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45152U - 一种斜顶脱模装置及注塑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斜顶脱模装置及注塑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45152U
CN213245152U CN202020316267.2U CN202020316267U CN213245152U CN 213245152 U CN213245152 U CN 213245152U CN 202020316267 U CN202020316267 U CN 202020316267U CN 213245152 U CN213245152 U CN 2132451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iece
guide surface
vertical direction
dem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1626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朝应
克劳斯.迈克尔.莱布弗里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Oujun Di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ujun D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ujun Di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ujun D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1626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451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451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451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顶脱模装置,包括由一体连接的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形成的斜顶件、设置于第二顶针板上的高度定位销、设置于前模的脱模定位销;在第一导向件的自由端形成倒扣型芯,第一导向件与第二导向件连接的部分形成自下而上倾斜的脱模导向面;第二导向件的自由端套设在高度定位销上,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顶针板上;当第二顶针板驱动斜顶件沿开模方向动作时,在脱模定位销的限制作用下,沿脱模导向面方向自下而上运动以顶出产品,沿脱模导向面在水平方向产生位移使倒扣与倒扣型芯脱离,实现注塑产品的倒扣部分自动脱离的技术效果,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模具内部空间不足而导致产品分步脱模的情况。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注塑成型模具。

Description

一种斜顶脱模装置及注塑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尤其涉及一种斜顶脱模装置及注塑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很多产品内相关零部件大多采用塑料件,而塑料件均是通过注塑模注塑而成,为了保证各部分过渡的较平滑,相关联部分最好采用一次整体成型,其中很多相关的零部件都是倒扣的形式。
目前很多小型的塑胶产品,比如咪壳、小开关键等,产品中都有内倒扣的结构,通常解决注塑模具中产品内倒扣的出模,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人工剥离方式,这种方法脱模时容易拉伤产品,只适用于一些倒扣较浅、以及对外观形状要求不高的产品;另一种是强行脱模的方式,使用斜顶和内滑块顶出产品。
但是,由于一些模具内部空间不足,产品需要分步脱模、倒扣需要变速脱模、双向倒扣脱模所需空间不足、以及斜顶出倒扣方向有弧度或斜度的倒扣,在这些情况下,注塑模具无法按照常规的运动方式进行脱模。
进一步地,对于一些带有环形倒扣的圆形注塑产品,其在注塑成型完成后,因四周有环形倒扣结构的干涉,使得注塑模具无法按照常规的运动方式进行脱模;因此,现有的通过斜顶脱模的方法不适用于一些需要整圆倒扣的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顶脱模装置及注塑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顶脱模装置,容纳于由前模和后模形成的收容空间中,包括:斜顶件,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在所述第一导向件的自由端形成用于注塑成型产品倒扣的倒扣型芯;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二导向件连接的部分形成脱模导向面,所述脱模导向面自下而上倾斜;高度定位销,设置于第二顶针板上;所述第二导向件的自由端套设在所述高度定位销上,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顶针板上;脱模定位销,设置于所述前模,与所述脱模导向面接触;所述斜顶件与所述脱模定位销形成具有脱模导向面配合的可滑动连接;当所述第二顶针板驱动所述斜顶件沿开模方向动作时,所述斜顶件在所述脱模定位销的限制作用下,沿所述脱模导向面的方向自下而上运动以顶出产品,以及所述沿脱模导向面在水平方向产生位移而使产品的倒扣与所述倒扣型芯脱离。
其中,在所述第一导向件的自由端,与所述倒扣型芯相对的一侧形成第一内膜导向面,所述第一内膜导向面与所述内膜接触。
其中,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脱模导向面相对的一侧形成第二内膜导向面。
其中,所述第一导向件轴向平行于开模方向,且远离所述第二导向件的一端形成所述倒扣型芯;所述第二导向件远离所述第一导向件的一端,通过所述高度定位销与所述第二顶针板连接;所述第一内膜导向面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导向件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所述第二内膜导向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且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导向件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
