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05785U - 锅具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锅具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05785U
CN213605785U CN202022221007.XU CN202022221007U CN213605785U CN 213605785 U CN213605785 U CN 213605785U CN 202022221007 U CN202022221007 U CN 202022221007U CN 213605785 U CN213605785 U CN 2136057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groove
mounting groove
temperature measuring
po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2100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经中
祝明月
沈术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2100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057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057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057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具和烹饪器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用于解决测温件的设置受到安装槽的开设深度的限制,影响测温件的设置稳定性以及锅具的机械强度的技术问题。该锅具包括锅体(1)和以及用于检测锅体(1)温度的测温件(2),锅体(1)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安装槽(3),测温件(2)位于安装槽(3)内;锅体(1)的外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两条凸起且相对设置的固定筋(4),固定筋(4)形成至少部分安装槽(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和烹饪器具用于提高测温件的设置稳定性以及锅具的机械强度。

Description

锅具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具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烹饪器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厨具,用于烹煮食物。常用的烹饪器具包括电磁烹饪器、电饭煲、电炒锅和电炖锅等。
目前,一般烹饪器具包括锅具和加热器,锅具放置在加热器上,锅具包括锅体和盖合在锅体上的锅盖,利用加热器对锅具进行加热。为了实现烹饪器具的精确控温,一般会在锅具的外壁面上开设安装槽,并且将测温件设置在该安装槽中,利用锅具本身的导热性能,将锅具内部的液体的温度传递至测温件处,测温件根据测量的锅具的加热温度调控加热器中加热件的工作状态,从而避免出现锅具的糊锅或者食材的夹生等问题。
然而,目前测温件的设置受到安装槽的开设深度的限制,不仅影响测温件的设置稳定性,还会影响锅具的机械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具和烹饪器具,以解决测温件的设置受到安装槽的开设深度的限制,影响测温件的设置稳定性以及锅具的机械强度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其中,所述锅具包括锅体和以及用于检测所述锅体温度的测温件,所述锅体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测温件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锅体的外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两条凸起且相对设置的固定筋,所述固定筋形成至少部分所述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包括锅体以及测温件,锅体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安装槽,至少有部分安装槽由设置在锅体外壁面上的固定筋形成,固定筋至少有两条,两条固定筋凸起且相对设置。如此设计,使得由固定筋形成的部分安装槽的深度不收锅体外壁厚度的限制,当测温件位于安装槽内时,可以提高测温件设置的稳定性。并且无需在设置有该部分安装槽处的壁面内开设深度较大的凹槽,从而提高了设置有固定筋处的锅体的结构稳定性,提高了锅具的机械强度。
如上所述的锅具,其中,相对设置的所述固定筋之间的所述锅体的部分外壁面朝所述锅体的内部凹陷,并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固定筋共同形成所述安装槽。
通过设置第一凹槽,可以适当的减小固定筋的凸起高度,从而减少固定筋的用料,提高锅体表面的平整度,美化锅体。
如上所述的锅具,其中,所述安装槽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锅体的锅底处,所述安装槽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锅体的锅侧壁处;
所述测温件的测温端位于所述安装槽的第一端,且固定在所述锅底处,所述测温件的连接端位于所述安装槽的第二端,并固定在所述锅侧壁处。
