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34398A -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34398A CN109334398A CN201811497128.8A CN201811497128A CN109334398A CN 109334398 A CN109334398 A CN 109334398A CN 201811497128 A CN201811497128 A CN 201811497128A CN 109334398 A CN109334398 A CN 1093343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wind
- guide structure
- conditioning system
- air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57—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H1/00371—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carrying large numbers of passengers, e.g. bu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57—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 B60H1/00564—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of air duc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664—Construction or arrangement of damper do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078—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 B60H2001/00092—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of air deflecting or air directing means inside the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空调系统,包括:下导风结构,下导风结构用于设置在车体的下部,以向车体的客舱送风;上导风结构,上导风结构用于设置在车体的上部,以向车体的客舱送风。在使用时,可选择通过下导风结构从车体的下部向客舱送风,或通过上导风结构从车体的上部向客舱送风,这样便于车体内的温度均匀分布。而且,在采暖时可通过下导风结构从车体的下部向客舱送暖风,这样可以提高乘客的热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大巴车辆中的空调系统中的风道结构均是设置在客舱的上部,从客舱的上部向客舱内送风以制冷或制热,此种设置方式不利于热量均匀分布,并且在采暖时热舒适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辆在使用空调系统时车体内温度分布不均匀以及热舒适性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下导风结构,下导风结构用于设置在车体的下部,以向车体的客舱送风;上导风结构,上导风结构用于设置在车体的上部,以向车体的客舱送风。
进一步地,下导风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风段和第二导风段,第一导风段内的腔体的截面轮廓尺寸小于第二导风段内的腔体的截面轮廓尺寸,第一导风段和第二导风段上均具有多个第一出风孔。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段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出风孔的间距大于第二导风段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出风孔的间距。
进一步地,下导风结构还包括与第二导风段连接的第三导风段,第二导风段内的腔体的截面轮廓尺寸小于第三导风段内的腔体的截面轮廓尺寸,第三导风段上具有多个第一出风孔。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段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出风孔的间距大于第二导风段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出风孔的间距,第二导风段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出风孔的间距大于第三导风段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出风孔的间距。
进一步地,上导风结构具有至少一排第二出风孔,在一排第二出风孔中,从上导风结构的一端到另一端,相邻两个第二出风孔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上导风结构沿延伸方向设置有至少一排第二出风孔,一排第二出风孔沿延伸方向顺次分为第一出风组、第二出风组和第三出风组,其中,第一出风组中相邻的两个第二出风孔的间距大于第二出风组中相邻的两个第二出风孔的间距,第二出风组中相邻的两个第二出风孔的间距大于第三出风组中相邻的两个第二出风孔的间距。
进一步地,上导风结构为两个,两个上导风结构分别用于设置在车体的客舱内的两侧,一个上导风结构的出风方向与另一个上导风结构的出风方向之间的夹角为A,95度≤A≤124度。
进一步地,上导风结构具有多排第二出风孔,每排第二出风孔均可开闭。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多排格栅,多排格栅设置在上导风结构的腔体内,每排格栅可打开和关闭以控制至少一排第二出风孔的开闭。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包括两排呈夹角设置的格栅,两排格栅将上导风结构的腔体划分为导风腔、第一排气腔和第二排气腔,其中,第一排气腔通过一排格栅与导风腔连通或断开,第二排气腔通过另一排格栅与导风腔连通或断开,第一排气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一排第二出风孔,第二排气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两排第二出风孔。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空调本体,下导风结构和上导风结构均与空调本体连通,空调本体用于设置在车体的后部。
进一步地,空调本体包括第一换热器和与第一换热器对应设置的外转子风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空调系统,空调系统为上述提供的空调系统,空调系统中的下导风结构设置在车体的下部,空调系统中的上导风结构设置在车体的上部。