其中,所述第一导向件远离所述第二导向件的一端形成所述倒扣型芯;所述第二导向件轴向平行于开模方向,且远离所述第一导向件的一端通过所述高度定位销与所述第二顶针板连接;所述第一内膜导向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且长度等于所述第一导向件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所述第二内膜导向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预设值,且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导向件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
其中,所述第一内膜导向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预设值,且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等于所述第一导向件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所述第二内膜导向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且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导向件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
其中,所述第一内膜导向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90度,且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等于所述第一导向件的高度;所述第二内膜导向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预设值,且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导向件的高度。
其中,所述第一导向件和所述第二导向件均为圆弧。
其中,所述斜顶脱模装置包括两个所述斜顶件,相对地设置在所述脱模定位销的两侧,通过对应的所述高度定位销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顶针板上;合模时,两个所述斜顶件闭合形成注塑产品的倒扣型芯;
所述两个斜顶件的脱模导向面之间形成一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导向腔体,用于容纳所述脱模定位销;所述脱模定位销为一圆柱体,直径与所述导向腔体的最大直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前模、后模、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所述前模与后模合模时形成用于成型注塑产品的型腔,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斜顶脱模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斜顶脱模装置及注塑成型模具,通过在斜顶件上设置的脱模导向面,使顶针板驱动斜顶块开模运动时,在脱模定位销的作用下使斜顶件沿脱模导向面的方向在水平、竖直方向均产生一定位移,实现注塑产品的倒扣部分自动脱离的技术效果,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模具内部空间不足而导致产品需要分步脱模的情况,以及由于双向倒扣的设计模具内部的空间无法满足双向脱模的情况;进一步地,在进行产品倒扣脱模时,由于倒扣的设计需要变速脱模,通过相应地调整脱模导向面的角度、长度,实现注塑模具进行脱模时能够相应地调整脱模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在合模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注塑成型模具在合模状态下沿剖面线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注塑成型模具的X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斜顶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斜顶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斜顶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斜顶件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3中斜顶件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中斜顶件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注塑成型模具在开模状态下沿剖面线A-A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注塑成型模具的X’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注塑成型模具的Y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请参考图1,一种注塑成型模具100包括前模10、后模20,该前模 10与后模20合模时用于注塑成型产品30。
请同时参阅图2,该注塑成型模具100在合模状态下沿剖面线A-A 的剖视图,该注塑成型模具100还包括第一顶针板40、第二顶针板50、以及设置在该第一顶针板40、第二顶针板50上的斜顶脱模装置60。该第一顶针板40、第二顶针板50能够在开模的过程中,驱动该斜顶脱模装置60沿开模方向运动,从而将产品30顶出。
请参阅图3,为该注塑成型模具100的X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下面将结合附图对该斜顶脱模装置60的结构进行说明。
具体地,该斜顶脱模装置60包括:
斜顶件61,包括一体成型连接的第一导向件611、第二导向件612;其中,在第一导向件611的自由端形成用于注塑成型产品30倒扣的倒扣型芯613;进一步地,该第一导向件611和第二导向件612连接的部分形成脱模导向面614,该脱模导向面614与竖直方向形成一定角度的夹角;其中,该脱模导向面614倾斜的角度根据产品脱模所需的速度进行预先设定,该脱模导向面614的长度根据产品倒扣的尺寸进行预先设定;
高度定位销62,设置在第二顶针板50上;该第二导向件612的自由端套设在该高度定位销62上,可转动地安装在该第二顶针板50上;