这样设置,使得测温件测得的温度可以较好的表征锅体内液体的温度,且利于测温件向外部传输锅体的温度信息。
如上所述的锅具,其中,所述固定筋位于所述锅体的部分外壁面上,所述锅体的另一部分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固定筋共同形成所述安装槽;
所述第二凹槽的槽深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深。
这样设置,可以通过调整第二凹槽与固定筋所处的位置,从而相应的调整安装槽的结构,使得安装槽满足锅体的表面平整度以及结构强度等要求。
如上所述的锅具,其中,所述锅体的锅底厚度大于所述锅体的锅侧壁的厚度,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锅底处,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锅侧壁处;所述测温件的测温端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中。
这样设置,可以使第二凹槽满足测温件设置的稳定性要求。
如上所述的锅具,其中,所述锅底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复合件,所述复合件覆盖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
通过设置复合件,可以将测温件固定在第二凹槽内,防止测温件脱出第二凹槽,从而提高测温件设置的稳定性。
如上所述的锅具,其中,所述锅体的锅底内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测温件的测温端位于所述安装孔中;
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锅体的锅侧壁,所述测温件的连接端沿所述安装槽延伸至所述锅侧壁,并固定在所述锅侧壁处。
这样设置,使得测温件的两端均被固定在锅体上,提高了测温件设置的稳定性。
如上所述的锅具,其中,所述测温件的所述测温端和所述连接端之间的部分与所述固定筋之间具有间隙。
这样设置,便于拆卸与安装测温件。
如上所述的锅具,其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槽深小于或等于所述锅侧壁的厚度的1/2;和/或,所述第二凹槽的槽深小于或等于所述锅底厚度的1/2。
通过限制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槽深,可以保护锅体的结构稳定性。
如上所述的锅具,其中,所述固定筋的凸起高度的范围为1-3mm。这样的高度设置可以保证测温件的安装,同时避免固定筋影响锅具的使用。
和/或,所述第一凹槽的槽深小于或等于0.5mm;与固定筋配合使用时,第一凹槽的槽深设置可以满足测温件的稳定设置,同时可以避免影响锅体的机械强度,同时避免固定筋的凸起高度过大。
和/或,所述安装槽的宽度范围为2.2-3mm;安装槽的宽度设置可以保证测温件的稳定设置,同时避免安装槽过大,降低锅具的机械强度。
和/或,所述锅底的厚度与所述锅侧壁的厚度相等,所述锅底和所述锅侧壁的厚度范围为1.5-4mm;这样的设置可以便于锅体的成型,减小锅具的制备难度。
和/或,所述锅底的厚度大于所述锅侧壁的厚度,所述锅底的厚度范围为3.5-5.5mm,所述锅侧壁的厚度范围为1.5-4mm。这样的设置可以便于在锅底处开设用于设置测温件的安装孔。
通过设置固定筋、第一凹槽、安装槽、锅体的尺寸,既能确保测温件设置的稳定性,又能保护锅体的结构稳定性。
如上所述锅具,其中,所述测温件为热电偶。
设置测温件为热电偶,可以提高测温件测温的准确性与灵敏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中,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如上所述的锅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将锅具设置为包括锅体以及测温件,锅体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安装槽,至少有部分安装槽由设置在锅体外壁面上的固定筋形成,固定筋至少有两条,两条固定筋凸起且相对设置。如此设计,使得由固定筋形成的部分安装槽的深度不收锅体外壁厚度的限制,当测温件位于安装槽内时,可以提高测温件设置的稳定性。并且无需在设置有该部分安装槽处的壁面内开设深度较大的凹槽,从而提高了设置有固定筋处的锅体的结构稳定性,提高了锅具的机械强度,保证了烹饪器具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其中,还包括控制板和加热件,所述锅具的把手中设置有电子元件,所述锅具的测温件的测温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电子元件;
所述锅具与所述加热件为一体结构,所述电子元件形成所述控制板,所述加热件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
或,所述锅具与所述加热件为分体结构,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加热件中,所述电子元件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
