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07472U - 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07472U
CN213007472U CN202021788843.XU CN202021788843U CN213007472U CN 213007472 U CN213007472 U CN 213007472U CN 202021788843 U CN202021788843 U CN 202021788843U CN 213007472 U CN213007472 U CN 2130074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shell
liquid storage
groups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8884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明
郑飞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lding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lding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lding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lding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8884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074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074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074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包括底座、环形筒、密封板、活塞支撑杆和隔板;底座上设有的外壳另一端设有密封盖;密封盖上设有导向部;导向部内设有导向套;环形筒连接外壳的底面,环形筒内滑动设有第一活塞;多组隔板分别连接外壳的内壁和环形筒的外周面;密封板连接环形筒和多组隔板远离外壳底面的端面;多组隔板、密封板和环形筒的外周面围成多组第一存液仓;第一活塞、环形筒的内壁和外壳的底面围成第二存液仓;第一活塞、环形筒的内壁、密封板和外壳的内壁之间围成第三存液仓;第一存液仓、第二存液仓和第三存液仓连通处均设有单向阀;活塞支撑杆穿过导向套伸入外壳内并连接第一活塞。本实用新型能高效地对车厢和车架之间的振动进行缓冲。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国家最新标准《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中对汽车有如下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货用汽车上安装有载货的车厢;货用汽车的后悬架通常为钢板弹簧,为保证货车能够装载更多重物,钢板弹簧刚度较大,这样使得车辆的整体平顺性较差,通过颠簸路段时容易产生较大幅度的振动和颠簸,特别在运输易碎货物时,极为容易造成货物损坏或其他不良后果;为此,本申请中提出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本实用新型能高效地对车厢和车架之间的振动进行缓冲。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包括底座、外壳、环形筒、第一活塞、密封板、活塞支撑杆和隔板;
外壳的一端连接底座,外壳的另一端设有开口,外壳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密封开口的密封盖;密封盖远离外壳的端面上设有导向部;导向部沿其中轴线方向设有用于贯穿密封盖的导向仓;导向仓内设有导向套;
环形筒位于外壳内,环形筒连接外壳的底面;多组隔板均位于外壳内,多组隔板以环形筒的中轴线为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多组隔板分别连接外壳的内壁和环形筒的外周面;密封板位于外壳内,密封板连接环形筒和多组隔板远离外壳底面的端面;其中,多组隔板、密封板和环形筒的外周面围成多组第一存液仓;
第一活塞滑动连接环形筒的内壁;第一活塞、环形筒的内壁和外壳的底面围成第二存液仓;第一活塞、环形筒的内壁、密封板和外壳的内壁之间围成第三存液仓;其中,第一活塞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三存液仓和第二存液仓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有第二单向阀;密封板上设有多组用于连通多组第一存液仓和第三存液仓的第三通孔;每组第三通孔内均设有第三单向阀;环形筒的内壁上设有多组用于连通多组第一存液仓与第二存液仓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有第一单向阀;
活塞支撑杆的一端穿过导向套并伸入第三存液仓内,活塞支撑杆连接第一活塞,活塞支撑杆与导向套过盈配合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端盖;端盖上设有用于供活塞支撑杆穿过的贯穿孔,端盖螺纹配合连接导向部远离外壳的一端。
优选的,导向套的内壁上沿其周向设有密封槽;多组密封槽沿导向套的中轴线方向等间距分布,每组密封槽内均设有密封圈;密封圈过盈套设在活塞支撑杆的外侧。
