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81674U - 一种口罩耳带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口罩耳带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81674U
CN213281674U CN202021813756.5U CN202021813756U CN213281674U CN 213281674 U CN213281674 U CN 213281674U CN 202021813756 U CN202021813756 U CN 202021813756U CN 213281674 U CN213281674 U CN 2132816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late
support
driving
ma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1375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盛潮
李景全
蔡进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aozhe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aozhe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aozhe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aozhe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1375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816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816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816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口罩耳带夹持装置,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于输送带上方设置有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用于对输送带上的口罩片进行固定,所述按压机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在机架上,所述输送机构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将耳带夹持放置在口罩片上;所述支架底端部一侧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固定设置分线板,所述分线板设置在夹持机构下方,所述分线板末端设置有挡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架上设置支撑块,在支撑块一侧延伸设置分线板,配合在分线板末端设置挡块,当夹持机构夹取耳带并送至口罩片上进行焊接时,避免耳带发生缠绕的问题而影响口罩焊接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口罩耳带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口罩耳带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相关权威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佩戴口罩是目前人民群众预防该病毒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国家及各地政府均要求市民在疫情期间外出需佩戴口罩。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全国各地口罩需求量激增,口罩紧缺。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疫情发生以前,我国的口罩产能大概是2000万只/天,而疫情发生后,居民外出均需要佩戴口罩。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保守估计疫情期间每天口罩的需求量是2亿个;另外,我国的相关企业也是国际口罩市场上的主要供应商,因此,疫情期间我国口罩的产能缺口是千万至亿级别的。
口罩生产中,逐渐实现了从半自动到全自动化的过程,其中,耳带在焊接之前需要将耳带夹持送至口罩片上方,传统的夹持机构将耳带进行移送的过程中,耳带会由于自身重力作用容易耷拉下去,造成耳带缠绕的问题发生,不利于口罩产品焊接质量的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提高耳带焊接质量的口罩耳带夹持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口罩耳带夹持装置,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于输送带上方设置有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用于对输送带上的口罩片进行固定,所述按压机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在机架上,所述输送机构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将耳带夹持放置在口罩片上;所述支架底端部一侧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固定设置分线板,所述分线板设置在夹持机构下方,所述分线板末端设置有挡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为弧面型构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支板,所述支板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支板上设置有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一端设置有第三驱动杆,所述第三驱动杆一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下方设置有第二传动轴,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二直线轴承,所述第二传动轴与第二直线轴承配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下方设置有夹持架,所述夹持架上设置有第四驱动电机,所述夹持架上枢设有转轴,所述第四驱动电机与转轴一端连接,所述转轴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夹持气缸,所述第二夹持气缸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夹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一端设置有第二偏心轮,所述第三驱动杆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偏心轮上,所述第三驱动电机带动第二偏心轮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卡持设置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