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40190U - 电磁炉 - Google Patents

电磁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40190U
CN209840190U CN201822238467.6U CN201822238467U CN209840190U CN 209840190 U CN209840190 U CN 209840190U CN 201822238467 U CN201822238467 U CN 201822238467U CN 209840190 U CN209840190 U CN 2098401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heat sink
insulating spacer
radiator
ins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384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384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401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40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401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壳体(1)、电路板(2)以及用于为所述电路板(2)散热的散热器(3);所述电路板(2)和所述散热器(3)位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中;所述散热器(3)的部分位于所述电路板(2)上,所述散热器(3)的位于所述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与所述壳体(1)之间设置有绝缘隔离件(4),使得散热器与壳体的内表面不发生接触,这样当电磁炉在通电工作状态下,壳体的内表面通过该绝缘隔离件与带电的散热器之间实现有效的隔离,从而避免了壳体发生老化变形甚至着火的风险,进而延长的电磁炉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电磁炉的操作安全性。

Description

电磁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具有加热快速、无油烟、方便移动等优点,是家庭厨房的必备品。
电磁炉主要包括:壳体、电路板、散热器以及盖设在壳体上的面板,电路板和散热器位于壳体的内腔中;散热器用于为电路板散热,其中,散热器的一部分位于电路板上,另一部分延伸至电路板之外,且该部分与壳体直接接触。在电磁炉工作时,电路板为主要的发热元件,电路板的热量直接传递至散热器,通过散热器将热量快速散发出去。
然而,由于散热器为金属导热材质,因此电磁炉在通电工作状态下,散热器属于带电体,而当壳体由耐热较差的热塑性材料等制成时,壳体长期与带电体接触,容易发生壳体老化变形甚至着火的风险,影响电磁炉的使用寿命及使用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以克服壳体长期与带电的散热器接触,使壳体容易发生老化变形甚至出现着火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壳体、电路板以及用于为所述电路板散热的散热器;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所述散热器的部分位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散热器的位于所述电路板之外的部分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绝缘隔离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在散热器的位于电路板之外的部分与壳体之间设置绝缘隔离件,使得散热器与壳体的内表面不发生接触,由于绝缘隔离件的隔离效果,当电磁炉在通电工作状态下,壳体的内表面通过该绝缘隔离件与带电的散热器之间实现有效的隔离,从而避免了壳体发生老化变形甚至着火的风险,进而延长的电磁炉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电磁炉的操作安全性。另外,相比于将壳体整体采用耐高温材料的方式以避免壳体老化相比,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将绝缘隔离件采用耐高温材料,以满足球压测试的要求,有效的节约了电磁炉的制作成本。
可选的,所述绝缘隔离件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位于所述电路板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底壁之间。
通过在散热器的位于电路板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与壳体的内底壁之间的位置设置绝缘隔离件,对散热器与壳体容易接触的表面进行有效的隔离,有效的避免了壳体的内底壁长期与散热器的位于电路板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接触而发生老化变形甚至出现着火的风险。
可选的,所述绝缘隔离件为绝缘隔离片。
通过将绝缘隔离件设置成片状结构,以使该绝缘隔离件能够紧贴于散热器的位于电路板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或者壳体的内底壁上,使得绝缘隔离件紧密固定于散热器的位于电路板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与壳体的内底壁之间,从而起到很好的绝缘隔离效果;另外,将绝缘隔离件设置为绝缘隔离片,便于该绝缘隔离件的安装;同时,也进一步减小了绝缘隔离件在电磁炉内腔高度上的占用空间,提高了电磁炉的外观美感效果。
可选的,所述绝缘隔离件的厚度范围为0.3mm~0.8mm。
通过将该绝缘隔离件的厚度设置在该范围内,在保证绝缘隔离件与散热器之间的结构稳固的基础上,使得散热器的位于电路板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与壳体的内底壁通过该绝缘隔离件有效的隔离开,避免壳体的内壁长期与带电的散热器接触而发生老化变形甚至着火的风险。另外,将绝缘隔离件的厚度设置在该范围内,也避免了绝缘隔离件过厚而影响电磁炉的外观美观效果。