优选的,还包括伸缩杆、弹簧和安装板;
伸缩杆位于第二存液仓内,伸缩杆的一端连接远离第一活塞的第二存液仓的内壁,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安装板;弹簧套设在伸缩杆的外侧,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安装板和第二存液仓的内壁。
优选的,伸缩杆包括滑杆、滑套、安装筒和第二活塞;
安装筒的一端连接第二存液仓的内壁,安装筒的另一端设有第四通孔;滑套安装在第四通孔内;
滑杆的一端连接安装板,滑杆的另一端过盈穿过滑套并连接第二活塞;第二活塞滑动连接安装筒的内壁,第二活塞用于将安装筒内部分为上层的进液仓和下层的卸液仓,第二活塞上设有用于连通进液仓和卸液仓的第六通孔;第六通孔内设有第五单向阀;
进液仓在安装筒上设有第七通孔;第七通孔内设有第四单向阀;
卸液仓在安装筒上设有第八通孔;第八通孔内设有第六单向阀。
优选的,外壳为圆筒形结构;密封板的投影形状为圆环形。
优选的,还包括多组紧定件;其中,外壳的端面上设有多组螺纹盲孔;
密封盖上设有多组螺纹孔;多组紧定件分别螺纹穿过多组螺纹孔并分别螺纹旋入多组螺纹盲孔内;密封盖朝向外壳的端面压紧外壳。
优选的,密封盖与外壳压紧的端面上设有插板;外壳的端面上设有密封凹槽;密封凹槽的底面设有密封垫;
插板的投影形状为圆环形,插板滑动插入密封凹槽内,插板的端面压紧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将底座与车架连接以及将活塞支撑杆与车厢连接;当车辆坑坑洼洼的路面上行驶而产生振动以及颠簸时,车厢对活塞支撑杆产生压力;活塞支撑杆沿着导向套的中轴线方向朝向外壳的内部移动,则活塞支撑杆带动第一活塞在环形筒内移动使得第二存液仓的容积减小,第二存液仓内的液压油从多组第一单向阀内流入多组第一存液仓内;多组第一存液仓内的压强增大以及第三存液仓的内部容积增加进而使得多组第一存液仓内的液压油从多组第三单向阀内流入第三存液仓内,外壳内液压油流通过程产生较高的压缩阻尼力,从而对车厢受到的振动进行减振缓冲;当第一活塞上移恢复原状,则第三存液仓内的液压油从多组第二单向阀流入第二存液仓内;另外,第一活塞移动直至与安装板接触并压紧,弹簧受压变形具有弹性力以进一步对车厢受到的振动进行缓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中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中外壳和环形筒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中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外壳;3、伸缩杆;4、弹簧;5、环形筒;6、第一单向阀;7、第一存液仓;8、第二存液仓;9、安装板;10、第一活塞;11、密封板;12、第二单向阀;13、第三单向阀;14、第三存液仓;15、活塞支撑杆;16、密封盖;17、端盖;18、导向部;19、导向套;20、密封圈;21、隔板;31、滑杆;32、滑套;33、安装筒;34、第四单向阀;35、第二活塞;36、第五单向阀;37、第六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包括底座1、外壳2、环形筒5、第一活塞10、密封板11、活塞支撑杆15和隔板21;
外壳2的一端连接底座1;底座1上设有装配孔,底座1与车架连接,安装时通过螺栓配合装配孔将底座1固定在车架上;
外壳2的另一端设有开口,外壳2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密封开口的密封盖16;密封盖16远离外壳2的端面上设有导向部18;导向部18沿其中轴线方向设有用于贯穿密封盖16的导向仓;导向仓内设有导向套19;
环形筒5位于外壳2内,环形筒5连接外壳2的底面;多组隔板21均位于外壳2内,多组隔板21以环形筒5的中轴线为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多组隔板 21分别连接外壳2的内壁和环形筒5的外周面;密封板11位于外壳2内,密封板11连接环形筒5和多组隔板21远离外壳2底面的端面;其中,多组隔板21、密封板11和环形筒5的外周面围成多组第一存液仓7;
第一活塞10滑动连接环形筒5的内壁;第一活塞10、环形筒5的内壁和外壳2的底面围成第二存液仓8;
第一活塞10、环形筒5的内壁、密封板11和外壳2的内壁之间围成第三存液仓14;第一存液仓7、第二存液仓8和第三存液仓14内均存有液压油;
其中,第一活塞10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三存液仓14和第二存液仓8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有第二单向阀12;
密封板11上设有多组用于连通多组第一存液仓7和第三存液仓14的第三通孔;每组第三通孔内均设有第三单向阀13;
环形筒5的内壁上设有多组用于连通多组第一存液仓7与第二存液仓8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有第一单向阀6;