上端部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驱动杆体,所述驱动杆体一端连接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支架上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支架上端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一端设置有第一偏心轮,所述驱动杆体固定在第一偏心轮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杆体包括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座及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一端固定在第一偏心轮上,所述第一驱动杆另一端固定在第二驱动座上,所述第二驱动杆一端固定在第二驱动座底端部,所述第二驱动杆另一端连接支撑板,所述第二驱动座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件,所述第三弹簧件套设在第二驱动杆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轴下方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方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上设有可相对其上下移动的螺柱,所述螺柱底部设置有按压板,所述螺柱上还套设有第二弹簧件,所述第二弹簧件位于所述按压板和托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机构两侧分别设置有夹剪机构,所述夹剪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机架上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一端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通过滑板与第一夹持气缸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气缸一端设置有第一夹爪,所述第一滑块一侧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滑轨上另一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上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一侧设置有第一驱动座,所述第一驱动座一侧上、下两方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驱动座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气缸,所述第二驱动气缸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块一侧通过螺栓件连接有内刀片及外刀片,所述第一限位柱分别设置在内刀片及外刀片的上、下两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口罩耳带夹持装置通过在支架上设置支撑块,在支撑块一侧延伸设置分线板,配合在分线板末端设置挡块,当夹持机构夹取耳带并送至口罩片上进行焊接时,避免耳带发生缠绕的问题而影响口罩焊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口罩耳带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口罩耳带夹持装置输送机构与夹剪机构的结构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剪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剪机构隐藏部分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夹剪机构隐藏部分壳体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剪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剪刀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剪刀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按压机构、热熔机构及夹持机构的结构组合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按压机构、热熔机构及夹持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组合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按压机构与热熔机构的结构组合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按压机构与热熔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组合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口罩耳带夹持装置包括机架100,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用于输送口罩片的输送机构200,所述输送机构200设置有输送带210,所述输送带210为链条构造,所述输送带210上沿链条环绕方向分布有载具板220,所述载具板220随着输送带210的运动而进行运动,所述载具板220截面为U型构造,所述载具板220上开设有容置槽221,所述容置槽221用于放置口罩片,所述容置槽221宽度匹配口罩片宽度设置,具体地,所述输送机构200两端分别设置有驱动齿轮230及从动齿轮240,所述驱动齿轮230与从动齿轮240通过输送带210进行连接。
所述输送机构200两侧分别设置有夹剪机构300,所述夹剪机构300用于夹持耳带并将其进行裁切为预设规格,以保证耳带长度的统一,从而提高口罩成品的良品率。所述夹剪机构300包括固定设置在机架100上的定位板301,所述定位板301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滑轨302,所述第一滑轨302上一端设置有第一滑块303,所述第一滑块303通过滑板304与第一夹持气缸305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气缸305一端设置有第一夹爪306,所述第一夹爪306设置有夹持头307,所述夹持头307的尺寸大于传统夹持头的尺寸,从而提高夹持头307的夹持面积,避免耳带被剪切后余料过长向下耷拉导致无法夹持的情况发生;所述第一滑块303一侧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308,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8用于带动第一滑块303沿第一滑轨302方向来回运动,进而带动第一夹爪306沿第一滑轨302方向来回运动;具体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8包括第一驱动电机3081及驱动带轮3082,所述滑板304一端与驱动带轮3082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081带动驱动带轮3082来回转动,驱动带轮3082带动滑板304来回运动,进而使得第一滑块303沿第一滑轨302方向来回运动。
