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61875U - 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61875U
CN213261875U CN202021061265.XU CN202021061265U CN213261875U CN 213261875 U CN213261875 U CN 213261875U CN 202021061265 U CN202021061265 U CN 202021061265U CN 213261875 U CN213261875 U CN 2132618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outlet
air duct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6126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小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6126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618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618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618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以及车辆,所述出风组件由空调出风口以及与所述空调出风口连通的第一风道组成;其中,所述空调出风口设置在固定于车身上的空调上,所述第一风道固定在所述车身上且所述第一风道的风道出风口朝向车内敞开,所述第一风道适于朝向挡风玻璃出风,并在所述挡风玻璃的折射下朝向驾驶舱的中部出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通过使空调出风口排出的冷气流或热气流通过挡风玻璃折射后吹向驾驶舱中部,在满足朝向驾驶舱供给气流的需求的同时,避免气流流速过快,提高使用体验的前提下,无需在中控屏幕区域设置出风口,从而避免需要设置较大的中控屏幕与出风需求之间的矛盾。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由于车辆内饰设计以科技感为重点设计诉求之一,而科技感和智能化常用大尺寸中控屏幕形式体现,而在实际车辆设计中,此位置与空调出风口的合理位置相冲突,难以在布置大尺寸显示屏的同时在最理想的位置设置尺寸合理的出风口,所以市场中大部分设置中控大屏的车型采用小尺寸出风口或异常扁平的“隐藏风口”,这就导致了吹面气流较大且直接吹向人体,影响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出风组件,在兼顾大尺寸中控屏的前提下,所述出风组件的出风位置合理,使用体验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出风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由空调出风口以及与所述空调出风口连通的第一风道组成;其中,所述空调出风口设置在固定于车身上的空调上,所述第一风道固定在所述车身上且所述第一风道的风道出风口朝向车内敞开,所述第一风道适于朝向挡风玻璃出风,并在所述挡风玻璃的折射下朝向驾驶舱的中部出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通过使空调出风口排出的冷气流或热气流通过挡风玻璃折射后吹向驾驶舱中部,在满足朝向驾驶舱供给气流的需求的同时,避免气流流速过快,提高使用体验的前提下,无需在中控屏幕区域设置出风口,从而避免需要设置较大的中控屏幕与出风需求之间的矛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道构造为除霜吹面风道,所述第一风道适于朝向所述挡风玻璃A区与B区之间的区域吹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均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道的风道出风口呈弧形,所述第一风道的风道出风口的轮廓形状与所述挡风玻璃的中间部分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由空调出风口、与所述空调连通的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组成;其中,所述空调出风口设置在固定于车身上的空调上;所述第二风道和所述第三风道均固定在所述车身上且所述第二风道的风道出风口朝向车内敞开,所述第二风道适于朝向挡风玻璃出风,并在所述挡风玻璃的折射下朝向驾驶舱的中部出风;所述第三风道适于朝向驾驶舱的左侧和右侧出风。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风道包括:左吹面风道和右吹面风道,所述左吹面风道适于朝向驾驶舱的左侧出风,所述右吹面风道适于朝向驾驶舱的右侧出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出风口包括:第三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第四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和所述第三风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出风口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子出风口、第二子出风口、第三子出风口以及第四子出风口,所述第一子出风口与所述左吹面风道连通,所述第二子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子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第四子出风口与所述右吹面风道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道的风道出风口呈弧形,所述第二风道的风道出风口的轮廓形状与所述挡风玻璃的中间部分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出风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组件的出风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风道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出风组件100,挡风玻璃200,
