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47373A - 车辆用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47373A
CN109747373A CN201811268987.XA CN201811268987A CN109747373A CN 109747373 A CN109747373 A CN 109747373A CN 201811268987 A CN201811268987 A CN 201811268987A CN 109747373 A CN109747373 A CN 109747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ing
vehicle
seat
occup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6898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47373B (zh
Inventor
东原昭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747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473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473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473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60H1/007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by detection of the vehicle occupants' presence; by detection of conditions relating to the body of occupants, e.g. using radiant heat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1/00285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for vehicle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1/00295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for trim components, e.g. panels, dashboards, l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60N2/5628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coming from the vehicle ventilation system, e.g. air-conditioning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60N2/565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blown towards the seat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2001/003Component temperature regulation using an air fl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该车辆用空调装置在乘员未乘坐于车辆上的情况下,朝向车辆的内饰部件送风。因此,能够在乘员乘坐于车辆之前,对内饰部件进行冷却或者加热。此外,在乘员乘坐于车辆上的情况下,朝向乘坐于车辆上的乘员送风。因此,能够在降低从内饰部件施加给乘员的冷热感的同时对乘员直接吹风。

Description

车辆用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特开2006-7650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所述车辆用空调装置以预定时间朝向乘员的面部附近吹送定点的直吹风,然后,除了直吹风以外,还以对乘员与内饰部件的接触部进行冷却的方式而从出风口吹出空调风。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例如,在夏季使车辆用空调装置进行制冷运转时,通过朝向乘坐于车辆上的乘员送风,能够在短时间内使乘员周围的温度(气温)下降。但是,在朝向乘员送风时,由于车顶或车门内饰等内饰部件难以被冷却,由此乘员有时会感受到来自内饰部件的辐射热。
此处,像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空调装置那样,在乘员乘车后对内饰部件进行冷却的结构中,由于乘员在内饰部件的温度还未下降的状态下乘车,因此将内饰部件的辐射热导致的热感降低的效果较小。在冬季进行制热运转时也同样,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使从内饰部件施加给乘员的冷感降低的效果较小。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使从内饰部件施加给乘员的冷热感降低的同时,在短时间内对乘员周围的温度进行调节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空调部,其能够运行第一空调和第二空调车辆,所述第一空调朝向乘坐于车辆上的乘员送风,所述第二空调朝向车辆的内饰部件送风;控制部,其在乘员乘坐于车辆上的第一情况下,使所述空调部运行所述第一空调,在乘员未乘坐于车辆上的第二情况下,使所述空调部运行所述第二空调。
根据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在乘员未乘坐于车辆上的第二情况下,空调部使朝向车辆的内饰部件送风的第二空调运行。因此,能够在乘员乘坐于车辆上之前,对内饰部件进行冷却或者加热。通过在乘员乘坐于车辆上之前对内饰部件进行冷却或者加热,而能够降低从内饰部件施加给乘坐于车辆上的乘员的冷热感(冷感或者热感)。
此外,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在乘员乘坐于车辆上的第一情况下,空调部使朝向乘坐于车辆上的乘员送风的第一空调运行。因此,与朝向无乘员的方向进行送风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短时间内对乘员周围的温度进行调节。