所述第一滑轨302上另一端设置有固定板309,所述固定板309上固定设置固定块310,所述固定块310上开设有用以容置耳带的限位槽311,所述限位槽311正上方设置有第一驱动气缸312,所述第一驱动气缸312固定在固定板309上,所述第一驱动气缸312一端设置有限位板313,所述限位板313上设置有卡块314,所述卡块314延伸至所述限位槽311内。
所述固定板309上固定设置有基座315,所述基座315上设置有自动剪刀316,所述自动剪刀316可将位于限位槽311开口处的耳带剪断;具体地,所述基座315上设置有基板317,所述基板317上固定有连接块318,所述连接块318一侧设置有第一驱动座319,所述第一驱动座319一侧上、下两方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柱320,所述第一驱动座319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气缸321,所述第二驱动气缸321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块322,所述第一驱动块322一侧通过螺栓件323连接有内刀片324及外刀片325,所述第一限位柱320分别设置在内刀片324及外刀片325的上、下两方,用于第二驱动气缸321带动内刀片324及外刀片325向前进时提供抵压作用,从而使得内刀片324的刃口与外刀片325的刃口相互靠近完成对耳带的剪切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刀片325外侧部设置有第一弹簧件326,所述第一弹簧件326用于使得外刀片325紧紧抵压在内刀片324上,避免了传统的仅仅通过螺栓件323单独紧固的内刀片324及外刀片325贴合太近而影响自动剪刀316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座319上、下两方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柱327,所述第二限位柱327分别设置在内刀片324及外刀片325之间,用于第二驱动气缸321带动内刀片324及外刀片325向后退时提供限位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317上设置有第一调节槽3171及第二调节槽3172,所述第一调节槽3171沿定位板301延伸方向进行设置,所述第二调节槽3172沿基板317前后方向进行设置,所述连接块318上设置有第三调节槽3181,通过外部螺栓将连接块318固定在基板317上,从而完成对连接块318的固定工作;当需要进行调节时,松开外部螺栓,调节连接块318上第三调节槽3181与第一调节槽3171固定位置,从而完成对连接块318沿定位板301延伸方向进行移动的效果,进而调节内刀片324及外刀片325相对于限位槽311开口处的位置关系,从而对限位槽311内出来的耳带的剪切位置进行调节;当需要进行调节时,松开外部螺栓,调节连接块318上第三调节槽3181与第二调节槽3172固定关系时,从而完成对连接块318沿基板317前后方向进行移动的效果,进而调节内刀片324及外刀片325剪切耳带时的切口位置,从而避免长时间重复在同一刃口处对耳带进行剪切造成对内刀片324或外刀片325的刃口造成损坏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309上还设有一组张紧轮328,起到张紧作用,所述耳带绕设所述张紧轮328上并延伸置于所述限位槽311内。
所述输送机构200上方设置有按压机构400,所述按压机构400用于对输送带210上的口罩片进行固定,以防止口罩片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翘起或翻折的现象,以提高生产的连续性;所述按压机构400包括支架410,所述支架410固定在机架100上,所述支架410上卡持设置有第一传动轴411,所述第一传动轴411上端部固定设置有支撑板420,所述支撑板420上设置有驱动杆体430,所述驱动杆体430一端连接有第二驱动机构440,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40设置在支架410上端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40带动驱动杆体430上下运动,进而使得第一传动轴411上下运动,具体地,所述支架410上设置有第一直线轴承412,所述第一传动轴411与第一直线轴承412配接;所述第一传动轴411下方设置有支撑架450,所述支撑架450上设置有连接杆460,所述连接杆460下方设置有托板470,所述托板470上设有可相对其上下移动的螺柱480,所述螺柱480底部设置有按压板490,所述螺柱480上还套设有第二弹簧件481,所述第二弹簧件481位于所述按压板490和托板470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40包括第二驱动电机441,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41设置在支架410上端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41一端设置有第一偏心轮442,所述驱动杆体430固定在第一偏心轮442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41带动第一偏心轮442转动,进而使得驱动杆体430沿竖直方向来回移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轴411上下移动,第一传动轴411上下移动再带动支撑架450上下移动,最后完成对按压板490的驱动,使得按压板490能将口罩片稳稳固定在载具座上,方便后续的耳带焊接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杆体430包括第一驱动杆431、第二驱动座432及第二驱动杆433,所述第一驱动杆431一端固定在第一偏心轮442上,所述第一驱动杆431另一端固定在第二驱动座432上,所述第二驱动杆433一端固定在第二驱动座432底端部,所述第二驱动杆433另一端连接支撑板420,所述第二驱动座432与支撑板420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件434,所述第三弹簧件434套设在第二驱动杆433上,所述第三弹簧件434用于减缓冲击力,提高装置使用寿命。
具体地,所述第二驱动座432包括第二滑轨4321及第二驱动块4322,所述第二滑轨4321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滑轨4321固定在支架410上,所述第二驱动块4322一侧设置有第二滑块4323,所述第二滑块4323卡持在第二滑轨4321上,进而使得第二驱动块4322沿第二滑轨4321方向来回滑动;所述第二驱动块4322截面为U型构造,所述第一驱动杆431与第二驱动块4322连接。
所述支撑架450上设置有热熔机构500,所述热熔机构500包括热熔柱体510,所述热熔柱体510为超声波焊接柱结构,所述热熔柱体510分别匹配设置在按压板490的四个角落处,所述输送机构200于热熔机构500下方设置有焊接台250,所述热熔柱体510匹配焊接台250设置,以方便对焊接台250上口罩片两端的耳带进行焊接操作,在第二驱动电机441带动驱动杆体430向下运动时,热熔柱体510也会随着驱动杆体430的向下运动而向下运动,按压板490会压住载具板220上的口罩片中部,热熔柱体510会靠近贴合在焊接台250上方便将耳带焊接在口罩片上,由于第三弹簧件434的缓冲作用,使得热熔柱体510在靠近焊接台250后不会对焊接台250产生较大的冲击力,有效避免了热熔柱体510及焊接台250的损坏,大大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熔机构500还包括风冷吹管520,所述风冷吹管520一端匹配设置在热熔柱体510底端部一侧,所述风冷吹管520最低端所在平面高于热熔柱体510最低端所在平面,从而避免热熔柱体510与焊接台250对接后对风冷吹管520造成的损坏,同时风冷吹管520会对热熔柱体510的焊接处进行冷却处理,尽量降低热熔柱体510焊接处的焊接温度,以保证热熔柱体510的使用寿命;其中,风冷吹管520另一端连接空气压缩机,通过空气压缩机将空气送至风冷吹管520内进而利用空气气流对热熔柱体510进行冷却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460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块550,所述风冷吹管520固定在限位块550上,以方便风冷吹管520更好地对热熔柱体510进行降温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冷吹管520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过滤棉,以过滤水气灰尘等杂质,避免外部杂质通过风冷吹管520进入到焊接工位而影响热熔柱体510对耳带的焊接质量。