进一步地,车体的宽度方向的侧面设置有与空调系统的空调本体连通的吸风口,车体的后面设置有与空调本体连通的排风口,客舱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空调本体连通的回风口。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空调系统中设置下导风结构和上导风结构,在使用时,可选择通过下导风结构从车体的下部向客舱送风,或通过上导风结构从车体的上部向客舱送风,这样便于车体内的温度均匀分布。而且,在采暖时可通过下导风结构从车体的下部向客舱送暖风,这样可以提高乘客的热舒适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下导风结构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上导风结构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供的空调系统中的上导风结构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的格栅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三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下导风结构;11、第一导风段;12、第二导风段;13、第一出风孔;14、第三导风段;20、上导风结构;21、第二出风孔;30、格栅;40、空调本体;41、第一换热器;42、外转子风机;50、车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下导风结构10,下导风结构10用于设置在车体50的下部,以向车体50的客舱送风;上导风结构20,上导风结构20用于设置在车体50的上部,以向车体50的客舱送风。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空调系统中设置下导风结构10和上导风结构20,在使用时,可选择通过下导风结构10从车体的下部向客舱送风,或通过上导风结构20从车体的上部向客舱送风,这样便于车体内的温度均匀分布。而且,在采暖时可通过下导风结构10从车体的下部向客舱送暖风,这样可以提高乘客的热舒适性。下导风结构10和上导风结构20可分别用于送冷风或暖风,具体可根据需要设定。
如图2所示,下导风结构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风段11和第二导风段12,第一导风段11内的腔体的截面轮廓尺寸小于第二导风段12内的腔体的截面轮廓尺寸,第一导风段11和第二导风段12上均具有多个第一出风孔13。其中,第一导风段11上设置有进风口,风从第一导风段11进入并输送到第二导风段12。第一导风段11内的腔体的截面轮廓是指垂直于第一导风段11的延伸方向的截面的轮廓。通过上述设置便于客舱内的不同位置的风量均匀分布,从而使客舱内的温度均匀,提高用户的舒适性。第一出风孔13可以设置为圆孔或其他形状的孔。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每个第一出风孔13出设置第一风门,以调整第一出风孔13的开口大小以及出风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段11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出风孔13的间距大于第二导风段12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出风孔13的间距。通过上述设置可使得客舱内远离下导风结构10的进风口的位置以及靠近进风口的位置的风量分布较为均匀,从而使客舱内的温度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下导风结构10还包括与第二导风段12连接的第三导风段14,第二导风段12内的腔体的截面轮廓尺寸小于第三导风段14内的腔体的截面轮廓尺寸,第三导风段14上具有多个第一出风孔13。具体地,第二导风段12在客舱内的高度低于第一导风段11和第三导风段14的高度,第一导风段11设置在车尾位置,第三导风段14设置在车头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段11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出风孔13的间距大于第二导风段12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出风孔13的间距,第二导风段12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出风孔13的间距大于第三导风段14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出风孔13的间距。通过上述设置可使得风量在客舱内的分布更加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上导风结构20具有至少一排第二出风孔21,在一排第二出风孔21中,从上导风结构20的一端到另一端,可以将相邻两个第二出风孔21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这样可使得从上导风结构20吹出的风较为均匀地分布到客舱的不同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上导风结构20沿延伸方向设置有至少一排第二出风孔21,还可以将一排第二出风孔21沿延伸方向顺次分为第一出风组、第二出风组和第三出风组,其中,第一出风组中相邻的两个第二出风孔21的间距大于第二出风组中相邻的两个第二出风孔21的间距,第二出风组中相邻的两个第二出风孔21的间距大于第三出风组中相邻的两个第二出风孔21的间距。这同样可使得从上导风结构20吹出的风较为均匀地分布到客舱的不同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每个第二出风孔21处对应设置一个第二风门,通过第二风门调整第二出风孔21的开口大小以及风向。第二出风孔21可以设置为圆孔或其他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上导风结构20的截面为扇形,这样可以便于气体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上导风结构20为两个,两个上导风结构20分别用于设置在车体50的客舱内的两侧,如图7所示,一个上导风结构20的出风方向与另一个上导风结构20的出风方向之间的夹角为A,95度≤A≤124度。这样可使得从上导风结构20吹出的风在客舱内均匀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空调本体40,下导风结构10和上导风结构20均与空调本体40连通,空调本体40用于设置在车体50的后部。将空调本体40设置在车体50的后部可避免雨雪天气时雨雪进入空调本体40内而造成故障。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本体40包括第一换热器41和与第一换热器41对应设置的外转子风机42。外转子风机42具有尺寸大、风量大、噪音低的特点,通过使用外转子风机42可以减少风机数量,降低制造成本。例如,可以设置一个外转子风机42即可满足使用需求。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上导风结构20具有多排第二出风孔21,每排第二出风孔21均可开闭。通过设置多排第二出风孔21,可便于调节出风量。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多排格栅30,多排格栅30设置在上导风结构20的腔体内,每排格栅30可打开和关闭以控制至少一排第二出风孔21的开闭。这样当需要快速制冷或制热时,可打开多排格栅30,以使多排第二出风孔21打开出风,当需要减少风量时可关闭部分格栅30,以关闭部分第二出风孔21。
具体地,空调系统包括两排呈夹角设置的格栅30,两排格栅30将上导风结构20的腔体划分为导风腔、第一排气腔和第二排气腔,其中,第一排气腔通过一排格栅30与导风腔连通或断开,第二排气腔通过另一排格栅30与导风腔连通或断开,第一排气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一排第二出风孔21,第二排气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两排第二出风孔21。这样可通过对两排格栅30的控制使得一排或多排第二出风孔21出风。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50和空调系统,空调系统为上述提供的空调系统,空调系统中的下导风结构10设置在车体50的下部,空调系统中的上导风结构20设置在车体50的上部。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空调系统中设置下导风结构10和上导风结构20,在使用时,可选择通过下导风结构10从车体的下部向客舱送风,或通过上导风结构20从车体的上部向客舱送风,这样便于车体内的温度均匀分布。而且,在采暖时可通过下导风结构10从车体的下部向客舱送暖风,这样可以提高乘客的热舒适性。下导风结构10和上导风结构20可分别用于送冷风或暖风,具体可根据需要设定。
在本实施例中,车体50的宽度方向的侧面设置有与空调系统的空调本体40连通的吸风口,车体50的后面设置有与空调本体40连通的排风口,客舱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空调本体40连通的回风口。如此设置吸风口和排风口可以避免或减少雨雪天气时雨雪进入,提高空调系统的可靠性。将回风口设置在客舱的侧壁上可避免客舱中的气体未经换热直接回到空调本体40内,避免气流短路,提高换热效果。