因此,根据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能够在降低从内饰部件施加给乘员的冷热感的同时,在短时间内对乘员周围的温度进行调节。
在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情况下且在车内温度满足预定的温度条件的情况下,使所述空调部运行所述第一空调,在所述第一情况下且在车内温度未满足预定的温度条件的情况下,通过乘员的选择而使所述空调部运行所述第一空调以及所述第二空调中的一个,在所述第二情况下,与车内温度无关地使所述空调部运行所述第二空调。
根据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在车内温度为不适宜运行朝向乘员送风的第一空调的温度条件时,能够使乘员选择运行第一空调以及第二空调中的一个。此外,在乘员未乘坐于车辆上的第二情况下,能够与对车内温度进行检测的检测部(温度传感器等)的检测结果无关地运行第二空调。
在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所述控制部在从车辆的外部实施了对所述空调部进行驱动的操作的情况下,设为所述第二情况,而使所述空调部运行所述第二空调。
根据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在从车辆的外部实施了对空调部进行驱动的操作的情况下,设为第二情况,空调部运行第二空调。即,在从车辆的外部实施了对空调部进行驱动的操作的情况下,设为乘员未乘坐于车辆上的情况,空调部运行第二空调。因此,空调部能够与当乘员未乘坐于车辆上时的检测部(落座传感器等)的检测结果无关地运行第二空调。
在第四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所述空调部利用被设置于车辆上的二次电池的电力,来运行所述第一空调以及所述第二空调,所述控制部在正在所述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情况下,设为所述第二情况下,而使所述空调部运行所述第二空调。
根据第四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在正在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情况下,设为第二情况,空调部运行第二空调。即,在正在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情况下,设为乘员未乘坐于车辆上的情况,空调部运行第二空调。
此处,根据第四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由于在对被设置于车辆上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同时运行第二空调,因此能够对因第二空调的运行而被消耗的二次电池的电力进行补充。因此,应用了车辆用空调装置的车辆即使为通过被充电于二次电池中的电力来行驶的电动汽车等,也难以影响行驶距离。
在第五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在所述空调部的所述第二空调中,向与所述第一空调的送风方向不同的送风方向进行送风。
根据第五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在第二空调中,能够对被配置于与乘员乘坐于车辆上的乘车位置不同的方向的内饰部件进行冷却或者加热。
在第六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所述空调部具有在所述第二空调中将风向改变为与所述第一空调的送风方向不同的送风方向的改变部件。
根据第六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在第二空调中,改变部件将风向改变为与第一空调的送风方向不同的送风方向。
此处,在不具有改变部件的情况下,由于在第一空调和第二空调中需要从朝向不同的方向的送风口进行送风,因此需要第一空调用的送风口和第二空调用的送风口。
与此相对,在第六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由于改变部件将风向改变为与第一空调的送风方向不同的送风方向,因此在第一空调和第二空调中,能够从共用的送风口进行送风。
发明效果
由于本发明被设为上述结构,因此具有能够在降低从内饰部件朝向乘员所施加的冷热感的同时,在短时间内对乘员周围的温度进行调节的优异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且概念性地表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车辆的图。
图2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运行朝向乘员送风的第一空调时的车辆内部的侧视图。
图3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运行朝向内饰部件送风的第二空调时的车辆内部的侧视图。
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5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运行朝向乘员送风的第一空调时的车辆内部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运行朝向内饰部件送风的第二空调时的车辆内部的立体图。
图7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空调单元的结构的图,且为将驾驶席的座椅靠背沿着座椅空调单元的管道的分支路径横向截断的剖视图。
图8为表示在第一空调中的各个出风口的送风方向的表。
图9为表示在第二空调中的各个出风口的送风方向的表。
图10为表示车辆状态以及车内温度与所选择的空调的种类的关系的表(表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在下文中,对应用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的车辆100、车辆用空调装置10、以及车辆用空调装置10的各个部件进行说明。
另外,在各个附图中被适当示出的箭头标记RR、箭头标记UP以及箭头标记RH分别表示车辆后方、车辆上方、车辆右方。此外,在下文中,有时将车辆前后方向、车辆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以及车辆上下方向分别仅称为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