这样设置,可以提高烹饪器具结构的灵活度,增加烹饪器具温控过程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体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安装槽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凹槽与固定筋共同形成的安装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测温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锅体中的锅底开设安装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中的复合件覆盖安装槽的第一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8中锅具中的配件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装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锅体; 11:锅底;
12:锅侧壁; 2:测温件;
21:测温端; 22:连接端;
3:安装槽; 31:第一端;
32:第二端; 4:固定筋;
5:第一凹槽; 6:复合件;
7:配件; 8: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的烹饪器具一般包括锅具和加热器,锅具放置在加热器上,利用加热器对锅具进行加热。为了实现烹饪器具的精确控温,一般会在锅具的外壁面上开设安装槽,并且将测温件设置在该安装槽中,利用锅具本身的导热性能,将锅具内部的液体的温度传递至测温件处,测温件根据测量的锅具的加热温度调控加热器中加热件的工作状态,从而避免出现锅具的糊锅或者食材的夹生等问题。然而,由于锅具的外壁的厚度有限,在锅具的外壁面上开设的安装槽深度有限,测温件容易从安装槽内脱出,测温件设置的稳定性较低;且在锅具外壁面开设安装槽,会降低开设有安装槽处锅体的结构稳定性,影响锅具的机械强度。
基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和烹饪器具,通过在锅体的外壁面上设置至少两条凸起且相对设置的固定筋,并且使上述两条固定筋形成部分安装槽,该安装槽的深度由固定筋凸出锅体外壁面的高度决定,不受锅体外壁的厚度限制,因此可以适当的增大该安装槽的深度,从而减小了测温件从安装槽中脱出的风险,增大了测温件设置的稳定性;并且通过两条固定筋形成安装槽,无需在设置有两条固定筋处的壁面内开设安装槽,从而提高了设置有固定筋处的锅体的结构稳定性,提高了锅具的机械强度。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体的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安装槽处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凹槽与固定筋共同形成的安装槽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测温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锅体中的锅底开设安装孔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中的复合件覆盖安装槽的第一端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8中锅具中的配件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装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包括锅体1和以及用于检测锅体1温度的测温件2,锅体1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安装槽3,测温件2位于安装槽3内;锅体1的外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两条凸起且相对设置的固定筋4,固定筋4形成至少部分安装槽3。
通过两条固定筋4在锅体1的外壁面上形成部分安装槽3,使得该部分安装槽3的深度不受锅体1外壁厚度的限制,可以适当的提高该部分安装槽3的深度,使得设置在该部分安装槽3中的测温件2不易脱出,从而增大了测温件2设置的稳定性。并且通过两条固定筋4形成部分安装槽3,从而无需在设置有该部分安装槽3处的壁面内开设深度较大的凹槽,提高了设置有固定筋4处的锅体1的结构稳定性,提高了锅具的机械强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包括锅体1,锅体1包括锅底11和锅侧壁12,锅侧壁12与锅底11固定连接。锅底11与锅侧壁12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具体情况根据实际需要选定。锅体1可以由铝件、铁件、铜件以及钛件中的任意一个组成或多个复合而成。
作为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案,锅底11的厚度可以与锅侧壁12的厚度相等,此时锅底11和锅侧壁12的厚度范围为1.5-4mm,锅底11的厚度与锅侧壁12厚度相等,可以便于锅体1的成型。
作为另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锅底11的厚度大于锅侧壁12的厚度,锅底11的厚度范围为3.5-5.5mm,锅侧壁12的厚度范围为1.5-4mm。这样设置,可以提高锅底11的强度,利于在锅底11内设置安装孔8,以及在锅底11的外壁面设置安装槽3。
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可以根据锅体1的加工和使用环境选择性的使用上述两种锅底11与锅侧壁12的厚度设置方式,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这样可以增加锅体1结构的灵活性,保证其适用于不同的加工和使用环境。
锅体1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安装槽3,其中,该安装槽3可以位于锅侧壁12处,也可以位于锅底11处,或者部分安装槽3位于锅侧壁12处,部分安装槽3位于锅底11处,具体情况根据实际需要选定。