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采用后置式空调系统布局,可以保证在极端恶劣天气下,不会因暴雪等影响空调系统的正常工作,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可靠及稳定性;采用制冷制热双风道送风模式,可以保证冬季车体内上下温度分布均匀,提高人体舒适性;采用不等间距分布的出风口保证车辆前中后段的热负荷分布更加均匀,不同位置的人员舒适性一致。采用一个外转子风机,风机成本降低,噪声水平可降低3-5dB。该方案根据相应热负荷及车体内空间布局设计,使得车体内温度分布更均匀,人体舒适性高,上下温差不超过2度,极大地提高大巴车辆在冬季的热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导风结构(10),所述下导风结构(10)用于设置在车体(50)的下部,以向所述车体(50)的客舱送风;
上导风结构(20),所述上导风结构(20)用于设置在所述车体(50)的上部,以向所述车体(50)的客舱送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风结构(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风段(11)和第二导风段(12),所述第一导风段(11)内的腔体的截面轮廓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导风段(12)内的腔体的截面轮廓尺寸,所述第一导风段(11)和所述第二导风段(12)上均具有多个第一出风孔(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段(11)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孔(13)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导风段(12)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孔(13)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风结构(10)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导风段(12)连接的第三导风段(14),所述第二导风段(12)内的腔体的截面轮廓尺寸小于所述第三导风段(14)内的腔体的截面轮廓尺寸,所述第三导风段(14)上具有多个第一出风孔(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段(11)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孔(13)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导风段(12)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孔(13)的间距,所述第二导风段(12)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孔(13)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三导风段(14)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孔(13)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风结构(20)具有至少一排第二出风孔(21),在一排所述第二出风孔(21)中,从所述上导风结构(20)的一端到另一端,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出风孔(21)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风结构(20)沿延伸方向设置有至少一排第二出风孔(21),一排所述第二出风孔(21)沿延伸方向顺次分为第一出风组、第二出风组和第三出风组,其中,所述第一出风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出风孔(21)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出风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出风孔(21)的间距,所述第二出风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出风孔(21)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三出风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出风孔(21)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风结构(20)为两个,两个所述上导风结构(20)分别用于设置在所述车体(50)的客舱内的两侧,一个所述上导风结构(20)的出风方向与另一个所述上导风结构(20)的出风方向之间的夹角为A,95度≤A≤124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风结构(20)具有多排第二出风孔(21),每排所述第二出风孔(21)均可开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多排格栅(30),多排所述格栅(30)设置在所述上导风结构(20)的腔体内,每排所述格栅(30)可打开和关闭以控制至少一排所述第二出风孔(21)的开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两排呈夹角设置的所述格栅(30),两排所述格栅(30)将所述上导风结构(20)的腔体划分为导风腔、第一排气腔和第二排气腔,其中,所述第一排气腔通过一排所述格栅(30)与所述导风腔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排气腔通过另一排所述格栅(30)与所述导风腔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一排气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一排所述第二出风孔(21),所述第二排气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两排所述第二出风孔(21)。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空调本体(40),所述下导风结构(10)和所述上导风结构(20)均与所述空调本体(40)连通,所述空调本体(40)用于设置在所述车体(50)的后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本体(40)包括第一换热器(41)和与所述第一换热器(41)对应设置的外转子风机(42)。
14.一种车辆,包括车体(50)和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为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中的下导风结构(10)设置在所述车体(50)的下部,所述空调系统中的上导风结构(20)设置在所述车体(50)的上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为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系统,所述车体(50)的宽度方向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空调系统的空调本体(40)连通的吸风口,所述车体(50)的后面设置有与所述空调本体(40)连通的排风口,所述客舱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空调本体(40)连通的回风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97128.8A CN109334398A (zh) | 2018-12-07 | 2018-12-07 |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97128.8A CN109334398A (zh) | 2018-12-07 | 2018-12-07 |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34398A true CN109334398A (zh) | 2019-02-15 |