所述输送机构200上方还设置有夹持机构600,所述夹持机构600用于将耳带夹持放置在口罩片上,所述夹持机构600包括支板610,所述支板610固定设置在支架410上,所述支板610上设置有第三驱动机构620,所述第三驱动机构620一端设置有第三驱动杆621,所述第三驱动杆621一端设置有连接板630,所述连接板630下方设置有第二传动轴640,所述支架410上设置有第二直线轴承411,所述第二传动轴640与第二直线轴承411配接;所述第二传动轴640下方设置有夹持架650,所述夹持架650上设置有第四驱动电机660,所述夹持架650上枢设有转轴670,所述第四驱动电机660与转轴670一端连接,所述转轴670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夹持气缸680,所述第二夹持气缸680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夹爪690,所述第四驱动电机660带动转轴670进行转动,进而完成对第二夹爪690的翻转操作,从而将经夹剪机构300夹持的耳带进行夹取,并由外向内转动放置在载具板220的口罩片上,达到无外力情况下自然内折状态,有利于后续的耳带焊接操作工序。
所述支架410底端部一侧设置有支撑块710,所述支撑块710上固定设置分线板720,所述分线板720朝输送机构200方向横向延伸,所述分线板720设置在夹持机构600下方,所述分线板720末端设置有挡板721,所述挡板721为弧面型构造,所述挡板721设置在第二夹爪690内侧,具体地,所述挡板721设置在第二夹爪690与热熔机构500之间,当第二夹爪690夹取耳带由外向内进行转动时,处于挡板721外侧的耳带被挡板721挡住,第二夹爪690带动被夹剪机构300剪切的耳带两端转动到挡板721内侧,此时,位于挡板721外侧的耳带部分不会与位于挡板721内侧的耳带部分发生缠绕,从而使得热熔机构500对位于挡板721内侧的耳带焊接在口罩片上,进而提高耳带与口罩片的焊接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机构620包括第三驱动电机622,所述第三驱动电机622一端设置有第二偏心轮623,所述第三驱动杆621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偏心轮623上,所述第三驱动电机622带动第二偏心轮623转动,进而使得第三驱动杆621沿竖直方向上下来回运动,从而完成对第二夹爪690的高度调节,从而使得第二夹爪690能对经夹剪机构300夹持的耳带进行夹取。
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时,口罩片随着输送带210的输送移送至按压机构400下方,第二驱动机构440带动驱动杆体430向下运动,进而带动托板470及螺柱480驱动按压板490按压在口罩片的表面,以限制口罩片的移动;耳带经由张紧轮328及限位槽311送至自动剪刀316处,夹持机构600的第二夹爪将限位槽311处的耳带进行夹取,自动剪刀316将耳带剪断;此时,夹持机构600上的两第四驱动电机660分别带动转轴670进行转动,第二夹爪690带着剪切的耳带端部转动,耳带端部随着第二夹爪690转动的同时挡板721会将剪切的耳带中间部分挡在热熔机构500一侧,避免在耳带端部焊接在口罩片上时耳带发生缠绕的问题而影响口罩焊接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口罩耳带夹持装置通过在支架410上设置支撑块710,在支撑块710一侧延伸设置分线板720,配合在分线板720末端设置挡块721,当夹持机构600夹取耳带并送至口罩片上进行焊接时,避免耳带发生缠绕的问题而影响口罩焊接质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口罩耳带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于输送带上方设置有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用于对输送带上的口罩片进行固定,所述按压机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在机架上,所述输送机构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将耳带夹持放置在口罩片上;所述支架底端部一侧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固定设置分线板,所述分线板设置在夹持机构下方,所述分线板末端设置有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耳带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为弧面型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口罩耳带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支板,所述支板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支板上设置有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一端设置有第三驱动杆,所述第三驱动杆一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下方设置有第二传动轴,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二直线轴承,所述第二传动轴与第二直线轴承配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下方设置有夹持架,所述夹持架上设置有第四驱动电机,所述夹持架上枢设有转轴,所述第四驱动电机与转轴一端连接,所述转轴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夹持气缸,所述第二夹持气缸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夹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口罩耳带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一端设置有第二偏心轮,所述第三驱动杆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偏心轮上,所述第三驱动电机带动第二偏心轮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口罩耳带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卡持设置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上端部