可选的,所述绝缘隔离件粘接在所述散热器的下表面;
和/或,所述绝缘隔离件粘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底壁上。
通过将该绝缘隔离件与散热器的位于电路板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和/或壳体的内壁以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使得散热器的位于电路板之外的部分更加稳定的固定在绝缘隔离件上,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固性,有效的提高了绝缘隔离件对散热器的位于电路板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与壳体的内壁的隔离效果,同时,该连接方式使得散热器的安装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绝缘隔离件上设置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匹配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相互配合,将散热器的位于电路板之外的部分固定于绝缘隔离件上,使得散热器与绝缘隔离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从而保证了散热器在壳体的内腔中的稳固性。同时,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配合设置,也使得散热器与绝缘隔离件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进而提高了绝缘隔离件的装配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螺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螺孔对应的第二螺孔,所述散热器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一螺孔和所述第二螺孔中的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绝缘隔离件上;
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其中一个为卡扣,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其中另一个为可与所述卡扣匹配卡合的卡槽或者卡孔。
在连接时,使散热器的位于电路板之外的部分的第一螺孔与绝缘隔离件上的第二螺孔对准,然后通过穿设在螺孔中的紧固件即可将散热器与绝缘隔离件连接在一起;或者,将卡扣与卡槽或者卡孔对准,然后将卡扣卡入卡槽或者卡孔中,即可实现散热器的位于电路板之外的部分与绝缘隔离件的固定,这两种连接方式方便且可靠,且能够保证散热器的稳固性。
可选的,所述散热器和/或所述壳体的对应所述绝缘隔离件的部分设置有凹槽,所述绝缘隔离件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凹槽中。
通过在散热器和/或壳体的对应绝缘隔离件的部分设置有凹槽,将绝缘隔离件的至少部分收容于该凹槽内,有效的避免了绝缘隔离件在水平方向上出现移位的情况,同时,凹槽的设置,使得散热器的位于电路板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和/或壳体的内底壁分别与绝缘隔离件的接触面积增大,进而使得散热器和/或壳体与绝缘隔离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有效的提高了散热器在壳体内腔的稳固性,使得散热器的位于电路板之外的部分与壳体之间实现更好的隔离效果。另外,凹槽的设置也使得绝缘隔离件的装配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散热基板上的散热翅片;
所述散热基板的部分位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绝缘隔离件设置在所述散热基板的位于所述电路板之外的部分与所述壳体之间。
散热翅片的设置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且装配时,将绝缘隔离件固定于在散热基板的位于所述电路板之外的部分上,便于绝缘隔离件与散热器的连接固定,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效率。
可选的,所述绝缘隔离件为环状隔离件。
通过将该绝缘隔离件设置为环状隔离件,在保证该绝缘隔离件将散热器的位于电路板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与壳体的内底壁有效隔离的基础上,减少了绝缘隔离件的用量,从而降低了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装配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绝缘隔离件的装配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绝缘隔离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绝缘隔离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绝缘隔离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
2—电路板;
3—散热器;
31—第一连接部;
32—散热基板;
33—散热翅片;
4—绝缘隔离件;
41—第二连接部;
5—限位部;
51—凹槽;
52—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爆炸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装配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绝缘隔离件的装配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绝缘隔离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绝缘隔离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绝缘隔离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壳体1、电路板2 以及用于为电路板2散热的散热器3;电路板2和散热器3位于壳体1的内腔中;散热器3的部分位于电路板2上,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之外的部分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绝缘隔离件4。