如图3所示,安装槽3的宽度范围可以是2.2-3mm,安装槽3的深度范围可以是2.2-2.5mm,安装槽3的宽度可以是图3中b示出的部分,安装槽3的深度可以是图3中a示出的部分。当安装槽3的槽宽和槽深过大时,会影响开设安装槽3处锅体1结构的稳定性,而当安装槽3的槽宽和槽深过小时,又会影响安装槽3中测温件2设置的稳定性。因此,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可以在上述范围内选定安装槽3的槽宽和槽深,本实施例对此槽宽和槽深的具体数值不加以限制。
如图1所示,安装槽3包括第一端31与第二端32,第一端31位于锅体1的锅底11处,第二端32位于锅体1的锅侧壁12处。安装槽3可以由开设在锅体1外壁面上的凹槽形成,也可以由设置在锅体1外壁面上的至少两条凸起且相对设置的固定筋4形成。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部分安装槽3由相对设置的固定筋4形成,相对设置的固定筋4之间的锅体1的部分外壁面朝锅体1的内部凹陷,并形成第一凹槽5,第一凹槽5与固定筋4共同形成安装槽3。这样设置,在满足测温件2设置稳定性的要求下,可以降低固定筋4的凸起高度,从而减少固定筋4的用料,且可以提高锅体1表面的平整度,美化锅体1。固定筋4的凸起高度可以是图5中的c示出的部分。体的,固定筋4的凸起高度的可以为1-3mm,这样的高度设置可以保证测温件的安装,同时避免固定筋影响锅具的使用。
如图4所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锅体1的部分外壁面上设置有固定筋4,锅体1的另一部分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固定筋4形成了安装槽3的一部分,第二凹槽形成了安装槽3的另一部分,固定筋4与第二凹槽共同形成安装槽3。这样设置,可以通过调整第二凹槽与固定筋4 所处的位置,从而相应的调整安装槽3的结构,使得安装槽3满足锅体1 的表面平整度以及结构强度等要求。
示例性的,如图1和图4所示,第二凹槽位于锅底11处,固定筋4 位于锅侧壁12处,相应的第一凹槽5也位于锅侧壁12处,且锅底11的厚度大于锅侧壁12的厚度。此时,第一凹槽5与固定筋4共同形成安装槽3的第二端32,第二凹槽形成安装槽3的第一端31。
如此设计,可以使锅体1置于加热器上时保持平稳、不摇晃,例如,锅底11置于加热器的加热面板上时,由于锅底11处的安装槽3是由第二凹槽形成的,第二凹槽位于锅底11的壁面内部,不会干涉锅底11的外壁面与加热面板的接触,从而使锅体1保持平稳、不摇晃。锅底11的厚度大于锅侧壁12的厚度,可以提高锅底11的结构强度,确保在设置有第二凹槽的情况下,锅底11的结构强度满足其结构稳定性的要求。
进一步的,由于第一凹槽5与固定筋4共同形成的安装槽3以及第二凹槽形成的安装槽3都应该满足测温件2的设置稳定性要求,因此,第二凹槽的槽深大于第一凹槽5的槽深。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凹槽5的槽深小于或等于锅侧壁12的厚度的1/2。其中,第一凹槽5的槽深可以是图5中d示出的部分。当第一凹槽5的槽深相对锅侧壁12壁厚的比例过大时,会影响开设有第一凹槽5的锅侧壁12处的结构稳定性。因此,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可以根据锅侧壁12的厚度选定第一凹槽5的槽深,本实施例对第一凹槽5的槽深的具体数值不加以限制。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凹槽5的槽深小于或等于0.5mm,其中,第一凹槽5的槽深可以是图5中d示出的部分。当第一凹槽5的槽深数值过大时,会影响开设有第一凹槽5的锅侧壁12处的结构稳定性。因此,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可以在上述范围内选定第一凹槽5的槽深,本实施例对第一凹槽5的槽深的具体数值不加以限制。
实际应用时,用户可以分别从第一凹槽5的槽深相对锅侧壁12壁厚的比例以及第一凹槽5的槽深的数值大小两个方面来选择第一凹槽5的槽深,也可以综合上述两方面来选择第一凹槽5的槽深,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这样设置,可以增加锅体1的结构灵活性。
如图3所示,此时安装槽3由第二凹槽形成,第二凹槽的槽深小于或等于锅底11厚度的1/2,第二凹槽的槽深可以是图3中的a示出的部分。当第二凹槽的槽深过大时,会影响开设有第二凹槽的锅底11的结构稳定性。因此,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可以根据锅底11的厚度来选定第二凹槽的槽深,本实施例对第二凹槽的槽深的具体数值不加以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还包括测温件2,测温件2位于安装槽 3内,通过安装槽3,测温件2可以直接与锅体1接触,从而检测锅体1 的温度。如图6所示,测温件2的一端为测温端21,另一端为连接端22,连接端22与测温端21电性连接。测温端21用于测量锅体1的温度,连接端22用于将测温端21测量到的锅体1的温度信息传输给烹饪器具的控制板,控制板根据该锅体1的温度信息调整锅具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测温件2具体为热电偶,热电偶测温准确且灵敏度高。
如图1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测温端21位于安装槽3的第一端31,亦即测温端21位于上述第二凹槽中,且测温端21固定在锅底11处,连接端22位于安装槽3的第二端32,且固定在锅侧壁12处。具体的,测温端21可通过胶接、焊接等方式固定在锅底11处的第一端31内,也可如图8至图11所示,在锅底11的外壁面设置复合件6,使复合件6覆盖第一端31的槽口,即复合件6覆盖第二凹槽的槽口,从而将测温端21固定在第一端31内;连接端22可通过胶接、焊接等方式固定在锅侧壁12处的第二端32内,也可如图8至图11所示,在锅侧壁12的外壁面设置配件7,例如锅耳、把手、接线盒等,通过该配件7将连接端22固定在第二端32内。
