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79968U - 一种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79968U
CN212979968U CN202021773095.8U CN202021773095U CN212979968U CN 212979968 U CN212979968 U CN 212979968U CN 202021773095 U CN202021773095 U CN 202021773095U CN 212979968 U CN212979968 U CN 212979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protection system
collision
locking
sl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7309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静
郑颢
王玉超
欧阳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7309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79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79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79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及车辆。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包括碰撞控制器、碰撞检测器和释放装置。碰撞检测器与碰撞控制器通讯连接,用于检测车辆是否发生追尾事故。释放装置与碰撞控制器通讯连接,释放装置包括释放机构和解锁机构。当追尾事故发生时,解锁机构能够解除对上滑轨的锁定,释放机构能够推动上滑轨沿下滑轨向前滑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在追尾事故发生时,能够增加后排乘员与车辆尾部的距离,降低后排乘员在追尾时受到的伤害,提高乘员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二胎时代的到来,三排座椅的车辆受到市场青睐,但由于车内空间限制,第三排座椅距离车辆尾部的距离较短,当发生严重追尾事故时,后方车辆会直接冲击第三排乘员,并造成严重伤害。
但是,目前关于第三排乘员保护的方案较少,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其能够降低追尾时后排乘员受到的伤害,提高乘员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包括:
一种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包括:
碰撞控制器;
碰撞检测器,与所述碰撞控制器通讯连接,用于检测车辆是否发生追尾事故;
释放装置,与所述碰撞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释放装置包括释放机构和解锁机构;
后排座椅安装在上滑轨上,所述上滑轨可滑动地设置在下滑轨上,且所述上滑轨能够锁定在所述下滑轨上,当追尾事故发生时,所述解锁机构解除对所述上滑轨的锁定,所述释放机构推动所述上滑轨沿下滑轨向前滑动。
作为所述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释放机构包括基座和推杆,所述推杆沿前后方向可伸缩地安装在所述基座中,所述推杆能够推动所述上滑轨沿所述下滑轨向前滑动。
作为所述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释放机构还包括火药和点火器,所述火药放置在所述基座内,且位于所述推杆的后方,所述点火器与所述碰撞控制器通讯连接,当追尾事故发生时,所述点火器能够点燃所述火药,以推动所述推杆向前伸出所述基座。
作为所述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解锁机构包括拉绳和导向件,所述拉绳的第一端与所述推杆的前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后排座椅的解锁手柄连接,所述导向件用于限制所述拉绳的走向,以使所述推杆向前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拉绳向上拉动所述解锁手柄。
作为所述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向件包括第一导向滑环和多个第二导向滑环,所述第一导向滑环安装在所述基座前端的顶部,多个所述第二导向滑环由后至前间隔设置在所述后排座椅的坐垫的底部,所述拉绳可滑动地穿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滑环和多个所述第二导向滑环中。
作为所述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解锁手柄上设置有副杆,所述副杆位于所述坐垫的下方,所述拉绳的第二端与所述副杆连接。
作为所述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的优选方案,还包括锁止机构,当所述上滑轨向前滑动到预设位置时,所述锁止机构能够锁定所述上滑轨。
作为所述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锁止座和锁止杆,所述锁止座安装在所述下滑轨上,所述锁止杆沿垂直于所述上滑轨的方向可伸缩地安装在所述锁止座中,所述上滑轨的侧壁上设置有锁止孔,当所述推杆推动所述上滑轨滑动到预设位置时,所述锁止杆能够插入所述锁止孔中。
作为所述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安装在所述锁止座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锁止座的内底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止杆的端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及车辆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当追尾事故发生时,碰撞检测器通过检测将碰撞信号传递给碰撞控制器,经碰撞控制器决策发出释放信号给释放装置中的释放机构,释放机构在接受到释放信号后释放,解锁机构解锁上滑轨,释放机构推动上滑轨沿下滑轨向前滑动,进而增加后排乘员与车辆尾部的距离,降低后排乘员在追尾时受到的伤害,提高乘员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通过应用上述的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能够降低追尾时后排乘员受到的伤害,提高乘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在追尾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在追尾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释放机构与推杆和基座的配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解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后排座椅;101-上滑轨;102-下滑轨;103-坐垫;104-解锁手柄;105-副杆;106-座椅脚架;