具体的,电磁炉在工作过程中,位于壳体1的内腔中的电路板2是发热量较大的发热元器件,对电路板2上的热量进行疏散是保证电路板2正常工作的前提,因此将散热器3固定于电路板2上,通过散热器3对电路板2上的热量进行有效疏散。其中,散热器3一般采用金属铝质材料制成,以使电路板2上的热量通过金属铝质的散热器3有效的散发出去。
为了使散热器3对电路板2上的热量进行有效的散发,同时保证该散热器3稳定的固定于壳体1的内腔中,散热器3的部分固定于电路板2上,并使该散热器3紧贴于电路板2上,以保证散热器3的散热效率,其中,散热器3的部分可通过螺钉固定于电路板2上;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固定于壳体1的内壁上,以提高散热器3的稳固性,从而保证散热器3 的部分稳定地贴合于电路板2的表面,使得电路板2上的热量能够有效的传递至散热器3上,并经散热器3将热量散发出去。散热器3在壳体1的内腔中稳定连接有效的提高了散热器3的散热效率。
其中,出于电磁炉的制作成本的考虑,壳体1的材料一般采用采用耐热性较差的热塑性材料制成,如ABS塑料,即丙烯腈(A)、丁二烯(B)、苯乙烯 (S)三种单体的三元共聚物,再如pp塑料,即聚丙烯塑料(Polypropylene,简称PP)。由于散热器3为金属导热材质,电磁炉在通电工作状态下,散热器3 上会有电流通过,使得散热器3成为带电体,若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长期与壳体1的内壁直接接触,会造成壳体1老化变形,甚至出现着火的风险,影响电磁炉的使用寿命及使用安全性。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本实施例的电磁炉,在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之外的部分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绝缘隔离件4,以使散热器3与壳体1的内表面不发生接触,同时该绝缘隔离件4又起到较好的绝缘效果,这样当电磁炉在通电工作状态下,壳体1的内表面与带电的散热器3之间实现有效的隔离,从而避免了壳体1发生老化变形甚至着火的风险,进而延长的电磁炉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电磁炉的操作安全性。
其中,该绝缘隔离件4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例如,绝缘隔离件4可由聚对苯二甲酸类材料即PET材料(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聚碳酸酯类材料即PC材料(Polycarbonate,简称PC)、聚酰亚胺类材料即PI 材料(Polyimide,简称PI)中的任意一种制成,PET材料、PC材料以及PI 材料制成的绝缘隔离件4具有较好的绝缘效果,从而在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与壳体1之间起到很好的绝缘及隔离作用,进而避免了壳体1与带电体长期接触而造成老化变形甚至出现着火的风险。另外,该绝缘隔离件4的耐热温度不小于125度,以保证该绝缘隔离件4与散热器3直接接触时,不会影响其材料性能,使得该绝缘隔离件4能够正常使用。
相比于将壳体1整体采用耐高温材料的方式以避免壳体1老化变形相比,本实施例可直接将绝缘隔离件4采用耐高温材料制作,以满足球压测试的要求,在保证壳体1不会老化变形的基础上,有效的节约了电磁炉的制作成本。
参照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具体实现时,可将绝缘隔离件4设置在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与壳体1的内底壁之间。
具体的,通过在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与壳体1 的内底壁之间的位置设置绝缘隔离件4,对散热器3与壳体1容易接触的表面进行有效的隔离,有效的避免了壳体1的内底壁长期与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接触而发生老化变形甚至出现着火的风险。
参照图5所示,其中,该绝缘隔离件4可设置为绝缘隔离片,这样,该绝缘隔离片能够紧贴于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或者壳体1的内底壁上,使得绝缘隔离件4紧密固定于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与壳体1的内底壁之间,从而起到很好的绝缘及隔离效果;另外,将绝缘隔离件4设置为绝缘隔离片,便于该绝缘隔离件4的安装,另外,也进一步减小了绝缘隔离件4在电磁炉内腔高度上的占用空间,提高了电磁炉的外观美感效果。
具体实现时,该绝缘隔离件4的厚度范围可设置在0.3mm~0.8mm之间,使得该绝缘隔离件4在保证其与散热器3之间稳定连接的基础上,确保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与壳体1的内底壁通过该绝缘隔离件4实现有效的绝缘与隔离,避免壳体1的内壁长期与带电的散热器3接触而发生老化变形甚至着火的风险。
具体的,该绝缘隔离件4的厚度过小,无法在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 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与壳体1的内底壁起到很好的绝缘与隔离效果,该绝缘隔离件4的厚度过大,使得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无法稳定的支撑于绝缘隔离件4上,从而影响了该绝缘隔离件4对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与壳体1的内底壁之间的绝缘与隔离效果。另外,该绝缘隔离件4的厚度过大,也增大了该绝缘隔离件4在电磁炉的内腔高度上的占用空间,进而影响了电磁炉的外观美感效果。