(应用了车辆用空调装置10的车辆100)
图1为示意性且概念性地表示应用了车辆用空调装置10的车辆100的图。
应用了车辆用空调装置10的车辆100作为一个示例而被设为将电力作为动力源的电动汽车(EV)。如图1所示,该车辆100具有电机(电动机)150、二次电池152、车辆控制单元154。在车辆100中,通过来自外部的电力供给对二次电池152进行充电,并且通过被充电于该二次电池152中的电力来驱动电机150从而使其行驶。通过车辆控制单元154来控制电机150的驱动。
(车辆用空调装置10)
车辆用空调装置10为对车辆100的车内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的装置。如图1所示,车辆用空调装置10具备空调部12和空调控制单元16。以下,对空调部12以及空调控制单元16的具体的结构进行说明。
(空调部12)
空调部12为能够运行第一空调和第二空调的空调部的一个示例,第一空调朝向乘坐于车辆上的乘员送风,第二空调朝向车辆的内饰部件送风。
该空调部12被设为,能够对车辆100的车辆内部进行制冷和制热的结构。具体而言,空调部12被设为产生冷风以及暖风中的一种(以下,称为空调风),且向车辆内部吹出该空调风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空调部12具有空调单元30和座椅空调单元40。
空调单元30为,从被设置于图5所示的仪表面板102(以下,称为仪表板102)上的送风口(除霜器出风口33、中央出风口37以及侧出风口39)向车辆内部吹出空调风的空调单元。
座椅空调单元40为,从被设置于作为车辆用座椅的驾驶席110(参照图5)以及副驾驶席112(参照图5)上的送风口(内侧出风口47以及外侧出风口49)向车辆内部吹出空调风的空调单元。以下,对空调单元30以及座椅空调单元40的具体的结构进行说明。
(空调单元30)
空调单元30被设为如下结构,即,使空调风产生,且将该空调风的一部分吹出至车辆内部,并且将该空调风的另一部分吹送至座椅空调单元40。
如图2以及图3所示,该空调单元30被设置于仪表板102(仪表盘)的内侧。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空调单元30具有:鼓风机32、管道34、冷却部36、加热部38、除霜器出风口33、中央出风口37、侧出风口39。
鼓风机32被设置于管道34的上游处。鼓风机32以从车辆内部以及车辆外部的至少一处吸入空气的方式进行送风。作为鼓风机32的一个示例,使用多翼式鼓风机(例如,散热风扇/sirocco fan)等向离心方向送风的离心鼓风机。另外,作为鼓风机32,也可以为向轴向送风的轴流鼓风机等。
管道34作为使由鼓风机32产生的风(气流)流通的通道而发挥功能。管道34的下游部分与除霜器出风口33、中央出风口37、侧出风口39连通。此外,管道34的下游部分与座椅空调单元40的下文记述的鼓风机42连接。
如图5以及图6所示,除霜器出风口33被配置于仪表板102上的与前部挡风玻璃104(以下,称为前挡风玻璃104)对置的上壁部102A上。即,除霜器出风口33朝向前挡风玻璃104并向车辆上方开口。并且,在除霜器出风口33,朝向作为车辆100的内饰部件的前挡风玻璃104而向车辆上方(图3以及图6的箭头标记X方向)吹出空调风(送风)。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除霜器出风口33上设置有能够打开或关闭除霜器出风口33的开闭部335。如图3所示,通过由开闭部335打开除霜器出风口33,从而使空调风从除霜器出风口33向上方(图3以及图6的箭头标记X方向)吹出。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当由开闭部335关闭除霜器出风口33时,来自除霜器出风口33的空调风的吹出被停止(参照图2以及图5)。
如图5以及图6所示,中央出风口37被配置于仪表板102上的朝向车辆后方侧的后壁部102B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处。因此,中央出风口37朝向车辆后方侧开口。该中央出风口37被构成为一对。具体而言,一对中央出风口37由被配置于驾驶席110侧(本实施方式中为车辆右侧)的第一中央出风口371和被配置于副驾驶席112侧(本实施方式中为车辆左侧)的第二中央出风口372构成。
在第一中央出风口371以及第二中央出风口372上设置有能够改变风向的风向板373、374。第一中央出风口371能够通过风向板373而将风向切换至,朝向落座于驾驶席110的乘员送风的第一方向(图2以及图5的箭头标记A1方向)和朝向作为车辆100的内饰部件的车顶106(参照图3)而向车辆上方侧送风的第二方向(图3以及图6的箭头标记A2方向)。
第二中央出风口372能够通过风向板374而将风向切换至,朝向落座于副驾驶席112的乘员送风的第一方向(图5的箭头标记B1方向)和朝向车顶106(参照图3)而向车辆上方侧送风的第二方向(图6的箭头标记B2方向)。
侧出风口39被配置于仪表板102的后壁部102B上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侧。因此,侧出风口39朝向车辆后方侧开口。该侧出风口39被构成为一对。具体而言,一对侧出风口39由被配置于驾驶席110侧(本实施方式中为车辆右侧)的第一侧出风口391和被配置于副驾驶席112侧(本实施方式中为车辆左侧)的第二侧出风口392构成。
在第一侧出风口391以及第二侧出风口392上设置有能够改变风向的风向板393、394。第一侧出风口391能够通过风向板393而将风向切换至,朝向落座于驾驶席110的乘员送风的第一方向(图5的箭头标记C1方向)和朝向车辆右侧的车门内饰107而向车辆右方侧送风的第二方向(图6的箭头标记C2方向)。
第二侧出风口392能够通过风向板394而将风向切换至,朝向落座于副驾驶席112的乘员送风的第一方向(图5的箭头标记D1方向)和朝向车辆左侧的车门内饰107而向车辆左方侧送风的第二方向(图6的箭头标记D2方向)。
图4所示的冷却部36具有对从鼓风机32被吹送且在管道34内流通的空气进行冷却的功能。具体而言,冷却部36被设为如下结构,即,利用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加压)以及膨胀(减压)的同时使其循环的热泵循环(制冷循环),以对在管道34内流通的空气进行冷却。即,通过在热泵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与管道34内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在管道34内流通的空气进行冷却。
图4所示的加热部38具有对从鼓风机32被吹送且在管道34内流通的空气进行加热(加温)的功能。作为加热部38的一个示例,使用利用了电热(焦耳热)的电热加热器。作为电热加热器,例如可以使用PTC(Positive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加热器。