Family
ID=65303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97128.8A Withdrawn CN109334398A (zh) | 2018-12-07 | 2018-12-07 |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334398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27384A (zh) * | 2019-03-13 | 2019-07-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016577A (zh) * | 2019-12-30 | 2020-04-17 | 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 | 客车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16652A (ja) * | 1991-07-18 | 1993-01-26 | Nippondenso Co Ltd | バス車両用空調装置 |
CN102616110A (zh) * | 2012-04-12 | 2012-08-01 | 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 | 运雏车的供暖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的运雏车 |
EP3170687A1 (en) * | 2015-11-18 | 2017-05-24 | Valeo Japan Co., Ltd. |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unit |
CN206826491U (zh) * | 2017-03-14 | 2018-01-02 | 西安达刚路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冷藏车的制冷装置 |
CN209208407U (zh) * | 2018-12-07 | 2019-08-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CN209938262U (zh) * | 2019-04-18 | 2020-01-14 |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车内送风装置和车辆 |
-
2018
- 2018-12-07 CN CN201811497128.8A patent/CN109334398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16652A (ja) * | 1991-07-18 | 1993-01-26 | Nippondenso Co Ltd | バス車両用空調装置 |
CN102616110A (zh) * | 2012-04-12 | 2012-08-01 | 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 | 运雏车的供暖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的运雏车 |
EP3170687A1 (en) * | 2015-11-18 | 2017-05-24 | Valeo Japan Co., Ltd. |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unit |
CN206826491U (zh) * | 2017-03-14 | 2018-01-02 | 西安达刚路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冷藏车的制冷装置 |
CN209208407U (zh) * | 2018-12-07 | 2019-08-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CN209938262U (zh) * | 2019-04-18 | 2020-01-14 |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车内送风装置和车辆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27384A (zh) * | 2019-03-13 | 2019-07-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
CN110027384B (zh) * | 2019-03-13 | 2024-04-0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016577A (zh) * | 2019-12-30 | 2020-04-17 | 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 | 客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751074U (zh) | 环窗框式室内空调机 | |
CN103292385A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6592848A (zh) | 通风节能墙、空调房以及通风控制方法 | |
CN209208407U (zh) |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06956565A (zh) | 空调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09340909A (zh) |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9246250U (zh) |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9334398A (zh) |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5939410U (zh) | 空调器 | |
CN207622138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5412152U (zh) | 送风组件及空调室内机组 | |
CN109353186A (zh) |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
KR102536570B1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 | |
CN108592210A (zh) | 一种风道系统以及具有其的挂式空调器 | |
CN212108932U (zh) | 导风板和嵌入式空调机 | |
KR102536569B1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 | |
CN209147255U (zh) | 双贯流空调器 | |
CN206124678U (zh) | 车辆顶置空调器的风道系统、车辆顶置空调器和车辆 | |
CN206160283U (zh) | 空调器 | |
JP2012247117A (ja) | 空調機能を有する机 | |
CN109297094A (zh) | 空调室内机 | |
GB2590001A (en) | Railcar | |
CN115519976A (zh) | 空调系统和汽车 | |
CN109677237B (zh) | 混风隔板及带混风隔板的自动空调混风结构 | |
KR20100086546A (ko) | 차량용 좌,우 독립 공조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5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