绝缘隔离件4在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与壳体1 的内底壁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为多种,例如,可将绝缘隔离件4粘接在散热器 3的下表面;和/或,绝缘隔离件4粘接在壳体1的内底壁上。
具体的,通过将绝缘隔离件4粘接于散热器3的下表面和/或壳体1的内底壁上,使得绝缘隔离件4能够紧贴于散热器3的下表面和/或壳体1的内底壁上,提高了绝缘隔离件4与散热器3的下表面和/或壳体1的内底壁的连接紧密性,使得绝缘隔离件4在散热器3的下表面与或壳体1的内底壁之间起到有效的隔离效果,同时也保证了散热器3在壳体1的内腔中的稳固性。另外,该连接方式使得绝缘隔离件4的安装更加方便,进而提高了电磁炉的安装效率。
为了提高绝缘隔离件4与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之间的粘着力,可在散热器3的下表面开设凹槽,将粘接剂的一部分填充于该凹槽内,增加粘接剂与散热器3的下表面的接触面积,有效的提高了粘接剂的粘着力,使得散热器3更加紧密的固定于绝缘隔离件4的上表面。其中,该凹槽的数量可为多个,以进一步提高粘接剂与散热器4下表面的粘着力,从而使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与绝缘隔离件4紧密连接。同样的,可直接在绝缘隔离件4的朝向散热器3的下表面开设凹槽,以增加粘接剂与绝缘隔离件4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粘接剂与绝缘隔离件4的粘着力,使散热器4的下表面与绝缘隔离件4紧密连接;另外,还可同时在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和绝缘隔离件4位于粘接剂的部分均开设凹槽,从而有效的提高粘接剂的两侧的粘着力,使得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与绝缘隔离件4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同样的,可在壳体1的内底壁和/或绝缘隔离件4的朝向壳体1的内壁的表面开设凹槽,以提高了壳体1的内底壁与绝缘隔离件4之间的粘接剂的粘着力,进而使得绝缘隔离件4与壳体1的内底壁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凹槽的具体设置方式与上述散热器3的下表面与绝缘隔离件4之间的凹槽的设置方式一致,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在具体实现时,除了上述绝缘隔离件4粘接于散热器3的下表面之外,绝缘隔离件4与散热器3之间还可通过连接结构实现连接。参照图 3所示,该连接结构可包括设置在散热器3上的第一连接部31,以及设置在绝缘隔离件4上的与第一连接部31匹配连接的第二连接部41,通过第一连接部31与第二连接部41的相互配合,将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固定于绝缘隔离件4上,使得散热器3与绝缘隔离件4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从而保证散热器3在壳体1的内腔中的稳固性。同时,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41的配合设置,也使得散热器3与绝缘隔离件4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进而提高了散热器3与绝缘隔离件4的装配效率。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31具体可包括开设于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的第一螺孔,第二连接部41包括开设于绝缘隔离件 4上且与第一螺孔对应的第二螺孔。连接时,先将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 之外的部分的第一螺孔与绝缘隔离件4上的第二螺孔对准,然后通过穿设在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的紧固件即可将散热器3与绝缘隔离件4连接在一起,在保证散热器3与绝缘隔离件4之间稳定连接的基础上,也使得散热器3与绝缘隔离件4的装配更加方便。其中,紧固件具体可为螺钉,也可以是子母铆钉,也可以使螺栓,此处不作限制,只要能够将散热器3与绝缘隔离件4 连接在一起即可。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41的其中一个可为卡扣,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41的其中另一个为可与卡扣匹配卡合的卡槽或者卡孔。连接时,将卡扣与卡槽或者卡孔对准,然后将卡扣卡入卡槽或者卡孔中,即可实现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与绝缘隔离件4的稳定固定,该卡扣与卡槽或者卡孔匹配的方式也能够保证散热器3 与绝缘隔离件4的稳定连接,使得散热器3稳固于壳体1的内腔中,且便于绝缘隔离件4的装配。
同样的,绝缘隔离件4与壳体1的内底壁之间也可通过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41实现连接,其中,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41的具体设置方式及结构可参照上述绝缘隔离件4与散热器3之间的设置方式,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参照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磁炉,在具体实现时,还可包括用于限制绝缘隔离件4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限位部5。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绝缘隔离件4夹持于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与壳体1的内底壁之间,使得该绝缘隔离件4在垂直方向上得以固定,为了使绝缘隔离件4在水平方向上实现稳固,可在绝缘隔离件4 与散热器3和/或壳体1的内底壁之间设置限位部5,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绝缘隔离件4在水平方向上出现移位的情况,进而提高了绝缘隔离件4在散热器3与壳体1之间的稳固性,保证了绝缘隔离件4的隔离效果,使得电磁炉在通电工作状态下,带电的散热器3通过该绝缘隔离件4与壳体1的内底壁实现有效的绝缘与隔离,进而避免了壳体1老化变形甚至出现着火的风险,使得电磁炉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同时也提高了电磁炉的使用安全性。