作为一个示例,加热部38可以被设为对在管道34内流通的空气直接进行加热的结构。此外,加热部38也可以为对水等热介质进行加热,且通过该热介质间接地对空气进行加热的结构。
此外,作为加热部38,也可以为利用前述的热泵循环来对在管道34内流通的空气进行加热的结构。在此种情况下,加热部38也可以被设为与冷却部36共用化。
另外,作为空调单元3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前述的结构,也可以应用其他的结构。
(座椅空调单元40)
座椅空调单元40为,分别被设置于作为车辆用座椅的驾驶席110以及副驾驶席112上的空调单元。由于被设置于驾驶席110上的座椅空调单元40与被设置于副驾驶席112上的座椅空调单元40除了左右反转这点以外被设为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下文中,主要对被设置于驾驶席110上的座椅空调单元40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该座椅空调单元40具有鼓风机42、管道44、内侧出风口47、外侧出风口49(参照图5)。
管道44被设置于驾驶席110的座垫133(座位面部)以及座椅靠背135(靠背部)的内部。具体而言,管道44具有:从座垫133的下侧到达座椅靠背135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的通道44A(参照图2以及图5);和如图5所示,从通道44A的下游端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车辆左侧)以及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车辆右侧)分支的分支路径44B、44C。
图2所示的鼓风机42被配置于管道44的上游处。该鼓风机42将来自空调单元30的空调风向管道44送入(送风)。作为鼓风机42的一个示例,使用多翼式鼓风机(例如,散热风扇/sirocco fan)等向离心方向送风的离心鼓风机。此外,作为鼓风机42,也可以为,向轴向送风的轴流鼓风机等。
如图7所示,内侧出风口47被配置于驾驶席110的座椅靠背135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车辆左侧)的侧部。内侧出风口47与分支路径44B连通,从而从内侧出风口47吹出在分支路径44B中流通的空调风。
外侧出风口49被配置于驾驶席110的座椅靠背135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车辆右侧)的侧部。外侧出风口49与分支路径44C连通,从而从外侧出风口49吹出在分支路径44C中流通的空调风。
在内侧出风口47以及外侧出风口49上设置有能够改变风向的风向板(叶片)47A、49A。内侧出风口47能够通过风向板47A而将风向切换至,朝向落座于驾驶席110的乘员送风的第一方向(图5以及图7的箭头标记E1方向)和朝向作为车辆100的内饰部件的仪表板102而向车辆前方送风的第二方向(图6以及图7的箭头标记E2方向)。另外,从内侧出风口47向第一方向送风的空气由于康达效应(Coanda Effect),而沿着座椅靠背135向乘员流动。
外侧出风口49能够通过风向板49A而将风向切换至,朝向落座于驾驶席110的乘员送风的第一方向(图5以及图7的箭头标记F1方向)和朝向车辆右侧的车门内饰107而向车辆右方侧送风的第二方向(图6以及图7的箭头标记F2方向)。另外,从外侧出风口49向第一方向送风的空气由于康达效应(Coanda Effect),而沿着座椅靠背135向乘员流动。
另外,在被设置于副驾驶席112上的座椅空调单元40中,内侧出风口47能够通过风向板47A而将风向切换至,朝向落座于副驾驶席112的乘员送风的第一方向(图5的箭头标记G1方向)和朝向仪表板102而向车辆前方送风的第二方向(图6的箭头标记G2方向)。此外,外侧出风口49能够通过风向板49A而将风向切换至,朝向落座于副驾驶席112的乘员送风的第一方向(图5的箭头标记H1方向)和朝向车辆左侧的车门内饰107而向车辆左方侧送风的第二方向(图6的箭头标记H2方向)。
另外,虽然从空调单元30对座椅空调单元40吹送空调风,但是也可以为与空调单元30独立而在座椅空调单元40内产生空调风,并将该空调风向车辆内部吹出的结构。具体而言,例如,可以设为通过珀尔帖(Peltier)热交换器等热交换器而对从鼓风机42吹送而来的空气进行冷却或者加温(加热)的结构。另外,作为座椅空调单元4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前述的结构,也可以应用其他的结构。
(空调部12中的第一空调以及第二空调)
此处,空调部12被设为能够运行第一空调和第二空调,第一空调朝向落座于驾驶席110以及副驾驶席112的乘员送风(参照图2、图5以及图8),第二空调朝向前挡风玻璃104、车顶106、车门内饰107以及仪表板102送风(参照图3、图6以及图9)。前挡风玻璃104、车顶106、车门内饰107以及仪表板102为车辆100的内饰部件的一个示例。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在空调部12的第一空调中,除霜器出风口33被开闭部335封闭。由此,空调风从除霜器出风口33的吹出被停止。
此外,如图5所示,在第一空调中,第一中央出风口371(也参照图2)以及第一侧出风口391的风向通过风向板373、393而被设为朝向落座于驾驶席110的乘员送风的第一方向(箭头标记A1方向、箭头标记C1方向)。此外,在第一空调中,驾驶席110的内侧出风口47以及外侧出风口49的风向通过风向板47A、49A(参照图7)而被设为朝向落座于驾驶席110的乘员送风的第一方向(箭头标记E1方向、箭头标记F1方向)。
由此,从第一中央出风口371以及第一侧出风口391和驾驶席110的内侧出风口47以及外侧出风口49朝向落座于驾驶席110的乘员吹出空调风。
此外,如图5所示,在第一空调中,第二中央出风口372以及第二侧出风口392的风向通过风向板374、394而被设为朝向落座于副驾驶席112的乘员送风的第一方向(箭头标记B1方向、箭头标记D1方向)。此外,在第一空调中,副驾驶席112的内侧出风口47以及外侧出风口49的风向通过风向板47A、49A而被设为朝向落座于副驾驶席112的乘员送风的第一方向(箭头标记G1方向、箭头标记H1方向)。
由此,从第二中央出风口372以及第二侧出风口392和副驾驶席112的内侧出风口47以及外侧出风口49朝向落座于副驾驶席112的乘员吹出空调风。
如上所述,在空调部12的第一空调中,从各个出风口(中央出风口37、侧出风口39、内侧出风口47以及外侧出风口49)朝向乘员吹出空调风(参照图8)。