脱模定位销63,设置于前模10,与该脱模导向面614接触;该斜顶件61可与该脱模定位销63形成具有脱模导向面614配合的可滑动连接。当第二顶针板50驱动该斜顶件61沿开模方向动作时,该斜顶件61 在脱模定位销63的作用下,沿脱模导向面614的方向自下而上运动以顶出产品30,以及沿脱模导向面614在水平方向产生位移而使产品的倒扣(图中未标号)与型芯613脱离。
进一步地,在第一导向件611的自由端,与倒扣型芯613相对的一侧形成第一内膜导向面64,该第一内膜导向面64与内膜10接触;当第二顶针板50驱动该斜顶件61沿开模方向运动时,该斜顶件61沿脱模导向面614自下而上运动时,该第一导向件611还沿第一内膜导向面64 在水平方向产生位移。其中,该第一内膜导向面64的角度根据产品脱模所需的速度进行预先设定,该第一内膜导向面64的长度根据产品倒扣的尺寸进行预先设定。
该脱模导向面614、第一内膜导向面64的角度和长度,还可以根据模板内部空间进行预先设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脱模导向面614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二导向件612的长度。该第一内膜导向面64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导向件611的长度。
该第二导向件612与脱模导向面614相对的一侧形成第二内膜导向面615。
通过调整脱模导向面614、第一内膜导向面64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值,能够形成不同规格的斜顶件61,以适应不同注塑成型产品30的脱模需求。下面将结合图4~8对不同规格的斜顶件61的结构特征分别进行举例说明。
请参阅图4,该第一导向件611轴向平行于模具的开模方向,且远离第二导向件612的一端形成倒扣型芯613;
该第二导向件612远离该第一导向件611的一端,通过高度定位销 62与第二顶针板50连接;
第一内膜导向面64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小于第一导向件611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
第二内膜导向面615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且长度等于第二导向件612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
如图4所示的斜顶件61构成的斜顶脱模装置60,适用于倒扣需要变速脱模、斜顶出倒扣方向有斜度的倒扣。
请参阅图5,该第一导向件611远离该第二导向件612的一端形成倒扣型芯613;
该第二导向件612轴向平行于模具的开模方向,远离该第一导向件 611的一端通过高度定位销62与第二顶针板50连接;
该第一内膜导向面64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且长度等于第一导向件611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
第二内膜导向面615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预设值,且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小于第二导向件612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
如图5所示的斜顶件61构成的斜顶脱模装置60,适用于模具内部空间不足,产品需要分步脱模、倒扣需要变速脱模。
请参阅图6,该第一导向件611和第二导向件612均为圆弧,且两个圆弧一体连接形成一圆弧状的斜顶件61;
其中,两个圆弧的圆心角、半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先设定。
如图6所示的斜顶件61构成的斜顶脱模装置60,适用于斜顶出倒扣方向有弧度的倒扣。
请参阅图7,该第一导向件611的第一内膜导向面64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预设值,且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等于第一导向件611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
第二内膜导向面615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且长度等于第二导向件612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
如图7所示的斜顶件61构成的斜顶脱模装置60,适用于模具内部空间不足,产品需要分步脱模、倒扣需要变速脱模,以及斜顶出倒扣方向有斜度的倒扣。
请参阅图8,该第一导向件611的第一内膜导向面64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等于第一导向件611的高度,且第一内膜导向面64的角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90度;
第二内膜导向面615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预设值,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等于第二导向件612的高度。
如图8所示的斜顶件61构成的斜顶脱模装置60,适用于模具内部空间不足,产品需要分步脱模、倒扣需要变速脱模、以及斜顶出倒扣方向有斜度的倒扣。
进一步地,该斜顶脱模装置60还可以根据注塑产品30的倒扣方向设置斜顶件61的位置及数量。例如,如图3~8所示,注塑产品30的倒扣为单向倒扣,该斜顶脱模装置60设置一个斜顶件61,且该斜顶件61 的位置设置在脱模定位销63的右侧,与注塑产品30的倒扣方向一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注塑产品30的倒扣方向变换至其他方向时,相应地调整斜顶件61与脱模定位销63的相对位置。
请参阅图9,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当注塑产品30的倒扣为双向倒扣或整圆形倒扣时,该斜顶脱模装置70设置两个斜顶件71a、71b,相对地设置在脱模定位销73的两侧,合模时,两个斜顶件71a、71b闭合形成注塑产品30的倒扣型芯。
具体地,该斜顶脱模装置70,包括两个斜顶件,分别为左斜顶件 71a、右斜顶件71b,且左斜顶件71a、右斜顶件71b分别通过一高度定位销72a、72b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二顶针板50上;
当左斜顶件71a和右斜顶件71b闭合时,对应的两个脱模导向面 714a、714b之间形成一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导向腔体75,在该导向腔体75中用于容纳该脱模定位销73。