1-碰撞控制器;
2-碰撞检测器;
3-释放装置;31-基座;32-推杆;33-火药;34-拉绳;35-第一导向滑环;36-第二导向滑环;
4-锁止机构;41-锁止座;42-锁止杆;43-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包括碰撞控制器1、碰撞检测器2和释放装置3。其中,碰撞检测器2与碰撞控制器1通讯连接,用于检测车辆是否发生追尾事故。释放装置3与碰撞控制器1通讯连接,释放装置3包括释放机构和解锁机构。后排座椅100安装在上滑轨101上,上滑轨101可滑动地设置在下滑轨102上,且上滑轨101能够锁定在下滑轨102上。当追尾事故发生时,解锁机构解除对上滑轨101的锁定,释放机构推动上滑轨101沿下滑轨102向前滑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当追尾事故发生时,碰撞检测器2通过检测将碰撞信号传递给碰撞控制器1,经碰撞控制器1决策发出释放信号给释放装置3中的释放机构,释放机构在接受到释放信号后释放,解锁机构解锁上滑轨101,释放机构推动上滑轨101沿下滑轨102向前滑动,进而增加后排乘员与车辆尾部的距离,降低后排乘员在追尾时受到的伤害,提高乘员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释放机构包括基座31和推杆32,推杆32沿前后方向可伸缩地安装在基座31中,推杆32能够推动上滑轨101沿下滑轨102向前滑动。在接受到释放信号后,推杆32向前移动,解锁机构解锁上滑轨101,推杆32推动上滑轨101沿下滑轨102向前滑动。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后排座椅100上配置了一个释放装置3。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每个后排座椅100上配置两个释放装置3,其中一个释放装置3用于推动后排座椅100左侧的上滑轨101滑动,另一个释放装置3用于推动后排座椅100右侧上滑轨101滑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碰撞检测器2安装在车辆的尾部,以便准确且快速地检测是否发生追尾事故。
可选地,碰撞检测器2为碰撞强度传感器。通过碰撞强度传感器检测碰撞时产生的力,并将力的数值发送给碰撞控制器1,如果检测到的力的数值超过预设值,则判定发生追尾事故,碰撞控制器1发出释放信号给释放机构。
可选地,基座31固定安装在下滑轨102的后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基座31还可以通过安装架固定安装在车辆的地板上,在此不做限制。可选地,基座31呈圆柱形。
如图4所示,释放机构还包括火药33和点火器,火药33放置在基座31内,且位于推杆32的后方,点火器与碰撞控制器1通讯连接,当追尾事故发生时,点火器能够点燃火药33,以推动推杆32向前伸出基座31。当追尾事故发生时,碰撞检测器2通过检测将碰撞信号传递给碰撞控制器1,经碰撞控制器1决策发出释放信号给点火器,点火器引爆火药33,火药33燃烧推动推杆32向前运动,进而推动上滑轨101瞬间向前滑动。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释放装置3还可以应用在其他需要瞬间移动的场景中。
可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解锁机构包括拉绳34和导向件35,拉绳34的第一端与推杆32的前端连接,第二端与后排座椅100的解锁手柄104连接,导向件用于限制拉绳34的走向,以使推杆32向前移动时能够带动拉绳34向上拉动解锁手柄104。当推杆32向前移动时,将带动拉绳34移动,使拉绳34的第二端向上拉动解锁手柄104,进而使上滑轨101解锁,然后推杆32继续向前移动时将推动上滑轨101相对下滑轨102滑动。需要指出的是,解锁手柄104向上抬升解锁的原理与授权公告号为CN210283977U,专利名称为“一种对称锁止的汽车座椅滑轨”的专利申请中的解锁原理基本一致,因此再此不做赘述。
优选地,在初始状态下,推杆32的前端与上滑轨101的后端之间的距离应大于或等于20mm,以保证解锁手柄104向上运动的距离足够并能够实现解锁。
进一步地,导向件包括第一导向滑环35和多个第二导向滑环36,第一导向滑环35安装在基座31前端的顶部,多个第二导向滑环36由后至前间隔设置在后排座椅100的坐垫103的底部,拉绳34可滑动地穿设在第一导向滑环35和多个第二导向滑环36中。通过第一导向滑环35和多个第二导向滑环36的配合,能够控制拉绳34的走向,以便32向前移动时能够拉动拉绳35,并使拉绳35能够向上拉动解锁手柄104。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解锁手柄104上设置有副杆105,副杆105位于坐垫103的下方,拉绳34的第二端与副杆105连接。通过拉绳34向上拉动副杆105,使解锁手柄104上抬,进而使上滑轨101解锁能够向前滑动。使副杆105位于坐垫103的下方并使拉绳34的第二端与副杆105连接,一方面有利于第二导向滑环36能够更好地控制拉绳35的走向,另一方面能够避免拉绳34伸出坐垫103,防止引起误碰拉绳34。
优选地,如图6结合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还包括锁止机构4,当推杆32推动上滑轨101向前滑动到预设位置时,锁止机构4能够锁定上滑轨101。为了避免上滑轨101解锁后向前滑动过多,所以设置了锁止机构4,当上滑轨101向前滑动到预设位置时,即后排座椅100距车辆尾部具有一定的空间后,锁止机构4将再次锁定上滑轨101,使上滑轨101停止滑动,后排座椅100停留在预设位置。
可选地,如图6所示,锁止机构4包括锁止座41和锁止杆42,锁止座41安装在下滑轨102上,锁止杆42沿垂直于上滑轨101的方向可伸缩地安装在锁止座41中,上滑轨101的侧壁上设置有锁止孔,当推杆32推动上滑轨101滑动到预设位置时,锁止杆42能够插入锁止孔中。在正常情况下,在上滑轨101侧壁的压力下,锁止杆42保持收缩在锁止座41中,以便上滑轨101能够相对下滑轨102滑动,在碰撞后,当上滑轨101被推杆32推动预设位置时,锁止杆42能够伸出并插入锁止孔中,以再次锁定上滑轨101,使上滑轨101停止滑动。
进一步地,锁止机构4还包括弹性件43,弹性件43安装在锁止座41内,且弹性件43的一端与锁止座41的内底壁连接,另一端与锁止杆42的端部连接。即通过弹性件43的伸长和压缩,实现锁止杆42相对锁止座41的伸缩。具体地,弹性件43为弹簧。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通过应用上述的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当追尾事故发生时,能够增加后排乘员与车辆尾部的距离,降低后排乘员受到的伤害,提高乘员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下滑轨102通过座椅脚架106架设在车辆的地板上。进一步地,每根下滑轨102通过两个间隔设置的座椅脚架106架设在车辆的地板上,以便保证后排座椅100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碰撞控制器(1);
碰撞检测器(2),与所述碰撞控制器(1)通讯连接,用于检测车辆是否发生追尾事故;