空调出风口10,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12,第三出风口13,第四出风口14,第一子出风口141,第二子出风口142,第三子出风口143,第四子出风口144,
第一风道20,第二风道30,第三风道40,左吹面风道41,右吹面风道42,
A区,B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100以及车辆。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100,出风组件100由空调出风口10以及与空调出风口10连通的第一风道20组成。
其中,空调出风口10设置在固定于车身上的空调上,第一风道20固定在车身上且第一风道20的风道出风口朝向车内敞开,第一风道20适于朝向挡风玻璃200出风,并在挡风玻璃200的折射下朝向驾驶舱的中部出风。
具体而言,参见图1所示,吹风组件设置在车身上,第一风道20的风道出风口朝向车内敞开且风道出风口适于朝向挡风玻璃200出风,挡风玻璃200将风道出风口流出的气流折射至朝向驾驶舱的中部出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100,通过使空调出风口10排出的冷气流或热气流通过挡风玻璃200折射后吹向驾驶舱中部,在满足朝向驾驶舱供给气流的需求的同时,避免气流流速过快,提高使用体验的前提下,无需在中控屏幕区域设置出风口,从而避免需要设置较大的中控屏幕与出风需求之间的矛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风道20构造为除霜吹面风道,第一风道20适于朝向挡风玻璃200A区与B区之间的区域吹风。也就是说,第一风道20适于在A区和B区之间的区域进行吹风,不仅在除霜模式下,具有更好的除霜效果,而且在制冷或制热模式下,使吹向驾驶舱的中部的气流的角度更加合理,以提高使用体验,避免气流直接吹向乘员。
如图3所示,空调出风口10包括: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12均与第一风道20连通。这样,使第一风道20的气流更加合理。
进一步地,第一风道20的风道出风口呈弧形,第一风道20的风道出风口的轮廓形状与挡风玻璃200的中间部分一致。这样,使第一风道20提供的气流均可以在挡风玻璃200的折射下朝向驾驶舱吹出,提高气流供给效果,以提高制热或制冷效率。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100,出风组件100由空调出风口10、与空调出风口10连通的第二风道30和第三风道40组成;其中,空调出风口10设置在固定于车身上的空调上;第二风道30和第三风道40均固定在车身上且第二风道30的风道出风口朝向车内敞开,第二风道30适于朝向挡风玻璃200出风,并在挡风玻璃200的折射下朝向驾驶舱的中部出风;第三风道40适于朝向驾驶舱的左侧和右侧出风。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出风组件100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二风道30适于朝向挡风玻璃200吹风,进而在挡风玻璃200的折射下朝向驾驶舱的中部出风,第三风道40适于向驾驶舱的左侧和右侧出风,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效果,在这里不再赘述。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如图4所示,第三风道40包括:左吹面风道41和右吹面风道42,左吹面风道41适于朝向驾驶舱的左侧出风,右吹面风道42适于朝向驾驶舱的右侧出风。由于第二实施例中,还可以同时向驾驶舱的左侧和右侧提供气流,使驾驶舱内气流的分布更加均匀,也可以提高使用体验以及制冷、换热效率。
如图5所示,空调出风口10包括:第三出风口13和第四出风口14,第三出风口13与第二风道30连通,第四出风口14与第二风道30和第三风道40连通。
具体而言,第四出风口14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子出风口141、第二子出风口142、第三子出风口143以及第四子出风口144,第一子出风口141与左吹面风道41连通,第二子出风口142和第三子出风口143与第二风道30连通,第四子出风口144与右吹面风道42连通。
这样,第二风道30和第三风道40的气流流量以及流速均更加合理,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出风组件100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风道30的风道出风口呈弧形,第二风道30的风道出风口的轮廓形状与挡风玻璃200的中间部分一致。这样,使第二风道30提供的气流均可以在挡风玻璃200的折射下朝向驾驶舱吹出,提高气流供给效果,以提高制热或制冷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出风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采用上述出风组件100,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出风组件100一致,在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100)由空调出风口(10)以及与所述空调出风口(10)连通的第一风道(20)组成;其中