活塞支撑杆15的一端穿过导向套19并伸入第三存液仓14内,活塞支撑杆 15连接第一活塞10,活塞支撑杆15与导向套19过盈配合连接,活塞支撑杆15 的另一端与车厢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将底座1与车架连接以及将活塞支撑杆15与车厢连接;当车辆坑坑洼洼的路面上行驶而产生振动以及颠簸时,车厢对活塞支撑杆15产生压力;活塞支撑杆15沿着导向套19的中轴线方向朝向外壳2的内部移动,则活塞支撑杆15带动第一活塞10在环形筒5内移动使得第二存液仓8 的容积减小,第二存液仓8内的液压油从多组第一单向阀6内流入多组第一存液仓7内;多组第一存液仓7内的压强增大以及第三存液仓14的内部容积增加进而使得多组第一存液仓7内的液压油从多组第三单向阀13内流入第三存液仓 14内,外壳2内液压油流通过程产生较高的压缩阻尼力,从而对车厢受到的振动进行减振缓冲;当第一活塞10上移恢复原状,则第三存液仓14内的液压油从多组第二单向阀12流入第二存液仓8内。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端盖17;端盖17上设有用于供活塞支撑杆 15穿过的贯穿孔,端盖17螺纹配合连接导向部18远离外壳2的一端,端盖17 对导向套19进行限位,端盖17螺纹连接导向部18方便进行拆装。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导向套19的内壁上沿其周向设有密封槽;多组密封槽沿导向套19的中轴线方向等间距分布,每组密封槽内均设有密封圈20;密封圈20过盈套设在活塞支撑杆15的外侧,设有的密封圈20以提高活塞支撑杆 15和导向套19之间的密封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伸缩杆3、弹簧4和安装板9;
伸缩杆3位于第二存液仓8内,伸缩杆3的一端连接远离第一活塞10的第二存液仓8的内壁,伸缩杆3的另一端连接安装板9;弹簧4套设在伸缩杆3的外侧,弹簧4的两端分别连接安装板9和第二存液仓8的内壁;
使用时,第一活塞10移动直至与安装板9接触并压紧,弹簧4受压变形具有弹性力以进一步对车厢受到的振动进行缓冲。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伸缩杆3包括滑杆31、滑套32、安装筒33和第二活塞35;
安装筒33的一端连接第二存液仓8的内壁,安装筒33的另一端设有第四通孔;滑套32安装在第四通孔内;
滑杆31的一端连接安装板9,滑杆31的另一端过盈穿过滑套32并连接第二活塞35;第二活塞35滑动连接安装筒33的内壁,第二活塞35用于将安装筒 33内部分为上层的进液仓和下层的卸液仓,第二活塞35上设有用于连通进液仓和卸液仓的第六通孔;第六通孔内设有第五单向阀36;
进液仓在安装筒33上设有第七通孔;第七通孔内设有第四单向阀34;
卸液仓在安装筒33上设有第八通孔;第八通孔内设有第六单向阀37;
第二活塞35在安装筒33内下滑时,卸液仓内的液压油从第六单向阀37流出,第二存液仓8内的液压油从第四单向阀34流入进液仓;第二活塞35恢复原状,进液仓内的液压油从第五单向阀36流入卸液仓内,形成液压流动,进一步对车厢受到的振动进行减震缓冲。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外壳2为圆筒形结构;密封板11的投影形状为圆环形。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多组紧定件;其中,外壳2的端面上设有多组螺纹盲孔;
密封盖16上设有多组螺纹孔;多组紧定件分别螺纹穿过多组螺纹孔并分别螺纹旋入多组螺纹盲孔内;密封盖16朝向外壳2的端面压紧外壳2;通过螺栓将密封盖16与外壳2固定方便对密封盖16进行拆装。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密封盖16与外壳2压紧的端面上设有插板;外壳 2的端面上设有密封凹槽;密封凹槽的底面设有密封垫;
插板的投影形状为圆环形,插板滑动插入密封凹槽内,插板的端面压紧密封垫。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8)

1.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外壳(2)、环形筒(5)、第一活塞(10)、密封板(11)、活塞支撑杆(15)和隔板(21);
外壳(2)的一端连接底座(1),外壳(2)的另一端设有开口,外壳(2)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密封开口的密封盖(16);密封盖(16)远离外壳(2)的端面上设有导向部(18);导向部(18)沿其中轴线方向设有用于贯穿密封盖(16)的导向仓;导向仓内设有导向套(19);
环形筒(5)位于外壳(2)内,环形筒(5)连接外壳(2)的底面;多组隔板(21)均位于外壳(2)内,多组隔板(21)以环形筒(5)的中轴线为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多组隔板(21)分别连接外壳(2)的内壁和环形筒(5)的外周面;密封板(11)位于外壳(2)内,密封板(11)连接环形筒(5)和多组隔板(21)远离外壳(2)底面的端面;其中,多组隔板(21)、密封板(11)和环形筒(5)的外周面围成多组第一存液仓(7);
第一活塞(10)滑动连接环形筒(5)的内壁;第一活塞(10)、环形筒(5)的内壁和外壳(2)的底面围成第二存液仓(8);第一活塞(10)、环形筒(5)的内壁、密封板(11)和外壳(2)的内壁之间围成第三存液仓(14);其中,第一活塞(10)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三存液仓(14)和第二存液仓(8)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有第二单向阀(12);密封板(11)上设有多组用于连通多组第一存液仓(7)和第三存液仓(14)的第三通孔;每组第三通孔内均设有第三单向阀(13);环形筒(5)的内壁上设有多组用于连通多组第一存液仓(7)与第二存液仓(8)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有第一单向阀(6);活塞支撑杆(15)的一端穿过导向套(19)并伸入第三存液仓(14)内,活塞支撑杆(15)连接第一活塞(10),活塞支撑杆(15)与导向套(19)过盈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盖(17);端盖(17)上设有用于供活塞支撑杆(15)穿过的贯穿孔,端盖(17)螺纹配合连接导向部(18)远离外壳(2)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套(19)的内壁上沿其周向设有密封槽;多组密封槽沿导向套(19)的中轴线方向等间距分布,每组密封槽内均设有密封圈(20);密封圈(20)过盈套设在活塞支撑杆(15)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伸缩杆(3)、弹簧(4)和安装板(9);