另外,当乘员未落座于副驾驶席112时,从第二中央出风口372以及第二侧出风口392和副驾驶席112的内侧出风口47以及外侧出风口49吹出的空调风被吹送至作为内饰部件的副驾驶席112。此外,当乘员未落座于副驾驶席112时,例如也可以将第二中央出风口372以及第二侧出风口392和副驾驶席112的内侧出风口47以及外侧出风口49的风向设为第二方向(箭头标记B2方向、箭头标记D2方向、箭头标记G2方向以及箭头标记H2方向)。这样,在第一空调中,也可以为在一部分出风口朝向内饰部件吹出空调风。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空调部12的第二空调中,除霜器出风口33被开闭部335打开。由此,空调风能够从除霜器出风口33朝向前挡风玻璃104而向车辆上方(箭头标记X方向)被吹出。
此外,如图6所示,在第二空调中,第一中央出风口371(参照图3)以及第二中央出风口372的风向通过风向板373、374而被设为朝向车顶106而向车辆上方侧送风的第二方向(箭头标记A2方向、箭头标记B2方向)。由此,从第一中央出风口371以及第二中央出风口372朝向车顶106而向车辆上方侧吹出空调风。
此外,在第二空调中,驾驶席110的外侧出风口49以及第一侧出风口391的风向通过风向板49A(参照图7)、风向板393而被设为朝向车辆右侧的车门内饰107而向车辆右方侧送风的第二方向(箭头标记F2方向、箭头标记C2方向)。由此,从驾驶席110的外侧出风口49以及第一侧出风口391朝向车辆右侧的车门内饰107而向车辆右方侧吹出空调风。
此外,在第二空调中,副驾驶席112的外侧出风口49以及第二侧出风口392的风向通过风向板49A(参照图7)、风向板394而被设为朝向车辆左侧的车门内饰107而向车辆左方侧送风的第二方向(箭头标记H2方向、箭头标记D2方向)。由此,从副驾驶席112的外侧出风口49以及第二侧出风口392朝向车辆左侧的车门内饰107而向车辆左方侧吹出空调风。
此外,在第二空调中,驾驶席110的内侧出风口47以及副驾驶席112的内侧出风口47的风向通过风向板47A(参照图7)而被设为朝向仪表板102而向车辆前方送风的第二方向(箭头标记E2方向、箭头标记G2方向)。由此,从驾驶席110的内侧出风口47以及副驾驶席112的内侧出风口47朝向仪表板102而向车辆前方吹出空调风。
如上所述,在空调部12的第二空调中,从各个出风口(除霜器出风口33、中央出风口37、侧出风口39、内侧出风口47以及外侧出风口49)朝向车辆100的内饰部件(前挡风玻璃104、车顶106、车门内饰107以及仪表板102)吹出空调风(参照图9)。
这样,在空调部12的第二空调中,将各个出风口(中央出风口37、侧出风口39、内侧出风口47以及外侧出风口49)中的风向通过风向板373、374、393、394、47A、49A改变为与第一空调的送风方向不同的送风方向。即,风向板373、374、393、394、47A、49A为,在第二空调中将风向改变为与第一空调的送风方向不同的送风方向的改变部件的一个示例。此外,风向板373、374、393、394、47A、49A能够被电机等驱动部驱动从而改变风向。
此外,作为成为第二空调的送风对象的车辆100的内饰部件,并不限定于前述的内容。作为成为送风对象的车辆100的内饰部件也可以为,例如,被配置于驾驶席110和副驾驶席112之间的中控台、立柱内饰、驾驶席110以及副驾驶席112等的车辆用座椅等。
另外,将第二空调的送风对象设为驾驶席110以及副驾驶席112时,例如,在第二空调中,可以设为将驾驶席110以及副驾驶席112的内侧出风口47以及外侧出风口49的送风方向设为与第一空调的送风方向相同,从而将空调风朝向作为内饰部件的驾驶席110以及副驾驶席112送风的结构。这样,第二空调的送风方向与第一空调的送风方向也可以部分相同。
(空调控制单元16)
空调控制单元16为如下的控制部的一个示例,所述控制部在乘员乘坐于车辆的第一情况下使空调部运行第一空调,在乘员未乘坐于车辆上的第二情况下使空调部运行第二空调。
如图1所示,在空调控制单元16连接有用于使操作者(乘员)在车辆的内部对空调部12进行操作的内部操作部90A和用于使操作者在车辆的外部对空调部12进行操作的外部操作部90B。
内部操作部90A被设为,例如,被设置于车辆的仪表板102上的操作面板。作为外部操作部90B,例如,可以使用通过互联网等通信线路而与空调控制单元16连接的操作终端。作为操作终端,例如,也可以使用智能手机等。另外,在下文中,将内部操作部90A和外部操作部90B并称为操作部90。
操作部90能够运行使空调部12驱动(运转)的开启操作和使空调部12的驱动(运转)停止的关闭操作。此外,作为一个示例,操作部90被设为能够运行对空调部12的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的任意一个进行选择的选择操作。
向空调控制单元16发送操作部90中的操作结果。由此,空调控制单元16获得操作结果,并基于操作结果使空调部12的各部驱动(运转)。具体而言,当空调控制单元16获得运行了开启操作的操作结果时,使电力从二次电池152供给至空调部12的各部,以使空调部12驱动。此时,空调控制单元16使空调部12运行在操作部90中被选择的制冷运转或者制热运转。此外,空调控制单元16在获得运行了关闭操作的操作结果时,使空调部12的驱动停止。另外,也可以为如下的结构,即,无论操作部90中的操作如何,空调控制单元16均基于车内温度、车外温度等信息来对制冷运转以及制热运转的一个进行选择。
在空调控制单元16连接有作为对乘员在驾驶席110的落座进行检测的检测部的落座传感器98。由此,乘员落座于驾驶席110时,从落座传感器98向空调控制单元16发送落座检测信号,从而使空调控制单元16获得该落座检测信号。在乘员未落座于驾驶席110的状态下,则不从落座传感器98向空调控制单元16发送落座检测信号。落座传感器98例如被设置于驾驶席110的座垫133上,且被设为通过向座垫133的座位面的载荷而对乘员的落座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在空调控制单元16连接有作为对车辆的车内温度进行检测的检测部的温度传感器99。具体而言,例如,温度传感器99在制冷运转中,当车辆的车内温度到达至基准温度时,即,车辆的车内温度为基准温度以上时,将温度检测信号从温度传感器99发送至空调控制单元16,从而使空调控制单元16获得该温度检测信号。在车辆的车内温度小于基准温度时,不将温度检测信号从温度传感器99发送至空调控制单元16。作为一个示例,基准温度被设定为使乘员感觉车辆内部较热的下限的温度(例如,26℃以上32℃以下的范围)。
另外,在制热运转时,例如,温度传感器99在车辆的车内温度为基准温度以下时,将温度检测信号从温度传感器99发送至空调控制单元16,从而使空调控制单元16获得该温度检测信号。在车辆的车内温度超过基准温度时,不将温度检测信号从温度传感器99发送至空调控制单元16。作为一个示例,基准温度被设定为使乘员感觉车辆内部较冷的上限的温度(例如,15℃以上25℃以下的范围)。
