种电磁红外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58665.2U CN205535999U (zh) 2016-01-21 2016-01-21 一种电磁红外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35999U true CN205535999U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67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58665.2U Active CN205535999U (zh) 2016-01-21 2016-01-21 一种电磁红外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359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61561A (zh) * 2016-11-01 2017-02-01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控制艾灸灸头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61561A (zh) * 2016-11-01 2017-02-01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控制艾灸灸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11060B2 (ja) 真空断熱構造体、真空断熱加熱ヒータおよび真空断熱加熱ヒータを用いた加熱装置
EP1882128B1 (en) Electric range
CN205535999U (zh) 一种电磁红外炉
CN209726280U (zh) 烹饪器具
CN207136740U (zh) 分体式烹饪器具
CN206222389U (zh) 电磁烹饪器具
CN115103470A (zh) 一种具有线圈盘的快速感温面板及使用它的电磁烹饪器具
CN205987558U (zh) 一种用于fpc贴合补强的装置
CN205425063U (zh) 烹饪器具和加热盘
CN205991526U (zh) 一种高能效电磁炉
CN208892273U (zh) 一种玻璃或陶瓷材质的电热水壶
CN219103068U (zh)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0832109U (zh) 电陶炉
CN206989273U (zh) 一种液体加热电磁炉
CN219920858U (zh) 一种面板结构及烹饪器具
CN218599811U (zh) 一种电磁炉用高硼硅玻璃面板结构及其电磁炉
CN209819604U (zh) 嵌入式电加热炉及其加热装置
CN201028639Y (zh) 一种电膜炉
CN215412009U (zh) 电焰灶及组合灶
CN217464550U (zh) 一种烹饪设备及烹饪套组
CN212537938U (zh) 一种ih加热平台及ih锅具
CN206361738U (zh) 电磁炉
CN217875968U (zh) 一种温度传感装置与面板的安装结构及使用它的烹饪器具
CN218328285U (zh) 一种具有温度传感装置的快速感温面板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21035856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