其中,该脱模定位销73为一圆柱体,且该圆柱体的直径与该导向腔体75的最大直径相等;即,合模时,左斜顶件71a、右斜顶件71b在脱模定位销73的限制下闭合且保持稳定。
请同时参阅图2、9~12,下面将以斜顶脱模装置70设置两个斜顶件 71a、71b为例,结合附图对注塑产品成型及脱模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如图2、9所示,为该注塑模具合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在产品注塑成型的过程中,左斜顶件71a和右斜顶件71b闭合,使得分别位于左斜顶件71a和右斜顶件71b的倒扣型芯闭合以形成整圆形倒扣型芯,该倒扣型芯刚好用于容纳注塑材料以形成注塑产品30的整圆形倒扣。高度方向受底部第二顶针板50上的高度定位销72a、72b限制,以确保斜顶件71a和右斜顶件71b保持稳定。
如图10~12所示,为该注塑模具开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在脱模时,第二顶针板50沿开模方向驱动左斜顶件71a、右斜顶件71b运动时,由于其导向腔体75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脱模导向面714a、714b 分别在脱模定位销73的限制作用下导致左斜顶件71a和右斜顶件71b 逐渐分开而不再贴合;同时,左斜顶件71a、右斜顶件71b的脱模导向面74a、74b可沿第一方向滑动顶出,并且倒扣型芯打开使得倒扣脱离,进而使注塑产品脱模。
如上所述,脱模时,通过设定脱模定位销73、脱模导向面714a、714b 的长度和角度,共同控制斜顶件71a、71b在脱模方向上的直行距离以及在倒扣脱模方向上的脱模速度。当脱模导向面714a、714b与脱模方向夹角越小,倒扣脱模速度越慢;反之,夹角越大,则脱模速度越快;从而实现产品及倒扣分段顶出、延迟顶出、加速顶出的效果。
当倒扣脱模完成后,左斜顶件71a和右斜顶件71b又受到斜顶外侧的第二内模导向面74a、74b及脱模定位销73的限制,沿脱模方向直行,不会继续再向两侧彼此分离。
合模时,第二顶针板50向下运动以通过高度定位销72a、72b分别将左斜顶件71a、右斜顶件71b向下拉回复位,使得第二内膜导向面74a、 74b被内模10的四面钢料导向并锁紧。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斜顶脱模装置及注塑成型模具,通过在斜顶件上设置的脱模导向面,使顶针板驱动斜顶块开模运动时,在脱模定位销的作用下使斜顶件沿脱模导向面的方向在水平、竖直方向均产生一定位移,实现注塑产品的倒扣部分自动脱离的技术效果,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模具内部空间不足而导致产品需要分步脱模的情况,以及由于双向倒扣的设计模具内部的空间无法满足双向脱模的情况;进一步地,在进行产品倒扣脱模时,由于倒扣的设计需要变速脱模,通过相应地调整脱模导向面的角度、长度,实现注塑模具进行脱模时能够相应地调整脱模速度。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斜顶脱模装置,容纳于由前模和后模形成的收容空间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斜顶件,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在所述第一导向件的自由端形成用于注塑成型产品倒扣的倒扣型芯;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二导向件连接的部分形成脱模导向面,所述脱模导向面自下而上倾斜;
高度定位销,设置于第二顶针板上;所述第二导向件的自由端套设在所述高度定位销上,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顶针板上;
脱模定位销,设置于所述前模,与所述脱模导向面接触;所述斜顶件与所述脱模定位销形成具有脱模导向面配合的可滑动连接;
当所述第二顶针板驱动所述斜顶件沿开模方向动作时,所述斜顶件在所述脱模定位销的限制作用下,沿所述脱模导向面的方向自下而上运动以顶出产品,以及所述脱模导向面在水平方向产生位移而使产品的倒扣与所述倒扣型芯脱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顶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导向件的自由端,与所述倒扣型芯相对的一侧形成第一内膜导向面,所述第一内膜导向面与所述前模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顶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脱模导向面相对的一侧形成第二内膜导向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顶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件轴向平行于开模方向,且远离所述第二导向件的一端形成所述倒扣型芯;
所述第二导向件远离所述第一导向件的一端,通过所述高度定位销与所述第二顶针板连接;
所述第一内膜导向面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导向件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
所述第二内膜导向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且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导向件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顶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件远离所述第二导向件的一端形成所述倒扣型芯;
所述第二导向件轴向平行于开模方向,且远离所述第一导向件的一端通过所述高度定位销与所述第二顶针板连接;
所述第一内膜导向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且长度等于所述第一导向件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
所述第二内膜导向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预设值,且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导向件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顶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膜导向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预设值,且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等于所述第一导向件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