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驱动杆体,所述驱动杆体一端连接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支架上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口罩耳带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支架上端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一端设置有第一偏心轮,所述驱动杆体固定在第一偏心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口罩耳带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体包括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座及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一端固定在第一偏心轮上,所述第一驱动杆另一端固定在第二驱动座上,所述第二驱动杆一端固定在第二驱动座底端部,所述第二驱动杆另一端连接支撑板,所述第二驱动座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件,所述第三弹簧件套设在第二驱动杆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口罩耳带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下方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方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上设有可相对其上下移动的螺柱,所述螺柱底部设置有按压板,所述螺柱上还套设有第二弹簧件,所述第二弹簧件位于所述按压板和托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口罩耳带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两侧分别设置有夹剪机构,所述夹剪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机架上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一端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通过滑板与第一夹持气缸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气缸一端设置有第一夹爪,所述第一滑块一侧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滑轨上另一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上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一侧设置有第一驱动座,所述第一驱动座一侧上、下两方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驱动座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气缸,所述第二驱动气缸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块一侧通过螺栓件连接有内刀片及外刀片,所述第一限位柱分别设置在内刀片及外刀片的上、下两方。
CN202021813756.5U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口罩耳带夹持装置 Active CN2132816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3756.5U CN213281674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口罩耳带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3756.5U CN213281674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口罩耳带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81674U true CN213281674U (zh) 2021-05-28

Family

ID=76026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13756.5U Active CN213281674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口罩耳带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816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2103A (zh) * 2022-07-08 2022-11-01 珠海运控瑞奇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绳管端头加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2103A (zh) * 2022-07-08 2022-11-01 珠海运控瑞奇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绳管端头加工方法
CN115262103B (zh) * 2022-07-08 2023-12-05 珠海运控瑞奇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绳管端头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9634B (zh) 一种全自动杯型口罩机
CN111438948A (zh) 口罩耳带全自动化焊接装置
CN210880946U (zh) 一种口罩耳带自动焊接设备
CN213281674U (zh) 一种口罩耳带夹持装置
CN210869970U (zh) 一种杯型口罩成型机
CN111546644A (zh) 一种耳带焊接用的上料装置
CN110103270A (zh) 一种改进型自动笋子切片机
CN213108281U (zh) 一种口罩机耳带焊接冷却装置
CN213108263U (zh) 一种基于超声波焊接技术的口罩机耳带焊接装置
CN213320331U (zh) 一种口罩耳带剪切装置
CN213108286U (zh) 一种基于ccd检测控制技术的全自动口罩生产系统
CN111493431A (zh) 一种用于杯型口罩生产的耳带送料装置和方法
CN214927304U (zh) 口罩鼻线焊接机构及口罩机
CN213533868U (zh) 一种口罩耳带焊接装置
CN114083803A (zh) 耳带翻转焊接装置
CN215151921U (zh) 一种口罩机的耳带装配机构
CN215095707U (zh) 高速型全自动折叠口罩机
CN212737116U (zh) 口罩耳带全自动化焊接装置
CN215095762U (zh) 全自动内耳口罩机
CN213227632U (zh) 一种自动化口罩耳带焊接机
CN105312530A (zh) 一种压铸钮扣毛坯自动分料回料生产线
CN203917856U (zh) 一种压铸钮扣毛坯自动分料回料生产线
CN217771577U (zh) 一种口罩生产机
CN217136905U (zh) 一种口罩焊绑带装置
CN215040427U (zh) 口罩焊耳带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