复合件6可以由铝、铁、铜等金属或合金组成,具体情况根据实际需要选定,例如,本实施例中,复合件6由430不锈钢组成。
由于锅具内的液体总是覆盖在锅底11的内壁面上,通过将测温端21 设置在安装槽3的第一端31,使得测温端21测量锅底11的温度,从而可以较好的表征锅具内液体的温度。由于锅具中的配件7通常设置在锅体1 的锅侧壁12上,将连接端22设置在安装槽3的第二端32,可以使得连接端22沿着安装槽3的第二端32延伸至配件7上,并与配件7内的电子元件连接,从而将测温端21测得的温度信息传送出去。
通过将测温件2的连接端22固定在锅侧壁12处,且将测温件2的测温端21固定在锅底11处,使得测温件2的两端均被固定在锅体1上,测温件2不易脱出安装槽3,提高了测温件2设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当测温件2位于由固定筋4形成的安装槽3内时,测温端 21与连接端22之间的部分与固定筋4之间具有间隙,这样设置,安装与拆卸测温件2时,无需费力按压或拉扯测温件2,便于测温件2的安装与拆卸。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锅体1的锅底11内设置有安装孔8,测温件2 的测温端21位于安装孔8中,安装槽3位于锅体1的锅侧壁12,测温件 2的连接端22沿安装槽3延伸至锅侧壁12,并且固定在锅侧壁12处。具体的,连接端22可通过胶接、焊接等方式固定在锅侧壁12处的安装槽3 内,也在锅侧壁12的外壁面设置配件7,例如锅耳、把手、接线盒等,通过该配件7将连接端22固定在锅侧壁12处的安装槽3内。在锅底11设置安装孔8,相较于在锅底11设置安装槽3,安装孔8对锅底11外壁面的平整度破坏更小,可以美化锅体1。
当配件7为把手时,把手可以包括把手盖和把手壳,当把手盖固定在把手壳上时,把手盖顶住连接端22,将连接端22固定在锅体1上。锅具的把手内还设置由电子元件,该电子元件与测温件2的测温端22电性连接。该电子元件可以作为控制板,也可以作为控制板与测温件2之间的信号中转装置。当该电子元件作为控制板时,该电子元件接收测温件2的信号并根据该信号调整锅具的温度;当该电子元件作为信号中转装置时,该电子元件与控制板电性连接,该电子元件接收到测温件2的信号后,可对该信号进行初步处理后传送给控制板,也可将该信号直接传递给控制板,控制板接收到该信号后根据该信号调整锅具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可以使用在烹饪器具中,该烹饪器具可以包括加热件和上述的锅具。其中该加热件可以是电磁炉,该电磁炉中可以包括底壳和加热面板,底壳和加热面板围成的腔体中设置有线圈盘,线圈盘在通电状态下可以产生磁场,磁场透过电磁炉上的面板作用于该锅具上,锅具与磁场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完成加热。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锅具与加热件为分体结构,例如加热件为电磁炉,电磁炉上配套使用有锅具,以及加热件为电陶炉,电陶炉上具有待加热的锅具等。加热件还包括控制板,控制板位于加热件的底壳与加热面板围成的腔体中。控制板与锅具把手中的电子元件电性连接。其中,控制板与电子元件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通过设置在锅具上的插头和设置在加热件上的插座之间的配合实现有线连接。上述插头也可以设置在加热件上,相应的,插座也可以设置在锅具上。控制板可以通过调整加热件的输出功率来调整锅具的温度。
在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锅具与加热件为一体结构,例如电饭煲或电炖锅等,此时加热件为加热底座,锅具即为电饭煲或电炖锅中的待加热内胆。此时锅具的把手中的电子元件形成控制板,控制板与加热件电性连接。其中,控制板与加热件可通过导线来连接,导线可以位于锅具与加热件的连接结构中,控制板与加热件也可无线连接。控制板可以通过调整加热件的输出功率来调整锅具的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1)和以及用于检测所述锅体(1)温度的测温件(2),所述锅体(1)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安装槽(3),所述测温件(2)位于所述安装槽(3)内;
所述锅体(1)的外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两条凸起且相对设置的固定筋(4),所述固定筋(4)形成至少部分所述安装槽(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相对设置的所述固定筋(4)之间的所述锅体(1)的部分外壁面朝所述锅体(1)的内部凹陷,并形成第一凹槽(5),所述第一凹槽(5)与所述固定筋(4)共同形成所述安装槽(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3)的第一端(31)位于所述锅体(1)的锅底(11)处,所述安装槽(3)的第二端(32)位于所述锅体(1)的锅侧壁(12)处;
所述测温件(2)的测温端(21)位于所述安装槽(3)的第一端(31),且固定在所述锅底(11)处,所述测温件(2)的连接端(22)位于所述安装槽(3)的第二端(32),并固定在所述锅侧壁(12)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筋(4)位于所述锅体(1)的部分外壁面上,所述锅体(1)的另一部分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固定筋(4)共同形成所述安装槽(3);
所述第二凹槽的槽深大于所述第一凹槽(5)的槽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的锅底(11)厚度大于所述锅体(1)的锅侧壁(12)的厚度,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锅底(11)处,所述第一凹槽(5)位于所述锅侧壁(12)处;