具体实现时,该限位部5可为设置在散热器3的对应绝缘隔离件4的部分下表面的凹槽51,绝缘隔离件4的至少部分位于该凹槽51内。
具体的,在散热器3的对应绝缘隔离件4的部分下表面开设凹槽51,将绝缘隔离件4的朝向散热器3的至少部分收容于该凹槽51内;其中,为了使绝缘隔离件4的至少部分与凹槽51之间配合更加稳固,可在绝缘隔离件4的朝向散热器3的下表面上设置凸起52,通过将该凸起52与凹槽51相互配合,使得绝缘隔离件4的至少部分固定于该凹槽51内,使得绝缘隔离件4在水平方向上起到了很好的限位作用,有效的避免了绝缘隔离件4出现移位的情况,进而提高了绝缘隔离件4的稳固性,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散热器3保证了绝缘隔离件4对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与壳体1的内底壁之间的隔离效果。
同时,通过在散热器3的对应绝缘隔离件3的部分下表面开设凹槽51,将绝缘隔离件4上的凸起52收容于该凹槽51内,使得绝缘隔离件4与散热器3的下表面的接触面积增大,进而使得绝缘隔离件4与散热器3的连接更加紧密。其中,可在凹槽51的内壁上填充有粘接剂,使得绝缘隔离件4的凸起52粘接于凹槽51内部,进一步提高了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与绝缘隔离件4的连接强度,使得散热器3在壳体1的空腔中更加稳固。
为了进一步提高绝缘隔离件4在水平方向上的稳固性,可在散热器3的对应绝缘隔离件4的部分的下表面开设多个该凹槽51,相应的,在绝缘隔离件4的上表面设置与凹槽51相匹配的多个凸起52,通过将绝缘隔离件4的多个凸起52一一固定于相应的凹槽51内,有效的防止了绝缘隔离件4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进而使得绝缘隔离件4稳固于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下表面与壳体1的内底壁之间,进一步提高了绝缘隔离件4的隔离效果。
同样的,还可在壳体1的对应绝缘隔离件4的部分设置凹槽51,将绝缘隔离件4的朝向壳体1的内底壁的表面的至少部分固定于该凹槽51内;另外还可同时在散热器3和壳体1的对应绝缘隔离件4的部分均开设凹槽51,将绝缘隔离件4的上部和下部的至少部分分别固定于该凹槽51内,以使绝缘隔离件4更加稳固。其中凹槽51的具体设置方式可参照上述对散热器3上的凹槽51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在具体实现时,除了上述绝缘隔离件4与散热器3或壳体1之间连接方式外,绝缘隔离件4与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之间和/或壳体1还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不仅保证了绝缘隔离件4与散热器3和/或壳体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也使得散热器3和绝缘隔离件4的安装与拆卸更加方便,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效率。
参照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散热器3可具体包括散热基板32以及设置在散热基板32上的散热翅片33;其中,散热基板32的部分位于电路板2上,绝缘隔离件4设置在散热基板32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与壳体 1之间。其中,在散热基板32上设置散热翅片33,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效果。在安装时,将散热加基板32的其中一部分紧贴于电路板2上,对电路板2上的热量进行有效的传导,将绝缘隔离件4固定于在散热基板3的位于电路板 2之外的部分上,便于绝缘隔离件4与散热器3的连接固定,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效率。
参照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除了将绝缘隔离件4设置为绝缘隔离片之外,还可将该绝缘隔离件4设置为环状隔离件,该环状隔离件粘接于散热器 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和/或壳体1的内底壁上,使得散热器 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与壳体1的内底壁之间通过该环状隔离件实现隔离;同时,将绝缘隔离件4设置为环状隔离件,在保证隔离效果的基础上,减少了绝缘隔离件4的用量,从而降低了制作成本。其中,该环状隔离件的厚度范围也可与绝缘隔离片的厚度一致,即将环状隔离件的厚度设置在 0.3mm~0.8mm之间,在保证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与壳体1的内底壁之间有效隔离的基础上,也避免环状隔离件对电磁炉的内腔高度上占用太大空间,进而提高电磁炉的外观美感效果。
参照图7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该绝缘隔离件4还可为间隔设置在散热器3与壳体2的内底壁之间的多个部分,且多个部分可共同围成环形结构。需要说明的是,该绝缘隔离件4的具体结构和布局可为多种,只要能够将散热器3的位于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与壳体1的内底壁有效的隔离开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炉,包括壳体(1)、电路板(2)以及用于为所述电路板(2)散热的散热器(3);所述电路板(2)和所述散热器(3)位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中;所述散热器(3)的部分位于所述电路板(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3)的位于所述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与所述壳体(1)之间设置有绝缘隔离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离件(4)设置在所述散热器(3)的位于所述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的下表面与所述壳体(1)的内底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离件(4)为绝缘隔离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离件(4)的厚度范围为0.3mm~0.8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离件(4)粘接在所述散热器(3)的下表面;