此处,空调控制单元16在初期被设定为,自动实施对前述的第一空调和前述的第二空调的选择的自动模式。另外,也可以被设为,能够改变为通过手动实施该选择的手动模式。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空调控制单元16在乘员乘坐于车辆上的情况下(第一情况下)且车内温度满足预定的温度条件的情况下,使空调部12运行第一空调。即,当空调控制单元16从操作部90获得开启操作的操作结果时,在获得来自落座传感器98的落座检测信号且获得来自温度传感器99的温度检测信号时,使空调部12运行第一空调。另外,关于前述的“车内温度满足预定的温度条件的情况”,在制冷运转中是指“车内温度为基准温度以上的情况”,在制热运转中是指“车内温度为基准温度以下的情况”。
此外,空调控制单元16在乘员乘坐于车辆的情况下(第一情况下)且车内温度未满足预定的温度条件的情况下,例如,使空调部12运行第一空调,并且能够改变为运行第二空调。即,当空调控制单元16获得来自操作部90的开启操作的操作结果时,在获得来自落座传感器98的落座检测信号且未获得来自温度传感器99的温度检测信号的情况下,使空调部12运行第一空调,并且例如在作为内部操作部90A的操作面板上进行能够向第二空调改变的显示。在通过内部操作部90A而实施了向第二空调改变的改变操作(选择操作)的情况下,空调控制单元16使空调部12运行第二空调。
另外,也可以将空调控制单元16设为,在乘员乘坐于车辆的情况下(第一情况下)且车内温度不满足预定的温度条件的情况下,使空调部12运行第二空调,并且能够改变为第一空调的结构。此外,在此种情况下,也可以在由乘员选择第一空调以及第二空调中的一个之后,使该空调运行。
此外,关于前述的“车内温度未满足预定的温度条件的情况”,在制冷运转中是指“车内温度小于基准温度的情况”,在制热运转中是指“车内温度超过基准温度的情况”。
此外,空调控制单元16在乘员未乘坐于车辆的情况下(第二情况下),与车内温度无关地,使空调部12运行第二空调。即,当空调控制单元16在获得来自操作部90的开启操作的操作结果时,在未获得来自落座传感器98的落座检测信号的情况下,与有无获得来自温度传感器99的温度检测信号无关地,使空调部12运行第二空调。
另外,空调控制单元16也可以作为与前述的车辆控制单元154共用的控制单元而被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此处,例如,对在夏季在利用车辆100的人(以下,称为利用者)在乘坐于车辆100上之前对车辆内部进行冷却的情况进行说明。
利用者例如在外部操作部90B中进行开启操作,并且选择空调部12的制冷运转。当空调控制单元16获得该操作结果时,空调控制单元16使电力从二次电池152供给至空调部12的各部,以使空调部12驱动,并使空调部12运行制冷运转。
此处,由于是在乘坐于车辆100上之前,即,在乘员未乘坐于车辆的状态下,因此空调控制单元16未获得来自落座传感器98的落座检测信号。因此,与车内温度无关地,空调控制单元16使空调部12运行第二空调(参照图10)。
如图6所示,在空调部12的第二空调中,从除霜器出风口33朝向前挡风玻璃104而向车辆上方(箭头标记X方向)吹出空调风。此外,从第一中央出风口371以及第二中央出风口372朝向车顶106而向车辆上方侧吹出空调风。此外,从驾驶席110的外侧出风口49以及第一侧出风口391朝向车辆右侧的车门内饰107而向车辆右方侧吹出空调风。此外,从副驾驶席112的外侧出风口49以及第二侧出风口392朝向车辆左侧的车门内饰107而向的车辆左方侧吹出空调风。此外,从驾驶席110的内侧出风口47以及副驾驶席112的内侧出风口47朝向仪表板102而向车辆前方吹出空调风。
这样,在空调部12的第二空调中,朝向前挡风玻璃104、车顶106、车门内饰107以及仪表板102(以下,称为车辆100的内饰部件)送风。由此,能够在利用者乘车之前,对车辆100的内饰部件进行冷却。通过在利用者乘车之前,对车辆100的内饰部件进行冷却,从而能够降低由车辆100的内饰部件施加给乘坐于车辆100上的利用者的辐射热导致的较热的感觉。
此外,当利用者在乘坐于车辆100上时,即,当利用者落座于驾驶席110上时,空调控制单元16获得来自落座传感器98的落座检测信号,进一步,在获得了来自温度传感器99的温度检测信号的情况下,使空调部12运行第一空调。另外,在空调控制单元16获得了来自落座传感器98的落座检测信号,但是未获得来自温度传感器99的温度检测信号的情况下,使空调部12运行第一空调,并且例如在作为内部操作部90A的操作面板上进行能够改变至第二空调的显示。
如图5所示,在空调部12的第一空调中,停止从除霜器出风口33吹出空调风。此外,在第一空调中,从第一中央出风口371以及第一侧出风口391和驾驶席110的内侧出风口47以及外侧出风口49朝向落座于驾驶席110的利用者(以下,称为乘员)吹出空调风。另外,在制冷运转中,优选为向乘员的上半身送风。
此外,在第一空调中,从第二中央出风口372以及第二侧出风口392和副驾驶席112的内侧出风口47以及外侧出风口49朝向第一方向(箭头标记B1方向、箭头标记D1方向、箭头标记G1方向以及箭头标记H1方向)吹出空调风。由此,在乘员落座于副驾驶席112上时,朝向该乘员吹出空调风。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朝向乘员吹出空调风,因此与朝向没有乘员的方向送风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乘员周围的温度在短时间内高效地下降。
另外,例如,在冬季,在利用者乘坐于车辆100上之前对车辆内部进行加热时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也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即,在利用者未乘坐于车辆100上的情况下,空调部12通过朝向车辆100的内饰部件送风,从而能够在利用者乘车之前,对车辆100的内饰部件进行加温(加热)。通过在利用者乘车之前对车辆100的内饰部件进行加温,从而能够降低由车辆100的内饰部件施加给乘坐于车辆100上的利用者的寒冷的感觉。此外,在利用者(乘员)乘坐于车辆100上的情况下,与朝向无乘员的方向送风的情况下相比,通过朝向乘员送风,而能够将乘员周围的温度在短时间内高效地提升。另外,在制热运转中,优选为,向乘员的下半身送风。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能够在降低由车辆100的内饰部件施加给乘员的冷热感的同时,在短时间内对乘员周围的温度进行调节。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空调部12的第二空调中,向与第一空调的送风方向不同的送风方向送风。因此,第二空调能够对被配置于与乘员乘坐于车辆100上的乘车位置不同的方向的内饰部件进行冷却或者加温。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空调部12的第二空调中,将各个出风口(中央出风口37、侧出风口39、内侧出风口47以及外侧出风口49)中的风向通过风向板373、374、393、394、47A、49A改变为与第一空调的送风方向不同的送风方向。