所述空调出风口(10)设置在固定于车身上的空调上,所述第一风道(20)固定在所述车身上且所述第一风道(20)的风道出风口朝向车内敞开,所述第一风道(20)适于朝向挡风玻璃(200)出风,并在所述挡风玻璃(200)的折射下朝向驾驶舱的中部出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20)构造为除霜吹面风道,所述第一风道(20)适于朝向所述挡风玻璃(200)A区与B区之间的区域吹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出风口(10)包括: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所述第一出风口(11)、所述第二出风口(12)均与所述第一风道(2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20)的风道出风口呈弧形,所述第一风道(20)的风道出风口的轮廓形状与所述挡风玻璃(200)的中间部分一致。
5.一种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100)由空调出风口(10)、与所述空调出风口(10)连通的第二风道(30)和第三风道(40)组成;其中
所述空调出风口(10)设置在固定于车身上的空调上;所述第二风道(30)和所述第三风道(40)均固定在所述车身上且所述第二风道(30)的风道出风口朝向车内敞开,所述第二风道(30)适于朝向挡风玻璃(200)出风,并在所述挡风玻璃(200)的折射下朝向驾驶舱的中部出风;所述第三风道(40)适于朝向驾驶舱的左侧和右侧出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风道(40)包括:左吹面风道(41)和右吹面风道(42),所述左吹面风道(41)适于朝向驾驶舱的左侧出风,所述右吹面风道(42)适于朝向驾驶舱的右侧出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出风口(10)包括:第三出风口(13)和第四出风口(14),所述第三出风口(13)与所述第二风道(30)连通,所述第四出风口(14)与所述第二风道(30)和所述第三风道(40)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出风口(14)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子出风口(141)、第二子出风口(142)、第三子出风口(143)以及第四子出风口(144),所述第一子出风口(141)与所述左吹面风道(41)连通,所述第二子出风口(142)和所述第三子出风口(143)与所述第二风道(30)连通,所述第四子出风口(144)与所述右吹面风道(42)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30)的风道出风口呈弧形,所述第二风道(30)的风道出风口的轮廓形状与所述挡风玻璃(200)的中间部分一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或5-9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组件(100)。
CN202021061265.XU 2020-06-10 2020-06-10 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以及车辆 Active CN2132618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61265.XU CN213261875U (zh) 2020-06-10 2020-06-10 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61265.XU CN213261875U (zh) 2020-06-10 2020-06-10 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61875U true CN213261875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56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61265.XU Active CN213261875U (zh) 2020-06-10 2020-06-10 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618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374075U (zh) 车载空调的前排风道结构、车载空调及汽车
CN102582395A (zh) 带低流阻导风件的汽车空调分配箱
CN205853818U (zh) 车辆除霜风道、车辆空调除霜系统和车辆
CN213261875U (zh) 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以及车辆
CN211493588U (zh) 用于车辆的空调采暖装置和车辆
CN202981070U (zh) 空调室内机用座椅
CN209208407U (zh)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1422032A (zh) 一种具有新型出风结构的汽车空调总成
CN207328211U (zh) 汽车
CN210591286U (zh) 用于车辆的前排吹脚风道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7015117U (zh) 混风导向结构及暖风壳体
CN214138156U (zh) 空调混风装置及汽车空调
KR101648226B1 (ko) 차량 후석용 보조 냉난방장치
CN212353522U (zh) 汽车吹风装置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08118889U (zh) 反向布置的空调系统
CN202158637U (zh) 汽车空调壳体风口防水机构
CN206049301U (zh) 一种客车空调出风装置
CN106541801B (zh) 空调风道、空调系统及清扫车
CN212555740U (zh) 一种客车空调装置和一种客车
CN219856735U (zh) 一种新型hvac出风结构
CN216424012U (zh) 一种驻车空调室内机及驻车空调器
CN204943811U (zh) 空调送舒适温度风系统
CN219564710U (zh) 一种汽车空调箱性能优化结构
CN210011575U (zh)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系统
CN210554033U (zh) 一种可实现吹面除霜模式的导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