和/或,所述绝缘隔离件(4)粘接在所述壳体(1)的内底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3)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31),所述绝缘隔离件(4)上设置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1)匹配连接的第二连接部(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包括第一螺孔,所述第二连接部(41)包括与所述第一螺孔对应的第二螺孔,所述散热器(3)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一螺孔和所述第二螺孔中的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绝缘隔离件(4)上;
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1)的其中一个为卡扣,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1)的其中另一个为可与所述卡扣匹配卡合的卡槽或者卡孔。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3)和/或所述壳体(1)的对应所述绝缘隔离件(4)的部分设置有凹槽(51),所述绝缘隔离件(4)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凹槽(51)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3)包括散热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散热基板上的散热翅片;
所述散热基板的部分位于所述电路板(2)上,所述绝缘隔离件(4)设置在所述散热基板的位于所述电路板(2)之外的部分与所述壳体(1)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离件(4)为环状隔离件。
CN201822238467.6U 2018-12-28 2018-12-28 电磁炉 Active CN2098401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38467.6U CN209840190U (zh) 2018-12-28 2018-12-28 电磁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38467.6U CN209840190U (zh) 2018-12-28 2018-12-28 电磁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40190U true CN209840190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900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38467.6U Active CN209840190U (zh) 2018-12-28 2018-12-28 电磁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401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28574B (zh) 底座及洗碗机
CN209840190U (zh) 电磁炉
CN216087060U (zh) 电磁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2912809U (zh) 烹饪器具
CN213514173U (zh) 主板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2519726U (zh) 一种线路板的密封结构及电磁炉
CN205005275U (zh) 空调器用的ptc发热器
CN215259962U (zh) 烹饪器具
CN219087339U (zh) 电磁加热面板结构及烹饪器具
CN220186904U (zh) 一种红外加热组件、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6364782U (zh) 一种隔热型电烤箱
CN219103070U (zh)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9103068U (zh)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20892348U (zh) 一种电燃灶的防护装置
CN210951428U (zh) 电磁炉
CN220186903U (zh) 一种红外加热组件、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3371392U (zh) 一种性能稳定的早餐机
CN219283405U (zh)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3395451U (zh) 烹饪器具
CN209840191U (zh) 电磁炉
CN211902993U (zh) 一种电焰加热灶
CN215412009U (zh) 电焰灶及组合灶
CN216602527U (zh) 一种电热器发热组件隔热结构
CN215187836U (zh) 一种具有绝缘效果的电源供应器
CN211509640U (zh) 一种机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