释放装置(3),与所述碰撞控制器(1)通讯连接,所述释放装置(3)包括释放机构和解锁机构;
后排座椅(100)安装在上滑轨(101)上,所述上滑轨(101)可滑动地设置在下滑轨(102)上,且所述上滑轨(101)能够锁定在所述下滑轨(102)上,当追尾事故发生时,所述解锁机构解除对所述上滑轨(101)的锁定,所述释放机构推动所述上滑轨(101)沿下滑轨(102)向前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机构包括基座(31)和推杆(32),所述推杆(32)沿前后方向可伸缩地安装在所述基座(31)中,所述推杆(32)能够推动所述上滑轨(101)沿所述下滑轨(102)向前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机构还包括火药(33)和点火器,所述火药(33)放置在所述基座(31)内,且位于所述推杆(32)的后方,所述点火器与所述碰撞控制器(1)通讯连接,当追尾事故发生时,所述点火器能够点燃所述火药(33),以推动所述推杆(32)向前伸出所述基座(3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机构包括拉绳(34)和导向件,所述拉绳(34)的第一端与所述推杆(32)的前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后排座椅(100)的解锁手柄(104)连接,所述导向件用于限制所述拉绳(34)的走向,以使所述推杆(32)向前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拉绳(34)向上拉动所述解锁手柄(1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包括第一导向滑环(35)和多个第二导向滑环(36),所述第一导向滑环(35)安装在所述基座(31)前端的顶部,多个所述第二导向滑环(36)由后至前间隔设置在所述后排座椅(100)的坐垫(103)的底部,所述拉绳(34)可滑动地穿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滑环(35)和多个所述第二导向滑环(36)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手柄(104)上设置有副杆(105),所述副杆(105)位于所述坐垫(103)的下方,所述拉绳(34)的第二端与所述副杆(105)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止机构(4),当所述上滑轨(101)向前滑动到预设位置时,所述锁止机构(4)能够锁定所述上滑轨(1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4)包括锁止座(41)和锁止杆(42),所述锁止座(41)安装在所述下滑轨(102)上,所述锁止杆(42)沿垂直于所述上滑轨(101)的方向可伸缩地安装在所述锁止座(41)中,所述上滑轨(101)的侧壁上设置有锁止孔,当所述推杆(32)推动所述上滑轨(101)滑动到预设位置时,所述锁止杆(42)能够插入所述锁止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4)还包括弹性件(43),所述弹性件(43)安装在所述锁止座(41)内,且所述弹性件(43)的一端与所述锁止座(41)的内底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止杆(42)的端部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
CN202021773095.8U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2979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73095.8U CN212979968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73095.8U CN212979968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79968U true CN212979968U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34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73095.8U Active CN212979968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799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29531B2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isofix
US9022472B2 (en) Child safety seat
CN101659227B (zh) 与座椅靠背协作地可移动的头枕装置
CN110293887B (zh) 车辆用座椅结构
US7484796B2 (en) Head rest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seat
JP6601191B2 (ja) 乗員拘束装置
KR101845570B1 (ko) 승객의 보호 및 고정을 위한 방법과 장치 및 보호 및 고정 장치용 평가 및 제어 유닛
CN212979968U (zh) 一种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及车辆
CN111845618A (zh) 座椅安全带高度调整器
EP2143596B1 (en) Safety device for an automobile vehicle seat
CN106994922B (zh) 儿童座椅
CN114074589A (zh) 一种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及车辆
EP3878685A1 (en) Child safety seat
CN104228822B (zh) 控制车辆座椅后移的方法及系统
CN213056988U (zh) 一种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及车辆
JP2012509222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5153839A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2009101934A (ja) アクティブヘッドレスト用の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JP383341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スライドロック装置
WO2015041269A1 (ja) 自動車用スライドシート構造並びに該構造を装備した自動車
JP2894833B2 (ja) 自動車の安全装置
CN117500693A (zh) 使用座椅约束系统的车辆座椅,以及约束座椅框架的枢转向前运动的方法
CN208006779U (zh) 一种汽车多方位安全防护座椅
CN108482298B (zh) 被动安全装置
CN117445779A (zh) 一种座椅碰撞退缩结构、座椅总成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