所述测温件(2)的测温端(21)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底(11)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复合件(6),所述复合件(6)覆盖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的锅底(11)内设置有安装孔(8),所述测温件(2)的测温端(21)位于所述安装孔(8)中;
所述安装槽(3)位于所述锅体(1)的锅侧壁(12),所述测温件(2) 的连接端(22)沿所述安装槽(3)延伸至所述锅侧壁(12),并固定在所述锅侧壁(12)处。
8.根据权利要求3或7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件(2)的所述测温端(21)和所述连接端(22)之间的部分与所述固定筋(4)之间具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5)的槽深小于或等于所述锅侧壁(12)的厚度的1/2;
和/或,所述第二凹槽的槽深小于或等于所述锅底(11)厚度的1/2。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筋(4)的凸起高度的范围为1-3mm;
和/或,所述第一凹槽(5)的槽深小于或等于0.5mm;
和/或,所述安装槽(3)的宽度范围为2.2-3mm;
和/或,所述锅底(11)的厚度与所述锅侧壁(12)的厚度相等,所述锅底(11)和所述锅侧壁(12)的厚度范围为1.5-4mm;
和/或,所述锅底(11)的厚度大于所述锅侧壁(12)的厚度,所述锅底(11)的厚度范围为3.5-5.5mm,所述锅侧壁(12)的厚度范围为1.5-4mm。
11.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件(2)为热电偶。
12.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板和加热件,所述锅具的把手中设置有电子元件,所述锅具的测温件(2)的测温端(21)电性连接至所述电子元件;
所述锅具与所述加热件为一体结构,所述电子元件形成所述控制板,所述加热件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
或,所述锅具与所述加热件为分体结构,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加热件中,所述电子元件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
CN202022221007.XU 2020-09-30 2020-09-30 锅具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136057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1007.XU CN213605785U (zh) 2020-09-30 2020-09-30 锅具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1007.XU CN213605785U (zh) 2020-09-30 2020-09-30 锅具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05785U true CN213605785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59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21007.XU Active CN213605785U (zh) 2020-09-30 2020-09-30 锅具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057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08261B1 (en) A wok support for an induction hob
CN109222618B (zh) 烹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烹调器
US20120111854A1 (en) Device for induction heating
CN213605785U (zh) 锅具和烹饪器具
CN213721351U (zh) 锅具和烹饪器具
WO2022057570A1 (zh) 分体式烹饪器具
CN210573330U (zh) 信号传输模块、锅具及烹饪套装
CN210573441U (zh) 信号传输模块、锅具及烹饪套装
CN211155093U (zh) 电磁加热的烹饪器具
CN209090774U (zh) 一种电磁加热砂锅
CN208740624U (zh) 烹饪器具
CN211551712U (zh) 具有感温结构的电磁炉
CN213605834U (zh) 锅具和烹饪器具
CN216281567U (zh) 烹饪器具
CN210035609U (zh) 电磁炉及电磁炉炊具
CN212546571U (zh) 烹煮器具
CN208769463U (zh) 锅具及炊具
CN218846212U (zh) 烹饪器具
CN215686879U (zh) 锅具和烹饪器具
CN213395451U (zh) 烹饪器具
CN217464549U (zh) 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
CN212108522U (zh) 一种电磁炉锅体
CN219264380U (zh) 烹饪器具
CN213786770U (zh) 锅具和烹饪器具
CN209377376U (zh) 煎烤机及其烤盘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