此处,在不具有风向板373、374、393、394、47A、49A的情况下,由于在第一空调和第二空调中需要从朝向不同的方向的出风口进行送风,因此需要第一空调用的出风口和第二空调用的出风口。
与之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风向板373、374、393、394、47A、49A将风向改变为与第一空调的送风方向不同的送风方向,因此在第一空调和第二空调中,能够从共用的出风口进行送风。
改变例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控制单元16在未从落座传感器98获得落座检测信号的情况下,设为乘员未乘坐于车辆上的情况(第二情况),而使空调部12运行第二空调,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空调控制单元16也可以在从外部操作部90B实施了操作的情况下设为第二情况,而使空调部12运行第二空调。在该结构中,能够与落座传感器98的检测结果无关地,使空调部12运行第二空调。
此外,例如,空调控制单元16也可以在正在对二次电池152进行充电的情况下设为第二情况,而使空调部12运行第二空调。在该结构中,能够与落座传感器98的检测结果无关地,使空调部12运行第二空调。此外,在该结构中,由于在对二次电池152进行充电的同时运行第二空调,因此能够对因第二空调的运行所消耗的二次电池152的电力进行补充。因此,即使车辆100为通过被充电于二次电池152中的电力而行驶的电动汽车,也难以影响行驶距离。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在被预测为并未乘坐于车辆100上的情况下,向车辆100的内饰部件送风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控制单元16通过由落座传感器98对乘员于驾驶席110的落座进行检测,而对乘坐于车辆100进行了检测,但是并未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对内部操作部90A进行操作(例如,使电机150驱动的操作),来对乘员乘坐于车辆100进行检测。
此外,在对利用者向车辆100的乘车计划进行管理的管理系统(调度器)与空调控制单元16连接的情况下,例如,能够设为如下的结构。即,该管理系统,在利用者乘坐于车辆100上的乘车计划时间的预先设定的设定时间之前,将乘车计划时间将在设定时间之后到来的情况告知利用者,并且向空调控制单元16发送作为乘车计划时间的设定时间之前的信号。空调控制单元16将获得了该信号的情况作为乘员未乘坐于车辆上的情况(第二情况),而使空调部12运行第二空调。此外,该管理系统将乘车计划时间已到来的信号发送至空调控制单元16。空调控制单元16将获得了该信号的情况作为乘员乘坐于车辆上的情况(第一情况),而使空调部12运行第一空调。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而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改变、改良。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
空调部,其能够运行第一空调和第二空调,所述第一空调朝向乘坐于车辆上的乘员送风,所述第二空调朝向车辆的内饰部件送风;
控制部,其在乘员乘坐于车辆上的第一情况下,使所述空调部运行所述第一空调,在乘员未乘坐于车辆上的第二情况下,使所述空调部运行所述第二空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
在所述第一情况下且在车内温度满足预定的温度条件的情况下,使所述空调部运行所述第一空调,
在所述第一情况下且在车内温度未满足预定的温度条件的情况下,通过乘员的选择而使所述空调部运行所述第一空调以及所述第二空调中的一个,
在所述第二情况下,与车内温度无关地使所述空调部运行所述第二空调。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从车辆的外部实施了对所述空调部进行驱动的操作的情况下,设为所述第二情况,而使所述空调部运行所述第二空调。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部利用被设置于车辆上的二次电池的电力,来运行所述第一空调以及所述第二空调,
所述控制部在正在对所述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情况下,设为所述第二情况,而使所述空调部运行所述第二空调。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在所述空调部的所述第二空调中,向与所述第一空调的送风方向不同的送风方向进行送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部具有在所述第二空调中将风向改变为与所述第一空调的送风方向不同的送风方向的改变部件。
CN201811268987.XA 2017-11-07 2018-10-29 车辆用空调装置 Active CN1097473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4902 2017-11-07
JP2017214902A JP6984332B2 (ja) 2017-11-07 2017-11-07 車両用空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47373A true CN109747373A (zh) 2019-05-14
CN109747373B CN109747373B (zh) 2022-04-19

Family

ID=66328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68987.XA Active CN109747373B (zh) 2017-11-07 2018-10-29 车辆用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135073A1 (zh)
JP (1) JP6984332B2 (zh)
CN (1) CN1097473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30553A (ko) * 2019-09-09 2021-03-1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시스템