所述第二内膜导向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且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导向件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顶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膜导向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90度,且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等于所述第一导向件的高度;
所述第二内膜导向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预设值,且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导向件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顶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件和所述第二导向件均为圆弧。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顶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脱模装置包括两个所述斜顶件,相对地设置在所述脱模定位销的两侧,通过对应的所述高度定位销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顶针板上;合模时,两个所述斜顶件闭合形成注塑产品的倒扣型芯;
所述两个斜顶件的脱模导向面之间形成一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导向腔体,用于容纳所述脱模定位销;
所述脱模定位销为一圆柱体,直径与所述导向腔体的最大直径相等。
10.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前模、后模、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所述前模与后模合模时形成用于成型注塑产品的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成型模具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斜顶脱模装置。
CN202020316267.2U 2020-03-15 2020-03-15 一种斜顶脱模装置及注塑成型模具 Active CN2132451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16267.2U CN213245152U (zh) 2020-03-15 2020-03-15 一种斜顶脱模装置及注塑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16267.2U CN213245152U (zh) 2020-03-15 2020-03-15 一种斜顶脱模装置及注塑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45152U true CN213245152U (zh) 2021-05-21

Family

ID=75905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16267.2U Active CN213245152U (zh) 2020-03-15 2020-03-15 一种斜顶脱模装置及注塑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451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238365A (zh) * 2024-05-28 2024-06-25 宁海县第一注塑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多倒扣塑件的注塑模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238365A (zh) * 2024-05-28 2024-06-25 宁海县第一注塑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多倒扣塑件的注塑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019908U (zh) 一种头盔的注塑模具
CN213245152U (zh) 一种斜顶脱模装置及注塑成型模具
CN111037853B (zh) 氧合器螺旋导流内芯注塑成型模具
CN209999625U (zh) 一种弧形抽芯模具
CN214111314U (zh) 汽车保险杠三板模顺序合模双重限位机构
CN211165131U (zh) 汽车立柱内饰板模具大角度斜抽芯机构
CN211566766U (zh) 一种用于成型耳机上盖的模具
CN210477677U (zh) 用于翻盖类产品的滑块包胶脱模型模具
CN110815746A (zh) 一种同螺纹止口扣盖模具
CN213321489U (zh) 一种注塑管件热流道成型模具自动脱模结构
CN111571955A (zh) 一种多向复合侧抽芯机构
CN213618108U (zh) 一种斜顶装置及注塑模具
CN218660289U (zh) 一种强脱结构及其模具
CN111531821A (zh) 一种注塑模具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CN216267400U (zh) 一种注塑脱模模具
CN219855571U (zh) 一种塑料模具油缸斜抽滑块内置斜顶装置
CN213440868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上盖用组合前模仁
CN219855798U (zh) 一种塑料模具定模顶出装置
CN218593584U (zh) 耳机模易出模行位结构
CN211807505U (zh) 薄形斜顶倒扣脱模机构及其注塑模具
CN221518628U (zh) 一种空调配件的注塑模具
CN109483831B (zh) 小直径圆孔内卡扣脱膜机构
CN216782529U (zh) 一种二合一侧抽芯机构
CN217395595U (zh) 一种倒扣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12385914U (zh) 一种注塑模具倒扣内缩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