伸缩杆(3)位于第二存液仓(8)内,伸缩杆(3)的一端连接远离第一活塞(10)的第二存液仓(8)的内壁,伸缩杆(3)的另一端连接安装板(9);弹簧(4)套设在伸缩杆(3)的外侧,弹簧(4)的两端分别连接安装板(9)和第二存液仓(8)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伸缩杆(3)包括滑杆(31)、滑套(32)、安装筒(33)和第二活塞(35);
安装筒(33)的一端连接第二存液仓(8)的内壁,安装筒(33)的另一端设有第四通孔;滑套(32)安装在第四通孔内;
滑杆(31)的一端连接安装板(9),滑杆(31)的另一端过盈穿过滑套(32)并连接第二活塞(35);第二活塞(35)滑动连接安装筒(33)的内壁,第二活塞(35)用于将安装筒(33)内部分为上层的进液仓和下层的卸液仓,第二活塞(35)上设有用于连通进液仓和卸液仓的第六通孔;第六通孔内设有第五单向阀(36);
进液仓在安装筒(33)上设有第七通孔;第七通孔内设有第四单向阀(34);
卸液仓在安装筒(33)上设有第八通孔;第八通孔内设有第六单向阀(3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2)为圆筒形结构;密封板(11)的投影形状为圆环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组紧定件;其中,外壳(2)的端面上设有多组螺纹盲孔;
密封盖(16)上设有多组螺纹孔;多组紧定件分别螺纹穿过多组螺纹孔并分别螺纹旋入多组螺纹盲孔内;密封盖(16)朝向外壳(2)的端面压紧外壳(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盖(16)与外壳(2)压紧的端面上设有插板;外壳(2)的端面上设有密封凹槽;密封凹槽的底面设有密封垫;
插板的投影形状为圆环形,插板滑动插入密封凹槽内,插板的端面压紧密封垫。
CN202021788843.XU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 Active CN2130074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88843.XU CN213007472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88843.XU CN213007472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07472U true CN213007472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71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88843.XU Active CN213007472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074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00002U (zh) 一种碟簧缓冲减振器
CN213473044U (zh) 一种汽车机械撞击缓冲装置
CN213007472U (zh) 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
CN209987738U (zh) 一种装配孔垂直结构的高侧向刚度吊耳
CN207876490U (zh) 一种防震减震的油罐车用储油罐
CN208233171U (zh) 一种汽车车架
CN215626569U (zh) 一种叉车液压油箱的安装结构
CN206175555U (zh) 一种液压减震器
CN202294264U (zh) 变速器悬置限位机构
CN213292182U (zh) 具有减震托架的半挂车工具箱
CN202040255U (zh) 新型汽车减震器
CN101519026B (zh) 一种车辆底盘悬架减振闭锁一体化装置
CN211032319U (zh) 一种具有发动机减震功能的压裂车
CN219101929U (zh) 一种三气室蓄能器、油气悬挂装置及工程车辆
CN211441890U (zh) 一种悬挂机构及使用该悬挂机构的货箱自动运输车
CN221067760U (zh) 一种汽车电池包多级缓冲底座
CN218266599U (zh) 载重车用液压缸
CN216184302U (zh) 减震性好的空气悬挂
CN217554116U (zh) 一种载重电动车后轮减震装置
CN220505670U (zh) 一种带有防尘油封结构的减振器
CN218000258U (zh) 一种单缸高压导向器组件
CN21985677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的悬置系统
CN211969075U (zh) 一种汽车缓速器桥架
CN218343208U (zh) 一种用于汽车平衡杆上的悬架减震辅助结构
CN211820532U (zh) 一种耐磨汽车减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