JP2023092533A (ja) * 2020-05-22 2023-07-0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ロック制御装置及びロック制御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63347A (ja) * 1999-08-26 2001-03-13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JP2003127633A (ja) * 2001-10-29 2003-05-08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04106694A (ja) * 2002-09-18 2004-04-08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4943508A (zh) * 2015-06-24 2015-09-30 封时广 汽车室内调温装置及其调温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60243B2 (ja) * 1992-03-13 1999-10-0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空調装置
US20080179040A1 (en) * 2007-01-26 2008-07-31 Rosenbaum Richard W Method to heat or cool vehicle battery and passenger compartments
US20090286459A1 (en) * 2008-05-15 2009-11-1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Reduce Thermal Energy in Vehicle Interiors Subjected to Solar Radiation
JP5477329B2 (ja) * 2011-04-19 2014-04-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4113849A (ja) * 2012-12-06 2014-06-26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63347A (ja) * 1999-08-26 2001-03-13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JP2003127633A (ja) * 2001-10-29 2003-05-08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04106694A (ja) * 2002-09-18 2004-04-08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4943508A (zh) * 2015-06-24 2015-09-30 封时广 汽车室内调温装置及其调温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84332B2 (ja) 2021-12-17
CN109747373B (zh) 2022-04-19
US20190135073A1 (en) 2019-05-09
JP2019084976A (ja) 2019-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77329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2958720B (zh) 车辆空调系统
JP5533772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WO2000061395A1 (fr) Climatiseur destine a un vehicule
JP2008296717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150097041A1 (en) Vehicle comprising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2008265490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3227006A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6123557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9747373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US20130252528A1 (en) Air-condition system for vehicle
JP3794132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WO2018150804A1 (ja)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JP2009149125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8260427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1677501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제어방법
JP2004243932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1679674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H11342723A (ja)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JP2017065465A (ja) 車両の空調装置
JP2021195036A (ja) 車両用制御装置
KR20140139317A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KR101467264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제어방법
JP4533166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20006724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